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 2019-2020 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内液在体液中所占比例少于细胞外液 B.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以上来源于 Na+和 Cl- C. 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 D. 组织液中的物质大部分能够在毛细血管的动脉端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浆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细胞外液在体液中所占比例约为 1/3,细胞内液在体液中所占比例约为 2/3,A 错误; B、细胞外液渗透压 90%以上来源于 Na+和 Cl-,B 正确; C、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组织液和淋巴,C 错误; D、组织液中的物质大部分能够在毛细血管的静脉端渗入血浆,D 错误。 故选 B。 2.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几天后“水泡”会消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 B. “水泡”的成分与淋巴相近 C. “水泡”形成的机理与组织水肿的机理相同 D. “水泡”消失的原因可能是“水泡”中的液体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答案】C 【解析】 【详解】A、据以上分析可知,“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A 正确; B、“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而组织液和淋巴各种成分相近,B 正确; C、导致组织水肿的机理有很多种,C 错误; D、“水泡”消失的原因可能是“水泡”中的液体可自行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D 正确。 故选 C。 3.下图表示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①~④表示体液。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 A. ②处的 O2 浓度一般低于①处 B. ②处代谢过于旺盛时,①处的 pH 会明显降低 C.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③④ D. 肌肉注射时,药物依次经过④→①→④到达全身组织细胞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细胞内的氧气来自血液,①血浆中的氧气浓度大于②细胞内液,A 正确; B、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①血浆的 pH 不会明显下降,B 错误; 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③淋巴和④组织液,C 正确; D、肌肉注射时,药物首先进入④组织液中,再进入①血浆随血液运输,再进入组织液中, 进而到达全身细胞,D 正确。 故选 B。 4.下图是病毒侵入人体后特异性免疫发挥作用的示意图,A~F 代表细胞,a、b 代表物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F 均代表吞噬细胞 B. a 是淋巴因子,b 是抗体 C. D、E 均可特异性识别抗原 D. 该过程表示体液免疫 【答案】C 【解析】 【详解】A、A 为吞噬病毒的吞噬细胞,F 为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等待被吞噬处理的吞噬 细胞,A、F 均代表吞噬细胞,A 正确; B、a 是 T 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b 是抗体,B 正确; C、E 为效应 B 细胞,可以分泌抗体,但不可识别抗原,C 错误; D、该过程表示产生抗体的体液免疫,D 正确。 故选 C。 5.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导致渴觉中枢兴奋 B. 渴觉中枢位于下丘脑 C.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尿量增加 D. 水盐平衡受神经—体液调节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导致渴觉中枢兴奋,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 少,A 正确; B、渴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 错误; C、抗利尿激素不利于排尿,因此其分泌减少导致尿量增加,C 正确; D、水盐平衡是神经介导下的体液调节,也称为神经—体液调节,D 正确。 故选 B。 6.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当人体再次接触相同病原体时,体内的记忆细胞能迅速产生大量抗体消灭病原体 B. T 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均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C. 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也可能成为抗原 D. 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均是由于免疫功能过强造成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只有浆细胞才能产生抗体,A 错误; B、在体液免疫中,绝大多数抗原需要 T 细胞的呈递,且 T 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促进 B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细胞免疫中,需要依赖 T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 T 细胞发挥免疫效 应,B 正确; C、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也可能成为抗原,如自身免疫病就是把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当 成抗原,C 正确; D、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均是由于免疫功能过强造成的,D 正确。 故选 A。 7.下图表示神经元之间联系的一种形式,a、b、c 表示刺激位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右图表示通过 3 个突触相连接的 4 个神经元 B. 刺激 a 处,b、c 处均发生电位变化 C. 刺激 b 处,a、c 处均不发生电位变化 D. 刺激 c 处,a、b 处均发生电位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图中有 3 个神经元,A 错误; B、刺激 a 处,兴奋可以传到 b 和 c,故 b、c 均会发生电位变化,B 正确; C、刺激 b 处,c 处会发生电位变化,C 错误; D、刺激 c 处,a 处不会发生电位变化,D 错误。 故选 B。 8.下图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部分过程示意图,A~G 表示不同的途径,X、Y 表示不同的器 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寒冷条件下,X 是下丘脑,经途径 D 直接作用于 Y,Y 是甲状腺和肾上腺 B. 血糖浓度升高时,可以通过途径 A→D→E 和途径 C→E,使胰岛素分泌量增加,调节血 糖浓度恢复正常 C. 人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途径 A→B 使手迅速缩回 D. 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参与此过程的调节中枢 X 是小脑和脑干 【答案】A 【解析】 【详解】A、寒冷条件下,X 是下丘脑,经途径 D 直接作用于 Y,Y 不能是甲状腺,甲状腺 必须受到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A 错误; B、血糖浓度升高时,可以通过神经—体液调节途径 A→D→E 和体液调节途径 C→E,使胰 岛素分泌量增加,调节血糖浓度恢复正常,B 正确; C、人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神经调节途径 A→B 使手迅速缩回,C 正确; D、控制呼吸的中枢在脑干,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小脑,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走路不稳、 呼吸急促,参与此过程的调节中枢 X 是小脑和脑干,D 正确。 故选 A。 9.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此时细胞膜内外电位差为 0 B. 受到刺激时,Na+内流导致细胞膜内负外正,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 C.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完成了化学信号到电信号再到化学信号的转变 D. 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后,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答案】D 【解析】 【详解】A、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此时细胞膜内外电位差不为 0,称为 钾离子的电位,A 错误; B、受到刺激时,Na+内流导致细胞膜外负内正,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B 错误;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完成了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号的转变,C 错误; D、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后,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D 正确。 故选 D。 10.12 月 1 日是世界艾滋病日,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下列关于艾滋病的 叙述,错误的是( ) A.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 B. 与艾滋病人握手、共餐不会感染艾滋病 C. HIV 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 D. HIV 大量增殖引起 T 细胞大量死亡是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 【答案】D 【解析】 【详解】A、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A 正确; B、与艾滋病人握手、共餐不会感染艾滋病,B 正确; C、HIV 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C 正确; D、HIV 大量增殖引起 T 细胞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低下,导致艾滋病患 者感染其他病原体而死亡,D 错误; 故选 D。 1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体内的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B. 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均可表现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 从顶端优势植株的侧芽中可以大量提取生长素 D. 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对细胞分裂具有拮抗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A、色氨酸是植物体内的合成生长素的前体物质,A 正确; B、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均可表现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B 正确; C、植物激素在生物体内含量极少,C 错误; D、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对细胞分裂具有拮抗作用,D 正确。 故选 C。 12.在右侧光的照射下,下列四个选项中胚芽鞘弯向同一方向生长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图中完整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放琼脂块的胚芽鞘直立生长,A 不符合题意; B、该图中两个胚芽鞘均向光弯曲生长,B 符合题意; C、该图中左侧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右侧胚芽鞘直立生长,C 不符合题意; D、该图中左侧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右侧胚芽鞘不生长,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3.将生长两周的番茄幼苗叶片分别进行 A、B 两种处理(A 处理:不同浓度的 IAA 溶液处 理;B 处理:在不同浓度的 IAA 溶液中分别加入适宜浓度的乙烯处理),3h 后测定细胞膜的 透性,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低浓度 IAA 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不显著 B. 乙烯可显著增加细胞膜的透性 C. 高浓度的 IAA 可能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进而增大细胞膜的透性 D. IAA 和乙烯通过增加细胞膜的透性促进番茄的生长和发育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低浓度 IAA 和无外源乙烯时,IAA 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不显著,A 正确; B、比较 A 组和 B 组,可见乙烯能显著增大番茄幼苗叶片细胞膜的通透性,B 正确; C、B 组加乙烯处理后,随 IAA 浓度的提高,番茄幼苗叶片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加,可以推测 当 IAA 浓度增高到一定值后,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增加,增大了细胞膜的透性, C 正确; D、通过本实验并不能得出 IAA 和乙烯通过增加细胞膜的透性促进番茄的生长和发育的结论, D 错误。 故选 D。 14.下图表示温特研究植物向光性的实验设计,①~⑥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 行的不同处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⑤⑥都是对照组 B. ③⑥证明引起幼苗弯曲生长的是某种化学物质 C. ②③证明引起幼苗弯曲生长与某种化学物质分布不均有关 D. 若将黑暗环境改成光照环境进行该实验也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 【答案】B 【解析】 【详解】A、①⑤⑥为对照組,②③④为实验组,A 正确; B、③⑥实验琼脂放置的位置不同,变量不单一,不能证明引起幼苗弯曲生长的是某种化学 物质,B 错误; C、②是幼苗切面正中位置放置与胚芽鞘尖端接触过的琼脂块,③放置在幼苗切面一侧,②③ 放置的部位不一致,对照说明引起幼苗弯曲生长与某种化学物质分布不均有关,C 正确; D、温特研究植物向光性的实验设计中,胚芽鞘的尖端已经去除,感光部位不存在,所以将 黑暗环境改成光照环境进行该实验,也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D 正确。 15.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B. 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C. 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D. 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年龄组成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A 错误; B、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B 错误; C、性别比例可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C 正确; D、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的种群密度也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D 错误。 故选 C。 16.下图表示人工鱼塘中某种经济鱼类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b 点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出生率与死亡率之比大于 1 B. ab 段时幼体所占的比例大于 cd 段 C. 影响 cd 段波动的因素可能是环境温度变化、食物来源变化、生存空间有限等 D.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应在种群数量达到 K/2 时进行捕捞 【答案】D 【解析】 【详解】A、b 点后种群的数量持续增加,故 b 点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出生率与死亡 率之比大于 1,A 正确; B、据图分析 ab 段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d 段年龄组成为稳定型,故 ab 段时幼体所占的比例 大于 cd 段,B 正确; C、cd 段种群的数量在 K 值上下波动,影响因素可能是环境温度变化、食物来源变化、生 存空间有限等,C 正确; D、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应在种群数量达到 K/2 之后进行捕捞,捕捞后达到 K/2,D 错误。 故选 D。 1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渠道 B. 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 C. 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需要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研究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A 正确; B、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故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B 正确; C、由于能量传递率为 10%~20%,所以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也越多, C 错误;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或者食物网进行的,因此需要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研 究,D 正确。 故选 C。 18.下图是某同学构建的初级消费者能量流动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已知初级 消费者呼吸散失的能量为 b。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初级消费者呼吸散失的能量 b 属于能量 A 的一部分 B. 能量 B 表示初级消费者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C. 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可表示为 n-a D. 次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可表示为 n-a-b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初级消费者呼吸散失的能量 b 属于能量 A 的一部分,A 正确; B、能量 B 表示初级消费者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 正确; C、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可表示为 n-a,C 正确; D、次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 n-a-b-分解者利用,D 错误。 故选 D。 1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以控制有害动物 B.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在生物的生存、繁衍和调节种间关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C. 利用音响设备发出的声音信号吸引鸟类捕食害虫属于机械防治 D. 在任何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密不可分 【答案】C 【解析】 【详解】A、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以控制有害动 物,A 正确;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在生物的生存、繁衍和调节种间关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B 正确; C、利用音响设备发出结群信号吸引鸟类,使其结群捕食害虫,结群信号属于物理信息,但 此防治害虫的手段属于生物防治,C 错误; 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密不可分,D 正确。 故选 C。 20.“退耕还林还草”是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退耕还林还草”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 B. “退耕还林还草”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 这项举措属于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 D. 这项举措提高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退耕还林还草”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A 正确; B、“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原有的土壤条件还保留,故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 正确; C、这项举措是在生态系统层次上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C 正确; D、这项举措提高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是保持水土、涵养 水源等生态功能,D 错误。 故选 D。 21.下图表示鹰对不同数量的鸽群发起攻击时成功率的实验结果。下列对该实验结果的分析 正确的是( ) A. 捕食者的数量会随着被捕食者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B. 鹰的攻击成功率与鸽群数量之间呈负相关 C. 鹰与鸽群之间存在反馈调节 D. 反映出生物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被捕食者鸽子数量增多,捕食者鹰攻击的成功率下降,故推测鹰的 数量很可能会下降,A 错误; B、鸽子数量越多,鹰攻击的成功率越低,故鹰的攻击成功率与鸽群数量之间呈负相关,B 正确; C、图中不能反映鹰和鸽群之间存在反馈调节,C 错误; D、图中反映出生物之间的互助和捕食关系,未反映出竞争关系,D 错误。 故选 B。 22.将某小型天然湖泊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肉食性鱼类。5 年后,藻类爆发,引起沉水 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导致沉水植物死亡的最主要的非生物因素是缺少阳光 B. 水生生物死亡加重了水体污染,而水体污染又导致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属于反馈调节 C.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D. 可以通过投放微生物制剂、水面养殖适量水禽等方式促进该鱼塘的生态恢复 【答案】C 【解析】 【详解】A、藻类爆发,覆盖整个湖面,而使水草因缺少阳光而死亡,A 正确; B、水草死亡腐烂,水质变坏引起水生动物以及鱼类的死亡,是属于反馈调节,B 正确; C、人工鱼塘需要投饵向生态系统中提供物质和能量,所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 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C 错误; D、可以通过投放微生物制剂、水面养殖适量水禽等方式促进该鱼塘的生态恢复,D 正确。 故选 C。 23.下列关于微生物实验室无菌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操作者的双手要进行灭菌处理 B. 培养皿及培养基要进行灭菌处理 C. 实验操作应该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D. 实验操作应避免已灭菌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接触 【答案】A 【解析】 【详解】A、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手进行清洁和消毒,包括操作者的衣服,A 错误; B、接种用的培养基,器皿和接种工具都需要灭菌,B 正确; C、整个过程的实验操作都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以防杂菌污染,因为酒精灯火焰附近是 无菌区,C 正确; D、为防止杂菌污染,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接触,D 正 确。 故选 A。 24.菌落特征是区别不同微生物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不属于菌落特征的是( ) A. 菌落的大小 B. 菌落的多少 C. 菌落的形状 D. 菌落的颜色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分析可知,菌落的多少不属于菌落的特征,故选 B。 25.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 B. 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的 pH 调至酸性 C. 培养细菌时需要将培养基的 pH 调至中性或微碱性 D. 培养厌氧微生物时需要提供无氧条件 【答案】A 【解析】 【详解】A、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以满足生长所需,A 错误; B、培养霉菌时需将 pH 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时需将 pH 调至中性或是微碱性,B 正确; C、不同微生物对培养基中的 pH 的要求不同,故培养细菌时需要将培养基的 pH 调至中性 或微碱性,C 正确; D、氧气条件会抑制厌氧微生物的生长,因此,培养厌氧微生物时需要提供无氧条件,D 正 确。 故选 A。 二、选择题: 26.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 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在整个反射弧中传导 C. 全身的内脏器官都可以进行反射活动 D. 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完成 【答案】CD 【解析】 【详解】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 错误; B、兴奋以电信号或化学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中传导,B 错误; C、全身的内脏器官均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均可以发生反射,C 正确; D、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故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完成,D 正确。 故选 CD。 27.下图 a、b、c、d 表示对胚芽鞘进行不同处理的实验,d 中胚芽鞘被纸盒罩住,纸盒和胚 芽鞘一起旋转,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a 直立生长 B. b 直立生长 C. c 向光弯曲生长 D. d 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 【答案】AD 【解析】 【详解】A、单侧光可以引起胚芽鞘尖端生长素横向运输,但 a 中插入玻璃片阻断横向运输, 因此 a 直立生长,A 正确; B、生长素可以透过琼脂片,因此 b 向左弯曲生长,B 错误; C、c 没有胚芽鞘尖端,左侧含生长素多,因此背光(向右)弯曲生长,C 错误; D、d 只有纸盒开口处接收到光,因此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D 正确。 故选 AD。 28.下图表示多种植物激素对黄瓜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激素①②③分别是细胞分裂素、生长素、乙烯 B. 激素①②③在促进幼苗生长的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C. 激素②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 D. 在黄瓜幼苗生长的过程中,除图中所示激素外,还有其他植物激素发挥作用 【答案】AB 【解析】 【详解】A、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②③代表的植物激素分别是赤霉素、生长素、乙烯, A 错误; B、激素①②在促进幼苗生长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激素③抑制细胞伸长与激素①②促进细 胞伸长是拮抗作用,B 错误; C、激素②是生长素,a 浓度时抑制细胞伸长、b 浓度时促进细胞伸长,C 正确; D、在幼苗生长过程中,除了图中的激素①②③外还有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D 正确。 故选 AB。 29.刘公岛森林公园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树木约有 80 多种,其中以黑松为主,野生花草 有 50 多种,鸟类有 50 多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调查刘公岛森林公园中黑松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 B. 该公园的物种丰富度指该公园中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C. 该公园拥有的多种生物构成了该公园的生物多样性 D. 该公园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种群,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答案】AD 【解析】 【详解】A、调查刘公岛森林公园中黑松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A 正确; B、该公园的物种丰富度指该公园中所有生物种类的总和,B 错误; C、该公园拥有的多种生物构成了该公园的物种多样性,C 错误; D、该公园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种群,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D 正确。 故选 AD。 30.研究小组调查某林场麋鹿的种群数量时,绘制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 (λ)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第 5 年麋鹿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B. 第 8 年时麋鹿种群的数量最少 C. 第 8~16 年麋鹿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D. 第 16~20 年麋鹿种群数量持续增长 【答案】BC 【解析】 【详解】A、第 5 年时 λ<1,说明种群增长率为负值,种群数量下降,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A 正确; B、第 8 到 10 年间 λ 值<1,种群数量减少,第 10 年的种群数量最少,B 错误; C、第 8 到 10 年间 λ 值<1,种群数量减少,第 10 年的种群数量最少,第 10 到 16 年间 λ> 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而“S”型曲线的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C 错误; D、第 16 到第 20 年间趋势,λ 大于 2,而且基本不变,说明种群数量将持续增加,呈“J”型 曲线增长,D 正确。 故选 BC。 3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及能量来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产者不一定是绿色植物 B. 消费者一定是动物 C. 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 D. 所有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都来自太阳 【答案】AC 【解析】 【详解】A、生产者不一定是绿色植物,也可以是蓝藻,A 正确; B、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如寄生的植物、细菌、病毒也是消费者,B 错误; C、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如蜣螂、蚯蚓(动物)等也是分解者,C 正确; D、有些生态系统长期处于黑暗条件下,所需的能量来自地热或化学能,D 错误。 故选 AC。 3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 B. 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单向性 C. 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通过光合作用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D.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答案】BD 【解析】 【详解】A、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A 正确; B、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往复循环,没有单向性,B 错误; C、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通过光合作用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C 正确; D、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是两个紧密联系的过程,物质是能量的载体,D 错误。 故选 BD。 33.甲、乙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情 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生态系统 B 点以后一定经历初生演替的过程 B. 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强 C. 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则 B 点左移 D. 甲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乙强 【答案】AD 【解析】 【详解】A、甲生态系统 B 点以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 错误; B、从图中可看出甲乙两个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甲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波动范围比乙大, 说明甲的抵抗力稳定性低,乙的抵抗力稳定性高,B 正确; C、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由于干扰前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则经过 自我调节能力之后,则 B 点左移,C 正确; D、从图中可看出甲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后,恢复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状态所需的 时间比乙长,所以,甲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乙弱,D 错误。 故选 AD。 34.下列关于制作果酒、果醋和泡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果酒发酵后期拧开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 B.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糖分解成醋酸 C. 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密度会逐渐变大 D. 泡菜腌制过程中,如果温度太低,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 【答案】CD 【解析】 【详解】A、在果酒发酵后期 CO2 的产生逐渐减少,拧开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A 正确; B、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可以以糖为底物产生醋酸,B 正确; C、果酒发酵过程中,葡萄糖分解变成酒精,因此发酵液密度会逐渐减小,C 错误; D、泡菜腌制过程中,如果温度太高,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D 错误。 故选 CD。 35.某人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因操作不当泡菜腐烂,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 ) A. 罐口密闭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B. 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C. 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其他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D. 罐口封闭不严,促进了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乳酸菌是厌氧菌,罐口密闭缺氧,有利于乳酸菌的生长繁殖,错误; B、 乳酸菌是厌氧菌,罐口封闭不严,氧气会抑制乳酸菌的生长繁殖,但造成泡菜腐烂是 因为其他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错误; C、乳酸菌是厌氧菌,罐口封闭不严,氧气会促进其他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进而导致泡菜 腐烂,错误; D、乳酸菌是厌氧菌,罐口封闭不严,促进了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进而导致泡菜腐烂, 正确; 故选 D。 三、非选择题: 36.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反射弧组成的角度看,图中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肾上腺髓质或胰岛属于 ___________。 (2)激素 a 主要作用于肝细胞,通过促进_________从而调节血糖的浓度。激素 b 也能作用 于肝脏并对血糖浓度起调节作用。在血糖调节方面,激素 a 和激素 b 表现为________作用。 激素到达靶细胞发挥调节作用的机理是_________。 (3)当人体失水过多时,_______感受器兴奋,由垂体释放的激素 X 增多,激素 X 是 _________,它具有_________的作用,从而使尿量减少。 (4)下丘脑对激素 e 分泌的调节过程与其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类似,由此推断, 激素 e 的分泌量会随激素 c 分泌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又不会持续增加,其调节机制是 _________。 (5)研究发现,情绪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的情况下,激素 e 含量增加,激素 e 能抑制 T 细 胞分泌淋巴因子,导致__________,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 【答案】 (1). 效应器 (2). 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 (3). 协同 (4). 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5). (下丘脑)渗透压 (6). 抗利尿激素 (7). 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8). 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9). B 细胞的增殖和分 化受阻 【解析】 【详解】(1)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元及效应器五大部分组成, 图中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肾上腺髓质或胰岛属于效应器。 (2)激素 a 是胰岛 α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细胞,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 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从而调节血糖的浓度。激素 b 是肾上腺素,也能作用于肝脏并对血 糖浓度起调节作用。在血糖调节方面,激素 a 和激素 b 表现为协同作用。激素到达靶细胞发 挥调节作用的机理是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3)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由垂体释放的激素 X(抗利尿激素) 增多,它具有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的作用,从而使尿量减少。 (4)下丘脑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为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激素 e 分泌的调节过程 与其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类似,由此推断,激素 e 的分泌量会随激素 c 分泌量的增 加而增加,但又不会持续增加,当量达到一定时会抑制激素 e 的分泌,其调节机制是分级调 节和反馈调节。 (5)研究发现,情绪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的情况下,激素 e 含量增加,激素 e 能抑制 T 细 胞分泌淋巴因子,导致 B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阻,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 37.9 月 21 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AD)日。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其发病原因可能与睡眠、情绪等因素相关,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有可能提升阿尔茨 海默病的患病几率。回答下列问题: (1)AD 患者常表现为记忆障碍、认知障碍、语言障碍等一系列症状,由此可以判断,AD 患者神经中枢中的__________发生退行性病变。该病变还会引起患者大小便失禁等症状,由 此体现了神经中枢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 (2)研究发现,勤于“锻炼”大脑、不断学习新知识的人群,其 AD 的患病几率比那些大脑 经常“闲置”的人群低,这可能与经常动脑可以使大脑皮层神经细胞间建立更多的________有 关。 (3)抑郁症是 AD 的早期症状之一。抑郁症的发生与神经突触内能使人产生愉悦情绪的信 号分子——五羟色胺的含量相关。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时,_______内的五羟色胺以 ________方式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之一是分泌出的五羟色胺有一部分 被突触小体重新吸收,从而降低了________中五羟色胺的含量。由此临床上可以采用具有 ________作用的药物来治疗抑郁症。不同于上述发病原因,有些患者五羟色胺含量正常仍患 抑郁症,从五羟色胺发挥作用的机理分析该类患者可能的病因是___________。 【答案】 (1). 大脑皮层 (2). 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3). 突触 (4). 突触小泡 (5). 胞吐 (6). 突触间隙 (7). 抑制五羟色胺再摄取 (8). 突触后膜上 五羟色胺的受体无法识别五羟色胺或缺乏受体 【解析】 【详解】(1)记忆、认知、语言等属于大脑皮层功能,由此可以判断,AD 患者神经中枢中 的大脑皮层发生退行性病变。AD 患者大脑皮层病变失去对脊髓中排尿反射中枢的控制,从 而引起患者大小便失禁等症状,由此体现了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2)勤于“锻炼”大脑、不断学习新知识可以降低 AD 的患病几率,这可能与经常动脑可以 使大脑皮层神经细胞间建立更多的突触有关。 (3)五羟色胺属于神经递质,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时,突触小泡内的五羟色胺以胞吐方 式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之一是分泌出的五羟色胺有部分被突触小体重 新吸收,从而降低了突触间隙中五羟色胺的含量。由此临床上可以采用具有抑制五羟色胺再 摄取作用的药物来治疗抑郁症。有些患者五羟色胺含量正常仍患抑郁症,可能的病因是突触 后膜上五羟色胺的受体无法识别五羟色胺或缺乏受体。 38.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农业生产上经常使用植物生长调节 剂来改善生产效益。回答下列问题: (1)春季是播种的季节,农民将植物种子经过浸泡后进行播种,浸泡可以降低种子中 ________(填激素名称)的含量从而解除休眠,此时________(填激素名称)促进了种子萌 发。春季也是植树造林的季节,移栽树苗时,为了保证成活率,一方面可以用生根粉(生长 素类似物)对插条进行处理,处理方法是_________;另一方面要适当保留插条上的芽和幼 叶,原因是___________。 (2)夏季是植物快速生长的季节。农田里双子叶杂草的生长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农业上常 采用喷洒一定浓度生长素类 似物的方法除去双子叶杂草。右图甲中的曲线分别代表玉米和双子叶杂草对不同浓度生长素 类似物的反应。由图中曲线可知,代表双子叶杂草的曲线是__________;a 点的意义是 ____________。当喷洒某一相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时,玉米和双子叶杂草的反应有差异, 说明___________。 (3)秋季是收获的季节。研究人员用脱落酸(ABA)及其合成抑制剂分别处理采摘后的番 茄,研究乙烯释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乙所示(CK 为对照)。由图可以看出,ABA 可 以___________(填“抑制”或“诱导”)乙烯的生成。 【答案】 (1). 脱落酸 (2). 赤霉素 (3). 浸泡法(或沾蘸法) (4). 芽和幼叶能 产生生长素促进成活 (5). I (6). 该点对应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双子叶杂草和玉米的 促进效应相同 (7). 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类似物的敏感程度不同 (8). 诱导 【解析】 【详解】(1)春季是播种的季节,农民将植物种子经过浸泡后进行播种,浸泡可以降低种子 中脱落酸的含量从而解除休眠,因为脱落酸抑制萌发,而赤霉素能促进了种子萌发。春季也 是植树造林的季节,移栽树苗时,为了保证成活率,一方面可以用生根粉(生长素类似物) 对插条进行处理,可采用浸泡法或沾蘸法进行;另一方面要适当保留插条上的芽和幼叶,因 而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生长素能促进枝条生根。 (2)夏季是植物快速生长的季节。农田里双子叶杂草的生长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农业上常 采用喷洒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的方法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地中的双子叶杂草。右图甲中的 曲线分别代表玉米和双子叶杂草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的反应。通常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 表现敏感,而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表现不敏感,据此可知图中 I 代表双子叶杂草,Ⅱ代表单 子叶农作物玉米;a 点的含义为该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两种植物都表现为促进作用,且效 果相同。当喷洒某一相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时,玉米和双子叶杂草的反应有差异,说明不 同植物(玉米和双子叶杂草)对生长素类似物的敏感程度不同。 (3)秋季是收获的季节。研究人员用脱落酸(ABA)及其合成抑制剂分别处理采摘后的番 茄,因变量是乙烯合成量的变化,结果如图乙的结果可以看出,ABA 可以诱导乙烯的生成, 因为使用 ABA 的实验组的乙烯生成量高于对照组和 ABA 抑制剂处理组(条件对照组)。 39.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很多城市利用人工湿地,构建了藻菌共 生污水净化系统,对生活和工业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下图表示藻菌共生污水净化系统进行废 水处理的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工湿地中的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些植物 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显著提高了_________。 (2)氧化塘后部种植的莲等挺水植物,一方面可以拦截水中的浮游生物,另一方面通过 __________,减少了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经过氧化塘处理后,其后部溶解氧的含量比 前部溶解氧的含量_____________(填“多”或“少”)。 (3)若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沼虾仅以浮游藻类为食。科研人员对沼虾的能量流动情况进 行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浮游藻 类同化 的能量 沼虾摄 入藻类 的能量 沼虾 粪便 中的 能量 沼虾用于生长 发育和繁殖的 能量 沼虾呼吸 作用散失 的能量 150 KJ/(cm2·a) 48 KJ/(cm2·a) 25.5 KJ/(cm2·a) ? 21 KJ/(cm2·a) 据表分析,沼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________KJ/(cm2·a),从藻类到沼虾的能量传 递效率为__________。 (4)研究人员实地调查后发现该群落正在发生次生演替,你认为他们的判断依据可能是 __________。 (5)虽然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态的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不能仅仅依靠人工湿地对污水的 净化,还应该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理由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垂直 (2). 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3). 遮光作用,影响浮 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4). 多 (5). 1.5 (6). 15% (7). 该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发 生了变化 (8).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解析】 【详解】(1)人工湿地中的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 些植物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从上往下看),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 的能力。 (2)氧化塘后部种植的莲等挺水植物,一方面可以拦截水中的浮游生物,另一方面通过遮 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减少了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经过氧化塘处理后, 其后部溶解氧的含量比前部溶解氧的含量多。 (3)据表分析,沼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粪便量-呼吸量 =48-25.5-21=1.5KJ/(cm2·a),虾的同化量为 48-25.5=22.5KJ/(cm2·a),从藻类到沼虾的能量传 递效率为 22.5/150×100%=15%。 (4)该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发生了变化,该群落可能正在发生次生演替 (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不能仅仅依靠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还应该加 强对污染源的控制。 40.无花果是威海地区分布广泛的一种水果,深受人们的喜爱。无花果每年 7~10 月均可成 花结果,根据成果时节分为夏果和秋果。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想用无花果为原料制作果酒,他 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两个简易发酵瓶(甲装置试管中的 X 溶液有助于维持甲瓶中的气压 相对稳定)。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无花果含糖量的影响,你认为选择___________(填“夏果”或“秋果”)上市时 节做该实验比较好,依据是____________。 (2)与乙瓶相比,用甲瓶制作无花果酒的优点有___________(答出 2 点)。将无花果汁装 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 1/3 的空间,目的是____________。 (3)若要检测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采取的方法和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 (4)该小组采用的发酵方法为自然发酵。虽然无花果表面除了附着有酵母菌外,也有其他 微生物,但对发酵液进行检测时,发现酵母菌的数量很多,而其他微生物的数量较少,原因 是_____________。 (5)该小组欲利用乙瓶制出的无花果酒继续制作无花果醋,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 【答案】 (1). 秋果 (2). 秋果上市时气温适宜(18~25℃),有利于酵母菌繁殖,发 酵现象更明显。(没有从“温度适宜酵母菌发酵”角度回答不得分) (3). 不需要开盖放 气;避免因开盖可能造成的杂菌污染 (4). 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或防止发 酵旺盛时汁液溢出) (5). 在试管中加入(2mL)发酵液,再滴加(0.5mL 溶有 0.1g) 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观察是否呈现灰绿色 (6). 发酵液为酸性且缺氧,酵母菌能大量 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因无法适应该环境)会受到抑制 (7). 打开瓶盖,盖 上一层纱布,将温度控制在 30~35℃ 【解析】 【详解】(1)酵母菌发酵的最适温度为 18~25℃,夏天气温比秋天高,夏果上市时气温较 高,秋果上市时气温适宜(18~25℃),有利于酵母菌繁殖,发酵现象更明显,所以选择秋 果; (2)甲瓶能够维持气压相对稳定,而乙瓶不能,发酵过程中有气体产生,与乙瓶相比,甲 瓶制作无花果酒不需要开盖放气,此外还可以避免因开盖可能造成的杂菌污染;将无花果汁 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 1/3 的空间,这部分空间中有氧气,目的是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 供适量的氧气,同时还可以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 (3)用酸性重铬酸钾可以检测酒精,操作步骤为在试管中加入(2mL)发酵液,再滴加 (0.5mL 溶有 0.1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观察是否呈现灰绿色; (4)酵母菌发酵过程中,发酵液为酸性且缺氧,酵母菌能大量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 微生物(因无法适应该环境)会受到抑制,所以酵母菌的数量很多,而其他微生物的数量较 少; (5)果酒发酵是无氧呼吸,最适温度为 18~25℃,而果醋发酵是有氧呼吸,最适温度为 30~35℃,所以,用乙瓶制出的无花果酒继续制作无花果醋,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打开瓶盖, 盖上一层纱布,将温度控制在 30~35℃。 41.牛乳等乳制品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牛乳中的乳糖是其中能量的主要来源。据研究,亚 洲人口中约有 70%的人患有“乳糖不耐症”,饮用牛乳后表现为消化不良、腹泻等非疾病性症 状,其原因是这类人的消化道内缺少乳糖酶,无法将乳糖消化成可以吸收的成分。酶解法是 生产低乳糖牛乳的最佳处理方法。乳糖酶普遍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工业化生产上 一般选用微生物来进行乳糖酶的生产。受“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的启发,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土壤中分解乳糖的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相关流程如下: 土壤取样→制备培养基→培养→观察与计数。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选用微生物而不选择动、植物来进行乳糖酶工业化生产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由 于乳糖酶主要用于与人体、健康有关的食品工业等方面,因此筛选的菌株应该具备 _______________条件。 (2)该小组设计的培养基配方如下表所示: 葡萄糖 乳糖 硝酸钠 磷酸氢二钾 硫酸 镁 氯化钾 硫酸亚铁 琼脂 蒸馏水 30g 30g 3g 1g 0.5g 0.5g 0.01g 15g 1000mL 该配方中能为微生物提供氮源的物质有_________。该配方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并阐 述理由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将 10 克土壤样品逐级稀释后,在 5 个平板培养基上均涂布稀释倍数为 105 的土 壤样品液 0.1mL,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分别为 12、155、464、186 和 190。由此可推算每克土壤样品中的菌落数量大约为_____________个;通过此方法统计的菌 落数往往比菌落的实际数目偏_______(填“高”或“低”),原因是___________。 (4)在确认灭菌环节无误的情况下,该小组对培养基中的菌落进行观察与计数时发现,培 养基中的菌落不只一种,依据这一现象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5)对患有“乳糖不耐症”的人来说,长期饮用牛乳造成“腹泻”的危害是___________,因此 日常生活中应该多选择饮用低乳糖乳制品。 【答案】 (1). 微生物繁殖速度快、代谢效率高、易于控制等 (2). 安全、无毒等(安 全等角度回答) (3). 硝酸钠 (4). 不应该添加葡萄糖,因为此实验的目的是分离土壤 中分解乳糖的微生物,只能添加乳糖作为唯一的碳源 (5). 1.77×108 (6). 低 (7).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只形成一个菌落 (8). 该土壤样品中能够分解乳糖的微生 物不只一种 (9). 营养物质流失(钙吸收不良、患软骨病、生长发育不良、体重低下等) 【解析】 【详解】(1)微生物繁殖速度快、代谢效率高、易于控制等,因此一般选用微生物而不选择 动、植物来进行乳糖酶工业化生产。由于乳糖酶主要用于与人体、健康有关的食品工业等方 面,因此筛选的菌株应该具备安全、无毒等条件。 (2)氮源是指含 N 的营养物质,该配方中能为微生物提供氮源的物质有硝酸钠。该处方中 不应该添加葡萄糖,因为此实验的目的是分离土壤中分解乳糖的微生物,只能添加乳糖作为 唯一的碳源。 (3)12、464 偏离实际数据太多,处理数据时应舍弃,由此可推算每克土壤样品中的菌落 数量大约为(155+186+190)÷3×106=1.77×108 个;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只形成一 个菌落,因此通过此方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菌落的实际数目偏低。 (4)在确认灭菌环节无误的情况下,说明没有杂菌污染,培养基中的菌落不只一种,依据 这一现象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该土壤样品中能够分解乳糖的微生物不只一种。 (5)对患有“乳糖不耐症”的人来说,长期饮用牛乳造成“腹泻”的危害是营养物质流失(钙 吸收不良、患软骨病、生长发育不良、体重低下等),因此日常生活中应该多选择饮用低乳 糖乳制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