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大庆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大庆一中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组成细胞的元素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B. ATP、磷脂、酶、脱氧核糖中共有的元素是C、H、O、N、P C. 变性的蛋白质无法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D. 糖原、核酸、抗体、酶等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体内各种有机物的元素组成:蛋白质:C、H、O、N,有的还含有S、P ;糖类:C、H、O;脂肪:C、H、O;核酸及核苷酸:C、H、0、N、P;蛋白质类激素:C、H、O、N(甲状腺激素还含有I) ;固醇类激素:C、H、O;叶绿素:C、H、O、N、Mg。 【详解】A、组成细胞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A错误; B、ATP、磷脂和酶组成元素都含有C、H、0、N,脱氧核糖的组成元素为C、H、O,B错误; C、变性的蛋白质肽键存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C错误; D、糖原、核酸、抗体、酶等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D正确。 故选D。 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细胞质中包括颗粒状细胞器和胶体状的细胞液 B. 细胞器中不一定含有磷脂,但一定有蛋白质 C. 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的单细胞原核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D. 电子显微镜下细胞膜的的结构照片属于物理模型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细胞膜有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如核糖体和中心体,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中不含有磷脂,所有细胞器都含有蛋白质; 2、酵母菌是真核单细胞的真菌,即有成型的细胞核,它的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详解】A.、细胞液存在于液泡中,不在细胞质中,A错误; B、没有膜的细胞器不含磷脂,如核糖体和中心体,但所有的细胞器一定含有蛋白质,B正确; C、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的单细胞真核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错误; D、照片不属于模型,D错误。 故选B。 3.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 B. 某些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 C. 抑制细胞膜上载体的作用会阻碍性激素进入细胞 D. 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质进出细胞膜方式主要分跨膜运输和非跨膜运输,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方式 浓度梯度 载体 能量 举例 自由扩散 顺 × × O2、CO2、H2O、甘油、乙醇、苯 协助扩散 顺 √ ×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逆 √ √ 无机盐、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 非跨膜运输主要包括胞吞胞吐。结构基础:细胞膜的流动性。 胞吞: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膜的表面,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这种现象叫胞吞。 胞吐: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上,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这种现象叫胞吐。 【详解】生物膜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磷脂双分子层是膜结构的基本骨架,生物膜的功能主要是由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决定的,A正确;某些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如神经递质,B正确; 性激素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的协助,所以抑制细胞膜上载体的作用不会阻碍性激素进入细胞,C错误; 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易错项C,性激素化学本质为固醇,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运输。 4.下列生物学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淀粉酶的化学本质可用斐林试剂鉴定 B. 可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 C.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可用淀粉和淀粉酶并用碘液检测结果 D. 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后经过漂洗,洗去多余染色剂后制片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与DNA的亲和力强,吡罗红与RNA的亲和力强,即甲基绿+DNA一呈现绿色,吡罗红+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并制作装片步骤是: 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在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 【详解】A、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检测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A错误; B、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宜做该实验的实验材料,因为紫色的液泡会干扰对红色细胞质的观察,B错误;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可用淀粉和淀粉酶并用碘液检测结果,C正确; D、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后不需要漂洗,直接制片,D错误。 故选C。 5.在细胞呼吸过程中,若有CO2产生,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一定发生有氧呼吸,但一定有水产生 B. 不一定发生无氧呼吸,但一定有能量释放 C. 不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但一定有酒精产生 D. 不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但一定有葡萄糖的消耗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 【详解】有水产生的呼吸方式一定是有氧呼吸,A错误;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有CO2产生,且一定有能量释放,B正确;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CO2产生于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不是在生物膜上进行,也没有酒精产生,C错误;细胞呼吸的底物一般是葡萄糖,但也可以是脂肪或蛋白质,D错误。故选B。 【点睛】易错点: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可产生能量,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可产生能量,第二阶段不产生能量。 6.长郡中学高三生物兴趣小组为了研究pH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a、b、c三组实验,各组pH条件均不同,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a组的pH可能高于b组的pH B. a组pH条件下,该酶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可能最多 C. 在c组pH条件下比较适宜保存酶 D. 实验要求“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坐标曲线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酶的活性在最适pH条件下最高,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过酸或过碱的条件下,酶会变性失活。据此依题意并分析图示可知:a组酶的活性高于b组酶的活性,因此a组的pH可能高于b组的pH,A正确;与b、c组相比,a组酶的活性最高,说明a组pH条件下,该酶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可能最多,B正确;c组产物的最大生成量明显低于a、b组,说明在c组pH条件下,酶已经变性失活,不适宜保存酶,C错误;实验中的“其他条件”为无关变量,实验要求“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D正确。 7.取生长旺盛的绿叶,利用打孔器打出一批直径为1cm的叶圆片,将叶圆片细胞间隙中的气体排出后,平均分装到盛有等量的不同浓度NaHCO3溶液的培养皿底部,置于光温恒定且适宜的条件下(如图甲),测得各组培养皿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时间(如图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a~b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类囊体薄膜上水的分解速率逐渐增加 B. c~d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叶绿体基质中C3的生成速率逐渐减弱 C. c~d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单个叶圆片有机物的积累速率逐渐减小 D. a~d段如果增加光照强度或温度,都能明显缩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时间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a~b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暗反应速率上升,促进光反应速率上升,释放的氧气增加,叶片上浮时间缩短,故A正确。c~d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因为光照强度有限,光反应提供的[H]和ATP跟不上CO2浓度增加速度,C3的还原下降,有机物生存速率下降,产生的C5下降,故C3的生成速率逐渐减弱,故BC正确。如果a~d段处于最适温度和光饱和点,增加光照强度或温度,不能再提高光合速率,故D错。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实验分析,意在考查考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能力。 8.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 在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的细胞中表达的基因有差异 C. 成熟生物体中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过程是由基因调控的 D. 细胞癌变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DNA分子中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 【答案】D 【解析】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衰老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可见,在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在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的细胞中发生的化学变化不完全相同,因此表达的基因有差异,B正确;成熟生物体中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过程属于细胞凋亡,是由基因调控的,C正确;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而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可见,细胞癌变的过程中,不会发生DNA分子中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D错误。 9.对于某雄性动物,下列数目一定相同的是( ) A. 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 B. 体细胞与精子细胞内Y染色体的数目 C. 有丝分裂前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细胞核内DNA的数目 D. 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内染色体组的数目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在没有发生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的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 2、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 结 构 时 期 染色体数 染色单体数 DNA分子数 有 丝 分 裂 间期 2n 0→4n 2n→4n 分裂期 前、中期 2n 4n 4n 后期 2n→4n 4n→0 4n 末期 4n→2n 0 4n→2n 减 数 分 裂 间期 2n 0→4n 2n→4n 减 Ⅰ 前、中期 2n 4n 4n 后期 2n 4n 4n 末期 2n→n 4n→2n 4n→2n 减Ⅱ 前、中期 n 2n 2n 后期 n→2n 2n→0 2n 末期 2n→n 0 2n→n 【详解】A. 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都等于该生物体细胞中的数量,A正确; B. 体细胞内含有1个Y染色体,精子细胞含有1或者0个Y染色体,B错误; C. 有丝分裂前期细胞核内DNA的数目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细胞核内DNA的数目2倍,C错误; D. 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染色体组的数目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内染色体组的数目2倍,D错误。 故选A。 10.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B. 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 C. 为了验证提出的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D. 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答案】C 【解析】 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孟德尔所在的年代还没有“基因”一词,A错误;孟德尔依据假说的内容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B错误;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C正确;测交后代性状比为1:1,可以从个体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D错误。 【考点定位】孟德尔的实验研究过程 【名师点睛】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11.一株基因型为Dd的杂合植株自交时,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则自交后代的DD、Dd、dd三种基因型比例是( ) A. 1:1:1 B. 4:4:1 C. 2:3:1 D. 1:2:1 【答案】C 【解析】 Dd植株中雌配子有1/2D+1/2d,雄配子d有50%的致死,说明雄配子是1/2D+1/2×1/2d,也就是雄配子中有2/3D+1/3d。所以后代各种基因型的频率: 雌雄配子以及后代基因型概率 2/3D 1/3d 1/2D 1/3DD 1/6Dd 1/2d 1/3Dd 1/6dd 故后代各种基因型所占的比例为:DD:Dd:dd=2:3:1,故C正确。 12. 某同学研究了一个涉及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如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甲、乙两种病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 Ⅰ-1能产生四种基因型的卵细胞 D. Ⅱ-5不可能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图形,由Ⅰ-3和Ⅰ-4正常但Ⅱ-8为女性患者,可知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甲、乙两种病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B正确;Ⅱ-6为患两种病的男性,设甲病由b基因控制,乙病由a基因控制,则Ⅰ-1的基因型为AaXBXb,根据自由组合定律,Ⅰ-1能产生AXB、AXb、aXB、aXb四种卵细胞,C正确;上述分析可知,Ⅰ-2的基因型为AaXbY,则Ⅱ-5的基因型是AAXBXb或AaXBXb,Ⅱ-5一定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系谱图中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部分DNA片段进入R型菌内并整合到R型菌的DNA分子上,使这种R型菌转化为能合成荚膜多糖的S型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进入R型菌的DNA片段上,可以有多个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 B. R型菌转化成S型菌后的DNA中,嘌呤碱基总比例会改变 C. 整合到R型菌内DNA分子片段,表达产物都是荚膜多糖 D. S型菌转录的mRNA上可有多个核糖体共同合成一条多肽链 【答案】A 【解析】 【分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即一个DNA分子中有多个基因,每个基因都具有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因此进入R型菌的DNA片段上,可有多个RNA聚合酶结合位点,A正确; B、R型细菌和S型细菌的DNA都是双链结构,其中碱基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R型菌转化为S型菌后的DNA中,嘌呤碱基总比例不会改变,依然是占50%,B错误; C、整合到R型菌内的DNA分子片段,其表达产物不都是荚膜多糖,C错误; D、S型菌转录的mRNA上可有多个核糖体共同合成多条多肽链,D错误。 故选A。 14.关于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并加速了生物进化 B. 共同进化就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C. 长期自然选择和共同进化的结果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D.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群落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经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详解】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并加速了生物进化,A错误; B、共同进化就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B错误; C、长期自然选择和共同进化的结果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C正确;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错误。 故选C。 15.下列有关变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一个基因中增加了若干对脱氧核苷酸属于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同种生物相互杂交的过程中 C. 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染色体变异 D. 发生在玉米花药中的变异比发生在根尖中的更容易遗传给后代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意义能产生新的基因,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基因重组是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数目的改变。 【详解】A、基因突变是由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造成的基因结构的改变,一个基因中增加了若干对脱氧核苷酸是碱基对的增加,属于基因突变,A正确; B、基因重组可发生在生物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也可以发生在不同的物种间,如基因工程,B错误; C、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染色体变异,C正确; D、发生在玉米花药中的变异发生在生殖细胞中比根尖(体细胞)变异更容易遗传给后代,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16.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人体内环境中浸润着各种组织细胞,这些细胞内的呼吸酶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 B. 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天内是有变化的,但一般不超过1℃ C. 血液中红细胞内的一个O2进入肝脏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穿过6层磷脂分子 D. 葡萄糖的运输和氧化分解都发生于内环境之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人体内环境中浸润着各种组织细胞,这些细胞内的呼吸酶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错误; B、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天内是有变化的,但一般不超过1℃,B正确; C、血液中红细胞内的一个O2进入肝脏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穿过6层磷脂双分子层,C错误; D、葡萄糖的运输发生于内环境之中,但是葡萄糖的分解发生在细胞内,D错误。 故选B。 17.下列关于激素、酶、神经递质和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上述四类物质化学本质都是有机物 B. 能产生激素、神经递质和抗体的细胞,一定可以产生酶 C. 上述四类物质在作用后都会被灭活或分解 D. 都只能在生物体内起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激素、抗体、酶和神经递质相关内容归纳: 信息分子或酶 来源 作用 激素 内分泌腺细胞 作为信号分子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改变靶细胞代谢状况(调节作用) 神经递质 突触小体 (与高尔基体有关) 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兴奋或抑制 抗体 浆细胞 特异性地与抗原结合,使之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酶 几乎所有活细胞 唯一功能为“催化”,即降低反应分子活化能 【详解】A、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不一定是有机物,A错误; 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有机物,能产生激素、神经递质和抗体的细胞,一定可以产生酶,B正确; C、酶在作用后不会被灭活或分解,C错误; D、酶可在生物体外起作用,D错误。 故选B。 18. 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 A. 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B. 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 C. 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 D. 无胸腺裸鼠丧失了细胞免疫功能 【答案】A 【解析】 胸腺为T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场所,无胸腺则不能产生T淋巴细胞,而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因此无胸腺裸鼠不具备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A错误;无胸腺裸鼠的免疫力低下,因此需要饲养在无菌环境中,B正确;对异体组织的排斥反应以及清除体内的癌细胞过程都属于细胞免疫,由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对异体组织及癌细胞等进行识别并排斥,裸鼠无T细胞,故无排斥反应且不能清除癌细胞,C正确;无胸腺裸鼠没有细胞免疫,D正确。 【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 体液免疫过程为: (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 (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过程为: (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 (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 (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19.根据下图中人体器官模型,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如果该器官为甲状腺,则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浓度A处高于B处 B. 如果该器官为肝脏,则饥饿时血糖浓度A处低于B处 C. 如果该器官为肾脏,则尿素的浓度A处高于B处 D. 如果该器官为胰脏,则饭后胰岛素浓度A处低于B处 【答案】A 【解析】 【分析】 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人体内环境,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对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产生影响。本题考查不同器官的生理功能及其对血浆成分的影响,以考查应用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 【详解】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血液流经甲状腺后激素浓度变高,浓度A处低于B处,A错误. 饥饿时血糖浓度低于正常水平,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升高,A处低于B处,B正确。 肾脏是排泄器官,血液中尿素以尿液的形式经肾脏排出后浓度变低,A处高于B处,C正确. 饭后血糖浓度高于正常水平,胰脏分泌胰岛素进入血液的量增多,浓度A处低于B处, D正确. 【点睛】易错点:肾脏是尿素的排出器官,不是生成场所,尿素主要是在肝脏产生的;胰脏包括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既能分泌消化酶也能分泌激素。 20.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B. 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植物的生长都具有促进作用 C. 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多种组织中,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 D. 植物激素的合成既受基因组的调节,又影响基因组的表达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植物激素及其调节的相关知识点,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属于植物的生长促进剂;乙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属于生长抑制剂。 【详解】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过程中涉及的跨膜运输有主动运输,而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能量消耗,正确; B、细胞分裂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细胞分裂从而增加细胞数量;赤霉素则能促进细胞的伸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由此看出两者都能促进植物生长,但作用机理不同,正确; C、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多种组织中,但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促进果实发育的是生长素,错误; D、植物激素合成需要的酶要受基因的控制,但最终合成的激素在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中又影响基因的表达,正确。 故选C。 21.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①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②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 ③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④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装置上的电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教材调查实验,考查对种群密度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调查原理、方法的理解。明确各调查方法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会导致再次捕捉时被标记个体比例偏小,计算所得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相邻两边上的酵母菌需要统计,只统计方格内菌体会导致计算所得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小;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计算所得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土壤小动物具有避光的特性,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装置上的电灯,进入诱虫器中的小动物数量偏少,计算所得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小。选C。 22.关于群落水平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草原生态系统具有群落水平结构而森林生态系统没有 B. 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 C. 湖泊各个水层中分布着不同种动物属于群落水平结构 D. 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水平结构 【答案】B 【解析】 森林生态系统也有水平结构,A错误;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B正确;湖泊各个水层中分布着不同种动物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种群的空间特征,D错误。 23. 下图1中所示的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2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下列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A. 图1中①~④表示的种间关系分别是互利共生、种内斗争、捕食和竞争 B. 图1中的③中A的数量大量减少后,B的数量一直增加 C. 图2中的甲、乙、丙分别对应图1中的①、③、④ D.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可能同时存在如图2中的乙和丙两种关系 【答案】B 【解析】 图1中①的双方相互有利,②表示同一种生物争夺相同的资源,③表示B的能量流向A,④表示两种生物争夺共同的资源,它们分别表示的种间关系分别是互利共生、种内斗争、捕食和竞争,A正确;图1中的③中A的数量大量减少后,B的数量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B错误;图2中的甲表现为“同生共死”,乙表现为“此消彼长”,丙表现为 “你死我活”,分别对应图1中的①、③、④,C正确;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可能同时存在捕食和竞争两种关系,D正确。 【考点定位】群落种间关系。 【名师点睛】竞争过程中竞争强度分析:竞争初期空间、资源充足,竞争强度较弱;随着两个种群数量的增长,竞争强度这件增大;若乙方被逐渐淘汰,则竞争强度逐渐变小。 24.以下实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是 A. 废弃多时的耕地上会逐渐生长出杂草,进而逐渐出现小灌木林 B. 草原上羊数量剧增会导致草的数量减少,进而抑制了羊的数量增长 C. 豆科植物能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同时能通过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 D. 山区植被遭到破坏或掠夺式砍伐后造成水土流失甚至泥石流的发生 【答案】B 【解析】 废弃多时的耕地上会逐渐生长出杂草,进而逐渐出现小灌木林,这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A项错误;草原上羊数量剧增会导致草的数量减少,进而抑制了羊的数量增长,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B项正确;豆科植物能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同时能通过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说明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具有互利共生关系,C项错误;山区植被遭到破坏或掠夺式砍伐后造成水土流失甚至泥石流的发生,没有体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D项错误。 2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通过物质多级利用可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B. 处于稳定的生态系统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稳定 C. 兔子给分解者的能量包括自身粪便中的能量 D. 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流动渠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过程。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且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详解】A、通过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利用率,A正确; B、生态系统处于稳定时,能量的输入与输出相对稳定,处于动态平衡,B正确; C、兔子自身粪便中的能量不是兔子的同化量,是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C错误; D、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能,光能自养型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才能在生态系统中传递,D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 26.玉米(2n=20)宽叶(A)对窄叶(a)是显性,长穗(B)对短穗(b)是不完全显性,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回答下列问题: (1)选取宽叶长穗和窄叶中穗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 1性状比例如下表。 F1代性状 宽叶 窄叶 长穗 中穗 短穗 数量(个) 511 506 504 497 0 针对穗形这一性状F1不同基因型随机交配,产生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Aa×♂aa杂交中,若子代基因型为AAa,分析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Aa与aa杂交产生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在连续繁殖宽叶品系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一株条形叶植株(突变体Z),研究人员将突变体Z进行自交,发现子代中宽叶花植株的比例只占1/4,为了解释此现象,有人提出以下假说,请完善: 假说:突变体Z是由亲代宽叶植株体内一个A基因发生突变而形成的,该突变为__________(显性突变/隐形突变);如果假说成立,突变体Z植株与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杂交?产生宽叶植株比例最大,概率为______。 (4)针对于玉米群体中条形叶,基因型最多可有____________种。 【答案】 (1). 长穗:中穗:短穗=9:6:1 (2). 亲代母本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含有A 基因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 (3). 宽叶:窄叶=5:1 (4). 显性突变 (5). AA或Aa或aa (6). 1/2 (7). 3种 【解析】 【分析】 通过表格中数据分析,子代宽叶:窄叶=1:1,长穗:中穗=1:1,说明亲本宽叶长穗和窄叶中穗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 【详解】(1)F1中控制穗型的同基因型是1/2BB和1/2Bb,随机交配,产生3/4B、1/4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代9/16BB(长穗):6/16(中穗):1/16(短穗)=9:6:1。 (2)在♀Aa×♂aa杂交中,若子代基因型为AAa,可能亲代母本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含有A 基因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AAa产生1/3A、1/3Aa、1/6a、1/6AA三种配子,与a配子结合,产生的后代1/3Aa、1/3Aaa、1/6aa,1/6AAa表现型及比例为宽叶:窄叶=5:1。 (3)突变体Z进行自交,发现子代中宽叶花植株的比例只占1/4,说明A基因发生了显性突变(如A+);则Z的基因型是A+A,这样突变体Z植株与基因型为AA或Aa或aa杂交。产生宽叶植株比例最大,概率为1/2。 (4)针对于玉米群体中条形叶,基因型有:A+A、A+a、A+A+,最多有3种。 【点睛】本题难度中等,要求学生识记基因的自由组合分离定律、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7.如图为干旱地区某种植物的叶肉细胞内的部分代谢示意图,其气孔白天关闭,晚上开放 (1)如图所示,PEP、OAA、RuBP、PGA、C为菠萝叶肉细胞内的部分相关代谢物质,能直接参与CO2固定的有___________,推测C是__________。 (2)晚间能否合成光合作用产物淀粉等有机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测定吸收CO2速率与释放速率为指标,探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5 10 20 25 30 35 光照条件下CO2吸收速率(mg.h-1) 1 1.8 3.5 3.7 3.5 3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速率(mg.h-1) 0.5 0.75 1 2.3 3 3.5 表中哪两个温度下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相等?___________。假设细胞呼吸昼夜不变,植物在20℃时,一昼夜中给植物光照13h,则一昼夜净吸收CO2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mg. (4)将该植物置于较弱光照下一段时间后取其叶片进行色素分离,与适宜光照下分离的色素带进行比较,发现弱光下滤纸条下端两条色素带明显加宽,推测该植物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增强对弱光的适应能力。 【答案】 (1). PEP、RuBP (2). 丙酮酸 (3). 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反应,无法为暗反应提供还原性氢和ATP (4). 30℃ 和 35℃ (5). 34.5 (6). 增加叶绿素的含量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表示菠萝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参与二氧化碳固定的物质主要有PEP和RuBP,物质C表示丙酮酸,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1)据图分析,参与二氧化碳固定的物质主要有PEP和RuBP.因为C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所以C表示丙酮酸。 (2)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反应,无法为暗反应提供还原性氢和ATP,故晚间不能合成光合作用产物淀粉等有机物。 (3)据表分析,30℃ 和 35℃时总光合作强度都为6.5(mg.h-1),故30℃ 和 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相等;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速率+表观光合作用速率,一昼夜净吸收CO2的量为13×(3.5+1)-24×1=34.5mg。 (4)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下端两条色素表示叶绿素,根据题意,弱光下滤纸条下端两条色素带明显加宽,说明其叶绿素的含量增加可以增强对弱光的适应能力。 【点睛】本题结合图表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 28.科学家通过诱导黑鼠体细胞去分化获得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继而利用 iPS细胞培育出克隆鼠。流程如下: (1)流程中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生物技术。 (2)不考虑变异的前提下, 图中克隆鼠的遗传物质跟___________鼠基本一致;iPS 细胞能进一步培养成克隆鼠的原因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早期胚胎利用________________ 技术可获得较多胚胎。啮齿动物的精子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___,对精子进行获能处理。 (4)iPS 与 ES 细胞形态功能相近,可在添加________的培养液中维持不分化状态。 【答案】 (1). 动物细胞培养 (2). 早期胚胎培养 (3). 胚胎移植 (4). 黑 (5). ips细胞具有全能性 (6). 胚胎分割 (7). 培养法 (8). 抑制因子 【解析】 【分析】 1、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从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 2、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另外,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可进行冷冻保存,也可进行遗传改造。 3、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 ①动物发情排卵后,同种动物的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是相同的,这就为供体的胚胎移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 ②早期胚胎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游离状态,这就为胚胎的收集提供了可能。 ③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的存活提供了可能。 ④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在孕育过程中不受影响。 【详解】(1)通过图示分析可知,该流程中采用了动物细胞培养、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 (2)内细胞团发展成生物个体的各种组织,通过图示看出黑鼠为重组囊胚提供内细胞团,故克隆鼠的遗传物质跟提供黑鼠基本一致;iPS 细胞能进一步培养成克隆鼠的原因是因为ips细胞具有全能性。 (3)早期胚胎利用胚胎分割技术可获得较多胚胎。啮齿动物的精子一般采用培养法,对精子进行获能处理。 (4)iPS 与 ES 细胞形态功能相近,可在添加抑制因子的培养液中维持不分化状态。 【点睛】本题考查了胚胎干细胞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胚胎干细胞的来源;识记并理解胚胎干细胞的主要用途;明确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之所以能够恢复全能性是由于具有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套基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