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安徽省阜阳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10次周练试题 生物(实验班)(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安徽省阜阳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10次周练试题 生物(实验班)(Word版)

阜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10次周练生物试卷(实验班)‎ 命题:王璐景 审题:冯彬 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和线粒体产生的[H]并不相同,名称分别是还原型辅酶 I 和还原型辅酶 II B.蓝藻细胞中的光合色素有的含镁元素 C.口腔上皮细胞可作为“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和“观察线粒体”的实验材料D.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跳蝻和蚯蚓的种群密度可以采取相同的调查方法 2.实验是研究生物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调查时,若调查对象为濒危物种,不适合选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应采用逐个计数的方式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土壤和花盆壁之间要留有一定的空隙,主要目的是便于小动物爬出 C.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时,实验组应尽可能排除土壤微生物作用,应将土壤用塑料袋包好,放在 100℃恒温箱中 1h 灭菌 D.制作生态缸时,为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应按时向生态缸中补充所需物质3.如下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 A 代表记忆B 淋巴细胞,a 为抗原刺激,则 b,c 可分别代表 B 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 B. 若 A 代表垂体,a 为性激素,则 b,c 可分别代表促性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C. 若 A 代表脊髓,a 代表传入神经,则 b、c 可分别代表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D. 若 A 代表棉铃虫种群,a 为诱捕雄虫,则b,c 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降低 4. 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 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幼年、青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期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空间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5.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 )‎ A. 如果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甲、丙数量增加B.如果乙大量捕食甲,就会降低甲种群的丰富度C.丁的数量发生变化,不会影响乙的环境容纳量D.甲与乙之间存在反馈调节,以维持其相对稳定 6. 高中生物学实验常需测量和计数,下列操作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估测值偏小的是A.对研磨后的苹果匀浆进行过滤后,检测滤液中可溶性还原糖的含量 A. 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记物脱落C.提取叶绿体中色素时加入的无水乙醇过量,层析后蓝绿色色素带的宽度D.从静止的酵母菌培养液的下部取样,估测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 7. 甲和乙是两个种群的生物,它们侵入某相对稳定且气候没有剧烈变化的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下图显示的是它们在增长过程中 I、Ⅱ两个时期的自然增长率的值(a>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 a 的值小于或等于 1‎ B. 时期 I 甲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于乙C.时期Ⅱ甲种群增长的个体数大于乙种群D.种群迁入后先经历时期Ⅱ再经历时期 I 8. 下列有关“S”型曲线 K 值的改变与事实不相符合的叙述是( )‎ A.X 轴为外界蔗糖溶液浓度,Y 轴为叶肉细胞渗透失水量,在 c 点时,用纤维素酶去除细胞壁,K 值将不改变 B.X 轴为温度,Y 轴为酶促反应的生成物的浓度,在 b 点 适当添加反应物,K 值将提高 C.X 轴为光照强度,Y 轴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生产量,在 b 点适当提高 CO2 至适宜浓度,K 值将提高 D.X 轴为时间、Y 轴为某种群个体数,在 b 点改变环境条件(增大环境阻力),K 值将降 低 9. 美洲热带的切叶蚁只吃它们用叶子碎片“种”出来的真菌 A;真菌 B 会攻击并毀坏切叶蚁的菌圃;一种生活在切叶蚁身上的放线菌能产生抑制真菌 B 生长的抗生素:这种放线菌主要靠切叶蚁独特的腺体分泌物生存。根据上述信息,能得出的推论是 A.切叶蚁和真菌 B 的种群数量相互制约B.上述生物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C.切叶蚁单一的食性是变异的结果 D.切叶蚁和放线菌之间具有竞争关系10.下列四种现象,不能用图表示的是 A. 在温度和 pH 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变化 B. 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农田物种丰富度随时间的变化 C. 在质量浓度为 0. 3g/mL 的蔗糖溶液中,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吸水 能力随时间的变化 D. 植物横放于地,其水平方向的根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虚线 表示对根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 ‎11.下列与调查类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目测估计法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 ‎ B.用记名计算法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C.用黑光诱捕法调查蚜虫、跳蝻等昆虫的种群密度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的土壤小动物12.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相符的是( )‎ A.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很少,应选择生长茂盛处取样调查其种群密度B.黑光灯诱捕法可用于探究农田中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C.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草原上某种田鼠的丰富度 D.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统计其丰富度时一般用目测估计法13.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群落的演替是一个永恒延续的过程 B. 受灾的水稻呈斑块性的稀疏分布属于群落水平结构特征C.人类的活动可干预群落演替的进程 D.水生群落的垂直结构由光照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14.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分析,错误的是 A. 群落的垂直结构只受光照的影响 B. 气候对种群数量变化的作用力与种群密度无关 C.环境容纳量是种群在一个地域中的稳定平衡密度 D.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次生演替 15. 建立数学模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图坐标系中的曲线可表示生态学中相关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以下描述最准确的是( )‎ A.1 和 2 可分别表示某增长型种群的死亡率和出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 B.若X 和Y 分别表示年龄和数量,则 2 表示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C.2 可以表示“J”型增长曲线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 D.1 可表示群落初生演替过程中丰富度随时间的变化 16. 某池塘中甲、乙、丙和丁,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如图 1 所示;两个陆生群落的演替过程如图 2 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 1 中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现象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B. 森林火灾引起的变化属于图 2‎ 中Q 曲线代表的群落演替 C. 图 2 中 d 点绿色植物每年的净 光合产量大于 0 D.图 1 中甲鱼的有机物可用于呼吸消耗、被乙鱼取食和被分解者利用 15. 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 丙不一定是需氧型生物 C. 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可以表示为 D. 图中表示以二氧化碳形式流动的是①②⑤⑥‎ 16.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类型生物二氧化碳消耗量(相对量)的曲线图,下列正确的是 A.b 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种生产者 B.a、b、c 都有可能是细菌 C.a 曲线代表的生物一定是消费者 D.由 a、b、c 三种生物可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17.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对生态系统的总结,下列有关说法 错误的是( )‎ A. ‎“地虽瘠薄,常加粪灰,皆可化为良田”,如通过施用农家肥改良农田,能体现图 1 中 d 成分在物质循环中作用 B. ‎“维莠骄骄”描述了农田中狗尾草生长的现象,杂草与农作物之间的关系为图 2 中的①‎ C.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描述了不用密网捕捞,有利于种群年龄组成形成图 3 中的 II 类型 D. ‎“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穉”描述了农业生产中防治虫害,可利用图 2 中的②、④来防治害虫20.中华灵芝,又名紫芝,通常生长在森林中,是一种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的珍贵真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紫芝是异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B.紫芝能分解动植物残体,处于食物链的顶端C.紫芝的药用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禁止滥伐林木,是对紫芝生长区的生物多样性进行就地保护21.读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图 1 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虫鸟、蜘蛛、蟾蜍、猫头鹰 B. 图 1 中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 4 个营养级 C. 图 1 中共有 5 条食物链,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的生物只有食虫鸟和蜘蛛 D. 图 2 中,若螳螂全部死掉,则黄雀的种群数量将会增多 ‎22.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种群都有出生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 B.可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来调查农田中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C.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 D.温带阔叶林群落的物种组成与温带草原群落的物种组成差异较大23.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蝗虫的捕食会改变水稻的丰富度 B. 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C.春天竹林中的竹笋、竹子有高有低,体现了其垂直结构 D.漳河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2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25.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组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细菌不可能是硝化细菌 B. 图中各种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种群 ‎ C.图中所有生物可以构成两条食物链D.蛇是该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成分 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 实验组 A B C D 培养液中葡萄糖质量分数/%‎ ‎4.0‎ ‎4.0‎ ‎0.8‎ ‎0.8‎ 培养液体积/mL ‎200‎ ‎800‎ ‎200‎ ‎800‎ ‎26.(每空 4 分,共 20 分)请根据下列图表,回答有关种群和生态方面的问题。‎ 甲 ‎(1)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表甲所列条件进 行了A、B、C、D 4 组实验,用 1000mL 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 25℃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如图乙。已知图乙中曲线①、③分别是甲中B、D 组的结果。B 组和D 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B 组 。‎ ‎(2)该同学在某一时刻欲提取部分样液进行计数,取样前,须 。计数时用 的方法,具体操作是: ,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 1mm×1mm×0.1mm )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酵母菌细/胞分布如图丙,则此时该样液的细胞密度为 个/mL。‎ ‎27.(每个空 3 分,共 30 分)如图甲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曲线,图乙表示某区域不同年份甲树种与乙树种存有量的比值(C 值=甲存有量/乙存有量)变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若种群每年以 λ 倍按图甲曲线 X 的方式增长,A 为种群起始数量, 则 t 年后该种群数量Nt 可表示为 。图甲中阴影部分可以表示由于受到 (写出两点)等条件的限制而死亡的个体。‎ (2) 若图甲中的曲线Y 表示池塘中某鱼类种群的增长曲线,要想长期获得较高的鱼产量,每次捕捞后鱼的数量需保持在曲线中的 点左右,原因是 。C 点后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关系是 。‎ (3) 从图乙分析,两树种处于竞争状态的年份段是 ,处于平衡状态的年份是 。从 a 年到 e 年,‎ 逐渐成为优势树种,群落的这种变化叫做 。‎ 高二生物第十次周考生物答案 实验班 选择题:AADBD CDBAA BBCAD BCBBB CADDA ‎26.葡萄糖浓度较高,能供给的能量较多,K值较大 ‎ ‎ 摇匀振荡 抽样检测 ‎ 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 ‎ ‎1.5(或1.4)×106 ‎ ‎27.种群密度 Aλt 食物、空间、气候、天敌、传染病 B 既能捕获一定数量的个体,又能使鱼类种群数量尽快地增长和恢复(或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数量恢复起来较快。) 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0~e b~c 乙 群落的演替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