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选择题 ‎1.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B. 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 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纯合子 D. 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兔的白毛与黑毛是相对性状,狗的长毛与短毛、卷毛与直毛是相对性状,A错误;‎ B、隐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一代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B错误;‎ C、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例如Dd×Dd→DD、Dd、dd,C错误;‎ D、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AA和Aa,D正确;‎ 故选D。‎ ‎2.一对杂合黑豚鼠产仔4只,4只鼠仔的表现型可能是 ( )‎ A. 三黑一白 B. 全部黑色 C. 二黑二白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一对杂合黑豚鼠产仔4只,由于子代数量太少,因此,4只鼠仔的毛色可能是三黑一白,也可能是全部黑色,也可能二黑二白,也可能全部白色。故选D项。‎ ‎3.下面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A. 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B. 运用了科学的研究方法,逻辑上环环相扣,十分严谨 C. 选择了多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做了大量的实验均取得了成功 D. 应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答案】C ‎【解析】‎ ‎【详解】A、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从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即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A正确;‎ B、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运用了科学的研究方法,逻辑上环环相扣,十分严谨,B正确;‎ C、孟德尔选择了多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但只有豌豆的实验最成功,C错误;‎ D、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应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D正确;‎ 故选C。‎ ‎4.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 F1 自交的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B. “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而配子中只含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属于假说内容 C. “F1(Dd)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D 和 d),测交后代将出现两种数量相同的个体”属于演绎 的内容 D. 对演绎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是通过测交实验完成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孟德尔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的遗传实验基础上的,A正确;‎ B、孟德尔提出的假说内容之一是: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当时还不知道遗传因子是基因,B错误;‎ C、演绎推理是指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即“F1(Dd)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D和d)”,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C正确;‎ D、对演绎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是通过测交实验完成的,D正确;‎ 故选B。‎ ‎5.在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B. F1产生的基因型为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YR的精子的数量之比为1∶1‎ C.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可以自由组合 D. F1产生的卵细胞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答案】D ‎【解析】‎ ‎【详解】F1个体能产生YR、yr、Yr、yR4种配子若干个,比例为1:1:1:1,A错误;一般情况下,雄配子远远多于雌配子,所以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细胞数量比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少, B错误;基因的自由组合是指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随机结合是受精作用,C错误;F1产生的卵细胞中,共有YR、yr、Yr和yR4种基因型,比例为1:1:1:1,所以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D正确。‎ ‎6.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半乳糖血症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若这个儿子与一个半乳糖血症携带者的女性结婚,他们所生子女中,理论上患半乳糖血症女儿的可能性是 A. 1/12 B. 1/8 C. 1/6 D. 1/3‎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半乳糖血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该病的致病基因为a,其正常的等位基因为A,则可得儿子的基因型为AA和Aa,该儿子与半乳糖血症的携带者女性结婚,理论上患半乳糖血症的女儿的可能性为为。A选项为正确答案。‎ ‎7.豌豆黄色(Y)对绿色(y)呈显性,圆粒(R)对皱粒(r)呈显性,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甲豌豆(YyRr)与乙豌豆杂交,其后代中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为3:3:1:1,则乙豌豆的基因型是 A. YyRr B. YyRR C. yyRR D. yyRr或 Yyrr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甲豌豆(YyRr)×YyRr→后代表现型有四种,且比例为(3:1)×(3:1)=9:3:3:1,A错误;‎ B、甲豌豆(YyRr)×YyRR→后代表现型有四种,且比例为(3:1)×1=3:1,B错误;‎ C、甲豌豆(YyRr)×yyRR→后代表现型有两种,且比例为(1:1)×1=1:1,C错误;‎ D、甲豌豆(YyRr)×yyRr或Yyrr→后代表现型有四种,且比例为(1:1)×(3:1)或(3:1)×(1:1)=3:3:1:1,D正确;‎ 故选D。‎ ‎8.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小形状相同的两条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 B. 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C. 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没有X和Y这对同源染色体 D. —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形态和大小都相同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A错误;‎ B、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B正确;‎ C、在男性个体的口腔上皮细胞中有X和Y这对同源染色体,C错误;‎ D、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只有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能够配对的才是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9. 从某动物精巢中提取了一些细胞(无突变发生),根据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分为三组如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组细胞内染色体与核DNA数之比一定为1:1‎ B. 乙组细胞中有一部分不含同源染色体 C. 乙组细胞都在进行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 D. 丙组细胞的子细胞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 ‎【答案】B ‎【解析】‎ 甲组包括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和末期的细胞,其中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数之比为1:2,A错误;乙组包括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其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正确;乙组还包括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C错误;丙组细胞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子细胞为体细胞,不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D错误.‎ ‎10.下图编号①〜⑤是光学显微镜下拍摄的二倍体百合(2n= 24)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观察前取百合的根尖解离、漂洗、龙胆紫染色后制成临时装片 B. 图②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方式有212种 C. 图③细胞中有12个四分体,可能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D. 观察到的细胞图像按减数分裂的时序排序为①—②—③—⑤—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尖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不能用于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A错误;‎ B、图②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方式是确定的,该生物体内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方式有212种,B错误;‎ C、图③细胞中有12个四分体,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C正确;‎ D、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细胞分裂时序排序为①→③→②→⑤→④,D错误;‎ 故选C。‎ ‎11.人的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遗传,正常(A)对白化(a)是显性。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白化病又患红绿色盲的男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AaXBY、AaXBXb B. 这对夫妇的后代中出现既不患白化又不患色盲孩子的基因型有6种 C. 这对夫妇如果再生一个女儿,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3/8‎ D. 这对夫妇如果再生一个男孩,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2‎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AaXBY、AaXBXb,A正确; ‎ B、这对夫妇的后代中出现不患白化有2种基因型(AA、Aa),不患色盲孩子的基因型有3种(XBXB、XBXb、XBY),因此既不患白化又不患色盲孩子的基因型有6种,B正确;‎ C、这对夫妇如果再生一个女儿,由于其父亲为AaXBY,女儿不可能患色盲,因而表现型正常的概率为3/4,C错误;‎ D、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AaXBY、AaXBXb,白化病的患病率为1/4,男孩色盲的概率为1/2,只患1种病的概率为1/4(1-1/2)+1/2(1-1/4)=1/2,D正确;‎ 故选C。‎ ‎12. 下列关于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决定的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患者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人群中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B. 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都患病,儿子都正常 C. 表现正常的夫妇,性染色体上也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D. 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子女各有1/2患病 ‎【答案】A ‎【解析】‎ ‎【详解】‎ 显性遗传病的患者中,其致病基因来自父亲或母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之一是男患者的数量少于女患者,A正确;女患者的后代中,女儿不一定患病,B错误;对于显性遗传病来说,正常人中没有致病基因,C错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男患者的女儿一定患病,D错误。故选A。‎ ‎13.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A. 复制的两个基因随染色单体分开而分开 .‎ B. 同源染色体分禽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C. 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D.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 ‎【详解】A、复制的两个基因随染色单体分开而分开,A正确;‎ B、同源染色体分离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B正确;‎ C、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C正确;‎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但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D错误;‎ 故选D。‎ ‎14.为研究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组培养皿中只有S型菌落,推测加热不会破坏转化物质的活性 B. 乙组培养皿中有R型及S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蛋白质 C. 丙组培养皿中只有R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DNA D. 该实验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 ‎【答案】C ‎【解析】‎ ‎【详解】甲组中培养一段 时间后可发现有极少的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因此甲组培养皿中不仅有S型菌落也有R型菌落,A选项错误;乙组培养皿中加入了蛋白质酶,故在乙组的转化中已经排除了蛋白质的干扰,应当推测转化物质是DNA,B选项错误;丙组培养皿中加入了DNA酶,DNA被水解后R型菌便不发生转化,故可推测是DNA参与了R型菌的转化,C选项正确;该实验只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无法证明还有其他的物质也可做遗传物质,D选项错误。‎ ‎15.下图为豌豆种子圆粒性状的产生机制,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当R中插入一小段DNA序列后,豌豆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 B. b过程能发生互补配对的碱基是A与T、C与G C. 该种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形成机制不同 D. 在豌豆种子中,皱豌豆比圆碗豆的味道更甜美 ‎【答案】B ‎【解析】‎ ‎【详解】A、淀粉分支酶能催化蔗糖合成淀粉,R中插入一小段DNA序列使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A正确;‎ B、b表示翻译过程,该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U、C-G,B错误;‎ C、该种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基因通过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生物的性状,C正确;‎ D、淀粉分支酶能催化蔗糖合成淀粉,皱豌豆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从而可导致种子中蔗糖增多,比圆碗豆的味道更甜美,D正确;‎ 故选B。‎ ‎16.下列关于DNA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体内的DNA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 B. 每个DNA分子中,碱基数=脱氧核苷酸数=脱氧核糖数 C. 双链DNA分子中的一段,若含有30个胞嘧啶,就一定会同时含有30个鸟嘌呤 D. 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接着两个磷酸基因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生物体内的DNA常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A正确;‎ B、每个DNA分子中,碱基数=脱氧核苷酸数=脱氧核糖数,B正确;‎ C、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双链DNA分子中的一段,若含有30个胞嘧啶,就一定会同时含有30个鸟嘌呤,C正确;‎ D、DNA分子中大多数脱氧核糖上均连接着两个磷酸基团,但每条链末端的一个脱氧核糖只连接一个磷酸基团,D错误;‎ 故选D。‎ ‎17.用3H标记胸腺嘧啶后合成脱氧核苷酸,注入真核细胞,可用于研究 A. DNA复制的场所 B. 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 C. 分泌蛋白的运输 D. 细胞膜脂质的流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胸腺嘧啶为DNA特有的碱基,将其标记后合成的脱氧核苷酸是DNA复制的原材料,故可利用其研究DNA复制的场所,A正确;m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故用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不能研究 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B错误;分泌蛋白的需要内质网的加工,形成囊泡运到高尔基体,加工、分类和包装,形成分泌小泡,通过细胞膜胞吐运出,与脱氧核苷酸无关,C错误;细胞膜中的脂质不含脱氧核苷酸,其流动与脱氧核苷酸无关,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A。‎ ‎18.下列关于遗传信息表达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的转录过程都发生在细胞核中 B. RNA分子都是以DNA为模板转录而来的 C. 同一细胞不同发育时期表达的基因相同 D. 核糖体沿mRNA移动翻译出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A错误;‎ B、RNA分子可是以DNA为模板转录而来的,也可以是RNA复制而来,B错误;‎ C、同一细胞不同发育时期表达的基因不同,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错误;‎ D、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D正确;‎ 故选D。‎ ‎19.下列有关中心法则中信息流动方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浆细胞中遗传信息能从DNA流向RNA B. 线粒体中遗传信息能从RNA流向蛋白质 C. 拟核中的遗传信息可从DNA流向DNA D. 噬菌体的遗传信息可从RNA流向D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浆细胞中可以合成蛋白质,而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过程中遗传信息从DNA流向RNA,A正确;‎ B、线粒体中含有核糖体,能进行翻译过程,因此遗传信息能从RNA流向蛋白质,B正确;‎ C、拟核中DNA可进行自我复制,因此遗传信息可从DNA流向DNA,C正确;‎ D、噬菌体不能进行逆转录过程,因此其遗传信息不能从RNA流向DNA,D错误;‎ 故选D。‎ ‎20.下列关于真核生物遗传物质和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始终等于DNA的数目 B. 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内 C. 细胞中DNA分子的喊基对数等于所有基因的碱基对数之和 D. 生物体中,一个基因决定一种性状,一种性状由一个基因决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DNA数目不是总数相等的,如有丝分裂前期,核DNA数目是染色体数目的2倍,A错误;‎ B、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内,B正确;‎ 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对大于所有基因的碱基对数之和,C错误;‎ D、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都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D错误;‎ 故选B。‎ ‎2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性状分离比的情况是 A. 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 B. 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数目相等,雄配子中也相等 C. 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 D. 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若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则子一代为杂合子,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A正确;若子一代雌雄性都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种配子,则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B正确;若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则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不为3:1,C错误;若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则表现型比例为3:1,D正确。‎ ‎22.下列关于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豌豆花瓣开放吋需对母本去雄以防自花受粉 B. 完成人工授粉后仍需套上纸袋以防自花受粉 C. F1自交,其F2中出现矮茎的原因是性状分离 D. 杂交实验中接受花粉的植株为母本 ‎【答案】D ‎【解析】‎ ‎【详解】A、豌豆花瓣开放前即花蕾期需对母本去雄以防自花受粉,A错误;‎ B、完成人工授粉后仍需套上纸袋以防外来花粉干扰,B错误;‎ C、F1自交,其F2中出现矮茎的原因是等位基因分离,出现性状分离现象,C错误;‎ D、杂交实验中,接受花粉的植株为母本,授粉的植株为父本,D正确;‎ 故选D。‎ ‎23.下表是桃树花色的三组遗传实验结果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杂交组合 F1的表现型及数目 红花 白花 红花×白花 ‎503‎ ‎511‎ 白花×红花 ‎789‎ ‎0‎ ‎③红花×红花 ‎1240‎ ‎423‎ A. 组合①的红花亲本与F1红花植株均为杂合子 B. 组合②③均可判断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C. 若组合③的F1中红花植株全部自交,则子代中纯合红花所占比值为1/2‎ D. 若组合③的R中红花植株全部自由交配,则子代中白花所占比直为1 /12‎ ‎【答案】D ‎【解析】‎ ‎【详解】A、组合①的亲本为Aa×aa,进行的是测交实验,所以红花亲本与F1红花植株均为杂合子,A正确;‎ B、由于组合②是白花×红花,后代只有红花,可以判断红花是显性纯合体;组合③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可以判断红花是显性性状,B正确;‎ C、若组合③的F1中红花植株(1/3AA、2/3Aa)全部自交,则子代中纯合红花所占比值为1/3+2/3×1/4=1/2,C正确;‎ D、若组合③的F1中红花植株(1/3AA、2/3Aa)全部自由交配,a的频率为1/3,则子代中白花所占比直为1/3×1/3=1/9,D错误;‎ 故选D。‎ ‎24.下列有关“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本实验模拟的是等位基因的分离 B. 正常情况下雌配子较雄配子体积大,所以要选大小两种小球 C. 甲乙两个小桶内小球数量可以不相等 D. 统计20次,小球组合中AA、Aa、aa的数量应为5、10、5‎ ‎【答案】C ‎【解析】‎ ‎【详解】A、本实验模拟的是性状分离比,A错误;‎ B、正常情况下雌配子较雄配子体积大,但要选大小相同的小球,以避免主观因素产生的误差,B错误;‎ C、两小桶中小球数可以不相等,但每个小桶中两种颜色的小球数目必须相等,代表产生两种配子的比例相等,C正确;‎ D、小球组合AA、Aa、aa的数量比接近1:2:1,但不一定是1:2:1,因此统计20次,小球组合中AA、Aa、aa的数量不一定是5、10、5,D错误。‎ 故选C。‎ ‎25.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 ‎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 ‎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 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 A. ①或②‎ B. ①或④‎ C. ②或③‎ D. ③或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让全缘叶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植株甲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①正确;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说明双亲可能都是纯合子,既可能是显性纯合子,也可能是隐性纯合子,或者是双亲均表现为显性性状,其中之一为杂合子,另一个为显性纯合子,因此不能判断植株甲为杂合子,②错误;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只能说明一个亲本为杂合子,另一个亲本为隐性纯合子,但谁是杂合子、谁是纯合子无法判断,③错误;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说明植株甲与另一全缘叶植株均为杂合子,④正确。综上分析,供选答案组合,B正确,A、C、D均错误。‎ ‎26.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有丝分裂前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B. 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 C. 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 D.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答案】A ‎【解析】‎ ‎【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的排列在纺锤体中,A错误;‎ 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B正确;‎ 一次有丝分裂染色体在间期复制一次,一次减数分裂只在减一前的间期复制,所以复制次数相同,C正确;‎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D正确。‎ ‎27.一个红绿色盲患者的染色体组成为XXY,其父母均正常,他患色盲最可能是下图中哪一种生殖细胞异常分裂造成的(图中仅示例部分染色体)‎ A. B. C. D. ‎ ‎【答案】C ‎【解析】‎ ‎【详解】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患者患红绿色育(基因用B、b表示),其基因型应该为Xb XbY,该患者的父母正常,则父亲的基因型为XBY,母亲的基因型为XBXb,因此该患者的2个Xb均来自母亲,母亲的卵原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不正常时,才可能形成含2个Xb的卵细胞,次级卵母细胞不均等分裂,故C项符合题意。‎ 故选C。‎ ‎28.已知玉米籽粒的颜色分为有色和无色两种。现将一有色籽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是1: 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不确切的是 A. 测交后代的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 B. 玉米的有、无色籽粒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 玉米的有、无色籽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D. 测交后代的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有三种 ‎【答案】C ‎【解析】‎ ‎【详解】A、测交后代的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也是双杂合的,与植株X相同,都是AaBb,A正确;‎ B、玉米的有、无色籽粒遗传是由两对基因控制的,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 C、如果玉米的有、无色籽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测交后代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应该是1:1,而题干中一有色籽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是1:3,1:3的比例是1:1:1:1转化而来,说明有色籽粒的植株X产生了4种配子,测交后代双显性时才表现为有色籽粒,单显性和双隐性都表现为无色籽粒,则玉米的有、无色籽粒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C错误;‎ D、测交后代的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有三种,即Aabb、aaBb和aabb三种,D正确;‎ 故选C。‎ ‎29.如图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母亲肯定是纯合子,子女是杂合子 B. 该遗传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C. 该遗传病不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D. 子女中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父亲 ‎【答案】C ‎【解析】‎ ‎【详解】A、母亲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A错误;‎ B、该遗传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女性发病率不一定高于男性,B错误;‎ C、若该遗传病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则女患者的父亲应为患者,与系谱矛盾,因此该遗传病不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C正确;‎ D、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子女中的一个致病基因来自父亲,D错误。‎ 故选C。‎ ‎30.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现有一只纯种雌性芦花鸡与一只纯种雄性非芦花鸡交配多次,F1中雄的均为芦花鸡,雌的均为非芦花鸡。让F1中的雌雄鸡自由交配产生F2。据此推测错误的是( )‎ A. 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 B. 雄鸡中芦花鸡的比例与雌鸡中的相应比例大 C. F2中雄鸡有一种表现型,雌鸡有两种表现型 D. 将F2中的芦花鸡雌雄交配,产生的F3中芦花鸡占3/4‎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题意分析可知,芦花鸡与非芦花鸡在雌性和雄性中都有出现,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不在W染色体上,则应该在Z染色体上,A正确;‎ B、根据鸡的性染色体组成可知,雄鸡只有当两个Z上都是隐性基因a时才表现为非芦花鸡,而雌鸡只要有一个a基因就表现为非芦花鸡了,所以雌鸡的非芦花鸡比例比雄鸡大,则雄鸡中芦花鸡的比例比雌鸡中的相应比例大,B正确;‎ C、已知母本芦花鸡是ZAW,父本非芦花鸡是ZaZa,则F1中的雌雄鸡基因型分别是ZaW、ZAZa,所以产生的F2雄鸡为ZaZa和ZAZa,雌鸡为ZAW和ZaW,可见雌鸡和雄鸡都有两种表现型,C错误;‎ D、已知F2雄鸡为ZaZa和ZAZa,雌鸡为ZAW和ZaW,将F2中的芦花鸡雌雄交配,即ZAW与ZAZa杂交,则产生的F3中芦花鸡占3/4,D正确。‎ ‎31.某双链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G:C = 1:2:3:4,则有关该 DNA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该DNA分子的碱基对排列顺序有4200种 B. 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80个 C. 该DNA分子中4种含氮碱基A:T:G:C=3:3:7:7‎ D. 该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上A:T:G:C=2:1:4:3‎ ‎【答案】A ‎【解析】‎ ‎【详解】A、该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200个碱基对,如果每种碱基对数量足量,DNA分子的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最多是4200种,其中一部分符合一条链上A:T:G:C=1:2:3:4,因此符合一条链上A:T:G:C=1:2:3:4比例的DNA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的种类少于4200种,A错误;‎ B、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双链DNA分子中,A+T的比例与每条单链中的该比例相同,为30%,因此DNA分子中,A=T=15%×400=60个,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4-1)×60=180个,B正确;‎ C、由B分子可知,该DNA分析中,A=T=15%,G=C=35%,因此该DNA分子中4种含氮碱基A:T:G:C=3:3:7:7,C正确;‎ D、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另一条链上的A、T、G、C分别与该链的T、A、C、G相等,因此另一条链上A:T:G:C=2:1:4:3,D正确;‎ 故选A。‎ ‎32.若用32P标记“人类胚胎干细胞”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A. 中期是46和23、后期是92和23‎ B. 中期是46和46、后期是92和92‎ C. 中期是46和46、后期是92和46‎ D. 中期是46和23、后期是46和23‎ ‎【答案】C ‎【解析】‎ ‎【详解】人体的一个正常细胞中含有染色体条数为46,有丝分裂过程中后期染色体条数加倍(92),中期染色体条数与体细胞相同(46),故无论经过几次分裂,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条数都是46,后期染色体条数都是92。‎ 由于DNA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第一次有丝分裂完成时,每个DNA分子中都有1条链被32P标记;第二次有丝分裂DNA复制后,只有的1/2的DNA分子被32P标记;中期时,染色单体没有分开,而这2条没有分开的染色单体上,其中有1条被32P标记,导致整条染色体也被32P标记;后期时,由于染色单体分开变成染色体,故只有一半的染色体被标记,选C。‎ ‎33.图表不在人体细胞核中进行的某一生命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共涉及5种核苷酸 B. 在不同组织细胞中该过程的产物有差异 C. 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 D. 该过程涉及碱基互补配对和ATP的消耗 ‎【答案】A ‎【解析】‎ ‎【详解】A、该过程共涉及8种核苷酸(四种脱氧核苷核苷酸和四种核糖核苷酸),A错误;‎ B、不同组织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同,因此不同组织中转录形成的产物有所区别,B正确;‎ C、该过程是转录,需要RNA聚合酶,C正确;‎ D、该过程需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同时需要消耗ATP,D正确;‎ 故选A。‎ ‎34.如图是果蝇某染色体上的红眼基因(S)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红眼基因片段中的遗传信息储存在磷酸和脱氧核糖的交替连接中 B. 红眼基因碱基总数的1/6大于其编码的蛋白质的氨基酸数 C. 红眼基因在细胞核内,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D. 红眼基因片段在红眼果蝇的所有细胞中存在并表达 ‎【答案】B ‎【解析】‎ ‎【详解】A、红眼基因片段中的遗传信息储存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中,A错误;‎ B、由于红眼基因中存在不编码的片段,因此红眼基因碱基总数的1/6大于其编码的蛋白质的氨基酸数,B正确;‎ C、红眼基因在细胞核内,其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C错误;‎ D、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红眼基因片段在红眼果蝇的所有细胞中存在,但不能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D错误;‎ 故选B。‎ ‎35.下列关于基因和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海蜇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不能在小鼠体细胞内稳定表达 B. 人类基因组计划需测定23条染色体上所有DNA的碱基排列顺序 C.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D. 对HIV而言,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于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因此海蜇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能在小鼠体细胞内稳定表达,A错误;‎ B、人类基因组计划需测定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X+Y)上所有DNA的碱基排列顺序,B错误;‎ C、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C错误;‎ D、对HIV而言,遗传物质是RNA,因此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36.某种山羊的有角和无角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位于常色体上的基因控 制(A基因决定有角,a基因决定无角)。现用多对纯合的有角公羊和无角母羊杂交,得到足够多的子一代,其中公羊全为有角,母羊全为无角。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在F2公羊中有角:无角=3=1;F2母羊中有角:无角= 1:3。‎ ‎(1)请对上述实验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 ‎①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基因_________定律;‎ ‎②相同的基因型在公羊和母羊中的表现型可能不同:在公羊中,AA和Aa基因型决定有角,只有________基因型决定无角;在母羊中,AA基因型决定有角,_______基因型决定无角。‎ ‎(2)为了验证(1)的解释是否成立:让无角公羊和F,中的多只无角母羊交配,观察并 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若子代公羊_____,母羊_______,则(1)的解释成立。‎ ‎【答案】 (1). 分离 (2). aa (3). Aa和aa (4). 有角:无角=1:1 (5). 全为无角 ‎【解析】‎ ‎【详解】(1)①这对相对性状是由A和a这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其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②由以上分析可知,在公羊中,基因型为AA或Aa时表现为有角,基因型为aa时表现为无角;母羊中,基因型为AA时表现为有角,基因型为Aa或aa时表现为无角。‎ ‎(2)若(1)的解释成立,则无角公羊的基因型为aa,F1中的多只无角母羊的基因型为Aa,它们交配产生的子代中:公羊中有角与无角比例为1:1,母羊全为无角。‎ ‎37.回答下列有关果蝇的遗传学问题。‎ ‎(1)果蝇是遗传实验最常用的实验材料,摩尔根用果蝇做实验材料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此过程用到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如图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说明 ‎ ________。图中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两性状的基因在遗传时___(填“会”或“不会”)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果蝇的灰身(B)对黄身(b)是显性,但不知道这一对相对性状 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位于X染色体,请用一次杂交实验来判断这一对基因的位置:‎ 亲本选择:现有纯合的灰身雌雄果蝇及黄身雌雄果蝇,则所选雌果蝇表现型为_________,雄果蝇表现型为__________。‎ 实验结果预期及相应结论为①_____;② _______。‎ ‎【答案】 (1). 假说-演绎法 (2).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3). 不会 (4). 黄身 (5). 灰身 (6). 若子代中雌果蝇全为灰身,雄果蝇全为黄身,则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7). 若子代中雌、雄果蝇都全为灰身,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解析】‎ ‎【详解】(1)摩尔根用果蝇做实验材料,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分析题图可知,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图中控制朱红眼性状与深红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所以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给出的实验材料是纯合的灰身雄蝇及黄身雌蝇,且知道黄身是隐性性状,因此可以用黄身雌果蝇(XbXb或bb)和灰身雄果蝇(XBY或BB)杂交,观察子代雌雄果蝇的体色,如果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杂交子代的雌果蝇都是灰身,雄果蝇都是黄身;如果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杂交子代的雌果蝇和雄果蝇都均为灰身。‎ ‎38.图1表示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情况,图2中的甲、 乙、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所处的几个时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可以确定该动物的性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图1中CD段的细胞分裂图像对应于图2中的_______,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条数为_______条,核DNA分子数为________个。‎ ‎(3)图1中HI段的细胞分裂图像对应于图2中的____,此对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的原因是_____。‎ ‎(4)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都可在细胞分裂图像_______(填“甲”、“乙”或“丙”)中体现。‎ ‎【答案】 (1). 雌性 (2). 图乙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该细胞的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 (3). 甲 (4). 8 (5). 8 (6). 丙 (7).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发生了分离 (8). 乙 ‎【解析】‎ ‎【详解】(1)由于图乙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该细胞的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可以确定该动物的性别是雌性。‎ ‎(2)对应于CD段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数目增倍,说明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即分裂图象是甲,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条数为8条,核DNA分子数为8个。‎ ‎(3)对应于HI段的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说明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即丙图,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发生了分离,因此,此时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对数为0。‎ ‎(4)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都可在减数第一次分离后期,即乙图中体现。‎ ‎39.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分别用噬菌体侵染细菌②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③ 进行放射性检测④培养液搅拌后离心分离。回答有关问题。‎ ‎(1)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 A.①②④③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2)该实验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的目的是_________。‎ ‎(3)用”S标记噬菌体的操作过程是___________。‎ ‎(4)用DNA被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保温后,进行搅拌、离心,结果发现放射性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而上清液中放射性较低,这说明__________。操作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 ‎【答案】 (1). C (2). 分别研究DNA和蛋白质的作用 (3). 先将大肠杆菌培养在含35S的培养基上,然后用噬菌体去侵染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 (4). 噬菌体的DNA注入到了大肠杆菌体内 (5). 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解析】‎ ‎【详解】(1)噬菌体是病毒,是在活细胞中营寄生生活的生物,不能直接在培养基上培养。所以要先培养细菌,使细菌被标记,用噬菌体侵染被标记的细菌,再用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保温、离心处理,检测放射性,因此顺序为②①④③。‎ ‎(2)该实验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的目的是分别研究DNA和蛋白质的作用。‎ ‎(3)由于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用含35S标记的培养基直接,所以要先将大肠杆菌培养在含35S的培养基上,然后用噬菌体去侵染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 ‎(4)用DNA被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保温后,进行搅拌、离心,结果发现放射性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而上清液中放射性较低,这说明噬菌体的DNA注入到了大肠杆菌体内。操作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40.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甲中①—⑤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生理过程)。‎ ‎(1)图甲中,表示基因表达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过程a所需要的酶有________,过程c中能特异性识别物质②的是________;若②中GCU替换成了 GCC,合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图乙过程能发生在____(在“肺炎双球菌、噬菌体、酵母菌”中选)体内。‎ ‎【答案】 (1). b、c (2). 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3). mRNA (4). (反密码子)密码子具有简并性 (5). 肺炎双球菌 ‎【解析】‎ ‎【详解】(1)遗传信息的表达是指转录、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即图一中的b、c;a表示DNA的自我复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②是mRNA(密码子),能被⑤是tRNA(反密码子)特异性的识别。若②中GCU替换成了GCC,合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原因可能是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即密码子具有简并性。‎ ‎(2)图二过程转录和翻译同时发生,该过程只能发生在原核细胞内,噬菌体属于病毒,病毒体内不会发生基因的表达,而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因此选择肺炎双球菌。‎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