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一中 ‎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 ‎1. 孟德尔在探究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B.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属于假说的内容 C. “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属于推理内容 D. “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测 ‎【答案】B ‎【解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A、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内容为:“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A正确;‎ B、孟德尔通过观察“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提出问题,B错误;‎ C、“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属于推理内容,C正确;‎ D、“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测,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过程、假说内容及检测方法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 豌豆的紫花和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的文字图解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 A. 紫花×紫花→紫花 B. 白花×白花→白花 C. 紫花×白花→紫花 D. 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 ‎【答案】C ‎【解析】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关系,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杂交法就是用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自交法就是让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详解】AB、紫花×紫花→紫花,白花×白花→白花,亲代子代性状一致,可能是AA×AA→AA,也可能是aa×aa→aa,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A错误;‎ C、紫花×白花→紫花,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的是显性性状、没有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所以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C正确;‎ D、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可能是Aa(紫花)×aa(白花)→Aa(紫花)、aa(白花),也可能是aa(紫花)×Aa(白花)→aa(紫花)、Aa(白花),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和表现型,要求考生识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应用杂交法或自交法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3.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A. 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9 : 3 :3 :1‎ B. 子二代出现与亲本性状不同的新类型 C. 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所有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 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A、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9:3:3:1是自由组合定律决定的外部表现,不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A错误; B、子二代出现与亲本性状不同的新类型的原因是基因重组,但不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B错误。 CD、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D正确,C错误;故选D.‎ ‎4. 下列关于测交、自交、杂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测交能够判断相对性状的显性、隐性 B. 杂合子连续自交可提高纯合子的比例 C. 不同植物的雌雄花之间的自由传粉就是自交 D. 同一株玉米的雄花花粉落到雌花柱头上属于杂交 ‎【答案】B ‎【解析】1、测交是指杂种子一代个体与隐性类型之间的交配,主要用于测定F1的基因型,也可以用来判断另一个个体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 ‎2、自交是指植物中自花受粉和同株异花受粉,可以是纯合子(显性纯合子或隐性纯合子)自交、杂合子自交。‎ ‎3、杂交是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详解】A、测交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如果测交后代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出现,说明该个体为杂合子,但不能判断显隐性,A错误;‎ B、杂合子连续自交,后代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1/2)n,所以可提高纯合子的比例,B正确;‎ C、同一植物的雌雄花之间的自由传粉称为自交,C错误;‎ D、同一株玉米的雄花花粉落到雌花柱头上属于自交,D错误。故选B。‎ ‎5. 豌豆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现有一批基因型为DD与Dd的高茎豌豆,两者的数量比为1:1,自然状态下,其子代中高茎与矮茎豌豆的数量比为 ( )‎ A. 7:1 B. 3:‎1 ‎C. 15:1 D. 5:1‎ ‎【答案】A ‎【解析】豌豆有高茎和矮茎之分,受D和d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又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所以DD的个体后代都是DD,Dd的个体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详解】基因型为DD与Dd的高茎豌豆,两者的数量比为1:1,自然状态下,豌豆是自花授粉,只有Dd的后代出现dd。因为Dd×Dd→1/4DD:1/2Dd:1/4dd,所以后代矮茎豌豆dd的概率=1/2×1/4=1/8;则后代高茎豌豆所占的概率为1-1/8=7/8。自然状态下,其子代中高茎与矮茎豌豆的数量比为7:1,A正确。故选A。‎ ‎6. 孟德尔进行的植物杂交实验,只有选用豌豆的实验最为成功,与之无关的原因是( )‎ A. 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 B. 豌豆的相对性状易于区分 C. 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 D. 豌豆是闭花受粉的植物 ‎【答案】A ‎【解析】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 ‎(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 ‎(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 ‎(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 ‎(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 ‎【详解】A、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不是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A错误;‎ B、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是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B正确;‎ C、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的植物、闭花授粉的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是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C正确;‎ D、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的植物、闭花授粉的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是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D正确。故选A。‎ ‎7. 减数分裂过程中,遵循分离定律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基因、因为交叉而互换的基因分别在( )‎ A. 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 B. 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上 C. 姐妹染色单体上;同一条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上 D. 姐妹染色单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 ‎【答案】A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据上分析可知,遵循分离定律的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基因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因为交叉而互换的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上,A正确。故选A。‎ ‎8. 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由组合定律是以分离定律为基础的 B. 分离定律不能用于分析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 C. 自由组合定律也能用于分析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 D. 基因的分离发生在配子形成的过程中,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受精卵形成的过程中 ‎【答案】A ‎【解析】分离定律是对一对相对性状适用,自由组合定律是对两对及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适用的。自由组合定律是以分离定律为基础的,无论多少对相对独立的性状在一起遗传,再怎么组合都会先遵循分离定律。‎ ‎【详解】A. 自由组合定律是以分离定律为基础的,A正确;‎ B、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每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基因分离定律,B错误;‎ C、自由组合定律是对两对及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适用的,C错误;‎ D、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配子形成的过程中,D错误;故选A。‎ ‎【点睛】解题关键是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实质、发生时期。‎ ‎9. 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①过程 B. M、N、P分别代表16、9、4‎ C. 植株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 D. 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条件,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进行推理、判断。由题图可知,①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基因型为AaBb个体产生AB、Ab、aB、ab四种类型的配子,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②是受精作用,由于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因此配子间的结合方式M是16种,③是受精卵发育成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基因型为AaBb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是9种,A_B_:A_bb:aaB_:aabb=9:3:3:1,图中表现型是3种,且为12:3:1,说明A_B_和A_bb或aaB_表现型相同。‎ ‎【详解】基因A、a与B、b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即图中的①过程,A正确;由分析可知,M是16,N是9,P是3,B错误;植株产生的雌雄配子种类相等,数量不一定相等,C错误;该植株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1:1:1:1,表现型及比例是2:1:1,D错误。‎ ‎10. 果蝇的灰身(由基因B控制)对黑身(由基因b控制)为显性,现让纯种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杂交,产生F1,F1自由交配产生F2,将F2中所有的黑身果蝇除去,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产生F3,则F3中灰身与黑身果蝇的比例是( )‎ A. 3:1 B. 8:‎1 ‎C. 5:1 D. 9:1‎ ‎【答案】B ‎【解析】果蝇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纯种灰身果蝇(BB)与黑身果蝇(bb)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Bb,F1再自交产生F2,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1:2:1。‎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1:2:1,去除F2中所有黑身果蝇,则剩余果蝇中,BB占1/3、Bb占2/3,则B的基因频率为2/3、b的基因频率为1/3。让F2灰身果蝇自由交配,F3中BB所占的比例为2/3×2/3=4/9、Bb占2×2/3×1/3=4/9、bb占1/3×1/3=1/9,所以F3中灰身与黑身果蝇的比例是8:1。故选B。‎ ‎11. 一杂合植株(基因型为Dd)自交时,含有显性配子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则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 A. 1:2:1 B. 4:4:‎1 ‎C. 2:3:2 D. 1:3:2‎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已知一杂合植株(基因型为Dd)自交时,含有显性配子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即其产生的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为D:d=1:2,据此分析答题。‎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一杂合植株(基因型为Dd)自交时,产生的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为D:d=1:2,而产生的雌配子的比例为D:d=1:1,因此后代中DD:Dd:dd=(1/3×1/2):(1/3×1/2+2/3×1/2):(2/3×1/2)= 1:3:2。故选D。‎ ‎12. 一个家庭中,父亲多指(显性),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白化病(隐性)和手指正常的孩子,则下一个孩子只有一种病和两种病兼发的概率分别是( )‎ A. 3/4,1/4 B. 1/2,1/8 C. 1/4,1/4 D. 1/4,1/8‎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 可知,手指正常为隐性,肤色正常为显性。设多指基因为A,正常指基因为a;化病基因为b,肤色正常基因为B。解题步骤如下:‎ ‎1、双亲的基因型。父亲为多指、肤色正常,母亲手指和肤色都正常,所以父亲和母亲的基因式分别是:A-B-和aaB-。‎ ‎2、据子代的表现型推断出双亲的基因型。因为他们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白化病的孩子,手指正常、白化病均为隐性,所以双亲的基因型就可推断出来,父亲为AaBb,母亲为aaBb。‎ ‎【详解】据双亲的基因型求出子代正常和患病的概率。‎ 先分析多指的情况:‎ Aa×aa→1Aa、1aa,则多指和正常指均占1/2;‎ 再分析白化病的情况:‎ Bb×Bb→1BB、2Bb、1bb,则白化病的概率为1/4,正常的概率为3/4;‎ 则只有一种病的概率=只有多指+只有白化病=1/2×3/4+1/2×1/4=1/2;‎ 两种病兼发的概率=1/2×1/4=1/8;故选B。‎ ‎13. 下图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其中A对a为显性、B对b为显性。以下两个图示的生物体杂交,后代会出现4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的是 A. 图甲和图丙 B. 图甲和图丁 C. 图乙和图丙 D. 图乙和图丁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后代出现4种表型必须是一对相对性状杂交产生两种表现型,另一对相对性状杂交也产生两种表现型;后代出现6种基因型必须是一对相对性状杂交产生两种基因型,另一对相对性状杂交产生三种基因型。‎ ‎【详解】A、图示中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图甲和图丙杂交即AABB与Aabb杂交,后代有1种表现型(A_B_)、2种基因型(AABb、AaBb),A错误;‎ B、图甲和图丁杂交即AABB与AAbb杂交,后代有1种表现型(A_B_)、1种基因型(AABb),B错误;‎ C、图乙和图丙杂交即AaBb与Aabb杂交,后代有4种表现型(A_B_、A_bb、aaB_、aabb)、6种基因型(AABb、AAbb、AaBb Aabb、aaBb、aabb),C正确;‎ D、图乙和图丁杂交即AaBb与AAbb杂交,后代有2种表现型(A_B_、A_bb)、4种基因型(AABb、AAbb、AaBb Aabb),D错误。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逐对分析法的应用,即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 ‎14. 某二倍体动物(2N=6)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测得甲、乙、丙细胞中有关数量关系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细胞 甲 乙 丙 同源染色体对数 ‎3‎ ‎0‎ ‎0‎ 染色体组数 ‎2‎ ‎2‎ ‎1‎ A. 甲可能初级精母细胞 B. 乙细胞中有6条染色单体 C. 丙细胞可能处于减Ⅱ中期 D. 甲、乙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 ‎【答案】B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对数、DNA和染色组数目变化规律:‎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N N N ‎2N N DNA数目 ‎4N ‎4N ‎4N ‎2N ‎2N ‎2N ‎2N N 同源染色体对数 N N N ‎0‎ ‎0‎ ‎0‎ ‎0‎ ‎0‎ 染色体组数 ‎2‎ ‎2‎ ‎2‎ ‎1‎ ‎1‎ ‎1‎ ‎2‎ ‎1‎ ‎【详解】A、由于甲组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含有2个染色体组,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所以可能有初级精母细胞,A正确;‎ B、乙组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含有2个染色体组,说明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已分裂,所以不含染色单体,B错误;‎ C、丙组细胞含有1个染色体组,可能位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或末期,只含有1个染色体组,C正确;‎ D、甲组有染色体6条,乙组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染色体6条,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 ‎15. 图甲、乙、丙为某一动物细胞分裂后期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图示判断该动物是雌性 B. 甲细胞通过分裂最终形成4个成熟的生殖细胞 C. 三个细胞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D. 丙细胞变异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甲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初级卵母细胞,所以该动物为雌性;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细胞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应该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所致)。‎ ‎【详解】A、由图示甲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判断该动物是雌性,A正确;‎ B、甲细胞通过分裂最终形成1个生殖细胞(卵细胞),B错误;‎ C、图示三个细胞都含有同源染色体,C正确;‎ D、丙细胞变异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D正确。‎ 故选B。‎ ‎16. 下图中能表示人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图分别是 A. ①③ B. ①② C. ④③ D. ④②‎ ‎【答案】C ‎【解析】分析图中各曲线: ①中物质含量加倍一次(时间较长),减半一次,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曲线图; ②中物质含量加倍一次,减半一次,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含量变化曲线图; ③中物质含量先减半,再加倍,最后又减半,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含量变化曲线图; ④中物质含量加倍一次,然后连续减半两次,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曲线图。‎ ‎【详解】(1)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变化图:DNA在减数分裂的间期由于DNA的复制导致DNA的数量加倍;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开,分别到达2个细胞中而减半;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由于形成2个子细胞,导致DNA的数量再次减半,所以符合图中的④曲线; (2)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的变化图: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由于没有着丝点的分裂,所以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不发生变化,形成2个子细胞后,导致染色体的数目减半;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导致染色体的数目暂时加倍,在末期由于形成2个子细胞而导致染色体的数目减半,所以符合图中的③曲线。故选C。‎ ‎17.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 ②在次级精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③着丝粒在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 ④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减半,DNA数不变 ⑤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⑥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 ⑦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二次分裂的末期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⑤ D. ⑥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 ‎【详解】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由以上信息可知:①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分裂,①正确;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在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②错误; ③着丝粒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③错误; ④减数分裂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减半,DNA数目也减半,④错误; ⑤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⑤正确; ⑥染色体先复制后配对形成四分体,⑥错误; ⑦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末期,⑦错误。故选C。‎ ‎【点睛】减数分裂是特殊的有丝分裂,其特殊性表现在: ①从分裂过程上看:(在减数分裂全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②从分裂结果上看:形成的子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只有亲代细胞的一半 ③从发生减数分裂的部位来看:是特定生物(一般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特定部位或器官(动物体一般在精巢或卵巢内)的特定细胞才能进行(如动物的性原细胞)减数分裂。 ④从发生的时期来看:在性成熟以后,在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过程中进行一次减数分裂。‎ ‎18. 下图 1 表示某动物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结果形成了①~④所示的四个精细胞。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A. ①与② B. ①与③ C. ②与③ D. ②与④‎ ‎【答案】C ‎【解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能发生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去。‎ ‎【详解】正常情况下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应该是相同的,由图示分析,若发生交叉互换则染色体的颜色大部分相同,而交叉互换的部分颜色不同。根据题意,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所以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②与③,①与 ④,即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9. 下列各选项能描述受精作用实质的是 A. 卵细胞和精子可以相互识别 B.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 C. 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 D. 受精卵迅速进行分裂、分化 ‎【答案】C ‎【解析】受精作用: 1、概念: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作用。 2、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紧接着,在卵细胞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3、结果: (1)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 (2)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 ‎ 4、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详解】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核遗传物质由N→2N的过程,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 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直翅(B)对弯翅(b)、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 显性,控制这三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图表示某一个体的基因组成,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控制长翅和残翅、直翅和弯翅的基因遗传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 该个体的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为AbD 或abd C. 不考虑交叉互换,复制后的两个A 基因发生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 该个体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所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有四种 ‎【答案】C ‎【解析】图中细胞具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由于Aa和b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遗传时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考虑变异的话,一个精原细胞只能产生4个精子,两种类型。‎ ‎【详解】A、控制长翅(A)和残翅(a)、直翅(B)和弯翅(b)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其遗传时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基因型与体细胞相同,所以该个体的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为A、a、b、b、D和d,B错误;‎ C、不考虑交叉互换,复制后的两个A基因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发生分离,C正确;‎ D、不考虑变异的情况,该个体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所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有2种,为AbD和abd或Abd和abD,D错误。故选C。‎ ‎21. 判断下列有关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提出者是萨顿,证明者是摩尔根 B. 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 摩尔根证明了控制果蝇红、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 染色体和基因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很多基因 ‎【答案】B ‎【解析】摩尔根将该果蝇和红眼雌果蝇交配,F1全为红眼.从这一实验他们推断,白眼基因是隐性的,亲代白眼雄果蝇是隐性纯合子,红眼雌果蝇是显性纯合子.F1代的红眼果蝇相互交配产生F2代,F2代中红眼和白眼的比例是3:1,符合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所不同的是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于是,摩尔根得推论,眼色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 ‎【详解】萨顿蝗虫细胞观察实验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A正确;萨顿蝗虫细胞观察实验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错误;摩尔根通过果蝇颜色杂交实验,证明了控制果蝇眼色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的,C正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染色体和基因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很多基因,D正确。‎ ‎【点睛】易混点:萨顿只是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推论,没有用实验证明;而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22. 在番茄中,圆形果(R)对卵圆形果(r)为显性,单一花序(E)对复状花序(e)是显性。对某单一花序圆形果植株进行测交,测交后代表型及其株数为:单一花序圆形果 84 株、单一花序卵圆形果 83 株、复状花序圆形果 85 株、复状花序卵圆形 86 株。据此判断,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单一花序圆形果植株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是( )‎ A. B. ‎ C. D. ‎ ‎【答案】D ‎【解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按照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EeRr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ER∶eR∶Er∶er=1∶1∶1∶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EeRr∶eeRr∶Eerr∶eerr=1∶1∶1∶1,表现型比例是1∶1∶1∶1。‎ ‎【详解】根据单一花序圆形果植株测交后代表现型及其株数为:单一花序圆形果84株、单一花序卵圆形果83株、复状花序圆形果85株、复状花序卵圆形86株,说明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接近1∶1∶1∶1,由此推知单一花序圆形果植株的基因型为EeRr,且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综合分析,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3. 已知果蝇的黑身(A)和灰身(a)是一对相对性状。若用一次交配实验即可确定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在性染色体上,选择的亲本表现型应为 A. 黑身雌蝇×黑身雄蝇 B. 灰身雌蝇×灰身雄蝇 C. 黑身雌蝇×灰身雄蝇 D. 灰身雌蝇×黑身雄蝇 ‎【答案】D ‎【解析】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在性染色体上,可选择亲本为隐雌显雄组合。‎ ‎【详解】通过分析可知,选择灰身雌蝇×黑身雄蝇,子代雌性全为黑色,雄性全为灰身,则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反之为常染色体上,故选D。‎ ‎24. 如图是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1号个体的父亲一定是色盲患者 B. 6号个体的色盲基因来自3号和1号个体 C. 1号和4号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3/4‎ D. 3号和4号个体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 ‎【答案】B ‎【解析】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此类疾病的特点是:(1)交叉遗传(色盲基因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的);(2)母患子必病,女患父必患;(3)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详解】A、由系谱可知1号表现正常,但其儿子患红绿色盲,所以1号为携带者,但1号含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不一定来自于父亲。因此1号个体的父亲不一定是色盲患者,故A错误;‎ B、6号个体的两个致病基因一个来自于3号,一个来自于4号。4号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于1号。故B正确;‎ C、由系谱可知,1号和4号都为携带者,所以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故C错误;‎ D、3号为色盲患者,4号为携带者,他们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4。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要求考生识记几种伴性遗传病的特点,明确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再结合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准确判断各选项。‎ ‎25. 白化病是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人的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b)控制的遗传病。某家遗传系谱图如下。则Ⅲ-1的基因型是AaXBXb的概率是( )‎ A. 1/4 B. 11/72‎ C. 3/32 D. 3/20‎ ‎【答案】D ‎【解析】单纯考虑白化病的遗传,Ⅱ-1患白化病,则Ⅰ-1与Ⅱ-2基因型均为Aa,Ⅱ-2为1/3AA、2/3Aa;Ⅱ-2×Ⅱ-3即(1/3AA、2/3Aa)×Aa=2AA∶3Aa∶1aa,故Ⅲ-1为Aa的概率为3/5。单纯考虑色盲的遗传,Ⅱ-1患色盲,则Ⅰ-1为XBXb,Ⅰ-2为XBY,Ⅱ-2为1/2XBXB、1/2XBXb,Ⅱ-3为XBY。Ⅱ-2×Ⅱ-3即(1/2XBXB、1/2XBXb)×XBY=3XBXB∶1XBXb∶3XBY∶1XbY,故Ⅲ-1为XBXb的概率为1/4。故Ⅲ-1为AaXBXb的概率为3/5×1/4=3/20。故选D。‎ 二、非选择题: ‎ ‎26. 孟德尔用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做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孟德尔选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是因为豌豆具有__________的相对性状,而且豌豆在自然情况下自花授粉,所以一般都是纯种。‎ ‎(2)在做上述的杂交实验时,首先要对亲本豌豆进行__________处理,然后进行人工授粉,再进行___________处理,以防止其他花粉受粉,影响实验结果。‎ ‎(3)图中F1自交,F2中同时出现高茎和矮茎豌豆的性状分离比为___________。‎ ‎(4)孟德尔为了解释分离现象,提出了自己的假设,认为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______________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他还设计了_________实验,即用F1与_________________,进行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和分离比,从而验证了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 ‎(5)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____________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答案】易于区分 母本去雄 套袋 3:1 遗传因子 测交 隐性纯合子 等位基因 ‎【解析】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识记孟德尔对实验现象作出的解释(假说),掌握孟德尔验证其假说的方法和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适用范围,能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详解】(1)孟德尔选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是因为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而且豌豆在自然情况下自花授粉,所以一般都是纯种。 (2)在做上述的杂交实验时,首先要对亲本豌豆进行母本去雄处理,然后进行人工授粉,再进行套袋处理,以防止其他花粉受粉,影响实验结果。 (3)若亲本皆为纯合子,则F1为杂合子(Aa),F1自交,F2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故图中F1自交,F2中同时出现高茎和矮茎豌豆的性状分离比为3:1。 (4)孟德尔为了解释分离现象,提出了自己的假设,认为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他还设计了测交实验,即用F1与隐性纯合子,进行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和分离比,从而验证了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 (5)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点睛】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对作为母本的植株去掉雄蕊,且去雄要彻底)→套上纸袋(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27. 某研究小组发现一种雌雄同株的二倍体植物。为探究该植物花色的遗传方式,研究小组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让花色为粉红色的亲本植株自交,F1中花色表现为白色:浅红色:粉红色:大红色:深红色=1:4:6:4:1。‎ ‎(1)据此推测花色至少由____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决定,并遵循______定律。‎ ‎(2)假设色素合成由显性基因控制,且显性基因作用效用相同,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用字母A、a ;B、b……表示,只写出基因最少的情况),子代粉红色个体中,纯合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验证花色遗传的特点,让F1中粉红色植株自交,单株收获F1植株所结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 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理论上, 在所有株系中有________ 的株系F2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与F1花色的表现型和数量比相同。‎ ‎【答案】2 基因自由组合 AaBb AAbb aaBB 2/3‎ ‎【解析】根据花色为粉红色的植株自交.F1中花色表现为白色:浅红色:粉红色:大红色:深红色=1:4:6:4:1,类似与9:3:3:1的比例,推测亲本粉红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因此可以确定花色至少由2对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 ‎【详解】(1)根据花色为粉红色的植株自交,F1中花色表现为白色:浅红色:粉红色:大红色:深红色=1:4:6:4:1,可推测亲本粉红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杂交后代的表现型为1白色(aabb):4浅红色(2Aabb、2aaBb):6粉红色(4AaBb、1AAbb、1aaBB):4大红色(2AABb、2AaBB):1深红色(AABB)。因此可以确定花色至少由2对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 ‎(2)根据前面分析可知,亲本基因型为AaBb;子代粉红色个体(4AaBb、1AAbb、1aaBB)中,纯合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 ‎(3)根据①分析可知,F1中粉红色花植株基因型为2/3AaBb、1/6AAbb和1/6aaBB,由题意可知要使F2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与题中F1相同,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所以理论上,在所有株系中所占比例是2/3。‎ ‎【点睛】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结果,掌握9:3:3:1分离比的应用及其特殊分离比的变形使用,这是突破该题重难点的关键。要求学生根据题意中的1:4:6:4:1的比例,分析出这是9:3:3:1的分离比的变形,这是突破该题的关键点,特别是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分析进行相关计算和推断。‎ ‎28. 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B、b 表示),直毛与分叉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F、f 表示)。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子代中雌、雄蝇表现型比例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灰身与黑身这对性状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 ‎(2)根据子代表现型的比,写出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雄性亲本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精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 ‎(3)子一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体与杂合体的比是_____。若让子一代中所有果蝇自由交配,后代灰身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___。‎ ‎(4)实验室有纯合的直毛和分叉毛的雌、雄果蝇亲本,请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X 染色体上,选择 _____ (写出表现型)亲本交配。‎ ‎【答案】 灰身 X BbXFXf、BbXFY BY和bXF或BXF和bY 1∶5 3/4 分叉毛雌×直毛雄 ‎【解析】分析柱形图:子代雌雄果蝇中都是灰身∶黑身=3∶1,说明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灰身相对于黑身是显性性状,亲本的基因型均为Bb;子代雌蝇全为直毛,雄蝇中直毛∶分叉毛=1∶1,说明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直毛相对于分叉毛是显性性状,亲本的基因型为XFY×XFXf,综合考虑,亲本的基因型为BbXFXf×BbXFY。‎ ‎【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灰身是显性性状,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由以上分析可知雄性亲本的基因型为BbXFY,雌性亲本的基因型是BbXFXf。正常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4个、2种类型的精细胞,基因型为BXF和bY或BY和bXF。‎ ‎(3)由以上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BbXFXf×BbXFY,则子代灰身直毛的雌蝇(B_XFX_)中纯合子(BBXFXF)占1/3×1/2=1/6,则杂合子占1-1/6=5/6,所以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1∶5。只研究控制体色的基因,则子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4BB、1/2Bb和1/4bb,产生的雌雄配子种类和比例均为B∶b=1∶1,则所有子一代自由交配,后代灰身所占的比例是1-1/2×1/2=3/4。‎ ‎(4)要确定控制直毛和分叉毛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可选用隐雌×纯合显雄,即分叉毛雌×纯合直毛雄,若后代全为直毛,则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后代雌果蝇全为直毛,雄果蝇全为分叉毛。‎ ‎【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伴性遗传,首先要求考生采用逐对分析法,根据柱形图中信息推断出这两对性状的显隐性及亲本的基因型;其次再根据亲本的基因型推断子代的情况并计算相关概率;还要求考生能设计简单的遗传实验证明控制直毛和分叉毛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 ‎29. 图甲表示某高等动物(二倍体)在进行细胞分裂时的图像,图乙为该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核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此曲线和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属于有丝分裂过程的图有(填字母)____________,不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染色体与DNA的比例是1∶2的图有(填字母)____。‎ ‎(2)图甲中B处于_______________期,此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C细胞分裂后得到的子细胞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甲中B细胞对应图乙中的区间是_____________。‎ ‎(4)图乙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__________,图乙中8处染色体与DNA数量加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填生理过程)。‎ ‎(5)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在6~7时期染色体数目为______条。‎ ‎【答案】 A AC B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初级卵母细胞 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3~4 5~8 受精作用 20‎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A细胞着丝点分裂,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中存在同源染色体,所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图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乙图中:根据DNA和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的变化特点可知,0~8表示的是减数分裂;8位点发生受精作用;8~13表示的是有丝分裂。具体的时间段1~2、2~3、3~4、4~5、5~6、6~7、7~8依次为减Ⅰ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减Ⅱ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9~10、10~11、11~12、12~13依次为有丝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详解】(1)图甲中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图甲中A和C的着丝点分裂,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B细胞图中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与DNA的比例是1∶2。‎ ‎(2)图甲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此时的细胞名称是初级卵母细胞。C细胞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第二极体和卵细胞。‎ ‎(3)图甲中的B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对应于图乙中3~4。‎ ‎(4)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即整个的减数第二次分裂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位于图乙中的5~8。图乙中8处由于受精作用使精细胞和卵细胞结合,染色体与DNA数量加倍。‎ ‎(5)6~7时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为20条。‎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图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连续2次直线下降代表减数分裂,1次直线下降代表有丝分裂。‎ ‎30. 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B,b),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R,r),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和比例:‎ ‎(1)控制黑身与灰身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上;控制红眼与白眼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上。‎ ‎(2)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表现型为___________,雄性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常染色体 X染色体 BbXRXr 灰身红眼 BbXRY 灰身红眼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子代雌雄果蝇中灰身:黑身=3:1,说明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灰身相对于黑身是显性性状,亲本的相关基因型均为Bb;子代雌蝇全为红眼,雄蝇中红眼:白眼=1:1,说明控制红眼与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相对于白眼是显性性状,亲本的相关基因型为XRY×XRXr。因此关于两对相对性状,亲本的基因型为BbXRXr×BbXRY。‎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红眼与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亲本的基因型为BbXRXr、BbXRY,表现型都为灰身红眼。‎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采用逐对分析法,根据柱形图中信息推断出这两对性状的显隐性及亲本的基因型,再根据亲本的基因型推断子代的情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