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细胞膜和细胞核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细胞膜和细胞核作业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细胞膜和细胞核 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膜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质和糖类 B.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功能越复杂 C.脂质在细胞膜中的含量比蛋白质要多 D.动物细胞膜中不仅含有磷脂,还有少量的胆固醇 解析:A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含有少量糖类,A项错误;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蛋白质种类数量有关,B项正确;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含量比蛋白质多,C项正确;动物细胞膜中脂质包括磷脂和胆固醇,D项正确。]‎ ‎2.(2019·山东、湖北重点中学模拟)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的维持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 B.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不一定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 C.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胞吐 解析:C [主动运输可以使离子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以保证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所以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A项正确;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不一定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例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不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B项正确;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交换的效率越低,C项错误;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D项正确。]‎ ‎3.如图甲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图甲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的①、②、③共同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B.图乙分子可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成分 C.图甲中②与细胞的选择吸收有关,①②可作为气味分子的受体并完成信息的传递 D.将图乙平展在水面上,a部分与水面接触 解析:B [图甲中①表示多糖,②表示蛋白质,③表示磷脂双分子层;图乙中a是亲水性头部,b是疏水性尾部。①、②、③共同构成了细胞膜,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磷脂分子无此功能。]‎ ‎4.人体细胞之间的通讯多数是通过信号分子传递的。有些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表面的受体,有些则作用于胞内受体。生物学上将细胞外与膜受体结合的信号分子称为第一信使,由其转换而来的细胞内信号则称为第二信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表面膜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 B.神经递质和绝大多数激素都是第一信使 C.第二信使通过调控细胞核内基因的翻译过程发挥作用 D.第一信使与膜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解析:C [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与膜受体结合的第一信使有递质、大多数激素等,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翻译过程在细胞质中进行,而不是在细胞核内进行。]‎ ‎5.膜蛋白是生物膜上多种蛋白的统称,与生物膜的功能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膜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大多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 B.一种离子通道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可随时开放 C.小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参与 D.载体蛋白运输物质具有选择性是由其结构决定的 解析:D [细胞膜上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且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因此外在蛋白占少数,多数是内在蛋白,A.错误;一种离子通道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但离子通道的开关受电位的控制,当电位超过阙值时开启或关闭,不是随时开放的,B.错误;有些小分子物质如O2等气体以自由扩散方式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C.错误;载体蛋白是多回旋折叠的跨膜蛋白质,它与被传递的分子特异结合使其越过质膜,所以载体蛋白结构的特异性决定其运输物质具有选择性,D.正确。]‎ ‎6.(2019·湖北八市联考)下列有关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上的受体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必备结构 B.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再流向蛋白质 C.酶、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均可在细胞间传递信息 D.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 解析:‎ C [细胞膜上的受体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必备结构,如植物的胞间连丝就不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A.正确;遗传信息可以通过转录从DNA流向RNA,再通过翻译从RNA流向蛋白质,B.正确;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均可在细胞间传递信息,而酶起催化作用,C.错误;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D.正确。]‎ ‎7.下表中关于生物膜的探索历程的对应关系,不确切的是(  )‎ 实例(实验)‎ 结论(假说)‎ A 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 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 红细胞膜中的脂质铺展成单分子层后,其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C 电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 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D 人鼠细胞杂交实验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解析:D [本题考查生物膜的探索历程,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人鼠细胞杂交实验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8.如图表示细胞核的结构,下列关于细胞核的结构说法错误的是(  )‎ A.③能够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B.⑤与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C.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⑥数量较多,④数目较多 D.RNA主要是通过⑥从细胞核到达细胞质的 解析:C [①~⑥‎ 分别表示核糖体、内质网、核膜、染色质、核仁和核孔。核膜能够将细胞核内的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来。核仁与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蛋白质合成越旺盛核孔数量越多,但染色质的数目不变。]‎ ‎9.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的生物膜上附着有多种酶,有利于多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B.在电镜下观察分裂间期的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C.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允许大分子物质自由进出细胞核 D.原核细胞的拟核除没有核膜外,其他方面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没有差别 解析:A [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附着位点;在电镜下观察分裂间期的真核细胞,可以看到核膜、核仁,但看不到染色体,只有丝状的染色质;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RNA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并不允许大分子物质自由进出细胞核;原核细胞没有核膜、核仁,只有拟核,即裸露的DNA。]‎ ‎10.伞藻是一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单细胞绿藻,由伞帽、伞柄和假根三部分构成,细胞核在假根内。科学家用伞形帽和菊花形帽两种伞藻做嫁接和核移植实验(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2中移去细胞核的甲伞藻的生命活动将逐渐减缓直至停止 B.图2中③与图1中①的帽形相同,都是菊花形帽 C.图1中①、②的帽形因嫁接而改变 D.上述实验说明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 解析:C [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故移去细胞核的甲伞藻的生命活动逐渐减缓直至停止;图2中的③与图1中的①的细胞核相同,故两者都是菊花形帽;图1中①、②嫁接的是伞柄,属于细胞的细胞质部分,故不会引起帽形的改变;题中嫁接实验及核移植实验可说明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 二、非选择题 ‎11.(2019·山西康杰中学二考)细胞中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关系问题曾经是细胞生物学家们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下面是以伞藻为实验材料所做的几个经典生物学实验。请依据所提供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伞藻是单细胞生物。甲、乙两种伞藻的帽形不同(如图),现将甲伞藻的A部分与乙伞藻的B部分嫁接在一起,发现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呈中间类型,若切除这一帽状体,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则与甲的帽状体形状相同。‎ ‎(1)你认为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呈中间类型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与甲的帽状体形状相同,这能说明核、质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2:当伞藻的帽状体长到一定大小时,就不再继续长大,而是开始发生细胞分裂。于是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说,细胞分裂与细胞核、质体积的比例有关,当细胞核的体积与细胞质的体积比值太小时,细胞就会发生分裂;反之,就不会发生分裂。并且还做了如下实验:在伞已经长出、核将要分裂时,将伞切去,核的分裂就受到抑制,直到新的伞再生出来,核才恢复分裂。‎ ‎(3)请你利用伞藻,另外设计一个实验,作为上述实验的补充,进一步证明上述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材料1中嫁接后第一次出现中间类型,因此应考虑到遗传信息传递中合成的mRNA作用的滞后性。材料2中自变量为核质比,故可通过嫁接不同大小的伞以改变核质比,进而据实验结果作出判断。‎ 答案:(1)B部分含有少量的原乙伞藻细胞核转录的信使RNA,它能指导合成少量原乙伞藻的蛋白质。A部分则能指导合成甲伞藻的蛋白质,因而嫁接后长成的帽状体有甲、乙两种伞藻的蛋白质,故呈中间类型 ‎(2)细胞质中各种代谢活动或生命现象受细胞核控制,最终决定生物性状的主要是细胞核 ‎(3)在伞尚未长成、核不分裂时,将幼小伞切去,嫁接上一个长成的伞,这个原不该分裂的核就开始分裂了 ‎12.(2019·衡水中学调研)科学家利用细胞融合技术研究细胞膜的结构特性,进行了下列实验。‎ ‎(1)将鼠细胞和人细胞在________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用____________处理,获取实验用的单细胞悬液。‎ ‎(2)将两种细胞在37 ℃下混合培养,在培养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诱导融合,形成融合细胞,一般两两融合的细胞有________种。‎ ‎(3)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将连接了荧光染料的抗体与融合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培养,抗体与融合细胞的膜蛋白(抗原)特异性结合,其目的是标记膜蛋白,以便于显微镜观察。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融合细胞表面荧光的颜色和________,开始时,鼠的细胞为绿色,人的细胞为红色,两种颜色不混合;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红绿荧光交替分布的“嵌合体”。统计____________,结果如下图所示。‎ ‎(4)科学家据此提出两种假说解释嵌合体的形成。‎ 假说一:融合细胞合成了新的膜蛋白;‎ 假说二:原有膜蛋白在细胞膜平面上运动。‎ ‎①使用________________抑制剂和ATP合成抑制剂分别处理融合细胞,均对嵌合体形成没有显著影响,这个结果否定了假说一。‎ ‎②在15 ℃、20 ℃和26 ℃的培养温度下重复上述实验,这些实验的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假说二提供了证据支持。‎ 解析:本题是对利用细胞融合技术探究细胞膜的流动性实验的考查,回忆细胞融合技术的过程和细胞膜的成分,然后结合题干给出的信息解答问题。‎ ‎(1)动物细胞培养需要一定的气体环境,因此需要放到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由于胰蛋白酶能水解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因此常用胰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使组织细胞分散开,进而制成细胞悬液。(2)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灭活的)病毒(或PEG);合成后的融合细胞一般有3种。(3)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抗体与荧光染料结合后抗体被标记,当抗体与融合细胞的膜蛋白(抗原)特异性结合时,膜蛋白就被标记;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融合细胞表面荧光的颜色和分布,并观察和统计嵌合体比例。(4)①假如嵌合体形成是融合细胞合成了新的膜蛋白,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和ATP合成抑制剂分别处理融合细胞,嵌合体形成会受影响。②分析柱形图可知,随着温度增加,嵌合体比例增加(或“随着温度降低,嵌合体比例降低”)。‎ 答案:(1)CO2 胰蛋白酶 (2)(灭活的)病毒(或PEG) 3 (3)分布 嵌合体比例 (4)①蛋白质合成 ②随着温度增加,嵌合体比例增加(或随着温度降低,嵌合体比例降低)‎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