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配套习题: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配套习题: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 1 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时过关·能力提升 基础巩固 1.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是( ) A.反射活动可以不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定会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解析: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 部分。 答案:B 2.“脊髓灰质炎”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 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脊髓灰质炎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 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 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 C.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 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 答案:B 3.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为材料,如下图所示,这时观测到 a、b两点间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是 ( ) A.在膜内是 b→a B.在膜内可以是 b→a,也可以是 a→b C.在膜外是 b→a D.在膜外是 a→b 答案:C 4.做膝跳反射实验前先告知受试者有思想准备,结果实验现象不明显。其原因是( ) A.反射弧结构发生变化 B.传出神经受阻 C.感受器受到抑制 D.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节作用 答案:D 5.下面对突触和突触小体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突触一般涉及两个神经元,而突触小体只涉及一个神经元 B.突触和突触小体都属于细胞内部的结构 C.突触和突触小体都具有生物膜结构 D.突触前膜是突触和突触小体的共有结构 解析: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膨大部分叫做突触小体,属于细胞内部的结构,但突触一般涉及两个神经元, 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不是细胞内部的结构。 答案:B 6.渐冻人是指肌萎缩侧索硬化,也叫运动神经元病。它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 导致包括四肢、躯干、胸部、腹部等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下图为渐冻人的某反射弧,下列有关 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以针刺 S,渐冻人无法感觉到疼痛 B.若刺激Ⅲ处,在③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的释放 C.若刺激Ⅱ处,渐冻人的M发生轻微收缩,则该过程可以称为反射 D.若刺激Ⅰ处,则在Ⅲ处可以检测到动作电位 解析:由于渐冻人损伤的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若以针刺 S,渐冻人能感觉到疼痛,A项错 误。由于Ⅲ处位于传入神经纤维上,若刺激Ⅲ,在③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的释放,B项正确。由于Ⅱ 处位于传出神经上,若刺激Ⅱ处,渐冻人的M发生轻微收缩,但由于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该过程不 可以称为反射,C项错误。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若刺激Ⅰ处,在Ⅲ处不能检测到动作电 位,D项错误。 答案:B 7.在反射弧中,刺激传入神经末梢,兴奋能传到效应器,而刺激传出神经末梢,兴奋却不能传到感受 器,原因是兴奋在下图所示结构上的传导(或传递)方向不能由( ) A.①→② B.②→① C.③→④ D.④→③ 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可以①→②,也可以②→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由突触前膜传 到突触后膜,即只能是④→③,从而保证了反射弧中兴奋只能从感受器传到效应器。 答案:C 8.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内部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兴奋 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方向与突触小泡移动的方向相反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解析:神经纤维内部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兴奋;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答案:A 9.右图为大脑皮层言语区的分布示意图,参与学生听课和做笔记的功能区至少包括( ) A.W区 B.W区和 V区 C.S区和 H区 D.W区、V区和 H区 解析:学生听课和做笔记涉及听、看、写的动作,因此参与学生听课和做笔记的功能区至少包括W 区、V区和 H区。 答案:D 10.图甲是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 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 f表示的结构是 ,图乙是图甲中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 图,图乙中的 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 A传到 B的信号物质是 。兴奋不能由 B传到 A的原因 是 。 (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 。若刺激 图丙中 b点,图中 点可产生兴奋。图丙中共有 个突触。 (4)图乙中神经递质由 A细胞合成,经过 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 融合,通过 A细胞的 作用,进入突触间隙。 (5)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 B细胞产生 ,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 变化。 答案:(1)感受器 d 细胞体膜或树突膜的一部分 (2)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神经中枢 a、c、d、e 3 (4)高尔基体 突触前膜 胞吐 (5)兴奋或抑制 能力提升 1.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当①处受到刺激时,该处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解析:图中 a为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c为神经中枢,d为传出神经,e为效应器,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 的反射弧;当①处受刺激时,该处细胞膜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②处结构为突触,决定了神经元之间 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切断传出神经,刺激传入神经,兴奋不能到达效应器,效应器无反应。 答案:D 2.神经纤维MB段长于MC段,在M处给予电刺激,在 B、C处用电流计测其电位变化,如上图所 示,电流计指针( ) A.不偏转 B.向左偏转 C.向右偏转 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解析:由于神经纤维MB段长于MC段,所以兴奋先传导到 C,使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后传导到 B,使 电流计指针又发生一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答案:D 3.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图甲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B.图甲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若图乙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 a、c为兴奋部位 D.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答案:C 4.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 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 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 变化的曲线是( ) 解析:当图中的部位被刺激后,兴奋先传导至左侧的电极处,该处的膜电位变成外负内正,而另一侧的 膜电位仍然是外正内负,所以电流表指针会向左偏转;当兴奋传过后,左侧电极的膜电位恢复成外正内 负,所以电表会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之后兴奋会传导至右侧的电极处,右侧电极的膜电位会变成外负内 正,而左侧的电位是外正内负,所以电流表指针会向右偏转;当兴奋传过后,右侧电极的膜电位又恢复 成外正内负,所以电流表指针又会恢复至原来的位置;因此记录仪显示完全相反的电位变化,且最后恢 复静息电位。 答案:D 5.图 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 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 1中Ⅰ侧为细胞膜内侧,Ⅱ侧为细胞膜外侧 B.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 1中的 a密切相关 C.图 2中 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主动运输 D.图 2中 c为神经递质,c与 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可能会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解析:有糖蛋白的一侧为细胞膜外侧,故Ⅰ侧为细胞膜外侧,Ⅱ侧为细胞膜内侧,A项错误;脂质分子优 先通过细胞膜与图 1中的 b(磷脂双分子层)密切相关,B项错误;图 2中 e为突触前膜,f为突触后膜,神 经递质被释放依靠胞吐作用,C项错误。 答案:D 6.某人因受外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呼吸 和心跳正常。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一定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 ) A.脑干和脊髓 B.小脑和脊髓 C.小脑和脑干 D.只有脊髓 解析:呼吸中枢、心跳中枢存在于脑干,其呼吸和心跳正常,说明脑干的功能正常。另外,该植物人能 “进食”,就必须能排尿和排便,排尿中枢和排便中枢存在于脊髓,所以该人的脊髓功能应该是正常的。 答案:A 7.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2)由于惊恐 而出现无意识排尿。以上现象说明( )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 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D.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 解析:成人和婴幼儿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都在脊髓,但受大脑皮层控制。婴幼儿因大脑发育尚未完善, 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经常尿床。 答案:D 8.下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 N是 ,其神经末梢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外电位变化 是 。 (2)图乙中的②表示 ,它的形成与 有关;物质③对突触后膜的作用效果 是 。 (3)请在图乙的方框中用箭头画出兴奋传导的方向,并简述理由。 。 (4)假如图丙中的 Y来自图甲中的 A,图丙中的 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受到一个刺激后,效应器产 生反应,则 Y释放的物质具有使突触后膜 的作用;但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 激不作出反应,则 X释放的物质具有使突触后膜 的作用。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神 经中枢要受 的控制。 解析:(1)依据脊髓灰质的形状〔前大后小、前运动(神经)后感觉(神经)〕,可以推断出 N是传入神经 的末梢和相应的附属结构,为感受器;静息时,神经细胞的膜外是正电位,受到刺激后变成负电位。(2) 图乙中,②是突触小泡,它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物质③是递质,对突触后膜的作用效果是兴奋或抑 制。(3)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传递方向只能是单向的,即只能由突触前 膜传向突触后膜。(4)感受器受到一个刺激后,效应器产生反应,则 Y释放的物质具有使突触后膜兴奋 的作用,若大脑皮层发出的命令是对此刺激不作出反应,则 X释放的物质具有使突触后膜抑制的作 用。这正好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神经中枢要受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 答案:(1)感受器 正电位→负电位 (2)突触小泡 高尔基体 兴奋或抑制 (3)← 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4)兴奋 抑制 高级神经中枢 9.★某兴趣小组通过记录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及产生的感觉,研究了不同刺激与机体感觉之间的 关系,结果如下: 刺激 类型 刺激 强度 传入神经上的电 信号(时长相等) 产生的 感觉类型 感觉强度 针刺激 较小 刺痛 较弱 较大 较强 热刺激 较低 热感 较弱 较高 较强 (1)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电位的表现是 ,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可传导的兴 奋称为 。 (2)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原因是 不同;不同强度的刺激通过改变传入神 经上电信号的 ,导致感觉强度的差异。 (3)当给某部位受损的人热刺激时,可在整个传入通路中记录到正常电信号,但未产生感觉,其受损的部 位可能是 。 解析:(1)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产生的可传导的兴奋称为神经冲动。 (2)不同类型的刺激作用于不同的感受器,将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由题表可知,同一种类型的刺激导致 感觉强度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不同强度的刺激在传入神经上产生的电信号的频率不同。 (3)传入通路中有信号而没有产生感觉,一定是神经中枢出现了功能障碍。 答案:(1)内负外正 神经冲动 (2)感受器 频率 (3)大脑皮层(神经中枢)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