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8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长泰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
长泰一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生物 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1-36每题1.5分,37-40每题3分,共66分) 1.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的是错误的是( ) A.种群并不是许多生物个体简单相加 B.同一种群内生物个体可以有大小之分 C.一个种群具有单独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 D.种群密度就是一定区域内所有该种个体的总和 2.某同学为了调查某区域内麻雀和黄鹂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捕获结果统计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捕获总鸟数 麻雀 黄鹂 第一次捕捉 100 46(标记后放生) 43(标记后放生) 第二次捕捉 102 42(其中6只标记) 36(其中9只标记) A.为了结果的可靠性,标记物对标记对象的生理习性不能有影响 B.该区域麻雀大约有322只,黄鹂大约有172只 C.该区域所有的麻雀和黄鹂分别构成一个种群 D.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计算的结果偏小 3.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宜采用的做法是( ) 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 B.必须逐一计数该地域内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 C.样方内各年龄段的同种植物均须统计 D.对某种植物的调查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4.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边坡 处理方式 植被覆盖率(%) 小型土壤动物 土壤有机质(g/kg) 物种数 个体数 甲 种植植物 97 37 260 19.8 乙 不干预 8 9 28 11.9 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 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 5.某兴趣小组在一个10 mL的密闭空间内培养酵母菌细胞,观察其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K值约为12000个 B.初始阶段增长缓慢是由于种内斗争激烈 C.可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 D.不能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 6.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模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迁入新环境中的种群一定呈现“J”型增长 B.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速率越来越小 C.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一般是“S”型曲线 D.种群K值只受生物的生存能力等遗传因素影响,不受环境影响 7.如图是某实验小组测得一定体积培养液中小球藻种群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则在0~T0时间段内,小球藻种群密度的变化为( ) A.减小 B.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8.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B.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 C.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不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D.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各生物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 9.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 A.衰退型和增长型 B.增长型和衰退型 C.增长型和稳定型 D.稳定型和增长型 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一定是异养型生物 B.没有消费者的生态系统,通过自动调节也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就越大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伴随物质循环进行的 11.下图为某沙漠地区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的全部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B.蚂蚁的数量最多,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C.从个体角度分析,山狗个体体内贮存的能量最少 D.蜥蜴和蛇、蛇和山狗之间的信息传递是相互的 12.如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 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 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 D.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13. 在如图食物网中α表示鸟的食物中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若要使鸟体重增加x,最多需要生产者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 ) A.y=90ax+10x B.y=25ax+5x C.y=20ax+5x D.y=100ax+10x 14.人们常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 A.能量与个体大小 B.能量与营养级 C.能量与个体数量 D.能量与生物代谢类型 15.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3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积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 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 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 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 16.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 ,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这个实验说明( ) 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 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C.行为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 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 17.研究人员最近人工合成了雌蟑螂吸引雄蟑螂时分泌的性外激素。研究人员把这种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浸入纸中,放在距雄蟑螂55 cm的位置,在1 min内有60%的雄蟑螂被这种激素所吸引。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 A.人工合成的蟑螂的性外激素具有挥发性 B.蟑螂的性外激素是一种信息素 C.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信息传递能在种群的繁衍过程中起作用 18.在学完生态系统稳定性后,一些同学尝试自己制作生态瓶,其中做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瓶应放在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B.生态瓶中应多放一点小鱼或小虾等动物 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D.生态瓶中的各种生物间不应存在捕食关系,否则稳定性差 19.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常常趋向于稳态。图甲表示载畜量对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影响(净生产量即生产者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自身呼吸消耗量的差值),图中虚线表示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所需的最低生产者净生产量;图乙表示出生率、死亡率与种群大小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图甲可知,C点以后生态系统的稳态将受到破坏 B.从图甲可知,适量的放牧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 C.从图乙可知,F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D.从图乙可知,F点表示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20.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③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B.A.B.C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 C.图中缺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D.该元素是以CO2的形式循环的 21.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及其子孙后代共有的宝贵财富。下面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现状和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C. 一些生物具有药用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 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22.人们把动物分成有益动物和有害动物的价值观,是以人的需要为中心,片面注重了物种的( ) A. 直接价值 B. 间接价值 C. 科学研究价值 D. 潜在价值 23..环境问题是全世界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越来越成为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气中CO2的来源之一是生物细胞的呼吸作用,人体细胞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 B. 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只能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C. C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C,H,O,N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核酸、酶、果糖、脂肪中都含有这四种元素 D. 20世纪以后,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CO2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大气中的CO2量急剧增加 24.下列关于生态学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大力植树造林,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是缓解温室效应的最佳途径 B. 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和N、P等无机盐也越多 C.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 D. 当水和土壤被重金属污染时,营养级越高的消费者体内的重金属含量越高 25.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在群落水平上研究湿地,需要确定其范围和边界 C.弃耕水稻田中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D.湿地蓄洪防旱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2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 B. 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C. 并非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D. 信息传递的作用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一样,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并且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27.生态系统是指( ) A. 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B.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C. 由动物和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D. 由植物和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28.在基因工程中用来修饰改造生物基因的工具是( ) A.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B. 限制酶和水解酶 C. 限制酶和载体 D. DNA连接酶和载体 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粒是广泛存在于细菌细胞中的一种颗粒状细胞器 B. 用适当的化学物质处理受体细菌表面,将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菌 C. 质粒是基因工程中唯一用作运载目的基因的载体 D. 利用载体在宿主细胞内对目的基因进行大量复制的过程不能称为“克隆” 30.某研究小组为了研制预防禽流感病毒的疫苗,开展了前期研究工作。其简要的操作流程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步骤①所代表的过程是反转录 B. 步骤②需使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C. 步骤③可用CaCl2处理大肠杆菌,使其从感受态恢复到常态 D. 检验Q蛋白的免疫反应特性,可用Q蛋白与患禽流感康复的鸡的血清进行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试验 31.与“限制性内切酶”作用部位完全相同的酶是( ) A. 反转录酶 B. RNA聚合酶 C. DNA连接酶 D. 解旋酶 32.转基因抗虫棉的研制过程中,为了检测抗虫基因是否成功导入,最简捷有效的方法是( ) A. 用DNA探针检测受体细胞中的目的基因是否存在 B. 用DNA探针检测受体细胞中的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相应的mRNA C. 直接将培育出的棉株叶片饲喂原本的棉花害虫 D. 检测标记基因是否正常地表达出来 33.下列关于cDNA文库和基因组文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cDNA文库中的DNA来源于mRNA的反转录过程 B. 如果某种生物的cDNA文库中的某个基因与该生物的基因组文库中的某个基因控制的性状相同,则这两个基因的结构也完全相同 C. cDNA文库中的基因都没有启动子 D. 一种生物的cDNA文库可以有许多种,但基因组文库只有一种 34.不属于目的基因与载体结合过程的是( ) A. 用一定的限制酶切割质粒露出黏性末端 B. 用同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露出黏性末端 C. 将切下的目的基因的片段插入到质粒切口处 D. 将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中进行扩增 35.下列关于PCR技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该技术应用体内DNA双链复制原理,也需要模板、原料、能量、酶等条件 B. 该技术需要解旋酶和热稳定的DNA聚合酶 C. 该技术需要一对特异性的引物,要求一对引物的序列是互补的 D. PCR技术建立在对扩增的目的基因序列完全已知的基础上 36.下列关于蛋白质工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工程仅仅是对蛋白质分子进行操作 B. 基因工程是蛋白质工程的关键技术 C. 对蛋白质的改造是通过直接改造相应的mRNA来实现的 D. 蛋白质工程的流程和天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是相同的 37.(3分)某线性DNA分子含有5 000个碱基对(bp),先用限制酶a切割,再把得到的产物用限制酶b切割,得到的DNA片段大小如下表。限制酶a和b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该DNA分子中,a酶与b酶的识别序列分别有3个和2个 B. a酶与b酶切出的黏性末端不能相互连接 C. a酶与b酶切断的化学键不相同 D. 用a酶切割与线性DNA相同碱基序列的质粒,得到4种切割产物 38.(3分)基因工程常用土壤农杆菌Ti质粒作为载体,需把目的基因插入Ti质粒的TDNA才能整合到植物染色体DNA上。下图表示抗虫棉培育中使用的三种限制酶A,B,C的识别序列以及Ti质粒上限制酶切割位点的分布,抗虫基因内部不含切割位点,两侧标明序列为切割区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应该使用酶B和酶C切取抗虫基因 B. 应该使用酶A和酶B切割Ti质粒 C. 成功建构的重组质粒含1个酶A的识别位点 D. 成功建构的重组质粒用酶C处理将得到2个DNA片段 39.(3分)图甲表示某城市利用河流净化污水的基本原理,图乙表示污水从A处流入河流后不同地方几种相对数值的变化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该河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入来源是藻类等植物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B.若排放的是化肥厂的污水(含大量无机N、P),则首先增加的是藻类 C.图乙AB段水体浑浊,但CD段清澈见底,依赖于该河流的自我调节能力 D.图乙BC段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细菌分解有机物产生的无机盐离子增多 40.(3分)基因芯片的测序原理是DNA分子杂交测序方法,即通过与一组已知序列的核酸探针杂交进行核酸序列测定的方法。先在一块芯片表面固定序列已知的核苷酸的探针,当溶液中带有荧光标记的靶核酸序列与基因芯片上对应位置的核酸探针产生互补匹配时,通过确定荧光强度最强的探针位置,获得一组序列完全互补的探针序列。据此可重组出靶核酸的序列TATGCAATCTAG(过程见下图图1) 若靶核酸序列与八核苷酸的探针杂交后,荧光强度最强的探针位置如图2所示,溶液中靶序列为( ) A. AGCCTAGCTGAA B. TCGGATCGACTT C. ATCGACTT D. TAGCTGAA 二、非选择题(共34分) 41.(11分)图一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图二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图三为能量流经图二所示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能量的单位为kJ。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1 图2 图3 (1)图一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 ,②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 ,丙中A为第 营养级,③代表的生理作用为 。 (2)若图一中的生产者固定了2 000 kJ的能量,则图中D理论上最多可获得的能量 为 (2分)。 (3) 若图二中营养级①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3 125 kJ,则营养级①、②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2分)。 (4) 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 和 的特点。 (5)分析图三中能量关系可知,乙表示第二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这其中包括 生物粪便中的能量。 42.(11分 )下面是将某细菌的基因A导入大肠杆菌内,制备“工程菌”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获得A有两条途径:一是以A的mRNA为模板,在________酶的催化下,合成互补的单链DNA,然后在________________作用下合成双链DNA,从而获得所需基因;二是根据目标蛋白质的________序列,推测出相应的mRNA序列,然后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推测其DNA的________序列,再通过化学方法合成所需基因。 (2)利用PCR技术扩增DNA时,需要在反应体系中添加的有机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4种脱氧核苷酸和 酶,扩增过程可以在PCR扩增仪中完成。 (3)由A和载体B拼接形成的C通常称为________(2分)。 (4)在基因工程中,常用Ca2+处理D,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3.(12分)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1)材料用具:土壤、落叶、玻璃容器、标签、塑料袋、恒温箱、纱布。 (2)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圆柱形的玻璃容器,一个贴上“________组”标签,另一个贴上“________组”标签。 ②将准备好的土壤分别放入两个玻璃容器中,将其中________组放入恒温箱,________℃灭菌1 h。 ③取落叶12片,分成2份,分别用________包好,埋入2个容器中,深度约5 cm。 ④将2个容器放于实验室相同的环境中,1个月后,取纱布包。 ⑤观察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落叶的________程度。 (3)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的落叶相比________________。 ②结论:说明土壤中的微生物对落叶具有________。 (4)问题思考: ①实验组的叶片腐烂程度低,原因是实验组的土壤进行了________,杀死了________,而细菌具有分解作用。 ②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回答两点2分)。 参考答案 41.【答案】(1)丁 有机物 二 分解(呼吸)作用 (2)80kJ 12.8% 逐级递减 单向流动 第三营养级 42.【答案】(1)逆转录 DNA聚合酶 氨基酸 脱氧核苷酸 (2)引物 模板(目的基因或A基因) 耐热性的DNA聚合 (3)基因表达载体 (4)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使大肠杆菌更容易吸收重组DNA分子 43.【答案】(2)①实验 对照 ②实验 60 ③纱布 ⑤腐烂 (3)①腐烂程度要高 ②分解作用 (4)①灭菌处理 细菌 ②土壤的多少;实验处理时间的长短;落叶的种类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