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测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绵阳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测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绵阳市高中2017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核位于细胞的正中央,所以它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B. 多种酶附着在生物膜系统上,有利于化学反应进行 C.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可从含碘低的血浆中主动摄取碘 D. 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的方式构成磷脂双分子层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2、生物膜系统功能:‎ ‎(1)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 ‎(2)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 ‎(3)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3、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要点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其中磷脂分子的亲水性头部朝向两侧,疏水性的尾部朝向内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详解】A、在成熟的植物细胞中,由于液泡的存在,细胞核位于细胞的一侧而没有位于正中央;细胞核是细胞控制中心的原因是因为DNA主要在细胞核中,A错误;‎ B、多种酶附着在生物膜系统上,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进行,B正确;‎ C、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可从含碘低的血浆中主动摄取碘,C正确;‎ D、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的方式构成磷脂双分子层,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识记生物膜系统的功能,识记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识记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叙说,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今年春季新冠肺炎蔓延全世界,全球掀起了抗击新冠肺炎的浪潮,经研究,该病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 - 13 -‎ A. 对侵入机体的病毒,机体既会发生体液免疫又会发生细胞免疫 B. 该病毒侵入肺泡细胞,首先要突破人体的第—道和第二道防线 C. 保持健康、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利于人体对新冠状病毒的免疫 D. 医院采集康复患者捐献的血浆,原因是血浆中有大量记忆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体液免疫过程为: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2、细胞免疫过程为: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详解】A、对侵入机体的病毒,机体既会发生体液免疫又会发生细胞免疫,A正确;‎ B、该病毒侵入肺泡细胞,首先要突破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B正确;‎ C、保持健康、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利于人体对新冠状病毒的免疫,C正确;‎ D、医院采集康复患者捐献的血浆,原因是血浆中有大量能够杀灭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D错误。‎ 故选D。‎ ‎3.真核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是有丝分裂,而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 A. 核DNA数目加倍的方式 B. 同源染色体的行为方式 C. 染色质变成染色体的方式 D.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的方式 ‎【答案】B ‎【解析】‎ ‎【分析】‎ - 13 -‎ 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体细胞增殖的一种方式,在分裂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亲代细胞的DNA经过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有特殊的变化即: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详解】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核DNA数目加倍的方式相同,都是在间期进行半保留复制导致的,A错误;‎ B、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没有特殊的行为方式,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要进行联会和分离;有丝分裂过程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正确;‎ C、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质变成染色体的方式相同,都是前期染色质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C错误;‎ 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的方式相同,都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4.下列实验必须通过观察活细胞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B. 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C. 观察成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状况 D. 验证细胞中的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必修Ⅰ涉及的实验中,观察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都需要保持细胞活性;检测生物组织中化合物、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都不需要保持细胞活性。据此答题。‎ ‎【详解】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通过盐酸水解后细胞已经死亡,A错误;‎ B、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通过解离步骤,细胞已经死亡,B错误;‎ C、成熟的植物细胞只有在保持生物活性时,其原生质层才能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即观察成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状况时要保持细胞活性,C正确;‎ D、验证细胞中的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时要保持酶的活性,不需要保持细胞的活性,D错误。‎ - 13 -‎ 故选C。‎ ‎5.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某镇对不宜耕作的农田和土地实行退耕还草还林,并对其演替进行适当人工干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用样方法调查退耕农田的种群密度和群落丰富度 B. 演替过程中前一个群落改变了环境但竞争力将减弱 C. 演替过程中群落丰富度增加是因为有新物种的迁入 D. 缺失了人工干预的农田总能演替成结构复杂的树林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 ‎2、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详解】A、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的是样方法,A正确;‎ B、演替过程中前一个群落改变了环境其他群落提供了条件,但竞争力比新群落弱,B正确;‎ C、在温度、降水自然条件允许时,演替过程中随着新物种的迁入群落丰富度增加,C正确;‎ D、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由于缺水,缺失了人工干预的农田不一定能形成森林,D错误;‎ 故选D。‎ ‎6.明确了mRNA的遗传密码中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以后,科学家又设计实验进一步探究遗传密码的对应规则:在每个试管中分别加入一种氨基酸,再加入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以及多聚尿嘧啶核苷酸,观察试管中能否出现多肽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实验自变量是氨基酸种类,因变量是有无多肽链 B. 细胞裂解液含有ATP和各种tRNA,不含核糖体 C. 多聚尿嘧啶核苷酸是控制多肽链合成的直接模板 D. 加苯丙氨酸时出现了多肽链说明其密码子是UUU ‎【答案】B ‎【解析】‎ ‎【分析】‎ - 13 -‎ ‎1、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 ‎2、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详解】A、根据题意,科学家的设计过程:“在每个试管中分别加入一种氨基酸,最终观察试管中能否出现多肽链”,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氨基酸种类,因变量是有无多肽链,A正确;‎ B、核糖体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合成多肽链的场所,该实验中的细胞裂解液中除了含有ATP和各种tRNA外还需含有核糖体,B错误;‎ C、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合成多肽链,本实验中加入人工合成的RNA多聚尿嘧啶核苷酸,是控制多肽链合成的直接模板,C正确;‎ D、由于本实验中翻译模板为多聚尿嘧啶核苷酸,而只有加入苯丙氨酸的试管出现了多肽链,说明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D正确。‎ 故选B。‎ ‎7.下图是夏季晴朗的一天中,某种绿色经济作物叶片叶绿体内三碳化合物含量的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合成三碳化合物的场所是___ 。‎ ‎(2)在图中AB段和FG段三碳化合物含量较高,都是因为____。‎ ‎(3)图中CD段三碳化合物含量减少的直接原因是____,导致发生“午休”现象。在农业生产中避免此现象发生,可增加该经济作物的产量,采取的有效措施是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 叶绿体基质 (2). 夜晚无光,叶绿体中不产生ATP和[H],三碳化合物不能被还原,含量较高 (3). 部分气孔关闭,CO2进入减少 (4). 适度灌溉或洒水或遮光处理 ‎【解析】‎ ‎【分析】‎ - 13 -‎ 分析题图:随着时间的变化,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增强,但夏季晴朗中午,蒸腾作用过强,导致叶片部分气孔关闭,CO2进入减少影响暗反应速率,导致光合速率减慢即“光合午休”现象。‎ ‎【详解】(1)根据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植物叶肉细胞中合成三碳化合物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2)据图分析,图中AB段和FG段属于夜晚,夜晚无光,叶绿体中不产生ATP和[H],三碳化合物不能被还原,因此含量较高。‎ ‎(3)结合题目信息及图中曲线分析,夏季晴朗中午,蒸腾作用过强,导致叶片部分气孔关闭,CO2进入减少使暗反应速率减慢,进而导致三碳化合物含量减少;在农业生产中为避免此现象的发生,一般采取适度灌溉或洒水或遮光处理等措施,以增大湿度降低叶片温度。‎ ‎【点睛】熟记光合作用过程基本知识,特别是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并结合图示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恰当的分析做答。‎ ‎8.将生长在水分含量正常土壤中的某植物通过减少浇水进行干旱处理,将发生一系列形态与生理的适应性变化,而脱落酸(ABA)在植物干旱胁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干旱处理后叶片气孔开度变小,减弱 ___(填过程),这是由于叶片中ABA作用于保卫细胞(如图所示),使其渗透压改变而____(“吸水”或“失水”)造成的。‎ ‎ ‎ ‎(2)干旱处理后根系也将变得更加发达(数目更多,长度更长),研究表明这也是由ABA引起的。请以该 植物ABA缺失突变体(不能合成ABA)植株为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该结论,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_____‎ ‎【答案】 (1). 蒸腾作用(水分散失) (2). 失水 (3).‎ - 13 -‎ ‎ 实验思路: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的ABA缺失突变体植株若干,统计根的数量和长度,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用干旱和适量ABA处理,乙组用干旱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根的长度和数目(观察两组植株根的状况)‎ 预期结果:甲组比乙组植株根的长度更长,数目更多(根系发达)‎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保卫细胞吸收水时,细胞膨胀,气孔打开,增强蒸腾作用;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气孔关闭,减弱蒸腾作用。‎ ‎【详解】(1)如图,干旱处理后叶片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气孔关闭,减弱蒸腾作用 ‎(2)根据实验设计的相关原理,若证明在干旱条件下,ABA能够促使植物根系变得更加发达,需设计对照实验,本实验的自变量为在干旱条件下ABA的有无,因变量为观察两组实验植物根系的长度和数目。‎ ‎【点睛】本题以ABA的作用为线索,考查影响蒸腾作用的条件和原理,应用对照实验原理,设计实验、验证相关结论,着重于实验设计的考查。‎ ‎9.某养鸡场养殖的三黄鸡在多年内的数量经过了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过程,该养殖场所有小鸡均由本鸡场繁殖,鸡饲料以植物为原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养殖场所有的三黄鸡构成了一个_____,鸡的同化量和呼吸量的差值都用于了_____。‎ ‎(2)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上下两个营养级之间 ___,对鸡饲料进行精细加工,能够提高生产者到鸡的能量传递效率,原因是_____。‎ ‎(3)该养殖场以植物秸秆制成鸡饲料,鸡的粪便进入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将沼渣用于植物有机肥料。所利用的生态农业原理是_________。‎ ‎【答案】 (1). 种群 (2). 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 (3). 同化量的百分比 (4). 鸡饲料进行精细加工能促进消化吸收,减少鸡粪便中的能量,使鸡的同化量增加 (5). 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利用率(或物质循环再生)‎ ‎【解析】‎ ‎【分析】‎ ‎1、流入各营养级的总能量=同化总量=摄入量-粪便量=生长发育繁殖所需能量+呼吸消耗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 ‎2、建立生态农业,一方面可使能量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可实现物质循环,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 13 -‎ ‎【详解】(1)种群是指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该养殖场所有的三黄鸡构成了一个种群;根据某营养级能量传递途径,同化总量=生长发育繁殖所需能量+呼吸消耗能量,故鸡的同化量和呼吸量的差值都用于了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 ‎(2)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上下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百分比。鸡饲料进行精细加工能促进消化吸收,减少鸡粪便中的能量,使鸡的同化量增加,因此对鸡饲料进行精细加工,能够提高生产者到鸡的能量传递效率。‎ ‎(3)该养殖场以植物秸秆制成鸡饲料,鸡的粪便进入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将沼渣用于植物有机肥料。所利用的生态农业原理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利用率。‎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的概念;识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过程,掌握能量传递效率的含义;理解建立生态农业的优点,再结合题中信息准确答题。‎ ‎10.某植物控制花色遗传的基因及代谢途径如图所示,A对a,B对b为显性,无突变。实验一:用一株紫花植株(亲本)自花传粉,得到足够多的子代(Fl),表现型及比例为:紫:白:蓝=9:4:3。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同学均判断该植物花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甲的依据是控制花色的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乙的依据是实验一中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紫:白:蓝=9:4:3。请完善有关内容:‎ ‎①实验一中亲本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 ‎②甲的依据更有说服力,原因是甲的依据是自由组合的实质,而乙的依据是自由组合的现象。‎ ‎③乙同学为了提高证据的效力,进行了实验二:让实验一F1中的全部紫花植株自花传粉,单株收获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F2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F2株系:如果F2株系中,有1/9的株系只有紫花植株,有____的株系有紫花植株和蓝花植株,有2/9的株系有____,有 ___,就可以与实验一相互应证。‎ ‎(2)该植物花色的遗传,说明了基因 ___,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研究表明,重金属离子X被该植物吸收后易与酶B结合而致其失活,则在含X的土壤中生长的蓝花植株的基因型共有 - 13 -‎ ‎ ___种。‎ ‎【答案】 (1). AaBb (2). 2/9 (3). 紫花植株和白花植株 (4). 4/9的株系有三种花色的植株 (5). 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6). 6‎ ‎【解析】‎ ‎【分析】‎ 根据控制花色遗传的基因及代谢途径图解可确定:控制花色的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该植物花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各花色基因型可表示为:紫花:A_B_、蓝花:A_bb、白花:aa--。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种形式: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详解】(1)①根据分析,该植物花色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紫花(A_B_)植株自交,后代紫∶白∶蓝=9∶4∶3,所以可以确定亲本基因型为AaBb。‎ ‎③亲本AaBb自交,F1中紫花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F1中的全部紫花植株自花传粉,单株收获种子,F2可获得株系类型有:的株系后代全为紫花;株系的后代为紫∶白∶蓝=9∶4∶3;株系后代表现为紫∶白=3∶1;株系后代表现为紫∶蓝=3∶1。‎ ‎(2)根据基因对性状控制的关系,结合图示过程代谢途径,该植物花色的遗传,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正常情况下,蓝花(A_bb)的基因型有2种,又因为重属离子X使酶B失活,所以生长在该土壤中的紫花(A_B_)植株也表现为蓝色,综上所述,在含X的土壤中生长的蓝花植株的基因型共有6种。‎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9∶3∶3∶1的变式及应用,要求考生们熟练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有效提取题目信息解决问题。‎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在土壤中含有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科学工作者以上层土壤为样本筛选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以便用于工业生产。回答下列问题:‎ ‎(1)在对微生物的培养中,获得唯一目的茵的关键是____。‎ ‎(2)从上层土壤取样后,需要运用A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目的是____,‎ - 13 -‎ ‎ A培养基培养时震荡的目的是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在筛选分解纤维素菌的过程中,科学家发明了刚果红染色法,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另一种是在____时加入刚果红,等培养基上长出菌落后,产生纤维素酶的菌落周围将会出现明显的____。‎ ‎(4)对纤维素的分解处理,除使用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也可以采用 ___技术,在使用该方法时,一般不使用包埋法,理由是____。‎ ‎【答案】 (1). 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无菌技术) (2). 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 (3). 能够增加培养液内的氧气含(溶解)量、让培养液与菌体充分接触 (4). 倒平板 (5). 透明圈 (6). 固定化酶 (7). 纤维素酶分子较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来 ‎【解析】‎ ‎【分析】‎ 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一般步骤是:土壤取样→梯度稀释→选择培养→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筛选纤维素分解菌需要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纤维素分解菌可以用刚果红染液进行鉴别,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染液,在其菌落周围会出现透明圈。‎ ‎【详解】(1)在对微生物的培养中,获得唯一目的茵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无菌技术)。‎ ‎(2)从上层土壤取样后,为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需要通过在选择培养基(A)上选择培养,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要的微生物。在培养过程中,震荡的目的是增加培养液内氧气含(溶解)量,让培养液与菌体充分接触。‎ ‎(3)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另一种是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等培养基上长出菌落后,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菌落周围将会出现明显的透明圈。‎ ‎(4)对纤维素的分解处理,除使用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也可以采用固定化酶技术,在使用该方法时,由于纤维素酶分子较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来,一般不使用包埋法。‎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过程和其特殊的碳源类型,根据其能够分解纤维素而其他微生物不能将其与其他微生物分离,并掌握利用刚过红鉴定纤维素分解菌的原理。‎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题】‎ ‎12.下图是科学家制备H7N9禽流感病毒的抗体过程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 13 -‎ ‎(1)在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____和 ___技术。‎ ‎(2)A细胞是小鼠的骨髓瘤细胞,则B细胞是取自 ___的细胞。融合的C细胞先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再进行____,以得到足够数量的符合要求的单核核杂交瘤细胞。‎ ‎(3)获得单抗除采用此方法外,还可以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人——鼠基因重组质粒,如果小鼠的 ___不可识别人的目的基因结合位点,则需在目的基因表达载体上额外添加____,从而达到目的。‎ ‎(4)每年的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肺癌又是肿瘤的第一杀手。化疗是指用化学药物杀灭癌细胞达到治疗目的,但它的副作用较大,科学工作者正在研究治疗癌症的“生物导弹”是 _____。‎ ‎【答案】 (1). 动物细胞培养 (2). 动物细胞融合 (3). 感染H7N9病毒的动物或人 (4). 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 (5). RNA聚合酶 (6). 启动子 (7). 单克隆抗体+抗癌药物 ‎【解析】‎ ‎【分析】‎ ‎1、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2、两次筛选:①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②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 ‎3、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4、生物导弹:单克隆抗体+放射性同位素、化学药物或细胞毒素,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定位导向作用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在原位杀死癌细胞。疗效高,副作用小,位置准确。‎ ‎【详解】(1)在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 13 -‎ ‎(2)A细胞是小鼠的骨髓瘤细胞,则B细胞是取自感染H7N9病毒的动物或人的细胞。融合的C细胞先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再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以得到足够数量的符合要求的单核核杂交瘤细胞。‎ ‎(3)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人——鼠基因的重组质粒时,如果小鼠的RNA聚合酶不可识别人的目的基因结合位点,则需在目的基因表达载体上额外添加启动子,从而达到目的。‎ ‎(4)治疗癌症的“生物导弹”是单克隆抗体+抗癌药物。‎ ‎【点睛】本题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图解为载体,考查了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考生要识记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理解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步骤,识记生物导弹的组成,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 13 -‎ - 13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