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3第2单元第1讲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作业
练案[28]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1讲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选择题 1.(2020·湖北高三开学考试)下列关于调查种群密度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不能用地上部分的数量作为种群密度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跳蝻、蚜虫的密度 C.调查某山坡上樟树的种群密度,样方面积应该取1 m2 D.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 [解析] 单子叶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不能用地上部分的数量来计算种群密度,A正确;跳蝻、蚜虫的密度调查用样方法,B错误;因樟树植株较大,选择的样方面积应适当增大,C错误;在对样方计数时除样方内的个体外,还包括顶点和相邻两边边线上的个体,D错误。故选A。 2.(2020·浙江高考模拟)研究人员对某林区猕猴种群的数量和性别比率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注:4~12岁为猕猴的生育年龄)。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D ) 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猕猴种群的数量和密度 B.调查时猕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未达K值 C.7~9岁个体中,雄性与雌性的数量比值最低,与雄性因争夺王位和配偶死亡率较高有关 D.各年龄组个体数量不变,若性别比例变为1﹕1,则猕猴的出生率将升高 [解析] 猕猴活动能力强和活动范围大,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猕猴种群的数量和密度,A正确;由图可知,该林区猕猴种群中,幼年个体明显多于老年个体,因此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调查时猕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说明其种群数还未达到环境容纳量,B正确;7~9岁个体中,雄性与雌性的数量比值最低,与雄性因争夺王位和配偶死亡率较高有关,C正确;根据图中信息不能说明性别比例为1﹕1时猕猴的出生率将升高,D错误。 故选D。 3. (2019·广西南宁三中高三月考)下图表示山羊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c~d时间内,山羊种群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 C.图中a点和b点的山羊的种群数量一定相等 D.b~c时间段内,该山羊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解析]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A错误;据图分析可知,出生率/死亡率>1,表示种群数量增加,出生率<死亡率,表示种群数量减少,故c~d时间内,山羊种群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B正确;a~b时间段内,由于出生率/死亡率大于1,此时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C错误;b~c时间段内,该种群经历了出生率/死亡率大于1、等于1和小于1三个时间段,即年龄组成经历了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D错误。 4.(2019·湖北高考模拟)在分析某野生生物种群年龄结构时,将种群分为生殖前期(甲)、生殖期(乙)及生殖后期 (丙)三个年龄层,统计各年龄层成员数量所占比例。当年龄结构处于下列哪项时,预示该种群需要加强保护( B )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甲=乙=丙 [解析] 当甲>乙>丙时,幼年个体较多,种群为增长型,该种群不需要加强保护,A错误;当丙>乙>甲时,老龄个体较多,种群为衰退型,该种群需要加强保护,B正确;当乙>甲>丙时,成年个体较多,种群为增长型,该种群不需要加强保护,C错误;当甲=乙=丙时,各年龄个体数量相当,种群为稳定型,该种群不需要加强保护,D错误;故选C。 5.(2019·新疆高考模拟)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调查某地布氏田鼠数量的增长方式属于种群水平的研究 B.种群的特征与个体的特征相同 C.调查各种植物种群密度的最佳方法都是样方法 D.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可预测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 [解析] 调查某地布氏田鼠数量的增长方式属于种群数量变化,则属于种群水平的研究,A正确;出生、性别、年龄、死亡则是个体所具有的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是种群具有的特征,B错误;用样方法可以调查校园草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对某些簇生植物不易区分植株数,不适用样方法调查,C错误;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D错误。故选A。 6.(2019·广东高考模拟)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中描述错误的是( A ) A.某丛生植株可以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B.标志重捕法适用于个体体积大,活动能力强的生物 C.某趋光性小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D.有些生物的种群密度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解析] 丛生植株难于辨别个体数目,所以不宜选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A错误;标志重捕法适用于个体体积大,活动能力强的生物,B正确;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C正确;季节的变化会影响某些种群的数量,所以有些生物的种群密度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D正确。故选A。 7.(2019·广东深圳高中高考模拟)数学方法在生态学研究中广泛应用,而每个数学模型的应用都具有一定的限度和范围。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C ) A.在一块稻田中选取稗草较多的地方取样,所取样本的平均数可估算稻田中稗草的种群密度 B.标志重捕法利用了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概率不同的特点 C.利用灯光诱捕昆虫的方法,根据多年数据可绘制出某种群数量动态模型 D.采用标志重捕法,可准确统计某海洋鱼类的种群密度并制定捕捞计划 [解析] 样方法要求做到随机取样,A错误;标志重捕法正是利用了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概率相同的特点,来估算某种活动能力强、运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B错误;利用灯光诱捕昆虫的方法,可获得一定量的昆虫,如果长期观测、多年积累,可以获得某种昆虫的数量值。在生产实践中,如果结合田间昆虫的数量和气象因子等环境条件,可绘制出某种群数量动态模型,对害虫的发生期和发生量进行预测,C正确;标志重捕法只能大致估算种群密度,不能准确统计,D错误。故选C。 8.(2019·辽宁高三期末)样方法是估算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若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C ) A.抽样时所选的样本在群体中要有代表性 B.若调查的植物个体数目较少,可适当扩大样方面积 C.处在样方内部和样方四个边界上的个体都需要统计 D.要保证每一个个体被抽选与其他个体无直接牵连 [解析] 采用样方法估算植物种群密度时,抽样时所选的样本在群体中要有代表性,A正确;如果调查的植物种群个体数目较少,则可适当扩大样方面积,B正确;计数时,应统计处在样方内部的个体和样方相邻两个边界及其顶角上的个体,C错误;要保证每一个个体被抽选与其他个体无直接牵连,D正确。 9.(2019·辽宁省凌源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期末)下列是种群空间特征的叙述是 ( D ) A.具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B.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C.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 D.草场上蒲公英的随机分布 [解析] 具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是种群的数量特征,A错误;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C错误;草场上蒲公英的随机分布是种群的空间分布型,D正确。 10.(2019·广西高考模拟)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酵母菌生长的营养液,接种少量的酵母菌,每隔一段时间测定酵母菌的个体数量,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A.实验初期酵母菌增长缓慢是由于种内斗争强 B.该实验中常用抽样检测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 C.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与营养条件有关 D.该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组成会发生变化 [解析] 实验初期酵母菌增长缓慢是由于起始种群数量少,A错误;对酵母菌种群数量检测的方法是抽样检测的方法,B正确;营养条件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之一,C正确;在最大值之前,酵母菌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稳定在K值时酵母菌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正确。故选A。 11.(2019·南昌市八一中学高考模拟)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保持不变 B.种群数量大于K/2后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减小 C.培养瓶中的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之前,密度就对其增长有了制约作用 D.鱼类养殖过程中,在种群数量接近K/2时进行捕捞有利于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产 [解析] 种群数量达到K值,会在K值处上下波动,A错误;种群数量大于K/2,小于K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错误;培养瓶的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 值之前,密度就对其增长有了制约作用,C正确;若要有利于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产,在种群数量大于K/2时捕捞,使种群数量保持在K/2,D错误。故选C。 12.(2019·湖南长沙一中高考模拟)田鼠是主要生活在农田中的植食性鼠类,当田鼠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田鼠种群停止增长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 B.人为地一次性捕杀田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 C.田鼠的种群数量总是在环境容纳量之下波动 D.田鼠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时,其天敌黄鼬的增长速率可能小于0 [解析] 田鼠种群停止增长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不为零,但是两者的差值为0,A错误;人为地一次性捕杀田鼠后,其种群数量迅速降低,但是环境容纳量不变,B错误;在种群数量增长到K值时,其在K值上下波动,C错误;田鼠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时,其天敌黄鼬的增长速率可能小于0,因为黄鼬的种群数量还受其天敌影响,D正确。 13.(2019·湖南师大附中高考模拟)下图是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关系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该曲线揭示了种群数量变化只与时间有关而与其他变量无关 B.该曲线CD段虽然呈下降趋势,但种群数量仍然在缓慢增加 C.该曲线可表示在密闭容器中培养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 D.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则捕捞该鱼的最佳时间在E时期 [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该曲线表示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能够揭示种群数量变化与时间有关,但不能表明种群数量变化与其他变量无关,A错误;该曲线CD段呈下降趋势,说明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减小,但此时段种群增长速率大于零,种群数量仍然在缓慢增加,B正确;在密闭容器中培养的酵母菌,随着培养时间的递增,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有害代谢产物不断积累、溶氧不断减少,导致酵母菌的种内斗争不断加剧,当其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酵母菌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数量会不断下降,所以该曲线可表示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但不能表示在密闭容器中培养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C错误;E时期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在C时期,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最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更新,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则捕捞该鱼的最佳时间应在大于C时期,但不是在E时期,而是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时期对应的水平,D错误。 14.(2019·江苏高考模拟)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可使K值提高 B、bc段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曲线X的种群数量模型Nt=N0λt中λ表示增长速率 D.曲线Y表明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环境阻力的制约 [解析] 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改善空间和资源,K值会上升,A正确;bc段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B正确;曲线X的种群数量模型Nt=N0λt中λ表示增长倍数,C错误;曲线Y表明S型曲线,说明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环境阻力的制约,D正确。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5.(2020·陕西高考模拟)朱鹮有“东方宝石”之称,曾一度濒临灭绝。为了拯救野生朱鹮,我国各级政府和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我国野生朱鹮的种群数量由1981年的7只发展到2016年的2 200多只。回答下列问题: (1)在资源不受限制、没有天敌的理想条件下,朱鹮种群的增长曲线呈“J”型。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有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对朱鹮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或建立自然保护区)。 (2)某同学为了调查该区域内朱鹮和红腹锦鸡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捕获结果统计如表: 捕获总鸟数 朱鹮 红腹锦鸡 第一次捕捉 100 46(捕获后放生) 43(标记后放生) 第二次捕捉 102 42(其中6只标记) 36(其中9只标记) 该区域朱鹮大约有322只,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计算的结果会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某种细菌寄生在朱鹮体内,科研工作者发现该种细菌每20分钟繁殖一代,若该细菌初始数量为N0个,则3小时后该细菌数量用数学模型可表示为N9=N0×29个。 [解析] (1)在没有天敌、资源无限的理想条件下,朱鹮种群的增长速率一直不变,种群呈J型增长;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有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对其进行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2)调查朱鹮 和红腹锦鸡的种群密度,需要使用标志重捕法。种群总数=(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中标记个体数,所以该区域朱鹮大约有(46×42)÷6=322只,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计算的结果会偏大。(3)已知该种细菌20分钟繁殖一代,且该细菌初始数量为N0个,则三个小时一共繁殖了60÷20×3=9次,因此3小时后该细菌数量用数学模型可表示为N9=N0×29个。 16.(2020·湖南长沙一中高考模拟)“种群存活力”分析用于研究一些因素如何影响到种群灭绝的可能性,其研究结果之一是得出“最小存活种群”(即种群以一定概率存活一定时间的最小种群规模)这种研究方法目前已被用来评价秦岭大熊猫现有种群的存活能力,并借此探讨相应的保护措施。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秦岭大熊猫种群动态,常需要调查其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2)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对秦岭大熊猫进行种群存活力分析,得到下表数据。 初始种群规模/只 10 20 25 28 30 40 50 70 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 0.412 0.132 0.076 0.065 0.041 0.010 0.002 0 由表可知,不同初始规模的种群灭绝概率不同。若以“小于5%的灭绝概率种群存活200年”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则该初始种群规模的最小范围是28~30只之间。 (3)若以环境质量下降、自然灾害以及人类的捕杀等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阻力为限制压,下图为不同“限制压”下(以小数表示)种群的存活力数据。据图分析: 由图可知,随着限制压的增大,种群的灭绝可能性会增加,维持种群存活的最小规模会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解析] (1)种群的最基本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2)已知以“小于5%的灭绝概率种群存活200年”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结合表格数据分析可知,该初始种群规模的最小范围是28~30只之间。(3)据图分析,随着限制压的增大,种群的灭绝率逐渐升高,说明种群灭绝可能性增加;维持种群存活的最小规模也会增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