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8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青海省西宁五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01)
西宁五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生物 一、单项选择 1、如图用来表示田鼠种群的理想增长曲线和在某自然环境中的实际增长曲线,关于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是de段 B.X区域(图中阴影部分)可以代表环境阻力的大小 C.严密封储粮食,保护田鼠天敌等措施可以使e点向下移动 D.人工灭鼠时要将田鼠数量控制在c点 2、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C.t3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t4时乙的种群密度最大 D.若乙种群为某种害虫,则在t4时防治的效果最佳 3、如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 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4、如图分别表示某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和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对应图乙中的f点,ac段可看成是“J”型增长 B.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图乙中的g点时,该种群数量将达到最大值 C.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点 D.根据“J”型增长数学模型Nt=N0λt,知种群呈“J”型增长时其增长率不能用图乙表示 5、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代表生产者,6一定是光合作用 B.碳元素在1、2、3、4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C.1、3是实现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沟通的关键环节 D.1、2、3中含有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动力来促进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 6、下图表示生活在一自然区域内的部分生物,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A.图中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虫获得的能量约占草能量的10--20% C.鹰获取能量较多的食物链是草→虫→蛙→蛇→鹰 D.若增大蛇的种群数量,短期内,鹰和虫的种群数量均增大 7、某同学绘制了下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W1=D1+D2 B.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l+B1+Cl+A2+B2+C2+D2) C.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2/W1 D.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2+B2+C2) 9、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简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蛙和蜘蛛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捕食关系 B.图中的所有生物构成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C.图中所示的食物中共有4条食物链 D.蛇在此食物中处于两个不同营养级 10、下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着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情况,图①~④是根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与表中数据不相符合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11、如图为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据图回答问题. (1)A曲线呈“J”型,表示种群在 _________ 环境中的增长. (2)B曲线呈“S”型,表示种群在 _______环境中的增长,阴影部分表示 _______ .用达尔文进化理论解释,这是 _________ 的结果. (3)若“S”曲线表示某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增长曲线,那么,K点以后,曲线出现平区的原因是 _________ . (4)根据种群变动的曲线,解释为什么投药灭鼠在短期内能控制鼠害,但很快又会鼠灾泛滥的原因 _________ .对此,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_________ . 12、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中国现存最丰美的优良牧场,因为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污染,所以又有“最纯净的草原”之说。如图为该草原的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 (1)该草原生态系统含有的食物链共有 条。其中流入该草原的能量源头是 。 (2)图中鹰和蛇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是 。若蛇的数量由于某种原因大量减少,则鹰的数量如何变化? 。 (3)若该草原存在着严重的超载放牧现象,这种现象首先会导致图中_______的大量减少,使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后来,采取了适当的保护措施,该草原生态系统慢慢恢复原貌,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群落的 。 (4)牧民在放牧时,发现鼠害现象有逐渐扩大趋势, 这说明该草原上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呈 增长。为保护牧草,牧民开展了鼠群密度调查,应采取的方法是 。 13、图甲表示用某种杆菌为饲料培养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其中实线为混合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变化,虚线为单独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图乙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可知,大草履虫的存在使双小核草履虫的种群增长速率________。 (2)图甲中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之间通过________关系而间接发生作用,其作用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图乙中D、E两个种群之间通过________关系而直接发生作用。 (3)在图乙中,C→A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E→C表示的生理过程主要在细胞中的________中进行。 (4)若图乙表示农田生态系统,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农民下田拔草,捕捉害虫,喷洒农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与此相符合的行为有哪些?(写两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甲、乙、丙、丁4个种群的数量变化,图2表示能量流经乙种群所处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请根据图1中甲、乙、丙、丁4个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写出它们构成的食物链 . (2)a~b段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有:① ;② . (3)图2中的A、B、C表示的含义分别为:A ;B ;C . (4)甲种群在c点处的年龄组成类型是 . (5)该生态系统中4个种群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 15、图1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图2表示一个由5种生物组成的食物;图3所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之间的相互内在关系是 。 (2)图1中缺少两个重要过程,请用文字和箭头的形式补充: 、 。 (3)若图2中的乙大量减少,则短期内戊的数量会 。 (4)若图2食物中戊摄食丁和丙的比例为3:1,丙摄食的两种生物所占比例相等,则戊每增加10 kg生物量,按10%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需要消耗生产者 kg。 (5)图3中的C和B1+C1+D1可表示桑树和蚕用于 的能量。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同化的能量属于第 营养级所含的能量。 16、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的主要食物链“植物→田鼠→鼬”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 植物 田鼠 鼬 固定的太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11 1.05×109 7.50×108 7.15×l08 2.44×l07 2.25×107 2.18×l07 (1)此荒地多年前曾发生过火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该生物群落 _________ 演替过程的真实写照,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_________ 稳定性.良好的植被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_________ 价值. (2)若要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可采用 _________ 法.在2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的田鼠中没有带标记的20只,带有标记的10只,则该种群密度是 __ 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____ (偏小/偏大). (3)能量沿植物→田鼠→鼬的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能量主要是通过 _______ 作用以 __ 的形式离开生态系统.据表可知,能量从田鼠到鼬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______ . (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调节 _________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生态学家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生态特征十分相似的甲、乙两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将两种植物按照不同比例混合播种,对收获的种子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不同种植比率下收获种子的比率,结果如下表. 种植比率(甲/乙) 0.25 0.67 1.50 4.00 收获种子比率(甲/乙) 0.37 1.45 2.06 8.08 若按照0.25的种植比率种植,以后每年将获得的全部种子再混种下去,这样连续种植10年,两种植物最可能的结果是 _________ .以上也表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_________ 进行. 17、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乙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过程①表示 _________ ,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哪些成分 _________ (用字母表示). (2)图甲②③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 _________ 、 _________ . (3)乙图中的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属于 _________ 调节,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_________ 能力. (4)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 _________ kJ. (5)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调整到,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l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 _________ 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18、图甲为某一生态系统内的食物,图乙为生态系统稳定性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共有___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 (2)图甲中鹰同时占有第________营养级,未包含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有_______ (3)若蛇绝种,鹰的数量可能____,原因是____。 (4)图乙中x可以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x越大表示____稳定性越弱;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正常作用范围的大小,y偏离大说明 ___稳定性弱,TS越大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弱。 (5)若在图甲的生态系统中投放一只羊,这只羊在一年内吃了100 kg的草,排出20 kg的粪,长了10 kg的肉,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这种计算法对吗?______________,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19、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__________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 (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________和_________(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 (4)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20、下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对秸秆进行进一步利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优势主要是________。 (2)秸秆利用后产生的废渣可以还田,其中的有机物可被__________分解,产生的水、二氧化碳、无机盐可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若蛇的食物有1/5来自蛙,4/5来自鼠,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 kg体重,至少消耗植物________kg;农田中的生物可以通过捕食与被捕食传递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若要调查鼠的种群密度,利用的方法应是__________,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蛙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________(填“K”或“K/2”)值。 21、下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图乙表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变化曲线。 (1)A→E和D→B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分别是________。 (2)若消耗生产者10 000 kg,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________kg。 (3)图甲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 (4)图乙中,在t1时期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型,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将________。 (5)在牧业生产中,为保护优良牧草,连年使用同一种化学杀虫剂,常导致害虫再度大爆发,其主要原因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22、如图甲是某地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④⑤⑥⑦为特定的生理过程。请回答问题: (1)图甲中过程①表示的生理过程主要是______ __,③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______。 (2)若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如图乙,则: ①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________(用字母表示)。 ②图乙中,若鼠和昆虫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__。 (3)若该地区发生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下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 kJ/(m2·y)],则: ①图1中,A表示 。 ②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③如图所示,除生产者外,其他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的输入,原因是 植被受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输入能量可以减轻植被恢复的压力。那么,通过计算,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______×103kJ/(m2·y) ;补偿输入能量后,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4)若该生态系统为黄河三角洲湿地,温度、食物等信息能使丹顶鹤在每年三月下旬迁徙到黑龙江去繁殖,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 (5)能将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的生物包括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6)湿地生态系统能够控制洪水,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保护其中的珍稀动物,是在 层次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23、如图甲是某湖区生态系统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图,图乙是对某引进经济鱼类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绘出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除图示成分外,还包括 ,在该食物中鲫鱼占有 个营养级.若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螺蛳全部死亡,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 .请写出此时鲫鱼获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链 . (2)图乙在t1 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鱼类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30条全部标志后释放,一天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中,未标志的40条、标志的10条,估算该鱼类种群在t1时是 条. (3)图乙中,在t1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型,在t2时期该鱼的种群数量是该湖区对该鱼的 .请根据第(2)小题的数据画出该鱼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要求标出tl、t2对应的实际数值). (4)下表是该湖区生态系统的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的A、B、C为不同的营养级,D为分解者. 同化总量(106J) 储存能量(106J) 呼吸消耗能量(106J)[来源 A 950 250 700 B 100 35 65 C 15 5 10 D 180 80 100 分析上表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106J,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参考答案 1、D2、 B3、D4、A5、C6、D7、B9、B10、A 二、非选择题(必修) 11、【答案】(1)无环境阻力下的增长 (2)有环境阻力下的增长 环境阻力 生存斗争 (3)由于食物短缺、天敌等因素的限制,种群在达到环境负荷量以后在一段时间内不再增加 (4)老鼠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合理就行) 降低环境容纳量 12、【答案】(1)4 太阳能 (2)捕食和竞争 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3)牧草 (次生)演替 (4)“J”型 标志重捕法 13、【答案】 (1)减慢 (2)竞争 一方处于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最终被淘汰 捕食 (3)光合作用 线粒体 (4)调整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农作物(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5)①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②严格控制化学燃料的燃烧,并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开发新能源,切实减少CO2的排放量 ④节约用水、用电,外出时多步行(任写两点,其他合理说法也可) 14、【答案】(1)丁→乙→甲→丙 (2)①甲捕食的乙的数量下降,食物不足 ②甲的天敌丙的数量上升,被捕食量增加 (3)能量被同化 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能量经呼吸作用散失 (4)增长型(5)自我调节能力 15、【答案】(1)物质循环以能量流动作为动力,能量流动以物质循环作为载体 (2)无机环境→丁 甲→丙 (3)增加 (4)2125 (5)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 一 (4)若图2食物中戊摄食丁和丙的比例为3:1,则戊每增加10 kg生物量,按10%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在甲→丁→戊这条食物链中,消耗甲10×3/4÷10%÷10%=750kg;在甲→丙→戊这条食物链中,消耗丙10×1/4÷10%=25kg。又因丙摄食的两种生物所占比例相等,在甲→丙→戊这条食物链中,丙消耗甲25×1/2÷10%=125kg,在甲→乙→丙→戊这条食物链中,丙消耗甲25×1/2÷10%÷10%=1250kg。综上分析,共需要消耗生产者750+125+1250=2125kg。 16、【答案】(1)次生 恢复力 间接 (2)标志重捕 75 偏大(3)呼吸 热能 3% (4)生物的种间关系(5)甲占优势 速度和方向 (3)能量沿植物→田鼠→鼬的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能量主要是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离开生态系统.据表可知,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传递效率=鼬的同化量÷田鼠的同化量×100%=2.25×107÷7.50×108×100%=3%. 17、【答案】(1)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DB (2)含C有机物 二氧化碳(3)负反馈 自我调节(4)2、4×108(5)2 (4)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6.8×109 kJ×20%﹣1.3×108)×20%=2.46×108. (5)该题如果考虑人与蛇的竞争关系,则若蛇的增重则人肯定减重.这显然不是题意.那就猜测题意是蛇改变了取食后,改变了蛇与草的质量关系.由于草到人的食物链没改变,所以人与草的质量不变.所以题目中的蛇与人的质量关系就可以变为蛇与草的质量关系.当蛇1/4食物来自于鼠时,则蛇每增加1份质量需要1/4×25+3/4×125=100份草.当蛇3/4食物来自于鼠时,则蛇每增加1份质量需要1/4×125+3/4×25=50份草.食草昆虫和鼠就比原来少吃50份草,那么羊多吃50份草,故人增重为50×0.2×0.2=2kg. 18、【答案】 (1)8 植物-食植昆虫-食虫昆虫-食虫鸟-蛇-鹰、植物-食植昆虫-食虫昆虫-蛙-蛇-鹰 (2)三、四、五、六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3)增多 食物链变短,鹰获得的能量增多 (4)恢复力 抵抗力 (5)不对 根据题目条件无法计算出羊的同化量 (5)不对,因为吃了100kg,排出20kg,说明同化了80kg,但能量传递效率是营养级同化量之比,而根据题目条件是无法计算出羊的同化量的。 19、【答案】(1)b; 偏高(2)垂直;(群落的)演替(或初生演替) (3)A; B(注:两空可颠倒); 20%(4)自我调节能力(或自净能力) 传递效率为:1.5×10∕7.5×10 =20%。 20、【答案】(1)水稻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2)分解者 (3)45 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标志重捕法 K 21、【答案】(1)CO2、含碳有机物 (2)80 (3)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增长 不变 (5)①害虫的抗药性经自然选择逐代增强 ②化学杀虫剂导致害虫天敌大量死亡,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有的营养结构(害虫天敌大量死亡,破坏了食物链的结构) 【解析】(1)图甲显示E为生产者,A为大气中的CO2库,C为分解者,故A→E以CO2形式流动,D→B以含碳有机物形式流动。(2)最多增加则按20%计算,B为最高营养级,即增重为10 000×20%×20%×20%=80 kg。(3)捕食关系中,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为对方提供有用信息,则信息传递的作用为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图乙显示,此曲线为种群“S”型增长曲线,t1时期增长率最大,故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t2时期后,增长率为零,则种群处于相对稳定状态。(5)长期使用同一种杀虫剂,会选择性地使抗药个体的抗药性逐年增加,其天敌大量减少。 22、【答案】 (1)光合作用 (含碳)有机物 (2) B、D N+R (3) 细胞呼吸(呼吸作用) 有机物中化学能 5 15.6% (4)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5)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6)间接 基因和物种(或基因或物种) ③从图中可以得出肉食动物同化的能量为:5.1+2.1+0.25+0.05=7.5×103kJ/(m2·y);植食性动物传给肉食性动物的能量为:14+2-4-9-0.5=2.5×103kJ/(m2·y);所以需要补充给肉食性动物的能量为:7.5×103-2.5×103=5×103kJ/(m2·y);传递效率是同化能量之比:2.5×103/16×103=15.6%。 23、【答案】(1)生态系统的成分 2 降低 绿藻→轮虫→鲫鱼 (2)150 (3)增长 最大容纳量(K值) (4)950 15% 【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分析食物科学,鲫鱼占第二、第三两个营养级;螺蛳全部死亡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降低,食物简单,抵抗力稳定性降低;此时鲫鱼获得能量最少的食物是链绿藻→轮虫→鲫鱼. (2)根据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数量的方法可以得出鱼类种群在t1时的种群数量是30×(10+40)÷10=150条. (3)分析题图乙可知,在t1时期种群增长率最大,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在t2时期种群增长率为0,该鱼的种群数量是最大容纳量(K值); 画图注意:tl对应k/2即150条,t2对应K值即300条. (4)分析表格可知,A是第一营养级,即生产者,B是第二营养级,C是第三营养级,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950106J;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100×100%=15%.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