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联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联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考试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人体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含有的无机盐是 A. Mg2+ B. Fe2+ C. Ca2+ D. K+‎ ‎【答案】B ‎【解析】Fe2+是组成血红蛋白的原料,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2.下列化合物中不含有P的是 A. 油脂 B. ATP C. RuBP D. DNA ‎【答案】A ‎【解析】油脂的元素组成是C、H、O,A项正确;ATP和DNA的组成元素都是C、H、O、N、P,B、D项错误;RuBP是1,5-二磷酸核酮糖,其组成元素为C、H、O、P,C项错误。‎ ‎3.下列化合物中,属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②④‎ ‎【答案】B ‎【解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图中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符合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①正确;图中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符合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②正确;图中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符合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③正确;图中的氨基和羧基不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④错误。故选B。‎ ‎4.下列所述生理活动在蓝细菌、黑藻和人体细胞内一般都能进行的是 A. 内质网膜转化成高尔基体膜 B. 葡萄糖转化成纤维素或淀粉 C. 核糖体合成自身所需蛋白质 D. 中心体参与细胞的增殖过程 ‎【答案】C ‎【解析】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没有高尔基体和中心体,黑藻和人体细胞均为真核细胞,均有高尔基体,但黑藻细胞有中心体,人体细胞没有中心体,A、D项错误;纤维素和淀粉都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多糖,人体细胞为动物细胞,不含纤维素和淀粉,B项错误;蓝细菌、黑藻和人体细胞内都含有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C项正确。‎ ‎5.下表是有关实验目的及所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 A 检测蛋白质 本尼迪特试剂 B 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 ‎0.3g/mL蔗糖溶液、清水 C 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 不同pH的缓冲液 D 观察根尖有丝分裂 龙胆紫溶液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本尼迪特试剂可用于检测还原糖,检测蛋白质的试剂是双缩脲试剂,A项错误;成熟的植物细胞在0.3g/mL蔗糖溶液中会因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在清水中会因吸水而复原,B项正确;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其自变量是pH不同,因此所用试剂为不同pH的缓冲液,C项正确;观察根尖有丝分裂,可用龙胆紫溶液对根尖细胞中的染色体染色,D项正确。‎ ‎6.向某细胞注射氰化物(抑制ATP的合成),发现细胞对物质X的吸收减弱;向该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载体蛋白活性抑制剂时,对X的吸收也减弱,则该细胞对物质X的吸收方式是 A. 简单扩散 B. 易化扩散 C. 主动转运 D. 胞吞作用 ‎【答案】C ‎【解析】向某细胞注射能抑制ATP合成的氰化物,细胞对物质X的吸收减弱,说明该细胞对物质X的吸收需消耗能量;向该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载体蛋白活性抑制剂时,对X的吸收也减弱,说明该细胞对物质X的吸收需载体蛋白的协助。综上分析可推知:该细胞对物质X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转运,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7.如图为脂双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脂双层中的两层不是完全相同的 B. 细胞膜是如图所示的双层膜结构 C. 磷脂分子的亲水部分是a ,疏水部分是b D. 在空气-水界面上,乳酸杆菌中的磷脂将铺成单分子层,面积等于其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 ‎【答案】B ‎【解析】脂双层中嵌有蛋白质,蛋白质在两层中是不对称的,所以脂双层中的两层是不完全相同的,A项正确;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如图所示的双层膜结构,B项错误;a是磷脂分子的亲水部分,b是疏水部分,C项正确;构成乳酸杆菌的细胞为原核细胞,具有细胞膜,没有核膜和细胞器膜,因此将乳酸杆菌中的磷脂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面积等于其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D项正确。‎ ‎8.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①~④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①是合成磷脂和氧化酒精的场所 B. ②是分拣和转运蛋白质的场所 C. ③是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的场所 D. ④是贮存和复制遗传物质的场所 ‎【答案】C ‎【解析】‎ 内质网的功能较复杂,如肝细胞中没有核糖体附着的内质网上有氧化酒精的酶,有些内质网上有合成磷脂的酶,因此①所示的内质网是合成磷脂和氧化酒精的场所,A项正确;②是高尔基体,其功能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即是分拣和转运蛋白质的场所,B项正确;③所示的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进行能量转换,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而能量代谢是指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等过程,其场所主要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项错误;④所示的细胞核是贮存和复制遗传物质的场所,D项正确。‎ ‎9.伞藻结构可分为“帽”、“柄”和“足”3部分。科学家用地中海伞藻和细圆齿伞藻做嫁接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该实验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A. 细胞核和细胞质在结构上没有联系 B. 伞帽形态结构的建成取决于细胞质 C. 伞帽形态结构的建成与“足”有关 D. 该实验中缺少对照,不能得出结论 ‎【答案】C ‎【解析】题图显示:伞藻的假根(足)中含有细胞核。将地中海伞藻的伞柄嫁接到细圆齿伞藻的假根(足)上,结果地中海伞柄上长出的是细圆齿伞藻的伞帽;将细圆齿伞藻的伞柄嫁接到地中海伞藻的假根上,嫁接后,细圆齿伞柄上长出的是地中海伞藻的伞帽。由此说明伞帽形态结构的建成与“足”有关,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10.ATP被喻为生物体的“能量通货”,为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下列有关ATP叙述正确的是 A. 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 B. ATP是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之间的纽带 C. ATP彻底水解可释放出1个高能磷酸键的能量 D. ATP能在细胞膜上某些蛋白质的催化作用下水解 ‎【答案】D ‎【解析】ATP中的A代表腺苷,A项错误;光合作用吸收CO2,产生O2和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消耗吸收O2,产生CO2,因此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之间的纽带不是ATP,而是有机物、CO2、O2,B项错误;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是由核糖和腺嘌呤组成,“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表示普通的化学键,ATP彻底水解的产物是3分子的磷酸、1分子核糖和1分子的腺嘌呤,因此可释放出1个普通的化学键和两个高能磷酸键的能量,C项错误;ATP能在细胞膜上某些蛋白质的催化作用下水解,例如Na+-K+泵是一种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它既可催化ATP的水解,又能转运Na+、K+,D项正确。‎ ‎11.温度对甲、乙两种酶活性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酶的最适温度高于乙酶 B. 甲酶适宜在30℃长期保存 C. 乙酶在60 ℃后完全失去活性 D. 高温破坏酶的结构从而抑制酶活性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甲酶的最适温度约为35℃,乙酶的最适温度约为60℃,因此甲酶的最适温度低于乙酶,A项错误;低温使酶活性降低,但能使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所以甲酶适宜在低温长期保存,B项错误;乙酶在60℃后活性逐渐降低至完全失去活性,C项错误;高温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从而抑制酶活性,D项正确。‎ ‎【点睛】易错提示:影响酶的活性的因素的辨析:‎ 温度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的条件下,酶在最适温度时活性最大,高温使酶永久失活,而低温使酶活性降低,但能使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适宜温度下活性会恢复。据此分析曲线的变化趋势,进而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12.下图为细胞的两种物质运输方式,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 A. 图a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或排出物质的方式 B. 图b中运输的物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 C. 图a和图b中物质运输都经过了两层单位膜 D. 图a和图b的运输方式都需要消耗ATP ‎【答案】C ‎【解析】图a所示物质在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下、由低浓度一侧通过细胞膜到达高浓度一侧运输,是主动运输,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或排出物质的方式,A项正确;图b中所示的物质是以胞吞方式运输,该物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B项正确;图a中物质运输经过了一层单位膜,图b中物质运输没有经过单位膜,C项错误;主动运输和胞吞即图a和图b的运输方式都需要消耗ATP,D项正确。‎ ‎【点睛】物质运输方式的判断方法 ‎①据分子大小判断 ‎②根据运输方向判断: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 ‎13.下列关于以葡萄糖为底物的需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柠檬酸循环阶段生成的CO2中氧原子全部来自葡萄糖 B. 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都分布在线粒体的基质中 C. 释放的能量大部分用于生成ATP D. 在电子传递链中,特殊的分子携带的氢和电子传递给氧,形成水 ‎【答案】D ‎【解析】柠檬酸循环阶段生成的CO2中氧原子部分来自参加反应的水,A项错误;原核细胞如蓝藻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但原核细胞无线粒体B项错误;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形成ATP,C项错误;在电子传递链中,特殊的分子携带的氢和电子传递给氧,形成水,D项正确。‎ ‎【点睛】本题易判断B项正确,错因在于考虑不周:真核生物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都分布在线粒体的基质中,但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需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和细胞膜上。‎ ‎14.如图为细胞周期中细胞核的变化示意图,此过程 A. 发生在前期,核膜逐渐解体 B. 发生在后期,开始胞质分裂 C. 发生在末期,核膜重新形成 D. 发生在中期,染色体螺旋化变粗 ‎【答案】A ‎【解析】题图显示:染色体已完成复制,核膜逐渐解体,此变化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15.某同学进行“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时绘制了一幅简图,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细胞液的离子浓度减小 B. 乙→丙,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C. 甲→乙→丙的变化可发生在同一个细胞 D. 丙细胞吸水至不再膨胀,水分子停止进出 ‎【答案】C ‎【解析】甲→乙,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细胞液的离子浓度增大,A项错误;乙→丙,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细胞液的浓度逐渐降低,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减弱,B项错误;甲→乙→丙的变化,即质壁分离及其复原可发生在同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中,C项正确;丙细胞吸水至不再膨胀,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D项错误。‎ ‎【点睛】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清脉络,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16.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 的释放)来绘制的。下列关于光合色素及其吸收光谱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叶绿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 B. 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C. 植物光合作用所能利用的光在可见光范围内 D. 类胡萝卜素只包含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种 ‎【答案】D ‎【解析】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反应,在光反应中会有ATP的生成,因此叶绿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A项正确;依题意“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可知,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B项正确;植物光合作用所能利用的是可见光,C项正确;类胡萝卜素主要包含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种,D项错误。‎ ‎17.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且细胞膜表面的粘连蛋白增多 B. 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新陈代谢速率减慢,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C. 细胞分化是一种阶段性的变化,只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 D. 蝌蚪发育中尾和鳃的消失都属于细胞凋亡,植物细胞不会发生凋亡 ‎【答案】B ‎【解析】粘连蛋白属于糖蛋白,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且细胞膜表面的粘连蛋白减少,A项错误;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新陈代谢速率减慢,细胞膜通透性改变,都是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B项正确;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发生于整个生命进程中,在胚胎发育阶段达到最大限度,C项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蝌蚪发育中尾和鳃的消失都属于细胞凋亡,植物细胞也会发生凋亡,D项错误。‎ ‎18.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豌豆的高茎与矮茎 B. 狗的长毛与卷毛 C. 猫的白毛与蓝眼 D. 人的身高与体重 ‎【答案】A ‎【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豌豆的高茎与矮茎属于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因此属于相对性状,A项正确;狗的长毛与卷毛、猫的白毛与蓝眼、人的身高与体重,都不属于相对性状,B、C、D三项均错误。‎ ‎【点睛】依据相对性状概念的内涵,注意从“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不同表现类型”三个方面理解并加以判断各选项。‎ ‎19.某同学在利用红色彩球(标记D)和绿色彩球(标记d)进行“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过程中,在桶A中放入两种彩球各10个模拟雌配子,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 A. 在桶B中放入两种彩球各20个模拟雄配子 B. 在每次随机抓取彩球之前摇匀桶中的彩球 C. 红绿彩球除颜色不同外,其他均一致 D. 在每次取出的小球记录完后不再放回桶内 ‎【答案】D ‎【解析】在桶B中放人两种彩球各20个,表示两种雄配子的比例为1:1,A正确;在每次随机抓取彩球之前摇动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保证每次抓取不同颜色小球的概率均为1/2,B正确;红绿彩球除颜色不同外,其他均一致,C正确;为了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每次抓取小球统计后,应将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D错误。‎ ‎20.下列哪一个杂交组合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 A. Aa×Aa B. AA×Aa C. AA×AA D. Aa×aa ‎【答案】A ‎【解析】Aa×Aa,子代的基因型为AA、Aa、aa,其中AA与aa属于产生的新的基因型,A项正确;AA×Aa ,子代的基因型为AA、Aa,没有产生新的基因型,B项错误;AA×AA,子代的基因型为AA,没有产生新的基因型,C项错误;Aa×aa,子代的基因型为Aa、aa,没有产生新的基因型,D项错误。‎ ‎21.ABO血型由等位基因ⅠA、ⅠB和i控制,ⅠA、ⅠB分别决定红细胞上有A抗原、B抗原。一对基因型为ⅠAi和ⅠB i的夫妇,生下血型分别为A型、B型和AB型的三个孩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等位基因ⅠA、ⅠB和i互为共显性 B. ⅠA、ⅠB和i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 C. 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孩子最可能为O型血 D. 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孩子是杂合子的概率为3/4‎ ‎【答案】D ‎【解析】等位基因ⅠA和ⅠB 互为共显性,ⅠA和ⅠB 对i为完全显性,A项错误;ⅠA、ⅠB和i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是上,它们的遗传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B项错误;一对基因型为ⅠAi和ⅠB i的夫妇,所生孩子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AB型(ⅠAⅠB)∶A型(ⅠAi)∶B型(ⅠB i)∶O型(ii)=1∶1∶1∶1,他们再生一个孩子,孩子是杂合子的概率为3/4,C项错误,D项正确。‎ ‎22.基因型为MmNn的某高等动物细胞,其减数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与该图相符的是 A. 该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 B. 该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是卵细胞 C. 基因N与n、n与n分别在MⅠ、MⅡ期分离 D. 该细胞在前期Ⅰ非同源染色体发生了片段交换 ‎【答案】C ‎【解析】图示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膜从偏向细胞一极的部位向内凹陷,据此可判断该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是卵细胞和极体,A、B项错误;已知某高等动物的基因型为MmNn,基因N与n为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因此N与n的分离发生在MⅠ后期,n与n是由携带n基因的染色体经过复制而成,分别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上,因此n与n在MⅡ后期随着丝点的分裂而分离,C项正确;正常情况下,由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再经着丝点分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应相同,而图示细胞中有一对分别移向细胞两极、颜色相同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为等位基因(M、m),说明在该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D项错误。‎ ‎【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对D选项的判断。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的原因剖析 一定基因突变 一定交叉互换 两种可能 ‎①体细胞——有丝分裂(例:根尖分生区细胞出现上述情况)‎ ‎②作用时期——间期 ‎③亲代基因型AA若出现上述情况 ‎①生殖细胞配子中出现一条染色体颜色有两种,例:绝大多数白色,只在头上带一小段黑色 ‎②作用时期——减Ⅰ前期 无前面任何提示,可两种情况同时考虑 ‎23.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RXr B. 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16‎ C. 雌、雄亲本产生含Xr配子的比例相同 D. 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r的极体 ‎【答案】B ‎【解析】长翅与长翅交配,后代出现残翅,则长翅均为杂合子(Bb),子一代中残翅占1/4,而子一代雄性中出现1/8为白眼残翅,则雄性中残翅果蝇占1/2,所以亲本雌性为红眼长翅的双杂合子,亲本雌蝇的基因型为BbXRXr, A正确;亲本雄性为白眼长翅果蝇,基因型为BbXrY,F1中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4×1/2=3/8,B错误;亲本基因型为BbXRXr和BbXrY,则各含有一个Xr基因,产生含Xr配子的比例相同,C正确;白眼残翅雌蝇的基因型为bbXrXr,为纯合子,配子的基因型即卵细胞和极体均为bXr,D正确。‎ ‎24.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B. 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从S型菌中提取的DNA可使小鼠死亡 C.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 D.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标记 ‎【答案】C ‎【解析】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只是推测: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内有“转化因子”,促进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没有证明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A项错误;艾弗里所做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项错误;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因细菌的质量重于噬菌体,所以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C项正确;依据DNA的半保留复制,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只有个别的带有32P标记,D项错误。‎ ‎25.某小组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活动中,准备了下列相关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DNA结构中,化合物乙的种类有5种 B. 化合物甲、乙、丙可组成DNA的基本单位 C. 化合物甲、乙位于DNA双螺旋结构的外侧 D. 化合物乙、丙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 ‎【答案】B ‎【解析】在DNA结构中,化合物乙表示碱基,其种类有4种,A项错误;化合物甲、乙、丙依次表示脱氧核糖、碱基、磷酸基团,可组成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B 项正确;化合物甲(脱氧核糖)和丙(磷酸)交替连接,位于DNA双螺旋结构的外侧,C项错误;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D项错误。‎ ‎【点睛】熟记并理解DNA分子的结构层次,形成知识网络。‎ ‎26.下图中DNA分子片段中一条链由15N构成,另一条链由14N构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DNA分子独特的空间结构使其具有特异性 B. DNA分子复制时,③的形成需要DNA聚合酶 C. 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n代,子代中含14N的DNA占1/2n D. 若该DNA分子中一条链上G+C=56%,则无法确定整个DNA分子中T的含量 ‎【答案】C ‎【解析】DNA分子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使其具有特异性,A项错误;DNA分子复制时,①所示的磷酸二酯键的形成需要DNA聚合酶,B项错误;图示的一条链由15N构成、另一条链由14N构成的DNA分子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n代,共产生2n个DNA分子,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在这2n个DNA分子中,只有1个DNA分子的1条链含有14N,即子代中含14N的DNA占1/2n,C项正确;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若该DNA分子中一条链上G+C=56%,则另一条链及整个DNA上G+C=56%,因此整个DNA分子中T=A=(1—56%)÷2=22%,D项错误。‎ ‎27.图甲表示某光强度和适宜温度下,该植物光合强度增长速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及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某植物叶肉细胞CO2释放量随光强度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甲中,与F点相比,E点三碳酸的含量较高 B. 图甲中,与G点相比,F点植物光饱和点较高 C. 图乙中若其他条件不变,CO2浓度下降则A点将向右移动 D. 若图乙中的B点骤变为C点时,短时间内NADPH含量将下降 ‎【答案】C ‎【解析】图甲中,与F点相比,E点CO2浓度低,CO2与C5结合生成三碳酸的CO2固定过程较弱,因此三碳酸的含量较低,A项错误;光合作用不再随光照增强而加快时的光照强度,就是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图甲中,与G点相比,F点CO2浓度低,光合作用强度较弱,植物光饱和点较低,B项错误;图乙中A点时CO2释放量为零,说明(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若其他条件不变,CO2浓度下降,则光合作用强度减弱,则A点将向右移动,C项正确;图乙中B点的光照强度低于C点,若图乙中的B点骤变为C点即光照强度突然增强时,光反应加快,产生NADPH和ATP增多,短时间内NADPH含量将上升,D项错误。‎ ‎【点睛】坐标曲线题的解答,首先要明确横、纵坐标的含义及其关系:横坐标表示自变量,纵坐标表示因变量;其次弄清曲线的变化趋势,特别是交叉点、拐点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并以此为中心,提取图示中的信息,围绕所学知识展开联想,进而作出准确的判断。‎ ‎28.下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遗传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乙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 B. Ⅲ3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 C. 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1/12‎ D. 若Ⅳ1与一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1/8‎ ‎【答案】D ‎【解析】系谱图显示:Ⅲ2为甲病男,其父母Ⅱ1和Ⅱ2均正常,可判断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Ⅰ1为甲病女,其儿子Ⅱ3正常,可进一步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Ⅳ3为乙病男,其父母Ⅲ3和Ⅲ4均正常,据此可推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再结合题意“Ⅲ4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可进一步推知: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项错误;由Ⅱ1和Ⅱ2的基因型分别为Aa和Aa可推知,Ⅲ3的基因型为AA或Aa,由Ⅳ3的基因型为XbY可推知,Ⅲ3的基因型为XBXb,所以Ⅲ3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B项错误;综上分析,若只研究甲病,Ⅲ3的基因型为1/3AA、2/3Aa,已知Ⅲ4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因此其基因型为Aa,二者再生一个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2/3×1/4aa=1/6aa;若只研究乙病,Ⅲ3的基因型为XBXb,Ⅲ4的基因型为XBY,二者再生一个孩子,患乙病的概率是1/4XbY,将甲乙两病综合在一起研究,Ⅲ3和Ⅲ4再生一个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孩子的概率是1/6aa×1/4XbY=1/24,C项错误;只研究乙病,Ⅲ3的基因型为XBXb,Ⅲ4的基因型为XBY,由此推知Ⅳ1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因此Ⅳ1与一正常男性(XBY)结婚,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1/2×1/4XbY=1/8,D项正确。‎ 二、综合题 ‎29.为研究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过程,科学家用适宜的放射性标记物培养豚鼠的胰腺细胞,之后连续追踪细胞中放射性出现的部位,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选用胰腺细胞作实验材料,是因为该细胞具有______的功能。‎ ‎(2)本实验需在培养液中加入的标记物是______(A.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B.3H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C.3H标记的亮氨酸 D.3H标记的葡萄糖),该物质从培养液进入细胞的方式是______。‎ ‎(3)根据图中信息推测,分泌蛋白在______合成,之后沿着内质网→______→______→细胞膜的途径向外分泌。此过程还需要______(填细胞结构名称)提供能量。‎ ‎【答案】 分泌蛋白质 C 主动转运 (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高尔基体 分泌小泡 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的熟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以图示中“三条曲线所示部位放射性颗粒数(%)的变化趋势”为切入点,与“所学相关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1) 胰腺细胞分泌的胰液中含有消化酶,消化酶属于分泌蛋白质,因此选用胰腺细胞作实验材料,是因为该细胞具有分泌蛋白质的功能。‎ ‎(2)合成分泌蛋白的原料是氨基酸,所以本实验需在培养液中加入的标记物是C选项所示的3H标记的亮氨酸。该物质从培养液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转运。‎ ‎(3) 根据图中三条曲线所示结构中放射性颗粒数(%)的变化趋势可推测,分泌蛋白在(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之后沿着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小泡→细胞膜的途径向外分泌。此过程还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而细胞呼吸的场所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点睛】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分泌蛋白的内涵、合成和分泌过程,形成如下的知识网络,并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建立联系。‎ 做到这一点,与此相关的变式训练也就能够做到迎刃而解。‎ ‎30.A图表示某动物细胞处于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B图表示某连续分裂的细胞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核DNA含量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 ‎ ‎(1)图A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丁细胞的名称为_____,如果丁细胞中的N为Y染色体,则M是_______。‎ ‎(2)图A中最能体现孟德尔定律实质的是______细胞。在此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基因行为有着平行的关系,据此科学家提出了______学说,该学说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孟德尔定律的重要意义。‎ ‎(3)分裂间期细胞最重要的物质准备是______。若在图B所示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处于______期的细胞会立刻被抑制,继续培养______小时,则其余细胞都将被抑制在G1/S期交界处。‎ ‎【答案】 甲乙丙 次级精母细胞 常染色体 丙 遗传的染色体 染色质/体复制(或者蛋白质合成和DNA复制) S 8‎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减数分裂、有丝分裂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围绕图B曲线所示DNA含量的变化和图A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特点和行为变化等信息,准确判断图B曲线的各段形成的原因及其所对应的细胞分裂时期和图A细胞所示的细胞分裂过程及所处细胞分裂时期,进而围绕题意对相关的问题情境进行解答。‎ ‎(1) 图A中的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为甲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丙细胞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为初级精母细胞;丁为丙分裂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其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综上分析,图A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甲、乙、丙,如果丁细胞中的N为Y染色体,则M是常染色体。‎ ‎(2)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图A中最能体现孟德尔定律实质的是丙细胞。在此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基因行为有着平行的关系,据此科学家提出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3) 分裂间期细胞最重要的物质准备是:染色体复制(或者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图B的G1、S、G2共同构成有丝分裂间期,其中S 完成DNA复制,因此若在图B所示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处于S期的细胞会立刻被抑制。分析图示可知:若继续培养所示细胞,在经过G2和M期所持续的2小时、G1所持续的6小时共计8小时之后,则其余细胞都将被抑制在G1/S期交界处。‎ ‎【点睛】(1)分裂图像的辨析 ‎①细胞分裂方式的判断(根据染色体的形态的辨别方法:“三看法”)‎ ‎②各分裂时期图像的判定,则根据上述“三看”分辨法,再加上“姐妹染色单体的有无”及“染色体在细胞中的排列方式”等进行确定。染色体散乱排布为前期,向赤道板集中,即“排队”为中期,染色体移向两极,即“分家”为后期。‎ ‎(2)一个细胞周期中核DNA含量的变化 ‎31.图甲是叶绿体结构模式图,其中Ⅰ、Ⅱ、Ⅲ表示不同的部位;图乙是光合作用部分过程的示意图,其中①、②表示不同的物质。图丙是“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影响”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分析回答:‎ ‎ ‎ ‎(1)图甲中多种光合色素分布于结构______上(填图中序号)。在进行色素提取实验时,为保护叶绿素需要添加______。‎ ‎(2)图乙中,物质①、②为两种三碳化合物,物质②的名称是______。物质①接受来自NADPH的______以及来自ATP的磷酸基团,形成物质②。运至叶绿体外的②物质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参与______过程或其他代谢过程。‎ ‎(3)该实验中控制自变量的方法是______。在某光照强度下,图丙装置中有色液滴向右移动,其原因是______。(假设空白对照组有色液滴不移动)‎ ‎【答案】 Ⅲ 碳酸钙 三碳糖(三碳糖磷酸) 氢(或氢和能量) 细胞呼吸 调节灯泡亮度或调节灯泡与广口瓶的距离 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解析】试题分析:熟记并理解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过程和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据此以图示的文字信息和箭头的指向为解题的切入点,准确判断图中各数字所示结构或物质名称。在此基础上,围绕题意信息,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1)图甲中多种光合色素分布于结构Ⅲ所示的基粒上。在进行色素提取实验时,加碳酸钙,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 ‎(2)图乙中,物质①为3-磷酸甘油酸,物质②是三碳糖(三碳糖磷酸)。物质①接受来自NADPH的氢(或氢和能量)以及来自ATP的磷酸基团,形成物质②。运至叶绿体外的②物质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参与细胞呼吸。‎ ‎(3)图丙是“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影响”的实验装置。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的不同,控制自变量的方法是调节灯泡亮度或调节灯泡与广口瓶的距离。广口瓶内的CO2缓冲液能够维持实验过程中CO2浓度的相等稳定,因此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是由广口瓶内O2的变化量引起,而该变化量表示的是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在某光照强度下,图丙装置中有色液滴向右移动,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即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32.‎ 某植物有全雌株(只有雌花)、全雄株(只有雄花)和正常株(雌花、雄花均有)三种不同性别类型的植株,该植物的性别由A/a、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相关实验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 P F1‎ F2(由F1中的正常株自交获得)‎ ‎—‎ 纯合全雌株×正常株 全雌株:正常株 ‎=65 : 63‎ 全雌株:正常株 ‎= 32 : 95‎ 二 纯合全雌株×纯合全雄株 均正常株 全雌株:正常株:全雄株 ‎= 31 : 101 : 29‎ 请回答:‎ ‎(1)A/a、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_____。‎ ‎(2)实验一中从P→F1遵循______定律,F1全雌株的基因型为______合子。若让实验一中的F2继续自交,在F3中全雌株所占比例是______。‎ ‎(3)实验二中F1正常株的基因型是______。F2正常株的基因型有______种,正常株中能稳定遗传的比例占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以实验二中的F1正常株为亲本测交得到子代的过程。‎ ‎_____________‎ ‎【答案】 2 实验二中F2性状分离比接近于3:10:3 分离 纯 3/8 AaBb 5 1/5 ‎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的切入点为实验二中的F2的性状分离比(3:10:3),由此准确定位控制该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和题表中信息,围绕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 (1)在实验二中,正常的F1自交所得F2中,全雌株∶正常株∶全雄株=31∶101∶29≈3∶10∶3,即实验二中F2性状分离比接近于3:10:3,为9∶3∶3∶1的变式,说明A/a、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全雌株为A_bb或aaB_,正常株为A_B_和aabb,全雄株为aaB_或A _bb。‎ ‎(2)在实验一中,纯合全雌株(AAbb或aaBB)与正常株杂交,F1中全雌株∶正常株=65∶63≈1∶1,说明亲本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双亲的杂交组合为AAbb×AABb或aaBB×AaBB,所以从P→F1遵循分离定律,F1全雌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是纯合子。F1中的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自交获得F2的基因型为1/4AABB、1/2AABb、1/4AAbb或1/4AABB、1/2AaBB、1/4aaBB,继续自交在F3中,全雌株所占比例是1/4AAbb+1/2×1/4AAbb=3/8或1/4aaBB+1/2×1/4 aaBB=3/8。‎ ‎(3)结合对(1)的分析可知:实验二中F1正常株的基因型是AaBb。F2正常株的基因型有5中,它们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aabb=1∶2∶2∶4∶1,因此正常株中能稳定遗传(纯合子)的比例占1/5。‎ ‎(4) 测交是让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交配,据此可知:以F1正常株为亲本进行测交,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 ‎。在书写遗传图解时,要注意标注双亲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产生的配子种类,写明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所形成的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分离比,相应的符号也应在遗传图解中得以体现。(遗传图解见答案)。‎ ‎33.药物N会抑制菌种A的生长,但对菌种B无明显影响。为了验证上述结论,请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与用具,补充和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 材料与用具:菌种A、菌种B、药物N溶液、培养液、培养瓶若干、显微镜等。‎ ‎(要求与说明:不考虑加入溶液对体积的影响,细胞计数的具体操作过程不作要求,实验条件适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思路:‎ ‎①取菌种A、菌种B,经稀释后得到菌液。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并记录。‎ ‎②取培养瓶若干,分组如下:______。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 ‎③将上述样品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每隔一段时间,分别取上述培养瓶中的菌液, 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实验结果(用坐标系和细胞数变化曲线示意图表示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与讨论:‎ 菌种A与菌种B的质膜成分不完全相同。药物N能与胆固醇结合,改变质膜通透性,从而起抑制和杀菌作用。据此可推测药物N对菌种B无影响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 甲组:菌种A+培养液 乙组:菌种A+培养液+药物N 丙组:菌种B+培养液 ‎ ‎ 丁组:菌种B+培养液+药物N 在显微镜下分别进行计数,并记录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菌种B质膜中无胆固醇 ‎【解析】试题分析:依据实验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等,从题意中提取信息,准确定位实验目的,据此找出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并对实验进行分组、预测实验结果,以完善实验思路。对于(3)题的解答,需以“药物N能与胆固醇结合,改变质膜通透性”为切入点,来分析药物N对菌种B无影响的原因。‎ ‎(1)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药物N会抑制菌种A的生长,但对菌种B无明显影响。可见,自变量为菌种的不同及培养液中是否加入药物N,因变量是分析检测培养液中菌种的数量。依据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可知:该实验应分为4组,甲组:菌种A+培养液;乙组:菌种A+培养液+药物N;丙组:菌种B+培养液;丁组:菌种B+培养液+药物N。实验思路③应每隔一段时间,分别取上述培养瓶中的菌液,在显微镜下分别进行计数,并记录。④应为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因该实验是验证性实验,结论是已知的,即药物N会抑制菌种A的生长,但对菌种B无明显影响,因此实验结果为:四组曲线均为S型,它们的K值大小为丙=丁>甲>乙。(曲线图见答案)‎ ‎(3)药物N能与胆固醇结合,改变质膜通透性,从而起抑制和杀菌作用。据此可推测药物N对菌种B无影响,是因为菌种B的B质膜中无胆固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