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生物新教材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二测试:综合测评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生物新教材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二测试:综合测评卷

综合测评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一个种群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 3 种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 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测交后代表型比为 1∶1 C.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测交 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的基因型 答案 D 解析 在一个种群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由于雌配子有两种,雄配子 也有两种,因此有 2×2=4 种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A 错误;最能说明基因分离 定律实质的是 F1 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B 错误;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 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C 错误;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 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从而可以推测个体的基因型,D 正确。 2.如图为鼠的毛色(黑色和白色)的遗传图解。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黑色为显性性状 B.4 号为杂合子的概率为 1/2 C.F1 的结果表明发生了性状分离 D.7 号与 4 号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答案 B 解析 由 P 的 1 和 2 产生 F1 中的 3,可判断黑色为显性性状(由基因 A 控制), 白色为隐性性状(由基因 a 控制),A 正确;因为 4 号和 5 号产生的 6 号是白色,6 号基因型为 aa,所以 4 号的基因型为 Aa,4 号为杂合子的概率为 1,B 错误;F1 的 结果是性状分离现象,C 正确;7 号的基因型是 1 3AA、2 3Aa,4 号的基因型是 Aa,D 正确。 3.已知金鱼草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纯合红花金鱼草与纯合白花金 鱼草杂交,F1 表现为粉花。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金鱼草红花与白花的显隐性关系为不完全显性 B.F1 自交结果仍然支持孟德尔遗传定律 C.F1 自交,所得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红花∶白花=3∶1 D.F1 与红花或白花植株杂交,所得后代性状分离比均为 1∶1 答案 C 解析 用纯合红花金鱼草与纯合白花金鱼草杂交,F1 为杂合子,但表现为粉 花,说明金鱼草红花与白花的显隐性关系为不完全显性,A 正确;F1 杂合子自交 后代性状分离比为红花∶粉花∶白花=1∶2∶1,仍然支持孟德尔的遗传定律,B 正确,C 错误;F1 与红花或白花植株杂交,后代均有两种基因型,所得后代性状 分离比均为 1∶1,D 正确。 4.香豌豆的花色有紫花和白花两种,显性基因 C 和 P 同时存在时开紫花。两 个纯合白花品种杂交,F1 开紫花;F1 自交,F2 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9∶7。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两个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 CCpp 与 ccPP B.F1 测交结果是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 1∶1 C.F2 紫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1/9 D.F2 中白花的基因型有 5 种 答案 B 解析 由“显性基因 C 和 P 同时存在时开紫花”可知,紫花基因型为 C_P_, 白花基因型为 C_pp、ccP_、ccpp,又由 F2 的性状分离比可知 F1 的基因型是 CcPp, 故两个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 CCpp 与 ccPP,A 正确;F1 测交,即 CcPp×ccpp,后 代基因型及比例为 CcPp∶Ccpp∶ccPp∶ccpp=1∶1∶1∶1,所以测交结果紫花与 白花的比例为 1∶3,B 错误;F1(CcPp)自交所得 F2 中紫花植株(C_P_)占 9/16,紫 花纯合子(CCPP)占 1/16,所以 F2 紫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1/9,C 正确;F2 中白花的 基因型有 5 种,即 CCpp、Ccpp、ccPP、ccPp、ccpp,D 正确。 5.将基因型为 AABbCc 和 aabbcc 的植株杂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后代表型 比为( ) A.9∶3∶3∶1 B.4∶4∶2∶2 C.1∶1∶1∶1 D.3∶1 答案 C 解析 AA×aa Bb×bb Cc×cc ↓ ↓ ↓ Aa Bb bb (1∶1) Cc cc (1∶1) 所以表型比为(1∶1)(1∶1)=1∶1∶1∶1,C 正确。 6.如图为某生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该生物成熟体细胞中有 4 条染色体,图 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B.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 C.如果 P 为 X 染色体,则 Q 是 Y 染色体 D.P 和 Q 上的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 D 解析 据图分析,细胞中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且没有同源染色 体,说明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A、B 错误;图中 P 与 Q 是非同源染色体, 所以若 P 为 X 染色体,则 Q 是常染色体,C 错误;P 和 Q 上的基因是非同源染色 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它们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 正确。 7.如图表示某种动物细胞生活周期中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据图判 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 A~C B.C~D 段、G~H 段的染色体与核 DNA 的数目之比为 1∶1 C.图中显示两种分裂方式,I~M 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 D.“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现象与 A~G、H~I 所代表的生理过程有关 答案 B 解析 图示为某动物细胞生活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其中 A~C 段表示减 数分裂Ⅰ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情况;C~H 段表示减数分裂Ⅱ过程中染色体数目 变化情况;H~I 表示受精作用;I~M 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 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于减数分裂Ⅰ过程, 分裂结束后染色体数目减半,故对应 A~C 段,A 正确;C~D 段处于减数分裂Ⅱ 前期和中期,细胞中有姐妹染色单体,故染色体与核 DNA 的数目之比是 1∶2,而 G~H 段着丝粒已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故此时细胞中染色体与核 DNA 的数 目之比为 1∶1,B 错误;图示中显示两种分裂方式,且 I~M 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 一个细胞周期,C 正确;“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现象是减数分裂产生多种配 子和受精时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的结果,与 A~G,H~I 所代表的生理过程有关, D 正确。 8.人的 X 染色体和 Y 染色体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 (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位于Ⅰ片段的致病基因,在体细胞中不可能有等位基因 B.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不一定等于女性患病率 C.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 D.性染色体既存在于生殖细胞中,也存在于体细胞中 答案 A 解析 位于Ⅰ片段的致病基因,属于 X 染色体上的基因,女性体细胞中含有 2 条 X 染色体,因此在体细胞可能含有等位基因,A 错误;Ⅱ片段是 X 和 Y 染色 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性患病率不一定等于女性,如 XaXa×XaYA 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XaXa×XAYa 后代所有显性 个体均为女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男性,B 正确;Ⅲ片段是 Y 染色体特有的区域, 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C 正确;因为个体是由一个受精卵 经过细胞分裂和分化而来,所以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都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存 在,D 正确。 9.一种鹰的羽毛有条纹和非条纹、黄色和绿色的差异,已知决定颜色的显性 基因纯合时个体不能存活。如图显示了鹰羽毛的杂交遗传,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绿色对黄色为完全显性 ②绿色对黄色为不完全显性 ③控制羽毛性状的 等位基因只有两对 ④控制羽毛有条纹、非条纹和黄色、绿色的两对基因自由组 合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F1 中绿色个体自交,后代有绿色和黄色,且比例为 2∶1,由此可知绿 色对黄色为完全显性,且绿色纯合致死,①正确,②错误;控制羽毛性状的等位 基因本题中涉及的共有两对,但羽毛的性状不仅仅是有无条纹和颜色,还有其他 相对性状,③错误;F1 后代非条纹与条纹的比为 3∶1,由于绿色纯合致死,后代 绿色与黄色的比例为 2∶1,且 4 种性状的比例为 6∶3∶2∶1,符合基因自由组合 定律,④正确。 10.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了其正确性 B.染色体是 DNA 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等位基因,呈线性排列 C.位于 X 或 Y 染色体上的基因,其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的形成不都有关系 D.摩尔根和他的学生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 答案 B 解析 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等人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 基因在染色体上,A 正确;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而不是 在 1 条染色体上,B 错误;位于性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的形成有 关,不是所有的基因都有关,如控制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C 正确;摩尔根与其学 生发明了检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 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图,说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 正确。 11.黑尿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的人类遗传病。如图为某黑尿病家庭 的系谱图。据图分析,若Ⅱ4 与Ⅱ5 婚配,则他们的孩子不患黑尿病的概率为( ) A.1 3 B.1 2 C.2 3 D.3 4 答案 C 解析 由图中Ⅰ3、Ⅰ4 夫妇生出Ⅱ6 患病女儿可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病。所以Ⅱ4 个体基因型为 aa,Ⅱ5 个体的基因型为 1 3AA、2 3Aa,他们生出患黑尿 病的孩子(aa)的概率是2 3 ×1 2 =1 3 ,则不患病的孩子的概率为 1-1 3 =2 3 ,C 正确。 12.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艾弗里进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DNA 酶处理过的细胞提取物与 R 型菌混合培养后,得到的细菌都是 S 型 C.证明 DNA 分子为半保留复制使用了密度离心法和同位素标记法 D.在培养基中加入含 35S 的氨基酸可获得被 35S 标记的噬菌体 答案 C 解析 艾弗里进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很可能是 DNA, 并通过进一步分析细胞提取物的理化特性,得出 DNA 才是使 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 传变化的物质,A 错误;DNA 酶处理过的细胞提取物与 R 型菌混合培养后,得到 的细菌既有 S 型,也有 R 型菌,B 错误;在培养基中加入含 35S 的氨基酸可获得含 35S 的细菌,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细菌中的病毒,必需用活细菌进行培养,D 错误。 13.下列生物的遗传物质不一定是 DNA 的是( ) A.真菌 B.原核生物 C.病毒 D.动物和植物 答案 C 解析 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一定是 DNA,原核生物、动植物、真菌 都有细胞结构,病毒的遗传物质有的是 DNA,如噬菌体,有的是 RNA,如 HIV, 选 C。 14.下图①、②、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 3 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和②发生的主要场所相同且均需要解旋酶 B.能发生过程②和③的细胞不一定能发生过程① C.过程③核糖体移动方向是从左到右,氨基酸 h 只能由该 tRNA 转运 D.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 DNA 进行过程②时起始点都相同 答案 B 解析 图①②③表示的过程依次是 DNA 的复制、转录和翻译。DNA 复制和 转录的主要场所相同,都是细胞核,但复制需要解旋酶而转录不需要,A 错误; 高度分化的细胞能发生②和③过程,但不能发生①过程,只有能进行分裂的细胞 可以同时发生①②③,B 正确;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多种 tRNA 转运,C 错误;1 个 DNA 分子中含许多个基因,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组织细胞进行转录过程 时起始点不一定相同,D 错误。 15.2015 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研究 DNA 修复细胞机制的三位科学家。纳米 科技是跨世纪新科技,将激光束的宽度聚焦到纳米范围内,可对人体细胞内的 DNA 分子进行超微型基因修复,有望把令人类无奈的癌症、遗传疾病彻底根除,这种 对 DNA 进行的修复属于( ) A.基因重组 B.基因互换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畸变 答案 C 解析 癌症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这种对 DNA 进行的修复能将癌症彻底根 除,说明这种对 DNA 进行的修复属于基因突变。 16.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只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 B.基因重组只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之间 C.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使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改变 D.体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不能遗传给后代 答案 C 解析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原核生物、病毒中,这些生物没有细胞分裂前的 间期,A 错误;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的等位基因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而发生互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 重组,B 错误;染色体结构改变,如缺失、倒位可以使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改变, C 正确;植物体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可以通过无性生殖遗传给后代,D 错误。 17.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是动物机体主要的促生长因子。研究发现,贵州 矮马成年个体比新疆伊犁马显著矮小,其 IGF 基因与新疆伊犁马的 IGF 基因存在 部分碱基序列的差异,并且贵州矮马的 IGF 基因启动子区域出现了高度的 DNA 甲 基化(DNA 的核苷酸上被添加了甲基)。下列据此作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贵州矮马和新疆伊犁马种群的基因库存在差异 B.贵州矮马的 DNA 甲基化抑制了 IGF 基因的转录 C.贵州矮马引入新疆后会与伊犁马进化方向一致 D.贵州矮马的进化与基因突变、DNA 甲基化有关 答案 C 解析 贵州矮马和新疆伊犁马的 IGF 基因存在部分碱基序列存在差异,因此 种群基因库存在差异,A 正确;贵州矮马的 IGF 基因启动子区域出现了 DNA 甲基 化,会抑制 IGF 基因的转录,B 正确;贵州矮马与伊犁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 会导致两者的进化方向不同,C 错误;贵州矮马的进化与基因突变、DNA 甲基化 有关,D 正确。 18.如图所示为农业上两种不同育种方法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对图中育种方 式的判断和比较,错误的是( ) A.图中表示的育种方法有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 B.两种育种方法的进程不同 C.两种育种方法的原理不同 D.两种育种方法对新品种的选择与鉴定方法不同 答案 D 解析 图中左侧表示的是杂交育种,右侧表示的是单倍体育种,A 正确;杂 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C 正确;单倍体育种 能加快育种进程,B 正确;两种育种方法最后对符合要求的新品种筛选方法是一样 的,D 错误。 19.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 Aa 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 4 代自交,获 得的子代中,Aa 的频率为 1/16,AA 和 aa 的频率均为 15/3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 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 ) ①发生了隔离 ②发生了基因突变 ③发生了自然选择 ④发生了基因型频 率的改变 ⑤没有发生生物进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④⑤ 答案 D 解析 题干信息并未说明种群发生了隔离及基因突变,①②错误;由于自交 过程中,根据子四代的基因型频率可知,A 的基因频率为15 32 + 2 32 ×1 2 =1 2 ,故种群 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自然选择没有起作用,生物没有发生进化,③错误, ⑤正确;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多,杂合子所占比例越来越低,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 变,④正确。 20.下列关于生物变异、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新物种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形成的 B.饲养金鱼过程中的人工选择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野生物种灭绝后会使生物的遗传多样性降低 D.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基因交流,种群间基因库的明显差异可导致生殖隔 离 答案 A 21.用 DNA 酶处理的 S 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加入到有 R 型细菌的培养基中, 培养一段时间,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培养基中只有 R 型细菌生长 B.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 DNA 酶不是遗传物质 C.该实验加入 DNA 酶后,使 S 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失去了转化活性 D.此实验是艾弗里对遗传物质研究的重要工作之一 答案 B 解析 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B 错误。 22.如图表示采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和离心处理来探究 DNA 复制方式的过程图 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轻带表示 14N-14N 的 DNA 分子 B.证明 DNA 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C.细菌繁殖三代后取样,提取 DNA,离心后试管中出现三条条带 D.若将 DNA 双链分开来离心,则 b、c 两组实验结果相同 答案 C 解析 轻带表示 14N-14N 的 DNA 分子,A 正确;细菌繁殖三代后取样,提取 DNA,离心后试管中出现 2 条条带,一条中带,一条轻带,B 正确,C 错误;若 将 DNA 双链分开来离心,则实验结果均为一条重带,一条轻带,D 正确。 23.蜂群中的蜂王与工蜂均由基因型相同的雌蜂幼虫发育而来,但是两者在 体型、寿命、功能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据研究,蜂王的分化发育是一种表观 遗传现象。两者出现差异的原因是( ) A.雌蜂幼虫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 B.蜂王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C.蜂王的活动使得性状改变,并影响到后代相应的性状 D.DNA 甲基化影响其中的遗传信息表达 答案 D 24.陆生脊椎动物和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会出现鳃裂,这说明( ) A.鳃裂将来发育成肺 B.胚胎的呼吸依靠鳃裂 C.胚胎在水环境中发育而成 D.陆生脊椎动物和人的原始祖先生活在水中 答案 D 25.若细胞质中 tRNA1(3′AUU5′)可转运氨基酸 a,tRNA2(3′ACG5′)可 转运氨基酸 b,tRNA3(3′UAC5′)可转运氨基酸 c。今以 DNA 中一条链 3′- ACGTACATT-5′为模板,指导合成蛋白质。该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的排列可能 是( ) A.a—b—c B.c—b—a C.b—c—a D.b—a—c 答案 C 解析 以 DNA 分子中的一条链 3′-ACGTACATT-5′为模板转录形成的 mRNA 的碱基序列为 5′-UGCAUGUAA-3′,其中第一密码子(5′UGC3′)对应的反密码子为 3′ACG5′,编码的氨基酸为 b;第二个密码子(5′AUG3′)对应的反密码子为 3′UAC5′,编码的氨基酸为 c;第三个密码子(5′UAA3′)对应的反密码子为 3′AUU5′,编码的氨基酸为 a。所以该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的排列可能是 b—c—a。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50 分) 二、非选择题(共 4 小题,共 50 分) 26.(12 分)下图 1 表示某种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示意图,图 2 表示细胞分 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 DNA 数目变化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 1 中 5 个细胞发生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其中 D 细胞处于 __________________期,对应图 2 中的________段,该细胞中染色单体数为 ________。 (2)图 2 中表示受精作用的时间为________。 (3)图 2 中 b 过程,FG 段发生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存在同 源染色体的时间为____________。 答案 (1)C→A→E→B→D 减数分裂Ⅱ后 IJ 0 (2)LM (3)染色体复制 FH 解析 (1)分析图 1 可知,A 细胞内染色体分为两组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每 一极均含有同源染色体但不含染色单体,应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 细胞内染色体分 为两组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每一极均不含同源染色体但含染色单体,应处于减 数分裂Ⅰ后期;C 细胞内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含有同源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但 不含四分体,应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 细胞内染色体分为两组分别向细胞两极移 动,每一极均不含同源染色体也不含染色单体,应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E 细胞内 含有 2 个四分体,但四分体没有排列在赤道板上,应处于减数分裂Ⅰ前期。细胞 可先进行有丝分裂后进行减数分裂,故图 1 中 5 个细胞发生的先后顺序为 C→A→E→B→D。图 2 中 a 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 DNA 含量变化,b 为减数分裂过 程中核 DNA 含量变化,c 为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及受精卵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核 DNA 含量变化,其中 D 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对应图 2 中的 IJ 段,该细胞中 由于着丝粒已经分裂,故细胞内染色单体数为 0。 (2)受精作用是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图 2 中表示受精作用的时间为 LM。 (3)图 2 中 b 过程为减数分裂,其中 FG 段曲线变化是因为间期的染色体复制; 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平分到两子细胞中,因此 b 过程中存在同源染 色体的时间为 FH。 27.(15 分)黄花蒿的茎秆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 A、a 和 B、b 控制, 基因 A 控制红色素合成(AA 和 Aa 的效应相同),基因 B 为修饰基因,BB 使红色 素完全消失,Bb 使红色素颜色淡化。现用两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第一组: P 白秆×红秆→F1 粉秆⊗, F2 红秆∶粉秆∶白秆=1∶2∶1 第二组: P 白秆×红秆→F1 粉秆⊗, F2 红秆∶粉秆∶白秆=3∶6∶7 请回答以下问题: (1)第一、二组 F1 中粉秆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第二组 F1 粉秆进行测交,则 F2 中红秆∶粉秆∶白秆=______________。 (2)让第二组 F2 中粉秆个体自交,后代中粉秆个体的比例占________。 (3)若 BB 和 Bb 的修饰作用相同,且都会使红色素完全消失,第一组 F1 全为 白秆,F2 中红秆∶白秆=1∶3,第二组中若白秆亲本与第一组中不同,F1 也全部 表现为白秆,那么 F1 自交得 F2 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ABb、AaBb 1∶1∶2 (2)5/12 (3)红秆∶白秆=3∶13 解析 (1)粉秆的基因型为 A_Bb,根据第一组 F1 粉秆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 为 1∶2∶1,可知第一组 F1 粉秆的基因型为 AABb。根据第二组 F1 粉秆(A_Bb)自 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3∶6∶7(该比例是 9∶3∶3∶1 的变形),可知第二组 F1 粉 秆的基因型为 AaBb。AaBb 与 aabb 测交,后代的基因型为 1AaBb(粉秆)、1Aabb(红 秆)、1aaBb(白秆)、1aabb(白秆),因此,红秆∶粉秆∶白秆=1∶1∶2。 (2)第二组 F2 中粉秆个体的基因型为 AABb(1/3)和 AaBb(2/3)。AABb(1/3)自交, 后代中粉秆个体(AABb)占 2/4×1/3=2/12;AaBb(2/3)自交,后代中粉秆个体基因 型为 AABb 和 AaBb,其中 AABb 占 1/4×2/4×2/3=1/12、AaBb 占 2/4×2/4×2/3 =2/12,因此,后代中粉秆个体一共占 5/12。 (3)由题意可推知,第一组白秆亲本的基因型为 AABB,第二组中若白秆亲本 与第一组不同,则第二组白秆亲本的基因型为 aaBB,红秆亲本的基因型为 AAbb, 则 F1 的基因型为 AaBb,AaBb 自交,F2 的基因型有 A_B_(白秆,9/16)、A_bb(红 秆,3/16)、aaB_(白秆,3/16)、aabb(白秆,1/16),则红秆∶白秆=3∶13。 28.(10 分)图 1 由两种病毒(核酸不同)的物质组成;图 2 为某一卵原细胞及其 细胞内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两个 DNA 分子,其放射性标记如图中所示。 请据图回答: (1)图 1a 中 A、B 共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e 和 f 体内的④总共有________ 种。 (2)图 1 中基因与 d 的关系可概括为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其核心过程包括 ____________,主要场所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赫尔希和蔡斯用实验证明 DNA 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时用了图 1 中哪种病 毒?________。其实验设计思路是设法将 DNA 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 它们各自的作用,为实现该设计思路,他们分别标记了图 1A、B 中的________(用 图中数字表示)部位。 (4)若将图 2 细胞放在含有 32P 的培养液中,让其只进行减数分裂。假设该细胞 内只有这两个 DNA,且每个 DNA 分子均含有 m 个碱基,其中细胞内碱基 T 共占 15%,则: ①该细胞在形成卵细胞过程中共需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________。 ②依照图 2 请在下面框中画出该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及其 DNA 放射性标记 情况。 答案 (1)C、H、O、N 5 (2)转录和翻译 细胞核和核糖体 (3)病毒 e ②① (4)①0.7m ②见下图 解析 (1)图 1 中 A 为核苷酸,含有的元素有 C、H、O、N、P,B 为氨基酸, 含有的元素有 C、H、O、N,有的含有 S;两者共有的元素有 C、H、O、N;e 为 DNA 病毒,f 为 RNA 病毒,DNA 与 RNA 共含有 5 种碱基,分别为 A、T、C、G、 U。 (2)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即基因表达,该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 主要场所分别为细胞核和核糖体。 (3)赫尔希和蔡斯用实验证明 DNA 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时,用的是噬菌体即 DNA 病毒,为图 1 中的病毒 e,利用的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他们分别标记图 1A 中的 P 和 B 中的 S,即②①部位。 (4)①每个 DNA 分子均含有 m 个碱基,细胞内碱基 T 共占 15%,则两个 DNA 中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50%-15%)×2m=70%m,根据 DNA 半保留复制的特 点,该细胞在形成卵细胞过程中 DNA 复制一次,所需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 0.7m。 ②DNA 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卵细胞中的一个 DNA 分子可能只含有 32P,也 可能同时含 31P 和 32P。 29.(13 分)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 研究者对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侧不同海拔高度的 358 种鸣禽进行了研究,绘 制了该地区鸣禽物种的演化图表(部分)及其在不同海拔分布情况的示意图(如图, 图中数字编号和字母代表不同鸣禽物种的种群)。 (1)种群①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的是________多样性,该 多样性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多样性。 (2)在②③④⑤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是________。 (3)该研究发现,种群分布区域的扩大是喜马拉雅鸟类新物种形成的关键步骤 之一,就⑥、⑦形成过程而言,种群 X 分布区域扩大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 (4)由种群 X 进化成为⑥⑦两个物种的历程约为 7 百万年,⑥和⑦成为两个不 同物种的标志是____________。下列关于这一进化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__________(多选)。 A.X 中的个体发生了可遗传的突变 B.⑥⑦中每个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C.⑥⑦一直利用相同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 D.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 X 中不同的等位基因 E.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演化 答案 (1)遗传 DNA 的脱氧核苷酸的序列 (2)②③ (3)有利于在⑥⑦原种群之间形成地理隔离(或使⑥⑦原种群之间彼此不能接 触,失去交配机会) (4)出现生殖隔离 AE 解析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有: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种群内部生物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了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的根 本原因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序列的差异。 (2)因为②③是由最近的同一祖先进化而来的,所以两者亲缘关系最近。 (3)种群分布区域扩大可能会导致⑥⑦的生活环境不同,逐渐形成地理隔离而 导致生殖隔离。 (4)⑥和⑦成为两个不同物种的标志是二者之间出现生殖隔离,可遗传变异为 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 正确;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不是个体,而是种群,B 错误; ⑥⑦生活的区域不同,所以利用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不同,C 错误;自然选择的直 接对象是表型,D 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E 正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