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区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模拟二)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海淀区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模拟二)生物试题

第 1 页 共 18 页 ◎ 第 2 页 共 18 页 北京海淀区 2019-2020 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模拟二)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 下列物质在元素组成上最相似的一组是( ) A.糖原、胰岛素、性激素 B.纤维素、性激素、生长激素 C.淀粉、淀粉酶、糖原 D.ATP、DNA、RNA 2. 蓝细菌(蓝藻)与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 ) A.都有细胞膜和拟核 B.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C.都有线粒体和核糖体 D.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3. 细菌紫膜质是一种膜蛋白,ATP 合成酶能将 H+ 势能转化为 ATP 中的化学能。科学家分别将细菌紫膜质和 ATP 合成酶重组到脂质体(一种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人工膜)上,在光照条件下,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结果。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图中H+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ATP 合成酶不能将光能直接转化为 ATP 中的化学能 C.ATP 合成酶既具有催化作用也具有运输作用 D.破坏跨膜H+浓度梯度对 ATP 的合成无影响 4. 哺乳动物受精卵的前几次分裂异常可能导致子细胞出现多核现象。经研究发现,受精卵分裂时,首先形成 两个相对独立的纺锤体,之后二者夹角逐渐减小,形成一个统一的纺锤体。科研人员用药物 N 处理部分小鼠 (2n=40)受精卵,观察受精卵第一次分裂,结果如图所示。以下有关实验的分析中,合理的是( ) A.两个纺锤体可能分别牵引来自双亲的两组染色体,最终合二为一 B.细胞 A 最终可能将分裂成为 1 个双核细胞,1 个单核细胞 C.细胞 B 最终形成的子细胞中每个核的染色体条数为 40 D.药物 N 抑制两个纺锤体的相互作用,可能和马达蛋白的作用有关 5.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糖体较多 B.代谢强度不同的细胞中线粒体数目有差异 C.合成胰蛋白酶的胰岛细胞中内质网发达 D.携带氧气的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6. 研究者连续培养乳腺癌细胞,取样测定拥有不同 DNA 含量的细胞数目,结果如图所示。长春花碱阻碍纺 锤体微管的形成,从而阻断细胞分裂。若向乳腺癌细胞的培养液中长时间持续添加长春花碱,用相同方法测 定每个细胞 DNA 含量与细胞数目,结果最可能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7. 将紫花、长花粉粒(PPLL)与红花、圆花粉粒(ppll)的香豌豆杂交得到 F1.F1自交所得 F2的表现型及比 例为:紫长(4831)、紫圆(390)、红长(393)、红圆(4783)。下列对 F1产生配子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P 与 p、L 与 l 可以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B.P 与 L、p 与 l 可随同一条染色体传递到配子中 C.P 与 l、p 与 L 因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重组 D.P 与 l、p 与 L 因同源染色体间交叉互换而重组 8. 橘小实蝇为害多种水果和蔬菜。在治理虫害时,农业技术员先使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成虫,再释放不育雄 性成虫,使其与田间雌虫交配,产下不能孵化的卵,最后引入它的天敌——寄生蜂,进一步消灭橘小实蝇。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应使用标志重捕法估算橘小实蝇的种群密度 B.使用性引诱剂不会破坏橘小实蝇的性别比例 第 3 页 共 18 页 ◎ 第 4 页 共 18 页 C.引入的寄生蜂和橘小实蝇形成互利共生关系 D.释放不育雄性成虫会降低橘小实蝇的出生率 9. 科学家分离出两个蛙心进行心脏灌流实验,蛙心 2 的神经被剥离,蛙心 1 的神经未被剥离,实验处理及结 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所用任氏液的理化性质应接近蛙的内环境 B.电刺激蛙心 1 的神经之前,两个蛙心的收缩频率基本一致 C.蛙心 1 的电信号可以直接传递给蛙心 2 改变其节律 D.受到电刺激的蛙心 1 神经产生了抑制蛙心 2 收缩的化学物质 10. 当人感到极度危险时,不会发生的是( ) A.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利用减慢 B.呼吸中枢活动加强,呼吸急促 C.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跳加快 D.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 11. 复合型免疫缺陷症(SCID)患者缺失腺苷酸脱氨酶(ADA)基因,科学家将 ADA 基因通过Ⅹ病毒转入患 者的 T 细胞中,再将携带 ADA 基因的 T 细胞注入患者体内,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可直接利用 PCR 技术选择性地将 ADA 基因扩增出来 B.X 属于动物病毒,是将 ADA 基因导入 T 细胞的载体 C.T 细胞需在体外培养至一定数量后再注入患者体内 D.将正常 ADA 基因替换缺陷基因进行治疗的方法属于基因治疗 12. 湿地生态系统在净化水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图表示北京某地区建造的人工湿地(基质层由土壤和各 种填料组成),有机物含量高的生活污水通过该湿地可被净化输出。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污水进入湿地经理化作用和分解者的作用得到净化 B.组成该湿地群落的类群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 C.该湿地群落中的碳全部来自光合作用固定的 CO2 D.污水进入量过大会破坏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稳态性 13.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激素的作用特点都具有两重性 B.植物激素在幼嫩组织中均进行极性运输 C.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D.乙烯只存在于繁殖器官中,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14. 科研人员通过 PCR 获得肝细胞特异性启动子﹣﹣白蛋白启动子,将该启动子与 Cre 重组酶基因结合构建 表达载体,培育出在肝细胞特异性表达 Cre 重组酶的转基因小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该表达载体导入肝细胞以获得转基因小鼠 B.PCR 获得白蛋白启动子需设计特异性的引物 C.构建该表达载体需要限制酶和 DNA 聚合酶 D.通过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完成表达 15. 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接种培养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培养平板经稀碘 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实验结果见下表。 菌种 菌落直径:C( mm) 透明圈直径:H( mm) H/C 细菌 Ⅰ 5.1 11.2 2.2 细菌 Ⅱ 8.1 13.0 1.6 有关本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第 5 页 共 18 页 ◎ 第 6 页 共 18 页 A.培养基中的淀粉经淀粉酶催化水解成麦芽糖可被细菌吸收 B.筛选分解淀粉的细菌时,菌液应先稀释后再涂布在无菌平板上 C.以上两种细菌均不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 D.H/C 值反映了细菌Ⅱ分解淀粉能力比细菌Ⅰ高 二、实验题 研究发现,正在生长的植物细胞具有“酸生长”特性,即 pH4~5 的溶液促进细胞伸长生长。为了研究这一现象 的内在原因,研究者用黄瓜幼苗快速生长的下胚轴切段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图。 (1)黄瓜幼苗下胚轴的伸长是细胞数量或细胞长度________的结果。 (2)如图 1 所示,冰冻融化处理使细胞膜破裂,导致细胞内容物流失,下胚轴切段中的细胞仅剩________, 经这种处理后的下胚轴切段称为 Y。 (3)由图可知,对 Y 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________。 (4)图 2 结果表明,Y 的特性表现为________,已知细胞壁主要由________、蛋白质三类物质构成,因此推 测下胚轴细胞壁中的某种蛋白质在酸性条件下促进了细胞壁延展。 (5)研究者发现生长素可通过诱导细胞膜外环境的 pH 降低,促进细胞生长。 已知植物细胞膜上有H+泵、水通道、生长素受体、钾通道、蔗糖运载体等膜蛋白。在上述实验结果的基础上, 请选用已知信息,提出生长素促进细胞生长的一种可能机制。 三、综合题 萝卜的蛋白 A 具有广泛的抗植物病菌作用,而且对人体没有影响.我国科学家欲获得高效表达蛋白 A 的转 基因大肠杆菌作为微生物农药,做了相关研究. (1)研究者用相同的________酶处理蛋白 A 基因和 pET 质粒,得到重组质粒,再将重组质粒置于经 ________处理的大肠杆菌细胞悬液中,获得转基因大肠杆菌. (2)检测发现,转入的蛋白 A 基因在大肠杆菌细胞中表达效率很低,研究者推测不同生物对密码子具有不 同的偏好,因而设计了与蛋白 A 基因结合的两对引物(引物 B 和 C 中都替换了一个碱基),并按图 2 方式依 次进行 4 次 PCR 扩增,以得到新的蛋白 A 基因. ①这是一种定点的________技术. ②图 2 所示的 4 次 PCR 应该分别如何选择图 1 中所示的引物?请填写以下表格(若选用该引物划“√”,若不 选用该引物则划“×”). 引物 A 引物 B 引物 C 引物 D PCR1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PCR2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PCR3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PCR4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研究者进一步将含有新蛋白 A 基因的重组质粒和________分别导入大肠杆菌,提取培养液中的蛋白质, 用________方法检测并比较三组受体菌蛋白 A 的表达产物,判断新蛋白 A 基因表达效率是否提高.为检测表 达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者将上述各组表达产物加入到长满了植物病菌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比较 ________的大小,以确定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大小. (4)作为微生物农药,使用时常喷洒蛋白 A 基因的发酵产物而不是转蛋白 A 基因的大肠杆菌,其优点是 第 7 页 共 18 页 ◎ 第 8 页 共 18 页 ________. 第 9 页 共 18 页 ◎ 第 10 页 共 18 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北京海淀区 2019-2020 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模拟二)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 【答案】 D 【考点】 糖类的组成元素 核酸的组成元素及基本组成单位 脂质的组成元素 【解析】 糖类的元素组成是C、H、O,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等,不同类的脂质的元素组成不同,脂肪和固 醇的元素组成是C、H、O,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 【解答】 解:A、糖原为多糖,只含C、H、O,胰岛素为蛋白质,含C、H、O、N,性激素为固醇类,含C、H、O,A错 误; B、纤维素为多糖,只含C、H、O,性激素为固醇类,含C、H、O,生长激素为蛋白质,含C、H、O、N,B错 误; C、淀粉为多糖,只含C、H、O,淀粉酶为蛋白质,含C、H、O、N,糖原为多糖,只含C、H、O,C错误; D、ATP中含有C、H、O、N、P,DNA和RNA也含有C、H、O、N、P,D正确. 故选:D. 2. 【答案】 B 【考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解析】 蓝藻是一类藻类的统称,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光合色素(叶绿素和藻蓝 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型生物. 蓝藻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 ,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 体等 细胞壁 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分裂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是否遵循遗传 定律 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进行有性生殖时,核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 尔遗传定律 【解答】 A、蓝藻有拟核,酵母菌有细胞核,A 错误; B、蓝藻与酵母菌均能进行细胞呼吸,B 正确; C、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线粒体,C 错误; D、酵母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 错误。 3. 【答案】 D 【考点】 A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解析】 据图示可知,甲图中在光照条件下,H+能浓度跨膜运输,则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ATP 合成酶能将 H+势能转化为 ATP 中的化学能,ATP 合成酶既具有催化作用也具有运输作用,若破坏跨膜H+浓度梯度会抑 制 ATP 的合成。据此解答。 【解答】 解:A.甲图中在光照条件下,H+能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则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A 正确; B.由图可知,ATP 合成酶能将H+势能转化为 ATP 中的化学能,所以,ATP 合成酶不能将光能直接转化为 ATP 中的化学能,B 正确; C.由图可知,ATP 合成酶既具有催化作用也具有运输作用,C 正确; D.由图可知,破坏跨膜H+浓度梯度会抑制 ATP 的合成,D 错误。 故选:D。 4. 【答案】 B 【考点】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体内受精与早期胚胎的发育 动物胚胎发育的概念 【解析】 通过图示来看,正常情况下,受精卵第一次分裂过程,开始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纺锤体,最后形成“双纺锤 体”,这样形成的子细胞为单核细胞,而每个细胞核中含有 40 条染色体。而图示 A 图中纺锤体一端形成双纺 锤体,一端没有形成双纺锤体,这样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一个为单核,另一个为双核,单核子细胞的染色体数 为 40 条,双核子细胞的每个核内染色体数为 20 条。 【解答】 A、两个纺锤体共同牵引来自双亲的两组染色体,最终合二为一,A 错误; B、细胞 A 的两个纺锤体一极靠近,形成的子细胞会出现含 40 条染色体的单核,另一极分开,形成的子细胞 会出现各含 20 条染色体的双核,B 正确; C、细胞 B 的两个纺锤体完全分开,形成的子细胞都会出现各含 20 条染色体的双核,C 错误; D、马达蛋白是利用 ATP 水解酶释放的能量驱动自身沿微管或微丝定向运动的蛋白,可分为 3 类:沿微管运 动的驱动蛋白、动力蛋白和沿微丝运动的肌球蛋白。药物 N 抑制两个纺锤体的相互作用,这一过程与马达蛋 白的作用无关,D 错误。 5. 【答案】 C 【考点】 第 11 页 共 18 页 ◎ 第 12 页 共 18 页 细胞中其他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 阅读题干可知,该题涉及的知识点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的特点,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的功能,细胞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 A、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糖体的数量明显增加,是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 应的具体体现,A 正确; B、细胞在在不同功能状态下,线粒体的数目会发生改变,是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具体体现,B 正确; C、合成胰蛋白酶的胰腺细胞中高尔基体发达,C 错误; 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可容纳更多的血红蛋白,有利于氧气的运输,是细胞结 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具体体现,D 正确。 6. 【答案】 D 【考点】 恶性肿瘤的防治 【解析】 有丝分裂的过程: 间期:完成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染色质转变为染色体,核摸解体,核仁消失,形成纺锤体(简称:膜仁消失显两体) 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的中央,染色体的数目最清晰,形态最固定(简称:形定数清赤道板) 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简称:点裂数加均分向两极) 末期:染色体转变成染色质,核摸重建,核仁出现,纺锤体解体 【解答】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长春花碱阻碍纺锤体微管的形成,从而阻断细胞分裂。根据有丝分裂过程可知,纺锤体 微管形成于前期,所以若向乳腺癌细胞的培养液中长时间持续添加长春花碱,则最终所以细胞将处于有丝分 裂前期,即所有细胞中 DNA 的相对值都是 2。 7. 【答案】 C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 由题意知:子一代的基因型为 PpLl,F1自交所得 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长(4831)、紫圆(390)、红长 (393)、红圆(4783),即紫:红=1:1,长:圆=1:1。 【解答】 A、由于 P 与 p、L 与 l 是等位基因,故可以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A 正确; B、子一代的基因型为 PpLl,F1自交正常情况下,子代紫:红=3:1,长:圆=3:1,但与题意不符,说明存 在连锁情况,根据比例可知 P 与 L、p 与 l 连锁,可随同一条染色体传递到配子中,B 正确; C、由于 P 与 L、p 与 l 连锁,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C 错误; D、P 与 L、p 与 l 连锁,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可发生交叉互换,D 正确。 8. 【答案】 D 【考点】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结构 种间关系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解析】 本题以寄生蜂与橘小实蝇为素材,考查生态系统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题文提取有效信息的能 力;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 解:A.应使用样方法估算橘小实蝇的种群密度,A 错误; B.使用性引诱剂打破了橘小实蝇原有的交配模式,破坏了橘小实蝇的性别比例,B 错误; C.寄生蜂幼虫生活在橘小实蝇的卵内以卵为食,属捕食关系,不是共生关系,C 错误; D.释放不育雄性成虫,使雌虫产生不能孵化的卵,可以降低橘小实蝇的出生率,D 正确。 故选:D。 9. 【答案】 C 【考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 分析题图:将两只青蛙解剖,取出心脏,1 号心脏连着神经,2 号心脏上的神经被剥离或割断,将两个蛙心 用导管连接实施灌流,用电流刺激了 l 号心脏的神经,结果是蛙心 1 收缩强度减弱,而蛙心 2 开始并没有减 弱,一段时间后才减弱,可以推测出,应该是蛙心 1 的神经分泌了某种化学物质造成了心脏跳动的减慢,而 此时这种物质还没有运输蛙心 2,一段时间后才运输到蛙心 2,造成心脏跳动的减慢。 【解答】 A、实验中所用任氏液的理化性质应接近蛙的内环境,A 正确; B、由题图信息可知,电刺激蛙心 1 的神经之前,两个蛙心的收缩频率基本一致,B 正确; C、由于蛙心 2 的神经被剥离,因此电刺激蛙心 1 的神经不能直接传递给蛙心 2,C 错误; D、由于灌入心脏 A 中的液体通过导管流入到另一个已去掉神经的心脏 1 时,心脏 2 的跳动也立即减慢下来, 说明神经分泌了某种化学物质造成了心跳的减慢,D 正确。 10. 【答案】 A 【考点】 动物激素的调节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解析】 本题考查了人体神经—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 解:A.当人感到极度危险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新陈代谢加快,血糖利用加快,A 错误; B.当人感到极度危险时,呼吸中枢活动加强,呼吸急促,B 正确; C.当人感到极度危险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跳加快,C 正确; D.当人感到极度危险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D 正确。 故选:A。 第 13 页 共 18 页 ◎ 第 14 页 共 18 页 11. 【答案】 B,C 【考点】 基因工程的应用 【解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 PCR 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 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 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 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 DNA 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 分子杂交技术;② 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 交技术。 (2)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解答】 解:A.PCR 技术可以将目的基因进行扩增,而不能选择目的基因,A 错误; B.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需要运载体,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据题意,X 病 毒属于动物病毒,B 正确; C.T 淋巴细胞需在体外培养至一定数量时再注入患者体内,保证体内有足量的携带正常基因的 T 淋巴细胞,C 正确; D.上述治疗方法是将正常 ADA 基因导入患者体内,并未进行基因替换,D 错误。 故选:BC。 12. 【答案】 C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 人工湿地中的植物一般选择芦苇、香蒲、菖蒲、美人蕉等具有一定净化污水能力的,并且宜选用本地物种, 避免外来物种入侵,导致对当地生态系统生物生存造成威胁。 【解答】 A、污水进入湿地经物理沉降、化学净化和分解者的作用得到净化,A 正确; B、组成该湿地群落的类群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多种生物,B 正确; C、该湿地群落中的碳主要来自光合作用固定的 CO2,还有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C 错误; D、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污水进入量过大会破坏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稳态性,D 正确。 13. 【答案】 C 【考点】 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 【解析】 植物激素:指在植物体内合成,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 微量有机物。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细胞分裂素:引起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形成和促进芽的生长; 脱落酸:促进果实与叶的脱落; 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解除休眠和促进花粉萌发等生理作用。 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 【解答】 A、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并非所有植物激素作用都具有两重性,A 错误; B、只有生长素在幼嫩组织中能进行极性运输,其他激素不是极性运输,B 错误; C、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常常是多种激素共同作用,共同调节的,而不是单一激素起作 用,从根本上说是基因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有序表达的结果,C 正确; D、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多种组织和器官中,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D 错误。 14. 【答案】 B 【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解析】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目的基因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2、原核基因采取直接分离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反转录法和化学合 成法. 3、PC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原理:DNA 双链复制 (2)过程:第一步:加热至 90~95℃DNA 解链;第二步:冷却到 55~60℃,引物结合到互补 DNA 链;第三 步:加热至 70~75℃,热稳定 DNA 聚合酶从引物起始互补链的合成.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 DNA 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 RNA 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 基因转录出 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 (2)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 DNA 片段,位于基因的尾端. (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 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抗性基因. 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1、转化的概念: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2、常用的转化方法: 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 农杆菌转化法,其次还有基因枪法和 花粉管通道法等. 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 显微注射技术.此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受精卵. 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 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最 常用的原核细胞是 大肠杆菌,其转化方法是:先用 Ca2+处理细胞,使其成为 感受态细胞,再将 重组表达载 体 DNA 分子溶于缓冲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的温度下促进感受态细胞吸收 DNA 分子,完成转化过 程. 第 15 页 共 18 页 ◎ 第 16 页 共 18 页 3、重组细胞导入受体细胞后,筛选含有基因表达载体受体细胞的依据是标记基因是否表达. 第四步: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1、首先要检测 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 DNA 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 DNA 分子杂交技术. 2、其次还要检测 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方法是采用用标记的目的基因作探针与 mRNA 杂交. 3、最后检测 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方法是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 蛋白质,用相应的 抗体进行抗原﹣抗 体杂交. 4、有时还需进行 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如 转基因抗虫植物是否出现抗虫性状. 【解答】 A、将该表达载体导入受精卵以获得转基因小鼠,A 错误; B、PCR 技术需设计特异性的引物,B 正确; C、构建该表达载体需要限制酶和 DNA 连接酶,C 错误; D、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完成表达常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D 错误。 15. 【答案】 B 【考点】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解析】 1.培养基的营养构成: ①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②不同培养基还要满足不同微生 物对 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2.据图分析:图示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菌种Ⅰ分解淀粉的能力更强。 【解答】 解:A.根据题干信息无法得出此结论,A 错误; B.筛选分解淀粉的细菌时,需要将菌液进行一定程度的稀释才能涂布培养,B 正确; C.据图可知,两个菌落均产生了透明圈,说明两种细菌均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C 错误; D.据表可知,H/C 值越大,分解淀粉能力越强,该值的大小反映了两种细菌分解淀粉能力的差异,细菌Ⅱ分 解淀粉能力比细菌Ⅰ低,D 错误。 故选:B。 二、实验题 【答案】 (1)增加 (2)细胞壁 (3)一组加热,一组不加热。取两个相同烧杯,分别装入 pH 为 7 和 pH 为 4.5 的溶液,然后将切段 Y 先后 放入两个不同酸度的溶液中。 (4)在酸性条件下伸长,在加热后该特性丧失,纤维素、果胶 (5)生长素与受体结合,激活了膜上运输H+的泵,将H+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的细胞壁中,降低 pH,促进 细胞壁伸展,进而促进细胞体积增大 【考点】 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解析】 本题实验的目的是证实正在生长的植物细胞具有“酸生长”特性。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另外该实验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还需遵循平行重复原则。 【解答】 解:(1)多细胞植物体的伸长生长是细胞数量增加和长度或体积增加的结果。 (2)如图 1 所示,研究者通过冰冻融化去除下胚轴切段细胞中的原生质体,成为“切段 Y”,实际上“切段 Y” 仅保留了细胞中的细胞壁构成的切段。 (3)先将 Y 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然后进行的处理是:一组加热,一组不加热。取两个相同烧杯,分别装 入 pH 为 7 和 pH 为 4.5 的溶液,然后将切段 Y 先后放入两个不同酸度的溶液中。 (4)实验结果说明:正在生长的植物细胞具有“酸生长”特性,而加热后会使其该特性基本丧失;已知细胞壁 主要由纤维素、果胶、蛋白质三类物质构成,说明决定这种特性的物质最可能是蛋白质,在加热时空间结构发 生改变而失活。 (5)在实验证实植物细胞具有“酸生长”特性的基础上,有学者提出了关于植物生长素促进生长的“酸生长假 说”:生长素与受体结合,激活了膜上运输H+的泵,将H+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的细胞壁中,降低 pH,促进 细胞壁伸展,进而促进细胞体积增大。 三、综合题 【答案】 限制酶和 DNA 连接,CaCl2 基因突变,√,√,×,×,×,×,√,√,×,×,×,×,√,×,×,√ 含有蛋白 A 基因的重组质粒、空质粒(pET 质粒),抗原﹣抗体杂交,抑菌圈 对人、畜、农作物和自然环境安全;不会造成基因污染;有效成分纯度较高 【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解析】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 DNA 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 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 DNA 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 连接酶 (1)两种 DNA 连接酶(E•coliDNA 连接酶和 T4DNA 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liDNA 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将双链 DNA 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 来;而 T4DNA 连接酶来源于 T4噬菌体,可用于连接粘性末端和平末端,但连接效率较低. (2)与 DNA 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 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 酯键.DNA 连接酶是连接两个 DNA 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3、“分子运输车”﹣﹣载体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 DNA 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 DNA 的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拟核 DNA 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 第 17 页 共 18 页 ◎ 第 18 页 共 18 页 力的双链环状 DNA 分子. (3)其它载体: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目的基因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2、原核基因采取直接分离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反转录法和化学合 成法. 3、PC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原理:DNA 双链复制 (2)过程:第一步:加热至 90~95℃DNA 解链;第二步:冷却到 55~60℃,引物结合到互补 DNA 链;第三 步:加热至 70~75℃,热稳定 DNA 聚合酶从引物起始互补链的合成.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 DNA 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 RNA 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 基因转录出 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 (2)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 DNA 片段,位于基因的尾端. (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 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抗性基因. 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1、转化的概念: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2、常用的转化方法: 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 农杆菌转化法,其次还有基因枪法和 花粉管通道法等. 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 显微注射技术.此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受精卵. 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 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最 常用的原核细胞是 大肠杆菌,其转化方法是:先用 Ca2+处理细胞,使其成为 感受态细胞,再将 重组表达载 体 DNA 分子溶于缓冲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的温度下促进感受态细胞吸收 DNA 分子,完成转化过 程. 3、重组细胞导入受体细胞后,筛选含有基因表达载体受体细胞的依据是标记基因是否表达. 第四步: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1、首先要检测 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 DNA 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 DNA 分子杂交技术. 2、其次还要检测 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方法是采用用标记的目的基因作探针与 mRNA 杂交. 3、最后检测 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方法是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 蛋白质,用相应的 抗体进行抗原﹣抗 体杂交. 4、有时还需进行 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如 转基因抗虫植物是否出现抗虫性状. 【解答】 在基因工程中,利用相同的限制酶和 DNA 连接酶处理蛋白 A 基因和 pET 质粒,得到重组质粒;大肠杆菌作 为受体细胞,需要用氯化钙处理,以便重组质粒的导入. ①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经过 4 次 PCR 技术后获得了新的基因,这是一种定点的基因突变技术. ②与研究者推测不同生物对密码子具有不同的偏好,因而设计了与蛋白 A 基因结合的两对引物(引物 B 和 C 中都替换了一个碱基),因此 4 次 PCR 应该分别选择如图所示的引物:如下表所示 引物 A 引物 B 引物 C 引物 D PCR1 √ √ × × PCR2 × × √ √ PCR3 × × × × PCR4 √ × × √ . 将含有新蛋白 A 基因的重组质粒和含有蛋白 A 基因的重组质粒、空质粒(pET 质粒)分别导入大肠杆菌,提 取培养液中的蛋白质,用抗原﹣抗体杂交方法检测并比较三组受体菌蛋白 A 的表达产物,判断新蛋白 A 基因 表达效率是否提高.为检测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者将上述各组表达产物加入到长满了植物病菌的培养 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比较抑菌圈的大小,以确定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大小. 作为微生物农药,使用时常喷洒蛋白 A 基因的发酵产物而不是转蛋白 A 基因的大肠杆菌,是因为蛋白 A 基因 的发酵产物对人、畜、农作物和自然环境安全;不会造成基因污染;有效成分纯度较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