2016-2017 学年下学期高一生物第 7 次周练试题(A 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6-2017 学年下学期高一生物第 7 次周练试题(A 卷)

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2016-2017学年下学期高一生物第7次周练试题(A卷)2017.4.2一、选择题(共50题,每小题1分,共50分;每小题仅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观察失水之后的细胞,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膜是否与细胞壁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断,此时应(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C.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D.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2.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所有生物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但透过的成分不同B.所有生物膜的结构都主要是由蛋白质和磷脂双分子层组成C.生物膜具有流动性,使膜很难保持有序的结构,不利于物质交换D.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紧密联系,是细胞成为有机整体的必要条件3.下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的曲线。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A.载体数量、能量     B.能量、载体数量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D.能量、离子浓度4.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称为膜蛋白。不同的膜蛋白具有各自的特殊作用和功能,下图体现了膜蛋白的部分功能。下列选项中有关膜蛋白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表明膜蛋白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B.图乙说明膜蛋白能够催化膜表面的代谢反应C.图丙表明膜蛋白有利于细胞接收膜表面的化学信息D.三个图能够说明膜蛋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5.某种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①葡萄糖  ②氨基酸  ③脱氧核苷酸  ④核糖核苷酸A.①或②B.②或④C.③或④D.②和④6.向鱼鳔(半透膜)内注入30%的蔗糖溶液,扎紧入口并称重,然后将其浸入5%的蔗糖溶液中,每隔半个小时称一次重量,统计结果如下表。下列关于其重量变化的解释正确的是( )时间(h)00.511.52重量(g)100150190200200①在进行实验的1.5小时之内,鱼鳔重量增加是因为外界水分进入鱼鳔内②在进行实验的1.5小时之内,鱼鳔重量增加是因为外界蔗糖分子进入鱼鳔内③在进行实验的1.5小时后,鱼鳔重量不再增加是因为进出鱼鳔的水处于相对平衡状态④在进行实验的1.5小时后,鱼鳔重量不再增加是因为进出鱼鳔的蔗糖处于相对平衡状态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7.下列关于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属于概念模型B.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属于数学模型C.拍摄洋葱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就是建构了细胞的物理模型D.以实物或图画形式建构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8.下图表示真核生物细胞中部分结构和功能,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9\n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A.图中物质A表示蛋白质,物质B表示磷脂B.E的结构特点是上有一定的流动性C.与细胞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有密切关系的物质在E的内外侧都存在D.与③、④功能有关的结构均具有单层的E结构9.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研究囊泡运输的调控机制的三位美国科学家,研究显示:囊泡是由单层膜所包裹的膜性结构,主要司职细胞内不同膜性细胞器之间的物质运输,称之为囊泡运输,一般包括出芽、锚定和融合等过程(如下图所示),需要货物分子、运输复合体、动力蛋白和微管等的参与以及多种分子的调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囊泡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ATPB.囊泡中物质运输需要跨过多层生物膜,才能“锚定”C.“出芽”和“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具有流动性D.囊泡运输会导致某些生物膜成分更新10.某同学为探究膜的通透性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开始时烧杯内的液面和长颈漏斗内的液面相平,在长颈漏斗内液面逐渐上升到最高的过程中(  )A.液面上升的速度先加快后变慢,最终达到稳定值不变B.水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从蔗糖溶液向清水扩散C.长颈漏斗内液面最高时,半透膜两侧液体浓度相等D.长颈漏斗内液面最大高度,取决于蔗糖溶液浓度11.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下列结论(假说)错误的是(  )A.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说明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B.提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脂质铺展成的单分子层是红细胞表面积2倍,说明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C.电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构成D.人鼠细胞杂交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12.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的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下表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组别abcdef蔗糖溶液浓度(mol/L)0.20.30.40.50.60.7实验后花冠细条长度与实验前花冠细条长度的比值1.201.151.100.930.850.75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C.a组细胞放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消耗的ATP大于b组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溶液浓度介于0.4~0.5mol/L之间13.下列与植物吸水或失水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水分子在根毛细胞的细胞液与土壤溶液之间的运动是单向的B.可以根据相邻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判断细胞间水分流动的总体方向C.蔗糖浸渍冬瓜导致细胞脱水死亡,蔗糖分子再进入细胞D.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一段时间后,某些情况下可以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14.下图曲线表示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选取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来进行B.若B溶液的浓度稍减小,则曲线中b点左移C.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由于A、B溶液浓度不同导致D.6min时取出两个细胞用显微镜观察,均可看到质壁分离现象15.如图为细胞膜的液态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指磷脂分子的尾部,具有亲水性9\n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B.c指磷脂分子的非极性头部C.糖蛋白在细胞膜的内外侧均有分布D.细胞膜的选择透性与b、d的种类和数量有关16.下列有关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实验材料必须是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②细胞液最好有颜色,便于观察和判断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程度③外界溶液的浓度无特殊要求,任何浓度均可以④外界溶液必须对细胞无毒害⑤当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后,细胞膜与细胞壁之间的间隙充满了清水。⑥当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后,可观察到细胞的体积有明显的变大。A.①③④⑤B.③④⑤C.②⑤⑥D.③⑤⑥17.红细胞内含有大量K+,将人红细胞置于盛有下列液体的离心管中,10分钟后离心,得到沉淀物和上清液,则上清液中K+含量最高的离心管内盛有(  )A.10%氯化钠溶液B.0.9%氯化钠溶液C.20%蔗糖溶液D.蒸馏水18.下图所示为细胞吸收大分子物质的“胞吞”和“胞吐”的过程。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a过程与b过程均要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才可能发生B.a过程要有细胞膜外表面识别和细胞内部供能才可能完成C.b过程中在细胞分泌的同时会有膜成分的更新D.b过程与a过程分别是细胞排泄废物和摄取养分的基本方式19.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层两侧水分子的扩散是双向的B.葡萄糖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C.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终产物可通过自由扩散运出细胞D.胞吐过程一定会产生分泌泡与细胞膜的融合20.下图为某学生进行某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②步骤主要观察细胞质的大小以及细胞壁的位置B.图中⑤步骤滴加的是清水C.该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D.本实验不需设立对照实验,在时间上形成了前后自身对照21.在生物的生命活动中,能产生ATP的细胞结构有:A.细胞核、高尔基体、叶绿体B.线粒体、高尔基体、细胞质基质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D.细胞核、线粒体、核糖体22.下列过程能使ADP含量增加的是(  )A.氧气进入组织细胞B.线粒体内的[H]与O2结合C.小肠绒毛细胞吸收葡萄糖D.丙酮酸形成乳酸23.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不是同一物质B.颤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C.甘油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会使细胞内ATP含量减少D.无氧呼吸作用不产生ATP24.A、B、C三图依次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度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的关系。据下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有是()A.A图表明当反应物浓度超过某一浓度时,反应速度受酶浓度的制约将不再上升B.B图中,a点以后,随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下降C.C图可表示胃蛋白酶催化反应的速度曲线9\n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D.三图说明温度、pH、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度均有影响25.研究认为,用固定化酶技术处理污染物是很有前途的。如将从大肠杆菌得到的磷酸三酯酶固定到尼龙膜上制成制剂,可用于降解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磷农药,与用微生物降解相比,其作用不需要适宜的()A.温度B.pH值C.水分D.营养26.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需进行如下步骤:①向各试管注入2mL淀粉溶液/②取3支试管,编号并各注入lmL淀粉酶溶液/③向各试管滴l滴碘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60℃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温度5min/⑤观察实验现象。最合理的实验顺序应为(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④→⑤C.①→③→④→②→⑤D.②→④→①→③→⑤27.陆生植物不能长期忍受无氧呼吸,其原因是(  )①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②产生的乳酸对细胞有毒害作用③没有专门的无氧呼吸结构④产生的能量太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8.在四支试管中分虽含有下列不同的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细胞制备物,经一定时间的保温后,能产生的CO2的是()A.葡萄糖+细胞膜已经破裂的细胞B.葡萄糖+线粒体C.丙酮酸+核糖体D.丙酮酸+内质网29.以下甲、乙两图都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A点B.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CD段C.甲图的a、b、c、d四个浓度中c是最适合贮藏的D.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30.在营养丰富、水分充足、气温适宜、黑暗密闭的环境中,分别培养下列生物,过一段时间后,仍能生存的是()A.乳酸菌B.蘑菇C.白菜D.蚯蚓31.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氧呼吸,叶肉细胞进行有氧呼吸。若它们共产生了18mol的CO2,且两种呼吸作用转移到ATP中的能量相等,则它们共分解了多少摩尔的葡萄糖(  )A.35B.42C.24D.6032.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下表。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bcdCO2释放量10867O2吸收量0347A.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和乳酸B.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C.c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D.d条件下,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33.现有一瓶酵母菌的葡萄糖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假定两种呼吸作用产生CO2的速率相同),在氧浓度为a时发生的情况是A.100%酵母菌进行发酵B.30%的酵母菌进行发酵C.60%的酵母菌进行发酵D.酵母菌停止发酵34.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线粒体不是有氧呼吸的必备条件B.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生成少量ATPC.葡萄糖是细胞呼吸最常利用的能源物质D.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有机物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35.9\n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某人做叶绿体中色素分离实验时,使用的是圆形滤纸。实验结束时在圆形滤纸上形成四个同心色素圆环,则最内圈所呈颜色为(  )A.橙黄色B.黄色C.蓝绿色D.黄绿色36.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A.使用定性滤纸过滤研磨液B.将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条用于层析C.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划线2~3次D.研磨叶片时,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解色素37.下列有关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A.与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比有关B.细胞核的大小是有一定限度的C.细胞体积过大不利于细胞内物质的交流D.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数目和种类限制38.ATP为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图1为ATP的结构,图2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1的A代表腺苷,b、c为高能磷酸键B.图1中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ATP脱去两个磷酸后的产物为DNA的基本单位C.图2中的反应向右进行时,常伴随着放能反应的进行D.酶1和酶2的作用机理都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39.下列对于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盐酸的作用是使细胞分散开,便于观察B.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中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更易于观察C.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可用丙酮代替无水乙醇作有机溶剂提取色素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操作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观察40.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2C3。为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某学习小组从菠菜叶中提取该酶,用其催化C5与14CO2的反应,并检测产物14C3的放射性强度。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菠菜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催化上述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B.RuBP羧化酶催化的上述反应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C.测定RuBP羧化酶活性的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D.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活性越高41.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下表。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O2释放量O2吸收量abcd108670347A.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乙醇或乳酸B.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少C.c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D.d条件下,产生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42.下图是生物体内能量供应与利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绿色植物才具有进行①过程所需的色素B.①过程产生的ATP只用于②过程中固定CO2和还原C39\n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C.①、③中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不同D.④中的能量可用于肌肉收缩、人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细胞增殖等43.某植物光合作用的适宜温度为20~30℃。研究人员为了筛选耐高温的优良品种,利用同一植株的茎尖细胞通过组织培养获得了HA、HB、HC三个品系。如表所示为不同温度对各品系光合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品系光合速率(μmol•g-1•h-1)20℃30℃35℃HA20.3218.3212.36HB13.7815.5616.77HC8.329.369.07A.在适宜温度条件下,HA品系的光合速率最高B.实验条件下,耐高温性较好的是HB品系C.30℃与20℃相比,三个品系的光合速率均有提高D.20℃时,不同品系光合速率产生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发生了遗传物质的改变44.如图表示某高等植物体内与“水”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①产生的H2O中的H和O分别来自—NH2和—COOHB.②表示线粒体内膜,②处的[H]全部来自线粒体基质C.③上产生的ATP可用于根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D.③表示叶绿体类囊体薄膜,③处产生的[H]将在叶绿体基质中被消耗45.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培养瓶中气体温度(°C)离子相对吸收量(%)空气17100氮气1710空气328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46.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下表所示。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氧浓度(%)abcd产生CO2的量9mol12.5mol15mol30mol产生酒精的量9mol6.5mol6mol0molA.a浓度时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等于无氧呼吸速率B.b浓度时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大于无氧呼吸速率C.c浓度时有50%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D.d浓度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未进行无氧呼吸47.将状况相同的某种绿叶分成四等组,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再光照1h(光强相同),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表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组别一二三四温度/℃27282930暗处理后重量变化/mg-1-2-3-1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mg+3+3+3+1A.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7℃B.该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9℃C.27~29℃下的净光合速率相等D.30℃下的真正光合速率为2mg/h48、下图是叶肉细胞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叶绿体与线粒体代谢简图。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9\n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A.若细胞①处于黑暗环境中,那么该细胞单位时间放出的CO2量即为呼吸速率B.细胞②没有与外界发生O2和CO2交换,可断定此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C.细胞③处在较强光照条件下,细胞光合作用所利用的CO2量为N1与N2的和D.对细胞④的分析可得出,此时的光照强度较弱且物质的量N1小于m249.结合生物体内的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分析下列各选项,其中叙述正确()A.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能量主要由①④途径提供B.能进行②过程的生物体内一定含有线粒体C.在有氧条件下,过程③或④将受到抑制D.导致过程③④不同的原因在于生物体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50.为了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和步骤:取三支大小相同的试管,编号为甲、乙、丙,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加入3mL浆糊,再各加入2mL新鲜的α-淀粉酶溶液,振荡后,将甲、乙、丙三支试管分别置于0℃、35℃、100℃下约5min,取出试管,各加入2mL斐林试剂(边加边振荡),用热水浴检验,观察试管内物质颜色的变化。下列对实验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实验步骤不正确②温度设置不合理③不能用斐林试剂检验A.有一项对B.有两项对C.三项均对D.三项均错51.将桑树和大豆分别单独种植(单作)或两种隔行种植(间作),测得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以CO2吸收量)如下图所示(注:光饱和点是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的呼吸强度均没有受到影响B.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均增大C.间作虽然提高了桑树的光合速率但降低了大豆的光合速率D.大豆植株开始积累有机物时的最低光照强度单作大于间作52.如图是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a)数、染色单体(b)数和DNA分子(c)数的统计图。下列解释肯定不正确的是(  )A.①可以用于表示细胞分裂的前期B.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可在①时C.间期用②表示最恰当D.③可表示细胞分裂完成班级姓名座号得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题号414243444546474849505152答案9\n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二.非选题1.(8分)图1表示利用高粱和小麦在适宜的温度、光照强度下进行的有关实验,图2表示小麦在最适宜的光照强度、CO2浓度等条件下测得的温度与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关系曲线。图3是某绿色植物细胞内生命活动示意图,其中1、2、3、4、5表示生理过程,A、B、C、D表示生命活动产生的物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图中的数据取整数)(1)从图1中可知,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有。如果将长势相同的高粱和小麦幼苗共同种植在一个透明密闭的装置中,保持题干中的条件和21%和O2体积浓度环境,一段时间后,幼苗先死亡。(2)图2中的A点表示          ,图2中测得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值为(用单位时间内CO2的总吸收量表示)   mg/单位面积·h。(3)如图2所示小麦在30℃条件下光照12小时,20℃条件下黑暗8小时,单位面积的叶面有机物(葡萄糖)的积累量为    mg。(4)图3中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有(用图中数字表示),D表示   。写出有氧呼吸反应式。9\n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2016-2017学年下学期高一生物第7次周练试题(A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51分)1—5、CCBDB6--10.CDCDD11—15.CDACD16—20.DDDBA21--25.CCACD26--30.DDABA31—35.DDCDD36--40.BDCCC41—45、BCCDA46—50、DBDCC51--52、DB9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