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广西钦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教学质量监测(文)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广西钦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教学质量监测(文)试题(解析版)

广西钦州市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教学质量监测(文)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的形成是在( )‎ A. 间期 B. 前期 C. 中期 D. 后期 ‎【答案】A ‎【解析】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主要变化是蛋白质的合成和DNA的复制,染色体复制后,一个染色体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故选A。‎ ‎【点睛】要求学生区分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概念,属于考查理解层次的知识。‎ ‎2.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使用解离液(盐酸和酒精混合液)的目的是( )‎ A. 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B. 固定细胞 C. 维持细胞活性 D. 使染色体着色 ‎【答案】A ‎【解析】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详解】解离液为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的混合液,目的是使植物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A正确。故选A。‎ ‎3.下列细胞中,还没有发生高度分化,仍然具有分裂能力的是( )‎ A. 肌细胞 B. 人体血液中的成熟红细胞 C. 洋葱根尖成熟区的细胞 D. 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 ‎【答案】D ‎【解析】细胞分化是起源相同的一种或一类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一般是不可逆的,分化的细胞一般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至死亡;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 ‎【详解】ABC、肌细胞、人体血液中的成熟红细胞、洋葱根尖成熟区的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ABC不符合题意;‎ D、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还没有发生高度分化,仍然具有分裂能力,D符合题意。‎ 故选D。‎ ‎4.老年人头发会变白,原因通常是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发生了( )‎ A. 癌变 B. 凋亡 C. 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D. 坏死 ‎【答案】C ‎【解析】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发生了细胞衰老,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因此老年人头发会变白。故选C。‎ ‎5.下列对癌细胞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恶性增殖 B. 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C.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 D. 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易分散和转移 ‎【答案】B ‎【解析】癌细胞的主要特征:①失去接触抑制,能无限增殖;②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③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 ‎【详解】癌细胞具有恶性增殖,遗传物质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易分散和转移。综上所述,B错误,ACD正确。故选B。‎ ‎6.人体肌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是( )‎ A. 组织液 B. 血浆 C. 淋巴 D. 血液 ‎【答案】A ‎【解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是人体内细胞来源生存液体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不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可能不同,大多数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详解】肌细胞周围的液体为组织液,故肌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故选A。‎ ‎7.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 钙离子 B. 血红蛋白 ‎ C. 葡萄糖 D. 血浆蛋白 ‎【答案】B ‎【解析】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人体内环境,钙离子 、葡萄糖、血浆蛋白都是内环境成分,血红蛋白是存在于红细胞内的,部署内环境的成分,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 ‎8.把人体红细胞置于0.9%的生理盐水当中,发生的变化是( )‎ A. 吸水涨破 B. 失水皱缩 C. 能保持原有的细胞形态 D. 发生变形 ‎【答案】C ‎【解析】0.9%的氯化钠溶液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可维持红细胞正常的形态。‎ ‎【详解】通过分析可知,人体红细胞置于0.9%的生理盐水当中,能保持原有的细胞形态,C正确。故选C。‎ ‎9.健康的人体进行长时间剧烈运动之后,不发生的变化是( )‎ A. 体温依然能维持在37°左右 B. 丢失大量的水分 C. 内环境的渗透压暂时升高 D. 血浆的PH大幅度下降 ‎【答案】D ‎【解析】机体剧烈运动会引起细胞的代谢增强,呼吸作用加快,从而使散热量增高,体温有上升的趋势。同时会导致汗腺分泌汗液增多,可能会涉及是能压的调节。识记该过程可能涉及到的调节过程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详解】A、剧烈运动会使得细胞的呼吸作用旺盛,产热量增加,但机体可以通过体温调节来增加散热量,使得体温依然能维持在37°左右,A正确;‎ B、剧烈运动后机体会刺激汗腺分泌汗液增加,会丢失大量的水分,B正确;‎ C、由于水分的丢失,补水不及时,可能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暂时升高,C正确;‎ D、血液中含有调节pH稳定的物质,例如HCO3-等缓冲物质,血浆的pH不会大幅度下降,D错误;故选D。‎ ‎10.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A. 神经调节 B. 神经-体液调节 C. 体液调节 D.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答案】D ‎【解析】稳态调节机制的研究: 最初,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后来,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了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后来人们发现,免疫系统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详解】由分析可知,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即D正确。故选D。‎ ‎11.在下列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中,结构2属于( )‎ A. 传出神经 B. 传入神经 C. 神经中枢 D. 效应器 ‎【答案】B ‎【解析】图示分析: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组成。‎ ‎【详解】通过分析可知,2属于传入神经,同时也可以根据2上存在神经节判断。‎ 故选B。‎ ‎12.下列对神经元静息电位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B. 膜内K+浓度高于膜外 C. 膜对K+有通透性,K+内流 D. 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答案】C ‎【解析】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1)概念: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呈外正内负状态。 (2)形成机制是:安静状态时K+就会顺浓度差由细胞内移向细胞外,造成膜内电位变负而膜外电位变正。外正内负的电位差一方面可随K+的外移而增加,另一方面,它又阻碍K+的进一步外移.最后驱使K+外移的浓度差和阻止K+外移的电位差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这时相对稳定的膜电位称为K+平衡电位,它就是静息电位。‎ ‎【详解】A、处于静息电位膜的神经细胞,细胞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细胞外Na+浓度高于细胞内,A正确,B正确;‎ C、膜对K+有通透性,K+外流,C错误;‎ D、静息电位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D正确。故选C。‎ ‎13.如图是A、B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结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A、B之间通过电信号传导 B. 兴奋的传递只能从A到B C. 兴奋的传递只能从B到A D. 兴奋的传递可从A到B,也可从B到A ‎【答案】B ‎【解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中伴随着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题图分析,图中A为 突触小体,B为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详解】A、A、B之间信号的传递需要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A错误;‎ B、兴奋的传递只能从A到B,不能反向传递,B正确;‎ C、兴奋的传递只能从A到B,不能反向传递,C错误;‎ D、兴奋的传递只能从A到B,不能反向传递,D错误。故选B。‎ ‎14.人体胰岛B细胞发生病变受损后,不合理的判断是( )‎ A. 血糖浓度升高 B. 血压升高 C. 一般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此类病症 D. 对人体没有影响 ‎【答案】D ‎【解析】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详解】A、胰岛B细胞受损,不能分泌胰岛素,血糖浓度升高,引起血压升高,AB不符合题意;‎ C、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可以通过注射来治疗此类病症,但是不能口服胰岛素,C不符合题意;‎ D、胰岛B细胞受损,不能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对人体有影响,D符合题意。‎ 故选D。‎ ‎15.关于甲状腺激素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机制 B.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C. 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的细胞都起作用 D. 甲状腺激素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没有影响 ‎【答案】D ‎【解析】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下丘脑释放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再通过体液调节,作用于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发挥它的生理功能。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垂体和下丘脑,这样它们相应的激素分泌量降低。‎ ‎【详解】由分析可知:‎ A、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机制,A正确;‎ B、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机制,B正确;‎ C、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代谢,故其靶细胞包括几乎全身的细胞,C正确;‎ D、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D错误。故选D。‎ ‎16.下列那一项不是激素调节的特点( )‎ A. 起催化作用,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B. 通过体液运输 C. 微量和高效 D.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答案】A ‎【解析】该题主要考察了激素的作用特点,激素是一种信号分子,在机体内部主要起到调节作用,识记激素的作用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详解】A、激素只能起到调节的作用,不能催化,A错误;‎ B、激素产生以后会分泌到体液中,随体液运输,B正确;‎ C、激素是一种高效率的信号分子,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C正确;‎ D、激素分泌后只能作用于靶细胞和靶器官,D正确;故选A。‎ ‎17.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T淋巴细胞所起的作用不包括( )‎ A. 接受抗原刺激 B. 产生抗体 C. 产生淋巴因子 D. 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中T淋巴细胞的作用,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也能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 ‎【详解】A、T淋巴细胞能识别抗原,故能接受抗原刺激,A错误;‎ B、能产生抗体的是浆细胞,T淋巴细胞不能产生抗体,B正确;‎ C、在体液免疫的过程中,T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会产生淋巴因子,C错误;‎ D、在细胞免疫的过程中,T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会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D错误。故选B。‎ ‎18.病原体侵入机体后,被抗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从而抑制了病原体的繁殖,这是( )‎ A. 非特异性免疫 B. 细胞免疫 C. 体液免疫 D. 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答案】C ‎【解析】体液免疫的过程:病原体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呈递给T细胞,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记忆细胞在相同病原体侵入机体时,会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抗体的作用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物,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详解】病原体侵入机体后,被抗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从而抑制了病原体的繁殖,这是体液免疫。故选C。‎ ‎19.关于植物茎在单侧光照射下发生向光性生长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单侧光照射导致茎的向光侧和背光侧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B 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 C. 表现出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D. 生长素发生了横向运输 ‎【答案】C ‎【解析】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在低浓度范围内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生长素的运输是极性运输,生长素的运输还受重力、单侧光照等外界条件的影响,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不同,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依次降低。‎ ‎【详解】AB、单侧光照射,导致茎的向光侧比背光侧一侧生长素分布少,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A正确;B正确;‎ C、植物茎在单侧光照射下发生向光性生长,生长素对向光一侧和背光一侧都是促进,C错误;‎ D、单侧光使生长素发生了横向运输,D正确。故选C。‎ ‎20.在棉花的栽培过程中,摘除顶芽能使侧芽附近( )‎ A. 生长素含量减少、抑制侧芽发育 B. 生长素含量减少,促进侧芽发育 C. 生长素含量增加,抑制側芽发育 D. 生长素含量增加,促进侧芽发育 ‎【答案】B ‎【解析】顶端优势: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而使侧芽的发育受到抑制;解除方法:摘除顶芽。‎ ‎【详解】A、摘除顶芽能使侧芽附近生长素含量减少、促进侧芽发育,A错误;‎ B、摘除顶芽能使侧芽附近生长素含量减少,促进侧芽发育,B正确;‎ C、摘除顶芽能使侧芽附近生长素含量不会增加,侧芽的生长被促进,C错误;‎ D、摘除顶芽能使侧芽附近生长素含量不会增加,故能促进侧芽发育,D错误。故选B。‎ ‎21.“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这种“气”是指( )‎ A. 脱落酸 B. 生长素 C. 乙烯 D. 细胞分裂素 ‎【答案】C ‎【解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有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治落花落果等。‎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含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移植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含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各部分都能合成乙烯。‎ ‎【详解】由题意“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可知,这种“气”能够催熟,结合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可知,乙烯能催熟,故该“气”的成分是乙烯,C正确。故选C。‎ ‎22.运用样方法进行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如果种群个体较少,样方面积要减小 B. 样方的大小一般以‎1m2‎的正方形为宜 C. 取样要做到随机性 D. 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答案】A ‎【解析】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2、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③样方数量不易太少;④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⑤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详解】A、如果种群个体较少,样方面积要增大,A错误;‎ B、双子叶植物样方的大小一般以‎1m2‎的正方形为宜,B正确;‎ CD、取样时常采用五点取样法或等距取样法,关键是做到随机取样,DC正确。故选A。‎ ‎23.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A. B. ‎ C. D. ‎ ‎【答案】A ‎【解析】 “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 ‎【详解】食物(养料)充足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呈现J型,说明种群具有无限繁殖的能力。故选A。‎ ‎【点睛】考查种群增长曲线,解题的关键是理想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呈J型。‎ ‎24.建构数学模型是研究种群数量增长的方法之一。关于建构数学模型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①提出合理假设 ②检验修正 ③数学表达 ④观察对象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④①③② D. ④②①③‎ ‎【答案】C ‎【解析】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详解】由分析可知,关于建构数学模型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观察对象→提出合理假设→数学表达→检验修正,即④①③②,C正确。故选C。‎ ‎25.下列行为中,不符合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是( )‎ A. 废电池的及时回收与统一处理 B. 退田还湖、还林 C. 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D. 合理利用环境资源 ‎【答案】C ‎【解析】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目的是让人们在充分享受绿色发展所带来的便利和舒适的同时,履行好应尽的可持续发展责任的方法,实现广大人民按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方式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 ‎【详解】A、电池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把使用过的废旧电池集中起来,统一处理,有利于环境保护,A正确;‎ B、退田还湖、还林可使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增加,利于生态保护,B正确;‎ C、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可能造成生态入侵,使物种多样性降低,不利于生态保护,C错误;‎ D、合理利用环境资源,不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可实现可持续发展,符合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D正确。故选C。‎ 二、非选择题 ‎26.如图所示,A、B、C是不同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所示是动物细胞还是高等植物细胞还是低等植物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 ‎(2)B图细胞染色体数目是_____条,DNA分子_____个,该细胞有丝分裂的结果是形成_____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有_____条。‎ ‎(3)C图表示的是______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_____期,该时期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高等植物细胞 12 12 2 6 动物 后期 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增加 ‎【解析】细胞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的具体变化特点,间期主要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主要是核膜核仁消失,形成纺锤体染色质螺旋成染色体,中期高度螺旋,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增加,末期核膜核仁重现,纺锤体消失,染色体解旋为染色质。‎ ‎【详解】(1)A图表示的是高等植物细胞,原因是该细胞有细胞壁,没有中心体。‎ ‎(2)B图细胞染色体数目是12条,DNA分子12个,该细胞有丝分裂的结果是形成2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有6条。‎ ‎(3)C图表示的是动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后期,此期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增加。‎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规律,区分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的区别。‎ ‎27.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入侵人体后引起免疫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其中,抗体和淋巴因子属于__________。‎ ‎(2)新型冠状病毒入侵人体后,由_____细胞产生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此过程属于_______免疫。‎ ‎(3)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寄生在宿主细胞中,_______能识别被寄生的寄主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此免疫过程属于_________免疫。‎ ‎(4)疫区的人们采取了以下措施,其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__________。‎ ‎①隔离病人②使用一次性口罩、手套和防护服③接种疫苗④用紫外线、福尔马林等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消毒 ‎(5)疫情发生后,武汉紧急启动封城措施,限制人员进出,对感染者进行隔离治疗。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来说,这些措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活性物质 浆 免疫球蛋白 体液 效应T细胞 细胞 ②④ 控制传染源 ‎【解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2、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详解】(1)人体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其中,抗体和淋巴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2)新型冠状病毒入侵人体后,由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此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3)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寄生在宿主细胞中,效应T细胞能识别被寄生的寄主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此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4)①隔离病人属于控制传染源; ②使用一次性口罩、手套和防护服和④用紫外线、福尔马林等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消毒都是防止病原体到达健康人,属于切断传播途径;③接种疫苗是保护易感人群,故选②④。‎ ‎(5)疫情发生后,武汉紧急启动封城措施,限制人员进出,对感染者进行隔离治疗。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来说,这些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28.糖尿病是激素失调引起的代谢异常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血糖主要来源是______,健康人血糖浓度一般维持在______,在人体中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抽取______________来检测确诊。‎ ‎(2)当人体进食后,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升高,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______、______,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当人体处在饥饿状态中,血液中的胰高血糖素会升高,从而促进______分解,血糖水平_____。‎ ‎(3)血糖能合成两种糖原,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 ‎【答案】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 0.8~‎1.2g/L 为组织细胞提供能源物质 尿液 转化 利用 肝糖原 升高 肝糖原 肌糖原 ‎【解析】血糖相对恒定调节机制: (1)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分别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同时血糖浓度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浓度升高。 (2)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的另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同时血糖浓度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素,使血糖浓度降低。‎ ‎【详解】(1)人体血糖的主要来源是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健康人血糖浓度一般维持在0.8~‎1.2g/L,在人体中主要的作用是为组织细胞提供能源物质,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抽取尿液来检测确诊。‎ ‎(2)当人体进食后,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升高,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转化、利用;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当人体处在饥饿状态中,血液中的胰高血糖素会升高,从而促进肝糖原分解,血糖水平升高。‎ ‎(3)血糖能合成两种糖原,分别是肌糖原和肝糖原。‎ ‎【点睛】本题较为基础,主要考查血糖平衡调节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29.植物种子的发育、萌发与多种植物激素的调节有关,回答下列问题:‎ ‎(1)经测定,幼嫩的种子中,生长素含量比较高,这说明生长素能促进种子的_____________。‎ ‎(2)生长素由___________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变合成。除幼嫩的种子外,在________________中含量也比较高。‎ ‎(3)某些种类的种子发育成熟后,往往有一段时间的休眠,这与________________(填植物激素名称)有关,农民在播种时,为解除休眠,加快种子的萌发,可以用适宜浓度的______________来浸泡处理。‎ ‎(4)实验表明,植物中的生长素含量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升高,会________(抑制/促进)细胞的伸长作用,这表明各种植物激素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生长 色氨酸 幼嫩的芽、叶 脱落酸 赤霉素类似物 抑制 拮抗 ‎【解析】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 (1)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 (2)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分布在根尖); (3)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 (4)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5)生长素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植物生长,但对茎、芽、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因浓度而异,即生长素具有两重性。‎ ‎【详解】(1)幼嫩的种子中,生长素含量比较高,这说明生长素能促进种子的生长。‎ ‎(2)生长素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变合成。除幼嫩的种子外,在幼嫩的芽、叶产生生长素的地方,含量也比较高。‎ ‎(3)种子休眠,与脱落酸有关,农民在播种时,在暗培养条件下浸泡适宜赤霉素类似物,可以解除种子休眠促进萌发。‎ ‎(4)实验表明,植物中的生长素含量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升高,会抑制细胞的伸长作用,这表明各种植物激素间的关系是拮抗。‎ ‎【点睛】本题考查了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不同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明确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叙说,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30.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某玉米田中,由于疏于管理,施肥不足及害虫等原因,导致玉米生长不良。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田中有些植株长得比较高,也有些长得比较矮,这_______(属于/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2)玉米存在多种害虫,这些害虫_______(属于/不属于)种群,如果调查玉米蚜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法,防治玉米害虫最好的方法是_______法,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属于 不属于 样方法 生物防治 不污染环境,成本低,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 ‎【解析】调查活动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调查活动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可以分为以菌治虫、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三大类。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因此控制害虫,最好的方法是进行生物防治。‎ ‎【详解】(1)同是玉米,同种生物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2)玉米存在多种害虫,这些害虫不是同种生物,因此不属于种群,如果调查玉米蚜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可以分为以菌治虫、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三大类。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因此控制害虫,最好的方法是进行生物防治。‎ ‎【点睛】生物防治,不污染环境,能将害虫的数量降低到较低水平,保护有益动物,有利于环境保护。‎ ‎31.在“稻田养鱼”的生态经济模式中,获得鱼产品的同时,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促使水稻增产。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稻田中的水稻、鱼和害虫分别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水稻、鱼、害虫_______(能/不能)组成生物群落。‎ ‎(2)此稻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食物网中,处在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稻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与杂草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 ‎(4)流经该稻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由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_作用所固定的能量。‎ ‎(5)稻田生态系统属于___________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_____(强/弱)。‎ ‎【答案】生产者 消费者 不能 鱼 竞争 生产者(水稻和杂草) 光合 人工 弱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组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中生产者主要是自养型生物,其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消费者主要是异养型生物。一般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详解】(1)水稻是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鱼和害虫都是异养型的动物,属于消费者;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的所有种群的集合,因此这三个种群并不能构成生物群落;‎ ‎(2)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分析,水稻可以被害虫捕食,而害虫又可以被鱼捕食,所以处在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鱼;‎ ‎(3)水稻与杂草可以利用阳光,都属于生产者,两者属于竞争关系;‎ ‎(4)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该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该过程主要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来实现;‎ ‎(5)稻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造的,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其内部的物种较为单一,人为控制稳定的因素所占比例较大,生态系统本身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点睛】本题重点考察了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基础知识,其中易错点为群落的定义,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在一定区域内生存的所有种群的集合,一般群落内的生物不可罗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