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福建省上杭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上杭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上学期12月份高二理科生物月考试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 B. D和D,D和d,d和d都是等位基因 C. 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D. 杂合子一般表现出显性性状 ‎【答案】D ‎【解析】‎ ‎【分析】‎ ‎1、表现型是生物的性状表现,基因型是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3、一般来说杂种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详解】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DD和Dd表现型相同,A错误;D和D,d和d是相同基因,不是等位基因,B错误;隐性性状是指杂合子一代不能表现出的性状,C错误;完全显性的条件下,杂合子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于基因型与表现型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等位基因的概念、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概念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显隐性关系的是( )‎ ‎①紫花×紫花→紫花 ‎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 A. ①和③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①和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子代性状判断显隐性的方法: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双亲均为纯合子;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为杂合子。‎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②组双亲都是紫花,后代发生性状分离;③组双亲分别是紫花与白花,后代只有紫花,据此可判断紫花是显性性状。故选B。‎ ‎3.下列各项实验中应采取的最佳交配方法分别是 ‎①鉴别一株小麦是否为纯合子 ‎ ‎②鉴别一只黑山羊是否为纯合子 ‎③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 ‎④不断提高小水稻品种的纯合度 A. 杂交、测交、自交、测交 B. 自交、测交、杂交、自交 C. 杂交、测交、自交、杂交 D. 测交、杂交、杂交、自交 ‎【答案】B ‎【解析】‎ ‎①由于小麦是植物,所以鉴别一株小麦是否为纯合子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②黑山羊是动物,鉴别一只黑山羊是否为纯合子,可以采用测交法,如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则为杂合子,否则为纯合子。③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适宜用杂交的方法,后代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是隐性性状。④不断提高水稻品种的纯合度,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淘汰性状分离的个体。B正确。‎ ‎【点睛】学生对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理解不清 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1)自交法:如果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纯合子。自交法通常用于植物。‎ ‎(2)测交法:如果后代既有显性性状出现,又有隐性性状出现,则被鉴定的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只出现显性性状,则被鉴定的个体为纯合子。测交法通常用于动物。‎ ‎(3)花粉鉴定培养法:用花粉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再用秋水仙素处理以获得纯合的植株,然后根据植株性状进行确定。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颜色,根据颜色反应即可判断被检验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4.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在研究遗传规律时获得了巨大成功。下面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A. 选择了严格自花受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B. 科学地设计实验,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 C. 正确地假设了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D. 应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答案】C ‎【解析】‎ 选择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A正确;科学设计了实验的程序(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B正确;孟德尔正确假设了遗传因子控制生物的性状,在孟德尔所在的年代还没有“基因”一词,C错误;利用统计学方法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D正确。‎ ‎5.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将抓取的小球无需放回原来小桶 B. 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和小球总数都必须相等 C. 甲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D. 乙同学模拟实验获得成功的理论基础是A(a)、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小桶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甲同学模拟的是等位基因的分离定律,而乙同学模拟的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显隐性配子)必须相等,因此抓取的小球必须放回原来小桶,A错误;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但每只小桶内小球的总数不一定要相等,B错误;甲同学的实验模拟了遗传因子(D、d)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C错误;Ⅲ桶中的遗传因子是A、a,而Ⅳ桶的遗传因子是B、b,两者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所以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明确实验中所用的小桶、彩球和彩球的随机结合所代表的含义;其次要求考生明确甲、乙两同学操作的区别及得出的结果,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6.豌豆、玉米和果蝇都是重要的遗传学实验材料。下列关于以上实验材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都有明显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B. 都存在性状与性别相联系的现象 C. 都能产生数量足够多的后代 D. 都易于培养且繁殖周期较短 ‎【答案】B ‎【解析】‎ ‎【分析】‎ 孟德尔选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有:豌豆有稳定的、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豌豆是严格闭花授粉的植物,后代数量足够的多,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实验数据,‎ ‎【详解】豌豆、玉米和果蝇都是重要的遗传学实验材料的原因是:都有明显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A正确;豌豆和玉米没有性染色体,因此,不存在性状与性别相联系的现象,B错误;都能产生数量足够多的后代,C正确;都易于培养且繁殖周期较短,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果蝇有性染色体,存在性状与性别相联系的现象,而豌豆和玉米没有性染色体,不存在性状与性别相联系的现象。‎ ‎7.一雄性生物体,其体细胞有对同源染色体。在不进行交叉互换的情况下,此生物体可产生精原细胞的种类、次级精母细胞的种类以及精子的种类分别是(   )‎ A. 1、2n、2n B. 2、2n、2n? C. 2n 2n 2n? D. 2n、4、4‎ ‎【答案】A ‎【解析】‎ 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基因型都相同,所以该生物体的所有精原细胞基因型相同;由于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该生物体可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种类为2n,精子种类为2n。‎ 答案选A。‎ ‎8.下列有关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联会不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只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B. 受精作用完成后,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C.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均有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有利于亲子代遗传信息的稳定 D.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目相同,两个时期的核DNA数目也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有丝分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数量变化以及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等相关知识。‎ ‎【详解】联会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错误。受精作用是指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受精卵从双亲中各继承了半数的染色体,但卵细胞还提供了细胞质的遗传物质,B错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配子的多样性,受精作用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导致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C错误。以二倍体生物为例来说明,有丝分裂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这时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为4n,染色单体数为4n;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这时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为4n,染色单体数为4n,所以这两个时期染色体与核DNA数目均相同,D正确。‎ ‎【点睛】深刻理解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行为变化,及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易错点是: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许多学生认为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都会发生,其实不然,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受精作用时,发生的是雌雄配子结合的随机性,并不是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9.下列关于生物体的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含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均发育为雌性,含异型性染色体的个体均发育为雄性 B. 男性的体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均可能出现两条Y染色体 C. 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无性别差异 D.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叫常染色体。性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XY型、ZW型、XO型、ZO型以及温度等。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是与决定性别有关。‎ ‎【详解】含有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可能发育成雄性,如鸟类中,ZZ为雄性,含异型性染色体的个体可发育为雌性,如ZW,故A错误;男性的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都可能出现两条Y染色体;故B正确;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也有性别差异,如XAXa与XaYA交配产生的雌性个体既有显性,又有隐性,而雄性个体由于均含Y染色体,因而全为显性,因此,C项说法欠妥,错误;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是都与性别决定有关,有的基因控制性别以外的其他性状,比如人的红绿色盲基因,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B项。‎ ‎【点睛】生物体的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历来是高频考点,解答此类问题,需在理解掌握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上,再结合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10.下图为某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该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 X染色体显性遗传 D. X染色体隐性遗传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定的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皆病为伴性,女病父正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皆病为伴性,儿病母正非伴性。‎ ‎【详解】分析遗传系谱图,由于3号、4号正常,而8号患病,符合无中生有,由此判断此遗传病是隐性遗传;如果是伴X隐性遗传,女儿患病,父亲一定是患病的,但是系谱图中,10‎ 号患病,但其父亲6号正常,不符合伴X隐性遗传特点,所以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正确。‎ ‎11.“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孟德尔利用该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对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 孟德尔的杂交实验,F1的表现型否定了融合遗传,证实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B. “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不属于演绎推理内容 C. 孟德尔所做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D. 孟德尔、摩尔根、萨顿均用了该方法得出了遗传的不同定律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融合遗传是指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孟德尔的杂交实验,F1只表现为一个亲本的表现型,因此F1的表现型否定了融合遗传,但没有证实基因的分离定律,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证实了基因的分离定律,A错误;“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假说内容,不属于演绎推理内容,B正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即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即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在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C错误;孟德尔用了该方法得出了遗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摩尔根用了该方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D错误。‎ ‎【点睛】融合遗传是杂交后代的性状介于双亲之间,若杂交后代自交,性状不发生分离,若测交再次介于两者之间的状态。‎ ‎12.下图表示孟德尔杂交实验过程操作及理论解释,下列选项描述错误的是 A. 图1①和②的操作不能同时进行,②操作后要对雌蕊套袋处理 B. 图2揭示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孟德尔假说—演绎的核心内容 C. 图3为测交实验遗传图谱 D. 图2揭示了减数分裂过程中,伴随同源染色体1、2的分离,等位基因D、d也随之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可知:①表示去雄,②表示人工异花传粉,图2表示杂合子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图3表示测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详解】去雄应在花粉未成熟时,传粉应等到花粉成熟后,故图1中①去雄和②传粉的操作不能同时进行,②传粉操作后要对雌蕊套袋处理,防止其它花粉的授粉,A正确;图2揭示了减数分裂过程中,伴随同源染色体1、2的分离,等位基因D、d也随之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但孟德尔时期还不知道基因在染色体上,孟德尔假说—演绎的核心内容是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B错误,D正确;图3为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表示测交实验的遗传图解,C正确。 ‎ 故选B。‎ ‎13.关于下列图解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图中发生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是④⑤⑥‎ B. 乙图中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类型占5/8‎ C. 图甲中③过程的随机性是子代中Aa占1/2的原因之一 D. 图乙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_中占的比例为1/16‎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详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据此可推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④⑤过程,A错误;乙图中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类型为A_bb、aaB_和aabb,占7/16,B错误;图甲中③过程表示雌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的受精作用过程,该过程的随机性是子代中Aa占1/2的原因之一,C正确;图乙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_中占的比例为1/3,D错误。‎ ‎【点睛】解决此类问题,除了需要熟记并理解孟德尔对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外,更主要的是依据题图所示的过程,准确识别数字所示过程蕴藏的生物学信息,将这些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14.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可用①和②、②和③、③和④杂交,观察F1的花粉 B. 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观察①和②杂交所得F1的花粉 C. 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 D. 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一半花粉为蓝色,一半花粉为棕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由于只有②中含有DD基因,所以若采用花粉形状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可选择亲本②AAttDD与其他亲本进行杂交产生含有Dd的子代,对子代的花粉进行鉴定。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液变为棕色,由于只有④中含有aa基因,所以若采用花粉颜色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可选择亲本④aattdd与其他亲本进行杂交,产生Aa的子代,对子代的花粉进行碘液染色观察,A正确;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需要得到AaDd的子代,故可选择②和④杂交,B错误;若培育糯性抗病(aaTT)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得到AaTtdd的子一代,然后让子一代杂交获得糯性抗病的个体,并通过连续自交来筛选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C正确;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 (AattDd)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一半花粉(基因型为A)为蓝色,一半花粉(基因型为a)为棕色,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学会花粉鉴定法鉴定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方法,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判断。‎ ‎15.下图中曲线能正确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子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的是( )‎ A. B. ‎ C. D. ‎ ‎【答案】B ‎【解析】‎ ‎【分析】‎ 杂合子自交n代,后代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杂合子的比例为(1/2)n,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2)n,其中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1/2[1-(1/2)n]。‎ ‎【详解】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自交n代后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2n,纯合子(包括AA和aa)所占的比例为1-1/2n,显性纯合子或隐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都为(1-1/2n)/2,其图像符合B选项所示的曲线图,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并能依次推断杂合子连续自交n代,子代中杂合子和纯合子的比例,再代入自交次数即可计算出子代显性纯合子的概率。‎ ‎16.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 ) ‎ ‎①有一对夫妻生了四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患有白化病,则双亲一定均为杂合子 ‎ ‎②在“性状模拟分离比”实验中两个桶内的彩球数量不一定要相等 ‎ ‎③若不考虑变异,一个基因型为AaBb(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只能形成2种卵细胞 ‎ ‎④基因型为Yy的豌豆,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数量比约为1:1 ‎ ‎⑤通常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只含有一个基因 ‎ ‎⑥摩尔根和孟德尔的实验都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A. 一项 B. 二项 C. 三项 D. 四项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分离定律、减数分裂、基因在染色体上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一对夫妻生了四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患有白化病,则双亲至少都含有一个致病基因,可能均为杂合子,也可能一方为杂合子,另一方面为患者,①错误;在“性状模拟分离比”实验中,两个桶分别表示雌、雄生殖器官,两个桶内的彩球分别表示雌配子、雌配子,每个小桶内的两种颜色的彩球代表一对等位基因,因此每个小桶内的两种颜色的彩球数量一定要相等,但两个桶内的彩球数量不一定要相等,②正确;若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等可遗传的变异,则一个基因型为AaBb(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卵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一个卵细胞,即一种类型的卵细胞,③错误;基因型为Yy的豌豆,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配子的数量小于雄配子的数量,④错误;对于二倍体生物而言,通常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只含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⑤错误;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都运用了“假说-演绎法”,⑥正确。综上分析,②⑥正确,故选B。‎ ‎17.水稻抗稻瘟病是由基因R控制,细胞中另有一对等位基因B、b对稻瘟病的抗性表达有影响,BB使水稻抗性完全消失,Bb使抗性减弱。现用两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A. 亲本的基因型是RRbb、rrBB B. F2的弱抗病植株中纯合子占2/3‎ C. F2中全部抗病植株自交,后代抗病植株占5/6‎ D. 不能通过测交鉴定F2中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掌握情况。‎ ‎【详解】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F2‎ 中,抗病∶弱抗病∶易感病=3∶6∶7,为9∶3∶3∶1的变式,表明该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的基因型为RrBb,进而推知亲本的基因型是RRbb(抗病)、rrBB(易感病),A正确;F2的弱抗病植株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RRBb∶RrBb=1∶2,没有纯合子,B错误;F2中抗病植株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RRbb∶Rrbb=1∶2,即各占1/3、2/3,全部抗病植株自交,后代抗病植株占1-2/3×1/4rrbb=5/6,C正确;F2中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是rrBB、rrBb、rrbb、RRBB、RrBB,其中rrBB、rrBb、rrBb分别与rrbb进行测交,后代都是易感病个体,因此不能通过测交鉴定F2中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D正确。‎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由题意“水稻抗稻瘟病是由基因R控制”与“BB使水稻抗性完全消失、Bb使抗性减弱”明辨抗病、弱抗病与易感病可能的基因型,进而由“F2的性状分离比”准确定位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推知双亲和F1的基因型,进而作答。‎ ‎18.某种山羊的有角和无角是一对相对现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雄羊的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表现型一致,雌羊的隐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表现型一致。多对纯合的有角雄羊和无角雌羊杂交,F1雄羊全为有角,雌羊全为无角,F1的雌雄羊自由交配,F2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有角:无角=3:1‎ B. 雄羊中有角:无角=3:1,雌羊中有角:无角=1:3‎ C. 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 D. 无角雌羊中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2:1‎ ‎【答案】A ‎【解析】‎ ‎【分析】‎ 雄羊的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表现型一致,雌羊的隐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表现型一致,说明杂合子在雌雄中表现型不同。突破点为“多对纯合的有角雄羊和无角雌羊杂交,F1一定为杂合子,其中雄羊全为有角,雌羊全为无角”,故雄羊有角的基因型为AA、Aa,无角的基因型为aa,雌羊的有角基因型为AA,无角的基因型为Aa、aa。‎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有角雄羊的基因型为AA或Aa,而有角雌羊的基因型为AA,让多对纯合的有角雄羊(AA)和无角雌羊(aa)杂交,F1都为Aa,F2中AA∶Aa∶aa=1∶2∶1,雄羊有角:无角=3:1,雌羊中有角:无角=1:3,因此在F2中有角:无角=1:1,无角雌羊中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2:1,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从性遗传是指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但杂合子在雌雄个体中表现型不同的现象。‎ ‎19.某动物精原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经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同时含有3条母方染色体的配子占的比例是( )‎ A. 1/2 B. 1/4 C. 1/8 D. 1/16‎ ‎【答案】C ‎【解析】‎ 设3对同源染色体中A、B、C来自父方,a、b、c来自母方,则形成的配子的类型有ABC、ABc、AbC、Abc、aBC、aBc、abC、abc 8种配子,所以同时含有3条来自母方染色体的配子abc占1/8。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配子的形成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0.下列关于观察减数分裂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可用蝗虫卵母细胞、蚕豆花粉母细胞的固定装片观察减数分裂 B. 用桃花的雄蕊比用桃花的雌蕊制成的装片中,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 C. 能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的装片中,可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D. 用洋葱根尖制成装片,能观察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答案】D ‎【解析】‎ 蝗虫卵母细胞、蚕豆花粉母细胞都有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所以可用蝗虫卵母细胞、蚕豆花粉母细胞的固定装片观察减数分裂,A正确;由于花药中精母细胞数量远多于雌蕊中的卵母细胞,所以用雄蕊观察减数分裂更好,B正确;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所以能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的装片中,可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C正确;洋葱根尖只进行有丝分裂,不会出现减数分裂特有的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D错误。‎ ‎【考点定位】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 ‎21. 如图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说法错误是 A. 来自父方的染色单体与来自母方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B. 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C. A与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 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 ‎【答案】D ‎【解析】‎ 图中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A错误;B与b是一对等位基因,它们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错误;由于发生交叉互换,等位基因A与a的分离不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错误;由于发生交叉互换,等位基因A与a的分离不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的减数分裂 ‎22.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受精卵中全部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且各占一半 B. 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可相互融合 C.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 D. 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是通过细胞膜流动性完成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据此答题。‎ ‎【详解】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A正确;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细胞核与卵细胞核的融合,B正确;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使精子与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后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C正确;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是通过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完成的,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实质,掌握受精卵中染色体、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的来源,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遗传物质包括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两种。‎ ‎23.如图为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不能得出(   )‎ A. 如图所示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复制发生了三次 B. 图中L点→M点所示过程的进行,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 在图中的EF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一定是相等的 D.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EF段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若要正确解答本题,需要熟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结合曲线图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曲线代表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详解】图中的AE段表示有丝分裂,EK为减数分裂,LM为受精作用,MQ为受精卵进行的有丝分裂,DNA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和有丝分裂间期,所以图示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复制了3次,A正确;图中L点到M点所示过程为受精作用,需要细胞膜上糖蛋白的识别作用,同时也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B正确;图中EF段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OP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其中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其他时期的2倍,C错误;EF段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正确。故选C。‎ ‎24.紫罗兰单瓣花(A)对重单瓣花(a)为显性,图所示为一变异品系,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缺失了一片段,该变异不影响A基因的功能。发生变异的个体中,含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不育,但含缺失染色体的雌配子可育。现将该个体自交,子代单瓣花与重单瓣花分离比为 ( )‎ A. 2:1 B. 1:0 C. 1:1 D. 3:1‎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的信息:如果A基因不缺失,图形中Aa个体产生的配子是A:a=1:1;根据信息“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缺失了一片段,该变异不影响A基因功能,发生变异的个体中,含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不育,但含缺失染色体的雌配子可育”,即该植物产生的雄配子为:1A(致死):1a,雌配子为:1A:1a。‎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该植物产生的雄配子为:1A(致死):1a,雌配子为:1A:1a。‎ 所以该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为aa:Aa=1:1,即单瓣花与重单瓣花分离比为1:1,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根据题意分析雌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是解题的关键。‎ ‎25.某雌雄异株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该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受等位基因A、a控制,果肉黄色和白色受等位基因E、e控制。某实验小组让有毛黄果肉雌株和无毛白果肉雄株杂交,所得F1杂交得到F2。F1和F2的表现型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P F1‎ F2‎ 雌株 有毛黄果肉 有毛黄果肉 有毛黄果肉(156)︰无毛黄果肉(51)‎ 雄株 无毛白果肉 有毛黄果肉 有毛黄果肉(77)︰无毛黄果肉(27)︰有毛白果肉(76)︰无毛白果肉(26)‎ A. 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B. F1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AaXEXe、AaXEY C. F2的有毛黄果肉雌株中杂合子占5/6‎ D. 若让F2的有毛黄果肉雌株与有毛黄果肉雄株杂交,子代会出现无毛白果肉雌株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表格显示,亲本为有毛黄果肉♀、无毛白果肉♂,F1‎ 雌性都是有毛黄果肉,可知有毛对无毛为显性;F2雌性中有毛:无毛=3:1,雄性中有毛:无毛=3:1,因此控制果皮有毛和无毛的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F2雌性中全为黄果肉,雄性中黄果肉:白果肉=1:1,可知黄果肉对白果肉为显性,推测控制果肉黄色和白色的等位基因E、e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亲本为AAXEXE、aaXeY,F1为AaXEXe、AaXEY。‎ ‎【详解】A. 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正确;‎ B. 据分析可知,F1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AaXEXe、AaXEY,B正确;‎ C. F2的有毛黄果肉雌株为A_XEX_,其中纯合子占1/3×1/2=1/6,杂合子占5/6,C正确;‎ D. 无毛白果肉雌株为aaXeXe,若让F2的有毛黄果肉雌株A_XEX_与有毛黄果肉雄株A_XEY杂交,子代雌株必为XEX_,不会出现无毛白果肉雌株,D错误。‎ ‎26.一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和色盲的孩子,在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数目、分布以及色盲基因与正常眼色基因分离的时期最可能是(  )‎ A. 1个,位于一个染色单体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 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个染色单体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 2个,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 2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减数分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详解】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用a表示;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用b表示。一对夫妇表现正常,生了一个患白化病和色盲的孩子(aaXbY),说明妻子的基因型为AaXBXb,妻子的一个卵原细胞中的基因组成也为AaXBX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卵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进行复制(每个染色体上基因的也随之复制),成为初级卵母细胞,此时每条染色体形成了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等位基因A和a、B和b随着所在的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可见,在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有2个白化病基因(a),这两个白化病基因分别位于组成一条染色体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中,色盲基因(b)与正常眼色基因(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A、B、C均错误,D正确。‎ ‎【点睛】理解一个卵原细胞或一个初级卵母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下图只表示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 ‎27.对下列示意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错误的是 ‎ ‎①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的概率为1/8‎ ‎②乙图细胞一定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条 ‎③丙图所示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④丁表示果蝇染色体组成图,其基因型可表示为AaXWXW A. ①②③④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图中生物基因型为AaDd,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的概率=/2×1/4=1/8,①正确;乙图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并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暂时加倍,所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应为4条,也可能是四倍体生物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②错误;丙图所示家系中,第二代中双亲都患病,所生的女儿却正常,说明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③错误;丁图细胞表示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其中A和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基因型可表示为AaXWY,④错误。因此说法错误的有②③④,故选C。‎ ‎28.下图是某家族甲、乙两病的遗传系谱图,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Ⅱ-3与Ⅱ-4结婚后,生育正常女孩的概率是: ‎ A. 15/32 B. 8/9 C. 15/16 D. 4/9‎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遗传系谱图可知,Ⅱ-2为甲病女性患者,而其父母都正常,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父正非伴性”,所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为乙病男性患者,而其父母都正常,故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所以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 ‎【详解】根据分析,甲病(用A、a表示)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用B、b表示)为伴X隐性遗传病,由于Ⅱ-2为甲病女性患者,而其父母都正常,所以Ⅱ-3的基因型为2/3AaXBY;由于Ⅱ-5为甲病女性患者即aaXBX_,而其父母都不患甲病,且Ⅰ-3患乙病即XbY,所以Ⅱ-4的基因型为2/3AaXBXb,因此,Ⅱ-3与Ⅱ-4结婚后,生育正常女孩A_XBX_的概率是(1-2/3×2/3×1/4)×1/2=4/9,D正确。‎ ‎29. 科学家对人类的X、Y两条染色体进行研究发现,两条染色体既有同源区段,又有非同源区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性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都没有等位基因 B. 位于Ⅲ非同源区的致病基因的遗传只与男性有关 C. 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位于Ⅱ同源区上 D. 位于Ⅰ区的致病基因的遗传都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X、Y两条染色的同源区段上的基因,存在着正常的等位基因,非同源区段上不存在等位基因;A错误。Y染色体上特有的部分只能在男性中出现;B正确。红绿色盲属于伴X隐性遗传,在Y染色体中没有等位基因,则位于Ⅰ非同源区段;C错误。位于Ⅰ区的致病基因的遗传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或隐性遗传;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图示信息、审题、分析能力。‎ ‎30.鸟类属于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某鸟类的芦花和非芦花为一对相对性状,受基因B与b的控制。纯种的非芦花(♀)与纯种的芦花(♂)杂交(正交),子代全表现为芦花;纯种的芦花(♀)与纯种的非芦花(♂)杂交(反交),子代中雌性个体全表现为非芦花,雄性个体为芦花。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芦花为显性性状 B. 上述实验结果说明基因B/b位于性染色体上 C. 上述杂交的子代中,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均为ZBZb D. 正交的子代自由交配,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 ‎【答案】D ‎【解析】‎ ‎【分析】‎ 鸟类属于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根据正反交实验结果不同,可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控制芦花和非芦花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又根据纯种的非芦花(♀)与纯种的芦花(♂)杂交(正交),子代全表现为芦花,说明芦花为显性性状,则正交实验的亲本基因型为:ZbW×ZBZB,子一代的基因型为ZBZb、ZBW,反交实验的亲本基因型为:ZBW×ZbZb,子一代基因型为ZBZb、ZbW,所以正反交的子代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均为ZBZb,正交的子代ZBZb、ZBW随机交配,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芦花公鸡(ZBZb、ZBZB):芦花母鸡(ZBW):非芦花母鸡(ZbW)=2:1:1,综上分析,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熟练应用正反交实验结果判断基因位置是解题关键。‎ ‎31.大豆的子叶有深绿、浅绿和黄色三种颜色,由A (a)和B (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现将子叶深绿植株(AAbb)与子叶浅绿椬株(aaBB)杂交,F1全为子叶深绿植株,自交后代F2中,子叶深绿:子叶浅绿:子叶黄色=12:3:1。‎ ‎(1)该大豆植物子叶颜色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子叶颜色为_______,子叶为黄色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 ‎ ‎(2)若表现型为子叶深绿和子叶浅绿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子叶深绿:子叶浅绿:子叶黄色=2:1:1,则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 。 ‎ ‎(3)为鉴定一子叶深绿大豆植株的基因型,将该植株与子叶黄色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子一代的表现型其比例,尚不能确定待测子叶深绿亲本基因型。‎ ‎②若子二代中,子叶深绿:子叶浅绿:子叶黄色的比及例为_______,则待测子叶深绿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 ‎【答案】 (1). 基因的自由组合及分离定律 (2). 子叶深绿 (3). aabb (4). Aabb和aaBb (5). 3∶0∶1‎ ‎【解析】‎ ‎【分析】‎ 已知子叶深绿植株(AAbb)与子叶浅绿植株(aaBB)杂交,F1全为子叶深绿色植株,基因型为AaBb,自交后代F2中,子叶深绿:子叶浅绿:子叶黄色=12:3:1,明显为9:3:3:1的变式,说明深绿色基因型为A B 或者A bb,浅绿色基因型为aaB ,黄色基因型为aabb;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1)根据交后代F2中,子叶深绿:子叶浅绿:子叶黄色=12:3:1,说明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全为子叶深绿植株,基因型为AaBb;子叶为黄色的基因型为aabb。‎ ‎(2)根据上述分析已知表现型为子叶深绿(A B 或者A bb)和子叶浅绿(aaB_)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子叶深绿:子叶深绿:子叶黄色(aabb)=2:1:1,说明两对基因都是测交,则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 ‎(3)①根据子一代的表现型其比例,尚不能确定待测子叶深绿亲本基因型。②若子叶深绿亲本基因型为AAbb,与子叶黄色植株(aabb)杂交得F1(Aabb),F1自交得F2.则子二代中,只有AAbb、Aabb、aabb,比例为1:2:1.所以子叶深绿(1AAbb、2Aabb):子叶浅绿:子叶黄色(1Aabb)的比例为3:0:1。‎ ‎【点睛】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9:3:3:1的变式)。本题关键是能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推理出各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合理运用假说演绎法。‎ ‎32.下图甲、乙分别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dd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染色体、基因示意图和配子形成时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依据图乙,写出该种生物细胞减数分裂时,DNA数目的变化规律: _________________(用数字和箭头表示)。‎ ‎(2)图甲所示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该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和等位基因分别为________对,___________对。若1号染色体表示X染色体,则2号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4号染色体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是通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 ‎(4)图乙中的横坐标各数字中,__________表示基因b与b的分开时期。‎ ‎(5)根据图甲,请写出相应卵细胞的基因组成__________‎ ‎【答案】 (1). 6→12→6→3 (2). 第一极体 (3). 0 (4). 0 (5). 常染色体 (6). X染色体 (7). 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8). 8~9 (9). Abd ‎【解析】‎ ‎【分析】‎ 分析甲图: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第一极体。分析乙图:1~6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6~9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 ‎【详解】(1)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据图分析可以确定DNA数目变化规律为6→12→6→3。‎ ‎(2)图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因此该细胞为第一极体,该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及等位基因.1号和4号染色体由同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若1号染色体表示X染色体,则2号和4号染色体分别为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 ‎(3)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是通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来实现的。‎ ‎(4)图乙8~9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变为染色体,其上的基因b与b随之分开。‎ ‎(5)图甲属于第一极体,据图可知其基因型为aaBBdd,由于图甲对应的雌性动物的基因行为 AaBbdd,根据减数分裂过程可知与之对应的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dd,最终形成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bd。‎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示细胞所处的时期;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曲线图中个区段代表的时期,再结合图中信息答题。‎ ‎33.下图是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据查Ⅰ-1体内不含乙病的致病基因。 ‎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 ‎(2)Ⅰ-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 ‎(3)从理论上分析,若Ⅰ-1和Ⅰ-2再生女孩,可能有_______ 种基因型, ____种表现型。‎ ‎(4)Ⅱ-7和Ⅱ-8婚配,他们生一个患甲病孩子的几率是__________ 。‎ ‎【答案】 (1). 常染色体隐性 (2). 伴X染色体隐性 (3). AaXBY (4). 6 (5). 2 (6). 1/3‎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Ⅰ-1与Ⅰ-2正常,Ⅱ-7女儿患甲病,Ⅱ-6儿子患乙病,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为隐性遗传,又因为Ⅰ-1体内不含乙病的致病基因,说明乙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 ‎(2)据图分析可知Ⅰ-1的基因型为AaXBY,Ⅰ-2的基因型为AaXBXb。‎ ‎(3)已知Ⅰ-1的基因型为AaXBY,Ⅰ-2的基因型为AaXBXb,则他们再生女孩可能的基因型有3×2=6种,表现型有2×1=2种。‎ ‎(4)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该题只需要考虑甲病。据图分析,Ⅰ-3与Ⅰ-4正常,Ⅱ-10‎ 患甲病,说明Ⅰ-3和Ⅰ-4的基因型都为Aa,则Ⅱ-8的基因型为1/3AA、2/3Aa;Ⅱ-7患甲病,基因型为aa,其与Ⅱ-8婚配,后代患甲病的规律=2/3×1/2=1/3。‎ ‎【点睛】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解答问题的顺序,通常要先要根据亲代与子代的性状表现先来断定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与基因的遗传方式,然后再判断某个体的基因型并计算相应的概率;若题目中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遗传病时,则要遵循“各个击破”与“化零为整”的原则,即先将甲、乙两种遗传病分别作独立的研究,然后再将二者按题目的要求而合理的整合起来。‎ ‎34.某种家禽的豁眼和正常眼是一对相对性状,豁眼雌禽产蛋能力强。已知这种家禽的性别决定方式与鸡相同,豁眼性状由Z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控制,且在W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回答下列问题:‎ ‎(1)用纯合体正常眼雄禽与豁眼雌禽杂交,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理论上F1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F2雌禽中豁眼禽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给饲养场提供产蛋能力强的该种家禽,请确定一个合适的杂交组合,使其子代中雌禽均为豁眼,雄禽均为正常眼,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要求标明亲本和子代的表现型、基因型 杂交组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ZAZA,ZaW (2). ZAW、ZAZa (3). 1/2 (4). 豁眼雄禽(ZaZa)×正常眼雌禽(ZAW) (5). 子代雌禽为豁眼(ZaW),雄禽为正常眼(ZAZa)‎ ‎【解析】‎ ‎【分析】‎ 理清“基因的分离定律、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等相关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依据上述相关知识并围绕题意,准确定位亲本的基因型,推知子代(F1或F2)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相应的性状分离比,进而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详解】(1)依题意可知,在家禽中,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豁眼性状由Z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控制,且在W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由此推知,亲本纯合体正常眼雄禽的基因型为ZAZA,亲本豁眼雌禽的基因型为ZaW,二者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ZAZa、ZAW,F1的雌雄个体均为正常眼。F1的雌雄个体交配,所得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ZAZA∶ZAZa ∶ZAW∶ZaW=1∶1∶1∶1,可见,F2雌禽中豁眼禽(ZaW)所占的比例为1/2。‎ ‎(2)雌性亲本将Z染色体遗传给子代的雄性,将W染色体遗传给子代的雌性,而子代的雌性的Z染色体则来自雄性亲本。可见,若使子代中的雌禽均为豁眼(ZaW)、雄禽均为正常眼(ZAZ_),则亲本的杂交组合为:豁眼雄禽(ZaZa)×正常眼雌禽(ZAW);该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代的基因型为ZAZa、ZaW,表现型为:子代雌禽均为豁眼(ZaW),雄禽均为正常眼(ZAZa)。‎ ‎【点睛】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基因的分离定律研究的是一对等位基因在传宗接代中的传递规律,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则同时还表现为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传宗接代中的传递规律。据此以题意“Z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和“M/m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等信息为切入点,明辨相应基因在遗传时所遵循的遗传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解答。‎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