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神经调节作业
第3讲 神经调节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 (2019·溧水调研)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导 B. 兴奋在突触后膜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化 C. 神经纤维外膜接受刺激,引起Na+内流,膜外形成负电位 D.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 2. (2018·南京、盐城一模)下列与图示反射弧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①代表感受器 B. 图中包含3个神经元 C. 神经递质可存在于A处 D. 直接刺激C处,效应器无反应 3. (2019·苏州调研)下图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之间常见的一种联系方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图中共有3个神经元构成2个突触 B. 神经纤维兴奋是Na+大量外流的结果 C. 刺激b处后,a、c处均能检测到电位变化 D. 这种联系有利于神经元兴奋的延续或终止 4. (2017·海南卷)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 B. 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C. 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 D. 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而不参与体液调节 5. (2018·扬州中学)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兴奋传导致感受器产生感觉 B.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从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 C.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D. 神经纤维内部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 6. 右图为人体某反射弧结构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突触包括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两部分 B. 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通过突触间隙 C. a结构是效应器,d结构是感受器 D. c结构决定了神经冲动只能从a处传导到d处 7. 右栏上图为针刺引起的缩手反射活动中神经纤维上某一位点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在反射活动的反射弧上兴奋进行双向传导、单向传递 B. 图中ac段动作电位的形成由膜外大量Na+内流所致 C. 图中ae段Na+和K+进行跨膜运输均不消耗能量 D. 从针刺手指到大脑皮层产生痛觉可视为另一个反射活动 8. (2018·南京三模)下图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①⑤表示相关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⑤是效应器,指肌肉或腺体,刺激②引起⑤反应不能称为反射 B. 分别电刺激②和④,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次数,可验证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 C. 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在突触间隙中的扩散及作用于突触后膜均需消耗ATP D. 若乙为抑制性神经元,丙释放兴奋性递质后,乙的膜电位仍然是外正内负 9. (2018·无锡一模) 右图表示一个完整反射弧结构,其中腓肠肌既与传入神经相连,又与传出神经相连,且传出神经末梢与腓肠肌细胞接触部分类似突触称为神经—肌肉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大脑既能接受兴奋,又能传递兴奋,故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是双向的 B. 刺激M处,腓肠肌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 C. 刺激腓肠肌,电流表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10. (2018·苏北四市一模) 右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其中a、b、c表示相关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从结构a到结构c构成一个完整反射弧 B. 兴奋在结构b处的传递是双向的 C. 结构c接受适宜的电刺激,可在结构a上测到电位变化 D. 结构a接受一次有效刺激,兴奋在结构c上传导是单向的 二、 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 11. (2019·如东期中)下列有关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神经元细胞膜外K+内流是产生兴奋的离子基础 B. 神经递质具有微量、高效、作用持久的特点 C. 一个反射活动所需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反射弧的长短 D. 神经调节既能调控激素调节,又会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12. 下列有关兴奋产生、传导和传递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外阳离子浓度低于膜内 B. 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 C. 兴奋传导时,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形成局部电流 D. 突触传递兴奋的方向,由突触后膜的选择透过性决定 13. (2018·苏锡常镇二模) 右图表示人体内神经—肌肉突触结构中的兴奋传递过程。研究发现,当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到轴突末梢时,引起前膜上的Ca2+ 通道开放,进而促使含有乙酰胆碱(Ach)的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将Ach释放到接头间隙,并扩散到后膜,与Ach受体结合,引起后膜上的Na+通道开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在突触小体上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B. 突触前膜释放Ach的部位与突触后膜受体部位对应分布有利于信息的高效传递 C. Ach通过载体蛋白进入突触后膜细胞内并引起膜电位变化 D. 突触后膜上受体等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结构有关 三、 非选择题 14. (10分)下图表示某同学在医院取指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的模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 图甲中的①和⑤分别是反射弧中的 和 ,后者是由 组成。 (2) 用针刺④时,引起⑤收缩的现象能称为反射吗? (选填“能”或“不能”)。该同学在接受抽血时,尽管感觉到了针刺的疼痛,为了配合医生,他并没有缩回手臂,这说明了由脊髓控制的缩手反射还受 的控制。 (3) 刺激甲图中的④,结合乙图分析此处的膜电位发生的变化是 ,该变化是由 引起的。 (4) 刺激甲图中的④,B装置指针能否偏转? (选填“能”或“不能”)。 (5) 丙图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 (选填“单向”或“双向”)的,原因是 。 15. (2018·淮中、南师附中、海门、天一联考)(8分)为了研究河豚毒素对神经元兴奋的产生及其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影响,科研工作者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如下实验,结果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 组号 处理 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 室温,0.5 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mV Ⅰ 未加河豚毒 素(对照) 75 75 Ⅱ 浸润在 河豚毒 素中 5 min后 65 65 Ⅲ 10 min后 50 25 Ⅳ 15 min后 40 0 (1) 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产生兴奋,刺激部位的膜外电位变化是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测得动作电位0.5 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 的方式释放 ,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此过程中发生的信号变化是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2) 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Ⅱ、Ⅲ、Ⅳ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 直接引起的。 (3) 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 (多选)。 a. 镇静剂 b. 麻醉药 c. 降糖药 d. 肌肉松弛剂 (4) 研究者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突触前膜先出现Ca2+ 内流,之后引发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药物BAPTA能迅速结合Ca2+ ,现将该药物注入突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动作电位不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则说明Ca2+ 对突触前神经元神经冲动的产生 (选填“有”或“无”)影响,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 (选填“有”或“无”)影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