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前专题增分仿真许六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前专题增分仿真许六解析版

仿真小卷(六)‎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小题,共27分)‎ ‎1.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胆固醇和磷脂属于脂肪,都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B.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属于蛋白质,都能促进细胞生长 C.麦芽糖和乳糖都是二糖,水解产物都有葡萄糖 D.DNA和RNA属于核酸,都可以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解析 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A错误;甲状腺激素不属于蛋白质,B错误;麦芽糖的水解产物是2分子葡萄糖,乳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半乳糖,C正确;细胞内的遗传物质肯定是DNA,不可能是RNA,D错误。‎ 答案 C ‎2.如图是甲、乙两种雄性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模式图,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动物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3个、4个 B.甲动物体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乙动物体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 C.图示两种细胞中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均为1∶1‎ D.图示两种细胞都能在各自的精巢中找到 解析 甲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3条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1,只能在精巢中找到,甲动物正常体细胞有6条染色体;乙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8条染色体,有同源染色体,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1,在精巢及其他组织中都能找到,乙动物正常体细胞有4条染色体。选D。‎ 答案 D ‎3.下列关于“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和脂肪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用番茄、苹果等组织样液作为鉴定植物组织内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B.脂肪鉴定中观察花生子叶切片,细胞间不可能出现橘黄色小颗粒 C.脂肪鉴定中50%的酒精是为了溶解组织中的油脂 D.蛋白质鉴定中加入的0.1 g/L NaOH溶液可为反应提供碱性环境 解析 番茄组织样液的红色会影响实验结果颜色变化的观察,A错误;切片时,可能有子叶 11‎ 细胞被破坏,会释放出少量脂肪滴,故细胞间会出现染成橘黄色的小颗粒,B错误;脂肪鉴定中50%的酒精主要作用是洗去浮色,C错误;蛋白质鉴定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0.1 g/L NaOH溶液)造成碱性环境,在碱性条件下双缩脲试剂B液中Cu2+与肽键反应生成紫色的复杂化合物,D正确。‎ 答案 D ‎4.下列有关细胞凋亡和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凋亡有利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 B.癌变的细胞形态、结构会发生显著变化 C.两者的发生都是遗传物质改变的结果 D.通过激活细胞凋亡机制可杀死癌细胞 解析 细胞凋亡是受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生物体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生理过程,A正确;癌变的细胞的形态结构会发生显著变化,B正确;细胞凋亡过程中的遗传物质不改变,C错误;通过激活细胞凋亡机制可杀死癌细胞,D正确。‎ 答案 C ‎5.下列关于实验或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高倍镜观察菠菜叶肉细胞叶绿体的基粒 B.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可以追踪细胞内某些物质的代谢途径 C.利用样方法可以调查校园草地上各种植物的种群密度 D.人工设计、制作生态缸主要运用了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 解析 利用高倍镜观察菠菜叶肉细胞,可以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但观察叶绿体的基粒等结构需电子显微镜,A错误;如用14C标记的CO2可以研究光合作用中碳原子的转移途径,B正确;样方法可以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而单子叶植物由于丛生或蔓生,难以辨别,故一般不适合调查,C错误;研究种群数量变化时主要运用了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人工设计、制作生态缸时并未运用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D错误。‎ 答案 B ‎6.不同基因型的褐家鼠对“灭鼠灵”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K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表现型如表所示。若对生活在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家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则该褐家鼠种群(  )‎ 基因型 rr Rr RR 灭鼠灵 敏感 抗性 抗性 维生素K依赖性 无 中度 高度 A.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为Rr B.RR个体数量增加,rr个体数量减少 C.基因型RR与Rr数量趋于相等 11‎ D.基因r的频率最终降至0‎ 解析 由于RR个体对维生素K具有高度的依赖性,所以在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为Rr,A正确;RR个体数量由于维生素K不足而减少,rr个体数量由于长期使用灭鼠灵也减少,B、C错误;由于有Rr的个体存在,基因r的频率不可能降至为0,D错误。‎ 答案 A ‎7.下列有关如图所示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图中A、B、C依次表示同一个种群中幼年期、成年期、老年期各年龄段个体数量,则此种群为增长型种群 B.若A、B、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营养级,则A、B、C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C.若A、B、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种群,并且形成A→B→C的食物链,则三者的数量关系一定符合该模型 D.若A、B、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营养级,则B、C中不会出现同一生物种群 解析 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A正确;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包含分解者,营养级中不含有分解者,B错误;树→昆虫→鸟这类食物链数量关系不符合该模型,昆虫的数量远多于树的数量,C错误;动物所处的营养级别并非一成不变的,在不同食物链中营养级可能不同,D错误。‎ 答案 A ‎8.如图是某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是显性遗传病,Ⅱ-4是杂合子 B.Ⅲ-7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 C.Ⅲ-8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 D.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 解析 题干中交代了该遗传病是伴性遗传病,由Ⅱ-4有病推测该病不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由Ⅱ-4有病,儿子Ⅲ-6正常可知,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该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是杂合子XAXa,A正确;Ⅲ-7的基因型为XaXa,与正常男 11‎ 性(XaY)结婚,子女都正常,B正确;Ⅲ-8的基因型为XAY,与正常女性(XaXa)结婚,儿子基因型为XaY,表现都正常,C正确;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男性人群,D错误。‎ 答案 D ‎9.下列图示有关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秋天用菠菜做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只能得到图1中色素带①和②‎ B.若图2表示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其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C.图3中培养酵母菌的锥形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目的是让酵母菌繁殖 D.图4表示洋葱根尖的培养,洋葱底部不能接触到烧杯内液面 解析 秋天的菠菜中含有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和胡萝卜素,提取和分离可以得到四条色素带,A错误;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细胞液的浓度不断升高,渗透压上升,细胞吸水能力增强,B正确;图3为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实验,锥形瓶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消耗锥形瓶中的氧气,C错误;洋葱根尖的培养应让洋葱的底部接触到瓶内的液面,D错误。‎ 答案 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小题,共15分)‎ ‎10.大蒜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转入不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培养第二代后获得的子细胞内DNA分子的标记情况可能为(只考虑其中一对染色体上的DNA分子)(  )‎ 解析 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的原理可知,根尖细胞在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中培养一个细胞周期后,全部DNA分子都有一条链被标记,再转入不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中培养一代后,一半的DNA分子不被标记,一半的DNA分子一条链被标记,复制第二代后部分DNA分子不被标记,部分DNA分子一条链被标记,不存在DNA分子两条链被标记的情况,因此A、C、D均有可能。‎ 答案 ACD 11‎ ‎11.下列关于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桑椹胚或囊胚进行分割处理可培育基因型相同的两个新个体 B.采用胚胎分割技术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可以看作动物的无性繁殖 C.胚胎移植时供体和受体母畜都必须具备优秀的遗传性能 D.试管动物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 解析 胚胎分割的时期一般是桑椹胚或囊胚期,分割得到的胚胎基因型相同,能培育成基因型相同的个体,A正确;胚胎分割技术获得的胚胎来自同一胚胎,属于无性繁殖的方式,B正确;胚胎移植时,供体牛要具备优良的遗传性能,但受体牛只要是健康的雌性个体即可,C错误;试管动物技术属于有性生殖,其基本过程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D正确。‎ 答案 ABD ‎12.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自然发酵相比,人工接种菌种不易被杂菌污染 B.较高温度和密闭环境有利于果醋的发酵 C.盐的用量、酒的种类和用量、温度等均会影响腐乳风味 D.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微生物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都是细胞质基质 解析 人工接种菌种,人为的控制下可以防止杂菌的污染,A正确;果醋是好氧型细菌,果醋发酵要持续通入空气,而不应该在密闭的环境下进行,B错误;盐的用量、酒的种类和用量、温度会影响腐乳的口味,也会影响腐乳成熟的时间,从而影响腐乳的风味,C正确;果酒发酵利用的是酵母菌,其产生CO2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果醋发酵利用的是醋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腐乳利用的主要是毛霉,其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D错误。‎ 答案 BD 三、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58分)‎ ‎13.(9分)如图表示小肠上皮细胞亚显结构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括号中填数字编号,横线上填文字)‎ ‎(1)该图中构成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有________(填数字)。膜蛋白A在执行相应功能时需要消耗ATP,产生ATP的结构主要是[ ]________。‎ 11‎ ‎(2)该细胞面向肠腔的一侧形成很多突起即微绒毛,该微绒毛的基本骨架是________________。微绒毛不仅可以增加膜面积,还可以增加细胞膜上________数量,有利于吸收肠腔中的葡萄糖等物质。‎ ‎(3)细胞膜表面还存在水解双糖的膜蛋白D,说明膜蛋白还具有________功能。图中的四种膜蛋白功能不同、结构有差异,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①是核糖体、②是高尔基体、③是内质网、④是细胞膜、⑤是细胞核、⑥是线粒体,除①核糖体外,其余结构都具有膜结构。⑥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故线粒体是形成ATP的主要场所。(2)微绒毛实质是细胞膜,其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肠腔中的葡萄糖需要膜蛋白A(一种载体蛋白)的转运。(3)膜蛋白D能将双糖水解,是一种酶,故膜蛋白D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四种膜蛋白功能不同、结构有差异,其根本原因是控制四种膜蛋白合成的基因(或DNA)不同。(4)免疫球蛋白是生物大分子,大分子物质和颗粒性物质主要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答案 (1)②③④⑤⑥ ⑥ 线粒体 ‎(2)磷脂双分子层 载体蛋白(膜蛋白A)‎ ‎(3)生物催化(或催化) 控制四种膜蛋白合成的基因(或DNA)不同(或基因选择性表达)‎ ‎(4)胞吞 流动性 ‎14.(9分)某科研人员将绿色的小麦叶片放在温度适宜的密闭容器内,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测定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分析回答问题:‎ ‎(1)小麦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CO2进入叶肉细胞后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________。‎ ‎(2)B点时,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A点以后的短时间内,叶片细胞内C3的量将________。‎ ‎(3)在0~5 min内,该容器内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在5~15 min内,该容器内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小,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小麦叶片的呼吸速率始终不变,则在5~15 min内,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用氧气产生量表示)是________mol/min。‎ ‎(5)同一小麦植株的底部叶片呼吸作用强度比顶部叶片弱,其内部原因最可能是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小麦是真核生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CO2进入叶肉细胞后被固定,固定产物C3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的[H]和ATP。(2)B点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此时容器内氧气量不变,说明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为0,即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A点以后的短时间内,环境变化主要是光照强度变强,则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增加,暗反应C3的还原过程加快,而CO2的固定速率基本不变,所以叶片细胞内C3的量减少。(3)在0~5 min内,叶片在黑暗条件下,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该容器内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此实验装置是一个密闭的容器,在5~15 min内,光照强度不变,随着光合作用进行,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逐渐下降,即光合作用暗反应速率减弱,消耗的[H]和ATP减少,[H]和ATP的积累会抑制光反应的进行,所以光反应产生氧气的速率逐渐减小。(4)如果小麦叶片的呼吸速率始终不变,测定的氧气产生量是植物的净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即净光合作用速率=总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5~15 min内,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为总光合作用速率,即+=0.6,还要注意纵坐标单位(×10-7mol),则答案为6×10-8mol/min。(5)注意题目要求“内部原因”,影响呼吸作用的内部原因最可能是底部叶片衰老,酶活性降低。‎ 答案 (1)叶绿体 [H]和ATP (2)等于 减少 (3)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光合作用使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逐渐减少,光合作用速率逐渐下降 (4)6×10-8 (5)底部叶片衰老,酶活性降低 ‎15.(10分)人类的ABO血型主要与常染色体上的5种基因有关,其中H、h是一组等位基因,IA、IB、i是另一组复等位基因,两组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研究发现,红细胞只含A抗原的人为A型血;红细胞只含B抗原的人为B型血;红细胞同时含A、B两种抗原的人为AB型血;两种抗原都不含有的人是O型血。图1为人体内A、B抗原的产生原理,已知H物质不能从其他途径获取。请据图回答问题:‎ ‎(1)基因型Hhii和基因型hhii的个体都表现为O型血,分析图1,说明基因控制ABO血型其实是通过控制________实现的。‎ ‎(2)AB型血的人,细胞内既能合成A抗原又能合成B抗原,据此推断IA、IB、i三基因中属于显性基因的是________。有一O型血型的人,推断其基因型除了hhIAIB外,还可能有________种可能,其中纯合子有________种。‎ 11‎ ‎(3)图2为某家族两代成员的血型调查结果。图2Ⅰ代中AB血型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Ⅰ代的这对夫妻再生一个孩子为O型血的概率是________。‎ ‎(4)hh基因型的个体在人群中的比例为万分之一,则h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若Ⅱ代中B型血个体和人群中一个AB型血的男子结婚,生一个A型血孩子的概率与生一个B型血孩子的概率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解析 (1)根据图示可知,几种基因都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抗原的合成,从而决定生物的血型,因此可以说明基因控制ABO血型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实现的。(2)AB血型的人体内同时存在A抗原和B抗原,说明IA和IB都表达了,从而可以推测IA和IB均为显性基因。O型血的人,既不能合成A抗原,也不能合成B抗原,可能是缺乏H基因,此时基因型有hhIAIA、hhIBIB、hhii、hhIAIB、hhIAi、hhIBi;也可能是含有H基因,但不含有IA和IB基因,此时基因型有HHii和Hhii。因此其基因型除了hhIAIB外还有7种,其中有4种(hhIAIA、hhIBIB、hhii、HHii)是纯合子。(3)根据题意,Ⅰ代的后代有O型血和B型血,因此亲代的基因型为HhIAi和HhIAIB,后代只有hh才是O型血,因此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为O型血的概率为。(4)hh基因型在人群中的比例为,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h的基因频率为。‎ 答案 (1)酶的(生物)合成 (2)IA、IB 7 4 (3)HhIAIB  (4) 不同 ‎16.(10分)如图是人体内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A、B和a、b、c代表相关结构,①②③代表不同的激素,X代表某个生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A代表________,c代表________。‎ ‎(2)兴奋从A传到B导致B兴奋,在此过程中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_______________。‎ c的膜内电位变化过程是________。‎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将兴奋传至下丘脑的________________,一方面使骨骼肌战栗,另一方面使肾上腺素和________(填序号)的含量升高,产热增加。‎ ‎(4)当激素②含量过高时,激素①③含量会减少,这是一种________调节机制。血糖含量降低时,会刺激________细胞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该激素调节血糖升高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解析 (1)图中A代表突触小体,a代表突触小泡,b代表突触间隙,c代表突触后膜。(2)兴奋在突触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突触后膜发生兴奋时,膜内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升高,协同产热,图中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②。(4)当血液中激素②(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会反过来抑制激素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③(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这个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机制。血糖含量降低时,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升高血糖。‎ 答案 (1)突触小体 突触后膜 (2)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 由负变为正 (3)体温调节中枢 ‎② (4)(负)反馈 胰岛A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17.(10分)植物篱是无间断式或接近连续的狭窄带状植物群,由木本植物或一些茎干坚挺、直立的草本植物组成。科研人员研究了蓑草、苜蓿构成的植物篱对小麦蚜虫(如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等)及其天敌种群的影响。‎ 生物类型 同化量 净同化量 呼吸消耗 传递到分解者 传递给下一营养级 未被利用 小麦 ‎(?)‎ ‎( )‎ ‎65.5‎ ‎3.0‎ ‎15.0‎ ‎41.5‎ 小麦蚜虫 ‎15.0‎ ‎5.0‎ ‎( )‎ ‎0.5‎ ‎2.0‎ ‎2.5‎ 蚜虫天敌 ‎2.0‎ ‎( )‎ ‎( )‎ 微量 无 ‎( )‎ ‎(1)植物篱自上而下分别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形成群落的________结构。‎ ‎(2)图1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图2表示麦田生态系统中主要生物之间的关系,各种群对能量的使用情况(净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见上表,据图回答问题:‎ ‎①图1中碳元素是以________形式流入B体内,图中缺少两个重要过程,请用文字和箭头形式书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 ‎②图2因某原因,小麦蚜虫的数量急剧下降,迫使其天敌飞向其他麦田觅食,此过程体现了信息传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③表格中“?”处数值为________,未被利用的能量最终去路的形式是________。‎ 解析 (1)群落中垂直方向上自上而下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2)①图1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中由箭头关系可以看出 11‎ C为分解者、D为生产者,食物链为D→A→B,图中缺少了“D(生产者)→无机环境”和“A(初级消费者)→C(分解者)”的箭头。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形式流动,所以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入B(次级消费者)体内。②小麦蚜虫的数量下降使其天敌飞向其他麦田觅食,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③小麦同化的能量去向有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和目前未被利用的。故小麦的同化量=3.0+15.0+41.5+65.5=125,未被利用的能量最终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答案 (1)垂直 (2)①有机物 D→无机环境 A→C D→A→B ②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 ③125 热能 ‎18.(10分)Ⅰ.RT-PCR是将RNA逆转录(RT)和DNA的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相结合的技术,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 ‎(1)过程Ⅰ需要加入缓冲液、原料、________、________和引物A等。‎ ‎(2)过程Ⅱ首先要将反应体系的温度升高到95 ℃,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体系中所用的Taq酶至少应能耐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Ⅱ拟对单链cDNA进行n次循环的扩增,理论上至少需要________个引物B。‎ ‎(4)利用RT-PCR技术获取的目的基因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物种之间交流。该技术还可用于对某些微量RNA病毒的检测,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RT-PCR过程中主要借助对________的控制,影响酶的活性,从而使得化学反应有序高效地进行。‎ Ⅱ.马铃薯是种植广泛的农作物,病毒侵染后导致产量大幅下降,培育脱毒和抗毒的马铃薯品种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方法。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马铃薯茎尖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因此可将马铃薯茎尖接种在培养基中,经过人工培养获得脱毒苗。培养基中添加植物激素的作用是诱导离体细胞经过________________完成组织培养过程,从而形成脱毒苗。为监控脱毒苗的质量,可采用________的方法检测病毒的蛋白质。‎ ‎(2)研究人员研究了茎尖外植体大小对苗的成活率和脱毒率的 11‎ 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该结果表明,茎尖越小,________________,因此马铃薯脱毒培养中茎尖外植体的适宜大小为________。‎ ‎(3)若要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抗病毒的马铃薯植株,采用最多的方法是使用________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用________酶将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起来,再将含有目的基因的________导入农杆菌,利用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可以使目的基因进入植物细胞,并将其插入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使目的基因的遗传特性得以稳定维持和表达。待筛选出成功转化的马铃薯细胞后,再通过________技术形成完整植株。‎ 解析 Ⅰ.(1)过程Ⅰ为将mRNA逆转录成D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加入缓冲液、原料和引物A,还需要加入模板(即RNA提取物)和逆转录酶。(2)mRNA逆转录形成cDNA后,就要利用cDNA为模板进行PCR过程。首先将反应体系温度升高到95 ℃,一方面使逆转录酶失活,防止逆转录的继续发生,一方面将mRNA-cDNA杂合双链解开,以cDNA单链为模板进行PCR过程。(3)根据图示,该过程是以cDNA单链为模板的,第一次扩增需要1个引物,之后每扩增一次,DNA单链的数目增加一倍,所需的引物也增加一倍,因此扩增n次后需要的引物数量为2n-1个。(4)利用RT-PCR技术获取的目的基因能在物种间交流。该技术增加了RNA逆转录产生的DNA数量,便于检测。(5)根据图示可知,该过程通过控制合适的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使化学反应高效进行。‎ Ⅱ.(1)培养脱毒苗的过程即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将离体组织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培育成幼苗。病毒蛋白质为抗原,可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法进行检测。(2)由图可知,随横坐标中茎尖大小的增大,脱毒率下降,成苗率提高。在茎尖为0.27 mm时脱毒率和成苗率均较高,此长度适宜作为外植体。(3)基因工程技术是采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再用DNA连接酶连接成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转基因成功后的植物细胞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成完整植株。‎ 答案 Ⅰ.(1)RNA提取物 逆转录酶 (2)让逆转录酶失活、使mRNA-cDNA杂合双链解开 95 (3)2n-1 (4)能 增加了待测RNA逆转录产生的DNA的数量(或浓度),便于检测 (5)温度 Ⅱ.(1)脱分化和再分化 抗原—抗体反应(或抗原—抗体杂交) (2)脱毒率越高,但成苗率越低 0.27 mm (3)限制性核酸内切(或限制) DNA连接 重组质粒(或Ti质粒) 植物组织培养 1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