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8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福建省三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三明市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尓逊曾经说过:“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他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最可能是 A. 细胞内能发生一切生命活动 B. 有些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C. 细胞是各种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 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答案】D 【解析】无论是否有细胞结构,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均离不开细胞,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即可以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靠各种分化的细胞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病毒无细胞结构,需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 【详解】A.并非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在细胞内发生,也可能在细胞外液中,或外界环境中,如消化道等,A错误;B.单细胞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但还有多细胞生物及无细胞结构的病毒,B错误;C.并非所有生物都有细胞,如病毒,C错误;D.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的,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要求考生正确理解‘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含义,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存活,细胞生物需依赖细胞完成生命活动。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是( ) A. 一个艾滋病病毒 B. 一只变形虫 C. 一颗跳动的心脏 D. 一片松林中的全部生物 【答案】A 【解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因此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A正确; B、一个变形虫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B错误; C、一颗跳动的心脏属于器官层次,C错误; D、一片松林中的全部生物属于群落层次,D错误。故选A。 3.草履虫是单细胞原生动物,能够完成运动、摄食、消化、呼吸、排泄、生殖等生命活动的基础是( ) A. 具有细胞膜 B. 具有细胞核 C. 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D. 具有细胞质 【答案】C 【解析】草履虫全身由一个细胞组成,靠细胞器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如口沟:取食;表膜: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表膜;食物泡:食物泡随着细胞质流动,其中的食物逐渐被消化;伸缩泡及收集管:收集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并排到体外;胞肛:排出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纤毛:辅助运动,草履虫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详解】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生物,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各组分分工合作成为一个整体,使生命活动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自我调控、高度有序的进行。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因此完整的细胞结构是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C正确。故选C。 4.2012年2月,研究人员发现,存在于地球3万米高空同温层的芽孢杆菌可用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作为一种高效发电机。下列生物与芽孢杆菌结构相似的是( ) A. 黑藻 B. 口腔上皮细胞 C. 颤藻 D. 酵母菌 【答案】C 【解析】芽孢杆菌是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围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多种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详解】A、黑藻是一种低等植物,是真核生物,A错误; B、口腔上皮细胞是真核细胞,B错误; C、颤藻属于原核生物界,是原核生物,与芽孢杆菌的结构相似,C正确; D、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生物,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把显微镜视野下的标本从图中的a转为b,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①向右上方移动载玻片 ②换用大光圈使视野明亮 ③转动转换器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 ⑤调节粗准焦螺旋 ⑥向左下方移动载玻片 A. ⑥③②④ B. ②③④⑥ C. ②⑥⑤④ D. ①③④② 【答案】A 【解析】从图a和图b可以看出,图a细胞的位置是在视野的左边,且图b中的图象比图a中的图象大。这是在低倍镜观察到物像后换用高倍物镜观察,首先要移动玻片把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首先要移动玻片把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因为高倍镜的视野窄,虽然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物像,如果偏离视野中央的话,换上高倍镜,物像可能就不在视野中了;在图a中偏向视野的左下方,显微镜呈倒立的虚像,故应⑥向左下方移动载玻;低倍镜换高倍镜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完成的,即③转动转换器;当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需要②换用大光圈使视野明亮,使视野变得亮一些;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即④转动细准焦螺旋。故选A。 【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用高倍镜观察的操作步骤: 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6.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虽然很少,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这可通过下面的哪一实例得到证实( ) A. 缺镁时叶片变黄 B. 人体缺铁时会得贫血症 C. 动物血液中钙盐的含量太低会抽搐 D. 缺磷会影响ATP的合成 【答案】B 【解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1)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Ca、Mg; (2)微量元素包括Fe、Mn、B、Zn、Cu、Mo等。 【详解】A、镁属于大量元素,A错误; B、铁属于微量元素,B正确; C、钙属于大量元素,C错误; D、磷属于大量元素,D错误。故选B。 7.图a、c表示细胞中的两种结构,b是它们共有的特征,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b表示两层膜结构,则a、c肯定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B. 若b表示细胞器中含有的核酸,则a、c肯定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C. 若b表示磷脂,a、c肯定不是核糖体和中心体 D. 若b表示产生水分子的生理过程,则a、c不可能是细胞核和高尔基体 【答案】C 【解析】细胞的各种结构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有线粒体、叶绿体和核膜,若b表示两层膜结构,则a、c是线粒体、叶绿体和核膜中的任意两者,A错误;细胞的各种细胞器中,含有DNA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含有RNA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若b表示细胞器中含有的核酸,则a、c可能是叶绿体和线粒体,a、c也可能是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中的任意两者,B错误;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因此若b表示磷脂,a、c肯定不是核糖体和中心体,因为核糖体和中心体不含膜结构,C正确;细胞核中DNA复制和转录过程中均能够产生水,高尔基体中纤维素的合成过程中也能产生水,D错误。 8.虎是陆地上最强大的食肉动物之一,当其捕食动物后,从动物体中获得化合物和元素,那么,东北虎和其所捕食动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元素( ) A. 种类和含量差异都很大 B. 种类和含量都是大体相同的 C. 种类差异很大,含量大体相同 D. 种类大体相同,含量差异很大 【答案】D 【解析】生物与非生物的化学元素的含量不同,体现了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体现了统一性;各种不同的生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不大,但是含量差异明显;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生物界内部也存在统一性和差异性,即各种不同的生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基本相同,但是含量差异较大。故选D。 9.“三鹿”问题奶粉对婴幼儿健康的影响,除了其中的三聚氰胺能引起肾结石外,还会因其缺乏蛋白质,造成婴幼儿发育不良,下列有关蛋白质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 ①催化与调节 ②运输物质 ③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④免疫 ⑤主要能源物质 ⑥构成生物体和细胞的主要物质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④⑥ C. ①②③⑤⑥ D. ②③⑤⑥ 【答案】B 【解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有的蛋白质是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血红蛋白和载体蛋白,有的蛋白质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如蛋白质类的激素,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等。 【详解】①蛋白质类酶和激素具有催化与调节能力,是蛋白质的功能之一,①正确; ②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运输功能,②正确; ③储存遗传信息是核酸的功能,不是蛋白质的功能,③错误; ④抗体属于蛋白质,因而免疫功能是蛋白质的功能之一,④正确; ⑤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不是蛋白质,⑤错误; ⑥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主要物质,⑥正确。故选B。 10.淀粉、淀粉酶、DNA的单体依次是( ) A. 葡萄糖、蛋白质、脱氧核苷酸 B. 蔗糖、氨基酸、核糖核苷酸 C. 葡萄糖、氨基酸、脱氧核苷酸 D. 麦芽糖、多肽、核糖核苷酸 【答案】C 【解析】单体是能与同种或他种分子聚合的小分子的统称,是能起聚合反应或缩聚反应等而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化合物,是合成聚合物所用的低分子的原料。 多糖(淀粉、糖原和纤维素)、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因而被称为多聚体。 淀粉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DN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详解】(1)淀粉属于多糖,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 (2)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3)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解题关键是识记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及其基本组成单位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 11.下列关于组成蛋白质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种氨基酸分子都只含有C、H、O、N四种元素 B. 组成蛋白质的各种氮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C. 氨基酸是蛋白质组成单位,只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D. 有些氨基酸不能在人体细胞中合成,这样的氨基酸称为非必需氨基酸 【答案】B 【解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根据R基不同分为20种;人体的氨基酸根据能否在人体内合成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组成氨基酸的基本元素是C、H、O、N等。 【详解】A、C、H、O、N四种元素是氨基酸的基本组成元素,氨基酸的R基中可能含有S、Fe等元素,A错误: 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的不同在于R基种类不同,B正确; 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C错误; D、组成人体的氨基酸有的可以在体内合成,有的不能在体内合成,这样的氨基酸必须从外界摄取,称为必需氨基酸,D错误。故选B。 12.大肠杆菌、烟草细胞、烟草花叶病毒三种生物所含有的核酸中,分别含有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依次是( ) A. 4、8、4和4、5、4 B. 5、5、4和8、8、4 C. 4、5、4和4、5、4 D. 5、8、4和8、8、4 【答案】B 【解析】核酸分为两种,即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组成的五碳糖分别为脱氧核糖和核糖,其中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碱基有四种,即A、C、G、T,核糖核苷酸的组成碱基有四种,即A、C、G、U。 【详解】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烟草是植物,所以都既有DNA也有RNA,碱基有A、G、C、T、U5种;核苷酸就有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和核糖核苷酸4种,共8种。烟草花叶病毒为RNA病毒,只含有RNA,故碱基只有A、U、C、G4种,核苷酸有4种。故选B。 13.下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④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 B. 麦芽糖、蔗糖属于二糖,二者的水解产物相同 C. 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二者均可作为能源物质 D. 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它们均可继续水解 【答案】A 【解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是由2分子单糖形成的,多糖的单体是葡萄糖。 2.图示中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其中单糖不能继续水解;蔗糖不属还原搪;纤维素不是贮能物质,与果胶构成植物细胞壁。 【详解】A、④是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A正确; B、麦芽糖、蔗糖属于二糖,麦芽糖能水解成2分子葡萄糖,蔗糖能水解成1分子葡萄糖+1分子果糖,二者的水解产物不相同,B错误; C、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肌糖原可贮存能量,可作为贮能物质,纤维素只能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不能作为能源物质提供能量,C错误; D、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单糖不可继续水解,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糖类的分类,还原糖与非还原糖的种类,对于相关知识点的区分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14.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自由水在生物体的许多化学反应中充当溶剂 B. 冬天雪松体内的自由水含量增多,提高了抗冻能力 C. 结合水一般不直接参与代谢作用,它是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D. 种子萌发初期,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增大,细胞代谢也随之增强 【答案】B 【解析】1.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以自由水形式存在的,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其主要功能: (1)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2)细胞内的生化反应需要水的参与。 (3)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部分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 (4)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 2.结合水:细胞内的一部分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它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3.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所占比例增加。若细胞中结合水所占比例增大,有利于抵抗不良环境(高温、干旱、寒冷等。) 4.种子在晒干过程中,主要失去的是自由水(有活性,能进行呼吸作用等),干种子在烘烤过程中,主要失去的是结合水(失去生命活性。) 5.不同生物体内含水量不同,同一生物不同器官含水量不同,同一生物不同发育阶段含水量不同。 【详解】A、生物体内的水主要以自由水形式存在,自由水在生物体的许多化学反应中充当溶剂,A正确; B、冬天雪松体内的结合水含量会增多,自由水含量减少,提高了抗冻的能力,B错误; C、结合水在细胞内与其他物质相结合,一般不参与代谢作用,它是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C正确; D、种子萌发初期,细胞代谢增强,自由水/结合水比值增大,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以及自由水和结合水的作用,熟记自由水和结合水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15.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液泡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是细胞的“消化车间” B.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组成 C. 台盼蓝染液能将死细胞染成蓝色,是因为死细胞的细胞膜选择透过性丧失 D. 新宰畜禽类的肉放置一段时间后再煮口味变好,是因为细胞合成了新的蛋白质 【答案】C 【解析】1.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死亡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丧失,因此台盼蓝染液能进入细胞内而使细胞着色,这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具有选择性的特点。 2.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但不是含有生物体必需的所有的水解酶,硅肺是由于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而硅尘却能破坏溶酶体的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 【详解】A、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是细胞的“消化车间”,A错误; B、生物膜是细胞内的各种膜的统称,由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组成,B错误; C、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死亡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丧失,因此台盼蓝染液能进入细胞内而使细胞着色,C正确; D、畜、禽类被宰杀后,细胞死亡,不能合成新的蛋白质,新宰的畜、禽类的肉放置一段时间后口味变好,是因为细胞内溶酶体中水解酶的水解作用,将大分子物质水解成小分子导致,D错误。故选C。 16.对于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 不同时期,同种物质的不同形态 B. 同一时期,同一物质的不同形态 C. 不同时期,不同物质的不同形态 D. 同一时期,不同物质的不同形态 【答案】A 【解析】本题比较基础,考查染色体的相关知识,只要考生掌握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详解】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形态,A正确。故选A。 17.下图表示人体内某种消化酶在体外最适温度、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如果在A点时,温度再提高5℃,则反应速率上升 B. 在A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反应物的浓度率 C. 在C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反应物的浓度和酶的浓度 D.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C点时再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反应速率不变 【答案】B 【解析】分析曲线:曲线A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因此该段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浓度;B点时,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曲线BC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催化速率不变,说明此时限制催化速率的因素最有可能是酶的数量和酶的活性。 【详解】A、本实验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如果在A点时,温度再提高5℃,酶活性会下降,则反应速率降低,A错误; B、曲线A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可知该段(包括A点)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反应物浓度,B正确; C、曲线BC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催化速率不变,说明此时限制催化速率的因素最有可能是酶的数量,故C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是酶的浓度,C错误; D、曲线BC段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催化速率不变,说明此时限制催化速率的因素最有可能是酶的数量(浓度),故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C点时往反应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反应速率会加快,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重点考查曲线图的分析,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的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pH、反应物浓度和酶浓度),准确判断同一条曲线中不同段或不同点的影响因素。 18.最能表明同种生物不同细胞之间功能差异的是( ) A. 细胞核的大小和数量 B. 细胞体积的大小 C.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D. 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 【答案】D 【解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后,不同细胞所含的细胞器种类和数量都不同,这也是生物内各种细胞之间功能差异的最主要表现;据此答题。 【详解】A、生物内不同细胞的细胞核大小和数量有所区别,但这不是生物内各种细胞之间功能差异的最主要表现,A错误; B、生物内不同细胞的细胞体积有所差异,但这不是生物内各种细胞之间功能差异的最主要表现,B错误; C、生物内不同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相似,C错误; D、最能表明生物内各种细胞之间功能差异的是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明确细胞分化后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了稳定性差异;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功能,明确不同细胞功能差异的最主要表现是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19.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下列实例中能反映该特点的是( ) ①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 ②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③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的吸收 ④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C 【解析】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凡是膜的变形、融合都体现膜的流动性,胞吐和胞吞过程,依赖于膜的流动性。 【详解】①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体现了膜的流动性,①正确; ②变形虫的变形运动如能伸出伪足,体现了膜的流动性,②正确; ③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Na+、K+的吸收是主动运输过程,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③错误; ④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④错误。故选C。 20.将下列细胞中的磷脂提取,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细胞表面积两倍的是( ) A. 人的肝细胞 B. 蛙的红细胞 C.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D. 人的成熟红细胞 【答案】D 【解析】将一个细胞中的所有磷脂提取出来,铺成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说明该细胞中除了细胞膜外,没有其它的膜结构。由于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除细胞膜外,无其它的膜结构。 【详解】人的肝细胞、蛙的红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含有细胞膜、多种细胞器膜以及核膜,将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大于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人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及其复杂的细胞器,只有细胞膜,没有其他膜结构,所以磷脂分子的面积是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D正确。故选D。 21.下图中a代表某信号分子,b代表细胞膜上受体,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可能是某种激素 B. 乙细胞表示靶细胞 C. 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D. 所有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都必需通过b结构完成 【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甲细胞表示分泌细胞,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a可能表示某种信号分子,b表示受体。 【详解】A、图中a可能表示某种信号分子,可以是某种激素,如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等,A正确; B、图中甲细胞表示分泌细胞,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B正确; C、图示甲细胞产生的某种物质通过运输作用于乙细胞,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C正确; D、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不都通过b结构受体完成,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间信息传递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激素调节的过程,注意信息传递有三种方式,不一定必须通过受体传递信息。 22.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与成分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C. 染色质主要由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D. 细胞质基质含有水、无机盐、糖类、核苷酸、酶等 【答案】C 【解析】1.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的蛋白质和磷脂,其次还含有少量糖类。 2.染色体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DNA。 3.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细胞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 【详解】A、细胞骨架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纤维,A正确; B、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的蛋白质和磷脂,其次还含有少量糖类,B正确; C、染色质的成分主要是脱氧核糖核酸(DNA)、蛋白质,C错误; D、细胞质基质中含有水、无机盐、糖类、脂质、核苷酸、酶等,D正确。故选C。 23.下列关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 健那绿染液可将细胞质染成蓝绿色 B. 藓类叶片可直接做成临时装片观察叶绿体 C. 健那绿染液是一种活细胞染料,几乎不损伤细胞 D. 高倍显微镜下,可看到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的叶绿体 【答案】A 【解析】1.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2.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详解】AC、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细胞质无色,几乎不损伤细胞,A错误,C正确; B、藓类是低等植物,叶片是单层细胞,可直接做成临时装片观察叶绿体,B正确; D、高倍显微镜下,可看到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的叶绿体,D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择的材料是否合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4.下列关于细胞核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B. 细胞核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C. 细胞核行使遗传功能的重要结构是染色体 D. 细胞核的核膜、核孔对物质的通过具有选择性 【答案】B 【解析】细胞核能够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是与细胞核的结构分不开的,细胞核包括核膜(双层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详解】A、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越是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细胞中的核仁越大,A正确; B、细胞核是细胞新陈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 C、细胞核内的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的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C正确; D、细胞核的核膜是生物膜,生物膜对物质具有选择透过性,而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核孔也具有选择透过性,如核内的DNA分子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D正确。故选B。 25.关于流动镶嵌模型与三层结构模型(单位膜模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三层结构是指蛋白质—脂质—蛋白质 B. 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 三层结构模型认为蛋白质在生物膜中均匀分布 D. 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蛋白质在生物膜中均匀分布 【答案】D 【解析】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脂溶性物质很容易通过细胞膜,由此提出膜是由脂质构成的。 2.1959年罗伯特森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细胞膜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了三层结构模型,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是静态的统一结构。 3.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动运动的。 【详解】A、罗伯特森提出的膜结构模型: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 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并且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A正确; B、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正确; C、三层结构模型认为蛋白质在生物膜中均匀分布,C正确; D、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并不是均匀分布,D错误。故选D。 26.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润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稍后进行显微观察,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①组成成分的合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B. ③是细胞质基质,其中不含色素 C. ②中溶液的渗透压与蔗糖溶液渗透压相同 D. ③的空间大小与①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答案】A 【解析】A、①为细胞壁,其合成与高尔基体有关,A项正确; B、③是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的空隙,其中充满蔗糖溶液,B项错误; C、此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②细胞液中溶液的渗透压小于蔗糖溶液渗透压,C项错误; D、③的空间大小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有关,D项错误。故选A。 27.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是由蝎子毒液中的一种蛋白质制成的,它可以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使癌症手术更加容易、有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组成蝎毒“染色剂”的化学元素有C、H、O、N等 B. 氯代毒素能够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是因为癌细胞表面的磷脂分子的特异性 C. 患者不能通过口服的方法摄入这种“染色剂” D. 这种染色剂的合成、加工和分泌需要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答案】B 【解析】1、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少量蛋白质还含有S等元素。 2、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保护、润滑等功能。 3、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 【详解】A.蝎毒“染色剂”的本质是蛋白质,含有C、H、O、N等元素,A正确; B.氯代毒素能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说明氯代毒素能被癌细胞表面的受体特异性地识别,与识别功能有关的物质可能是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B错误; C.蝎毒“染色剂”的本质是蛋白质,口服后会被消化道中的蛋白酶水解而失去药效,因此不能用口服的方法摄入这种“染色剂”,C正确; D.由题意可知,这种染色剂属于分泌蛋白,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加工场所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合成和分泌过程需要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D正确。故选B。 28.下列关于探究酶特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 加热、加、加酶促进分解的原理相同 C. 酶具有专一性,所以催化脂肪酶水解的酶是脂肪酶 D. 可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斐林试剂验证酶的专一性 【答案】D 【解析】酶的特性: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详解】A、过氧化氢的分解受温度影响,所以不能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 B、酶促反应和Fe3+催化的原理都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是加热不是,加热为反应提供能量,B错误; C、酶具有专一性,脂肪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所以催化脂肪酶水解的酶是蛋白酶,C错误; D、可用淀粉+淀粉酶、蔗糖+淀粉酶进行实验,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来验证酶的专一性,D正确。故选D。 29.如图所示,①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②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E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正确的图解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1、活化能是指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2、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使化学反应加快,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详解】由于酶的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①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②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故①比②曲线的峰值要低,且①②曲线峰值的差值表示降低的活化能E,C正确。故选C。 30.将紫色鸭跖草叶片下表皮细胞浸润在大于细胞液浓度的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原因有可能是( ) ①是死细胞 ②大量吸水 ③大量失水 ④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有大液泡、生活状态的细胞、膜内外有浓度差。 植物细胞在KNO3一类溶液中发生的特殊现象,原因是一段时间后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NO3-,使细胞内浓度逐渐高于外界浓度,导致细胞重吸水恢复原状。 【详解】①死细胞的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不能发生渗透作用,也就没有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①正确; ②③④、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在浓度大于细胞液的硝酸钾溶液中,由于渗透作用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又由于植物细胞主动吸收溶液中的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最终导致细胞液浓度大于硝酸钾溶液,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又会自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②错误;③错误;④正确。 故选B。 31. 在玉米的营养液中加入某种阴离子,结果发现玉米根细胞在吸收该种阴离子的同时,对氯离子的吸收减少了,但对钾离子的吸收没有受影响,最可能的原因是该种离子( ) A. 妨碍了ATP的形成 B. 抑制了主动运输 C. 与氯离子的载体相同 D. 抑制了细胞的呼吸作用 【答案】C 【解析】离子进出细胞膜是主动转运,需要载体和能量;由题目可知,能吸收钾离子,故不可能是抑制细胞呼吸,而是载体蛋白的原因。因为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所以在吸收该种阴离子的同时,对氯离子的吸收减少了。故选C。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点评:识记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条件、常见例子 32.下图表示某植物相邻的3个细胞,其细胞液浓度依次为甲>乙>丙,正确表示细胞之间水分子渗透方向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溶液中的溶质或气体可发生自由扩散,溶液中的溶剂发生渗透作用;渗透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细胞间水分流动的方式是渗透作用,动力是浓度差。 【详解】由题意可知,甲、乙、丙细胞中,甲的浓度最高,渗透压最大,乙、丙细胞中的水分进入甲细胞中,乙、丙细胞之间,乙细胞液的浓度大于丙,水分从丙细胞进入乙。D正确。 故选D。 33.水生植物丽藻的细胞液中浓度比它们生活的池水高1065倍,丽藻细胞对的吸收方式是( ) A. 协助扩散 B. 自由扩散 C. 渗透作用 D. 主动运输 【答案】D 【解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详解】由于“水生植物丽藻的细胞液中K+浓度比它们生活的池水高很多倍”,表明水生植物丽藻的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主动运输。故选D。 34.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 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答案】B 【解析】红色花瓣细胞的液泡呈红色,比白色花瓣更便于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A 正确;黑藻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 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含有色素,呈紫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D 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质壁分离,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35.已知组成蛋白质的某种氨基酸的R基是,该氨基酸分子含有的C和N的原子数之比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其结构通式为:。这20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不同。因此只要知道R基团即可写出相应氨基酸的结构式。据此答题。 【详解】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已知某种氨基酸的R基是-CH2-CH2-NH2,将其代入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即可写出该氨基酸的分子结构式。该氨基酸含有C、H、O、N的原子数分别是4、10、2、2,因此含有的C和N的原子数之比为4:2=2:1。故选B。 【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只要考生识记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能根据题干条件写出该氨基酸的结构式,进而数出其中C、H、O、N的原子数,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36.下图所示甲乙两种物质在细胞内外的浓度情况,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进入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 B. 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 C. 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D. 甲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答案】D 【解析】1.甲物质细胞外浓度高于细胞内,甲进入细胞是顺浓度,不需要消耗能量;甲运输细胞是逆浓度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2.乙物质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浓度,乙进入细胞是逆浓度,需要消耗能量;乙运出细胞是顺浓度,如果是自由扩散或者协助扩散就不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A、乙在细胞外浓度低于细胞内,进入细胞应该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参与,A错误; B、甲在细胞膜外浓度高于细胞内,进入细胞可能是被动运输,所以不需要能量,B错误; C、乙在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乙运出细胞可能是被动运输,如果是自由扩散,则不需要载体蛋白参与,C错误; D、甲在细胞膜外浓度高于细胞内,甲运出细胞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D正确。故选D。 37.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B. 脂肪的鉴定一般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C. 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D. 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到试管 【答案】B 【解析】1.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 2.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详解】A、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后加入,A错误; B、脂肪的鉴定需要显微镜才能看到细胞中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B正确; C、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 硫酸铜溶液)组成,因此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不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C错误; D、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应先加A液,再加B液,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38.下列不能使ADP含量增加是( ) A. 肌细胞收缩 B. C. 荧光素与氧反应形成氧化荧光素并发出荧光 D. 甘油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内毛细淋巴管中 【答案】D 【解析】ATP是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通过ATP与ADP的相互转化,释放能量,供生命需要.因消耗ATP时,会使ADP含量增加,故根据题意找出相应的耗能的生理活动即可。 【详解】A、肌细胞的收缩需要消耗ATP提供的能量,A错误; B、葡萄糖与果糖脱水缩合形成蔗糖需要消耗ATP提供的能量,B错误; C、荧光素与氧反应形成氧化荧光素并发出荧光,需消耗ATP提供的能量,C错误; D、甘油是小分子脂质,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内毛细淋巴管中属于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D正确。故选D。 39.下列是关于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相同质量的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比糖原少 B. 脂质分子中的氧含量远远多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少 C. 摄入过多胆固醇会在血管壁上形成沉淀造成血管堵塞 D. 磷脂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答案】C 【解析】脂质的种类与作用: 脂肪:储能、维持体温; 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 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详解】AB、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质量相同的糖、脂肪分解,脂肪耗氧多,释放的能量比糖原多,AB错误; C、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成分,参与血液中的脂质运输,适当的摄入胆固醇对人体有利,但是饮食中过多地摄入胆固醇,会在血管壁上形成沉积,可能会造成血管堵塞,C正确; D、磷脂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D错误。故选C。 40. 某同学在研究化合物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得到下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曲线①作为对照实验 B. 化合物P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C. 若反应温度不断升高,则A点持续上移 D. 在一定范围内,底物浓度影响着酶促反应速率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分析,要求考生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能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及无关变量,区分出该实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并能根据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判断该实验中曲线的变化。 根据题意分析曲线可知,本实验是为了研究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所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含有化合物P及底物浓度,因变量是酶促反应的速率,所以曲线①作为对照实验,曲线②为实验组,A正确;对比两曲线可知,在相同底物浓度下,加入化合物P后酶促反应的速率降低,说明化合物P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B正确;本实验中温度属于无关变量,对照实验中各组的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而适宜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故在适宜温度的基础上再升高温度,则酶活性降低,A点下降,C错误;图中曲线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底物浓度影响着酶促反应速率,D正确。 二、非选择题 41.下图甲所示细胞内某种大分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图乙为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合物结构简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物质B是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携带遗传信息,则单体A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 (2)若单体A参与构建化合物乙,则单体A结构式是______,其结构特点是_______。 (3)组成图乙化合物的氨基酸有______种,形成该化合物的化学反应称为______,这个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 【答案】脱氧(核糖)核苷酸 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四 脱水缩合 54 【解析】分析甲图:甲所示为细胞内某种大分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化学元素组成单体A,单体A再脱水缩合(聚合)形成大分子化合物B。 分子乙图:乙图为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该化合物含有3个肽键,是由4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的。 【详解】(1)染色体的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若物质B是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携带遗传信息,则单体A的中文名称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2)化合物乙是多肽,若单体A参与构建化合物乙,则单体A是氨基酸,结构式是,其结构特点是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3)据图分析可知:乙图中含有3个肽键,是由4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的,4个氨基酸的R基各不相同,故组成图乙化合物的氨基酸有四种;形成该化合物的化学反应称为脱水缩合,这个过程中形成3个肽键,脱去3分子水,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3×18=54。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和多肽链结构示意图,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蛋白质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几种主要的化合物及其基本组成单位和相关组成元素;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能分析乙图并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42.下图所示两种生活状态细胞的显微结构,其中图甲的抗体是一种分泌蛋白。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单独研究细胞器的组成和功能,需将细胞器进行分离,常用的方法是______。 (2)图甲特有的细胞器是[ ]______,它分布于______细胞中,图乙细胞中“养料制造车间”是指[ ]________。 (3)图甲中抗体合成场所是[ ]_____,还需经过细胞器[ ]________和[ ]________的加工处理。 (4)图中细胞与大肠杆菌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 【答案】差速离心法 [ ⑥ ]中心体 动物和低等植物 [ 4 ]叶绿体 [ ② ]核糖体 [ ③ ]内质网 [ ⑦ ]高尔基体 图中细胞有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或有成形的细胞核),大肠杆菌没有 【解析】分析题图:图甲表示是动物细胞,其中①是细胞膜、②是核糖体、③是内质网、④是细胞核(核孔)、⑤是线粒体、⑥是中心体、⑦是高尔基体。 图乙表示的是植物细胞,其中1为胞间连丝,2为液泡,3为线粒体,4为叶绿体,5为内质网,6为细胞质基质,7为高尔基体,8为细胞壁,9为细胞核。 【详解】(1)若要单独研究细胞器的组成和功能,需要破坏细胞膜,将细胞器进行分离,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2)图甲是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 ⑥ ]中心体,它分布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图乙是植物细胞,细胞中“养料制造车间”是指[ 4 ]叶绿体。 (3)抗体是免疫球蛋白,是一种分泌蛋白,图甲中抗体合成场所是[ ② ]核糖体,还需经过细胞器[ ③ ]内质网 和[ ⑦ ]高尔基体的加工处理。 (4)图中的动植物细胞都是真核细胞,而大肠杆菌是原核细胞,故其与大肠杆菌最本质的区别是图中细胞有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或有成形的细胞核),大肠杆菌没有。 【点睛】题结合细胞结构示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即可。 43.下图所示:甲、乙是渗透装置示意图,甲图是发生渗透作用的初始状态,乙图处于平衡状态,丙图是根毛细胞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备注:甲图中①为清水为、②30%蔗糖溶液) (1)典型的渗透装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甲图中①和②处溶液浓度的大小是_____________。 (3)丙图中⑦名称是_____,若甲图中的③是玻璃纸,则③与⑦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 (4)若把根毛细胞浸润在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中,它将出现____________,该细胞为无色透明,用显微镜观察此过程可以通过______(增大/缩小)光圈或换成______反光镜,以便于观察。 【答案】半透膜 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②>① 原生质层 ③属于半透膜,没有选择透过性,⑦属于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质壁分离(现象) 缩小 平面 【解析】1.分析图甲和乙,①表示烧杯中的液体,②表示漏斗中的液体,③表示半透膜;由于漏斗内溶液浓度高,漏斗液面上升。 2.分析图丙,④表示细胞膜,⑤表示细胞质,⑥表示液泡膜,⑦表示原生质层。 【详解】(1)典型的渗透装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是具有半透膜和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2)图甲中②漏斗中的液体浓度高于①烧杯中的液体浓度,漏斗内的液面上升,故甲图中①和②处溶液浓度的大小是②>①。 (3)丙图中⑦包括④细胞膜、⑥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⑤细胞质,故其名称是原生质层;若甲图中的③是玻璃纸,则③与⑦的主要区别是③属于半透膜,没有选择透过性,⑦属于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4)若把根毛细胞浸润在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中,由于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它将出现质壁分离(现象);该细胞为无色透明,质壁分离复原过程应保存细胞活性,可以适当降低亮度进行观察,故用显微镜观察此过程可以通过缩小光圈或换成平面反光镜,以便于观察。 【点睛】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了解渗透作用的条件,区分半透膜和原生质层,了解质壁分离的原因是解题关键。 44.下图甲所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乙所示出入方式与浓度的关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 ]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和名称):细胞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是[ ]_______(填图中字母和名称);D代表_______。 (2)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在结构上具有_____________。 (3)甲图中表示性激素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是______(填字母),可用图乙的_____(填序号)曲线表示:若某离子以甲图a的方式吸收,该运输方式是_______ ,与性激素的运输方式相比,此方式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B ]磷脂双分子层 [ A ]蛋白质 多糖(或糖侧链) 一定的流动性(流动性) b ① 主动运输 既需要载体蛋白,又需要消耗能量 【解析】1.据图甲分析,A表示蛋白质,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D表示多糖(或糖侧链)(膜外);a、e代表主动运输,其中a表示运进细胞,e表示运出细胞;b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自由扩散;c、d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表示协助扩散。 2.据图乙分析,①曲线图中,物质的跨膜运输速率取决于浓度差,属于自由扩散;②曲线图中,物质能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表示主动运输。 【详解】(1)甲图中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 [ B ]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是[ A ]蛋白质;D代表多糖(或糖侧链)。 (2)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磷脂双分子层的厚度变小,这说明磷脂分子是能够运动的,说明B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流动性)。 (3)性激素是小分子脂质,在甲图中表示性激素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是b自由扩散;图乙的①曲线图中,物质的跨膜运输速率取决于浓度差,属于自由扩散,故可用图乙的①曲线表示;图甲中a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若某离子以甲图a的方式吸收,该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性激素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故与性激素的运输方式相比,此方式的最大特点是既需要载体蛋白,又需要消耗能量。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物质跨膜运输,相对综合,解题关键是提升学生获取图示信息、审题、分析能力。 45.如图所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Pi代表磷酸,则B为______,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 (2)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图中___________过程有关(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并写出该过程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ATP的作用,某兴趣小组用小刀将数十只萤火虫的发光器割下,干燥后研磨成粉末,取两等份分别装入编号为1、2的试管,加入少量水置于暗处,直至荧光消失。接着在1号试管内加入葡萄糖溶液2 ml,在2号试管内加入ATP注射液2 ml。 ①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TP(或三磷酸腺苷) 实验结果:1号试管不发荧光,2号试管发荧光 说明: ATP是直接能源物质。 【解析】1.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2.该图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示意图,C到B为ATP的合成,B到C为ATP的水解,E1为合成ATP的能量,E2为ATP水解释放的能量。 【详解】(1)据图示可知,图中Pi代表磷酸,C到B为ATP的合成,B到C为ATP的水解,故B为ATP(或三磷酸腺苷),C为ADP;B的结构简式为。 (2)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有关,即图中过程有关;写出该过程的反应方程式为:。 (3)为了验证ATP的作用,某兴趣小组用小刀将数十只萤火虫的发光器割下,干燥后研磨成粉末,取两等份分别装入编号为1、2的试管,加入少量水置于暗处,直至荧光消失。接着在1号试管内加入葡萄糖溶液2 ml,在2号试管内加入ATP注射液2 ml。 ①由于细胞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故实验结果是:1号试管不发荧光,2号试管发荧光 。 ②该实验结果说明:ATP是直接能源物质。 【点睛】本题考查ATP的结构组成、合成、水解及利用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推理出B、C所代表的物质。 46.石油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三氧化氮等有毒气体,污染环境,乙醇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可部分替代石油燃料。科学家发现利用纤维素酶、酵母菌等可将纤维素转化成乙醇,耐高温纤维素酶可以加速催化纤维素水解成还原糖,从而有利于酵母菌发酵产生乙醇。为探究新菌株产生的纤维素酶能否耐受80℃高温,进行以下实验: 试管1 试管2 第一步 加入适量缓冲液 加入等量纤维素酶溶液(缓冲液配制) 第二步 80℃水浴保温10 min 第三步 加入适量纤维素溶液 第四步 加入________试剂 第五步 60℃水浴保温2 min 第六步 观察实验现象 (注:缓冲液能维持溶液pH稳定,不影响反应过程。)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酶的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纤维素被彻底水解,则其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第四步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该试剂与还原糖发生反应,形成________沉淀。 (3)预测实验结果与结论: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该纤维素酶能耐受80℃高温; ②若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该纤维素酶不能耐受80℃高温。 【答案】有无催化剂(有无纤维素酶)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葡萄糖 斐林试剂 砖红色 试管1没有砖红色沉淀(或呈蓝色),试管2有砖红色沉淀 试管1和2均没有砖红色沉淀(或呈蓝色) 【解析】根据实验目的“为探究新菌株所产纤维素酶能否耐受80℃高温”,因此需对纤维素酶进行高温处理,然后观察是否能将纤维素水解产生还原糖,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鉴定观察是否产生砖红色沉淀。 【详解】(1)根据表格分析可知,试管1加入适量缓冲液,试管2加入等量纤维素酶溶液(缓冲液配制),故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催化剂(有无纤维素酶);酶的作用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会产生砖红色沉淀,纤维素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若纤维素被彻底水解,则其产物是葡萄糖。葡萄糖是还原性糖,第四步加入的试剂是斐林试剂,该试剂与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形成砖红色沉淀。 (3)如果纤维素酶能耐受80℃高温,则经80℃高温处理后,依然能使纤维素水解,经斐林试剂检测能出现砖红色沉淀;反之,不能出现砖红色沉淀。故预测实验结果与结论为: ①若试管1没有砖红色沉淀(或呈蓝色),试管2有砖红色沉淀,则表明该纤维素酶能耐受80℃高温; ②若试管1和2均没有砖红色沉淀(或呈蓝色),则表明该纤维素酶不能耐受80℃高温。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鉴定以及探究类实验的设计等方面的知识,结合酶的活性进行考查,关键能够识记还原糖的鉴定的原理和方法,以及能够根据题中实验目的结合表中提示完善实验操作步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