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高二年级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期末考试暨学分认定试卷 一、选择题 1.科学家在四膜虫体内发现一种基本组成单位为核苷酸的核酶。下列有关核酶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彻底氧化分解只能产生CO2和H2O B. 作用条件比较温和 C. 能降低相关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D. 不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中合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 前,随着温度(pH) 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 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详解】A、核酶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说明该酶的本质是RNA,其水解的终产物是核糖、磷酸和含氮碱基,A错误; B、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B正确; C、酶具有高效性,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正确; D、RNA是DNA转录形成,场所主要是细胞核,而核糖体内合成的是蛋白质,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以核酶为素材,考查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酶的概念及化学本质,明确核酶是RNA;识记酶的特点,明确酶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B. 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 C. 原核生物细胞具有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 D. 真核生物及原核细胞均不可能以RNA为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原核生物细胞只含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不含线粒体,但部分原核细胞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 B、原核生物只能进行二分裂生长,而真核生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B错误; C、真核生物细胞具有核膜、细胞器膜和细胞膜,而这些构成了生物膜系统,细胞内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C错误; D、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均含有细胞结构,而细胞类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正确。 故选D。 3.下列事实中,不支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观点的是( ) A. HIV病毒依赖人体的淋巴细胞生活 B. HIV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C. 草履虫依赖单个细胞逃避有害刺激 D. 父母亲通过精子和卵细胞把遗传物质传给下一代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细胞中进行生活。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是指单细胞生物通过单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 【详解】A、HIV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在细胞中代谢和繁殖,如HIV病毒依赖于T淋巴细胞生活,因此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A不符合题意; B、蛋白质和核酸是HIV病毒的化学组成,但并不能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B符合题意; C、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逃避有害刺激能够说明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C不符合题意; D、人的生殖通过细胞的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人的发育从受精卵开始,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器官和系统,可见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流感病毒是引起流行性感冒的元凶,2018年1月,我国南方及北方大部分城市又爆发了一次大面积的流行性感冒,下面有关流感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流感病毒结构简单,仅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B. 用细菌培养基可培养甲型HlNl病毒 C. 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不可以在细胞外繁殖 D. 病毒属于生命系统的最小结构层次 【答案】C 【解析】 【分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细胞器,营专性寄生,按照病毒寄生的宿主细胞不同,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细胞是生命系统的最小结构层次。 【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无核糖体,A错误; B、病毒不能独立生活,病毒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甲型HlNl病毒为动物病毒,不能在细菌细胞内寄生,B错误; C、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寄生在活细胞内,不可以在细胞外繁殖,C正确; D、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病毒无细胞结构,因此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D错误。 故选C。 5.在生命系统的层次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①一块稻田里所有的三化螟虫 ②黄河里的所有生物 ③贺兰山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 ④池塘里的所有鱼 A. ①②④ B. ②③① C. ③②①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详解】①一块稻田里所有的三化螟虫属于种群层次; ②黄河里的所有生物属于群落层次; ③贺兰山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属于生态系统层次; ④池塘里的所有鱼包括所有鱼,但不包括所有生物,故不是任何一个层次。 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6.由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观察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换高倍物镜后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B. 换高倍物镜后视野会变亮 C. 找到要观察的细胞后立即换高倍物镜 D. 向右方移动装片能将视野左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答案】A 【解析】 【分析】 使用显微镜的低倍镜观察装片的步骤是: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选择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直到整个视野雪白明亮为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到一定高度,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缓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距玻片2-3毫米→双手徐徐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至视野中出现物像。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象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 【详解】A、换高倍物镜后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A正确; B、换高倍物镜后视野会变暗,B错误; C、找到观察的物像后应先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然后再换高倍物镜,C错误; D、显微镜下呈的像是上下左右颠倒的,要将视野左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装片应向左移动,D错误。 故选A 7.每年1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曰,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黏膜和周围神经,也可侵犯人体深部组织和器官。下列生物与麻风杆菌结构最相似的是( ) A. 黑藻 B. 蓝藻 C. 草履虫 D. 艾滋病病毒 【答案】B 【解析】 【分析】 麻风杆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一些常考生物类别: 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水绵、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 此外,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据此答题。 【详解】A、麻风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而黑藻是真核生物,具有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 B、麻风杆菌是原核生物,蓝藻也是原核生物,两者的结构最为相似,B正确; C、麻风杆菌是原核生物,而草履虫是真核生物,C错误; D、麻风杆菌是原核生物,具有细胞结构,而艾滋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D错误。 故选B。 8.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信息:“近期检测出三株NDM1耐药基因阳性细菌.其中,疾控中心实验室检出两株来自宁夏的新生儿,一株来自福建某老年患者.”下列关于“NDM1超级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NDM1超级细菌”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核糖体 B. 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NDM1超级细菌”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 C. “NDM1超级细菌”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D. 与人体细胞相比,“NDM1超级细菌”在结构上的最主要区别是有细胞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NDM1超级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核糖体,A正确; B、“NDM1超级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NDM1超级细菌”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B正确; C、任何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C正确; D、“NDM1超级细菌”是原核生物,与真核细胞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核膜,D错误. 故选D. 9.下列关于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B. 土壤和植物根细胞内的化学元素在种类和含量上基本相同 C. 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 C D. 微量元素在细胞中含量很少,可有可无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C、H、O、N,最基本元素是C。在构成细胞的元素中,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是依据在细胞中的含量来分的。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详解】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化合物是水,A错误;土壤和植物根细胞内的化学元素在种类上大体相同,含量差异很大,B错误;在细胞的干重中C的含量最多,说明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C,C正确;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含量的多少可以分成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在细胞中含量很少,但也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D错误;故选C。 【点睛】1、组成细胞的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骨架; 2、非生物界和生物体细胞的组成元素在种类上相似,在含量上差异较大,这体现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3、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10.对胡萝卜幼苗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氧气的吸收量和释放量进行测定,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对结果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 在20℃时,用5klx光照胡萝卜幼苗,胡萝卜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及细胞质基质 B. 在20℃时,分别用10klx和5klx光照胡萝卜幼苗10小时,再黑暗14小时,光合作用合成的葡萄糖量前者比后者多28.125 mg C. 在10℃时,用5klx光照胡萝卜幼苗10小时,胡萝卜幼苗所有叶肉细胞产生的氧气为35mg D. 在10℃时,用10klx光照胡萝卜幼苗4.8小时后,再将胡萝卜幼苗转入20℃黑暗环境19.2小时,氧气变化量为0 【答案】C 【解析】 【详解】黑暗中氧气吸收量代表呼吸速率,光下测定的氧气的释放量是净光合速率,在20℃时,用5klx光照胡萝卜幼苗,净光合速率大于0,则胡萝卜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及细胞质基质,A正确;在200C时,用10klx和5klx光照10小时,再黑暗14小时,氧气增加量分别是5×10-1×14=" 36" mg、2×10-1×14="6" mg,前者比后者多释放氧气30mg,换算为葡萄糖则为28.125 mg,B正确;在5 klx光照条件下10小时,10°C时光合作用产生的02总量是(3.0+0.5)×10=35mg,此35mg氧气为整个幼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总量,大于幼苗所有叶肉细胞产生的氧气量,C错误;在10℃、10 klx光照 4.8小时,积累氧气4×4.8="19.2" mg,20℃黑暗环境19.2小时,消耗氧气1×19.2 ="19.2" mg,氧气变化量为0,D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影响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因素及有关计算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内容的能力。 11.下图是组成人体常见的四种氨基酸,关于组成人体氨基酸结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与同一个碳原子相连 B. 胱氨酸的R基是-SH C. 都只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D. R基团可与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碳原子上,也可连接在其它碳原子上 【答案】A 【解析】 【分析】 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图中四种氨基酸都符合氨基酸的通式,即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与同一个碳原子相连,A正确; B、图中胱氨酸的R基团是-CH2-SH,B错误; C、由图可知,赖氨酸含有两个氨基,C错误; D、R基团只能与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碳原子上,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对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氨基酸的分类和分类依据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12.下列关于蛋白质功能的举例合理的是 ( ) A. 催化——抗体 B. 运输——唾液淀粉酶 C. 调节——胰岛素 D. 免疫——血红蛋白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的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即结构蛋白,如羽毛、头发、蛛丝、肌动蛋白;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传递信息,即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④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详解】A、抗体具有免疫作用,起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是酶,A错误; B、唾液淀粉酶具有催化作用,B错误; C、胰岛素是一种动物激素,参与血糖调节,起调节作用,C正确; D、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作用,抗体具有免疫作用,D错误。 故选C。 13.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由含氮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 B. 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C. 一切生物体都具有DNA和RNA D. DNA和RNA 都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 2、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①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 3、真核细胞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分布,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详解】A、核酸包括DNA和RNA两种,由含氮碱基、五碳糖和磷酸组成,A错误; B、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B正确; C、细胞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C错误; D、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D错误。 故选B。 14.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将口腔上皮细胞置于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溶液中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 使细胞中的DNA水解成脱氧核苷酸 B. 用盐酸改变生物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C. 使细胞中的物质全部水解 D. 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吡罗红与DNA的结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在该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使染色质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步骤:取材→水解→冲洗→染色→观察。 【详解】AC、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不能水解DNA和细胞内所有的物质,AC错误; B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溶液的作用是:①用盐酸改变生物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②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甲基绿与DNA结合,B正确,D错误; 故选B。 【点睛】熟悉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方式实验中,可根据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呼吸作用方式 B. 运用模拟的方法,可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速率的关系 C. 向待测组织样液中滴加3滴苏丹III染液,并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来鉴定脂肪 D. 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胡萝ト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1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 (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详解】A.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不能根据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呼吸作用方式,A错误; B.运用模拟的方法,可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的关系,B错误; C.检测细胞中脂肪时需要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但检测组织样液中脂肪时不需要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C错误; D.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胡萝ト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在滤纸条上扩散最快,D正确。 故选D。 16.下列关于细胞的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种子萌发过程中存在细胞的增殖、分化,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B. 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C. 细胞内磷脂DNA蛋白质等物质受自由基攻击,可能导致细胞衰老 D. 同一生物体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的染色体数一般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全能性是指一个细胞发育成一个个体的潜能,玉米种子已经含有胚,不是细胞,萌发长成新植株属于植物的正常发育过程,不能体现体细胞的全能性。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般是相同的,但由于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一般是不相同的。 【详解】 种子属于植物的幼体,种子萌发形成个体不属于全能性的体现,A错误;原癌基因可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进程,B错误;自由基学说认为:当自由基攻击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时,引发雪崩式的反应,对生物膜损伤比较大;此外自由基还会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自由基会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致使细胞衰老,C正确;同一生物体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的染色体数一般相同,均为体细胞中染色体条数的一半,D错误。 故选C。 17.生物学与我们的健康、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饮食中过多地摄入胆固醇,会在血管壁上形成沉积,可能会造成血管堵塞 B. 服用核酸保健品可以直接补充DNA和RNA C. 溶菌酶能够抗菌消炎,在临床上与抗生素复合使用,增强杀菌效果 D. 农田施加有机肥,既能提供矿质营养,又能提高CO2浓度,有利于作物增产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学知识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的能力,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现实实际结合起来。 【详解】A、饮食中如果过多地摄入胆固醇,会在血管壁上形成沉积,造成血管堵塞,危及生命,A正确; B、DNA和RNA是生物大分子,不能直接被人体吸收,须经水解成为小分子后方可被人体吸收,所以服用核酸保健品不能直接补充DNA和RNA,B错误; C、溶菌酶和抗生素都能杀死细菌,两者复合使用,增强杀菌效果,C正确; D、农田施加有机肥,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产生大量的无机盐和二氧化碳,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D正确。 故选B。 18.美国航天局科学家在加利福尼亚州东部的莫诺湖里发现了一种被称作GFAJ-1的独特细菌,这种细菌能利用剧毒化合物砒霜中的砷来代替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进行一些关键的生化反应(在元素周期表中,砷排在磷下方,两者属于同族,化学性质相似)。根据上述材料进行预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GFAJ-1细菌体内含量较多的六种元素可能是碳、氢、氧、氮、砷、硫 B. 砷元素存在于GFAJ-1细菌细胞膜以及糖类、ATP、DNA和RNA等物质中 C. 砷对多数生物有毒可能是因为砷能够代替磷参与生化反应,制造混乱 D. 该发现将使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发生重大改变,拓宽了在地球极端环境乃至外星球寻找生命的思路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菌属于原核细胞,主要元素是碳、氢、氧、氮、磷、硫;糖类的元素组成是碳、氢、氧,蛋白质的主要元素是碳、氢、氧、氮,绝大部分含有硫,DNA、RNA、ATP和磷脂的元素组成是碳、氢、氧、氮、磷,另外需要抓住题干信息中“砷来代替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进行一些关键的生化反应”。 【详解】A、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元素有碳、氢、氧、氮、磷、硫,同时根据题干可知,砷元素可以代替磷元素,说明体内含量较多的是碳、氢、氧、氮、砷、硫,A正确; B、砷元素存在于GFAJ-1细菌细胞膜以及ATP、DNA和RNA等物质,糖类只含有C、H、O三种元素,故砷元素不可能在糖类中代替磷元素,B错误; C、由于题干已强调“在元素周期表中,砷排在磷下方,两者属于同族,化学性质相似”,因此对多数生物来说,砷之所以有毒,是因为砷与磷化学性质相似,它能够“劫持”磷参与的生化反应,制造混乱,C正确; D、由题干信息可知,本材料“颠覆”了教材的个别说法,使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发生重大改变,拓宽了在地球极端环境乃至外星球寻找生命的思路,D正确。 故选B。 19.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下面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分化是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改变了细胞的遗传信息 B.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生物体异常的生命活动 C. 基因发生多次变异累积可导致癌症,因此癌症可遗传 D. 良好心态有利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发挥正常的调节功能,从而延缓衰老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过程遗传物质不变,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4、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大多数细胞能够正常完成细胞分化。但是,有的细胞由于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完成细胞分化,因而变成了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细胞的畸形分化与癌细胞的产生有直接关系。 【详解】A.细胞的高度分化不改变物种的遗传信息,A错误; B.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活动,B错误; C.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多次变异累积可导致癌症,癌症一般是不遗传给后代的,C错误; D.良好心态有利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发挥正常的调节功能,从而延缓衰老,D正确。 故选D。 20.假定基因A是视网膜正常所必需的,基因B是视神经正常所必需的。从理论上分析,某基因型为AaBb的夫妇,他们所生的后代视觉出现缺陷的可能性是 A. 1/16 B. 3/8 C. 7/16 D. 9/16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确定基因型与表现性的对应关系,然后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分析子代的表现型。考查应用遗传定律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后代视觉正常的基因型应为:A_B_,AaBb婚配产生A_概率是3/4,产生B_概率也是3/4,于是产生A_B_概率是3/4×3/4=9/16,所以后代视觉出现缺陷的可能性是7/16,C正确。 【点睛】分析一种表现型可以从分析它的相对性状入手;两对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时,表现型可以用基因型通式表示。 21.关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F1表现型为黄色圆粒,表明黄色和圆粒都是显性性状 ②亲代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产生yr和YR两种配子,F1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 ③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④F1雌雄各4种配子受精机会均等,因此F2有16种基因型,表现型的比例为9∶3∶3∶1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基因自由组合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2、豌豆自由组合规律的实验图 【详解】①根据子一代的表现型可知黄色Y对绿色y是显性,圆粒R对皱粒r是显性,①正确; ②亲代(YYRR、yyrr)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分别产生YR和yr两种配子,因此F1基因型为YyRr,表现型为黄色圆粒,②正确; ③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Y和y分离,R与r分离,不同对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③正确; ④F1雌雄各4种配子组合受精机会均等,因此有16种结合方式,F2有4种(2×2)表现型,比例为9:3:3:1,有9种(3×3)基因型,④错误。 综上正确的有①②③,故选A。 22.下列关于分离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分离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的所有遗传方式 B. 孟德尔解释分离定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的方法 C. 子代配子生活力相同、配子随机结合及个体存活率等条件会影响到子代的性状分离比 D. 分离定律的内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F1产生的配子比例为1:1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离定律适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遗传,不适用于细胞质遗传,孟德尔在研究分离定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子代配子生活力、配子是否随机结合,以及个体存活率等条件等都会影响到子代的性状分离比。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详解】分离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核基因的遗传,A错误;孟德尔运用了假说演绎的方法发现了分离定律,B错误;子代配子生活力相同、配子随机结合及个体存活率等条件会影响到子代的性状分离比是否符合理论比,C正确;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进入不同配子,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基因分离定律的研究过程,研究方法,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以及适用范围,再根据题意作答。 23.某植物的花色有蓝花和白花两种,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下表是两组纯合植株杂交实验的统计结果,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亲本组合 F1株数 F2株数 蓝花 白花 蓝花 白花 ①蓝花×白花 263 0 752 49 ②蓝花×白花 84 0 212 71 A. 控制花色的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第①组F2中纯合蓝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 C. 第②组蓝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D. 白花植株与第②组F1蓝花植株杂交,后代开蓝花和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1 【答案】B 【解析】 【分析】 蓝花×白花,F1均为蓝花,①组F2蓝花:白花=15:1,②组F2蓝花:白花=3:1,可推知控制花色的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①组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基因型为AaBb,②组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F1基因型为Aabb或aaBb。 【详解】由图中F2的性状分离比可推知控制花色的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第①组F2中纯合蓝花植株的基因型有3种,分别是AABB、AAbb、aaBB,B错误;由前面分析可知,蓝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C正确;白花植株(基因型aabb)与第②组F1蓝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或aaBb)杂交,后代开蓝花和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1, D正确。 24.如图曲线乙表示在外界条件均适宜时,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增大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 B. 酶量增加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丙表示 C. 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D. B点后,升高温度,酶活性增加,曲线将呈现甲所示的变化 【答案】C 【解析】 曲线表示在外界条件均适宜时,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增大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均将下降,A项错误;酶量增加后,反应速率增大,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甲表示,B项错误;AB段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增加而增加,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C项正确;B点后,升高温度,酶活性下降,曲线不会呈现甲所示变化,D项错误。 【点睛】曲线图中限制因子的判断方法: (1)曲线上升阶段:纵坐标随横坐标增加而增加,限制因子为横坐标代表的物理量(横坐标为时间时,限制因子不是时间,而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温度或光照等环境因素)。 (2)曲线水平阶段:纵坐标不再随横坐标增加而增加,限制因子为横坐标以外的物理量。 25.我们如何找到回家的路?荣获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三位科学家发现大脑里的神经细胞--“位置细胞”和“网格细胞”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位置细胞”鲜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C B. “网格细胞”干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O C. 上述两种细胞鲜重中原子数量最多的元素均是H D. 细胞中的能源物质的主要功能是供能 【答案】C 【解析】 “位置细胞”鲜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O,A项错误;“网格细胞”干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C,B项错误;上述两种细胞鲜重中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而水分子中H原子数大于O原子数,因此,细胞鲜重中原子数量最多的元素均是H,C项正确;细胞中的能源物质的主要功能不一定都是供能,例如糖类和脂肪都是细胞中的能源物质,但是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供能,而脂肪的主要功能是储能备用,D项错误。 26. 下列两组中:甲:亲本黑斑蛇×黄斑蛇→子一代黑斑蛇和黄斑蛇;乙:子一代黑斑蛇×子一代黑斑蛇→子二代黑斑蛇和黄斑蛇;根据以上杂交实验判断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所有黑斑蛇的亲本至少有一方肯定是黑斑蛇 B. 黄斑是隐性性状 C. 甲实验中,子一代黑斑蛇基因型与亲本黑斑蛇基因型是相同的 D. 乙实验中,子二代黑斑蛇基因型与亲本黑斑蛇基因型是相同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分离定律,考查分离定律的应用。根据“无中生有”可判断蛇体色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根据子代表现型可推测亲代的基因型。 【详解】根据子一代黑斑蛇×子一代黑斑蛇→子二代黑斑蛇和黄斑蛇,可判断黑色为显性,黄色为隐性,所有黑斑蛇的亲本至少有一方肯定是黑斑蛇,A项、B项正确;根据亲本黑斑蛇×黄斑蛇→子一代黑斑蛇和黄斑蛇,可判断亲本黑斑蛇和子一代黑斑蛇均为杂合子,C项正确;乙实验中,子二代黑斑蛇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D项错误。 27.基因型为RrTt(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的个体进行减数分裂时,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R与R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B. T与t分离时细胞中有姐妹染色单体 C. 发生交叉互换时能够产生8种配子 D. 与Rrtt个体杂交子代有4种基因型 【答案】B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于细胞中;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布于细胞中央赤道板,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独立染色体,被纺锤丝牵引着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质分裂。 【详解】R与R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错误; T与t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造成T与t分离,此时细胞中有姐妹染色单体,B正确; 基因型为RrTt(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的个体,发生交叉互换时,能产生4种配子,RT、Rt、rT、rt,C错误; 基因型为RrTt(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的个体,与Rrtt个体杂交子代有3×2=6种基因型,D错误; 综上所述,选B项。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8.如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此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 B. 此细胞含有其母细胞一半的细胞质 C. 此细胞可形成两种基因型的子细胞 D. 此细胞中的染色单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形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基因型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详解】A、该生物基因型为AaBb,因此图示细胞中基因a可能是交叉互换产生的,也可能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A正确; B、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若是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由于初级卵母细胞不均等分裂,则细胞中含有的细胞质不是其母细胞的一半,B错误; C、此细胞可形成AB和aB两种基因型的子细胞,C正确; D、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所以细胞中的染色单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形成,D正确。 故选B。 【点睛】易错点:B项中,不能根据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判断性别,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29.下图为某种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示意图,可能属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是( )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某种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示意图,①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①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属于卵细形成过程,①错误; 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但细胞质均等分裂,属于精子的形成过程,②错误; 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可能是卵细胞的形成过程,③正确; 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属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0.基因型分别为ddEeFF和DdEeff的2种豌豆杂交,在3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且各自控制一对 具有显隐性关系的 相对性状的条件下,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2个亲本的个体数占全部子代的 ( ) A. 1/4 B. 5/8 C. 3/8 D. 3/4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1)基因原理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2)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Aa×Aa,Bb×bb.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正确答案。 【详解】双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为:ddEeFF(隐显显)和DdEeff(显显隐),要求子代表现性不同于2个亲本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比例,可以先求出子代与双亲相同表现型的比例,再用1-相同=不同,然后一对一对等位基因分别计算即可。表现型与ddEeFF相同的概率为1/2×3/4×1=3/8,表现型与DdEeff相同由于后代全是Ff ,故相同的概率为0,因此与双亲表现型相不同的概率为1−3/8=5/8。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和应用,把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不同对的基因之间用乘法,即根据分离定律来解自由组合的题目,是解题的关键。 31.如图是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图中8号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是( ) A. 11/18 B. 4/9 C. 5/6 D. 3/5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遗传系谱图推测,“无中生有”是隐性,“无”指的是父母均不患病,“有”指的是子代中有患病个体;隐性遗传看女病,后代女儿患病而父亲正常则为常染色体遗传。因此,该单基因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系谱图显示,1号和2号正常,其女儿5号却是患者,据此可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相关的基因用R和r表示,则1号和2号的基因型均为Rr,进而推知6号的基因型为1/3RR、2/3Rr,产生的配子为2/3R、1/3r。因4号患者的基因型为rr,7号正常,所以7号的基因型为Rr, 产生的配子为1/2R、1/2r。综上分析,正常的8号可能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RR: Rr=(2/3R×1/2R):(2/3R×1/2r+1/2R×1/3r)=2:3,即8号是杂合子的概率是3/5,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遗传系谱图的判断及概率的计算,根据遗传系谱图及题干中的条件,准确的判别患病类型是解题的关键。 32.有关下面遗传图解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②表示产生配子的减数分裂过程 B. ③体现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C. Aa能产生两种数目相等的雌配子,即A∶a=1∶1 D. 子代中,Aa个体在显性个体中所占的比例为2/3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Aa的自交,后代基因型分离比是AA:Aa:aa=1:2:1。在实验过程中,①②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③为受精作用。 【详解】A、根据题意分析图中①②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A正确; B、根据题意分析可知③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为受精作用,未体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体现在①②,B错误; C、基因型为Aa的植物体产生雌配子A:a=1:1,C正确; D、子代中,Aa个体在显性个体(AA:Aa=1:2)中所占的比例为2/3,D 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 33.根据下图所示的显微结构回答: (1)绿眼虫和变形虫都是由______(填“单细胞”或“多细胞”)构成的_______(填“原核”或“真核”)生物。 (2)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来看,在一条小河中:所有的衣藻构成_______,绿眼虫和变形虫等所有生物构成一个_____,整条小河构成一个_______。 (3) 观察分析下列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图解(以刺槐为例):叶肉细胞→叶→刺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①以上生命系统中属于器官层次的是____________。 ②在生命系统各个层次中,能完整地表现出各种生命活动最微小的层次是____。 ③一个刺槐林在生命系统中应属于_________层次。 【答案】 (1). 单细胞 (2). 真核 (3). 种群 (4). 群落 (5). 生态系统 (6). 叶 (7). 叶肉细胞 (8). 生态系统 【解析】 【分析】 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 【详解】(1)绿眼虫和变形虫都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单细胞生物,两种细胞均含细胞核,所以二者均为真核生物。 (2)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来看,在一条小河流中,所有的衣藻构成一个种群,绿眼虫和变形虫等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群落,整条小河流包括生物和无机环境,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3) 在“叶肉细胞→叶→刺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中: ①叶属于器官层次,刺槐属于个体层次。 ②在生命系统各个层次中,能完整地表现出各种生命活动最微小的层次是叶肉细胞。 ③一个刺槐林包括生活在该环境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的无机环境,故在生命系统中应属于生态系统层次。 【点睛】本题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34.淀粉和蔗糖是光合作用的两种主要终产物。下图是马铃薯光合作用产物的形成及运输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卡尔文循环与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密切相关,这两种物质是在图中_______(填“①”或“②”)阶段被利用,该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 (2)在叶绿体内,磷酸丙糖形成后,如继续参与卡尔文循环,则会形成___________。 (3 )研究发现,蔗糖进入韧皮部细胞的过程可被呼吸抑制剂抑制。这一结果表明,蔗糖进入韧皮部可能是___________(填“顺”或“逆”)浓度梯度。 (4)马铃薯下侧叶片合成的有机物主要运向块茎贮藏。若摘除一部分块茎,叶肉细胞液泡中的蔗糖含量会____________;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后,下侧叶片的光合速率会_____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② (2). C3的还原 (3). C5 (4). 逆 (5). 增加 (6). 下降 (7). 光合产物(蔗糖)积累,抑制了光合作用(卡尔文循环)的进行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①是光合作用碳反应阶段的CO2的固定阶段,②是碳反应中的三碳酸的还原阶段。碳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其产物磷酸丙糖可以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淀粉,也可以被运出叶绿体,在叶肉细胞细胞质基质中合成蔗糖,蔗糖也可以通过韧皮部被运至茎块细胞,在茎块细胞内合成淀粉。 【详解】(1)卡尔文循环(暗反应)中,NADPH和ATP用于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即图中的②阶段。 (2)由图可知,磷酸丙糖形成后,如继续参与卡尔文循环,则会形成C5(即五碳化合物)。 (3)根据题干信息,蔗糖进入韧皮部细胞的过程可被呼吸抑制剂抑制,说明该过程消耗呼吸作用提供的能量,可能是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进行,需要载体和能量。 (4)若摘除一部分块茎,由叶肉细胞运往块茎的蔗糖减少,会有更多的蔗糖贮藏在叶肉细胞的液泡中,因此液泡中蔗糖含量会升高;由于马铃薯下侧叶片合成的有机物主要运向块茎贮藏,摘除一部分块茎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后,蔗糖运出到块茎的量减少而积累在下侧叶片中,导致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光合速率下降。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作出解释的能力。 35.如图为某家族白化病的遗传系谱,请根据图回答问题(相关的遗传基因用A、a表示)。 (1)决定白化病的基因为______________性;第一代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和7若再生第二胎患病的可能性为______________。 (3)10和11结婚(近亲结婚),他们的后代患病的可能性为_______。 (4)10号和4号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隐 (2). Aa (3). Aa (4). 1/3 (5). 1/6 (6). 2/3 【解析】 【分析】 由Ⅰ1×Ⅰ2→Ⅱ5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 【详解】(1)根据系谱图中无中生有可知,决定白化病的基因为隐性;第一代双亲正常,缺生出一个患病女儿,说明双亲均为携带者即Aa。 (2)6号的基因型为1/3AA、2/3Aa,7号为aa,6和7再生第二胎患病即为aa的概率为2/3×1/2=1/3。 (3)根据9号患病可知,3和4的基因型均为Aa,10号的基因型为1/3AA、2/3Aa,又因为7号患病,故11号的基因型为Aa,10和11结婚(近亲结婚),他们的后代患病的可能性为2/3×1/4=1/6。 (4)由上分析可知,1、2、3、4的基因型均为Aa,10号的基因型均为1/3AA、2/3Aa,4号和10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点睛】无中生有,女儿患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中生无,女儿正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36.家兔的褐色与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用基因符号D、d表示。现有四只家兔,甲和乙为雌兔,丙和丁为雄兔。甲、乙、丙兔为黑色毛,丁兔为褐色毛。已知甲和丁交配,后代全部为黑色兔;乙和丁交配,后代中有褐色兔。 (1)家兔毛色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甲、乙、丁三只兔的基因型:甲:_______,乙:_______,丁:_______。 (3)利用上述四只兔,通过交配实验来鉴别出丙兔的基因型。方法是将丙兔与__________兔交配,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黑色 (2). DD (3). Dd (4). dd (5). 乙 (6). 若后代全是黑色兔,说明丙是DD;若后代出现褐色兔,说明丙的基因型为Dd 【解析】 【分析】 根据甲黑色和丁褐色杂交,后代全是黑色可知,黑色为显性,甲为DD,丁为dd;又根据乙和丁杂交后代有褐色兔,故乙是Dd。 【详解】(1)根据黑色甲和褐色丁杂交,后代全是黑色可知,黑色是显性性状。 (2)根据甲和丁杂交后代全是黑色可知,黑色是显性,且甲是DD,丁是dd;又根据乙和丁杂交后代有褐色,说明乙是杂合子Dd。 (3)丙为黑色,其基因型为DD或Dd,要利用上述四种兔来判断其基因型,由于丙为雄性,需要从甲和乙中选择杂交对象,因为甲为DD,无论丙的基因型如何,杂交后代均为黑色;故应该让丙与乙Dd杂交,若后代全是黑色,说明丙为DD,若后代出现褐色兔,说明丙为Dd。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需要先判断出显隐性,再根据相关杂交组合后代的表现型来确定相关个体的基因型。 37.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1都是显性性状。现选 用具有上述性状的6个品种分别与F1进行异花传粉,依次得到以下结果: 品种①×F1→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 品种②×F1→黄圆∶黄皱∶绿圆∶绿皱=1∶1∶1∶1 品种③×F1→黄圆∶黄皱∶绿圆∶绿皱=1∶1∶0∶0 品种④×F1→黄圆∶黄皱∶绿圆∶绿皱=1∶0∶1∶0 品种⑤×F1→全为黄圆 品种⑥×F1→黄圆∶黄皱∶绿圆∶绿皱=3∶0∶1∶0 请分析上述结果,写出这6个品种的基因型: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 YyRr ② yyrr ③ YYrr ④ yyRR ⑤ YYRR ⑥ YyRR 【解析】 试题分析:F1为YyRr,品种①×F1→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相当于F1自交,故①为YyRr。品种②×F1→黄圆∶黄皱∶绿圆∶绿皱=1∶1∶1∶1,子代黄:绿=1:1,故亲本相关基因型为Yy×yy,圆:皱=1:1,亲本相关基因型为Rr×rr,故②为yyrr。品种③×F1→黄圆∶黄皱∶绿圆∶绿皱=1∶1∶0∶0,子代都是黄色,亲本相关基因型为YY×Yy,子代圆:皱=1:1,亲本相关基因型为Rr×rr,故③为YYrr。品种④×F1→黄圆∶黄皱∶绿圆∶绿皱=1∶0∶1∶0,子代黄:绿==1:1,故亲本相关基因型为Yy×yy,都是圆,亲本相关基因型为RR×Rr,故④为yyRR。品种⑤×F1→全为黄圆,子代都是黄色,亲代相关基因型为YY×Yy,子代都是圆,亲本相关基因型为RR×Rr,故⑤为YYRR。品种⑥×F1→黄圆∶黄皱∶绿圆∶绿皱=3∶0∶1∶0,子代黄:绿=3:1,亲代相关基因型为Yy×Yy,都是圆,亲本相关基因型为RR×Rr,故⑥为YyRR。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定律运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