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www.ks5u.com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关于细胞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有( ) ①细胞是一切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均具有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与蛋白质构成的膜结构; ③都以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④遗传物质都脱氧核苷酸; ⑤都以蛋白质作为主要的能源物质; ⑥ATP是细胞通用直接供能物质 A. ②③⑥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⑤⑥ 【答案】A 【解析】细胞的统一性: (1)化学组成: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种类基本一致, (2)结构: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 (3)增殖方式: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细胞的增殖。 (4)遗传物质: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且遗传密码子通用。 (5)能源物质:以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 【详解】①病毒属于生物,但病毒没有细胞结构,①错误; ②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为磷脂和蛋白质,细胞膜的基本骨架为磷脂双分子层,②正确; ③细胞都以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场所,③正确; ④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脱氧核糖核酸(DNA),④错误; ⑤细胞都以糖类作为主要的能源物质,⑤错误; ⑥ATP是细胞通用的直接供能物质,⑥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掌握细胞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2. 下列是关于几类生物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酸 B.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和人肝细胞都为真核细胞,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C. 颤藻与发菜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颤藻含光合色素,而发菜细胞中含叶绿体 D. 细菌和蓝藻在结构上有统一性,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和核酸等 【答案】D 【解析】A.真核细胞中的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A错误; 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B错误; C.发菜属于蓝藻,为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C错误; D.细菌和蓝藻在结构上有统一性,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和核酸等,D正确; 因此,本题答案选D。 3. 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 A. 病毒和青霉菌 B. 破伤风杆菌和蓝藻 C. 衣藻和变形虫 D. 草履虫和酵母菌 【答案】B 【解析】A.病毒属于非细胞生物,青霉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 B.破伤风杆菌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B正确; C.衣藻是低等植物属于真核生物,变形虫是单细胞动物属于真核生物,C错误; D.草履虫是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D错误。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分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4.N个氨基酸组成了 M个多肽,其中有Z个是环状肽,据此分析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M个多肽一定含有的元素是C、H、O、N,还可能含有S B. M个多肽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和游离羧基数均为M-Z C. 将这M个多肽完全水解为氨基酸,至少需要N-M+Z个水分子 D. 这M个肽至少含有N-M+Z个O原子 【答案】D 【解析】A、由题意分析可知,M个肽一定含有的元素是C、H、O、N,还可能含有S,A正确; B、M个肽中有Z个环状肽,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酸和游离羧基数均为M-Z,B正确; C、链状时,肽腱数=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数,环状时,肽腱数=脱水数,因此将这M个肽完全水解为氨基酸,至少需要N-M+Z个水分子,C正确; D、由于每个氨基酸至少一个羧基,则N个氨基酸至少有氧原子2N个,脱水缩合后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N-M+Z=失去氧原子数,则这M个肽2N-(N-M +Z)=N+M-Z,D错误。 故选D。 5. 现有若干个氨基酸共含370个氨基和400个羧基,全部合成多肽,则 A. 若形成2条链状多肽,则这2条肽链至少含2个氨基和32个羧基 B. 若形成2个环状多肽,则这2个环肽中一定不含氨基,但还有30个羧基 C. 若形成1条链状多肽和1个环状多肽,则合成过程中至少脱去369分子水 D. 氨基酸的数目至少为370个 【答案】A 【解析】1、分析题干信息可知,氨基酸中的R基中的羧基比R基中的氨基多30个; 2、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过程中一条肽链至少含有1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多出的在R基上。 【详解】A、如果形成2条链状多肽,则这2条肽链至少含有的氨基酸数是2个,羧基数是30+2=32个,A正确; B、由于氨基酸的个数不确定,如果氨基酸数目少于370个,则2个环肽中一含氨基,羧基数也会多于30个,B错误; C、根据题干信息不能确定氨基酸的数目,因此脱水缩合脱去的水分子数不能确定,C错误; D、氨基酸的数目可能少于370个,D错误。故选A。 6.下列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在细胞核中没有分布 B. 提取细胞中全部核酸进行碱基分析可知嘌呤碱基数等于嘧啶碱基数 C.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D. 甲基绿染色剂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染色剂使RNA呈现红色 【答案】D 【解析】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在细胞核中也存在RNA,A错误;细胞同时含有DNA和RNA两种碱基,其中DNA所含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但RNA所含嘌呤碱基总数不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总数,故细胞中嘌呤碱基数不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数,B错误;细胞类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它们的遗传物质均为DNA,C错误;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D正确。 【点睛】细胞类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它们的遗传物质均为DNA;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7.下面为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只在结构② B. 若②为核糖,则图示核苷酸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C. ③在生物体中共有8种 D. 人体内的③有5种,②有2种 【答案】D 【解析】如图为核苷酸的模式图,①为磷酸,②为五碳糖,③为碱基,细胞生物既含DNA,又含RNA,故细胞中有2种五碳糖,5种碱基,8种核苷酸;病毒中只含有DNA或RNA,故有1种五碳糖,4种碱基,4种核苷酸。 【详解】A. 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表现在②和③两方面上,A错误; B. 若②为核糖,则图示核苷酸为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B错误; C. ③为含氮碱基,在病毒中共有4种,在细胞生物中共有5种,C错误; D. 人体既含有DNA,又含有RNA,体内的③即碱基有5种,②即五碳糖有2种,D正确。 8. 下列无机盐中能被用于合成“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的是 A. Na+ B. Mg2+ C. PO43- D. NO3- 【答案】D 【解析】蛋白质和核酸共有的元素是N元素,所以NO3-用于制造“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考点定位】无机盐的功能 9.如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它们均可继续水解 B. ①②均属还原糖,加热条件下可与某种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C. 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二者均贮存能量,可作为储能物质 D. ④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合成④时有水产生 【答案】D 【解析】图示中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其中单糖不能继续水解;蔗糖不属还原搪;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 【详解】A、分析图解可知,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单糖不可继续水解,A错误; B、还原糖包括所有的单糖以及二糖中的麦芽糖和乳糖,①均属还原糖,②中的蔗糖不属还原搪,B错误; C、④、⑤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纤维素是构成细胞壁的成分,不是储能物质,C错误; D、④是纤维素,为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由基本单位葡萄糖脱水缩合产生,D 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糖类的分类以及还原糖鉴定的相关知识,考生要能够识记单糖不能被再度水解;识记还原糖的种类;明确纤维素不属于储能物质;识记多糖的基本单位均为葡萄糖。 10.下列关于脂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脂肪的主要作用是保温和缓冲压力 B. 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脂质 C. 人体在补钙时最好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D D. 脂质在核糖体、内质网上合成 【答案】C 【解析】脂肪的主要作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A错误;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脂质,B错误;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肠道对Ca、P的吸收,因此人体在补钙时最好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D,C正确;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车间,D错误。 11.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亲朋好友聚会之时,一定要记得提醒父母:“饮酒不开车,开车不饮酒”。交警为检测司机是否存在酒后驾驶的违章行为,用来检测司机呼出的物质的试剂是 ( ) A. 斐林试剂 B. 双缩脲试剂 C. 酸性重铬酸钾溶液 D.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答案】C 【解析】该题是对酒精的检测方法的应用的考查,回忆检测酒精的方法,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 【详解】由于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呈现灰绿色,人体细胞呼吸产物没有酒精,因此交警常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呼出气中是否含有酒精,若是呼出气能使重铬酸钾溶液呈现灰绿色,说明司机饮酒。故选C。 【点睛】识记酒精检测的基本原理即可。 12.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虽很少,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下列实例可证实该理论的是 ( ) A. 缺Mg时叶片变黄 B. 油菜缺B时只开花不结果 C. 静脉注射时需先将药物溶解于生理盐水再输入人体内 D. 缺P会影响ATP的合成 【答案】B 【解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 K、Ca、Mg;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详解】A、Mg属于大量元素,A错误; B、B属于微量元素,油菜缺 B 时只开花不结果,这说明微量元素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B正确; C、生理盐水的主要成分有Na+,是大量元素,C错误; D、P属于大量元素,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种类、含量及作用,能准确判断各选项的元素是否属于微量元素,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 13.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属于概念模型 B. 原核生物具有生物膜,也具有生物膜系统 C. 细胞膜上可发生物质运输、信号传递和能量转换 D. 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磷脂分子具有特异性 【答案】C 【解析】生物膜系统 1、概念: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功能: (1)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 (2)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 (3)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详解】A、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属于物理模型,A错误; B、原核细胞的生物膜只有细胞膜,没有生物膜系统,B错误; C、细胞膜上可发生物质运输、信号传递和能量转换,C正确; D、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含有的载体蛋白有特异性,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生物膜和生物膜系统的区别,识记生物膜系统的功能。 14.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法正确的是( ) A. 罗伯特森利用光学显微镜提出了“亮一暗一亮”的三明治结构是一种静态模型 B.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C. 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运动的 D. 欧文顿研究了细胞膜对500多种物质的通透性后提出细胞膜上有大量的磷脂和少量固醇 【答案】C 【解析】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脂溶性物质很容易通过细胞膜,由此提出膜是由脂质构成;1959年罗伯特森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细胞膜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了三层结构模型,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是静态的统一结构,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 【详解】A、罗伯特森利用电子显微镜提出了“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是一种静态模型,A错误; B、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错误; C、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运动的,因此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 D、欧文顿利用了化学上的“相似相容原理”解决了脂溶性物质为什么更容易进入细胞是因为细胞膜上具有脂质,不能确认具体的脂质成分,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以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为载体,考查了对生物科学研究的了解和对生物膜结构的理解能力。 15.胸苷在细胞内可以转化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用含有3H-胸苷的营养液处理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一段时间后,含有放射性的结构有 ①细胞核 ②线粒体 ③叶绿体 ④核糖体 ⑤内质网 ⑥高尔基体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② 【答案】D 【解析】胸苷可以转化为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是合成DNA的原料,与DNA的复制有关。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含叶绿体,含有DNA的结构只有细胞核和线粒体,所以含有放射性的结构有细胞核和线粒体,故D正确。 16.细胞因某种原因改变了磷脂双分子层的排列,受到影响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是 A. 中心体 、高尔基体、 内质网、液泡 B. 液泡、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 C. 细胞膜、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D. 线粒体、核糖体、中心体、高尔基体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如果改变了脂双层的排列,则生物膜将会受到影响。具有生物膜的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液泡、溶酶体、细胞膜,而核糖体、中心体不具有膜结构。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7.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高尔基体是细胞内的“脂质合成车间” B. 溶酶体能合成水解酶用于分解衰老的细胞器 C. 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D. 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浓度时,植物细胞就会发生质壁分离 【答案】C 【解析】1、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运输有关; 2、内质网是细胞内表面积最大的膜结构.内质网的功能是蛋白质的加工运输以及与脂质合成有关; 3、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断裂产生,单层膜包裹的小泡,溶酶体为细胞浆内由单层脂蛋白膜包绕的内含一系列酸性水解酶的小体.是细胞内具有单层膜囊状结构的细胞器,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类,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溶酶体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 4、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详解】A、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车间”,A错误; B、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但水解酶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正常情况下也能水解自身结构,如分解衰老的细胞器,B错误; C、中心体分布在低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在细胞分裂时发出星射线组成纺锤体,C正确; D、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浓度时,成熟的活的植物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各种细胞器的分布和功能,识记相关内容,易错点B选项中区分酶的合成场所和分布场所。 18.分析某植物细胞的某种细胞器,发现其中含有蛋白质与核酸,据此推测,这种细胞器不可能完成的生化反应是( ) A. B. 丙氨酸+甘氨酸→丙甘二肽+H2O C. C3H4O3(丙酮酸)+3H2O→3CO2+10[H]+能量 D. 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答案】D 【解析】含有蛋白质与核酸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由RNA 和蛋白质组成)。 【详解】A、该反应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A正确; B、该反应是脱水缩合,场所在核糖体,B正确; C、该反应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是线粒体,C正确; D. 该反应表示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行第二和第三阶段,而细胞质基质不含有核酸,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中易错的知识点是有氧呼吸的场所,有氧呼吸的场所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仅仅有线粒体是不能够将葡萄糖分解,葡萄糖应该首先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以后,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行第二和第三阶段。 19.将甲种伞形帽伞藻的A部分与乙种菊花形帽伞藻的B部分(如图)嫁接在一起,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呈中间类型,若切除这一帽状体,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为与甲相同的伞形帽。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甲、乙两种伞藻细胞均含有多种具膜的细胞器 B. 中间类型可能同时含甲、乙两种伞藻的蛋白质 C. 该实验证明了帽状体的形态建成只受细胞核控制 D. 经过嫁接方式得到的中间类型,还是单细胞生物 【答案】C 【解析】细胞核是遗传的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分析题图和题干信息可知,重建的伞藻的细胞核来自于甲种伞形帽伞藻,细胞质来自于乙种菊花形帽伞藻,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呈中间类型,说明帽状体是细胞质和细胞核共同作用的结果;切除这一帽状体,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为与甲相同,说明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详解】A、由题图可知,甲、乙两种伞藻细胞是真核细胞,真核细胞内含有多种具膜细胞器,A正确; B、重建伞藻的细胞核来自甲,可以控制合成甲种伞形帽伞藻的蛋白质,细胞质来自乙种菊花形帽伞藻,细胞质中含有转录的mRNA,可以合成乙种伞藻的蛋白质,即帽状体呈中间类型可能同时含甲、乙两种伞藻的蛋白质,B正确; C、该实验证明了帽状体的形态建成同时受细胞核、细胞质的控制,C错误; D、甲、乙两种伞藻都是单细胞生物,经过无性生殖方式得到的中间类型,还是单细胞生物,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核的功能功能,分析清楚嫁接过程中细胞质和细胞核的来源是解题该题的关键。 20.叶绿体与线粒体是植物细胞内两个重要的细胞器,下列关于其行使的生理功能,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能否利用光能,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根本区别 B. 光合作用中,光能转换为化学能,细胞呼吸中化学能转换为热能和ATP C. 无线粒体的真核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无叶绿体的真核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D. 无光条件下,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答案】B 【解析】线粒体与叶绿体都是真核细胞内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都与细胞内的能量代谢有关,都含有少量DNA和RNA。 线粒体:线粒体是真核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产生场所,被誉为“细胞的动力车间”,没有了线粒体,细胞或生物体的生命就将终结。 叶绿体:叶绿体是大多数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被誉为“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光能是生物界赖以生存的最根本的能量来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将CO2和H2O合成为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不仅为植物自身所用,动物和微生物也要直接或间接以之为食,因此叶绿体对整个生物界都有重要作用。 【详解】A、光合作用是利用光能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化能合成作用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释放的化学能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故能否利用光能,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根本区别,A正确; B、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大部分转变为热能散失,少部分转变为ATP中的活跃化学能,B正确; C、线粒体是真核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无线粒体的真核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叶绿体是真核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所以没有叶绿体的真核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 D、无光条件下植物要进行呼吸作用,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线粒体和叶绿体考查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易错点是C选项中区分真核细胞核原核细胞。 2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硝化细菌的细胞中不存在既含有蛋白质又含有核酸的结构 B. 硅肺的形成原因是肺泡细胞的溶酶体中缺少分解硅尘的酶 C. 蛋白质和DNA等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需要消耗能量 D. 真核细胞的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以及物质运输等生命活动有关 【答案】D 【解析】A、硝化细菌的细胞中含有核糖体,核糖体主要由RNA(核酸的一种)和蛋白质组成,A错误; B、硅肺形成的原因是:被肺吸入的硅尘,经吞噬细胞吞噬,形成的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因溶酶体中缺乏分解硅尘的酶,使硅尘在溶酶体内堆积,导致溶酶体破裂,其中的水解酶流出,进而导致细胞死亡,即硅肺的形成原因是吞噬细胞的溶酶体中缺少分解硅尘的酶,B错误; C、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 D、真核细胞中的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D正确。故选D。 22.下图表示培养液中K+浓度及溶氧量对小麦根系吸收K+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两曲线形成机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曲线ab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膜上K+载体蛋白数量及能量都相对充足 B. 曲线bc、fg段的形成仅是由于细胞膜上K+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 C. 曲线cd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内K+过多而大量排出 D e点表明植物根系可以通过自由扩散方式吸收K+ 【答案】A 【解析】1、左图中横坐标是培养液中K+浓度,纵坐标是K+吸收速率,因此曲线ab段限制因素是培养液中K+浓度,且载体、能量均充足; bc段限制因素不再是培养液中K+浓度,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也可能是能量供应,cd段形成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细胞外界溶液浓度过高,细胞失水,细胞呼吸速率下降,影响了对K+的吸收; 2、右图中横坐标是培养液中氧气的相对含量,因此曲线ef段限制因素是能量,fg段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也可能是培养液中K+浓度。 【详解】A、曲线ab段是随着营养液中K+浓度增加,K+吸收速率增加,限制性因素是K+浓度,但能量充足,而且细胞膜上K+载体数量未达到饱和,A正确; B、bc段限制因素不再是培养液中K+浓度,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也可能是能量供应;fg段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也可能是培养液中K+浓度,B错误; C、曲线cd段的形成是由于培养液浓度过大,导致细胞失水,细胞代谢减弱,为主动运输提供的能力减少导致,C错误; D、e点表明植物根系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来吸收钾离子,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曲线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主动运输的影响因素是载体和能量。 23.假设将标号为A、B、C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初始细胞液浓度相等)分别放在a、b、c三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达到动态平衡状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细胞的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 B. 实验前三种蔗糖溶液浓度的大小是:c>b>a C. 实验后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小是:C>B>A D. 实验后细胞外蔗糖溶液的浓度大小是:a>b>c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A细胞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相对紧贴,B细胞质壁稍微分离,C细胞质壁分离成都最大;因为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质壁分离越明显,说明内外浓度差越大,外界溶液浓度越大。 【详解】A、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A正确; B、据3个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判断,3个细胞C失水最多,然后是B,最后是A(几乎没有失水),说明实验前蔗糖溶液浓度为a<b<c,B正确; C、由于A图液泡最大,C图液泡最小,说明细胞C失水最多,细胞A失水最少,所以实验后细胞液浓度:C>B>A,C正确; D、由于细胞C失水最多,细胞A失水最少,所以实验后蔗糖溶液浓度为:c>b>a,D错误。 故选D。 【点睛】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 24.以洋葱紫色表皮为材料,0.3g/mL蔗糖溶液、0.5g/mL蔗糖溶液、0.3g/mL尿素溶液及清水进行相关实验(时间m表示开始用四种溶液分别处理洋葱表皮细胞;时间n表示开始用清水处理洋葱表皮细胞),测得该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变化如图,图中代表0.3g/mL蔗糖溶液、0.5g/mL蔗糖溶液、0.3g/mL尿素溶液及清水处理结果的分别是 A. a、b、c、d B. b、c、d、a C. c、d、b、a D. d、c、b、a 【答案】C 【解析】已知细胞在高渗溶液中失水,原生质层收缩;低渗溶液中吸水,原生质层有所增大;等渗溶液中体积几乎不变。 【详解】a曲线:原生质体的体积增大,说明细胞吸水,外界溶液的浓度低于细胞液的浓度,根据题目中给的材料,a曲线应该是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在清水中; b曲线:细胞先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后主动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原因是细胞主动吸收外界溶液中的物质,导致细胞液的浓度上升,进而导致细胞吸收水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在材料中能够细胞能够主动吸收的物质是0.3g/mL尿素; c曲线:细胞先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原因是在n时间换成清水,植物细胞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符合条件的材料是0.3g/mL蔗糖溶液; d曲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以后,在将外界溶液换成清水,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说明细胞失水过度导致细胞死亡,符合条件的材料是0.5g/mL蔗糖溶液。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5. 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维生素D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B. 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C. 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 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答案】C 【解析】方式a是自由扩散,动力是浓度差,不需要载体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方式b为协助扩散,运输速度的限制因素是浓度差和载体,与能量无关。 【详解】A、维生素D通过方式a运输;错误。 B、方式a不需要载体蛋白;错误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正确。 D、a和b的转运都不需要能量,抑制细胞呼吸运输速率均无影响;错误。故选C。 26.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关于该酶促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pH=c,H2O2不分解,e点永远为0 B. pH=a,e点下移,d点左移 C. 温度降低5 ℃条件下,e点不移,d点右移 D. 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d点左移 【答案】C 【解析】(1)H2O2在常温下也能缓慢分解,但在生物体内H2O2酶的催化下其分解速度会加快;O2的最大释放量只与H2O2的量有关,与酶的活性无关。(2)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其中pH=b时,H2O2酶的活性最强;pH高于或低于b时H2O2酶的活性都会降低;pH=c时,H2O2酶变性失活。(3)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e点时O2量最大,说明H2O2已经完全被分解,因此d点表示H2O2完全被分解所需的时间。 【详解】A、pH=c,H2O2酶变性失活,H2O2在常温下也能缓慢分解,因此e点不为0,A错误; B、pH=a时,酶的活性降低,H2O2完全分解产生的O2量不变,所以e点不移动,但H2O2完全分解所用的时间延长,所以d点右移,B错误; C、图乙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温度降低5 ℃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H2O2完全分解产生的O2量不变,所以e点不移动,但H2O2完全分解所用的时间延长,因此d点右移,C正确; D、H2O2量增加时,H2O2完全分解产生的O2量增加,所用的时间延长,所以e点上移,d点右移,D错误。故选C。 【点睛】知道O2的最大释放量只与H2O2的量有关,而与酶的活性无关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前提。据此,以题意“H2O2酶活性受pH影响和在最适温度下且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为切入点,把握横、纵坐标的含义以及曲线的变化趋势、起点、转折点、终点等点的含义,围绕“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的相关知识加以分析、合理地解释特定情境下的曲线含义,在解题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效处理,得到答案。 27.下列生理过程中,与ADP生成反应相联系的是 ( ) A. 氨基酸脱水缩合 B. 塑料袋中土豆变酸 C.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甘油 D. 色素溶于盐酸而不溶与水 【答案】A 【解析】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糖类、脂肪等有机物中的能量必须转移到ATP中才能被细胞利用;ATP的合成过程一般与放能反应相偶联,ATP水解过程一般与耗能过程相偶联,ATP水解生成ADP和Pi。 【详解】A、氨基酸脱水缩合要消耗ATP,生成ADP,A正确; B、塑料袋中土豆变酸是无氧呼吸的过程,产生ATP,使ADP的量减少,B错误;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甘油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因此无ATP水解,C错误; D、色素溶于盐酸而不溶与水是相似相溶的原理,不消耗ATP,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意义的理解和掌握,结合各个生理过程进行分析。 28. 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是两个完全可逆的过程 B. 随着温度的降低,酶促反应的活化能也随之下降 C. 酶的形成需要消耗ATP,ATP的形成需要酶的催化 D. 可用过氧化氢为底物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答案】C 【解析】A、ATP和ADP相互转化的两个过程的反应类型、所需酶、反应场所等都不相同,因此二者之间的相互转化不是完全可逆的,A项错误; B、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温度的降低,酶的活性下降,而酶促反应的活化能是不会降低的,B项错误; C、酶的形成需要消耗ATP,ATP的形成需要酶的催化,C项正确; D、过氧化氢在温度较高时易分解,不能以过氧化氢为底物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项错误。故选C。 29. 为证实叶绿体具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 ( ) A. 光照、有空气 B. 光照、无空气 、有NaHCO3 C. 黑暗、有空气 D. 黑暗、无空气、有NaHCO3 【答案】B 【解析】好氧性细菌的呼吸作用的方式是有氧呼吸,氧气越多,好氧性细菌就越多;NaHCO3稀溶液的作用是提供二氧化碳并调节pH;没有空气是形成一个无氧的环境,以充分证明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要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就要提供一个无氧的条件,以排除空气中的氧气,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条件,还需要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分。 【详解】AC、有空气不能排除空气中的氧气,AC错误; B、光照能够保证光反应的进行,NaHCO3稀溶液能够保证暗反应的进行,这样光合作用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得到更多的氧气,B正确; D、黑暗的条件,光反应不能进行,也得不到氧气,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发生的条件,以及实验设计的相关的知识点,结合光合作用的过程进行实验设计。 30. 现有一瓶掺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液,吸进氧气的体积与放出二氧化碳的体积比为1∶2,这是因为 A. 有1/2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 B. 有1/3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 C. 有1/4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 D. 有2/3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 【答案】C 【解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是: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无氧呼吸的反应式是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因此,进行有氧呼吸的酵母菌占1/6(1/6+1/2)=1/4。 故选C。 31. 青藏高原空气中氧气含量只有平原地区的40%-50%,在这样的地区生活的动物,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是 A. 有氧呼吸 B. 无氧呼吸 C.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D. 乳酸发酵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青藏高原空气中氧气含量只有平原地区的 40%-50%,长期生活在地青藏高原地区内的动物,其获得能量的生理过程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其中主要是有氧呼吸,故A正确,BC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2.下列有关探索过程,说法错误的是( ) A. 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光合作用中O2的来源 B. 萨克斯让叶片在暗处放置几小时,然后一半遮光,一半曝光处理,得出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结论 C. 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D. 恩格尔曼用水绵与好氧细菌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证明了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结论 【答案】B 【解析】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 (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 (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详解】A、鲁宾和卡门利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使它们分别成为H218O和C18O2,然后进行两组实验: 第一组向植物提供H2O和C18O2;第二组向同种植物提供H218O和CO2,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他们分析了两组实验释放的氧气。结果表明,第一组释放的氧气全部是O2;第二组释放的氧气全部是18O2,这一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A正确; B、萨克斯实验:首先把绿叶先在暗处放置几小时,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的营养物质。然后,让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这片叶,发现曝光的一半呈深蓝色,遮光的一半则没有颜色变化。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B错误; C、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C正确; D、恩吉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1)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照到的部位附近;(2 )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阳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证明了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的,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学探究历程,需要考生识记各个人物做了什么实验,实验的过程及结论,特别是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33.将川芎植株的一叶片置于恒温的密闭小室内,调节小室内CO2浓度,在适宜的光照强度下测定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以CO2吸收速率表示),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点左移 B. 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点右移 C. 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点右移,b点右移 D. 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点左移,b点右移 【答案】D 【解析】(1)图中的a点表示光合作用起始点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浓度,b点表示光合作用达到最高点时对应的二氧化碳浓度。(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含水量、矿质元素的含量等。 【详解】AB、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光反应生成的ATP和[H]减少,这将抑制暗反应的进行,因此需要更多的二氧化碳进行补偿,但达到饱和点需要的二氧化碳减少,此时a右移,b点左移,因此A、B错误; CD、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加,光反应生成的ATP和[H]增加,这将促进暗反应的进行,因此在较低二氧化碳浓度时就出现光合作用,在最大光合作用强度下二氧化碳吸收量也会增多,则a点会向左移,b点会向右移,C错误,D正确。故选D。 34.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用伊乐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将一枝伊乐藻浸在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以白炽灯作光源,移动白炽灯调节其与大试管的距离,分别在10℃,20℃和30℃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距离下单位时间枝条产生的气泡数目,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 ( ) ①A点和C点的限制因素分别为光照强度和温度 ②B点条件下伊乐藻光合作用停止 ③该实验研究的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④若在缺镁的培养液中进行此实验,则B点向左移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试管与白炽灯的距离越近,光照强度越强,因此限制C点的因素是光照强度,而限制A点的因素是温度,①错误;B点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②错误;据图可知,横坐标的距离表示光照强度,此外还有温度,因此该实验研究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③正确;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缺镁时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因此需要提高光照强度才能与呼吸作用速率相同,④正确,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和识图的能力。 35. 下图甲、乙表示某植物内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及其与温度的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甲中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B. 图乙中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 图甲中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 D. 图乙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①④过程都能产生[H] 【答案】D 【解析】A、图甲中可以看出,在26℃条件下植物的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最大,即净光合速率最高,因此此温度条件下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故A错误; B、图乙中①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过程表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属于暗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因此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故B错误; C、图甲中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相等,即光合作用总量是呼吸作用的两倍,故C错误; D、图乙中①④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两个阶段,②③两个过程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因此这些过程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①④过程都能产生[H],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在分析曲线时,关键要确定光照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表示净光合速率,黑暗中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表示呼吸速率,并且有机物的积累量即为净光合作用量。 图乙中,①④表示呼吸作用,②③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36.有一种物质在不消耗能量的条件下,能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但却不能顺浓度梯度通过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层,这种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 ( ) A. 自由扩散 B. 协助扩散 C. 主动运输 D. 胞吞 【答案】B 【解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如下: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 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 逆浓度梯度;低浓度→高浓度 载体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举例 O2、CO2、H2O、N2、甘油、乙醇、苯、尿素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Na+、K+、Ca2+等离子;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 【详解】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顺浓度梯度,说明是被动运输,即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但没有蛋白质,物质不能运输,说明运输过程需要载体蛋白质,因此协助扩散。故选B。 【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点,主要从物质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载体蛋白、是否需要消耗能量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37. 用某种大小相似的轮藻叶片,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已知叶片实验前重量,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测其重量变化,立即光照1h(光强度相同),再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结果。 组别 一 二 三 四 温度/°C 27 28 29 30 暗处理后重量变化/mg -1 -2 -3 -1 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mg +3 +3 +3 +1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轮藻呼吸作用酶的最适宜温度约为29℃ B. 光照时,第一、二、三组轮藻释放的氧气量相等 C. 光照时,第四组轮藻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D. 光照时,第四组轮藻合成葡萄糖总量为3mg 【答案】B 【解析】表中数据显示:各组叶片暗处理后减轻的重量就是其呼吸作用强度,随温度升高,叶片呼吸作用强度增大,分解有机物增多,叶片重量下降,这主要是因为温度升高,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增强导致的,相比之下29℃暗处理后重量植物重量减少最明显,说明该轮藻呼吸作用酶的最适宜温度约为29℃。假如叶片的重量变化都是光合作用所合成的有机物的量,则其包含三部分:一是弥补暗处理后减少的重量,二是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三是光照后增加的重量。 【详解】A、相比之下29℃暗处理后重量植物重量减少最明显,说明该轮藻呼吸作用酶的最适宜温度约为29℃,A正确; B、在第一、二、三组轮藻每小时叶肉细胞每小时合成的有机物分别是5mg、7mg和9mg,则其净光合作用分别为4mg、5mg和6mg,所以这三组轮藻释放的氧气量不相等,B错误; C、第四组轮藻光合作用强度以合成有机物总量来衡量为3mg,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比增加1mg,说明第四组轮藻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C正确; D、第四组轮藻光合作用强度以合成有机物总量来衡量,为3mg,D正确。故选B。 38.在下图中,图1、图2为不同材料叶绿体中色素的层析结果示意图,图3、图4为不同条件下水稻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其中正确的是( ) A. 图1菠菜叶片的叶绿体中色素的层析结果 B. 图2在缺Mg的营养液中,长期培养的葡茄叶片叶绿体中色素的层忻结果 C. 图3水稻光合作用强度与空气中CO2含量的关系 D. 图4水稻在夏季白天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 【答案】A 【解析】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最后滤纸条上将分离出四条色素带,颜色从上往下分别是橙黄色、黄色、蓝绿色和黄绿色,四种色素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CO2浓度和光照强度。 【详解】A、菠菜叶肉细胞含有四种色素,色素带的分布:最上端:胡萝卜素(橙黄色),含量最少;其次:叶黄素(黄色),含量较少;次之:叶绿素A(蓝绿色),含量最多;最下端:叶绿素B(黄绿色),含量次之,A正确; B、缺Mg的营养液中,叶绿素不能合成,叶片中没有叶绿素,B错误; C、据图分析,在一定的二氧化碳浓度范围内,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增强,达到二氧化碳饱和点后,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不变,在相同二氧化碳浓度下,a的光合作用强度高于b,说明光照强度a>b,C错误; D、水稻在夏天晴朗中午光照强度过强,温度过高,导致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光合作用强度变弱,出现光合午休现象,阴天不会出现光合午休,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需要从图中分析出信息,难点是D选项中有光和午休现象。 39.下面是叶肉细胞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叶绿体与线粒体的代谢简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①处于黑暗环境中,该细胞单位时间释放的CO2量即为呼吸速率 B. 细胞②没有与外界发生O2和CO2的交换,可断定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C. 细胞③处在较强光照条件下,细胞光合作用所利用的CO2量为N1与N2的和 D. 分析细胞④可得出,此时的光照强度较弱且N1小于M2 【答案】D 【解析】①状态时,黑暗状况时,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不进行光合作用,此状态下,植物从外界吸收O2,并将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释放到体外。 ②状态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时,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用于细胞呼吸,细胞呼吸产生的CO2用于光合作用,植物与外界不进行气体交换,即没有O2和CO2的吸收与释放。 ③状态时:较强光照时,植物同时进行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且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此状态下,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除用于植物的有氧呼吸消耗之外,其余的氧气释放到周围的环境中。植物光合作用所利用的CO2除来自植物自身细胞呼吸外,不足的部分从外界吸收。 ④状态时光合作用速率小于细胞呼吸速率时,植物从外界吸收O2,并将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释放到体外。 【详解】A、细胞①是植物叶肉细胞处于黑暗环境下,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所以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就代表呼吸速率,A正确; B、细胞②是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用于细胞呼吸,细胞呼吸产生的CO2用于光合作用,植物与外界不进行气体交换,即没有O2和CO2的吸收与释放,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B正确; C、细胞③处在较强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细胞光合作用利用的CO2的量为N=N1+N2,C正确; D、④状态时光合作用速率小于细胞呼吸速率时,所以此时光照强度较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从外界吸收的氧气的量N1和向外界释放的CO2的量M2相等,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需要将图片转化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大小的信息,结合选项进行回答。 40.在天气晴朗的夏季,将用全素营养液培养的植株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然后将玻璃罩放在室外进行培养。每隔一段时间用CO2浓度检测仪测定玻璃罩内CO2 浓度,绘制成下图所示的曲线(水平虚线表示实验开始时玻璃罩内CO2浓度)。据图得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d点和h点表示植株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B. bc段和ab段曲线斜率差异可能主要是温度造成的 C. 光合速率最大值可能出现在h点 D. 与a点相比,k点植株有机物含量较高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正常生长的绿色植物放入了密闭的透明玻璃罩内,因此玻璃罩内CO2浓度上升表示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或只进行呼吸作用;当玻璃罩内CO2浓度下降时,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图中d点和h点时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详解】A、d点和h点罩内CO2浓度不再继续和减小,表示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A正确; B、在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但是ab段上升速度快,而bc段变缓,这是由于凌晨温度较低,呼吸作用减弱的原因,B正确; C、e点切线的斜率最大,因此光合作用最大值可能出现在e点,h点有机物积累最多,C错误; D、k点与a点相比,璃罩内CO2浓度有所降低,说明有一定的有机物积累,因此该植物在k点时有机物含量较高,D正确。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应用,首先要求考生掌握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其次要求考生能结合实际和所学的知识,分析曲线图,对各曲线段上升或下降的原因作出合理的解释,特别是明确转折点D和H的含义,再作出准确的判断。 二、非选择题 41.下图中展示了生物体中的一些重要化合物,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A中的化合物中④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表示R基的代号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图B中的化合物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该核苷酸是构成哪一种核酸的原料___________。 (3)真核细胞中的C分布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结构中与另一种核酸相比较,其特有的碱基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肽键 ②③⑤ 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RNA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胸腺嘧啶 【解析】分析题图: 图A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其中①是氨基(-NH2);②、③和⑤表示R基团,依次是-CH3、-H、-CH2-OH;④是肽键(-CO-NH-);⑥是羧基(-COOH)。 图B中碱基为腺嘌呤,五碳糖为核糖,故核苷酸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图C中含有碱基T,故为DNA单链片段,特有的碱基名称是胸腺嘧啶(T)。 【详解】(1)图A中④的名称是肽键,其中表示R基的代号的是②③⑤。 (2)图B中的化合物含有核糖,所以名称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该核苷酸是构成RNA的原料。 (3)C中含有碱基T,故为DNA单链片段。真核细胞中的C分布于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C结构中与另一种核酸(RNA)相比较,其特有的碱基中文名称是胸腺嘧啶。 【点睛】本题结合化合物的结构简图,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及核苷酸的结构和组成,要求考生识记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及其中的相关计算,正确区分DNA和RNA的结构及组成,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42.下图是动物细胞示意图。据图回答: (1)若该细胞为吞噬细胞,能通过胞吞作用吞噬细菌,说明[1]具有____________的结构特性。 (2)若该细胞是人的肝脏细胞,则肠道内的葡萄糖至少要通过______层磷脂分子,才能到此细胞中被利用。 (3)若该细胞是人的大腿肌细胞,在进行剧烈运动时,大腿肌肉感到酸痛,是因为此细胞的[ ]______________(填结构的序号及名称)中产生了使肌肉细胞疲劳的物质。 (4)若用蛋白酶和肽酶处理染色质,可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 (5)水稻叶肉细胞中没有图中的[ ]___________。 【答案】(一定的)流动性 14 2细胞质基质 DNA和氨基酸 8中心体 【解析】图中,1是细胞膜,2是细胞质基质,3是高尔基体,4是核膜,5是内质网,6是线粒体,7是核糖体,8是中心体,9是核仁,10是染色质。 【详解】(1)吞噬细胞通过胞吞作用吞噬细菌,说明1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肠道内的葡萄糖被细胞利用,依次通过的生物膜层数小肠上皮细胞(2层),通过毛细血管时要经过双层毛细血管壁细胞(4层),组织细胞膜(1层),所以一共通过7层生物膜,生物膜是由2层磷脂分子组成的,所以一共通过14层磷脂分子。 (3)大腿肌细胞,在进行剧烈运动时,细胞的2细胞质基质进行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所以大腿肌肉感到酸痛。 (4)染色质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所以用蛋白酶和肽酶处理染色质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同时剩下了DNA分子。 (5)水稻叶肉细胞中没有8中心体。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结构示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43.如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四种方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A表示________方式,D表示_______方式。 (2)K+、O2和葡萄糖三种物质中,通过B方式进入红细胞的是________________。 (3)若在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_________________方式(填字母)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4)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方式为____________(填字母);与C运输方式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 【答案】自由扩散 胞吐 葡萄糖 C、D B、C 线粒体、核糖体 【解析】据图分析,A表示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自由扩散;B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表示协助扩散;C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主动运输;D是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表示胞吞。 【详解】(1)据图可知,A方式属于自由扩散;D属于胞吐。 (2)K+、O2和葡萄糖三种物质中,通过A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红细胞的是O2,通过C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红细胞的是K+,通过B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红细胞的是葡萄糖。 (3)若在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就会抑制细胞的呼吸作用,从而影响能量的供应,C主动运输和D胞吐方式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4)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方式为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C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载体是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线粒体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故与C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核糖体。 【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点,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相关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并且明确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均不需要消耗能量,而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还有只有主动运输能逆浓度进行运输,胞吐不需要载体但是需要消耗能量,进而解题。 44.图甲表示在光照充足,CO2浓度适宜的条件下,温度对某植物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其中实线表示真正光合作用速率,虚线表示呼吸作用速率。图乙为该植物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由图甲可知,与___________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温度会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阶段。 (2)当环境温度为40℃时,该植物的有机物净积累量为______mg/h。理论上预计,在温度为________条件下,植物生长状况达到最佳,已知乙图是在此温度条件下绘制而成的曲线,理论上分析,如果温度改变为45℃,图中b点将向______移。 (3)乙图中c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光合 光反应和暗反应 0 30℃ 右 植物的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对应的最小光强 【解析】分析图甲:该曲线表示在光照充足、CO2浓度适宜的条件下,温度对某植物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该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应该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所以实线表示CO2的吸收量,即真正光合作用速率,而虚线表示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 比较两曲线可看出,实现先于虚线下降,所以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 图乙中,a点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c点为光饱和点,即达到最大光合速率。 【详解】(1)由甲图可知,在高温时,真正光合作用速率曲线比呼吸作用速率曲线下降的快,说明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温度影响酶的活性,所以会影响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 (2)由甲图可知,当环境温度为40℃时,真正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所以该植物的有机物净积累量=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0mg/h。 在温度为30℃条件下,真正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的差值最大,即植物的有机物净积累量最多,理论上,此时的植物生长状况达到最佳。 乙图b点代表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若将乙图从30℃改变为45℃,从甲图可知,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加快,要使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应增大光照强度,所以乙图中的b点应向右移。 (3)c点表示植物的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对应的最小光强度。 【点睛】本题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为核心考点,着重考查温度影响呼吸作用的曲线,温度、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的曲线,其中温度是通过影响相关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学生需理解:净光合作用速率=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只有净光合作用速率大于零时,植物才能生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