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 生物(理) word版
太原五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 高 二 生 物(理) 命题人:(2019.11.2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下列生理活动的“方向”描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是双向的 B.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的水是双向流动的,且流动速率可能基本相同 C.血浆与组织液中的的水是单向流动的,只能由血浆流向组织液 D.缩手反射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2. 人体受到病毒感染后,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并直接使其降解 B. 某些病毒可破坏其感染的免疫细胞从而造成免疫系统受损 C. 病毒抗原和淋巴因子可参与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 D. 效应T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可引起被感染细胞的裂解 3.下列关于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说法错误的是 A. 肾上腺素可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B. 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发挥作用的免疫细胞是T细胞和吞噬细胞 C. 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水稻可以提高产量 D. 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 4. 如图为燕麦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为背光侧,IAA含量低于乙侧和对照组 B. 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C. 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 D. IAA先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再横向运输 5.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单侧光和重力会改变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方向 B.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C.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于幼根 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可得到多倍体无籽西瓜 6.为了研究生长素类似物(NAA)对油茶芽苗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其结果如下。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处理 浓度 愈伤比例均值% NAA/(g/L) 0 34.06 0.1 46.83 0.2 57.70 1.0 43.83 A.NAA是油茶细胞合成的微量有机物 B.NAA对嫁接苗成活率调节有两重性 C.对照组的油茶芽苗内不含植物激素 D.愈伤比例越大,嫁接苗越容易成活 7.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适宜浓度的IAA处理未受粉番茄雌蕊,可得到大量正常的番茄种子 B.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可以在同一细胞中起作用 C.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D.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来促进茎段细胞伸长 8. 观察下列两个关于生长素作用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长素对Ⅰ、Ⅳ处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对Ⅱ、Ⅲ处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B.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DE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BD段 C.若乙图中Ⅰ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BD段,则Ⅱ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F点以下 D.若乙图中Ⅲ处的生长素浓度在甲图的AB段,则Ⅳ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在EF段 9.某研究小组以棉花幼苗植株为实验材料探究物质JA对萘乙酸(NAA)生理作用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NAA浓度和是否添加JA B.实验不能证明NAA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C.JA对NAA的生理功能具有抑制作用 D.实验不能显示JA对主根的生长具有直接的作用 10.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数量变化起决定作用 B.研究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发展趋势 C.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可使种群密度降低 D.增加迁入率、降低迁出率可增加本种群的K值 11.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第一次捕获了50只灰苍鼠,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第二次捕获了52只灰苍鼠,其中有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密度最可能 A. 小于50只/hm2 B. 小于100只/hm2 C. 小于200只/hm2 D. 大于200只/hm2 12.如图是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自然界中不会存在类似曲线Ⅰ的种群增长形式 B. 在曲线Ⅱ中的b点,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C. 在曲线Ⅱ中的b点,种群的增长率为0 D. 酿酒过程中,将酵母菌的种群数量控制在K/2可获得最大效益 13.如图是一种酵母通气培养的生长曲线,a、b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培养的结果,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 a批次中可能有大量细菌污染 B. b批次的接种量可能高于a批次 C. t1时两批次都会产生较多的乙醇 D. t2时两批次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剩余量相同 14.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 15.下列选项中体现了与“螟蛉有子,蜾蠃负之”相同种间关系的是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一山不容二虎 16.如图表示一片草原上的兔子和狼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后一段时间内相对数量变化的趋势,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分别表示兔子和狼的数量变化 B.狼的K值接近B点对应的数值 C.兔子的K值接近C点和D点对应的数值 D.第3年狼的数量会因缺乏食物而下降 17.调查发现,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与上述地区群落演替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人类开垦前后群落演替的类型没有改变B.人类开垦没有改变该地区群落演替的方向 C.人类开垦使该地区群落演替的速率变慢了D.合理干预有可能避免群落的荒漠化 18.下表表示在一个10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菌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菌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培养时间(h) 0 10 20 30 40 50 60 70 酵母菌细胞数量(×1000个/mL) 0.2 0.4 2 5 10 12 12 12 A.可用J型曲线表示该种群数量的变化 B.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种群增长缓慢 C.可用抽样检测法估算酵母菌细胞总数 D.该体系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约为12000个 19.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在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时,常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进行调查 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不存在群落的空间结构 C.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放入试管中 D.诱虫器中土壤和花盆壁之间留有一定空隙,是为了防止小动物逃走 20.下列所举实例中不能体现群落结构的 A.温带落叶林的外貌随季节变化 B.草原上的植物形成斑块状和镶嵌状的分布状态 C.田间的玉米有高有矮 D.森林里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分层分布 21. 图一为某森林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图二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 得到图一所用的研究方法是样方法。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S0m2 B. 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样方内物种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区域的物种丰富度为 C. 图二中种群在第15年时种群数量大于第20年 D. 种群在第17年时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第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22.某种生活在我国北方的蚜虫通过吸食落叶乔木幼嫩枝叶的汁水来生活,如图为不同月份温度对蚜虫种群数量的影响。食蚜蝇和瓢虫以蚜虫为食,蚂蚁从蚜虫处获得蜜露,并赶走食蚜蝇和瓢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数学模型的数据来自样方法 B.6月之前蚜虫种群的生活环境阻力很小 C.蚜虫种群数量速降的主要原因是天敌增多 D.食蚜蝇和瓢虫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23.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 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 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 24.下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种群的关系可能为竞争,也可能为寄生 B. t2~t3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相同 C. t4~t5时间段内,乙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D.甲、乙种群数量达到最大的时刻分别为t2和t4 2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 ②生长素类似物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 ③维持内环境 pH 值稳定主要与神经调节有关 ④多数感冒不要治疗也可痊愈,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二、 非选择题(共50分) 26.(16分)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的共同调节作用,选用拟南芥幼苗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1:将去掉尖端的拟南芥幼苗作如图1所示实验处理,一段时间后观察幼苗生长情况。 实验2:将生长两周的拟南芥幼苗叶片分别进行A、B两种处理(A处理:不同浓度的IAA溶液处理;B处理:在不同浓度的IAA溶液中分别加入适宜浓度的乙烯处理),3h后测定细胞膜的透性,结果如图2所示。 (1)拟南芥幼苗中的生长素是其体内_______________转变来的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在韧皮部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选填“极性运输”或“非极性运输”)。实验1中,幼苗将直立生长,原因是 。 (2)实验2中,在____________________时,IAA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不显著;B组随IAA浓度的提高,拟南芥叶片的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加,与A组高浓度IAA处理的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变化趋势存在平行关系,请对这一实验现象提出合理的假说 。 (3)已知乙烯能够降低植物的抗低温能力。现将拟南芥幼苗分别在22℃常温和4℃低温下培养一段时间,然后移至-8℃的致死低温下,发现后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前者,原因是____________。请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即可) 27.(12分)小溪边种植过大片的草莓田,闲置数年后成片的草莓不见了,被小森林覆盖。某小组分别在森林边缘、小溪岸边和森林内部选取3个5m×5m的试验田,标为1~3号试点,调查栖息地对草莓数量的影响,结果如下表: 栖息地 草莓的数量 1号 2号 3号 森林边缘 15 18 15 小溪岸边 11 13 12 森林内部 5 5 2 (1)表格中数据并不完整,缺乏的项目是: 。 (2)请描述一个导致森林边缘栖息地调查结果的科学理由 ,表格中支撑的数据是 。 (3)上述农田草莓群落被森林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 ,与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相比,该种演替方式达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所需时间更 (填“长”或“短”),原因是 。 28.(10分)如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若图示种群每年以λ倍“J”型增长,N0为种群起始数量,t年后该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t=________。种群呈“J”型增长的条件是 。(至少写出两点) (2)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________点(填“a~f”的某一字母)后进行,原因是 。 29.(12分)生态学家高斯取相等数目的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用一种杆菌为饲料,放在容器中进行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培养条件相同,且这两种草履虫都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双小核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为______型,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速率在第8天时比第4天时有所 (填“增加”或“降低”)。图中的K1_________(填“>”、“=”或“<”)K2。 (2)根据图B可知,生物种间竞争的结果可以表现为____,除此外还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 (3)高斯混合培养实验中,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都以一种杆菌为食,大草履虫因竞争排除而死亡。某林区的猫头鹰和老鹰都以啮齿类动物为食,可是它们都生存了下来。该林区猫头鹰和老鹰可以共存的原因可能是____。 高 二 生 物 答 案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C C B D B C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B B A B C C C C 21 22 23 24 25 B C D A A 二、 非选择题(共50分) 26.(16分,每空2分,最后一空4分) (1)色氨酸非极性运输没有尖端不能感受单侧光,不影响IAA的分布,琼脂中IAA均匀运输到幼苗茎,促进细胞均匀伸长生长 (2)低浓度IAA且无(外源)乙烯当IAA浓度增高到一定值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增加增大了细胞膜的透性 (3)低温能抑制乙烯的合成,提高拟南芥幼苗在致死低温下的存活率 将拟南芥幼苗分别置于常温和非致死低温(如4℃)下培养,定时检测两组幼苗叶片内的乙烯合成量并比较分析 27.(12分,每空2分) (1)计算三个试点草莓数量的平均值(2)森林边缘栖息地有更充沛的阳光森林边缘栖息地的草莓数量最多 (3)次生演替 短次生演替有土壤条件及保留的种子,有利于植物的繁殖,演替速度快,而初生演替植物生活条件贫瘠,不利于繁殖,演替速度较慢(或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 28.(10分,每空2分) (1)种群密度 N0λt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2)e 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使捕捞后数量保持在e点,可持续获得较大产量 29.(12分,每空2分) (1)S 降低> (2)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死亡相互抑制 (3)(老鹰白天活动,猫头鹰在夜间活动)两个物种活动时间不同,两个物种的食物不完全相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