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8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重庆市南岸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重庆市南岸区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 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B.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C.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 多细胞生物依赖高度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才能完成生命活动 【答案】B 【解析】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详解】A、所有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A正确;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繁殖,B错误; C、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C正确; D、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所以多细胞生物依赖高度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才能完成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再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的是 A. 松树 B. 心肌细胞 C. 大肠杆菌 D. 卵细胞 【答案】C 【解析】1、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为: 细胞→组织→ 器官→ 系统→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生物圈,其中最小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组成的群体。 2、对于绿色植物来讲其具有的生命系统层次为: 细胞→组织→ 器官→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生物圈。 3、对于高等动物来讲其具有的生命系统层次为: 细胞→组织→ 器官→ 系统→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生物圈。 4、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讲其具有的生命系统层次为: 细胞即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生物圈。 5、题意分析:实际是问下列生物中属于单细胞生物是哪一种? 【详解】A、松树为多细胞生物,其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 器官→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生物圈,A错误; B、心肌细胞为多细胞生物的体细胞,不是单细胞生物,不能充当个体层次,B错误; C、大肠杆菌为单细胞生物,即一个细胞即是一个个体,C正确; D、卵细胞是成熟的生殖细胞,不能成为单个的个体,D错误。故选C。 3.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B. “太湖中所有的鱼”属于生命系统研究的一个结构层次 C. 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D. 蛋白质和核酸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答案】B 【解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知道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顺序(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A正确;“太湖中所有的鱼”,是由多种鱼类组成的一个群体,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因此不属于生命系统研究的一个结构层次,B错误;病毒不能独立地进行生命活动,因此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C正确;蛋白质和核酸属于生物大分子,但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D正确。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因没有正确理解种群的含义,即在一定的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而误将“太湖中所有的鱼”看作是一个种群。 4.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都可以看作一个系统 B. 生物不都具备全部层次的生命系统 C.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D. 生物的生活环境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一部分 【答案】D 【解析】生命系统的每一个层次都能独立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都是具有完整结构的一个系统,A正确;生物不都具备全部层次的生命系统,如植物不具备系统这一生命层次,单细胞的生物不具备组织、器官、系统生命层次,B正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因此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C正确;生态系统层次包含由无机环境和所生活在该环境中的全部生物,故生物的生活环境属于生命系统的一部分,D错误。 5.下列有关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蓝藻和水绵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 B. 它们都有染色体 C.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D.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关于细胞结构的问题,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只有环状DNA分子,两类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两类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详解】蓝藻是原核生物,水绵是真核生物,两类细胞都有核糖体,A正确;原核细胞中是环状DNA,没有染色体,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有染色体,B错误;两类细胞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C正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在结构上有统一性,D正确。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误认为原核细胞有染色体,原核细胞拟核部位有一个大型环状DNA分子,而细胞质中也有质粒(小型环状DNA分子),而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DNA和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其DNA是链状的,而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含有的DNA分子是链状的。 6.下面关于绿藻和蓝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绿藻和蓝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与它们含有叶绿体有关 B. 绿藻和蓝藻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 C. 绿藻有核膜、核仁,而蓝藻没有 D. 绿藻和蓝藻的大爆发与水体富营养化有关 【答案】A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了解绿藻和蓝藻两种生物的分类地位,绿藻属于真核生物中的单细胞藻类,蓝藻属于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共同点有:都具有细胞膜、核糖体、遗传物质DNA等;原核生物虽然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但是部分生物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 【详解】A、绿藻属于真核生物中的单细胞藻类,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中不存在叶绿体,A错误; B、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均具有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B正确; C、真核生物细胞结构中有核膜、核仁,原核细胞没有,C正确; D、在水体中无机养料N、P、K等过多时,会导致水体中的绿藻和蓝藻等大爆发,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属于容易题,着重考查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上的异同点,在解题时着重注意原核生物细胞中虽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但是也有部分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某些特例需要考生进行识记。 7.下列几种生物的细胞中,属于原核细胞的 A. ①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1、题图分析:图中①为细菌细胞模式图;②为高等植物细胞模式图;③为动物细胞模式图;④为蓝藻细胞模式图。 2、真、原核细胞的区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大小 较小 较大 本质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真正的细胞核 细胞壁 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植物:纤维素和果胶;真菌:几丁质;动物细胞无细胞壁 细胞核 有拟核,无核膜、核仁,DNA不与蛋白质结合 有核膜和核仁,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细胞质 仅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遗传物质 DNA 举例 蓝藻、细菌等 真菌,动、植物 【详解】由分析可知:①④为原核细胞,A正确。故选A。 8.下面对原核细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只有拟核 B. 拟核没有膜结构 C. 原核细胞没有膜结构 D. 拟核中有DNA分子 【答案】C 【解析】原核细胞主要特点是不具有核膜包围的成形细胞核,只有拟核,A正确;拟核没有核膜包围,B正确;原核细胞的细胞膜是膜结构,C错误;拟核中含环状DNA分子,D正确。 9.膝跳反射活动的完成说明多细胞生物完成复杂生命活动依赖于( ) A. 单个细胞活动 B. 各神经细胞配合 C. 神经细胞独立活动 D. 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配合 【答案】D 【解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细胞中进行生活。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是指单细胞生物每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 【详解】膝跳反射活动的完成需要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构成的反射弧来完成,因此该活动的完成说明多细胞生物完成复杂生命活动依赖于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故选D。 10.用低倍镜观察根尖细胞分裂图像时,发现某分裂细胞处在视野的右上方,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装片移动方向是( ) A. 左上方 B. 左下方 C. 右上方 D. 右下方 【答案】C 【解析】显微镜视野内呈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视野中物像位于右上方,实际上物体偏向左下方,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才能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故答案选C。 【点睛】考查显微镜使用方法的相关内容本题考查教材中生物学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把握材料和试剂的选择,熟练完成相关实验的能力。 11.使用显微镜时,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后,发现视野中物像模糊,此时应该进行的操作一般是( ) A. 将平面反光镜换成凹面反光镜 B. 使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C. 使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D. 移动临时装片选择另外视野 【答案】C 【解析】在显微镜的使用中过程中,显微镜低倍物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清晰,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模糊,在显微镜的部件中,可以调出更清晰的物像的是细准焦螺旋。所以此时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调出更清晰的物像。换用高倍镜后一定不要调节粗准焦螺旋,防止压碎玻片标本。 【详解】将平面反光镜换成凹面反光镜只能调节亮度,不能调节物像清晰,A错误;换用高倍镜后一定不要调节粗准焦螺旋,防止压碎玻片标本,B错误;使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可使物像清晰,C正确;高倍镜下物像模糊,为使物像变清晰,应该调节细准焦螺旋,移动临时装片选择另外视野属于错误操作,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只要了解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就可以正确作答此题。 12. 以一般光学显微镜观察生物的细胞与组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短 B. 用10倍物镜观察装片时,玻片与镜头的距离为0.5cm,若改用40倍物镜观察,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仍为0.5cm C. 若载玻片上有d字母,则视野下呈p字母 D. 视野下观察到眼虫游向右上方,则应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以便加以追踪 【答案】B 【解析】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镜管愈短,而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镜管愈长,其与玻片的距离越近;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所以载玻片上有d字母,则视野下呈现p字母,视野下观察到眼虫游向右上方,则应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以便加以追踪. 【详解】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镜管愈长,而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镜管愈短,A正确;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镜管愈长,其与玻片的距离越近,B错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所以载玻片上有d字母,则视野下呈现p字母,C正确;如果标本向右上方移动,根据成像特点,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眼虫移动的方向一致,D正确.故选:B。 13. 下列有关显微镜的使用操作与目的不相符的是( ) A. 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 B. 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视野中物像的清晰度 C. 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D. 调节反光镜——调节视野的明暗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转换器上有不同的物镜,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故A正确;B.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以调节视野中物像的清晰度,使得模糊的物像变清晰,故B正确;C.光圈可以控制通过光线的多少,所以调节光圈可以调节视野的明暗,故C错误;D.反光镜有两面,一面是平面镜,一面是凹面镜,所以调节反光镜可以调节视野的明暗,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的相关知识。光线的强弱由光圈和反光镜控制,当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当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14.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面各图。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1、高倍镜与低倍镜观察情况比较 物像大小 看到细胞数目 视野亮度 物像与装片的距离 视野范围 高倍镜 大 少 暗 近 小 低倍镜 小 多 亮 远 大 2、低倍镜换高倍镜的步骤: 低倍镜下调清晰,并移动物像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详解】由分析可知:视野最暗的是高倍镜下的视野,其细胞特征是细胞体积大、数目少,故C符合题意,C正确。故选C。 15.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没有用到的试剂是( ) A. 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B. 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 C. 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 D. 斐林试剂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1)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保持细胞原有的形态;(2)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3)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对DNA和RNA进行染色。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试剂。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基础题。 16. 衣藻和颤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在细胞结构上存在着根本区别,主要是 A. 细胞的外部形态不同 B.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不同 C. 前者有核膜,后者无核膜 D. 前者有鞭毛,后者无鞭毛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衣藻是原核生物,颤藻是真核生物;二者的根本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真核细胞有,原核细胞无。选C 考点: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 点评:识记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 17. 微量元素是指人体内总含量不到万分之一,重量总和不到人体重量的千分之一的20多种元素,这些元素对于人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各组元素全部都是微量元素的是 A. Na、K、Cl、S、O B. Mo、Mn、Fe、Zn、Cu C. N、 H、O、 P、C D. Ge、Se、Cu、Mg、C 【答案】B 【解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详解】A、K、S、O属于大量元素,Na、Cl属于微量元素,A错误; B、Mo、Mn、Fe、Zn、Cu属于微量元素,B正确; C、N、H、O、P、C属于大量元素,C错误; D、Ge、Se、Cu属于微量元素,Mg、C属于大量元素,D错误。故选B。 18.胡杨树有“英雄树”之美称,且这种树只生活在大漠荒原中,则组成胡杨树的元素和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分别是( ) A. H和蛋白质 B. H和水 C. O和蛋白质 D. O和水 【答案】D 【解析】1、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含量: 2、C、H、O、N基本元素占鲜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O>C>H>N; 3、C、H、O、N基本元素占干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C>O>N>H。 【详解】细胞中的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而水中氧元素含量最多,故选D。 19.恐龙是一种已经灭绝的动物.请你推测一下,在组成恐龙的各种元素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是( ) A. C、O、Ca、K B. C、H、O、P C. O、C、N、P D. C、O、H、N 【答案】D 【解析】恐龙是生物体,组成其细胞中无论干重还是鲜重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应是C、O、H、N,D正确,A、B、C错误。 20. 构成月季和孔雀的主要化学元素有( ) A. C、H、O、N、P、Fe B. C、H、O、S、N、P C. H、O、K、S、P、Mg D. N、P、K、Ca、S、Zn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其中C、H、O、N、P、S是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元素,C、H、O、N是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C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据此答题. 解:A、Fe是微量元素,不是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元素,A错误; B、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元素是C、H、O、S、N、P,B正确; C、K和Mg是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但不是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元素,C错误; D、Zn是微量元素,不是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元素,D错误.故选B. 考点: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21.RNA、脱氧核糖核苷酸和蛋白质共同含有的化学元素是 A. C、H、O、N B. C、H、O、N、P C. C、H、O、Na D. C、H、O、N、S 【答案】A 【解析】核酸的组成和种类 元素组成 C、H、O、N、P 分类 脱氧核糖核酸(DNA双链) 核糖核酸(RNA单链) 单体 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成分 磷酸 五碳糖 碱基 H3PO4 脱氧核糖 核糖 A、G、C、T A、G、C、U 功能 主要的遗传物质,编码、复制遗传信息,并决定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将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蛋白质。 存在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少量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甲基绿)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吡罗红) 2、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主要承担者,其组成元素有C、H、O、N,有的含有P或S等。 【详解】由分析可知:RNA是核酸的一种,其组成元素是C、H、O、N、P;脱氧核糖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其组成元素是C、H、O、N、P;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有的含有P或S等。故三者共有的元素是C、H、O、N,A正确。故选A。 22. 人体的肌肉主要是由蛋白质构成的,但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的功能各不相同,这是因为 A. 肌细胞的性状不同 B. 在人体内的分布位置不同 C. 支配其运动的神经不同 D. 构成肌细胞的蛋白质分子结构不同 【答案】D 【解析】不同的组织器官中的结构不同,功能不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形成的蛋白质结构不同的结果,所以D选项正确。 23.下列四种化合物中,不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 ,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因为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次序不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具有多样性。 【详解】由分析可知: A、结构式中氨基和羧基没有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A错误; B、结构式符合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B正确; C、结构式也符合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C正确; D、结构式也符合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D正确;故选A。 24.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合物的鉴定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鉴定还原糖时所用的试剂需要现配现用 B. 鉴定蛋白质时应先加NaOH溶液,后加CuSO4溶液 C. 鉴定蛋白质和还原糖所用的试剂的成分和浓度都相同 D. 鉴定花生子叶脂肪粒时,染色后要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答案】C 【解析】生物体内三种有机物的鉴定原理 试剂 成分 实验现象 常用材料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A: 0.1g/mL NaOH 紫色 大豆 、蛋清 B: 0.01g/mL CuSO4 脂肪 苏丹Ⅲ 橘黄色 花生 苏丹Ⅳ 红色 还原糖 菲林试剂、班氏(加热) 甲: 0.1g/mL NaOH 砖红色沉淀 苹果、梨、白萝卜 乙: 0.05g/mL CuSO4 淀粉 碘液 I2 蓝色 马铃薯 【详解】A、鉴定还原糖时所用的试剂为斐林试剂,斐林试剂的化学本质是氢氧化铜的悬浊液,故需要现配现用,A正确; B、鉴定蛋白质时,用的试剂为双缩脲试剂,其本质是碱性条件下的铜离子,故应先加NaOH溶液,后加CuSO4溶液,B正确; C、鉴定蛋白质和还原糖所用的试剂的成分相同,但浓度有不同,C错误; D、鉴定花生子叶的脂肪粒时,染色后为了防止染液本身颜色的干扰,要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D正确。故选C。 【点睛】考查课本中三大有机物鉴定的原理和相关的实验步骤,掌握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区别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5.将刚刚萌发、带有小芽的大麦充分研磨后,过滤得到组织样液。在组织样液中加入下列试剂后振荡均匀,有关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入苏丹Ⅲ染液,溶液呈红色,证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脂肪 B. 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溶液呈砖红色,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麦芽糖 C. 加入碘液,溶液呈蓝色,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淀粉 D. 加入双缩脲试剂,溶液呈蓝色,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蛋白质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由题意分析可知,苏丹Ⅲ染液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而不是红色,A项错误;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溶液呈砖红色,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还原糖,但不一定麦芽糖,B项错误;淀粉遇碘液变蓝,因此加入碘液,溶液呈蓝色,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淀粉,C项正确;要想观察组织样液中是否有蛋白质,可采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呈紫色反应,D项错误。 考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点睛: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考查。熟记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相关知识和要点并形成知识网络是正确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26.有两种氨基酸,它们在形成二肽时可能缩合的基团是( )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②表示羧基,、③④表示氨基。氨基酸脱水缩合时R基中的氨基和羧基不参与脱水缩合反应。 【详解】由于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化合物时,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形成肽键,但不是R基团上的羧基和氨基,因此,最可能缩合的基团是①③。 故选B。 27.下列多肽片段充分水解后,产生的氨基酸有( )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答案】B 【解析】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大约有20种,它们的区别在于R基不同。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他们都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图中多肽片段含有5个完整的氨基酸,但有两个氨基酸的R基都是-CH3,还有两个氨基酸的R基都是-H。 【详解】肽键的结构式为-CO-NH-,图中多肽含有4个完整肽键,而肽键数目=氨基酸数目-肽链条数,所以图中含有5个氨基酸,它们的R依次是-CH3、-H、-CH3、-CH2CH3、-H,由此可见,该多肽片段充分水解后,产生的氨基酸有5个,3种。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8.下图是四个构成蛋白质氨基酸的结构简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甲: 乙: 丙: 丁: A. 构成上述氨基酸分子的基本元素是C、H、O、N B. 上述四种氨基酸的R基依次是—H、、、 C. R基中可以有氨基或羧基 D. 只要含有氨基和羧基的化合物就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答案】D 【解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 ,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构成上述氨基酸分子的元素是C、H、O、N,A正确; B、结合氨基酸通式可判断,上述四种氨基酸的R基依次是—H、、、,B正确; C、 R基中可能含有氨基或羧基,C正确; D、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D错误。故选D。 29. 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是相对稳定的,但也有很多因素可导致蛋白质变性失活。下列哪些现象属于蛋白质变性 ①鸡蛋清中加入少许食盐可观察到白色絮状沉淀 ②煮熟的鸡蛋不能恢复原状 ③牛奶加重金属盐后凝结成块 ④鸡蛋清遇浓硝酸变成黄色 ⑤豆浆加热再加入石膏而成豆腐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答案】C 【解析】①鸡蛋清中加入少许食盐可观察到白色絮状沉淀,属于盐析现象,此时蛋白质的结构和活性没有丧失,①错误;②煮熟的鸡蛋是经过高温加热的,其结构和活性丧失,②正确;③毛发燃烧是蛋白质经过高温燃烧,其结构和活性丧失,③正确;④鸡蛋清遇浓硝酸变成黄色,是化学因素使其变性,④正确;⑤豆浆加热过程中结构遭到了破坏,属于变性,⑤ 正确.综上分析,②③④⑤正确,故选C。 30.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千差万别,其原因不可能是 A. 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不同 B.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C. 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D.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答案】A 【解析】胰岛素和抗体中肽键的结构都为-CO-NH-,化学元素由C、H、O、N四种,A错误;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盘区折叠形成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的千差万别,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功能的多样性,BCD正确。 31.蛋白质的变性是指在某些物理或者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高温、低温、强酸和强碱都能导致蛋白质变性 B. 蛋白质变性的实质是蛋白质水解为多肽链的过程 C. 盐析后的蛋白质发生了变性,且不能恢复活性 D. 鸡蛋煮熟后,其蛋白质发生变性,容易被蛋白酶水解 【答案】D 【解析】能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有: 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化学方法有加强酸、强碱、重金属盐、尿素、丙酮等;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理方法有加热(高温)、紫外线及X射线照射、超声波、剧烈振荡或搅拌等。蛋白质变性的主要特征是生物活性丧失。有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只要轻微变化即可引起生物活性的丧失。 【详解】A、由分析可知:高温、强酸和强碱都能导致蛋白质变性,低温不能,A错误; B、蛋白质变性的实质是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的过程,B错误; C、盐析后的蛋白质没有发生变性,条件适宜能恢复活性,C错误; D、鸡蛋煮熟后,意味着高温条件使蛋白质发生变性,结构变得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D正确。故选D。 【点睛】熟知蛋白质变性的本质和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原因是解答本题目的关键! 32.下列各项中,不是蛋白质所具有的功能的一项是( ) A. 调节作用 B. 免疫作用 C. 运输作用 D. 遗传作用 【答案】D 【解析】调节机体生命活动是蛋白质的功能之一,A错误;免疫功能是蛋白质的功能之一,B错误;运输功能是蛋白质达到功能之一,C错误;遗传功能是核酸的功能,不是蛋白质的功能,D正确。 【点睛】对于蛋白质和核酸的功能的理解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33.下列有关DNA和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二者含有的元素种类不同 B. 二者含有的五碳糖不同 C. 二者含有的碱基不完全相同 D. 二者在人体细胞中主要的分布场所不同 【答案】A 【解析】核酸的组成和种类 元素组成 C、H、O、N、P 分类 脱氧核糖核酸(DNA双链) 核糖核酸(RNA单链) 单体 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成分 磷酸 五碳糖 碱基 H3PO4 脱氧核糖 核糖 A、G、C、T A、G、C、U 功能 主要的遗传物质,编码、复制遗传信息,并决定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将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蛋白质。 存在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少量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甲基绿)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吡罗红) 【详解】由分析可知: A、二者含有的元素种类相同,A错误; B、二者含有的五碳糖不同,B正确; C、DNA中含有的碱基是A、G、C、T,RNA中含有的碱基是A、G、C、U,故二者含有的 碱基不完全相同,C正确; D、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故二者在人体细胞中主要的分布场所不同,D正确。故选A。 34.根据下面的概念图可知,叙述正确的是( ) A. A表示的碱基有5种 B. D表示脱氧核糖核苷酸 C. D表示的结构有8种 D. B表示的是核糖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E是DNA,其基本组成单位D是脱氧核糖核苷酸,A为碱基,DNA分子中的碱基有A、T、G、C四种. 【详解】A、DNA中的碱基有A、T、G、C四种,A错误; B、D是DNA的单体脱氧核糖核苷酸,B正确; C、组成D的碱基有4种,D的结构根据碱基不同分为四种,C错误; D、B是组成DNA的糖,是脱氧核糖,D错误.故选B。 35. 大豆根尖所含有的核酸中,含有碱基A、G、C、T 的核苷酸种类数共有( ) A. 8 B. 7 C. 5 D. 6 【答案】B 【解析】核酸包括DNA和RNA,它们的组成单位依次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这两者的区别是:(1)五碳糖不同:前者的五碳糖是脱氧核苷,后者的五碳糖是核糖;(2)含氮碱基不同:前者的含氮碱基是A、C、G和T,后者的含氮碱基是A、C、G和U。 【详解】大豆根尖细胞同时含有DNA和RNA,所以含有碱基A核苷酸有2种(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含有碱基G的核苷酸有2种(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和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含有碱基C的核苷酸有2种(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含有碱基T的核苷酸有1种(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所以大豆根尖细胞中含有碱基A、G、C、T的核苷酸共有7种。故选B。 36. 蛋白质、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 A. 氨基酸、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B. 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C. 氨基酸、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 D. 氨基酸、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故选D。 考点:蛋白质、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 点评:考查基本,来自课本,是基础知识考试的理想题目。 37.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DNA只分布在细胞核内 B. 组成核酸的碱基有4种 C. SARS病毒的遗传信息贮存在RNA中 D.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答案】C 【解析】核酸只由C、H、O、N、P组成,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其基本单位是核苷酸(8种),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有5种:A、T、C、G、U )组成。核酸分DNA和RNA两种.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4种,构成RNA的核糖核苷酸有4种。DNA主要集中子啊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DNA。 【详解】A、DNA主要集中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DNA,A错误; B、组成核酸的碱基有5种:A、T、C、G、U,B错误; C、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正确; D、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D错误.故选: C。 38.下列关于DNA和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A. RNA与甲基绿的亲和力比DNA强 B. DNA与细胞的遗传和代谢密切相关 C. 细胞中的DNA一般由两条链构成 D. 细胞中的RNA一般由一条链构成 【答案】A 【解析】核酸的组成和种类 元素组成 C、H、O、N、P 分类 脱氧核糖核酸(DNA双链) 核糖核酸(RNA单链) 单体 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成分 磷酸 五碳糖 碱基 H3PO4 脱氧核糖 核糖 A、G、C、T A、G、C、U 功能 主要的遗传物质,编码、复制遗传信息,并决定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将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蛋白质。 存在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少量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甲基绿)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吡罗红) 【详解】A、DNA与甲基绿的亲和力比RNA强,A错误; B、DNA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控制着细胞的遗传和代谢,B正确; C、细胞中的DNA一般由两条链构成,呈双螺旋结构,C正确; D、细胞中的RNA一般由一条链构成的单链结构,D正确。故选A。 39.下列关于细胞中核酸的叙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体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是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 B. 核酸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密切相关 C. 在真核细胞中,DNA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分布在细胞质中 D.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多样化,导致其储存的遗传信息量非常大 【答案】C 【解析】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DNA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2、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详解】A、由分析可知:生物体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是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A正确; B、核酸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密切相关,B正确; C、在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C错误; D、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虽然只有四种,但由于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成千上万,故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多样化,导致其储存的遗传信息量非常大,D正确。 故选C。 【点睛】熟知有关核酸的基本知识是解答本题目的关键!重点考查DNA和RNA的区别。 40.生物的遗传物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者分别是 ①核酸 ②核糖核酸 ③脱氧核糖核酸 ④蛋白质 ⑤脂类 ⑥糖类 A. ①④ B. ②⑤ C. ③⑥ D. ②④ 【答案】A 【解析】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DNA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2、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详解】①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①正确; ②核糖核酸是RNA,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②错误; ③脱氧核糖核酸是DNA,是细胞生物和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③错误; ④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生物体性状的表达者,④正确; ⑤脂类中的脂肪是细胞的储能物质,⑤错误; ⑥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⑥错误。 ①④符合题意,A正确。故选A。 【点睛】熟知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的功能是解答本题目的关键!告诉学生关注书本的阅读是解答基础题目的法宝。 二. 非选择题 4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又是细胞代谢的场所。据下图回答: (1)图中既属于生命系统细胞层次又属于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2)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__,它们在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 (3)蓝藻是_________(填代号)。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是其内含有_______________。 (4)衣藻、颤藻、念珠藻中属于蓝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CD CD 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D 藻蓝素和叶绿素 颤藻、念珠藻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A有细胞核、细胞壁,为植物细胞;B细胞没有细胞壁,有细胞核、内质网等细胞器,为动物细胞;C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细菌);D为蓝藻的结构模式图。 【详解】(1)C(细菌)和D(蓝藻)为单细胞原核生物,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 (2)图中的C(细菌)、D(蓝藻)均为原核细胞,它们与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最显著不同是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3)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D为蓝藻,因其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故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4)蓝藻主要包括蓝球藻、念珠藻、颤藻等,而衣藻属于真核生物。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透彻理解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熟记常见的原核生物类群,并能结合图示分析作答。 42.Ⅰ.肉毒梭菌(厌氧性梭状芽孢杆菌)是致死性最高的病原体之一,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在于其产生的神经麻痹毒素,即肉毒类毒素。它是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由一条链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下图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 请据此回答: (1)组成肉毒类毒素的基本单位的结构通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由上图可知,该片段含有_______种单体,形成该片段化学反应被称为_______________。 (3)高温可使肉毒类毒素失活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如图是某核苷酸与核苷酸链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已知分子结构式的左上角基团为碱基---腺嘌呤,请观察图一后回答下列问题:①该核苷酸的生物学名称是___________;②该核苷酸是构成_________的原料。 (2)图二为一条核苷酸链示意图,图中所示2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 脱水缩合 高温改变了肉毒类毒素的空间结构 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RNA 脱氧核糖 【解析】Ⅰ.图中多肽具有四个肽键,是由五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称为五肽化合物。分析五个氨基酸的R基团可以发现,都不相同,因此共有5种氨基酸;Ⅱ.据图分析,图1核苷酸含有的五碳糖是核糖,含氮碱基是腺嘌呤,因此该核苷酸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图2核苷酸链含有T,说明图中5为脱氧核苷酸链,其中1是磷酸,2是脱氧核糖,3是胞嘧啶,4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详解】Ⅰ(1)肉毒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 (2)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片段有5种氨基酸分子,形成该片段化学反应被称为脱水缩合; (3)因高温可以改变肉毒类毒素的空间结构,故高温可以使肉毒类毒素失活; Ⅱ.(1)①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1核苷酸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②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组成RNA的基本单位;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2中2为脱氧核糖。 【点睛】解答Ⅱ的关键是掌握核苷酸的分子结构、DNA的分子结构,进而根据五碳糖的种类、含氮碱基的种类判断图1核苷酸的种类和图2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物质的名称。 43.Ⅰ.根据以下实验内容回答问题: ①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检测 ②检测花生子叶细胞内的脂肪颗粒 ③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检测 ④生物组织中淀粉的检测 (1)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完成的是______(填序号);必须经水浴加热的是______(填序号)。 (2)请选择在实验①中所用的药品和方法:__________(填序号)。 ①0.1g/mLNaOH ②0.1g/mL NaCl ③0.01/mLCuSO4④0.05g/mLCuSO4⑤分别使用 ⑥混合后再使用 (3)实验③结果呈现蓝色,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实验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以甘薯块根和马铃薯块茎为材料,测定其还原糖的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甘薯含有还原糖.有观点认为:马铃薯不含还原糖是因其不含淀粉酶;而甘薯含有淀粉酶,淀粉酶可以将淀粉水解成还原糖,所以甘薯含还原糖.为验证该观点是否正确,设计如下实验,请填空: (1)实验原理:_________(填字母) ①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生还原糖 ②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紫色 ③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备选材料与用具:甘薯提取液(已去淀粉和还原糖),马铃薯提取液(已去淀粉),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等。 (2)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在B管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 第二步: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淀粉溶液。 第三步:A、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A、B两支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颜色变化。 (3)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表明该观点正确。 【答案】② ① ①④⑥ 加入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液与CuSO4溶液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B 等量的斐林试剂 放入50-65℃水浴加热2min A试管产生砖红色沉淀,B试管呈现蓝色(或B试管不产生砖红色沉淀) 【解析】1、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2、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 【详解】Ⅰ、(1)在上述实验过程中,②检测花生子叶细胞内的脂肪颗粒实验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完成;①还原糖鉴定必须经水浴加热才能产生砖红色沉淀。 (2)检测还原糖所用的试剂是斐林试剂,由甲液(0.1g/mLNaOH)和乙液(0.05g/mLCuSO4)组成,使用时应该混合后再使用,且需要水浴加热。 (3)蛋白质检测中,B液(0.01g/mLCuSO4)用量为3~4滴,若滴加过多,则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液与CUSO4溶液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使结果呈现蓝色。 Ⅱ、(1)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马铃薯不含还原糖是因其不含淀粉酶;而甘薯含有淀粉酶,淀粉酶可以将淀粉水解成还原糖,所以甘薯含还原糖.因此,实验原理:①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生还原糖;②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故选B。 (2)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B管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 第二步: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淀粉溶液; 第三步:在A、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等量斐林试剂; 第四步:A、B两支试管放入50-65℃水浴加热2min,观察颜色变化。 (3)实验结果:甘薯含有淀粉酶,淀粉酶可以将淀粉水解成还原糖,A管呈砖红色;马铃薯不含淀粉酶,B试管不含有还原糖,B管呈蓝色。 【点睛】根据题意可知,本试验的目的是确认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马铃薯和甘薯中都含有大量的淀粉,甘薯含还原糖而马铃薯不含有,说明甘薯中的淀粉可以被分解,甘薯中含有淀粉酶,而马铃薯中的淀粉不能被分解,可能是不含淀粉酶,再依据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来验证最终结果,根据这一原理进行实验探究完成本实验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