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2018届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2017-0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2017-03)

‎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段考高二级理科(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20题,共40分)‎ ‎1.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2.下列有关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B.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时,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 C.浆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D.当人体大量出汗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3.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4.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5.以下与人体免疫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B.记忆细胞由造血干细胞直接分化而来 ‎ C.吞噬细胞不参与细胞免疫过程 D.免疫系统有防御功能,而没有调节功能 ‎6.驻渝某高校研发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实 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该疫苗3次较1次或2次效果好,其主要原因是 A.能多次强化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 B.抗原的积累促进T细胞释放大量淋巴因子 C.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 D.能增强体内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 ‎7.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乙烯浓度越高脱落率越高 B.脱落率随生长素和乙烯浓度的增加而不断提高 ‎ C.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互对抗的 D.生产上可喷施较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降低脱落率 ‎8.荷兰学者Frits Went在1928年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膜片上,经1~2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小块放在去顶的胚芽鞘一侧,然后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胚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的对侧弯曲生长(如图),该实验结果不能证明的问题是 A.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 ‎ B.影响生长的物质自顶端向下运输 C.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 D.单侧光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 ‎9.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生理作用及其应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茎的背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在成熟植物组织中,生长素可进行非极性运输 C.脱落酸能够影响植物细胞中基因的表达 ‎ D.在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芦苇可增加其纤维长度 ‎10.右下图是3个圆所构成的关系图,其中甲为大圆,乙和丙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符合这种关系的是 A.突触、突触前膜、突触小体 B.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 C.种群特征、种群数量特征、物种丰富度 D.生态系统功能、能量流动、食物链和食物 ‎11.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 ‎①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②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 ‎③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 ‎④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13.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A.竞争 B.共生 C.寄生 D.捕食 ‎14.如图是一个简化的食物,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该食物由4条食物链组成 B.其中的初级消费者是植食性鸟 C.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 D.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上只体现了2种成分 ‎15. “烧芭”(焚烧芭蕉树)是一种传统的农耕文化,在巴西等热带国家盛行。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喷出的岩浆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甲地发生过“烧芭”现象,乙地发生过火山喷发现象,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自然演替。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两地发生的演替类型不同 B.如有人为因素的干扰,甲地不可能恢复到焚烧前的地貌 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的火山岩上 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的延长,生物多样性都能逐渐增多 ‎16.下列有关生态内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当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 ‎ B. 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 C.依据种群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 D.果园中适当增加昆虫种类能提高果园物种丰富度 ‎17.为了减少某种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人们引入了专门捕食这种昆虫的蜘蛛。右图表示对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在Ⅰ时期,若针对害虫施以杀虫剂,将会 更有利于蜘蛛数量的增长 B.在Ⅱ时期,害虫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得不足 C.在Ⅲ时期,两个种群之间仍然存在相互作用 D.随着害虫的进一步减少蜘蛛数量最终会减少到零 ‎18.下表中各项与右图曲线相符的是 ‎1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 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 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20.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或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蜜蜂找到蜜源后,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递这属于物理信息 ‎ B.海洋、森林等生态系统能陶冶情操、激发创作灵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 ‎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单向的 ‎ D.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二、填空题(每题12分,共5题,共60分)‎ ‎21.某研究小组以酵母菌为对象探究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每隔24小时定时取样,再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酵母菌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法。取样前,要将培养液震荡,目的是_________ __ __。制片时,首先 ,再_____ _________,最后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培养液。‎ ‎(2)下图是一块血细胞计数板正面示意图,其上有________个计数室。若多次重复计数后,算得每个小方格中平均有5个酵母菌,则10mL该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有__________个。‎ ‎(3)该同学将试管中的培养液震荡后取样并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右上图所示的现象,则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_______。‎ ‎(4)在自然界中, 和 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22.温带草原是发展畜牧业的基础。请回答相关问题:‎ ‎(1)草原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 。研究某区域草地土壤中小动物数目多少常用 的方法进行采集和调查。‎ ‎(2)草原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这种结构特征被称为群落的 。‎ ‎(3)某片草原在草原与森林过渡带,近百年来逐渐有了森林群落特征。在这个过程中,群落利用 的能力显著提高了。‎ ‎(4‎ ‎)草原上狮子与羚羊可根据对方的气味进行猎捕和躲避猎捕,说明信息传递 。当草原遭受蝗虫的采食后,草原植被就会增强其再生能力,尽可能减缓种群数量的下降,这种能力叫做草原生态系统的 。‎ ‎(5)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上的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4 hm2(1 hm2=10 000 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见下表。‎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 雄性个体数 初捕 ‎32‎ ‎32‎ ‎14‎ ‎18‎ 重捕 ‎36‎ ‎4‎ ‎18‎ ‎18‎ 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 为   只/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 ‎ ‎23.下左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是 。‎ ‎(2)上左图中能量流向人体内的途径有 (用图中字母表示)。‎ ‎(3)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 ;一部分 。‎ ‎(4)若在该系统中存在如上右图所示的食物,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2∶1,C的的食量不变,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约是原来的________倍(保留两位小数)。‎ ‎(5)该生态系统是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建立。‎ ‎24.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据图回答:‎ ‎(1)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除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外还有 ; ‎ 若将其改造为湿地公园,则群落的演替方式为 。‎ ‎(2)控制污水流入人工湿地的速率,除了有利于有机污染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植物对 ‎ 无机盐的充分吸收,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污水不能过量流入人工湿地,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输入该人工湿地的能量有 和 。在该生态系统中,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 ‎(4)近年来发现人工湿地还具有蓄洪防旱的功能,这主要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 ‎(5)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6)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一个集污水净化、休闲、养鱼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其主要目的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 。‎ ‎25.水体污染已是世界性问题。为探究菖蒲(一种湿地植物)对不同种类污水的净化作用,某生物研究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请补充完整下面的实验步骤。‎ 从4个不同的地点采集生活污水(1号)、工业污水(2号)、混合污水(3号)、未受污染的池塘水(4号)。‎ ‎①.分别测定4种水样的BOD(即水中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所需要的氧量)和总氮含量。‎ ‎②.取等量的上述4种水样,分别加入到4个相同的透明玻璃容器中,再将 ‎ ‎ 的4份菖蒲分别放入4个容器中,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水培15天,定期观察、记录。结果表明菖蒲在各种水样中生长良好。‎ ‎③.取经过菖蒲处理的4种水样,再次测定其BOD(单位:mg/L)和总氮含量(单位:mg/L),数据整理后如图所示:‎ ‎(2)该实验因变量的检测指标是 。‎ ‎(3)4种水样中,有机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是 。实验后4种水样中的总氮含量均下降到较低的水平,其原因可能是 。‎ ‎(4)从实验结果分析,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5)进一步研究发现,水浮莲、水花生、金鱼藻等湿地植物对污水的净化效果与菖蒲相似。但在实际操作中,对水浮莲、水花生这类外来物种的应用必须谨慎,以防止它们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危害,原因是这些物种 ‎ ‎ 。 ‎ ‎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段考高二级理科(生物)试题 参考答案:‎ D C B D A C D D A B D B A D B A C D D D ‎21.(除说明外每空1分,共12分)‎ ‎(1)抽样检测法 使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均匀分布 ‎ 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将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 ‎(2)2 2X108(2分) ‎ ‎(3)适当稀释后,再观察计数 ‎(4)出生率 死亡率(2分) 迁入率 迁出率 (2分)‎ ‎22. (除说明外每空1分,共12分)‎ ‎(1)丰富度 取样器取样 ‎ ‎(2)水平结构 ‎ ‎(3)阳光等环境资源 ‎(4)能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分) ‎ 抵抗力稳定性(答“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也给分)(2分)‎ ‎(5)72(2分)   高(2分)‎ ‎23.(除说明外每空1分,共12分)‎ ‎(1)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2)ABD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分) 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2分)‎ ‎ 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2分)‎ ‎(4)1.375 (2分) (5)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物质和能量分层次多级利用)(2分)‎ ‎24.(除说明外每空1分,共12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次生演替 ‎(2)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2分) ‎ ‎(3)太阳能 化学能 CO2(2分) ‎ ‎ (4) 间接 ‎ ‎(5)就地保护(答“建立自然保护区”给分)‎ ‎(6) 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2分)‎ ‎25.(每空2分,共12分)‎ ‎(1)生长状况相同、相等重量(长势、大小相同、相同数目) ‎ ‎(2)BOD和总氮含量的变化值 ‎(3)1号 水样中的含氮无机盐被菖蒲吸收 ‎(4)菖蒲对不同种类的污水有净化作用 ‎(5)适应性强,繁殖率高,如当地缺乏天敌或强有力的竞争者,则容易泛滥成灾。‎ ‎ (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泛滥成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