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8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文)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二 文科生物 一、选择题 1.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称为 A. 淋巴 B. 血浆 C. 组织液 D. 内环境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体液由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是人体细胞的生活环境。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与稳态和意义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识记内环境的概念及组成。 2. 人体的体液是指 A. 细胞外液和消化液 B. 细胞内液和血液 C.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D.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解:A、消化道不是体液,A错误; B、血液不属于体液,B错误; C、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共同组成体液,C正确; D、血浆、组织液、淋巴是细胞外液,D错误. 故选:C.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3.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有很大差别的是( ) A. 内环境 B. 细胞外液 C. 细胞内液 D. 血浆、淋巴、组织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 【详解】体液包括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故ABD选项的含义是相同的,C选项含义与ABD项含义有很大差别.故选C. 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各组成成分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动态关系,对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动态关系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详解】血浆中的有些物质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同时组织液中的物质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组织液中的物质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可以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故选:C。 5.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 ) A. 血浆、淋巴、组织液 B. 血浆、组织液 C. 淋巴、组织液 D. 血浆、淋巴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而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详解】毛细血管的管壁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在毛细血管管壁内流的是血液,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外面是组织液,因此该细胞在管内的内环境为血浆,而在管外的内环境为组织液,故其生活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下列选项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A. CO2 B. 唾液淀粉酶 C. 神经递质 D. 葡萄糖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2、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酶有关的酶、复制转录翻译酶等各种胞内酶、消化酶等。 【详解】A、CO2属于细胞代谢产物,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唾液淀粉酶存在于口腔内,属于消化酶,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正确; C、神经递质分泌后进入组织液,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 D、葡萄糖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 故选B。 7.内环境稳态指( ) A. 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保持稳定不变 B.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 C. 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动态平衡 D. 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稳定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化学成分及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B、稳态是指内环境组成成分及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的状态,A、B错误; CD、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C正确、D错误。 故选C。 8.下列与有图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液是血液 B. B液是淋巴 C. C液是组织液 D. A液、B液和C液共同构成内环境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识图分析可知:A液是血浆,B液淋巴,C是组织液,三者构成了细胞生活的内部环境--内环境;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相互交换物质,而C→B→A之间是单向的。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液是血浆,B液淋巴,C是组织液,内环境主要是由A液、B液和C液构成的,其次脑脊液等也属于内环境。综上所述,D错误,A、B、C正确。 故选D。 9.O2从红细胞进入组织细胞中被使用,至少要穿过多少层膜( ) A. 4 B. 5 C. 6 D. 7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体的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可以直接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绝大多数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可以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氧气在线粒体内膜上参与第三阶段的反应。 【详解】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的反应,由于线粒体是双膜结构的细胞器,故人体血液中的O2若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有机物,需要穿过1层红细胞膜,1层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膜,2层线粒体膜,因此人体组织液中的O2若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有机物,这些氧分子至少穿过6层细胞膜。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0.血浆渗透压主要与下列哪项有关( ) A. 无机盐和脂肪 B. 蛋白质和糖类 C Na+和Cl- D. 无机盐和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钠离子和氯离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钠离子和氯离子。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1.细胞新陈代谢产生的CO2需要经过以下哪些系统才能排出体外( ) A. 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 B. 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 C.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D. 消化系统和排泄系统 【答案】A 【解析】 【分析】 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稳态的调节机制是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直接参与的系统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 【详解】体内细胞获取的营养物质来自外界食物,具体地说,外界食物进入消化道后经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其营养物质先进入血液,再经循环系统的运输运到各组织细胞,被组织细胞利用,由此可见体内细胞获取营养物质时必须经过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2.关于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目前普遍认为是 A. 神经-体液调节 B.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C. 神经调节 D. 体液调节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B正确,A、C、D均错误。 13. 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 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 渗透压下降 C. 细胞代谢紊乱 D. 糖尿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的知识点内环境在细胞与外界环境中进行物质交换的作用,内环境稳态是细胞正常代谢的必要条件。 【详解】A、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减慢,不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加快,A错误; B、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渗透压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B错误; C、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稳态遭到破坏,细胞代谢会出现紊乱,C正确; D、稳态遭到破坏不一定会引起糖尿病,D错误。 故选C。 【点睛】人体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对于相关知识点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14.下面不能构成人体内环境的是 A. 细胞外液 B. 细胞内液 C. 血浆 D. 淋巴 【答案】B 【解析】 【分析】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组成成分。据此答题。 【详解】ACD、由上述分析可知,细胞外液是构成体液的组成成分之一,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组成成分,ACD不符合题意; B、细胞内液是构成体液的组成成分之一,不属于内环境,B符合题意。 故选B。 15.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 A. 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 B. 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C. 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 D. 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静息电位的相关知识。神经细胞内钾离子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钠离子浓度比膜外低.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这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详解】由于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产生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随着钾离子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电位差,阻止钾离子继续外流,故细胞外的钾离子浓度依然低于细胞内;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激活钠离子通道,使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往内流,说明膜外钠离子浓度高于膜内,据此判断,A、B、C错误,D正确,所以选D。 【点睛】神经细胞内钾离子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钠离子浓度比膜外低,要注意静息状态时,即使钾离子外流,膜内钾离子的浓度依然高于膜外。 16.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是受激素调节 B.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弧 C.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D. 激素调节发挥作用需通过神经元运输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 2、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通过血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进行的调节。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在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详解】A、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A错误; BC、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B错误,C正确; D、激素调节发挥作用需通过体液的运输,D错误。 故选C。 17.图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模式图。兴奋传递方向正确的是( ) A. ④→③→② B. ④→②→① C. ②→④→③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①表示突触间隙突触小泡,②表示突触前膜,③表示突触间隙,④表示突触后膜,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即只能有突触前膜经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即图中②→③→④。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8.在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中,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A. 感受器 B. 效应器 C. 反射弧 D. 反射 【答案】D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在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中,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9.图为人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M是感受器 B. S是神经中枢 C. ②是传入神经 D. ③是突触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识图分析可知,图中结构S感受器,①传入神经,③突触,②传出神经,M效应器。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M是效应器,A错误;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S是感受器,B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②传出神经,C错误;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③是突触,D正确。 故选D。 20.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是( ) A. 电信号 B. 化学信号 C 物理信号 D. 生物信号 【答案】A 【解析】 【分析】 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钾离子通透性增加,形成静息电位;神经纤维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其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1.兴奋产生时,神经纤维膜外的电位变化情况为( ) A. 负电位→正电位 B. 正电位→负电位 C. 负电位→正电位→负电位 D. 不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当神经纤维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该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的外流有关;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详解】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迅速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由静息电位的外正内负转变为动作电位外负内正,即神经纤维膜外的电位变化情况为由正电位→负电位。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的机理,理解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以及膜电位的变化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22.人的语言中枢位于( ) A. 大脑皮层 B. 小脑 C. 下丘脑 D. 脊髓 【答案】A 【解析】 【分析】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人的语言中枢位于位于大脑皮层。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3.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会 A. 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 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 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D. 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答案】B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详解】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因此反射活动不能进行即不能运动;但是神经中枢还能把神经冲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导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感觉,B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和神经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24.某人因意外受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A. 脑干和脊髓 B. 小脑和脊髓 C. 小脑和脑干 D. 只有脊髓 【答案】A 【解析】 【分析】 大脑皮层是人体的感觉和运动中枢,小脑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中有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脊髓是调节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详解】“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没有意识,不能维持身体平衡,说明大脑和小脑失去正常功能;但呼吸和心跳正常,说明脑干和脊髓保持正常功能, 故选A。 【点睛】常见生理或病理现象及参与或损伤的神经中枢 生理或病理现象 神经中枢参与(损伤) 考试专心答题时 大脑皮层V区和W区(高级中枢)参与 聋哑人表演“千手观音”舞蹈时 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言语区的V区、躯体运动中枢 某同学跑步时 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和脊髓 植物人 大脑皮层损伤、小脑功能退化、但下丘脑、脑干、脊髓功能正常 高位截瘫 脊髓受伤,其他部位受伤 25.某人车祸后出现“能看到文字,但是不能理解其含义”,则相应脑区受损的是( ) A. H区 B. S区 C. W区 D. V区 【答案】D 【解析】 【分析】 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 【详解】A、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损伤后听不懂谈话,A错误; B、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患者不能说话,说明S区受损,B错误; C、W区为书写中枢,损伤后不能写字,C错误; D、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损伤后能看到文字,但是不能理解其含义,即不能阅读, D正确。 故选D。 26.饥饿时能使血糖浓度升高的激素是( ) A. 胰岛素 B. 胰高血糖素 C. 甲状腺激素 D. 雄性激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 血糖平衡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果,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1、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2、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3、肾上腺素能够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胰岛素是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A错误; B、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分解以及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升高血糖浓度, B正确; C、甲状腺素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在体温调节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促进机体产热, C错误; D、雄性激素激发并维持雄性个体的第二性征,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的发育以及促进雄性生殖细胞的形成,D错误。 故选B。 27.在婴幼儿时期某激素分泌不足导致骨骼停止生长、智力也停止发育,该激素是 A. 性激素 B. 生长激素 C. 胰岛素 D. 甲状腺激素 【答案】D 【解析】 性激素是维持第二性征的,A错误。生长激素缺乏会导致侏儒症,但不影响智力,B错误。胰岛素是降低血糖的,C错误。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脑的发育,如果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导致呆小症,D正确。 28.上课偷玩手机抬头对上窗外班主任的注视,此时让人心跳加快的激素是( ) A. 胰岛素 B. 抗利尿激素 C. 肾上腺素 D. 甲状腺激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 当人遇到危险的情况时,会产生紧张,紧握双拳、发出叫喊等这些反应与神经调节有关,还会出现血压中肾上腺素增加,致使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压上升,这属于体液调节,因此该生理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胰岛素是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A错误; B、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加强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B错误; C、肾上腺素具有应急作用,可以使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压上升,C正确; D、甲状腺素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在体温调节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促进机体产热,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肾上腺素的功能的知识点,要求学生识记各种常见激素的功能是突破问题的关键,理解肾上腺素的具体功能是该题考查的重点。 29.寒冷环境下不会引起的生理变化是( ) A. 骨骼肌战栗 B. 毛细血管扩张 C. 汗腺分泌减少 D. 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答案】B 【解析】 【分析】 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详解】A、寒冷环境中,骨骼肌不自主颤栗,使产热增多,A不符合题意; B、寒冷环境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使体表血流量减少,散热减少,B符合题意; C、寒冷环境中,汗腺分泌减少甚至停止,以减少散热,C不符合题意; D、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0.人体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 A.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 尿液增加 D. 饮水减少 【答案】A 【解析】 【分析】 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 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详解】A、一个人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A正确; B、一个人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错误; C、一个人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C错误; D、一个人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渴觉中枢兴奋,主动饮水,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水盐调节的过程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水盐调节的过程,理解水盐调节的过程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是该题考查的重点,把握和识记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体内水盐调节的过程是突破问题的关键。 31.下列不属于激素调节特点的是( ) A. 只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B. 激素作用后立即失活 C. 微量高效 D. 快速精准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 (1)微量和高效: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能产生显著的生理效应,这是由于激素的作用被逐级放大的结果。 (2)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扩散到体液中,由血液来运输,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详解】A、激素只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A不符合题意; B、激素发挥作用后会立即被灭活,B不符合题意; C、激素调节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C不符合题意; D、激素调节作用范围比较广泛,速度比较缓慢,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特点的知识点,要求学生识记激素调节的特点是该题考查的重点,准确识记激素调节的特点和神经调节的特点是突破问题的关键。 32.下列不属于激素化学本质的是( ) A. 固醇 B. 脂肪 C. 多肽 D. 蛋白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激素的化学本质包括: (1)多肽或蛋白质类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以及生长激素等; (2)氨基酸的衍生物: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3)固醇类激素:性激素、醛固酮。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激素的化学本质包括多肽或蛋白质类、固醇类和氨基酸的衍生物。综上所,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3. 下列激素中,对全身细胞都起作用的是 A.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 促甲状腺激素 C. 甲状腺激素 D. 抗利尿激素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的是垂体,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是甲状腺,抗利尿激素作用的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的细胞都起作用;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激素的作用,意在考查对知识的识记能力。 34.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恢复正常,该调节过程属于( ) A. 神经调节 B. 神经体液调节 C. 反馈调节 D. 免疫调节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成为反馈调节。 【详解】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当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受到抑制,这种调节方式是反馈调节。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5.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细胞分别是( ) A. 胰岛B细胞和胰岛A细胞 B. 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 C. 胰岛A细胞和胰岛A细胞 D. 胰岛B细胞和胰岛B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1、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二是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2、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6.与体温调节相关的激素有( ) A.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B.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C. 甲状腺激素和抗利尿激素 D. 生长激素和性激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 寒冷和炎热条件下的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 同时寒冷条件下,下丘脑还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促进产热量增加。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寒冷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A正确; B、胰岛素降低血糖的浓度,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的浓度,B错误; C、甲状腺激素与体温调节有关,抗利尿激素与水盐调节有关,C错误; D、生长激素与生物体的生长有关,性激素维持生物体的第二性征,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体温调节的过程是该题考查的重点;理解在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过程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把握体温调节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功能是突破问题的关键。 37.激素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 A.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基础 B. 体液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C.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D. 激素调节包含体液调节 【答案】C 【解析】 【分析】 体液调节是指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二氧化碳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因此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包括激素调节和其他化学物质的引起的调节过程。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包含激素调节。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8.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说法正确的是( ) A. 神经调节较体液调节更缓慢 B. 神经调节较体液调节更局限 C. 神经调节较体液调节时间更长 D. 神经调节一定经过大脑皮层 【答案】B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详解】A、体液调节的反应速度缓慢,神经调节的反应速度迅速,A错误; B、体液调节的作用范围广泛,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准确且局限,B正确; C、体液调节作用时间较长,神经调节的作用时间短暂,C错误; D、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发生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中枢可能是大脑皮层,也可能是低级中枢,D错误。 故选B。 二、多选题 39.下列有关血糖来源和去向,以及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 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 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 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1、血糖的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元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元、肌糖元 (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2、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 【详解】A、②过程是肝糖原分解形成葡萄糖,只发生在肝细胞中,肌糖原不能分解转化为血糖,A错误; B、胰岛素能抑制②和③过程,而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与胰岛素无关,B错误; C、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②③过程,血糖含量上升,C错误; D、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功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即图中⑥);促进血糖进入肌肉氧化分解供能(即图中④⑤);促进血糖转化成脂肪、某些氨基酸(即图中⑦),D正确。 故选ABC。 【点睛】本题考查血糖的调节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以及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是该题考查的重点;识记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理解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具体功能和作用途径是突破问题的关键。 40.运动过程中血糖浓度先降后升,其升高主要是由于体内分泌的某些激素增加,从而促进( ) A. 糖的消化吸收 B. 肝糖原的分解 C. 肌糖原的分解 D. 非糖物质转化成糖类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够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能够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 【详解】运动时,机体对血糖的消耗增加,血糖浓度降低,此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会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同时会促进非糖物质如甘油三酯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而使血糖浓度升高。综上所述,B、D正确,A、C错误。 故选BD。 41. 人感冒时,会出现畏寒、发热症状;用退热药后,可出现全身出汗、体温下降现象。在发热和退热过程中,人体产热和散热的关系为 A. 发热时,产热大于散热 B. 发热时,散热大于产热 C. 退热时,散热大于产热 D. 退热时,产热大于散热 【答案】AC 【解析】 试题分析:发热时,体温升高,由于产热大于散热;退热时,体温下降,是散热大于产热。故答案选AC。 考点:体温调节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属于简单题。 42.下丘脑存在以下哪些调节中枢 A. 血糖平衡调节中枢 B. 水盐平衡调节中枢 C. 渗透压调节中枢 D. 体温调节中枢 【答案】ABCD 【解析】 【分析】 下丘脑的功能: 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 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详解】A、血糖平衡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A正确; B、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B正确; C、渗透压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C正确; D、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D正确。 故选ABCD。 【点睛】本题考查下丘脑的功能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下丘脑的功能是该题考查的重点,识记下丘脑的功能及其在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的作用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43. 下列关于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A. 激素是有机分子 B. 激素是信息分子 C. 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D. 激素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答案】CD 【解析】 激素是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有机分子,A正确;激素属于信息分子,B正确;激素只能传递调节代谢的信息,自身不能参与代谢活动,C错误;激素随体液在全身各处运输,但只能作用于靶细胞和靶器官,D错误。 44.没吃早餐的早晨,旁边的同桌吃着小吃街的土豆饼,你直咽口水。对该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看到同桌吃土豆饼,你咽口水属于非条件反射 B. 该反射过程中眼睛和鼻子属于感受器 C. 此时你体内分泌增加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D. 该反射的效应器有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唾液腺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乳、排尿反射等都非条件反射。 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A、看到同桌吃土豆饼,你咽口水属于条件反射,A错误; B、看到同桌吃土豆饼,眼睛看到食物和鼻子闻到香味,因此出现咽口水的反射过程,因此该过程中眼睛和鼻子属于感受器,B正确; C、由于题干中提到没吃早餐,因此此时你体内血糖浓度降低,分泌增加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C正确; D、根据效应器的概念可知该反射的效应器有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唾液腺,D正确。 故选BCD。 45.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说法正确的是( ) A. 信号转化方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B. 该处结构名称为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出后膜组成 C.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具有单向性 D. 神经递质从前膜释放的方式为胞吐 【答案】ABCD 【解析】 【分析】 突触是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时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通过突触实现的;由于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经过突触间隙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详解】A、兴奋经过突触时信号转化方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A正确; B、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B正确; C、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C正确; D、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从前膜释放的方式为胞吐,D正确。 故选ABCD。 【点睛】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神经元之间的结构突触的组成及其特点,理解兴奋经过突触时的传递过程及其单向性的特点,把握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和方式,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 46.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 谈虎色变 B. 望梅止渴 C. 缩手反射 D. 膝跳反射 【答案】AB 【解析】 【分析】 1、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下完成的。 【详解】AB、谈虎色变、望梅止渴都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AB正确; CD、缩手反射、膝跳反射,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膝跳反射,CD错误。 故选AB。 【点睛】本题考查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概念和实例,要求学生掌握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概念以及成因,能够通过实例理解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是突破问题的关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