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运城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生物试题

山西省运城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它能参与某些代谢过程 B. 胆固醇是构成所有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C. 多肽链在核糖体上形成后不一定具有生物活性 D. 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中都有葡萄糖 ‎【答案】B ‎【解析】‎ ‎【分析】‎ ‎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①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②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③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④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⑤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2、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3、组成脂质的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 P 和 N。脂肪是生物体良好的储能物质,此外还是一种很好的绝热体,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磷脂作用是构成细胞膜和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固醇类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组成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胆固醇。‎ ‎4、细胞中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自由水是细胞内许多物质的良好溶剂,是化学反应的介质,水还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产物或反应物,自由水能自由移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因此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 ‎【详解】A.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它能参与某些代谢过程,如光合作用等,A正确;‎ B.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成分,B错误;‎ C.多肽链在核糖体上形成后不一定具有生物活性,有些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B正确。‎ D.蔗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乳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半乳糖,D正确。‎ 故选B。‎ ‎2.噬藻体是一种能感染蓝藻的病毒。它能在蓝藻细胞中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藻体。下列关于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噬藻体增殖过程中所需的原料由噬藻体提供 B. 噬藻体和蓝藻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C. 噬藻体的核酸中只含有一种五碳糖 D. 组成噬藻体和蓝藻的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基本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噬藻体是一种DNA病毒,由DNA和蛋白质构成,无细胞结构。‎ ‎【详解】A.噬藻体寄生在蓝藻细胞,其增殖过程中所需的原料由蓝藻提供,A错误;‎ B.噬藻体属于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不含核糖体,B错误;‎ C.组成噬藻体中只有DNA,只含有脱氧核糖一种五碳糖,C正确;‎ D.噬藻体是病毒,无细胞结构;蓝藻是原核生物,化学元素种类大致相同,含量相差较大,D错误。‎ 故选C。‎ ‎3.某校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义务为糖尿病患者检测尿液,看其是否康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所用试剂为斐林试剂 ‎②向尿液中先加入NaOH溶液,摇荡均匀后再加CuSO4溶液 ‎③向尿液中加入试剂后,水浴加热,观察是否有紫色反应 ‎④为了使结果更可信,应取等量的蔗糖溶液为对照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 糖尿病人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会出现砖红色沉淀。正常者尿液中不含葡萄糖,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是现配现用,且两种溶液混合后利用。‎ ‎【详解】①糖尿病患者尿液中含葡萄糖,葡萄糖是还原性糖,用斐林试剂检测,①正确;‎ ‎②使用时应先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②错误;‎ ‎③水浴加热后,观察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③错误;‎ ‎④蔗糖不具有还原性,应用葡萄糖或麦芽糖的水溶液作为对照,④错误。‎ 综上②③④错误,B正确。‎ 故选B。‎ ‎4.多糖、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有些蛋白质和核酸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B. 多糖、蛋白质和核酸都可作为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C. 组成多糖的单体进人细胞内可能需要某些蛋白质的协助 D. 核苷酸是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组成它们的单体都是葡萄糖。‎ ‎2、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其功能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3、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其初步水解产物就是核苷酸,彻底水解产物是磷酸、五碳糖和碱基。‎ ‎【详解】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有些激素是蛋白质,而酶和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A正确;‎ B.多糖、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B正确;‎ C.组成多糖的单体葡萄糖进人细胞内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C正确;‎ D.核苷酸是核酸初步水解的产物,其还可以继续水解成磷酸、五碳糖和含氮碱基,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几种重要化合物及其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5.雾霾中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它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人体呼吸道和肺叶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还会诱发肺癌。下列与肺癌形成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雾霾中的气溶胶粒子是引发肺癌的物理致癌因子 B. 癌症发生的概率与工作环境、精神状况等因素有关 C. 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有所增加 D. 癌变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此分化大多可逆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癌变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引起癌变。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细胞癌变的原因:‎ ‎(1)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 ‎(2)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详解】A.雾霾中的气溶胶粒子是引发肺癌的化学致癌因子,A错误;‎ B.工作环境可能会接触到致癌因子,精神状况会影响免疫力,故癌症发生与工作环境、精神状况等因素有关,B正确;‎ C.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C错误;‎ D.癌变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此分化是不可逆的,D错误。‎ 故选B。‎ ‎6.科研人员在研究细胞周期调控机制时,发现了一种能促使核仁解体的蛋白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只存在于连续分裂的细胞中 B. 该蛋白质有利于促进核糖体的形成 C. 该蛋白质在细胞分裂间期活性最高 D. 抑制癌细胞中该蛋白质的合成可能延长细胞周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同一个体不同组织细胞的基因是相同的,故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也存在于其他组织细胞中,A错误;‎ B.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该蛋白质可促使核仁解体,不利于核糖体的形成,B错误;‎ C.核仁的解体发生在分裂期的前期,故此时该蛋白质的活性最高,C错误;‎ D.该蛋白质与细胞的分裂有关,抑制癌细胞中该蛋白质的合成可能延长细胞周期,D正确。‎ 故选D。‎ ‎7.下列有关酵母菌、硝化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能进行有丝分裂,遗传都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B. 都是分解者,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C. 都有细胞壁,细胞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分子 D. 都含有遗传物质但遗传信息不一定都储存在DNA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um)‎ 较大(1~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详解】A.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进行二分裂,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A错误;‎ B.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属于生产者,B错误;‎ C.酵母菌和硝化细菌都有细胞壁,都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分子,C正确;‎ D.酵母菌和硝化细菌遗传物质都是DNA,D错误。‎ 故选C。‎ ‎8.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器中一定含有磷脂和蛋白质 B. 核膜上核孔是ATP、tRNA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C. 内质网能参与脂质的合成 D. 蛋白质分子在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分布均是对称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磷脂和蛋白质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核糖体和中心体没有膜结构;核孔是单分子物质选择性进出细胞核的通道;粗面内质网参与蛋白质的合成,滑面内质网参与脂质的合成,故内质网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细胞膜中蛋白质分子分布是不对称的。‎ ‎【详解】A.核糖体和中心体没有膜结构,不含磷脂,A错误;‎ B.ATP不是大分子物质,B错误;‎ C.滑面内质网参与了脂质的合成,C正确;‎ D.蛋白质分子在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分布是不对称的,D错误。‎ 故选C。‎ ‎9.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如图示为肝细胞膜,则尿素的运输方向是II→I B. 细胞间的识别、免疫、细胞的癌变与①有密切的关系 C. 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②和③的流动速度 D. b过程不需要ATP,a过程需要载体不需要ATP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①表示糖蛋白,②表示蛋白质,③表示磷脂双分子层;a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b物质的运输方向是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 ‎【详解】A.据图分析,I侧含有糖蛋白代表细胞膜外,肝细胞产生尿素,则运输方向由Ⅱ→I,A正确;‎ B.糖蛋白与细胞识别、免疫反应、细胞的癌变有关,B正确;‎ C.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蛋白质和磷脂分子运动速度加快,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故C正确;‎ D.a过程为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ATP,D错误;‎ 故选:D。‎ ‎10.如图是紫色洋葱植株示意图,它可以是很多实验的材料,下列实验与图中材料标号组合恰当的是 实验 A B C D 检测组织中还原糖 ‎①‎ ‎③‎ ‎④‎ ‎②‎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③‎ ‎②‎ ‎⑤‎ ‎④‎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④‎ ‎①‎ ‎②‎ ‎③‎ 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②‎ ‎②‎ ‎③‎ ‎①‎ 观察有丝分裂 ‎①‎ ‎③‎ ‎①‎ ‎⑤‎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中,①根尖、②鳞片叶内表皮、③鳞片叶外表皮、④鳞片叶肉细胞、⑤管状叶。‎ ‎【详解】检测还原糖应该选择富含还原糖,又无色的材料即④鳞片叶肉细胞;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应该选择含叶绿体的材料,即⑤管状叶;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应该选择没有颜色的材料,即②鳞片叶内表皮;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应该选择成熟的植物细胞,如③鳞片叶外表皮,含紫色大液泡,方便观察;观察有丝分裂实验应该选根尖①。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1.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浸润在一定浓度的甲物质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物质溶液的浓度大于表皮细胞的细胞质基质浓度 B. 甲物质不能通过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膜 C. 紫色液泡颜色会加深与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D. 将质壁分离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可判断其是否具有活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 ‎【详解】当表皮细胞的细胞质基质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成熟的植物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A正确;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水分子和溶解在水里的物质都能够自由通过,因此,甲物质能通过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B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植物细胞失水时,液泡内的水分会减少,色素相对含量上升,紫色液泡颜色会加深,这一过程离不开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C正确;将质壁分离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若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说明此细胞具有活性,若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则此细胞失去活性,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细胞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是活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 ‎12.下列关于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膜泡运输离不开膜蛋白的识别作用 B. 细菌和病毒被巨噬细胞吞噬时须穿过质膜 C. 线粒体膜上有运输葡萄糖的载体,没有运输O2的载体 D. 被动运输是细胞最重要吸收和排出物质的方式 ‎【答案】A ‎【解析】‎ ‎【分析】‎ 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简单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易化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等 ‎【详解】A.膜泡运输是一种高度有组织的定向运输,各类运输泡之所以能够被准确地运到靶细胞器,主要是因为细胞器的胞质面具有特殊的膜蛋白,A正确;‎ B.细菌和病毒被巨噬细胞吞噬时是通过胞吞完成,没有穿过质膜,B错误;‎ C.葡萄糖不进入线粒体,所以线粒体膜上没有运输葡萄糖的载体,C错误;‎ D.主动运输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和排出物质的方式,D错误。‎ 故选A。‎ ‎13.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绝大多数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B. 酶的合成都受基因控制 C. 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D. 酶能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所以酶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2、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详解】A.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的,A正确;‎ B.酶大部分是蛋白质,少数为RNA,其合成都受基因控制,B正确;‎ C.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如呼吸酶,C正确;‎ D.酶只起催化作用,不能调节细胞生命活动,D错误。‎ 故选D。‎ ‎14.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有些酶的组成元素与ATP的组成元素相同 B. 酶和ATP都可以重复使用 C. 有酶参与的过程一定需要ATP D. ATP的合成一般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相关联 ‎【答案】A ‎【解析】‎ ‎【分析】‎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所以酶的基本单位都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性,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如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永久失活,但低温只能降低酶的活性,不会使酶失活。‎ 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详解】A.有些酶如RNA,其组成元素为C、H、O、N、P,与ATP的组成元素相同,A正确;‎ B.ATP不能重复使用,只能通过不断的合成和水解,B错误;‎ C.有酶参与的过程不一定需要ATP,有些是放能反应, C错误;‎ D.ATP的合成一般与细胞内的放能反应相关联,D错误。‎ 故选A。‎ ‎15.如图表示某种绿色植物在自然条件下一昼夜二氧化碳吸收速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示为植物总光合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B. 一昼夜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量可以表示为S2-(S1+S3)‎ C. b点和e点时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D. 一昼夜中d点时植物有机物积累量达到最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纵坐标是二氧化碳吸收速率,为植物净光合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大于零表示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等于零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小于零表示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或只进行呼吸作用。据此解答。‎ ‎【详解】A.图示为植物净光合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A错误;‎ B.ab段积累的有机物量为- S1,be段积累的有机物量为S2,ef段积累的有机物量为- S3,故一昼夜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量可以表示为S2-(S1+S3),B正确;‎ C.b点和e点时表示植物净光合作用为零,即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C错误;‎ D.一昼夜中e点时植物有机物积累量达到最大,D错误。‎ 故选B。‎ ‎16.下列相关实验中,关于酒精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脂肪鉴定实验中,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B. 用75%的酒精溶液对解离后的洋葱根尖进行漂洗 C. 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无水乙醇起到提取色素的作用 D. 在酸性条件下,橙色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变成灰绿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 酒精”在不同实验中的作用:‎ ‎(1)体积分数95%的酒精:与质量分数15%的HCI溶液按1:1的体积比混合作解离液,用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 ‎(2)体积分数50%的酒精:检测生物组织中(如花生子叶切片)脂肪实验中,用于洗去苏丹Ⅲ染色剂染色后切片上的浮色。‎ ‎(3)无水乙醇:叶绿体中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中用作色素提取剂。‎ ‎(4)质量分数70%的酒精:常用作实验材料或消毒剂。‎ ‎【详解】A、在脂肪鉴定实验中,用50%的酒精溶液可以洗去浮色,A正确;‎ B、在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用清水对解离后的根尖进行漂洗,B错误;‎ C、无水酒精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起到提取色素的作用,C正确;‎ D、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中,用橙色重铬酸钾溶液鉴定酒精的生成,在酸性条件下,橙色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变成灰绿色,D正确。‎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酒精在生物实验中的应用,学生需要对所学实验的药品,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熟练掌握。‎ ‎17.饥饿状态下,肠腔的葡萄糖通过SGLT1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进食后,小肠微绒毛局部葡萄糖浓度由于二糖的水解而升高,细胞通过GLUT2顺浓度梯度吸收葡萄糖,速率比通过SGLT1快数倍(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SGLT1和GLUT2都属于载体蛋白,两者都应该具有ATP水解酶活性 B. 图中的二糖可能是麦芽糖 C. SGLT1和GLUT2同时存在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D. 葡萄糖通过SGLT1的跨膜运输方式体现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选择性吸收所需营养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题干可知SGLT1和GLUT2都参与葡萄糖的运输,所以都属于载体蛋白,但因为只有SGLT1运输葡萄糖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所以其具有ATP水解酶活性,A错误。图中的二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最可能是麦芽糖,B正确。由题意可知当饥饿时机体通过SGLT1蛋白主动吸收葡萄糖,而当进食后通过GLUT2吸收葡萄糖,所有二者同时存在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C正确。葡萄糖通过SGLT1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消耗能量来运输物质体现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选择性吸收所需营养物质,D正确。‎ ‎18.现代分子生物学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运用的技术是 A. 荧光标记法 B. 类比推理法 C. 同位素标记法 D. 假说一演绎法 ‎【答案】A ‎【解析】‎ ‎【分析】‎ 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证明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运动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均采用了荧光标记法;孟德尔杂交实验采用假说-演绎法;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详解】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应用的是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中荧光标记法实现的,即用特定的分子,与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结合,这个分子又能被带有荧光标记的物质识别,通过荧光显示,就可以知道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A正确。‎ 故选A。‎ ‎19.一种聚联乙炔细胞膜识别器已问世,它是通过物理力把类似于细胞膜上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物质镶嵌到聚联乙炔囊泡中,组装成纳米尺寸的生物传感器。它在接触到细菌、病毒时可以发生颜色变化,用以检测细菌、病毒。这类被镶嵌进去的物质很可能含有 A. 磷脂和蛋白质 B. 多糖和蛋白质 C. 胆固醇和多糖 D. 胆固醇和蛋白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上的糖类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也叫糖被,具有保护和润滑作用,还与细胞识别作用有密切关系。‎ ‎【详解】A、细胞膜上磷脂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脂蛋白没有识别功能,A错误;‎ B、细胞膜上的糖类和蛋白质在一起构成的糖蛋白(糖被)具有识别功能,因此被镶嵌的物质很可能是多糖和蛋白质,B正确;‎ C、胆固醇和多糖都不具有识别功能,C错误;‎ D、细胞膜上的胆固醇没有识别功能,D错误。‎ 故选B。‎ ‎20.下列能体现“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命观念的是 A.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膜上附着核糖体,与其加工多肽链的功能相适应 B. 细胞膜上附着ATP水解酶,与其主动吸收某些营养物质的功能相适应 C. 线粒体内膜上附着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与其分解丙酮酸的功能相适应 D. 叶绿体内膜上附着多种光合色素,与其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功能相适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总是相适应的,结构数目的多少决定了细胞功能不同。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其功能,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又称“动力车间”,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详解】A.高尔基体膜上没有附着核糖体,A错误;‎ B.细胞膜上附着ATP水解酶,与其主动吸收某些营养物质的功能相适应,B正确;‎ C.分解丙酮酸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C错误;‎ D.叶绿体类囊体膜上附着多种光合色素,与其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功能相适应,D错误。‎ 故选B。‎ ‎21.营养物质缺乏、脂质过度负荷、病毒感染等均可以造成内质网功能障碍,称为内质网应激(ERS),ERS有利于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但是长时间的ERS可引起细胞凋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发生ERS的细胞能调节相关的促调亡基因的表达 B. 发生ERS时,内质网蛋白质向高尔基体转入减少 C. 若ERS发生在小鼠的胰岛B细胞中,可促进血糖的降低 D. ERS是细胞应对不利环境和相关功能恢复的积极体现 ‎【答案】C ‎【解析】‎ ‎【分析】‎ 内质网是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发生ERS的细胞能调节相关的促凋亡分子的表达或活化,最终决定细胞是适应还是凋亡,A正确;‎ B.发生ERS时,内质网功能障碍,蛋白质在内质网堆积增加,内质网蛋白质向高尔基体转入减少,B正确;‎ C.若ERS发生在胰岛B细胞中,可引起胰岛B细胞大量凋亡,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导致血糖升高,C错误。‎ D. 由题干分析可知,ERS有利于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是细胞应对不利环境和相关功能恢复的积极体现,D正确。‎ 故选C。‎ ‎22.下列有关细胞增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大肠杆菌不含染色体,只能进行无丝分裂 B. 人的成熟红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快速产生新的红细胞 C.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四分体 D. 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um)‎ 较大(1~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详解】A.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不含染色体,只能进行二分裂,A错误;‎ B.人的成熟红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细胞,不再进行分裂,B错误;‎ 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四分体,C正确;‎ D.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其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C。‎ ‎23.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B. 控制棉花细绒和长绒的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 C. 豌豆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同种性状 D. 性染色体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而表现伴性遗传的特点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基因的位置及等位基因等考点。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为等位基因;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详解】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位置或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A错误;控制棉花细绒和粗绒的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棉花长绒和短绒的是另一对等位基因,B错误;豌豆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为等位基因或等同基因,控制同种性状,C 正确;性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D错误;故正确的选C。‎ ‎24.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中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都会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B. 细胞分化使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主要原因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C. 被HIV侵染细胞被清除属于细胞凋亡 D. 衰老的细胞体积变小,核体积变大,代谢减弱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详解】A.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都会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A正确;‎ B.细胞分化使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主要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错误;‎ C.被HIV侵染的细胞被效应T细胞清除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C正确;‎ D.衰老的细胞体积变小,核体积变大,酶活性降低,代谢减弱,D正确。‎ 故选B。‎ ‎25.如图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物质转换用实线表示,能量传递用虚线表示,图中a~g为物质,①~⑥为反应过程)。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图中a物质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绿色植物能利用它将光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c中 B. 图中①表示水分的吸收,④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 C. 将b物质用18O标记,最终在(CH2O)中能检测到放射性18O D. 在g物质供应充足时,突然停止光照,C5的含量将迅速增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图中a为光合色素,b代表氧气,c代表ATP,d代表ADP,e为NADPH,即[H],f为NADP+,g为二氧化碳。①表示水分的吸收,②表示吸收的光能一部分用来形成ATP的过程,③表示水的光解,④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⑤表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⑥表示暗反应过程中糖类等有机物的形成。‎ ‎【详解】A.叶绿体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并将光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A正确;‎ B.图中①表示水分的吸收,④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B正确;‎ C.其中将氧气用18O标记则18O2→H218O(有氧呼吸第三阶段),6O2+C6H12O6+6H218O→6C18O 2+12H2O,C18O 2+H2O→(CH218O)+O2,故最终在有机物中能检测到放射性,C正确;‎ D.在二氧化碳供应充足时,突然停止光照,C5的含量将迅速减少,D错误。‎ 故选D。‎ ‎26.孟德尔运用假说一演绎法发现了遗传定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孟德尔提出问题源于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实验 B. 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是假说中最核心的内容 C. 为了验证假说,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D. 与类比推理法相比,假说一演绎法所得结论更可靠 ‎【答案】B ‎【解析】‎ ‎【分析】‎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A.孟德尔提出问题源于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实验,A正确;‎ B.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是假说中最核心的内容,B错误;‎ C.为了验证假说,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C正确;‎ D.与类比推理法相比,假说一演绎法有测交实验验证,所得结论更可靠,D正确。‎ 故选B。‎ ‎27.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育种的方法获得了一种只含有抗虫基因A的品种甲,一种含有抗虫基因A和B的品种乙,基因分布情况如图所示。已知只含A或B基因的植株抗虫较弱(弱抗虫),同时含有A和B基因的植株抗虫较强(强抗虫),不含A和B基因的植株对虫没有抗性(不抗虫)。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品种植株自交,子代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B. 乙品种中②植株自交,子代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C. 甲品种植株与乙品种中③植株杂交,子代中强抗虫植株占1/4‎ D. 乙品种中③植株自交,子代中强抗虫:弱抗虫:不抗虫=9:3:4‎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所谓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 ‎【详解】A.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的情况下,甲品种植株自交,子代中弱抗虫:不抗虫=3:1,A正确;‎ B.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的情况下,乙品种中②植株自交,类似于杂合子自交,子代中强抗虫:不抗虫=3:1,B错误。‎ C.甲品种植株产生的含A和不含A配子的概率各为1/2,乙品种中③植株产生的只含B配子、同时含AB配子的概率各为1/4,二者杂交,子代中强抗虫植株(同时含有A和B基因)占1/2(A)×1/4(AB)+1/2不含A)×1/4(AB)+1/2(A)×1/4(B)=3/8,C错误;‎ D.乙品种中③植株自交,子代中强抗虫(同时含有A和B基因):弱抗虫(只含有A或B基因):不抗虫(不含A和B基因)=9:6:1,D错误; ‎ 故选A。‎ ‎28.下图是某种伴性遗传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的遗传系谱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病是隐性遗传病 B. II-4是纯合子 C. III-6不携带致病基因 D. III-8正常的概率为1/4‎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结合题干分析系谱图:该病是伴性遗传,II-4是患者,其儿子III-6表现正常,III-7‎ 是患者,说明II-4是杂合子,则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A错误;‎ B.II-4是患者,其儿子III-6表现正常,III-7是患者,说明II-4是杂合子,B错误;‎ C.III-6表现正常,不携带致病基因,C正确;‎ D.假设该病基因用A/a表示,则II-4是基因型是XAXa,II-5是基因型是XaY,III-8正常的概率为1/2,D错误;‎ 故选C。‎ ‎2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属于ZW型性别决定类型的生物,ZW个体为雌性,ZZ个体为雄性 B. 一个男子把X染色体上的某一突变基因传给他外孙女的概率为0‎ C. 女孩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则该红绿色盲基因可能来自她的父亲或母亲 D. 位于XY同源区段的等位基因,决定的性状与性别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1)ZW型性别决定: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ZW,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ZZ。‎ ‎(2)XY型性别决定: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XX,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XY。‎ ‎【详解】A.属于ZW型性别决定类型的生物,ZW个体为雌性,ZZ个体为雄性,A正确;‎ B.一个男子把X染色体上的某一突变基因传给他女儿的概率是1,由他女儿再传给他外孙女的概率为1/2,B错误;‎ C.女孩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则该红绿色盲基因可能来自她的父亲或母亲,C正确;‎ D.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性状会与性别相关联,D正确。‎ 故选B。‎ ‎30.科学的操作过程对实验成功起着关键的作用,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应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率 B. 绿叶中色素的分离所采用的方法为纸层析法 C. 通过显微镜可看到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赤道板的形成过程 D. 拍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就是建构了细胞的物理模型 ‎【答案】B ‎【解析】‎ ‎【分析】‎ 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时,可采用琼脂块、NaOH、酚或作实验材料,观察NaOH在琼脂中的扩散速度。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与物质运输速率之间的关系: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 ‎【详解】A.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应NaOH进入琼脂块的效率,不是速率,A错误;‎ B.绿叶中色素的分离用得是干燥的滤纸,所采用的方法为纸层析法,B正确;‎ C.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根尖分生区细胞已经死亡,且赤道板不是真实的结构,是想象中的平面,C错误;‎ D.拍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不属于模型,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31.下列为某二倍体生物的分裂相关示意图。图甲是细胞分裂周期示意图,其中a、b、c、d、e代表不同时期,图乙表示细胞分裂的某-一个时期,图丙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甲中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_,中心体数目倍增的时期是________,(均用图甲字母回答)。‎ ‎(2)根据图乙可判断,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细胞核中有染色体________条。‎ ‎(3)图丙中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 ‎(4)在图丙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________。‎ ‎(5)着丝点分裂导致图丙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述)。‎ ‎【答案】 (1). b (2). e (3). 4 (4). b、d、e (5). d、e (6). b→a d→c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分析甲图,甲图是一个细胞分裂周期示意图,其中a为前期、b为中期、c为后期、d为未期、e为间期。分析乙图:乙图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析丙图:a为有丝分裂后期,b为有丝分裂前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期,c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e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详解】(1)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中央,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对应图甲中的b,中心体在间期复制,故数目倍增的时期对应图甲的e。‎ ‎(2)图乙为有丝分裂后期图,含有8条染色体,故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细胞核中有4条染色体。‎ ‎(3)由上分析可知,b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期,d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e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故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d、e。‎ ‎(4)在图丙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的细胞和e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的细胞。‎ ‎(5)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对应图丙中b→a和d→c。‎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要求学生能准确判断图中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曲线图中各区段形成的原因或代表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32.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观察到酵母细胞自噬过程的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细胞自噬指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内并降解的过程。回答有关问题:‎ ‎(1)自噬过程中会产生自吞小泡,自吞小泡膜结构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自吞小泡需要和细胞内的“消化车间”一_________结合,其结合过程所依赖的细胞学基础是________。‎ ‎(2)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的去向是________。‎ ‎(3)酵母细胞完成自噬过程时,需要的ATP来源于细胞中的________(填场所名称)。‎ ‎(4)如果遇到养分不足、缺氧等特殊情况,则细胞中的自吞小泡的数量将________(增多、减少)。‎ ‎【答案】 (1). 磷脂双分子层 (2). 溶酶体 (3). 细胞膜的流动性 (4). 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 (5).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6). 增多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细胞自噬指细胞吞噬自身无用的蛋白质或细胞器的过程,即细胞自噬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内并降解的过程,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详解】(1)小泡膜属于生物膜结构,其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溶酶体是细胞内的“消化车间”,其与囊泡结合的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2)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 ‎(3)酵母细胞完成自噬过程时需要的ATP来源于细胞的呼吸作用,发生在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4)如果遇到养分不足、缺氧等特殊情况,则细胞中的自吞小泡的数量将增多。‎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明确细胞膜是所有细胞的边界,不同生物膜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3.科学研究发现:植物的Rubisco酶具有“两面性”。在较强光照下,当CO2浓度较高时,该酶催化C5与CO2反应,完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当O2浓度较高时,该酶却催化C5与O2反应生成一个C3和一个C2,C2经一系列变化后到线粒体中会生成CO2,这种植物在较强光下吸收O2产生CO2的现象称为光呼吸。下图为光合作用暗反应和光呼吸的部分过程。现以小麦叶肉细胞为研究材料,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 ‎(1)光呼吸与光合作用暗反应相比,两者均利用了_________作为原料;除图中所示物质及酶外,光合作用暗反应生成最终产物还需要_________(填物质名称)的参与。‎ ‎(2)为探究光呼吸的产物与场所,请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图示过程光呼吸的终产物和场所,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实验结果_____。(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分别用18O标记O2和CO2)‎ ‎【答案】 (1). C5 (2). ATP和NADPH(或[H]) (3). 实验思路 甲组:将小麦叶肉细胞置于光照较强和18O2浓度较高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18O出现的场所及物质。‎ 乙组:将小麦叶肉细胞置于光照较强和C18O2浓度较高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检测18O出现的场所及物质。‎ 顶期实验结果:‎ 甲组中的18O出现在线粒体和叶绿体基质中,在CO2和糖类中均可检测到18O。‎ 乙组中的18O出现在叶绿体基质中,在糖类中可检测到18O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植物的Rubisco酶具有两方面的作用:当CO2浓度较高时,该酶催化C5与CO2反应,生成C3,C3在ATP和[H]的作用下完成光合作用;当O2浓度较高时,该酶催化C5与O2反应,产物经一系列变化后到线粒体中会产生CO2,这种植物在光下吸收O2产生CO2的现象称为光呼吸。‎ ‎【详解】(1)由图示分析可知,光呼吸与光合作用暗反应相比,两者均利用了C5作为原料;除图中所示物质及酶外,光合作用光反应还为暗反应提供ATP和NADPH,用于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2)为探究光呼吸的产物与场所,验证上述图示过程光呼吸的终产物和场所,可采取的实验思路为:‎ 甲组:将小麦叶肉细胞置于光照较强和18O2浓度较高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18O出现的场所及物质。‎ 乙组:将小麦叶肉细胞置于光照较强和C18O2浓度较高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检测18O出现的场所及物质。‎ 顶期实验结果:‎ 甲组中的18O出现在线粒体和叶绿体基质中,在CO2和糖类中均可检测到18O。‎ 乙组中的18O出现在叶绿体基质中,在糖类中可检测到18O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呼吸的过程,并与光合作用、细胞呼吸进行对比,确定其产生的三碳化合物少,降低了有机物的合成。‎ ‎34.某二倍体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为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有高茎(D)与矮茎(d)、红色果(R)与黄色果(r)两对相对性状,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某小组对这两对性状展开了如下测交实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测交类型 测交后代(F1)表现型种类及比例 高茎红色果 高茎黄色果 矮茎红色果 矮茎黄色果 父本×隐性纯合个体 ‎3‎ ‎2‎ ‎2‎ ‎3‎ 母本×隐性纯合个体 ‎1‎ ‎0‎ ‎0‎ ‎1‎ ‎(1)这两对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___________(填“是”或“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父本测交后代矮茎红色果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2)根据上述父本测交结果分析,表现型比例不是1:1:1:1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 ‎(3)根据上述测交结果分析,若将F1中高茎红色果种下,自然状态下F2中高茎红色果植株占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测交结果分析,若将F1中高茎红色果与矮茎黄色果杂交,F2中高茎红色果植株占______。‎ ‎【答案】 (1). 是 (2). ddRr (3). 部分雄配子可能丧失了受精能力(或Dr和dR雄配子各有1/3致死) (4). 13/20 (5). 3/10或1/2‎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已知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根据表格分析,父本与隐性纯合个体ddrr杂交,后代高茎:矮茎=1:1,红果:黄果=1:1,说明父本的基因型为DdRr,而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2:2:3,说明雄配子中的Dr和dR只有2/3完成了受精;母本与隐性纯合个体ddrr杂交,后代高茎:矮茎=1:1,红果:黄果=1:1,说明母本的基因型为DdRr,但是没有出现高茎黄色果和矮茎红色果,说明雌配子中Dr和dR不能完成受精。‎ ‎【详解】(1)根据题干信息已知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根据表格分析,父本与隐性纯合个体ddrr杂交,后代高茎:矮茎=1:1,红果:黄果=1:1,说明父本的基因型为DdRr。父本测交后代矮茎红色果的基因型是ddRr。‎ ‎(2)父本基因型为DdRr与隐性纯合个体ddrr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2:2:3,说明雄配子中的Dr和dR只有2/3完成了受精,即Dr和dR雄配子各有1/3致死。‎ ‎(3)F1中高茎红色果基因型为DdRr,其产生的雄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DR:Dr:dR:dr=3:2:2:3,产生的雌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DR:dr=1:1,因此自然状态下F2中高茎红色(D R )果植株所占比例=3/10+1/2-3/10×1/2=13/20。‎ ‎(4)将F1中高茎红色果(DdRr)与矮茎黄色果(ddrr)杂交,若高茎红色果为父本,则F2中高茎红色果植株占3/10;若高茎红色果为母本,则F2中高茎红色果植株占1/2。‎ ‎【点睛】本题考查根据题干信息确定两对等位基因是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子代出现异常比例的原因是配子部分致死导致,根据测交结果判断致死配子的种类及比例是解决这道题的关键。‎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