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徽省黄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安徽省黄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黄山市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选择题 ‎1.冬春季节为流感高发时期,下列有关流感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流感病毒具有严整结构,主要由衣壳蛋白和核酸构成 B. 流感病毒同时具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C. 实验室可用营养丰富的合成培养基培养病毒 D.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可以独立表现各项生命活动 ‎【答案】A ‎【解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A、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都是具有严整结构,主要由衣壳蛋白和核酸构成,A正确;‎ B、流感病毒只有RNA一种核酸,B错误;‎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因此不能用营养丰富的合成培养基培养,C错误;‎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表现各项生命活动,D错误。故选A。‎ ‎2.用一台装有目镜为5×和物镜为10×的显微镜,观察一个面积为0.16平方毫米的正方形,视野中正方形的面积为 A. 2.4平方毫米 B. 8平方毫米 ‎ C. 36平方毫米 D. 400平方毫米 ‎【答案】D ‎【解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 2、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是实物的倒像,而且比装片上的实物大得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即此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5×10═50倍,这是对边的放大倍数。面积是0.16平方毫米的正方形的边长为:0.4毫米,边长都放大50倍后,边长为0.4×50═20毫米,所以放大后该正方形的面积为:20毫米×20毫米═400平方毫米。 故选D。‎ ‎3.下图是对刚收获的种子所做的一系列处理,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④和⑤是不同种类的物质 B. ①和②均能够萌发形成幼苗 C. ③能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D. 点燃后产生CO2中的C来自于种子的糖类 ‎【答案】C ‎【解析】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对生物的作用: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 据图示可知,①为晒干的种子,②为烘干的种子,③为种子燃烧后剩下的灰分,即无机盐,④为自由水,⑤为结合水。‎ ‎【详解】A、④和⑤表示的都是水,前者是自由水,后者是结合水,A错误;‎ B、①为晒干的种子,可以萌发,而②为烘干的种子,不能萌发,B错误;‎ C、③为无机盐,无机盐具有维持细胞酸碱平衡的功能,C正确;‎ D、点燃后产生CO2中的C可以来自于种子的糖类、脂质、蛋白质等有机物,D错误。‎ 故选C。‎ ‎4.细胞中各种细胞器都行使着重要功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核糖体是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的场所 B. 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具有细胞内消化功能 C. 中心体与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D.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能加工蛋白质 ‎【答案】C ‎【解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   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 有氧呼吸主要场所 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 基体 动植物细胞 ‎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溶酶体 动植物细胞 ‎ ‎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 ‎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详解】A、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的场所是核糖体,A正确;‎ B、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因此具有细胞内消化功能,B正确;‎ C、中心体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而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C错误;‎ D、在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D正确。故选C。‎ ‎5.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C元素含量最多,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 B. Zn、Cu、Mn、Mo、B都属于微量元素 C. 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 D. 微量元素含量微少,却发挥着重要作用 ‎【答案】A ‎【解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 ‎,微量元素包括Fe、Mn、B、Zn、Mo、Cu。‎ ‎【详解】A、C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但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A错误;‎ B、微量元素包括Fe、Mn、B、Zn、Mo、Cu,B正确;‎ C、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C正确;‎ D、微量元素含量微少,却发挥着重要作用,D正确。故选A。‎ ‎6.下表中有关细胞中化合物的检测试剂和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编号 化合物 检测试剂 颜色反应 ‎①‎ 蛋白质 碘液 紫色 ‎②‎ 还原糖 斐林试剂 橘黄色 ‎③‎ 脂肪 苏丹Ⅳ染液 红色 ‎④‎ 淀粉 双缩脲试剂 蓝色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鉴定,产生紫色反应,而碘液用于鉴定淀粉,A错误;‎ B、还原糖用斐林试剂鉴定,水浴加热后产生砖红色沉淀,B错误;‎ C、苏丹Ⅳ染液可以将脂肪染成红色,C正确;‎ D、淀粉用碘液鉴定,而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蛋白质,D错误。故选C。‎ ‎7.在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的主要原因是( )‎ A. 滤纸条上的几种色素会混合起来 B. 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使结果不明显 C. 几种色素会扩散不均匀而影响结果 D. 滤液细线会变粗而使色素太分散 ‎【答案】B ‎【解析】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详解】A、如果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则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滤纸条上基本没有色素带,并不是因为几种色素会混合起来,A错误;‎ B、如果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则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导致实验结果不明显,B正确;‎ C、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滤纸条上的色素很少了,并不是因为扩散不均匀,C错误;‎ D、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滤纸条上的色素很少了,并不是因为滤液细线会变粗而使色素太分散,D错误。故选B。‎ ‎8.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核膜为双层膜,外膜通常与内质网膜相连 B. 核孔有选择性,核内DNA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C.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 染色质与染色体在形态转化的同时伴随成分的变化 ‎【答案】D ‎【解析】细胞核包括核膜、染色质、核仁,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核内的核仁与某种 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A、真核细胞具有双层核膜,其外膜常与内质网膜相连,A正确;‎ B、核孔是核膜上大分子的运输通道,具有选择性,核内DNA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B正确;‎ C、核仁折光性较强,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正确;‎ D、染色质与染色体的组成成分相同,D错误。故选D。‎ ‎9.下列有关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载体蛋白叙述错误的是( )‎ A. 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糖蛋白都具有特异性 B. 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并接受信号分子的作用 C. 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 D. 糖蛋白和载体蛋白空间结构不同导致功能不同 ‎【答案】C ‎【解析】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其次还有少量糖类;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的功能越复杂,如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运输的功能,糖蛋白具有识别等功能。‎ ‎【详解】A、细胞膜上载体蛋白和糖蛋白都具有特异性,A正确;‎ B、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具有识别并接受信号分子的作用,B正确;‎ C、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运输功能,而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是酶,C错误;‎ D、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功能,糖蛋白和载体蛋白空间结构不同导致它们功能不同,D正确。‎ 故选C。‎ ‎10.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下列关于细胞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酸 B.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和人肌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C. 绿藻和颤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原因是两者细胞都含叶绿体 D. 细菌和真菌在结构上有统一性,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和核酸 ‎【答案】D ‎【解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分裂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详解】A、原核细胞中的支原体没有细胞壁,真核细胞中的的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A错误;‎ 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B错误;‎ C、颤藻是一种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但是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因此可以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D、细菌和真菌在结构上有统一性,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和核酸,D正确。‎ 故选D。‎ ‎11.某研究人员对水稻组织、小白鼠组织、噬菌体(病毒)、痢疾杆菌、酵母菌等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以下分析结果不正确的是( )‎ A. 含有脂肪、糖原等成分的样品是小白鼠组织 B. 只含有蛋白质和DNA成分的样品是噬菌体 C. 含有蛋白质、纤维素等成分的样品是水稻组织 D. 既有DNA又有RNA的只有水稻组织、小白鼠组织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噬菌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DNA ‎;水稻组织、小白鼠组织、痢疾杆菌、酵母菌都属于细胞生物,细胞中有各种化学物质如糖类、脂质、蛋白质和两种核酸,但是也有一些特有的成分,如水稻组织有纤维素、淀粉,小白鼠组织细胞有糖原,痢疾杆菌有肽聚糖等。‎ ‎【详解】A、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成分,因此含有脂肪、糖原等成分的样品是小白鼠组织,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噬菌体是病毒,只有DNA和蛋白质,而其他生物还有糖类、脂质等成分,B正确;‎ C、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成分,因此含有蛋白质、纤维素等成分的样品是水稻组织,C正确;‎ D、既有DNA又有RNA的有水稻组织、小白鼠组织、痢疾杆菌、酵母菌,D错误。‎ 故选D。‎ ‎12.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以下膜面积增大的现象不支持该观点的是( )‎ A. 叶绿体的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 B. 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 C. 小肠上皮细胞的吸收面皱褶突起 D. 内质网由囊和管连接成网状结构 ‎【答案】C ‎【解析】生物膜系统的概念: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都由膜构成,这些膜的化学组成相似,基本结构大致相同,统称为生物膜系统,其中细胞器膜包括线粒体膜、叶绿体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液泡膜和溶酶体膜。‎ ‎【详解】A、叶绿体的类囊体属于生物膜系统中的细胞器膜,其由类囊体薄膜堆叠而成,为光反应酶提供了大量的吸附位点,A正确;‎ B、线粒体内膜属于生物膜系统中的细胞器膜,其向内折叠形成嵴,为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酶提供了大量的吸附位点,B正确;‎ C、小肠上皮细胞的吸收面不属于生物膜系统,C错误;‎ D、内质网是由囊和管连接成网状结构,是细胞中膜面积最大的细胞器,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D正确。故选C。‎ ‎13.流动镶嵌模型是为大多数人接受的生物膜结构模型,以下不符合其基本内容的是( )‎ A. 磷脂分子排列成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B. 膜上蛋白质分子对称分布在膜的内外两侧 C. 膜上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 D. 膜功能复杂程度取决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答案】B ‎【解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是可以流动的;‎ ‎(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 ‎(3)在细胞膜的外表,少数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 ‎【详解】A、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中,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A正确;‎ B、生物膜上蛋白质分子的分布是不对称的,B错误;‎ C、生物膜中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C正确;‎ D、生物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物膜的功能越复杂,D正确。故选B。‎ ‎14.将水稻和番茄在适宜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得培养液各离子浓度,与初始浓度比较,结果如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培养液离子浓度的变化与植物吸收水分的多少无关 B. 部分离子浓度高于初始浓度表明植物细胞排出了相关离子 C. 植物根对离子吸收和水分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D. 水稻和番茄对三种离子均有吸收表明不同植物对元素的需求无差异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两种植物吸收离子的情况不同,水稻对SiO44-吸收较多,而番茄对Ca2+、Mg2+ 吸收较多。水稻吸收水的相对速度比吸收Ca2+、Mg2+多,造成培养液中Ca2+、Mg2+ 浓度上升;番茄吸收水的相对速度比吸收SiO44-多,造成培养液中SiO44-浓度上升。番茄和水稻在实验结束时培养液中各种养分的浓度占实验开始时浓度的百分比不同,说明对矿质离子的吸收都具有选择性。‎ ‎【详解】A、培养液离子浓度的变化与植物吸收水分的多少有关,A错误;‎ B、部分离子浓度高于初始浓度,是因为植物吸收水分的比例大于吸收这些离子的比例,B错误;‎ C、植物根对离子吸收和水分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C正确;‎ D、水稻和番茄对三种离子均有吸收,就是吸收量有差异,说明不同植物对元素的需求有差异,D错误。故选C。‎ ‎15.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所以能长期适应缺氧环境 B. 荔枝在无干燥、零下低温的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 C. 马拉松运动时,运动员主要是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 D. 高等生物保留无氧呼吸的能力,有利于对不良环境的适应 ‎【答案】D ‎【解析】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氧气浓度( 二氧化碳浓度、氮气浓度等)、水分等,在保存食品时,要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所以水果蔬菜保存需要低温、低氧和一定湿度的环境,而粮食保存需要低温、低氧和干燥的环境,据此分析答题。‎ ‎【详解】A、水稻根部细胞主要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但是在长期无氧条件下会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从而对根产生毒害作用,A错误;‎ B、荔枝在适宜湿度、零上低温的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B错误;‎ C、马拉松运动时,运动员主要是通过有氧呼吸获得能量,C错误;‎ D、高等生物保留无氧呼吸的能力,有利于对不良环境的适应,D正确。故选D。‎ ‎16.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盖玻片一侧滴加清水,细胞会吸水膨胀甚至破裂 B. 当渗透失水时,液泡紫色面积变小,紫色加深 C.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 D. 若滴加KNO3溶液,细胞质壁分离后不会自动复原 ‎【答案】B ‎【解析】 “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失水,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既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既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A、在盖玻片一侧滴加清水,细胞会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细胞可能会略有膨胀但是不会破裂,A错误;‎ B、当渗透失水时,原生质层收缩,液泡紫色面积变小,紫色加深,B正确;‎ C、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可以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但是其无色,不便于观察,C错误;‎ D、若滴加KNO3溶液,由于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会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因此其发生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D错误。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质壁分离发生的条件和原因,能够根据水分的变化判断液泡的体积和颜色,并能够结合主动运输的知识分析硝酸钾溶液中细胞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的原因。‎ ‎17.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B. ATP分子中任意一个高能磷酸键断裂都会形成ADP C. 在人处于运动状态时细胞内ATP与ADP发生迅速转化 D. 一分子ATP中含有的化学能比一分子葡萄糖多 ‎【答案】C ‎【解析】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所以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详解】A、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ATP是直接能源物质,A错误;‎ B、ATP中只有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断裂才能形成ADP,B错误;‎ C、细胞中ATP的含量很少,因此在人处于运动状态时细胞内ATP与ADP会发生迅速转化,C正确;‎ D、一分子葡萄糖分解可以产生多个ATP,因此一分子ATP中含有的化学能比一分子葡萄糖少,D错误。故选C。‎ ‎18.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试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然后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试管中最终产物为CO2和H2O B. 乙试管中没有ATP和[H]产生 C. 丙试管中有大量的ATP产生 D. 丙试管中无CO2产生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甲试管中含有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可以利用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乙试管中含有线粒体和葡萄糖,没有细胞质基质,且线粒体也不能利用葡萄糖,因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不能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没有产物生成;丙试管中含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葡萄糖,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可以利用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试管中最终产物为酒精和二氧化碳,A错误;‎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乙试管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没有ATP和[H]的产生,B正确;‎ C、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丙试管中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可以产生少量的ATP,C错误;‎ D、丙试管中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D错误。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弄清楚两种呼吸作用发生的条件和产生的物质的种类,明确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并能够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判断每一个试管中存在的反应条件,进而确定每一个试管是否反应及产物的种类。‎ ‎19.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下面有关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叶绿体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B.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不属于生物膜 C. 光合作用的酶都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 D. 叶绿体中的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答案】A ‎【解析】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由双层膜、类囊体和基质三部分构成,类囊体是一种扁平的小囊状结构,在类囊体薄膜上,有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色素和酶;许多类囊体叠合而成基粒,基粒之间充满着基质,其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详解】A、叶绿体的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可以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A正确;‎ B、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属于生物膜系统中的细胞器膜,B错误;‎ C、光合作用的酶都分布在叶绿体基质和类囊体薄膜,C错误;‎ D、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叶绿体中无染色体,D错误。故选A。‎ ‎20.下列关于硝化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硝化细菌和绿色植物一样都是自养型生物 B. 硝化细菌利用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等有机物 C. 硝化细菌细胞中有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一系列酶 D. 硝化细菌细胞内无线粒体,是厌氧型生物 ‎【答案】D ‎【解析】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除了核糖体以外的细胞器;其可以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即能通过氧化氨的过程释放的化学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 ‎【详解】A、硝化细菌和绿色植物都可以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都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A正确;‎ B、硝化细菌利用氨氧化释放的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等有机物,B正确;‎ C、硝化细菌细胞中有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一系列酶,所以可以进行化能合成作用,C正确;‎ D、硝化细菌细胞内无线粒体,但是属于需氧型生物,D错误。故选D。‎ ‎21. 对某植株作如下处理:(甲)持续光照10min;(乙)光照5s后再黑暗处理5s,连续交替进行20min。若其它条件不变,则在甲、乙两种情况下,植物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是 A. 甲多于乙 B. 甲少于乙 ‎ C. 甲和乙相等 D. 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由于在短时间内,光反应积累的有机物可以供暗反应的继续进行,所以乙与甲相同的光照条件,但增加了暗反应中有机物积累的时间,所以乙比甲多。‎ ‎【详解】光照后,光反应产生的ATP和还原氢还能维持暗反应进行一段时间,所以甲只进行了10分钟的暗反应,而乙相当于进行了20分钟,制造的有机物比甲多。故选:B。‎ ‎22.如图中表示将某植物放在不同CO2浓度环境条件下,其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a、b、c三点所对应的叶肉细胞中C3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A. a>b>c B. a<b<c C. a>b=c D. a=b<c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 其中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通过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的量进而影响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二氧化碳浓度主要影响暗反应中二氧化碳固定的反应,进而影响三碳化合物和五碳化合物的含量。‎ 解:分析图解可知:b点与a点相比较,两点的二氧化碳浓度相同,而b点的光照强度高于a点,因此b点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多,促进了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导致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减少,a>b;b点与c点相比较,两点的光照强度相同,但是b点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c点,因此b点的二氧化碳固定强,叶肉细胞中生成的C3多,因此其含量高,b>c。故选A。‎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23.科学家研究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小麦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其它条件均适宜),得到图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点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B. c点之后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叶绿体中酶的数量 C. 当小麦缺Mg2+时,b点将向右移动 D. 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c点将不断上移 ‎【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图中a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0,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b点二氧化碳的吸收或释放为0,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c点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为光饱和点。‎ ‎【详解】A、a点时叶肉细胞可以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其中线粒体属于细胞器,A正确;‎ B、c点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之后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可能是二氧化碳浓度、酶的数量、色素的含量等,B正确;‎ C、当小麦缺Mg2+时,叶绿素合成不足,光反应合成的ATP和[H]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减弱,而不影响呼吸作用,则光补偿点b将右移,C正确;‎ D、该实验是在最适宜温度下进行的,若环境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会下降甚至失活,则c点应该会下移,D错误。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能够根据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弄清楚两者之间的气体关系,进而准确判断图中各个点的生理意义。‎ ‎24.下图为某种植物在夏季晴天一昼夜内CO2吸收量的变化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 影响bc段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只有光照强度 B. ce段下降主要是由于部分气孔关闭造成的 C. ce段与fg段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相同 D. 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区段是bg ‎【答案】B ‎【解析】根提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图表示植物在夏天晴天一昼夜内CO2吸收量的变化曲线,a之前和h之后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且呼吸作用强度是一定值 ,ab段和gh段,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 bg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ce段下降则是因为温度过高,光照过强 ,导致气孔关闭 , CO2吸收量减少, fg段光合速率下将的原因是光照强度降低。‎ ‎【详解】A、影响bc段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除了光照强度,还有温度等, A错误。‎ B、ce段下降主要是由于温度过高,光照过强,导致部分气孔关闭,CO2吸收量减少造成的,B正确。‎ c、ce段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温度过高,光照过强,导致气孔关闭,CO2‎ 吸收量减少,而fg段下将则是因为光照强度降低, C错误。‎ D、当二氧化碳释放减少时说明出现光合作用,因此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区段是ah ,D错误。‎ ‎【点睛】在解答过程中需准确分析图解,从图解中获取解题的有效信息,在分析曲线图时需注意光合作用的起始点,光补偿点、中午光合作用减弱的原因等。‎ ‎25.下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有关的生物学过程,在对其曲线的描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图曲线可表示人体胃蛋白酶的活性受pH影响 B. 由乙图可知,光照时间长短对植物开花无明显影响 C. 丙图能反映出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的某种关系 D. 丁图中苹果储藏室的氧气浓度应调整到A点对应的浓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日照长短对植物开花的影响、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等方面的知识,回忆和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曲线图回答。‎ ‎【详解】A、人体胃蛋白酶的最适宜pH为1.5~2.2,而图甲酶的最适宜pH为8,A错误;‎ B、由乙图可知,光照时间长短对植物开花有明显的影响,A在长日照下开花快,而B在短日照下开花快,B错误;‎ C、丙图中有光照没有二氧化碳,不能合成有机物;有二氧化碳没有光照,合成有机物增加后又很快降低了,说明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需要光照和二氧化碳,因此该图能反映出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的某种关系,C正确;‎ D、丁图中苹果储藏室的氧气浓度应调整到B点对应的浓度,D错误。故选C。‎ 二.非选择题 ‎26.下表是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情况,请据表回答。注:( )表示先处理 试管号 处理 实验现象 ‎1‎ ‎1ml H2O2+2滴蒸馏水 产生气泡很少 ‎2‎ ‎1ml H2O2+2 滴 FeCl3 溶液 产生气泡较多 ‎3‎ ‎1mlH2O2+2滴肝脏研磨液 产生气泡很多 ‎4‎ ‎1mlH2O2+2滴煮沸后的肝脏研磨液 基本同1‎ ‎5‎ ‎1mlH2O2+(2滴肝脏研磨液+2滴5%HC1)‎ 基本同1‎ ‎6‎ ‎1ml H2O2+(2滴肝脏研磨液+2滴5%HaOH)‎ 基本同1‎ ‎7‎ ‎1mlH2O2+(2滴肝脏研磨液+2滴蒸馏水)‎ 产生气泡很多 ‎8‎ ‎1ml H2O2+2滴唾液 基本同1‎ ‎(1)比较分析1、2、3号试管中的三组实验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酶具_________,酶具有这一特性的理论依据_________。‎ ‎(2)比较分析3号与8号试管的实验现象,说明酶具有_________。对照实验要注意控制变量,温度是这组实验的_________。‎ ‎(3)4号试管产生很少气泡的原因是_________。‎ ‎(4)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应选择_________试管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若要求测定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你的实验思路是_________。‎ ‎【答案】高效性 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专一性 无关变量 高温使酶失活(或高温使酶空间结构改变) 5号、6号、7号 设置一系列具pH梯度的实验组,测定各组因变量,峰值所对应的pH即为最适pH ‎【解析】本题是通过实验探究酶作用的高效性、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先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步骤分析出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再根据自变量分析出实验的目的并设计对照实验。‎ ‎【详解】(1)与1、2号试管相比,3号试管产生的气泡很多,说明酶具有高效性;酶的高效性指的是其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的效果比无机催化剂更显著。‎ ‎(2)比较1、3、8号试管产生的气泡数,说明3号试管肝脏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能够催化过氧化氢水解,而8号试管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不能催化过氧化氢水解,即一种反应物只能被一种酶催化,说明酶具有专一性。3号和8号试管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因此温度属于无关变量。‎ ‎(3)4号试管肝脏研磨液被煮沸了,高温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导致酶丧失活性,不能催化过氧化氢水解,所以产生的气泡数很少。‎ ‎(4)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则实验的自变量为pH,因此应该选择酸碱度不同而其他无关变量都相同的对照实验,且实验应该至少设置三组(酸性、中性、碱性),则应该选择5号、6号、7号试管;若要求测定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应该设置一系列具pH梯度的实验组,测定各组因变量并绘制成曲线图,则峰值所对应的pH即为最适pH。‎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酶的高效性、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pH 对酶活性的影响,对实验变量的分析和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与单一变量原则的运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7.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B代表_________。D与膜上蛋白质组成_________。‎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_________膜。‎ ‎(3)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________,代表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是_________。‎ ‎(4)人体神经细胞内Na+浓度比细胞外低很多倍,表明细胞通过图示_________过程泌出Na+;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大量Na+又流入细胞内,其流入方式为_________(填“主动运输”或“被动运输”)。‎ ‎【答案】磷脂双分子层 糖蛋白 选择透过性 b、c、d a e 被动运输 ‎【解析】据图分析,图示为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表示蛋白质,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D表示多糖;a、e消耗能量,代表主动运输,其中a表示运进细胞,e表示运出细胞;b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自由扩散;c、d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表示协助扩散。‎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为细胞膜的基本骨架;D代表多糖,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 ‎(2)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即其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 ‎(3)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属于被动运输,则图中5种运输方式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b、c、d;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即图中的a。‎ ‎(4)根据题意分析,已知人体神经细胞内Na+浓度比细胞外低很多倍,则其出细胞是逆浓度差进行的,为主动运输,即图中的e;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大量Na+又流入细胞内,则其进入细胞是顺浓度差进行的,为被动运输。‎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等知识点,能够准确判断图中各个大写字母代表的成分名称,还要能够根据载体、能量、浓度等判断各个小写字母代表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28.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用伊乐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他们将一枝伊乐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室温20℃),在光照条件下可观察到枝条放出气泡。他们以太阳灯(冷光源)作为光源,移动太阳灯使之与大试管的距离不同,结果如图2中曲线1‎ 所示,其中伊乐藻的光合速率用单位时间O2释放量表示。(备注:冷光源能排除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1)试管中NaHCO3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试管中收集的O2量代表__________(填“总”或“净”)光合作用强度。‎ ‎(2)该小组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在室温10℃和30℃时分别进行了实验,结果如曲线2和曲线3,则BC段的 限制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C点时细胞中能产生[H]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 ‎(4)在B点时,曲线1中光合作用的实际速率___________(大于、等于或小于)曲线2中的。‎ ‎【答案】提供CO2 净 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光照强度 叶绿体和线粒体 大于 ‎【解析】实验在研究时,确定自变量时一般是改变的条件就是自变量,在本实验中改变的是移动太阳灯与大试管的距离不同,说明自变量是光照强度不同;图1中碳酸氢钠的作用是维持容器中二氧化碳的稳定,当二氧化碳含量高时,碳酸氢钠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含量低,碳酸氢钠释放二氧化碳;实际的光合作用速率=表观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碳酸氢钠的作用是维持容器中二氧化碳的稳定,主要是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也可以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本实验无需考虑二氧化碳的量,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有氧呼吸消耗氧气,因此试管中收集到的氧气代表净光合作用。‎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调节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3)据图分析,曲线BC段的光合速率相同,而温度不同、光照强度较低,说明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不是温度而是光照强度;图中纵坐标的光合速率实际上是净光合速率,C点时,净光合速率为0,此时能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因此细胞中能产生[H]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4)在B点时,曲线1的净光合速率与曲线2相等,曲线1的呼吸速率大于曲线2,而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因此曲线1中光合作用的实际速率大于曲线2中的。‎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弄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确定图1中碳酸氢钠的作用以及图2中实验的自变量,进而利用所学知识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29.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如下:‎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物质是____________。‎ ‎(2)图中②③过程均有CO2产生,其产生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粮食储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4)利用酵母菌酿酒,无氧条件下,在酵母菌体内进行的是图中____________过程。‎ ‎(5)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是____________。‎ ‎【答案】丙酮酸 线粒体(或线粒体基质) 细胞质基质 细胞有氧呼吸产生了水 ①③ ‎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过程①表示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生的物质A是丙酮酸;过程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第 三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过程③表示无氧呼吸(酒精发酵)的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过程④表示无氧呼吸(乳酸发酵)的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物质A是丙酮酸。‎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②③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3)粮食储藏过程中可以进行有氧呼吸,而有氧呼吸可以产生水,因此粮食储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的现象。‎ ‎(4)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可以进行图中的①③过程。‎ ‎(5)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为:。‎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能够根据图示物质变化判断各个字母代表的代谢的过程以及发生的场所,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30.下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COPⅠ、COPⅡ是被膜小泡,可以介导蛋白质在甲与乙之间的运输。请回答以下问题。‎ ‎(1)核膜上的核孔可以实现核质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____________。‎ ‎(2)溶酶体起源于____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其消化底物的来源有:一是自体____________的细胞器;二是侵入细胞的____________。‎ ‎(3)COPⅡ被膜小泡负责从甲____________(细胞器名称)向乙运输“货物”。若定位在甲中的某些蛋白质偶然掺入到乙中,则图中的____________可以帮助实现这些蛋白质的回收。‎ ‎(4)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的功能。‎ ‎【答案】信息交流 高尔基体 损伤、衰老 病菌和病毒 内质网 COPⅠ 受体 进行细胞向信息交流的功能(或细胞识别功能)‎ ‎【解析】据图分析,甲为内质网,乙为高尔基体;COPI、COPII是被膜小泡,可以介导蛋白质在A与B之间的运输;溶酶体来源于高尔基体,其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并杀死进入细胞的病菌。‎ ‎【详解】(1)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据图分析可知,溶酶体起源于高尔基体,其含有大量的水解酶,可以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也能够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3)根据图中箭头分析可知,COPⅡ被膜小泡负责将“货物”从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运输;若定位在内质网中的某些蛋白质偶然掺入到高尔基体中,则图中的COPⅠ可以帮助实现这些蛋白质的回收。‎ ‎(4)细胞分泌的蛋白质通过血液运输到靶细胞,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膜的成分及特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识记细胞膜的成分及结构特点、细胞中各细胞器的图象及功能,准确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再结合图解答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