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北省邢台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北省邢台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河北省邢台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一、选择题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的“母本去雄”操作的下一步操作是 A. 父本去雌 B. 人工授粉 C. 自花传粉 D. 套袋 ‎【答案】D ‎【解析】‎ ‎【分析】‎ 豌豆杂交实验的方法:对母本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再套袋。‎ ‎【详解】豌豆是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条件下只能进行自交,要进行杂交实验,需要进行人工异花授粉,其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羊的黑毛与兔的白毛 B. 玉米的高茎与矮茎 C. 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D. 人的双眼皮与有耳垂 ‎【答案】B ‎【解析】‎ ‎【分析】‎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能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详解】A、羊的黑毛与兔的白毛不符合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玉米的高茎与矮茎符合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B正确; C、棉花的细绒与长绒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D、人的双眼皮与有耳垂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B。‎ ‎3.下列各图能正确表示分离定律的是 A. B. ‎ C. D. ‎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DD是纯合体,不含等位基因,只能产生一种配子,所以不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A错误; B、Dd是杂合体,含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产生D和d两种配子,比例1:1,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 B正确; C、dd是纯合体,不含等位基因,只能产生一种配子,所以不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C错误; D、图示表示测交实验,不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D错误; ​故选B。‎ ‎4.果蝇的长翅与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长翅对残翅为显性 B. 子代长翅果蝇全为杂合子 C. 亲代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相等且随机结合 D. 亲代长翅果蝇与残翅果蝇杂交,后代全表现为长翅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图示中亲本均为长翅,子代出现了残翅,说明长翅为显性性状,残翅为隐性性状。‎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长翅对残翅为显性,A正确;‎ B、由于子代出现了残翅,说明亲本均为杂合子,则子代长翅果蝇可能为纯合子,也可能为杂合子,B错误;‎ C、亲代产生的雌、雄配子的种类相同,但雄配子的数量往往多于雌配子,C错误;‎ D、亲代长翅果蝇为杂合子,与残翅果蝇杂交,后代既有长翅又有残翅,D错误。‎ 故选A。‎ ‎5.幼儿黑蒙性白痴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中,丈夫的双亲中只有母亲携带该病致病基因,妻子的双亲均正常但妹妹因该病死亡。那么这对夫妇生育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是 A. 3/12 B. 13/‎16 ‎C. 5/6 D. 1/12‎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妻子的双亲均正常但妹妹因该病死亡,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设控制该病的基因为A、a,则丈夫的双亲基因型为AA、Aa,丈夫的基因型为AA或Aa;妻子的双亲基因型均为Aa,妻子的基因型为AA或Aa。‎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妻子的双亲基因型均为Aa,则妻子的基因型为1/3AA、2/3Aa;丈夫的双亲基因型为AA、Aa,丈夫的基因型为1/2AA、1/2Aa,这对夫妇生育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2/3×1/2×1/4=1/12,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6.某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DdEe,每对基因均独立遗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个体可产生16种基因型的配子 B. 该个体自交后代有27种基因型 C. 该个体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64‎ D. 该个体测交后代中基因型与亲本相同的个体占1/8‎ ‎【答案】B ‎【解析】‎ ‎【分析】‎ 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可拆成每对基因的分离定律来解决,分别求每对基因的结果并最后乘积。‎ ‎【详解】A、该个体可产生2×1×2×2=8种基因型的配子,A错误;‎ B、该个体自交后代有3×1×3×3=27种基因型,B正确;‎ C、该个体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2×1×1/2×1/2=1/8,C错误;‎ D、测交是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该个体测交后代中基因型与亲本相同的个体占1/2×0×1/2×1/2=0,D错误。‎ 故选B。‎ ‎7.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小麦杂交遗传图解,下列对此图的评价,错误的是 A. 子代的基因型书写正确 B. 漏写杂交符号“×”‎ C. 漏写雌、雄配子的比例 D. 漏写亲本、子代的表现型 ‎【答案】C ‎【解析】‎ ‎【分析】‎ 遗传图解中应包含亲本、子代的基因型;亲本产生的配子种类,杂交符号,亲本、子代的表现型和子代表现型的比例。‎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子代的基因型书写正确,A不符合题意; ‎ B、杂交实验中应该有杂交符号,图中漏写了杂交符号“×”,B不符合题意;‎ C、遗传图解中只要求写出配子种类,不需要写配子的比例,C符合题意; ‎ D、遗传图解中应该有亲本、子代的表现型,图中漏写了亲本、子代的表现型,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下图为某动物生殖器官中的两个细胞的分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动物生殖器官中可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B. 乙细胞中含有4个四分体,其分裂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 C. 与乙细胞相比,乙细胞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变、DNA数目减半 D. 甲细胞的下一个时期所对应的细胞中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图甲含有同源染色体,所有染色体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为有丝分裂中期图像;图乙同源染色体正在配对,为四分体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像。既能进行有丝分裂又能进行减数分裂的器官有精巢、卵巢。‎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该动物生殖器官中可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A正确;‎ B、乙细胞中含有2个四分体,其分裂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B错误;‎ C、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产生子细胞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故与乙细胞相比,乙细胞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DNA数目减半,C错误;‎ D、甲细胞的下一个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加倍,所对应的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A。‎ ‎9.下图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a、b分别表示染色体和核DNA B. 图中组1可表示某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核DNA的数量 C. 图中组3表示细胞中染色单体数和核DNA数相等 D. 从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可用图中组2表示 ‎【答案】B ‎【解析】‎ ‎【分析】‎ c有的时期不存在,所以c为染色单体,a和c的数量始终相等,所以a为核DNA,则b为染色体。图1中没有染色单体,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2中染色体数是DNA数的2倍,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图3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产生的子细胞。‎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图中a、b分别表示核DNA和染色体,A错误;‎ B、图中组1没有染色单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可表示某次级精母细胞后期中染色体、核DNA的数量,B正确;‎ C、由分析可知,组3没有染色单体,C错误;‎ D、由减数第一次分裂到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减半,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不可用图中组2表示,D错误。‎ 故选B。‎ ‎10.下列关于果蝇(基因型为AaXBXb,有8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假设无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中异常配子形成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选项 异常配子类型 原因分析 A 配子中含有等位基因 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B 配子基因型为aaXB 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 C 配子中含有5条染色体 一定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D 配子中含有2条X染色体 一定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一般等位基因存在于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第一次过程中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为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相同基因随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而分开。‎ ‎【详解】A、等位基因存在于同源染色体上,若配子中含有等位基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A正确;‎ B、配子基因型为aaXB,说明a基因所在的姐妹染色体没有分离,即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B错误;‎ C、配子中含有5条染色体,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也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C错误;‎ D、配子中含有2条X染色体,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也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D错误。‎ 故选A。‎ ‎11.下列关于精、卵细胞的形成以及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受精卵中的全部遗传物质,精、卵细胞各占一半 B. 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细胞都是不均等分裂的 C. 每个性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最终均形成4个子细胞 D. 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只与精、卵细胞的随机结合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2、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 ‎【详解】A、由于受精时精子只提供了细胞核,而细胞质全部来自于卵细胞,所以受精卵中的全部遗传物质来自卵细胞的更多一些,A错误;‎ B、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第一极体的分裂为均等分裂,B错误;‎ C、每个性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最终均形成4个子细胞,C正确;‎ D、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与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多种基因型的配子有关,也与精、卵细胞的随机结合有关,D错误。‎ 故选C。‎ ‎12.下列关于萨顿、摩尔根所用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萨顿、摩尔根使用的方法分别为类比推理法和假说—演绎法 B. 类比推理法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还需进一步进行实验验证 C. 摩尔根首先假设果蝇白眼基因的位置,然后运用测交的方法进行验证 D. 摩尔根使用假说—演绎法确定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且这些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假说-演绎法应用举例:(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2)摩尔根验证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时也采用了假说一演绎法;(3)DNA复制方式的提出与证实,以及整个中心法则的提出与证实,都是“假说一演绎法”的案例。  2、类比推理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而在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如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详解】A、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A正确;‎ B、类比推理法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还需进一步进行实验验证,B正确;‎ C、摩尔根首先假设果蝇白眼基因的位置,然后运用测交的方法进行验证,C正确;‎ D. 摩尔根使用假说—演绎法只确定了果蝇的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D错误。‎ 故选D。‎ ‎13.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的生物细胞内都含有两条性染色体 B. 女儿的X染色体一条来自母亲,一条来自父亲 C. 雌性动物体内都含有两条形态相同的性染色体 D. 男性个体细胞内的X、Y染色体形态不同,不属于同源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性染色体存在于雌雄异体的生物体内,对于XY型的生物体,雌性动物含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雄性动物含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 ‎【点睛】A、不是所有生物体都含有性染色体,如豌豆等雌雄同体的生物没有性染色体,A错误;‎ B、女儿的X染色体一条来自母亲,一条来自父亲,B正确;‎ C、XY型的雌性动物体内含有两条形态相同的性染色体,而ZW型的雌性动物含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C错误;‎ D、男性个体细胞内的X、Y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减数分裂时可发生联会,故属于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14.下图表示某同学调查的一个红绿色盲家族的患病情况。由于疏忽,此家族中有一人的表现型标注错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I-2的基因型可以确定 B. I-1的外孙不可能是红绿色盲患者 C. 一定是II-4的表现型标注错误 D. III-2的致病基因只来自II-2‎ ‎【答案】A ‎【解析】‎ ‎【分析】‎ 红绿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女性患者的父亲及儿子均为红绿色盲患者。‎ ‎【详解】A、II-2为色盲男性患者,色盲基因来自其母亲,I-2表现正常,故I-2为携带者,其基因型可以确定,A正确;‎ B、 I-1的色盲基因传递给其女儿,但其女儿不一定将色盲基因传递给外孙,故I-1的外孙可能是红绿色盲患者,也可能不是红绿色盲患者,B错误;‎ C、女性患者的父亲及儿子均为红绿色盲患者,图中可能是III-3或II-4表现型标注错误,C错误;‎ D、III-2的致病基因来自II-1、II-2,D错误。‎ 故选A。‎ ‎15.在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有三组实验:在含有R型菌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S型菌的DNA(甲)、S型菌的蛋白质(乙)、S型菌的DNA和DNA酶(丙),培养一定时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组和乙组的培养基中均含有少量的S型菌 B. 甲、乙两组实验对比可说明DNA能促使S型菌转化为R型菌 C. 甲组培养基中含有的S型菌的数量只与培养基的培养条件有关 D. 甲、丙两组实验对比可说明DNA被分解后就不能促使R型菌发生转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S型菌的DNA能将R型菌转化形成S型菌,而S菌的其它成分不能将R型菌转化形成S型菌。‎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甲组的培养基中可转化形成S型菌,而乙组的培养基中不能转化形成S型菌,A错误;‎ B、甲、乙两组实验对比可说明DNA能促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B错误;‎ C、甲组培养基中含有的S型菌的数量即与加入的S型菌的DNA能使R型菌转化有关,也与培养基的培养条件有关,C错误;‎ D. 甲组能转化形成S型菌体、丙组不能转化形成S型菌,两组实验对比可说明DNA被分解后就不能促使R型菌发生转化,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要求考生识记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明确其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6.下图表示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保温时间过短会导致A中放射性增强 B. 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都可进入大肠杆菌 C. 搅拌的目的是使大肠杆菌在培养液中分布均匀 D. 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部分子代大肠杆菌进入A中,进而使A中放射性增强 ‎【答案】A ‎【解析】‎ ‎【分析】‎ ‎1、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2、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的原因分析:  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a.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升高。  b.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  ②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 ‎【详解】A、保温时间过短,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升高,A正确;‎ B、噬菌体的DNA可进入大肠杆菌,但蛋白质不能进入大肠杆菌,B错误;‎ C、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被感染的细菌分离,C错误;‎ D、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D错误。‎ 故选A。‎ ‎17.下列与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中四种碱基相关的公式,正确的是 A. A/C≠T/G B. A/U=G/C C. (A+G)/(T+C)=1 D. A+U≠G+C ‎【答案】C ‎【解析】‎ ‎【分析】‎ DNA一般为双链结构,由于双链之间的碱基互补配对,所以A=T,G=C。RNA分子特有的碱基为U。‎ ‎【详解】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为双链的DNA,DNA中四种碱基遵循A-T配对,G-C配对的原则,所以A=T,G=C,即A/C=T/G,(A+G)/(T+C)=1,由于DNA中没有U,所以A/U≠G/C,双链DNA中A的数量可能等于G+C的数量之和,所以A+U的数量可能等于G+C,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8.下列关于人体细胞核中DNA的复制和转录的比较,错误的是 A. 两过程都以DNA为模板 B. 两过程所需要的原料不同 C. 两过程的产物都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 D. 两过程的产物都在细胞核内起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转录是指在细胞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DNA复制则是以DNA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形成DNA的过程。‎ ‎【详解】A、转录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DNA复制则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A正确;‎ B、转录需要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DNA复制则需要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即两过程所需要的原料不同,B正确;‎ C、转录是将DNA的遗传信息传递到RNA上,RNA上的遗传信息可通过翻译传递到蛋白质中,DNA复制则是将DNA的遗传信息传递到DNA中,DNA的遗传信息又可以通过转录传递到RNA中,即两过程的产物都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C正确;‎ D、转录形成的mRNA、tRNA、rRNA主要在细胞质中发挥作用,D错误。‎ 故选D。‎ ‎19.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细胞核中,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B. DNA上的片段都是有遗传效应的基因 C. 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 D. 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在双螺旋结构的外侧 ‎【答案】A ‎【解析】‎ ‎【分析】‎ 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即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DNA是细胞类生物的遗传物质,由脱氧核苷酸组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A、在细胞核中,基因存在于染色体的DNA上,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A正确;‎ B、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但DNA上的片段不都是有遗传效应的基因,B错误;‎ C、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C错误;‎ D、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在双螺旋结构的内侧,外侧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形成的基本骨架,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DNA和染色体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0.下列关于基因和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性状表现一定相同 B. 生物的某些性状可由多个基因共同控制 C. 基因可通过控制结构蛋白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性状 D. 相同环境下,表现型相同的个体的基因型一定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一对相对性状可以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等位基因也可能与多对相对性状有关; 2、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控制细胞代谢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3、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环境相互作用精细地调控着生物的性状。‎ ‎【详解】A、基因型+外界环境=表现型,所以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性状表现不一定相同,A错误;‎ B、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生物的某些性状可由多个基因共同控制,也可能由一对基因控制,B正确;‎ C、基因可通过控制结构蛋白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性状,C错误;‎ D、相同环境下,表现型相同的个体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AA和Aa在相同的环境下,表现型可能相同,D错误。‎ 故选B。‎ ‎21.已知蝴蝶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的—对等位基因A、a控制,只有基因型为AA或Aa的雄性蝴蝶表现为黄色,其他都表现为白色。若白色和黄色的蝴蝶作亲代进行杂交,子代中雄性全表现为黄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亲代黄色蝴蝶一定为雄性蝴蝶 B. 亲代黄色蝴蝶的基因型一定为Aa C. 亲代雌性蝴蝶的基因型只能是AA D. 子代雌性蝴蝶的基因型可以是aa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雄性个体中AA和Aa的个体表现为黄色,aa的个体表现为白色,而雌性个体无论哪种基因型均表现为白色。若要子代中雄性全表现为黄色,则子代的基因型均为AA或Aa,或者是AA和Aa。‎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亲代黄色蝴蝶一定为雄性蝴蝶,A正确;‎ B、若亲本雌性基因型为AA,则亲代黄色蝴蝶的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B错误;‎ C、若亲本雄性的基因型为AA,则亲代雌性蝴蝶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或aa,其子代的雄性均表现为黄色,C错误;‎ D、子代雌性蝴蝶的基因型不可能是aa,因为子代若出现aa,雄性个体表现为白色,与题意不符,D错误。‎ 故选A。‎ ‎22.某植物叶片的形状有细长、圆宽和锯齿三种类型,该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X染色体上,含有aa基因的个体均表现为圆宽叶。两细长叶个体杂交,子代圆宽:锯齿:细长的比例为4:3:9。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细长叶个体的基因型有6种 B. 子代中锯齿叶个体全为雌性 C. 子代锯齿叶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6‎ D. 子代圆宽叶个体与子代锯齿叶个体杂交,后代都是细长叶个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某植物叶片的形状有细长、圆宽和锯齿三种类型,该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X染色体上,两细长叶个体杂交,子代圆宽:锯齿:细长的比例为4:3:‎9”‎,可推出亲本基因型为AaXBXb×AaXBY,根据含有aa基因的个体均表现为圆宽叶,所以细长叶的基因型为A-XB-,而A-XbXb、A-XbY表现为锯齿叶。‎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细长叶的基因型为A_XB_,种类为2(AA、Aa)×3(XBXB、XBXb、XBY)=6种,A正确;‎ ‎ B、根据分析可知,亲本基因型为AaXBXb×AaXBY,所以子代中锯齿叶个体全为雄性(A-XbY),B错误;‎ C、子代锯齿叶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4×1/4)÷(3/4×1/4)=1/3,C错误;‎ D、子代圆宽叶个体(aa_ _)与子代锯齿叶个体(A_XbY)杂交,只考虑aa和A_杂交,其后代会出现Aa和aa,所以后代不只有细长叶个体,D错误。‎ 故选A。‎ ‎23.下图表示某果蝇两条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四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控制眼色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B. 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一极中含有图中四种基因 C. 各基因中碱基和五碳糖的种类不同 D. 减数分裂时,图中两条染色体一定进入不同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图中所示一条常染色体上朱红眼基因和暗栗色眼基因两种基因;X染色体上辰砂眼基因和白眼基因两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的基因,此题中的朱红眼基因和暗栗色眼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不属于等位基因,同理辰砂眼基因和白眼基因也不是等位基因。‎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均为非等位基因,而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也为非等位基因,所以图中控制眼色的基因均为非等位基因,A错误;‎ B、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一极的染色体包括上图中的两条染色体,所以细胞一极中含有图中四种基因,B正确;‎ C、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DNA中的碱基包括A、T、G、C四种碱基,五碳糖为脱氧核糖,所以上述各基因中碱基和五碳糖的种类相同,C错误;‎ D、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图中两条染色体可能进入相同的细胞,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等位基因的概念,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24.一个tRNA反密码子的三个碱基是GCU,则这个tRNA转运的氨基酸及对应的密码子是 A. 酪氨酸(UAC) B. 谷氨酸(GAG)‎ C. 精氨酸(CGA) D. 丙氨酸(GCU)‎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一个密码子决定一种氨基酸,而密码子是指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在翻译过程中一个转运RNA的一端三个碱基与mRNA上的密码子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详解】密码子存在于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种类;反密码子存在于tRNA上,与密码子配对,根据分析可知,一个tRNA一端的三个碱基为GCU是反密码子,它对应的密码子为CGA,其运载的氨基酸是精氨酸(CGA),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5.下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神经细胞内没有的过程只有d ‎ B. a、e过程分别发生在细胞核和线粒体中 C. b、c过程中的碱甚互补配对方式完全相同 D. 参与c过程的RNA不只有mRNA—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a表示DNA分子复制、b表示转录、c表示翻译、d表示逆转录、e表示RNA分子复制。‎ ‎【详解】A、RNA复制和逆转录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感染的细胞中,DNA复制发生在分裂的细胞中,人体神经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只能发生转录和翻译过程,A错误;‎ B、 a过程为DNA复制,可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e过程为RNA复制,可发生在被某些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的细胞质中,B错误;‎ C、b过程中的碱甚互补配对方式完为A-U、T-A、G-C、C-G,c过程中的配对方式为A-U、U-A、G-C、C-G,故b、c过程中的碱甚互补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C错误;‎ D、参与c翻译过程的RNA有mRNA、tRNA、rRNA,D正确。‎ 故选D。‎ ‎26.细胞内少量的mRNA即可控制合成大量的多肽链,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一个mRNA可与多个核糖体结合,合成大量同种多肽链 B. 一个mRNA可与多种tRNA结合,合成多种序列的多肽链 C. 一个核糖体可同时与多个mRNA结合,合成大量同种多肽链 D. 一个核糖体可与多种tRNA结合,合成多种序列的多肽链 ‎【答案】A ‎【解析】‎ ‎【分析】‎ mRNA分子可以被重复利用,在一个mRNA分子上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从而指导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详解】翻译的模板是mRNA,翻译时,一个mRNA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控制合成多条肽链,由于模板相同,所以形成的多条肽链是相同的,这就增加了翻译的效率,综上分析,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7.基因突变的概念是 A.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B. DNA分子中基因数目的增多或减少 C. 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 D. 基因中嘌呤碱基所占比例大于嘧啶碱基所占比例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指的是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增加和替换,从而导致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详解】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不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 B、DNA分子中基因数目的增多或减少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突变不会导致基因数量发生变化,B错误;‎ C、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导致的基因结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C正确;‎ D、基因是DNA中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为双链结构,由于碱基之间严格的互补配对,所以基因中嘌呤碱基所占比例等于嘧啶碱基所占比例,D错误。‎ 故选C。‎ ‎28.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定能改变生物的表现型 B. 可以产生等位基因 C. 对生物的生存都是有害的 D. 有一定的方向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多害少利性、不定向性。  2、基因突变发生的原因:内因和外因,其中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包括化学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  3、基因突变分为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  4、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详解】A、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以及隐性突变的存在,基因突变后不一定能改变生物的表现型,A错误;‎ B、基因突变一般会产生其等位基因,B正确;‎ C、基因突变的有害和有利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即基因突变不一定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害的,C错误;‎ D、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特点、原因及意义等基础知识,掌握基因突变与性状改变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9.用射线处理纯种小麦种子,使其体内一条染色体上的TD8基因突变成S基因,导致编码的多肽链的第18位的亮氨酸替换为赖氨酸,从而导致该纯种小麦种子发育为矮化的突变体小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突变产生的S基因对TD8基因为显性 B. TD8基因和S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相同 C. TD8基因突变成S基因时基因结构没发生改变 D. TD8基因与S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的类型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根据题意突变后只有第18位的亮氨酸替换为赖氨酸,说明基因突变的类型属于碱基对的替换。‎ ‎【详解】A、根据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后使小麦种子发育为了矮化的突变体,说明产生的S基因对TD8基因为显性,A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该基因突变属于碱基对的替换,所以TD8基因和S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相同,B错误;‎ C、TD8基因突变成S基因时碱基对发生了变化,即基因结构发生了改变,C错误;‎ D、TD8基因与S基因为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相同,D错误。‎ 故选A。‎ ‎30.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重组与基因突变都能产生新的性状 B. 基因重组导致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C. 同源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D.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详解】A、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不能产生新的性状,A错误;‎ B、基因重组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的组合,一对等位基因不能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 C、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 D、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D正确。‎ 故选D。‎ ‎3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产生新的基因 B. 基因突变如发生在配子中,可遗传给后代 C.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均可使生物体中出现不曾有过的基因 D. 减数分裂过程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不能发生基因重组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2、基因重组是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包括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 ‎【详解】A、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A错误;‎ B、基因突变如发生在配子中,可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B正确;‎ C、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不能使生物体中出现不曾有过的基因,C错误; ‎ D、基因重组是指有性生殖过程中不同基因的重新组合,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也可能是多对基因,所以减数分裂过程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B。‎ ‎32.下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二倍体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此细胞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 B. 等位基因A、a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发生分离 C. 等位基因B、b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发生分离 D. A、a基因中的氢键数目不一定相等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体的基因型为AABb,图示中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等位基因A和a,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此细胞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A错误;‎ B、等位基因A、a存在于姐妹染色单体上,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发生分离,B正确;‎ C、等位基因B、b存在于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发生分离,C正确;‎ D、基因突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故 A、a基因中的碱基对可能不同,所以二者的氢键数目不一定相等,D正确。‎ 故选A。‎ ‎33.下图表示某植物细胞的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I、II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b、c基因之间一定能发生交叉互换 B. Ⅱ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属于基因突变 C. a、b、c基因都能在该植物叶肉细胞中表达 D. a、b、c都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详解】A、a、b、c基因为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发生交叉互换,A错误;‎ B、Ⅱ属于无遗传效应的片段,所以Ⅱ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不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 C、基因在细胞中选择性表达,a、b、c基因不一定都能在该植物叶肉细胞中表达,C错误;‎ 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 a、b、c都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正确。‎ 故选D。‎ ‎34.下列关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染色体之间的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 只有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才能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 C. 猫叫综合征是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一种遗传病 D. 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都是不利的,甚至会导致生物死亡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添或缺失的改变。‎ ‎【详解】A、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 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可能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 C、猫叫综合征是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一种遗传病,C正确;‎ D、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多数是不利,甚至会导致生物死亡,但也有可能出现有利变异,D错误。‎ 故选C。‎ ‎35.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不是单倍体 B. 不同物种的染色体组中可能含有相同数目的染色体 C.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配子中的染色体为该生物的一个染色体组 D. 用低温处理大肠杆菌可使大肠杆菌染色体组数目加倍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配子直接发育形成的个体是单倍体,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 ‎【详解】A、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也可能是单倍体,如四倍体的配子直接发育形成的个体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为单倍体,A错误;‎ B、不同物种的染色体组中可能含有相同数目的染色体,B正确;‎ C、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即不含同源染色体,而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配子中的染色体可能含有同源染色体,如四倍体的生物的配子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C错误;‎ D、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不含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点睛】染色体组是细胞中含有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若体细胞含两个染色体组,则为二倍体,若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则为多倍体;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只含一个染色体组,而多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则可以含多个染色体组。‎ ‎36.下列关于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组数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染色体数目变异产生的后代可能是不育的 B. 四倍体植株的卵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C. 单倍体植株的染色体组数目是本物种正常植株的一半 D. 染色体组数目的变化必然会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 单倍体是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凡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均称为单倍体。‎ ‎【详解】A、染色体数目变异产生的后代可能是不育的,如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产生的三倍体是不育的,A正确;‎ B、四倍体植株含有4个染色体组,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B正确;‎ C、单倍体是由配子直接发育形成的个体,配子是减数分裂形成的,含有本物种中一半的染色体组数,C正确;‎ D、染色体组数目的变化会导致基因数量的增加,不一定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多,D错误。‎ 故选D。‎ ‎【点睛】理解单倍体的成因是解题的关键。‎ ‎37.三倍体牡蛎(3n=30)肉鲜味美,其培育的过程是使二倍体牡蛎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次级卵母细胞不能分裂,然后让该细胞与二倍体牡蛎的精子结合获得三倍体牡蛎。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三倍体牡蛎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形成15个四分体 B. 三倍体牡蛎的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变化且该变化决定其进化的方向 C. 三倍体牡蛎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能观察到60条染色体 D. 三倍体牡蛎与二倍体牡蛎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两个物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二倍体牡蛎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不能分裂,其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与体细胞相同,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精子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然后让该细胞与二倍体牡蛎的精子结合可获得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三倍体牡蛎。‎ ‎【详解】A、三倍体牡蛎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不可育,A错误;‎ B、自然选择决定其进化方向,变异不能决定其进化方向,B错误;‎ C、三倍体牡蛎细胞含有30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加倍,故能观察到60条染色体,C正确;‎ D、三倍体牡蛎不育,不是一个物种,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三倍体和物种的概念,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并应用相关知识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 ‎38.下图为利用玉米植株A(基因型为AaBb)的花粉培育植株B和植株C的实验流程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植株B的基因型为AAbb的概率为1/4‎ B. 获得植株B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C. 植株C是单倍体,所结玉米籽粒小 D. 植株B的体细胞中最多含2个染色体组 ‎【答案】A ‎【解析】‎ ‎【分析】‎ 植株A的基因型为AaBb,花粉的基因型为AB、Ab、aB、ab,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单倍体幼苗基因型为AB、Ab、aB、ab,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的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植株B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的概率为1/4,A正确;‎ B、获得植株B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B错误;‎ C、植株C是单倍体,二倍体的单倍体高度不育,不能结玉米籽粒,C错误;‎ D、植株B为二倍体,有丝分裂后期的体细胞中最多含4个染色体组,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多倍体育种、有丝分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39.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产前诊断只能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 B. 冠心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 C. 患遗传病的个体都携带致病基因 D. 某遗传病患者的父母中一定有该病患者 ‎【答案】B ‎【解析】‎ ‎【分析】‎ 遗传病的类型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不携带致病基因。‎ ‎【详解】A、产前诊断能有效地检测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A错误;‎ B、冠心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B正确;‎ C、患遗传病的个体不一定都携带致病基因,如染色体异常的遗传病不携带致病基因,C错误;‎ D、某遗传病患者的父母中不一定有该病患者,如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患者的亲本可以都是表现正常的携带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0.下列有关对人类遗传病进行调查的叙述,正确的娃 A. 统计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只需在患者家系中进行 B. 研究单基因遗传病遗传方式时需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C. 若调査的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则可判定该遗传病为显性遗传病 D. 研究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需分析患者家系系谱图 ‎【答案】D ‎【解析】‎ ‎【分析】‎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应选择群体中发病率高的单基因遗传病。根据调查目标确定调查的对象和范围。人类遗传病情况可通过社会调查和家系调查的方式进行,如统计调查某种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应是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然后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计算。若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对某个典型患者家系进行调查,根据家系遗传状况推断遗传方式。‎ ‎【详解】A、统计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在人群中随机调查,A错误;‎ B、研究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需在患者家系中调查,B错误;‎ C、若所调查的遗传病发病率较高,也不能判定该遗传病为显性遗传病,C错误;‎ D、研究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需分析患者家系系谱图,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和发病率调查方法的辨别。要注意,遗传病发病率是在广大人群随机抽样调查,考虑年龄、性别等因素,群体应该足够大,结果为患者人数÷被调查人数×100%;遗传方式是在患者家系中调查,考虑正常情况与患病情况,从而分析基因显隐性及所在的染色体类型。‎ ‎41.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 B. 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可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治疗 C. 近亲结婚可使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大大增加 D. 人类基因组计划应该检测23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多基因遗传病:  (1)概念:由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疾病。  (2)特点:①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②在群体中发率较高;③常表现为家族聚集。  (3)实例:腭裂、无脑儿、青少年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等。  ‎ ‎2、优生措施:  ①禁止近亲结婚(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原因:近亲结婚的情况下,双方从共同的祖先那里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机会大增,使所生子女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大增。  ②遗传咨询(主要手段):诊断→分析判断→推算风险率→提出对策、方法、建议。  ③提倡适龄生育。  ④产前诊断(重要措施)在胎儿出生前,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如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等)对孕妇进行检查,以便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详解】A、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A错误;‎ B、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可对遗传病进行监测,但不能对遗传病进行治疗,B错误;‎ C、由上述分析可知,近亲结婚可使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大大增加,C正确;‎ D、人类基因组计划应该检测22条常染色体和X、Y两条异型性染色体上的DNA序列,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识记人类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措施,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42.一男孩患某种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但他所在家族中其他人均正常。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母亲卵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时发生了基因突变 B. 该病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相同 C. 该遗传病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D. 该变异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被观察到 ‎【答案】B ‎【解析】‎ ‎【分析】‎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详解】A、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但母亲表现正常,说明母亲卵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时发生了基因突变,A正确;‎ B、蛋白质的结构不同,控制的性状表现不同,所以该病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不相同,B错误;‎ C、该遗传病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C正确;‎ D、该变异属于基因遗传病,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被观察到,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特点、基因突变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43.某遗传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在某一家系中,一对夫妻及双方的父母都正常,丈夫有一个患该病的妹妹,妻子有一个患该病的哥哥。下列关于该遗传病的分析,正确的是 A. 该遗传病属于伴X染色体遗传病 B. 该遗传病是由一个致病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C. 该遗传病属于显性遗传病 D. 该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该孩子患病的概率是1/9‎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一对夫妻及双方的父母都正常,丈夫有一个患该病的妹妹”,可判断该致病基因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此答题。‎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该遗传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 B、该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错误;‎ C、该遗传病属于隐性遗传病,C错误;‎ D、丈夫的妹妹患有该病,所以丈夫的父母基因型均为Aa,丈夫的基因型为1/3AA、2/3Aa,同理可分析妻子的基因型为1/3AA、2/3Aa,该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该孩子患病的概率是2/3×2/3×1/4=1/9,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题中信息准确判断丈夫和妻子的基因型,再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 ‎44.利用基因型为YYrr和yyRR的个体培育出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操作最简便的育种方法是 A. 杂交育种 B. 诱变育种 C. 单倍体育种 D. 转基因技术 ‎【答案】A ‎【解析】‎ ‎【分析】‎ 植物育种中最简便的育种方法为杂交育种,年限最短的育种方式为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可大幅度改良生物的性状。‎ ‎【详解】‎ 欲培育的优良新品种均为隐性性状,对应基因型为yyrr,所以最简单快捷的方法为杂交育种,即Yyrr×yyRR,所得F1再自交,F2中出现的优良性状的个体,即为符合育种要求的植株。 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不同育种的比较,意在考查考生对各种育种优缺点的识记能力。‎ ‎45.下列关于育种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单倍体育种需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B. 三倍体无子西瓜可通过有性生殖保持其无子性状 C. 对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进行单倍体育种能得到可正常繁殖的后代 D. 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纯合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单倍体育种的过程: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经过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重新恢复到正常植株的染色体的数目,单倍体育种明显的缩短了育种的年限。‎ ‎【详解】A、二倍体的单倍体不能产生种子,故单倍体育种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A错误;‎ B、三倍体无子西瓜联会紊乱,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B错误;‎ C、对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对单倍体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正常繁殖的后代,C正确;‎ D、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不一定是纯合子,如AAaa的单倍体基因型可能为Aa,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AAaa的杂合体,D错误。‎ 故选C。‎ ‎4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B. 种群中的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C. 对所有物种而言,地理隔离必然会导致生殖隔离 D. 基因突变是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因素之一 ‎【答案】D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 B、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只含有这个物种的部分基因,B错误;‎ C、地理隔离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C错误;‎ D、基因突变是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因素之一,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7.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工选择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 自然选择会导致生物的不定向变异积累成定向变异 C.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 生物体产生的各种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答案】A ‎【解析】‎ ‎【分析】‎ 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突变和基因重组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详解】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故人工选择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A正确;‎ B、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不会导致生物的不定向变异积累成定向变异,B错误;‎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一定形成新的物种,C错误;‎ D、可遗传变异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错误。‎ 故选A。‎ ‎48.下列关于物种和隔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物种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B. 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属于同一物种 C. 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会阻止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 D. 种群必须经过地理隔离,才能达到生殖隔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种是指能够在自然状况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A错误;‎ B、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产生的后代是三倍体,三倍体联会紊乱,不可育,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即二倍体与四倍体不属于同一物种,B错误;‎ 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会阻止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C正确;‎ D、物种的形成一般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才能达到生殖隔离,但也有不经过地理隔离而产生生殖隔离的,如多倍体的形成,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相关概念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9.经调查发现,在一个随机交配的中等大小的种群中,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型只有两种,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百分比为8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百分比为20%,基因型为aa(致死型)的个体所占百分比为0。那么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 A. 81/100 B. 81/‎99 ‎C. 18/100 D. 1/100‎ ‎【答案】B ‎【解析】‎ ‎【分析】‎ 已知某种群中某性状的基因型只有两种:AA基因型的频率为80%,Aa基因型的频率为20%,aa基因型(致死型)的频率为0,则A的基因频率=80%+×20%=90%,a的基因频率=×20%=10%。‎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A的基因频率为90%,a的基因频率为1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其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AA基因型频率=90%×90%=81%,Aa的基因型频率=2×90%×10%=18%,aa的基因型频率=10%×10%=1%,其中aa为致死型,因此AA基因型的个体占81%÷(81%+18%)=81/99。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首先要求考生能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其次再根据基因频率计算出子代的基因型频率,最后结合题干条件“aa基因型(致死型)”判断AA的基因型频率,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5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B. 捕食者的存在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 C.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 新物种的产生一定存在进化,但进化不一定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通过生物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详解】A、由分析可知,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A错误;‎ B、由于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B正确; ‎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正确;‎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新物种的产生一定存在进化,但进化不一定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D正确。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有关概念,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非选择题 ‎51.某贵宾犬的毛色有黑色、棕色和杏色,其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B、b和E、e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B基因控制黑色,b基因控制棕色,E基因控制黑色与棕色的出现,基因型为ee时,毛色为杏色。多只纯合黑色贵宾犬与纯合杏色贵宾犬杂交,F1均表现为黑色,F1随机交配,F2‎ 中黑色:棕色:杏色=9:3:4。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亲本贵宾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F2中表现为棕色的个体共有_________种基因型。‎ ‎(2)F1会产生____________种基因型的配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2中纯合杏色贵宾犬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F2的黑色贵宾犬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4)某黑色贵宾犬与一棕色贵宾犬杂交,一胎产下了6只雌性和1只雄性贵宾犬,子代雌雄性别比例不等的原因是__。‎ ‎【答案】 (1). BBEE (2). bbee (3). 2 (4). 4 (5).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6). 1/8 (7). 8/9 (8). 子代数量少 ‎【解析】‎ ‎【分析】‎ 根据“F2中黑色:棕色:杏色=9:3:‎4”‎可判断F1基因型为BbEe,B基因控制黑色,b基因控制棕色,E基因控制黑色与棕色的出现,基因型为ee时,毛色为杏色,所以纯合黑色贵宾犬的基因型为BBEE,纯合杏色贵宾犬的基因型为BBee、bbee。据此答题。‎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纯合黑色贵宾犬的基因型为BBEE,纯合杏色贵宾犬的基因型为BBee、bbee,由于F1的基因型为BbEe,所以亲本贵宾犬的基因型分别为BBEE、bbee。F2中表现为棕色的个体基因型有bbEE、bbEe共两种。‎ ‎(2)F1的基因型为BbEe,由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能产生BE、Be、bE、be共四种配子。‎ ‎(3)F2中纯合杏色贵宾犬的基因型为BBee、bbee,占F2的比例为1/4×1/4+1/4×1/4=1/8,F2的黑色贵宾犬(B_E_)中纯合子(BBEE)占1/9,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9=8/9。‎ ‎(4)子代数量较多的情况下,雌雄性别比例接近1:1,某黑色贵宾犬与一棕色贵宾犬杂交,一胎产下了6只雌性和1只雄性贵宾犬,由于子代数量少,所以子代雌雄性别比例不等。‎ ‎【点睛】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能根据题意判断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52.鹅(2n=78)的性别决定方式与鸡的相同,其羽色的白色和灰色受A、a基因控制,豁眼和正常眼受B、b基因控制,并且豁眼鹅产蛋性能优良。请回答下列问题:‎ ‎(1)鹅的性别决定方式是____________型,雄鹅精子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____________。‎ ‎(2)为确定白羽和灰羽的显隐性关系,选择100对白羽雌鹅和灰羽雄鹅杂交,F1‎ 中绝大多数为白羽鹅,且无性别之分。由此可知,羽色性状中,____为显性性状,F1中并非全部个体都为白羽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已知控制豁眼的基因(b)位于雌雄鹅都有的性染色体上。饲养场为提高产蛋量,使子代中雌鹅均表现为豁眼,雄鹅均表现为正常眼,应选择的父本、母本的基因型分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控制鹅羽色和眼形的基因的遗传__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控制羽色和眼形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 ‎【答案】 (1). ZW (2). 38+Z (3). 白羽 (4). 亲本中的白羽鹅的基因型为AA和Aa(或亲本中少数白羽鹅的基因型为Aa) (5). ZbZb (6). ZBW (7). 遵循 (8). 两 ‎【解析】‎ ‎【分析】‎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性染色体组成为ZZ的表现为雄性,性染色体组成为ZW型的为雌性。据此答题。‎ ‎【详解】(1)鹅(2n=78)的性别决定方式与鸡的相同,所以鹅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雄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所以精子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38+Z。‎ ‎(2)根据“选择100对白羽雌鹅和灰羽雄鹅杂交,F1中绝大多数为白羽鹅,且无性别之分”,说明白色羽为显性性状,由于100对白羽中基因型有AA或Aa的个体,所以F1中并非全部个体都为白羽鹅。‎ ‎(3)雌雄鹅都有的性染色体上为Z染色体,要使子代中雌鹅均表现为豁眼,雄鹅均表现为正常眼,应选择的父本、母本的基因型分別为ZbZb、ZBW。‎ ‎(4)根据F1中绝大多数为白羽鹅,且无性别之分,说明控制羽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控制眼形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即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控制鹅羽色和眼形的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53.下图表示细胞内信息传递过程,图中序号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结构或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 ‎(2)若物质A是由2000个碱基组成的DNA,构成其基本骨架的成分是____________。若该DNA中,鸟嘌呤有400个,连续进行2次复制,需要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____________个。‎ ‎(3)②过程中物质E为______,③过程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______(填“由左向右”或 “由右向左”)。‎ ‎(4)密码子、反密码子分别存在于图中的____________(填字母)上。‎ ‎【答案】 (1). DNA的复制 (2). 磷酸和脱氧核糖 (3). 1800 (4). RNA聚合酶 (5). 由左向右 (6). B、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图中①过程表示DNA复制,②过程表示转录,③过程表示翻译过程,A表示DNA,B表示mRNA,C表示核糖体,D表示tRNA。‎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DNA的复制。‎ ‎(2)构成DNA基本骨架的成分是磷酸和脱氧核糖。若物质A是由2000个碱基组成的DNA,若该DNA中,鸟嘌呤有400个,则C的数量也是400个,T=(2000-400×2)÷2=600,连续进行2次复制,需要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22-1)×600=1800个。‎ ‎(3)②过程中物质E为催化转录的RNA聚合酶。由图可知,③过程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由左向右。‎ ‎(4)密码子是指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三个连续的碱基、反密码子是指tRNA一端能与密码子配对的三个碱基,所以密码子、反密码子分别存在于图中的B、D上。‎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能够由图准确判断其生理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54.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基因突变(见下图)引起的疾病。正常人的红细胞是中央微凹的圆饼状,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因血红蛋白结构异常而呈镰刀状,故该病患者的红细胞运输氧气的能力降低。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所示基因突变的方式是碱基对的___。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___(填“很低”或“很高”)。‎ ‎(2)基因检测是检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常用方法,根据题意可知,除此方法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__的方式进行检测。‎ ‎(3)基因中某个碱基发生替换后,氨基酸的种类并没有改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可遗传的变异除基因突变外,还有基因重组和____。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在进行______________的过程中,控制______重新组合。‎ ‎【答案】 (1). 替换 (2). 很低 (3). 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形态 (4). 一种氨基酸对应多个密码子(或密码子具有简并性) (5). 染色体变异 (6). 有性生殖 (7). 不同性状的基因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正常基因中由于碱基对的替换导致基因突变成致病基因,从而使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因血红蛋白结构异常而呈镰刀状。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后不一定导致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详解】(1)由图可知,上图所示基因突变的方式是碱基对的替换。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 ‎(2)由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形态异常,所以还可以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进行检测。‎ ‎(3)由于一种氨基酸对应多个密码子(或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所以基因中某个碱基发生替换后,氨基酸的种类可能并不会改变。‎ ‎(4)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识图、图文转化的能力,属于于中档题。‎ ‎55.现有两个纯合普通小麦品种,品种①高秆抗病(TTRR),品种②矮秆易感病(ttrr),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图表示利用品种①②培育品种⑤矮秆抗病纯种的相关育种方法,其中I~V代表育种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I过程是杂交,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II过程从F2开始选育矮秆抗病个体,原因是_________。‎ ‎(2)IV过程可用________或低温处理幼苗,其作用原理、作用结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V过程常用X射线处理萌发的种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该育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 ‎(4)上述I~V过程前后,体细胞染色体组数目不变的是____________(填罗马数字)过程。‎ ‎【答案】 (1). 将两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杂交集中在一起 (2). 从F2开始发生性状分离 (3). 秋水仙素 (4).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 (5). 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6). 萌发的种子的细胞分裂旺盛,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较大 (7). 诱变育种 (8). I、II、V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I、II为杂交育种,I、Ⅲ、Ⅳ为单倍体育种,V为诱变育种,据此答题。‎ ‎【详解】(1)I过程是杂交,其目的是将两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杂交集中在一起。由于从F2才开始发生性状分离,所以II过程从F2开始选育矮秆抗病个体。‎ ‎(2)IV过程可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幼苗,其作用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使细胞内的染色体加倍。‎ ‎(3)由于DNA复制时期容易发生基因突变,而萌发的种子的细胞分裂旺盛,所以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较大,故V过程常用X射线处理萌发的种子,该育种方法称为诱变育种。‎ ‎(4)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不变,而单倍体育种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发生变化。所以上述I~V过程前后,体细胞染色体组数目不变的是I、II、V过程。‎ ‎【点睛】本题考查不同育种途径的比较,意在考查考生对各种育种过程的识记和理解应用能力。‎ ‎56.某单基因遗传病属于伴性遗传病,下图是某家庭关于该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人群中调査该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取样的关键是群体要__________,并做到随机取样。计算该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可用某遗传病的发病率=该遗传病的患病人数÷__________×100%的公式进行计算。‎ ‎(2)该遗传病不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和______遗传病,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 ‎(3)II-1与II-2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4)IV-2与一个正常的男性结婚,并已怀孕。若胎儿是女性,还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吗? 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足够大 (2). 被调查总人数 (3). 伴X染色体显性 (4). 男性患者的父亲均正常(或患者II-5的父亲I-2正常或患者IV-1、IV-4、IV-5的父亲III-4正常) (5). 男性患者的母亲均正常(或I-1和I-2的子代II-5患病或III-3和III-4的子代IV-1、IV-4、IV-5患病) (6). 1/4 (7). 不需要 (8). 虽然IV-2可能是该遗传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但她与正常男性婚配后所生的女儿都有正常基因而不患病 ‎【解析】‎ ‎【分析】‎ 由图示可知,I-1和I-2正常,但却生有患病的儿子,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由于该病为伴性遗传,所以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据此答题。‎ ‎【详解】(1)在人群中调査该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取样的关键是群体要足够大,并做到随机取样。计算该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可用某遗传病的发病率=该遗传病的患病人数÷被调查总人数×100%的公式进行计算。‎ ‎(2)由于男性患者的父亲均正常(或患者II-5的父亲I-2正常或患者IV-1、IV-4、IV-5的父亲III-4正常)以及男性患者的母亲均正常(或I-1和I-2的子代II-5患病或III-3和III-4的子代IV-1、IV-4、IV-5患病),所以该遗传病不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和伴X显性遗传病。‎ ‎(3)该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遗传,设致病基因为b,则I-1和I-2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II-1的基因型为XBY,由于III-3为携带者,所以II-2的基因型只能为XBXb,II-1与II-2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1/2×1/2=1/4。‎ ‎(4)由于III-3为携带者,所以IV-2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其与一个正常的男性(XBY)结婚,由于父亲的正常基因一定传给女儿,所以女儿不可能患病,故胎儿若是女性,不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 ‎【点睛】本题考查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对遗传系谱图中个体基因型的判断以及利用分离定律进行概率计算的能力。‎ ‎57.某雌雄异株的二倍体植物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性状,受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控制花瓣色素合成的途径如图所示,b基因不抑制A基因的作用。现将一株纯合的红花植株和一株白花植株(aaBB)杂交,产生的大量种子(F1)用射线处理后萌发,F1植株中出现了一株红花植株甲,其余均为白花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情况下,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_种。在①过程中,存在RNA—DNA 的杂交区,此杂交区含有DNA的__________(填“模板链”或“非模板链”)。‎ ‎(2)从可遗传变异的角度分析,子代出现红花植株的可能原因是:‎ ‎①γ射线照射,导致植株甲种子的一个B基因突变为b基因;‎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3)用4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对A、a和B、b基因进行标记。经显微镜观察,F1红花植株的根尖分生区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的荧光点的数目为________个,由此可说明γ射线照射导致甲植株种子的一个B基因突变为b基因。‎ ‎【答案】 (1). 7 (2). 模板链 (3). ②γ射线照射,导致植株甲种子的一条含有B基因的染色体上的片段缺失 (4). ③γ射线照射,导致植株甲种子的含有B基因的染色体丢失 (5). 8‎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aa—、A-B-均为白花,A-bb为红花,现将一株纯合的红花植株(AAbb)和一株白花植株(aaBB)杂交,产生的大量种子(F1基因型为AaBb)用射线处理后萌发,F1植株中出现了一株红花植株甲,可能的原因是F1中的B基因突变或丢失。据此答题。‎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正常情况下,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共7种。①过程为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转录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mRNA,故形成的RNA—DNA杂交区中含有DNA的模板链。‎ ‎(2)F1基因型为AaBb,红花基因型为A-bb,故从可遗传变异的角度分析,子代出现红花植株的可能原因是:‎ ‎①γ射线照射,导致植株甲种子的一个B基因突变为b基因;‎ ‎②γ射线照射,导致植株甲种子的一条含有B基因的染色体上的片段缺失;‎ ‎③γ射线照射,导致植株甲种子的含有B基因的染色体丢失。‎ ‎(3)有丝分裂中期,由于DNA已经经过了复制,所以基因数目加倍,故用4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对A、a和B、b基因进行标记。经显微镜观察,F1红花植株的根尖分生区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的荧光点的数目为8个,由此可说明γ射线照射导致甲植株种子的一个B基因突变为b基因。若是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缺失或整条染色体缺失,观察到的荧光点将少于8个。‎ ‎【点睛】本题考查变异类型的分析以及根据基因对性状控制的途径判断生物基因型的问题,意在考查考生对变异类型推断的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