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湖北省黄冈市2020届高三(9月)月考(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湖北省黄冈市2020届高三(9月)月考(解析版)

湖北省黄冈市2020届高三(9月)月考 一、选择题 ‎1.关于生物体内物质所含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葡萄糖含有磷元素 B. 血红蛋白含有铁元素 C. ATP 中含有氮元素 D. 淀粉酶含有碳元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 糖类的组成元素是C、H、O,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等,有的含有Fe、S,ATP含有C、H、O、N、P元素。‎ ‎【详解】A、糖类的组成元素是C、H、O,A错误;‎ B、血红蛋白中含有铁元素,B正确;‎ C、ATP的元素组成包括C、H、O、N、P,C正确;‎ D、淀粉酶是蛋白质,组成元素是C、H、O、N,D正确。‎ 故选A。‎ ‎2.下列关于人体蛋白质及其功能的对应组合,正确的是( )‎ A. 抗体——运输 B. 胰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 C. 载体蛋白——调节 D. 胰岛素——主要能源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①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②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③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④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⑤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详解】A、抗体是蛋白质,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体现的是蛋白质的免疫功能,A错误;‎ B、胰脂肪酶的化学本质的蛋白质,能催化脂肪水解,体现了蛋白质的催化功能,B正确;‎ C、载体蛋白可协助物质的运输,体现了蛋白质的运输功能,C错误;‎ D、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体现了蛋白质的调节功能,D错误。‎ 故选:B。‎ ‎3.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内容以及建立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是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之一 B. 法国科学家比夏指出器官是由组织构成 C. 英国科学家虎克发现了细胞并给细胞命名 D. 德国科学家魏尔肖认为新细胞是从老细胞的细胞核中长出来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的内容有:‎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并且是命名者;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 ‎【详解】A、“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是细胞学说的内容之一,A正确;‎ B、法国科学家比夏指出器官是由组织构成的,B正确;‎ C、英国科学家虎克发现了细胞并给细胞命名,但发现的是死细胞,C正确;‎ D、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D错误。‎ 故选:D。‎ ‎4.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因为藓类的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直接使用高倍镜观察 B. 换用高倍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C. 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将变暗,为提高亮度,可增大光圈或换成凹面镜采光 D. 若在高倍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中细胞质实际流向应是顺时针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2、因为藓类叶片大,在低倍镜下容易找到,移到视野中央再换用高倍镜观察,换上高倍物镜后,直接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较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详解】A、在用高倍物镜进行观察时,应该现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清晰物物像,并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物镜,A错误;‎ B、换上高倍物镜后,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不能用粗准焦螺旋调焦,B错误;‎ C、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较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C正确;‎ D、若在高倍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中细胞质实际流向还是逆时针,D错误。‎ 故选C。‎ ‎5.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与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结合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B. 植物蒸腾作用散失的水是自由水 C. 秋冬季节,植物体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下降 D. 细胞发生癌变其自由水含量较正常时的低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能自由移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 ‎【详解】A、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A错误;‎ B、自由水能够自由流动,植物蒸腾作用失去的水是自由水,B正确;‎ C、结合水与植物的抗逆性有关,因此秋冬季节,植物体内结合水与自由水比例上升,C错误;‎ D、癌细胞代谢比较旺盛,故其自由水含量比正常时高,D错误。‎ 故选:B。‎ ‎6.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某些无机盐是合成RNA、脂肪的原料 B. 骨骼和牙齿中的钙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C. 缺镁会影响叶肉细胞内水的光解 D. 人体血液中钙离子含量太高会出现抽搐 ‎【答案】C ‎【解析】‎ ‎【分析】‎ 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 ‎①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②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 ‎③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A.脂肪的组成元素只有C、H、O,不需要无机盐提供矿质元素,A错误;‎ B. 骨骼和牙齿中的钙主要以化合物碳酸钙形式存在,B错误;‎ C. 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缺镁会影响光的吸收,从而影响水的光解,C正确;‎ D. 人体血液中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D错误。‎ 故选C。‎ ‎7.下列有关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动物细胞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和胆固醇等 B. 脂质在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合成 C. 糖原的组成单位是蔗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现砖红色 D. 等量的葡萄糖和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时产生水的量相等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2、脂质主要是由C、H、O 3种化学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N和P.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 除此以外,脂肪还有保温、缓冲、减压的作用;磷脂是构成包括细胞膜在内的膜物质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这些物质对于生物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详解】A、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在动物细胞膜中还有少量胆固醇,A正确;‎ B、内质网是脂质合成场所,脂质在内质网上合成,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B错误;‎ C、糖原的组成单位是葡萄糖,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现砖红色,C错误;‎ D、脂肪含H量多于糖,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水更多,D错误。‎ 故选:A。‎ ‎8.下列概念不能用如图模型来表示的是( )‎ A. a表示核苷酸,b、c、d分别表示含氮碱基、五碳糖、磷酸 B. a表示糖类,b、c、d分别表示单糖、二糖、多糖 C. a表示脂肪,b、c、d分别表示性激素、磷脂、固醇 D. a表示ATP,b、c、d分别表示腺嘌呤、核糖、3个磷酸基团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 ‎2、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等不能水解的糖称为单糖,由2个单糖脱水缩合形成的糖称为二糖,多糖有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 ‎3、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 ‎①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②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③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4、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①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②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③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④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⑤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5、分析题图:题图中的a是由b、c、d构成的,或a包括b、c、d。‎ ‎【详解】A、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A正确;‎ B、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B正确;‎ C、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C错误;‎ D、ATP由腺嘌呤、核糖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D正确。‎ 故选:C。‎ ‎9.风干种子只有吸收足够的水才能进行旺盛的代谢活动使胚生长。下图表示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吸水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风干种子中的水主要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 B. 阶段Ⅱ的种子吸水速率小于阶段Ⅰ C. 阶段Ⅰ的呼吸速率大于阶段Ⅱ D. 同阶段I相比,阶段Ⅲ种子的DNA总量增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自由移动对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反之亦然。‎ ‎2、阶段I吸水速率大于阶段Ⅱ,此时细胞代谢较慢,而进入阶段Ⅲ后种皮涨破,细胞代谢速率加快。‎ ‎【详解】A、风干种子细胞中自由水含量较少,主要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A正确;‎ B、据图示可知,在阶段II,种子含水量没有多大变化,故种子吸水速率小于阶段I,B正确;‎ C、随自由水含量的增加,代谢强度大大增加,故阶段Ⅱ呼吸速率大于阶段I,C错误;‎ D、阶段Ⅲ胚根突破种皮,有细胞分裂,DNA要进行复制,故DNA总量增多,D正确。‎ 故选:C。‎ ‎10.如图是支原体细胞结构示意图,推测支原体和酵母菌都( )‎ A. 通过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B. 没有核膜和染色体 C. 具有生物膜系统 D. 在有丝分裂间期进行DNA复制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支原体细胞结构示意图,该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该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等结构。‎ ‎【详解】A、不管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都是通过核糖体合成蛋白质,A正确;‎ B、酵母菌为真核生物,有核膜和染色体,B错误;‎ C、支原体只有唯一细胞器核糖体,核糖体无膜结构,不能构成生物膜系统,C错误;‎ D、图示细胞为原核细胞,不能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D错误。‎ 故选:A。‎ ‎1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的功能都是由膜蛋白决定的 B. 蛋白质在细胞膜内侧和外侧的分布是对称的 C.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能够将信息分子转移到细胞内发挥作用 D. 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结构。‎ ‎1、脂质: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 ‎2、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 ‎①蛋白质的位置:有三种.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 ‎ ‎②种类:a.有的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 b.有的起载体作用,参与主动运输过程,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有的是酶,起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 ‎3、特殊结构--糖被:①位置:细胞膜的外表.②本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③作用: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详解】A、细胞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像信息交流还跟糖被有关,A错误;‎ B、蛋白质在细胞膜内侧和外侧的分布是不对称的,B错误;‎ C、信息分子是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一般不进入细胞内,C错误;‎ D、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故脂溶性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D正确。‎ 故选:D ‎12.下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物质成分,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③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具有流动性 B. 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②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C. 若该图为人体肝细胞膜,则A侧CO2浓度高于B侧 D. ①②③共同形成的结构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示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图,①是糖蛋白,②是蛋白质,③是磷脂双分子层。‎ 细胞膜的结构。‎ ‎1、脂质: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 ‎2、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 ‎①蛋白质的位置:有三种.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 ‎ ‎②种类:a.有的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 b.有的起载体作用,参与主动运输过程,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有的是酶,起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 ‎3、特殊结构--糖被:①位置:细胞膜的外表.②本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③作用: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详解】A、③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 B、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②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B正确;‎ C、二氧化碳是在肝细胞内产生,扩散到细胞外,故B侧高于A侧,C错误;‎ D、①②③共同形成的细胞膜,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C。‎ ‎13.下列生命活动中,不是由单层膜细胞器完成的是( )‎ A. 对蛋白质进行分类和包装 B. 发出星射线以形成纺锤体 C. 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D. 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器的分类:‎ ‎①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 ‎②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 ‎③不具备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 ‎【详解】A、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分类和包装,而高尔基体属于单层膜细胞器,A错误;‎ B、中心体发出星射线以形成纺锤体,中心体没有膜结构,B正确;‎ C、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而溶酶体属于单层膜细胞器,C错误;‎ D、液泡调节植物细胞内的渗透压,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其属于单层膜细胞器,D错误。‎ 故选B。‎ ‎14.下图为几种细胞器模式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②③④的内部结构都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B. ①②④三种细胞器都参与抗体合成和分泌的过程 C. ③中的ATP主要用于有机物的合成 D. 分泌淀粉酶的唾液腺腺体细胞中的②④比口腔上皮细胞中的多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器:细胞器是悬浮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具有特定结构功能的微小构造。细胞器分为: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液泡、核糖体、中心体。其中,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细胞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只存在于植物细胞和低等动物,中心体只存在于低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线粒体是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主要产生场所。‎ 分析图示:①是线粒体,②是高尔基体,③是叶绿体,④是内质网。‎ ‎【详解】A、①②③④的内部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A错误 B、线粒体(①)、高尔基体(②)和内质网(④)都参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B正确;‎ C、叶绿体能合成ATP,不能为其他一些细胞器的生命活动提供直接能源,只参与暗反应,C正确;‎ D、唾液腺腺体细胞合成分泌蛋白比较旺盛,故其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较发达,D正确。‎ 故选:A。‎ ‎15.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白细胞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吞噬细菌 B. 性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胞吞 C. 同种离子流入与排出细胞的方式相同 D. 水生植物丽藻富集K+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D ‎【解析】‎ ‎【分析】‎ 小分子物质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分: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被动运输分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动运输的影响因素有被运输的物质浓度差。协助扩散的影响因素有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主动运输的影响因素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能量。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有胞吐和胞吞。‎ ‎【详解】A、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属于胞吞作用,A错误;‎ 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自由扩散(如性激素),B错误;‎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运输,但排出Na+属于主动运输,C错误;‎ D、水生植物丽藻富集K+的过程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D正确。‎ 故选:D。‎ ‎16.如图为渗透实验装置,蔗糖不能透过半透膜,渗透平衡时烧杯中液面高度为a,漏斗中液面高度为b,液面差为m。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达到平衡时,水分子进出半透膜的速率相等 B. 若向漏斗中滴人清水,则重新平衡时m将增大 C. 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分子,则重新平衡时m将增大 D. 把m段内的液体吸出后,重新平衡时m将减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 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1、半透膜;2、半透膜两侧要具有浓度差。‎ 半透膜是一种只允许小分子物质通过,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膜。‎ 渗透压是只溶液中溶质分子对水的吸引力。当达到平衡时,进出的水分子达到动态平衡。‎ ‎【详解】A、达到新的平衡时,水分子进出半透膜的速率相等,A正确;‎ B、向漏斗中滴入清水,漏斗内的浓度降低,渗透压下降,m将减小,B错误;‎ C、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将导致漏斗内蔗糖溶液渗透压进一步增大,平衡时m将增大,C正确;‎ D、把m段内的液体吸出后,则其中溶质也被吸出,其漏斗中溶质减少,渗透压减弱,吸水能力也减弱,则平衡时m将减小,D正确。‎ 故选B。‎ ‎17.某植物具有分泌功能(分泌物中含有多肽),下图为其细胞的部分结构据图分析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结构A是核孔,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B. 结构F是胞间连丝,相邻细胞之间可通过F进行信息交流 C. 将该植物正常活细胞浸在健那绿染液中,图中的D和E都被染色 D. 该多肽从合成至分泌出细胞经过的细胞结构依次为B→C→M→G→N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该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的局部图,其中结构A为核孔,B为核糖体,C为内质网,D为内质网,E为线粒体,F为胞间连丝,G为高尔基体,M和N为囊泡。‎ ‎【详解】A、结构A是核孔,核孔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A正确;‎ B、结构F是胞间连丝,其可以实现相邻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B正确;‎ C、健那绿染色具有专一性,只能使线粒体染色,C错误;‎ D、分泌蛋白合成至分泌依次经过核糖体→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D正确。‎ 故选C。‎ ‎18.将一株质量为20克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增加的质量来自于光、矿质元素和空气 B. 少数叶片黄化后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增多 C. 叶肉细胞在夜间不能合成ATP D. 根细胞不能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有机物和氧气,场所是叶绿体。‎ ‎【详解】A、植物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并没有增加黄瓜幼苗的质量,A错误;‎ B、叶片黄化后叶绿素减少,对红光的吸收减少,B错误;‎ C、叶肉细胞在夜间会进行呼吸作用,也能合成ATP,C错误;‎ D、矿质元素只能以无机盐离子的形式被根细胞吸收,不能吸收N2,D正确。‎ 故选D。‎ ‎19.如下图表示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的M指的是腺嘌呤,N指的是核糖 B. 食物为ATP“充电”指的是呼吸作用分解来自食物中的有机物产能 C. 运动时肌肉细胞中ATP的“充电”速率远高于其“放能”速率 D. ATP的“充电”和“放能”所需要的酶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根据图示判断:M指的是腺嘌呤,N指的是核糖。‎ ‎【详解】A、根据图示判断:M指的是腺嘌呤,N指的是核糖,A正确;‎ B、食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需通过呼吸作用来完成,B正确;‎ C、ATP的合成和分解速率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C错误;‎ D、酶有专一性,故ATP的合成和分解所需要酶的不同,D正确。‎ 故选C。‎ ‎20.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淀粉酶、淀粉、蔗糖、斐林试剂能验证酶的专一性 B. 真核细胞内酶的合成场所有细胞核和核糖体等 C. 可用盐析的方法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分离出该酶 D. 脲酶能提供尿素分解时所需的活化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所以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性,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如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永久失活,但低温只能降低酶的活性,不会使酶失活。‎ ‎【详解】A、淀粉和蔗糖没有被水解时加斐林试剂都没有现象,如果水解了都能产生砖红色沉淀,故能用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A正确;‎ B、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故其合成场所有细胞核和核糖体,B正确;‎ C、用盐析的方法可以把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C正确;‎ D、酶是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D错误。‎ 故选D。‎ ‎21.下图为细胞呼吸过程简图,其中①~⑤为不同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O2‎ A. 原核细胞的过程①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真核细胞的过程③发生在线粒体基质 B.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会发生图中①②③过程,无氧条件下发生图中①⑤过程 C. 图中[H]主要为NADH,过程④⑤不产生ATP D. 催化②④⑤过程酶存在差异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C6H12O6(葡萄糖)酶 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酶 20[H]+6CO2+少量能量(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 反应式:24[H]+6O2 酶 12H2O+大量能量(34ATP);‎ ‎2、无氧呼吸可以分为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C6H12O6 酶 2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细胞质基质)‎ 第二阶段:2丙酮酸+4[H] 酶 2酒精+2CO2(细胞质基质)‎ 或2丙酮酸+4[H] 酶 2乳酸(细胞质基质)。‎ ‎【详解】A.过程③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故A错误;‎ B.有氧条件下酵母菌会发生有氧呼吸,即图中①②③过程,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即图中①⑤过程,故B正确;‎ C.图中[H]存在的形式主要为NADH,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过程④⑤不产生ATP,故C正确;‎ D.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生成不同的产物,故D正确。‎ 故选A。‎ ‎22.下列各项实验中所用的试剂,作用完全相同的是( )‎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实验中,氢氧化钠的作用 B.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中,生理盐水的作用 C.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中,酒精的作用 D.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的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过程中,无水乙醇作用是提取绿叶中的色素,脂肪检测过程中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便于染色。‎ ‎2、斐林试剂是0.1g/mL的NaOH和0.05g/mL的CuSO4等量均匀混合的混合液.双缩脲试剂是0.1g/mL的NaOH和0.01g/mL的CuSO4溶液,并且两种试剂不需要混合,先后使用.‎ ‎3、“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的作用都是使细胞相互分离,“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使DNA和蛋白质分离。‎ ‎【详解】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实验氢氧化钠的作用是新制氢氧化铜,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氢氧化钠的作用是提供碱性环境,A错误;‎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中,生理盐水的作用都是维持细胞正常形态,B正确;‎ C、脂肪检测过程中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溶解色素,C错误;‎ 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用到盐酸的作用是使细胞分离开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使DNA和蛋白质分离,D错误。‎ 故选:B。‎ ‎23.红叶杨和绿叶杨是杨树的两个不同的品种,同绿叶杨相比,红叶杨叶绿体的基粒类囊体减少,液泡中花青素含量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可用于比较两种杨树叶光合作用能力的大小 B. 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两种杨树叶绿体基粒类囊体的差异 C. 叶绿体中的色素和液泡中的花青素都可参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D. 可通过“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测定红叶杨细胞中花青素的含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结构有:细胞壁、叶绿体、大液泡和经染色的细胞核和线粒体。‎ ‎2、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土壤中水分的多少,光照的长短与强弱、光的成分以及温度的高低等,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光合作用强度可以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原料消耗量或产物生成的数量来定量地表示。‎ ‎3、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的观察指标: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质层的位置和细胞大小。‎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要使红叶杨和绿叶杨的光合作用强度相等,红叶杨需要更强的光照,原因是红叶杨比绿叶杨的叶绿体基粒类囊体少,光合速率小,因此,两种杨树叶光合速率可通过“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作比较,A正确;‎ B、叶绿体基粒类囊体属于亚显微结构,不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B错误;‎ C、液泡中的花青素不可以参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C错误;‎ D、红叶杨细胞中花青素的含量不可通过“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测定,D错误。‎ 故选:A。‎ ‎24.下图甲表示叶肉细胞中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A、B代表物质,下图乙表示叶绿体色素分离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是在图中①上进行的,而暗反应是在②中进行的 B. ①上产生的B物质移动到②中参与C5和C3的还原 C. ②中产生的NADP+移动到①上接受水光解产生的氢 D. 图乙中色素带从上往下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①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②是叶绿体基质,物质A是ATP,物质B是NADPH;图乙是叶绿体色素在滤纸上的分布,由上往下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详解】A、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光反应是在图中①类囊体膜上进行的,而暗反应是在②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A正确;‎ B、①类囊体膜上产生的B物质[H]移动到②叶绿体基质中,参与C3的还原,形成糖类等有机物,B错误;‎ C、②叶绿体基质中产生的NADP+将移动到①类囊体膜上接受水光解产生的氢,C正确;‎ D、叶绿体色素在滤纸上的分布,由上往下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D正确。‎ 故选B。‎ ‎25.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细胞骨架由纤维素组成,可维持细胞的形态 B. 核糖体和中心体都没有膜结构,但它们都与细胞分裂有关 C. 植物细胞都有液泡,液泡内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各种色素 D. 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核仁较大,染色体数目较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核的结构:‎ ‎1、核膜: ‎ ‎(1)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 ‎(2)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 ‎(3)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 ‎ ‎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详解】A、植物细胞骨架由蛋白纤维组成,A错误; ‎ B、核糖体和中心体都没有膜,核糖体参与蛋白质合成,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都与细胞分裂有关,B正确; ‎ C、只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才有大液泡,且有些液泡没有色素,C错误; ‎ D、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其核仁较大,但染色体数目与其他体细胞相同,D错误。‎ 故选B。‎ ‎26.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核中DNA含量的相对稳定是限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因素之一 B.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行为与植物细胞大体相同 C. 中心粒在间期复制,分裂期的动物细胞含有两组中心粒 D.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聚集在细胞中央合成赤道板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细胞核的DNA含量的相对稳定,导致控制范围有限是限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因素之一,A正确;‎ B、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是一致的,B正确;‎ C、中心粒在间期复制一份,导致分裂期的动物细胞含有两组中心粒,C正确;‎ D、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因此在分裂末期,高尔基体活动加强,参与细胞板的形成,D错误。‎ 故选:D。‎ ‎27.如图为人体某早期胚胎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阶段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戊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b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过程是有丝分裂b是细胞分化 B. 乙和丙的染色体组成相同 C. 丁与戊的细胞器的种类、数目相同 D. 甲、丁、戊中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a是有丝分裂过程,这会导致细胞数目改变,但不会改变细胞的种类;b是细胞分化过程,这会导致细胞种类改变,不会导致细胞数目改变。‎ ‎【详解】A、a过程是有丝分裂,b过程是细胞分化,A正确;‎ B、乙和丙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的,因此它们的染色体组成相同,B正确;‎ C、丁与戊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数目不完全相同,C错误;‎ D、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甲、丁、戊中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D正确。‎ 故选:C。‎ ‎28.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也能表达 B. 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 C.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D. 肌细胞中只有与肌动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处于活动状态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化是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3、细胞癌变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引起癌变。‎ ‎【详解】A、原癌基因是调控细胞周期,抑癌基因是抑制细胞不正常增殖,它们在正常细胞中表达,这两基因突变才会导致细胞癌变,A正确;‎ B、有丝分裂保持了亲子代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B正确;‎ C、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C正确;‎ D、肌细胞中很多基因都处于活动状态,比如呼吸酶基因,D错误。‎ 故选D ‎29.如图是某动物细胞分裂模式图,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相等 B. 此细胞的前一阶段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的比值为2:1‎ C. 该时期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物质减少 D. 细胞中移向两极的染色体分别是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子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动物细胞分裂某时期示意图,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A. 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2倍,A错误;‎ B. 此细胞的前一阶段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的比值为1:2,B错误;‎ C. 该时期核膜核孔已经解体消失,C错误;‎ D. 细胞中移向两极的染色体分别是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子染色体,D正确。‎ 故选D。‎ ‎30.如图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 ①过程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B. 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被动死亡过程 C. 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 凋亡相关基因也存在于分裂旺盛的细胞中,对动物完成正常发育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细胞凋亡过程受基因控制,通过凋亡基因的表达,使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它是一种主动的细胞死亡过程,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首先凋亡诱导因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出凋亡信息,激活细胞中的凋亡基因,执行细胞凋亡,凋亡细胞最后变成小泡被吞噬细胞吞噬,并在细胞内完成分解。‎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细胞凋亡之前,经过①,凋亡诱导因子与将要凋亡的细胞膜上受体结合的过程,由于凋亡诱导因子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过程具有特异性,因此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A正确;‎ B、分析题图可知,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编程性死亡,是由与凋亡相关的基因决定的,是细胞的主动死亡,B错误;‎ C、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是基因的表达过程,细胞凋亡过程中有凋亡基因控制合成新蛋白质,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 D、凋亡基因是机体固有的,控制着细胞凋亡的过程,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D正确。‎ 故选:B。‎ ‎31.某番茄的黄化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叶片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降低,净光合作用速率、细胞间CO2浓度、呼吸速率及相关指标如表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材料 叶绿素a/b 类胡萝卜素/叶绿素 净光合作用速率(μmolCO2·m-2·s-1)‎ 细胞间CO2浓度(μmolCO2·m-2·s-1)‎ 呼吸速率(μmolCO2·m-2·s-1)‎ 突变体 ‎9.30‎ ‎0.32‎ ‎5.66‎ ‎239.07‎ ‎3.60‎ 野生型 ‎6.49‎ ‎0.28‎ ‎8.13‎ ‎210.86‎ ‎4.07‎ A. 可用纸层析法实验比较突变体与野生型番茄叶绿体中色素含量的差异 B. 番茄的黄化突变可能抑制了叶绿素a向叶绿素b转化的过程 C. 突变体叶片中叶绿体对CO2的消耗速率比野生型降低了2.94μmolCO2·m-2·s-1‎ D. 气孔因素是导致突变体光合速率降低的限制因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题表表明油菜的黄化突变体叶绿素a/b与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及胞间CO2浓度升高,但呼吸作用速率和净光合作用速率下降。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纸层析法分离色素可以根据色素带的宽窄度判断色素含量,A正确;‎ B、题表中叶绿素a/b与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升高,叶绿素减少使叶片呈现黄化色泽,可能的原因是突变可能抑制叶绿素a向叶绿素b转化的过程,B正确;‎ C、根据题表可知,突变体叶片中叶绿体的CO2的消耗速率为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5.66+3.60=9.26,同理,野生型叶片中叶绿体的CO2的消耗速率为8.13+4.07=12.20,突变体叶片中叶绿体的CO2的消耗速率比野生型低12.20-9.26=2.94μmolCO2•m-2•s-1,C正确;‎ D、由于突变体叶片中的胞间CO2浓度较高,所以气孔因素不是导致突变体光合速率降低的限制因素,D错误。‎ 故选D。‎ ‎32.下图表示某反应进行时,有酶参与和无酶参与的能量变化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此反应为吸能反应 B. 曲线I表示无酶参与时的反应 C. E2代表有酶催化时所降低的活化能 D. 其他条件相同E4越大,则酶的催化效率越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酶可以有效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以保证细胞内的反应在常温、常压下高效地进行,酶降低的活化能(E4)=没有酶催化时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E1)-有酶催化时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E2)。曲线I是没有酶催化条件下的能量变化,曲线II是有酶催化条件下的能量变化。‎ ‎【详解】A、反应产物的能量值比反应物的高,因此该反应为吸能反应,A正确;‎ B、曲线I是没有酶催化条件下的能量变化,B正确;‎ C、酶降低的活化能为E4,C错误;‎ D、酶降低的活化能E4越大,酶的催化效率越高,D正确。‎ 故选C。‎ ‎33.某同学用淀粉酶探究pH(用HCL和NaOH调节)对酶活性的影响(已知HCL能催化淀粉水解其他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 本实验是以1h后淀粉剩余量作为检测因变量的指标 B. pH为3和pH为9时淀粉酶的活性相同 C. 对比pH为1和pH为7时两组实验结果说明淀粉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D. 欲测出pH=5时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量,还需设置不加淀粉酶的对照组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示实验结果可知,横坐标为不同的pH,纵坐标为淀粉剩余量,故该实验的自变量是pH的不同,因变量是lh后淀粉剩余量。根据柱形图结果可以判断,α-淀粉酶的最适PH在7左右,并且在酸性条件下,淀粉的分解量增加。‎ ‎【详解】A、分析柱形图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1h后淀粉剩余量, A正确;‎ B、分析柱形图可知,pH为3条件下和pH为9条件下淀粉剩余量基本相等,而由于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易分解,因此pH为3条件下的酶活性小于pH为9条件,B错误;‎ C、pH为1时是盐酸催化淀粉水解的结果,过酸条件下酶已失活,pH为7时是酶催化水解的结果,由淀粉剩余量可知,淀粉酶比HCL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C正确;‎ D、图中数据pH=5时淀粉的剩余量,是淀粉酶和盐酸共同催化的结果,欲测出pH=5时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量,还需设置只有盐酸的对照组,D正确。‎ 故选:B。‎ ‎34.灌浆期是农作物开花后有机物储存在子粒中的一个阶段,当有机物含量不再增加时,灌浆期结束。研究发现温度对小麦子粒干重的影响与小麦灌浆期的长短有密切关系。某科研小组为如何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在温室条件下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图中15/10℃、21/16℃、30/25℃分别表示3组不同的昼夜温度组合)。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 A. 如果灌浆期间遇到连续的阴雨天,小麦子粒灌浆仍可正常进行,产量不受影响 B. 如果在灌浆期内遇到连续高温干旱的天气,小粒麦灌浆期会缩短,子粒干重减少 C. 由曲线图可以看出,小麦子粒灌浆期最长、干重最大的温度组合为15/10℃‎ D. 湖北地区种植的冬小麦一般在5月初进入灌浆期,推测其灌浆期时间约为30~40天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随着昼夜温度的升高,小麦子粒干重不断减少,其原因可能是温度同时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但是光合作用的酶和呼吸作用酶对温度的适应不相同,小麦干重的增加取决于日间光合作用的净积累量和夜间呼吸作用的分解消耗量的差。‎ ‎【详解】A、如果灌浆期间遇到连续的阴雨天,光合作用受到影响,产量降低, A错误;‎ B、由图中数据可知,在灌浆期内增大昼夜温度,灌浆期会缩短,子粒干重减少,B正确;‎ C、由图中曲线可知,灌浆期最长、干重最大的温度组合为15/10℃,C正确;‎ D、5月初的昼夜温度大约为21/16℃,所以其灌浆期时间约为30~40天,D正确。‎ 故选:A。‎ ‎35.下图表示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根据图形分析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 A. CO2浓度大小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生成C3的速率 B. 光照强度在O~A区间,限制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 C. 光照强度在B~C区间,限制Ⅱ组实验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一定有光照强度、温度 D. 图中所示温度数值一定是t1大于t2‎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因变量是光合速率。‎ ‎【详解】A、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固定后首先生成三碳化合物,故CO2浓度大小直接影响光合作用C3生成速率, A正确;‎ B、图中光照强度在0~A区间,曲线处于上升阶段,限制上述三组实验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B正确;‎ C、光照强度在B~C区间,Ⅱ组还没有达到光饱和点,此时限制Ⅱ组实验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一定有光照强度、温度,C正确;‎ D、温度通过影响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图中曲线Ⅰ与Ⅲ的二氧化碳浓度相同,曲线Ⅰ与Ⅱ的温度相同二氧化碳浓度不同,故无法判断t1和t2数值的大小,D错误。‎ 故选:D。‎ 二、简答题 ‎36.如图表示细胞器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细胞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它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细胞壁对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作用。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是________ (填数字标号)。菠菜叶肉细胞中的细胞器除图示外,还有_________。‎ ‎(2)科学家推测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真核细胞内部的膜很可能来自细胞膜。请举出支持该推测的一个实例,并简要分析。______ 。‎ ‎【答案】 (1). 高尔基体 (2). 支持和保护 (3). ②④ (4). 溶酶体、液泡 (5). 例如,内质网外连细胞膜,内连核外膜;再比如,胞吞和胞吐的过程。说明某些细胞器的膜可以和细胞膜相互转换,膜的结构成分非常相似,证明细胞内部的膜很可能来自细胞膜。‎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①是高尔基体,②是线粒体,③是内质网,④是叶绿体,⑤是核糖体。‎ ‎【详解】(1)由上分析可知,细胞器①是高尔基体,它与动物细胞的分泌和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细胞壁对植物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作用。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线粒体、叶绿体,即对应图中的②④。菠菜叶肉细胞中的细胞器除图示外,还有溶酶体、液泡。‎ ‎(2) 内质网外连细胞膜,内连核外膜;比如胞吞和胞吐的过程。说明某些细胞器的膜可以和细胞膜相互转换,膜的结构成分非常相似,证明细胞内部的膜很可能来自细胞膜。‎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熟悉细胞器的种类和功能,结合图形判断细胞器名称,根据题意答题。‎ ‎37.下图表示测定植物组织细胞中细胞液浓度的一种方法,如图所示。‎ 说明:①a、b为一组,同组试管内溶液浓度相等且已知。建立多个组别,并在组间形成浓度梯度。‎ ‎②向各组中的a试管中同时放置相同的植物组织,向b试管中加入一小粒亚甲基蓝结晶(它对溶液浓度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使溶液呈蓝色。一定时间后,同时取出植物组织。见A图。‎ ‎③从b试管中吸取蓝色溶液,小心滴一滴到同组a试管溶液中,如果a试管溶液浓度已增大,蓝色溶液小滴将漂浮在无色溶液上面;如果a试管溶液浓度已下降,蓝色溶液小滴将下沉;如果a试管溶液浓度未改变,蓝色溶液小滴将均匀扩散。见B图。‎ 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细胞液是指植物细胞液泡中的液体,它可以调节____________。自由扩散是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一种方式,自由扩散的含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在第一步操作时,某组试管溶液中的植物细胞发生___________(填“渗透作用吸水”或“渗透作用失水”),则进行第二步操作时,将发现蓝色小滴往下沉。假设某组b试管溶液的浓度为m,若在进行第二步操作时,发现蓝色小滴均匀扩散,则说明该植物组织细胞中细胞液浓度_______m(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若在进行第二步操作时,发现蓝色小滴漂浮在无色溶液上面,则说明该植物组织细胞中细胞液浓度_________m(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答案】 (1). 植物细胞内的环境(或渗透压) (2). 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方式进出细胞 (3). 渗透作用失水 (4). 等于 (5). 大于 ‎【解析】‎ ‎【分析】‎ 根据实验步骤分析,自变量是溶液的浓度,因变量是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观察指标是蓝色小液滴的移动速度与方向。‎ ‎【详解】(1)细胞液是指植物细胞液泡中的液体,它可以调节细胞内的渗透压。自由扩散是指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方式进出细胞。‎ ‎(2)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植物细胞失水时,a试管溶液浓度会下降,蓝色溶液小滴将下沉,当植物细胞吸水时,a试管溶液浓度会增大,蓝色溶液小滴将漂浮在无色溶液上面,当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达到平衡时,a试管溶液浓度未改变,蓝色溶液小滴将均匀扩散。故蓝色小滴下沉,说明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失水,蓝色小滴均匀扩散,说明植物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细胞液浓度等于试管溶液浓度m,蓝色小滴漂浮在上面,说明植物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大于试管溶液浓度m。‎ ‎【点睛】本题考查测定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的实验,分析清楚实验的自变量、应变量和无关变量是解决这道题的关键。‎ ‎38.请回答下列有关酶实验的问题。‎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活性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酶活性是指_____。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完成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的物质是______。‎ ‎(2)下表表示探究“酶的特性和影响因素”的实验设计,实验中1号与3号试管对照是为了验证_______;2号与3号试管对比是为了验证_______;若要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则应选用________号试管进行对比。‎ 试管编号 加入试剂 实验现象 ‎1号 ‎2mlH2O2溶液、2滴蒸馏水 ‎2号 ‎2mlH2O2溶液、2滴FeCl3溶液 ‎3号 ‎2mlH2O2溶液、2滴新鲜肝脏研磨液 ‎4号 ‎2mlH2O2溶液、2滴新鲜肝脏研磨液、质量分数5%的盐酸 ‎5号 ‎2mlH2O2溶液、2滴新鲜肝脏研磨液、质量分数5%的氢氧化钠 ‎【答案】 (1). 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2). RNA (3). 酶具有催化作用 (4). 酶具有高效性 (5). 3、4、5‎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起催化作用的机理是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因此酶具有高效性;温度和pH影响酶的活性。‎ ‎【详解】(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活性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酶活性是指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RNA 组成,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仍能起催化作用,故核糖体中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的物质是RNA。‎ ‎(2)根据表格分析可知,实验中1号与3号试管的自变量是有无H2O2酶,故其对照是为了验证酶有催化作用;2号与3号试管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故其对比是为了验证酶具有高效性;若要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要控制的自变量是pH,故选3、4、5。‎ ‎【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酶实验的实验设计,学会控制自变量,检测应变量,保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是解决这道题的关键。‎ ‎39.研究人员以某植物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两个不同的实验探究。‎ ‎ (1)用该植物为材料,进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在测量光合作用速率时可以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O2释放量表示,另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_表示(答出两点)。在正常光照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若突然改用绿光照射,短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会(填“上升”或“下降”或“不变”)____________。该植物在秋天时叶片变黄的现象主要与__________(填一种环境因素)抑制叶绿素的合成有关。‎ ‎(2)补光是指在自然光照条件下额外补充不同波长的光,为了探究补光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研究小组在温度适宜的玻璃温室中,分别用三种强度相同的单色光对该植物进行补光实验,补光时间为上午7:00~10:00,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 ‎ 温度属于该实验的___(填“自变量”或“因变量”或“无关变量”),根据坐标曲线图分析,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答案】 (1). 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CO2吸收量、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有机物积累量 (2). 上升 (3). 低温 (4). 无关变量 (5). 对植物补充450nm、680 nm的光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用580 nm的光进行补光,光合速率反而降低;用680 nm的光比用450 nm的光进行补光,植物光合速率提高得更多 ‎【解析】‎ ‎【分析】‎ 结合题意,分析实验目的可知,其中自变量是时间和不同波长的光照,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即CO2吸收速率),其他因素如温度、CO2浓度、植物生长状况等均为无关变量。分析曲线图的含义:每条曲线代表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时间的变化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逐渐增大;同一时刻,采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对植物进行补充光照,植物净光合速率不同,其中以680nm的补充光照下提高光合速率较大,以580nm的补充光照下比自然光照下光合速率还小。‎ ‎【详解】(1)测量光合作用速率时可以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O2释放量表示,另外还可以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CO2吸收量、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有机物积累量表示。在正常光照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若突然改用绿光照射,光反应减弱,产生的[H]和ATP减少,C3的还原减弱,故短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会上升。秋天时叶片变黄主要与低温抑制叶绿素的合成有关。‎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温度是无关变量。根据坐标曲线图分析,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对植物补充450nm、680 nm的光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用580 nm的光进行补光,光合速率反而降低;用680 nm的光比用450 nm的光进行补光,植物光合速率提高得更多。‎ ‎【点睛】本题考查探究光合作用影响因素实验的分析,熟练掌握实验变量的分析以及根据实验自变量和应变量下出准确结论。‎ ‎40.请回答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分化的问题。‎ ‎(1)下面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图像,该图像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物理模型,请将四幅图片按有丝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细胞分裂过程中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研究发现,线粒体DNA突变频率远高于核DNA突变,这可能与呼吸作用产生的自由基相关,自由基可通过___________(填“损伤DNA"或“替换DNA中的碱基”)来提高线粒体DNA突变频率;自由基还会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致使细胞___________(填“衰老”或“凋亡”或“坏死”)。‎ ‎(2)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如小鼠肠上皮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但是其细胞核仍然具有全能性。请利用小鼠肠上皮细胞设计实验验证这一结论,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并指出相应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不属于 (2). ③①④② (3). 损伤DNA (4). 衰老 (5). 实验思路及结果:直接(单独)培养小鼠肠上皮细胞,不能发育成小鼠 (6). 将小鼠肠上皮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重组细胞可发育成小鼠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某植物体内细胞有丝分裂中的几个时期,其中①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③处于有丝分裂前期;②处于有丝分裂末期;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1)显微镜拍下的照片不属于模型。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①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③处于有丝分裂前期;②处于有丝分裂末期;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故其分裂的先后顺序是③①④②。自由基有强氧化性,可以通过损伤DNA来提高线粒体DNA突变频率。自由基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致使细胞衰老。‎ ‎(2)要验证动物细胞细胞核有全能性,可采用核移植的方法,即将小鼠肠上皮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重组细胞可发育成小鼠。‎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的生命历程,包括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相关知识点,熟悉知识点根据题意答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