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县(市)一中期末联考 高中 一 年 生物 科试卷 1.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种能引起猪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的病毒,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只传染猪和野猪。下列关于非洲猪瘟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就能培养非洲猪瘟病毒 B. 非洲猪瘟病毒的繁殖只能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 C. 非洲猪瘟病毒可以同时感染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D. 非洲猪瘟病毒和其他生物一样,也具有细胞结构 【答案】B 【解析】 【分析】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非洲猪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于活细胞中,不能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培养,A错误;非洲猪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繁殖只能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B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只传染猪和野猪,说明其也不能感染植物细胞,C错误;非洲猪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病毒的结构和繁殖特点,明确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生于活细胞中。 2.某课题组对雾霾中的微生物进行了研究,发现含有病原微生物,主要为肺炎双球菌、烟曲霉菌和人类腺病毒C,这几种生物共有的结构或物质是( ) A. 染色体 B. 细胞膜 C. 拟核 D. 核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中的细菌类生物,烟曲霉菌属于真核细胞中的真菌类生物,人类腺病毒C属于病毒、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 【详解】在肺炎双球菌、烟曲霉菌和人类腺病毒C中,烟草霉菌具有染色体,肺炎双球菌和人类腺病毒C均不具有染色体,A 错误;在肺炎双球菌、烟曲霉菌和人类腺病毒中,肺炎双球菌和烟曲霉菌均具有细胞膜,人类腺病毒C不具有细胞膜,B错误;在肺炎双球菌、烟曲霉菌和人类腺病毒中,肺炎双球菌具有拟核,烟曲霉菌和人类腺病毒C均没有拟核,C错误;在肺炎双球菌、烟曲霉菌和人类腺病毒中,肺炎双球菌和烟曲霉菌中均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人类腺病毒C中只含有DNA一种核酸,D正确。 【点睛】总结:常考的真核生物有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等;常考的原核生物有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等;此外,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3.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细胞核中含有染色质和核仁等重要结构,因而能够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B. 口腔上皮细胞的粗面内质网比唾液腺细胞的更发达 C. 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生命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D. 肌细胞形成的线粒体结构有利于肌细胞的能量供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是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需要结合真核细胞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进行分析,据此判断各个选项。 【详解】细胞核中含有染色质和核仁等重要结构,因而能够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A正确;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生命活动高效、有序进行,C正确;大量合成胰蛋白酶的胰腺细胞中粗面型内质网发达,因为胰蛋白酶属于分泌蛋白,粗面型内质网对其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进行加工,而光滑型内质网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脂质,B错误;肌细胞中的肌质体是由大量变形的线粒体构成的,所以肌细胞中的肌质体有利于肌细胞的能量供应, D正确。 4.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细胞骨架与细胞的运动、分裂、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等活动有关 B. 中心体只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C. 小肠黏膜属于生物膜系统,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极为重要 D. 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脱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点是细胞结构和功能,涉及细胞器、细胞骨架和生物膜等,考查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属于识记水平的考查。 【详解】细胞骨架是细胞内由蛋白质纤维形成的网状结构,对于细胞的运动、分裂、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等活动有重要的作用,A正确. 中心体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B错误. 小肠黏膜是构成小肠的组织,不是生物膜,C错误. 脱氧核糖核酸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D错误. 【点睛】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生物膜是细胞内的膜结构,小肠粘膜是组织水平的结构。 5.细胞学说被恩格斯誉为 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和生物体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B. 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体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C. 施莱登和施旺两人发现和命名了细胞,并共同提出了细胞学说 D. 细胞学说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证据,表明各种生物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 【答案】D 【解析】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是动植物的基本单位,体现了生物体的统一性,没有揭示多样性,A错误;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体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B错误;第一个命名细胞的科学家是虎克,C错误;“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可以表明各种生物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证据,D正确。 考点: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 6.I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是人体分泌的具有促进生长作用的蛋白质。IGF遇高温会失去活性,这是由于高温破坏了IGF的( ) A. 氨基酸 B. 肽键 C. 肽链 D. 空间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点是蛋白质,考查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属于识记水平的考查,基础题。 【详解】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单体,通过肽键连接成肽链,肽链再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高温、过酸过碱等使蛋白质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失活,选D。 【点睛】IGF是蛋白质,高温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从而使蛋白质永久性失活。 7.如表对几种生物核酸中的碱基、核苷酸种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口腔上皮细胞 蓝藻细胞 SARS病毒 豌豆根毛细胞 碱基 5种 5种 5种 8种 核苷酸 5种 8种 8种 8种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因此含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A错误;蓝藻细胞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因此含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B正确;SARS病毒只有RNA一种核酸,因此只有4种碱基、4种核苷酸,C错误;豌豆根毛细胞中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因此含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D错误。 8.下列有关人体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 B. 蛇毒中的磷脂酶因水解红细胞的膜蛋白而导致细胞破裂 C. 磷脂含有的化学元素与脂肪的不同 D. 胆固醇既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答案】B 【解析】 【分析】 脂质主要含三大类:脂肪、磷脂和固醇,其中固醇主要包括胆固醇、维生素D和性激素等。其组成元素主要是C、H、O,少数还含有N、P。脂肪主要分布在动物内脏器官周围以及大网膜和肠系膜等处,对保护内脏器官、缓冲和减压有重要作用;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等生物膜的重要成分;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也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维生素D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性激素有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与形成以及第二性征的维持有重要作用。 【详解】脂质中脂肪主要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A正确;蛇毒中的磷脂酶因水解红细胞膜的磷脂而导致细胞破裂,B错误;磷脂含有的化学元素有C、H、O、N、P等,而脂肪的组成元素只有C、H、O,C正确;胆固醇既是细胞膜的重要组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正确。 【点睛】熟悉脂质的组成元素、分类及其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其中易错选项B中要注意磷脂酶的作用是水解磷脂。 9.如图表示生物体内核酸的基本单位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只在②方面 B. 若③是尿嘧啶,则②一定是核糖 C. 核酸只存在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中 D. 组成RNA和DNA的元素种类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以及主要特点,属于理解和识记水平的考查。 【详解】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在五碳糖和碱基方面,A错误. 尿嘧啶只能与核糖相连形成核糖核苷酸,B正确. 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病毒体内也有核酸,C错误. RNA和DNA的组成元素都是C、H、O、N、P,D错误. 【点睛】①、②、③分别是磷酸、五碳糖和含氮碱基.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在②和③两方面,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碱基含有T;RNA的五碳糖是核糖,碱基有U. 10.仔细观察下面三幅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表示的结构是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 B. 图乙化合物是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C. 图乙表示的结构是RNA水解的最终产物 D. 图丙可以用来表示蔗糖、乳糖和糖原的分子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点是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涉及蛋白质、核酸和糖类,主要考查它们的结构,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 【详解】图甲表示的结构是氨基酸,它是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A正确. 图乙化合物含有T,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B错误. 图乙表示的结构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NA水解的最终产物,C错误. 图丙是二糖,糖原是多糖,D错误. 【点睛】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碱基含有T;RNA的五碳糖是核糖,碱基有U. 11.纤维素被称为第七营养素。食物中的纤维素虽然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能促进肠道蠕动、吸附排出有害物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纤维素是一种二糖 B. 纤维素中不含有能量 C. 人体内没有消化纤维素的酶 D. 人体细胞没有高尔基体,所以无法利用纤维素合成细胞壁 【答案】C 【解析】 纤维素是一种多糖,A错误;纤维素中含有能量,很多微生物就利用纤维素中的能量,B错误;人体内没有消化纤维素的酶,C正确;人体内有高尔基体,但不合成纤维素,D错误。 【点睛】注意:纤维素是植物体内的一种多糖,有葡萄糖经过缩合而形成的一种大分子物质,所以属于多糖,在人体的消化道内因为没有相关的水解酶,不会被人体分解。 12.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B. 不同功能的细胞,其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C. 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 D. 细胞膜上甲胎蛋白的含量发生变化可作为检测细胞是否癌变的指标之一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点是细胞膜的结构,主要是细胞膜的成分,属于识记水平的基本知识考查。 【详解】细胞膜主要成分由脂质和蛋白质,A正确. 细胞膜的功能差异主要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B错误. 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含量最多的是磷脂,C正确. 甲胎蛋白诊断癌细胞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细胞膜上甲胎蛋白的含量发生变化可作为检测细胞是否癌变的指标之一,D正确. 【点睛】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还有少量的糖类;脂质中含量最多的是磷脂;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主要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细胞癌变时膜上的糖蛋白数量减少,甲胎蛋白增多。 13.下列有关论述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壁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不同细胞的细胞壁成分有差异 B. 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有叶绿体、核糖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 C. 均能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生物细胞中的物质或结构有核糖体、ATP D.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质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点是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涉及细胞壁、细胞器和ATP,属于基本知识识记水平的考查。 【详解】细胞壁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不同细胞的细胞壁成分有差异,细菌的细胞壁成分是肽聚糖,A正确. 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没叶绿体,B错误. 原核和真核生物细胞中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细胞生物中都有ATP ,C正确.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质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D正确. 【点睛】叶绿体主要分布于叶肉细胞,还有幼嫩的茎和果实表皮细胞中;原核生物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ATP和ADP的相互转化的供能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14.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哺乳动物红细胞的核会退化并从细胞中排出 B. 细胞中的线粒体可以定向运动以适应代谢需求 C. 溶酶体能将大分子物质水解,但不能将其彻底氧化分解 D. 植物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时,细胞就会发生质壁分离或复原 【答案】D 【解析】 哺乳动物红细胞的核会退化并从细胞中排出,A正确;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需要能量多的部位线粒体含量高,所以细胞中的线粒体可以定向运动以适应代谢需求,B正确;溶酶体中含有溶酶体酶,能将大分子物质水解,但不能将其彻底氧化分解,C正确;只有植物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达到一定的值时,细胞才会发生质壁分离或复原,D错误。 15.图是高等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2.5分别是液泡和叶绿体,在植物细胞中均有 B. 此图中结构3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C. 5.6均为双层膜,都与能量的转换有关 D. 1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答案】A 【解析】 据图分析,2是液泡,5是叶绿体,都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都是并不是每个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和液泡的,如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A错误;3是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B正确;5是叶绿体,6是线粒体,都具有双层膜,且都与能量的转换有关,C正确;1是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D正确。 16.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当细胞原生质层两侧溶液浓度相等时,也有水分子的跨膜运输 B. 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质壁分离现象可能不会再发生 C. 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D. 当达到渗透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一定相等。 【答案】D 【解析】 当细胞原生质层两侧溶液浓度相等时,也有水分子的跨膜运输,即达到水分子的进出的动态平衡,A正确;只有活细胞能够发生质壁分离,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细胞死亡,质壁分离现象可能不会再发生,B正确;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不断增大,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C正确;当达到渗透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不一定相等,D错误。 17.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去除主脉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的浓度变大,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小。假设蔗糖分子不进出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前,甲的浓度>乙的浓度>丙的浓度 B. 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 C. 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协助扩散 D. 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点是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意在考查学生审题、分析和判断能力, 【详解】根据试题分析,生理状态相同的叶片的细胞液浓度是相同的,甲浓度<细胞液浓度导致细胞吸水,甲的浓度变大;乙浓度=细胞液浓度,所以乙的浓度不变;丙浓度>细胞液浓度导致细胞失水,丙的浓度变小。所以实验前的丙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A错误。 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细胞液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B错误。 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C错误。 甲、丙的浓度变化是渗透作用引起的,是由水分子在细胞液与蔗糖溶液间扩散引起的,D正确. 【点睛】水分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溶液运动到高浓度溶液;细胞中蔗糖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液的浓度就会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18.以紫色洋葱鳞叶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原生质体长度和细胞长度分别用B和A表示(如图),在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B/A值越小,则紫色越浅 B. 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B/A值越大,则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高 C. 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B/A值越小,则越易复原 D. 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B/A值越大,则细胞的正常细胞液浓度越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点是质壁分离实验,考查质壁分离原理和分离过程中相关指标的变化的理解以及识图能力,属于基本知识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考查。 【详解】B/A值越小,则质壁分离程度越大,那么紫色越深,A错误. B/A值越大,则质壁分离程度越小,失水越少,那么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低,错误. B/A值越小,则质壁分离程度越大,越不容易复原,C错误. B/A值越大,质壁分离程度越小,失水越少,则细胞的正常细胞液浓度越高,D正确. 【点睛】渗透作用中水分渗透的方向是从低浓度溶液到高浓度溶液;质壁分离程度与B的大小成负相关。 19.观察在0.3 g/mL蔗糖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现中央液泡逐渐变小,说明( ) A. 细胞壁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B.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是活的 C. 此时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D. 细胞壁收缩导致中央液泡失水 【答案】B 【解析】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是全透性的,A错误;在0.3 g/mL蔗糖溶液中,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中央液泡逐渐变小,则说明此时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导致中央液泡失水,同时也能说明该细胞具有活性,B正确,C、D错误。 20.某人做酶相关实验时,在试管中加入新鲜淀粉酶溶液2 mL,放入适宜温度的热水中,保温5min。然后加入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1ml,摇匀,再加入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4滴,摇匀,试管中液体的颜色是( ) A. 砖红色 B. 无色 C. 紫色 D. 蓝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点是酶的本质和蛋白质的鉴定,属于基本知识应用水平的考查,属于容易题。 【详解】绝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淀粉酶就是蛋白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选C。 21.为研究甲地某植物能不能移植到乙地生长,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个测定该植物细胞液浓度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如下表: 蔗糖溶液浓度(mol·L-1) 0.16 0.20 0.24 0.28 0.32 0.36 质壁分离状况 不分离 不分离 刚分离 较显著 显著 显著 他们又测定了乙地土壤溶液浓度,发现乙地土壤溶液的浓度适合该植物生长,则乙地土壤溶液的浓度最可能是( ) A. >0.20 B. <0.24 C. <0.28 D. >0.24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点是渗透作用,根据渗透作用原理和质壁分离现象判断细胞液的浓度和土壤溶液浓度,考查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 【详解】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在外界溶液浓度为0.24mol/L的时候,质壁分离状况是刚分离,说明细胞液的浓度大约是0.24 mol/L;乙地土壤溶液的浓度适合该植物生长,说明细胞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则乙地土壤溶液的浓度最可能是小于0.24 mol/L,B正确。 【点睛】利用质壁分离实验的方法判断细胞液浓度,细胞液的浓度和使细胞刚刚发生质壁分离的外界液浓度相近;细胞吸水的条件是细胞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外液的浓度。 22.如图是番茄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和氧分压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A点时细胞不产生ATP B. A→B段,ATP是限制根细胞吸收K+的主要因素 C. 在B点以后,中耕松土对根细胞吸收K+的速率影响不大 D. 氧分压为8时,AB曲线将演变为M2形态 【答案】A 【解析】 A处主要进行无氧呼吸,能产生ATP。因此A错; A→B段,随着氧分压的增加,细胞的有氧呼吸速度加快,ATP产生增多,细胞对K+吸收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因而ATP是限制根细胞吸收K+的主要因素,B正确; B点以后,有氧呼吸速率已经达到最大值,就算增加氧的分压(如中耕松土),也不会使呼吸加快,因而K+的吸收速率也不会再增加,C、D正确。 23.李斯特氏菌中的致病性细菌会在人类的细胞之间快速传递,使人患脑膜炎。其原因是该菌的一种InIC蛋白可通过阻碍人类细胞中的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的转移。下列叙述正确的( ) A. 与乳酸菌一样,该菌的遗传物质是RNA B. 该菌使人类细胞发生变形,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 该菌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胞吞作用 D. Tuba蛋白和InIC蛋白的合成均需要内质网的加工 【答案】C 【解析】 【分析】 以信息为背景考查生物的遗传物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及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考查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和利用知识分析问题能力。 【详解】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A错误. 细胞发生变形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错误. 菌体是大颗粒结构,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是胞吞作用,胞吞消耗能量,C正确. InIC蛋白是细菌合成的,原核细胞没有内质网,D错误. 【点睛】细胞中有DNA和RNA两种核酸,DNA是遗传物质,RNA不是遗传物质。 注意区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 24.有一种物质只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但却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层膜。这种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是( ) A. 自由扩散 B. 协助扩散 C. 主动运输 D. 胞吞和胞吐 【答案】B 【解析】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顺浓度梯度,说明是被动运输,即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但没有蛋白质,物质不能运输,说明运输过程需要载体蛋白质,因此协助扩散,即易化扩散. 【考点定位】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25.ATP之所以作为直接的供能物质,是因为( ) A. ATP在细胞内数量很多 B. ATP中的高能磷酸键贮存的能量多且很不稳定 C. ATP中的高能磷酸键很稳定 D. ATP是生物体内唯一可以储存能量的化合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TP之所以作为直接的供能物质,是因为ATP中的高能磷酸键贮存的能量多且很不稳定,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6.图中的1表示一定量的酶在最适温度时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如果将反应温度略微升高或向反应混合物中再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变化后的曲线最可能分别是( ) A. 5.2 B. 3.2 C. 4.2 D. 3.4 【答案】C 【解析】 【分析】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底物浓度和酶浓度不影响酶的活性,而是通过影响底物与酶的接触面积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pH和温度通过影响酶活性影响酶促反应速率;酶的抑制剂和激活剂也可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详解】反应温度能通过影响酶活性影响反应速率,当反应温度高于最适温度时,酶活性降低,反应速率最终稳定,但反应速率比最适温度下的反应速率低,由此可知曲线4表示反应温度略微升高后的酶促反应速率曲线,A、B、D均错误;反应混合物中再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当反应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酶浓度,加入酶提高了酶浓度,增大了反应速率,由此可知曲线2表示再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后的酶促反应速率曲线,正确答案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题干中信息“下图中的1表示一定量的酶在最适温度时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再根据题意作答。 27.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将过氧化氢酶加入H2O2溶液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的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活性,自变量有温度.时间 B. 从图中可以得出过氧化氢酶的最适温度为25℃ C. 20—80分钟,40℃下过氧化氢酶活性减小最显著 D. 温度和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原理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点是影响酶的活性的因素,考查实验的变量、结果分析等基本试验方法和技能,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 【详解】该实验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时间的变化,所以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活性,自变量是温度、时间,A正确. 从图中可知25℃时酶的活性最高,但由于没有出现峰值,所以不能得出过氧化氢酶的最适温度,B错误. 20—80分钟,45℃下过氧化氢酶活性减小最显著,C错误. 温度和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原理不同,D错误. 【点睛】对照实验研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底物浓度直接影响反应速率。 28.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酶彻底水解产物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B. 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从而提高了化学反应的速率 C. 一种酶催化化学反应的种类与其空间结构有关 D. 胃蛋白酶不能催化小肠中蛋白质的水解,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的本质是RNA,因此都含有C、H、O、N,蛋白质类酶彻底水解产物是氨基酸,RNA类酶彻底水解产物是核糖、磷酸、碱基,A错误;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错误;酶的催化主要具有专一性,其催化化学反应的种类与其空间结构有关,C正确;胃蛋白酶不能催化小肠中蛋白质的水解,是因为在小肠中胃蛋白酶已经失活了,D错误。 29.如下图所示,甲、乙、丙三图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的关系。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因反应液中酶的数量有限,当反应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反应速率不再上升 B. 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称为最适温度 C. 图乙中,温度超过a点后反应速率急剧下降,其原因是高温条件下酶变性失活 D. 图丙中,pH从6上升到10的过程中,酶活性先增强,后降低 【答案】D 【解析】 【分析】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1)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的条件下,酶在最适温度时活性最大;高温使酶永久失活,而低温使酶活性降低,但能使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适宜温度下活性会恢复。(2)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每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过酸或过碱会使酶永久失活。(3)酶的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固定、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4)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急剧加快,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也增加,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详解】图甲中,因反应液中酶的数量有限,当反应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反应速率不再上升,A正确;图乙中,最高点a点对应的温度称为最适温度,B正确;图乙中,温度超过a点后,由于高温条件下酶变性失活,反应速率急剧下降,C正确;图丙中,pH=6时酶变性失活不可恢复,故pH从6上升到10的过程中,酶活性不变,D错误。 【点睛】注意:酶在不适的PH或高温等环境中处理后,由于其空间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其活性不能恢复。 30.下面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线粒体是蓝藻产生ATP的主要场所 B. 原核细胞合成ATP时能量只能来自细胞呼吸释放的化学能 C. 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ATP的分布 D. 植物的根细胞吸收钾离子的过程中,ATP中三个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都会释放出来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点是ATP,涉及原核细胞的结构、ATP的结构、利用和来源,属于基本知识理解和识记水平的考查。 【详解】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线粒体,A错误. 有些原核生物,如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细胞合成ATP时能量来自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错误. 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许多生命活动都消耗能量,所以都有ATP的分布,C正确. ATP供能时,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能量,D错误. 【点睛】原核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ATP中有两个高能磷酸键,通常水解的是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 31.猪笼草是一种会捕获并消化动物的植物。为了验证其分泌液中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如下图所示。在适宜温度的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试管1、2中加入适量双缩脲试剂,试管3、4不加任何试剂。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实验甲是对照组、实验乙为实验组,两组一起才能达到实验目的 B. 实验乙是对照组、实验甲为实验组,两组一起才能达到实验目的 C. 实验乙的观测指标能证明分泌液中有蛋白酶 D. 由试管2、3构成的对照实验,即可得出实验结论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点是酶,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实验的设置和结果分析,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难度适中. 【详解】试管1和2形成对照,试管3和4形成对照,实验甲和实验乙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不能形成对照,A、B错误. 实验乙中可以根据蛋白块变小判断分泌物中含有蛋白酶,C正确。 试管2和3实验不能形成对照,因此不能得出实验结论,D错误。 【点睛】蛋白酶是蛋白质;蛋白质可以和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实验检测指标要合理,实验结组分析时要保证单一变量。 32.如图表示生物体内发生的两个化学反应,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相应的化学键。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进行图示的水解过程,③和④均断裂 B. 图中酶1和酶2的化学本质相同,但是二者的种类不同 C. 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反应相联系 D. 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只发生在真核细胞内 【答案】B 【解析】 【分析】 ATP与ADP相互转化 反应 ATPADP+Pi+能量 ADP+Pi+能量 ATP 反应类型 水解反应 合成反应 酶的类型 水解酶 合成酶 能量来源 高能磷酸键中的化学能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光能 能量去向 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储存于高能磷酸键中 场所 活细胞所有部位 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详解】进行图示的水解过程,远离腺嘌呤的高能磷酸键(④)断裂,A错误;图中酶1和酶2的化学本质均是蛋白质,但是二者的种类不同,酶1是ATP水解酶,酶2是ATP合成酶,B正确;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C错误;ATP为直接能源物质,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D错误。故选B。 【点睛】识记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33.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S型肺炎双球菌通过核孔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B. 吞噬细胞中高尔基体加工的蛋白质可转移至溶酶体 C. 性腺细胞膜上运输性激素的载体蛋白数量通常青春期时比幼年和老年期时多 D.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只能通过细胞膜之间的直接接触实现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点是细胞的结构和供能,涉及原核细胞的特点、细胞器的供能、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和细胞膜的供能,实验基本知识的考查。 【详解】S型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因此也没有核孔,A错误. 吞噬细胞中溶酶体储存的水解酶是蛋白质,需要经过高尔基体的加工分类和发送,B正确. 性激素是脂质,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不需要载体蛋白,C错误.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有多种,可以通过细胞膜之间的直接接触实现,D错误. 【点睛】水、气体分子和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性激素是固醇类物质;一个细胞可以分泌信号分子,通过血液的运输作用于另一个细胞膜上的受体传递信息,也可以通过分子通道完成信息交流。 34.该图是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关于该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O2扩散进入细胞中,是由Ⅱ侧向I侧扩散 B. 细胞膜两侧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相同 C. 3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 D. 1和2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答案】C 【解析】 根据3糖蛋白的位置可知:I侧是细胞的外侧,Ⅱ侧是细胞的内侧。O2扩散进入细胞中,是由I侧向Ⅱ侧扩散,故A项错误;由于生物膜的功能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细胞膜的内外两侧功能不同,因此膜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和数目有差异,B项错误;图中3是糖蛋白,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C项正确;2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D项错误。 35.下表是人体成熟红细胞中与血浆中的k+和Mg2+在不同条件下的含量比较,分析不正确的是( ) 单位:mmol 处理前 用鱼膝酮处理后 用乌本苷处理后 细胞内 血浆中 细胞内 血浆中 细胞内 血浆中 K+ 145 5 11 5 13 5 Mg2+ 35 1.4 1.8 1.4 35 1.4 A. 鱼膝酮对k+载体的生理功能有抑制作用,也抑制了Mg2+载体的生理功能 B. 鱼膝酮可能是通过抑制红细胞的有氧呼吸,从而影响k+和Mg2+的运输 C. 乌本苷抑制k+载体的生理功能而不影响Mg2+载体的生理功能 D. 主动运输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和排出物质的方式 【答案】B 【解析】 【分析】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考查对离子跨膜运输的理解和数据分析能力,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 【详解】由表中数据可知,两种离子的运输都受得了影响,鱼膝酮可能抑制了k+和Mg2+的载体蛋白功能从而影响跨膜运输,A正确. 红细胞没有线粒体,进行的是无氧呼吸,B错误. 乌本苷抑制k+的跨膜运输,而不影响Mg2+的跨膜运输,载体具有特异性,因此C的判断正确. 主动运输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运输物质,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和排出物质的方式,D正确. 【点睛】易错点:成熟红细胞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特殊性。 两种离子的运输都受到影响时可能是能量供应受到了影响,也可能是载体蛋白同时受到了影响。 36.将某哺乳动物的两种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Q溶液中,测定不同情况下吸收Q的速率,结果如表所示。不考虑胞吞作用,由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 细胞类型 未通入空气组的吸收速率 通入空气组的吸收速率 胚胎干细胞 3mmol/min 5mmol/min 成熟红细胞 3mmol/min 3mmol/min A. 两种细胞吸收Q均取决于浓度差 B. 两种细胞吸收Q均不需载体蛋白的参与 C. 胚胎干细胞吸收Q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D. 成熟红细胞吸收Q的方式为被动运输 【答案】C 【解析】 根据表格分析,胚胎干细胞对Q的吸收受通入空气的影响,空气是影响呼吸作用生成ATP的因素,说明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C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对Q的吸收不受通入空气的影响,但能进行无氧呼吸,说明运输方式可能与能量有关,也可能无关,说明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或被动运输,D错误。主动运输吸收Q需要消耗能量,与浓度差没有直接的关系,A错误;胚胎干细胞吸收Q肯定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错误。 37.许多物质对酶的活性会产生影响,其中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为激活剂,能降低酶活性的物质为抑制剂。某研究小组研究了甲.乙.丙三种物质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则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为物质的种类.酶的活性 B. 物质甲为酶的激活剂,物质乙和丙为酶的抑制剂 C. 甲.乙.丙可能是通过改变酶的空间结构而影响酶的活性 D. 图中的实验结果可能是在不同的温度和pH条件下测定的 【答案】D 【解析】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物质对酶活性的影响,其自变量为物质种类、因变量为酶活性,A正确;与对照组结果相比,甲物质导致酶活性增强,所以甲物质为激活剂,而乙和丙物质导致酶活性减弱,所以物质乙和丙为抑制剂,B正确;不管是激活剂还是抑制剂,只有改变了酶的空间结构才可能改变其活性的大小,C正确;为了遵循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应该是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测定的酶活性,D错误。 38.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 ) A. K+ B. CO2 C. 胰岛素 D. Na+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和识图能力,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详解】分析图乙可知,该物质由细胞外的低浓度向细胞内的高浓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帮助,同时消耗能量,应为主动运输。分析图甲可知,Na+是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进行主动运输,胰岛素是由通过胞吐进行运输的,CO2是通过自由扩散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运输的,K+是由细胞外向细胞内进行主动运输。选A。 3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斐林试剂与蔗糖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可产生砖红色沉淀 B. 苏丹Ⅲ染液与蛋白质反应呈现紫色 C. 用健那绿染色后可在高倍显微镜下看到线粒体双层膜结构 D. 在观察DNA和RNA的分布实验中盐酸可促进某些膜蛋白水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点是基本实验,涉及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鉴定、线粒体的观察、细胞中DNA和RNA分布的观察,考查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属于识记和理解水平的考查。 【详解】蔗糖是非还原性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A错误. 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反应呈现紫色,B错误. 高倍显微镜下不能看到线粒体双层膜结构,C错误. 盐酸可以使某些膜蛋白水解,改变膜的通透性,使甲基绿吡罗红染液容易进入细胞,D正确. 【点睛】斐林试剂与还原性糖产生砖红色沉淀;苏丹III把脂肪染成橘黄色;线粒体双层膜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 40.新陈代谢的进行不仅需要酶,而且需要能量。下列关于酶和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ATP分子的组成元素是C、H、O、P B. 动植物形成ATP的途径分别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C. 某种酶经蛋白酶处理后活性不变,推断其组成成分中含有核糖 D. 任何一个活细胞都能产生酶,酶在细胞内才起催化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点是ATP和酶,涉及ATP的结构和产生、酶的本质和发挥作用的场所,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 【详解】ATP分子的组成元素是C、H、O、N、P五种, A错误. 动植物都能通过呼吸作用形成ATP,B错误. 酶经蛋白酶处理后活性不变,说明它是RNA,RNA中含有核糖,C正确.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不能产生酶,酶在细胞外也可以起作用,D错误. 【点睛】人、动物和真菌等通过呼吸作用产生ATP,绿色植物等还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产生ATP;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41.人体疾病往往与细胞器异常相关联。如内质网在病理条件下,受到损伤时,会发生肿胀.肥大和某些物质积累。肿胀是由于水分和钠的流入,使内质网变成囊泡,进而影响内质网的功能。请回答: (1)内质网在病理条件下的肿胀现象能体现出生物膜具有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含3H标记的亮氨酸(R基为一C4H9)的培养液培养胰腺腺泡细胞,放射性最先出现的细胞部位是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可在内质网中检测到放射性。实验中需要将亮氨酸中的H均标记为3H,通过追踪放射性强度来确定实验结果,亮氨酸经____________反应产生的水中的放射性强度并未明显影响实验结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矿工职业病中的硅肺也与细胞器异常有关,患病原因是由于吞噬细胞中的_________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而导致的。 【答案】 (1). (一定的)流动性 (2). 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3). 细胞膜 (4). 脱水缩合 (5). 亮氨酸产生水中的放射性强度明显低于肽链中放射性强度 (6). 溶酶体 【解析】 【分析】 考点是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在新的题境下考查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利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1)内质网肿胀,膜面积增大,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生物膜的流动性的基础是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2)亮氨酸首先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所以放射性最先出现的细胞部位是细胞膜。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生成肽链,同时产生水,但由于3H主要存在于R基(一C4H9)中,所以反应产生的水中的放射性强度并未明显影响实验结果。 (3)硅肺病因是由于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中缺乏分解硅尘的酶,硅尘不能被分解,却破坏了溶酶体,导致水解酶破坏细胞结构而产生硅肺。 【点睛】涉及生物膜形变的现象都能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溶酶体是细胞中的“消化器官”,但水解酶的种类是有限的。 42.下图表示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圆圈内为局部结构的放大,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细胞可执行多种功能,在执行各种不同功能的过程中,有的具有高度的专一性。从膜的成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内各种离子浓度与小肠中各种离子浓度不成比例,其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 (3)细胞膜表面还存在水解二糖的膜蛋白B,说明某些膜蛋白还具有________功能。 (4)膜蛋白C作为细胞膜表面的________,可接收其他细胞传来的化学信息。 【答案】 (1). 细胞膜蛋白质不同(或膜蛋白质结构不同) (2). 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种类和数量)不同 (3). 催化 (4). 受体(糖蛋白) 【解析】 【分析】 考点是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主要考查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功能,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 【详解】(1)细胞膜的功能主要与蛋白质的种类有关,蛋白质具有特异性。因此膜功能的专一性是因为与执行功能的蛋白质的结构不同有关。 (2)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内各种离子浓度与小肠中各种离子浓度不成比例说明细胞膜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离子的运输需要载体的协助,所以原因是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3)水解二糖是化学反应,说明这种膜蛋白是酶,酶具有催化功能。 (4)细胞间信息交流时,细胞膜上接受信号分子的是特异性的受体蛋白。 【点睛】蛋白质结构具有多样性,因此功能多种多样,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载体蛋白、受体蛋白和酶;蛋白质结构具有特异性,因此功能具有专一性。 43.植物根尖成熟区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离子。下图表示刚施肥后的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在土壤溶液中的状态。请据图回答: (1)该部位的表皮细胞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项)。 (2)图中根表皮细胞此时所处的生理状态是__________。此时,该细胞______(能/不能)吸收水分,_____(能/不能)吸收矿质离子。此时在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充满了________________,要使该细胞复原,应将其置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 (3)现提供3 g/mL的蔗糖溶液、1 mol/L的硝酸钾溶液、1 mol/L的醋酸溶液三种药品(以上溶液的浓度均比一般细胞液浓度大),紫色洋葱,显微镜。请你选择一种正确的药品及其他必要的仪器用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你对第(2)题第二问的判断是否正确。 实验步骤: ①取一块干净的载玻片,在中央加入1滴______________; ②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平展于液滴中,盖上盖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若细胞先出现_________________,后慢慢_______________,则对第(2)题第二问的判断正确。 【答案】 (1). 细胞表面有突起的根毛(或细胞表面向外突起)、有大液泡 (2). 细胞失水,出现质壁分离 (3). 不能 (4). 能 (5). 土壤溶液 (6). 清水或低于细胞液浓度的其他溶液 (7). 1mol/L的硝酸钾溶液 (8). 质壁分离 (9). 自动复原 【解析】 【分析】 考点是物质跨膜运输,主要考查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原理的理解和方法的应用,属于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详解】(1)根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水分,与水分吸收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具有大液泡,细胞液具有很高的浓度,吸收水分的能力强,并且细胞膜向外突起增大了吸收面积。 (2)图中根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说明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因此细胞不能吸水;细胞壁具有全透性,此时在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充满的是土壤溶液。细胞吸水水分和无机盐不是同一个过程,活细胞仍能吸收矿质离子。细胞吸水才能质壁分离复原,而置于低浓度溶液或清水中才能吸水。 (3)将植物细胞置于适宜的硝酸钾溶液中,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原因是细胞主动地选择吸收K+、NO3-,提高了细胞液的浓度,致使细胞又吸收水分,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因此证明质壁分离后的细胞仍然具有吸收无机盐的能力。 【点睛】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才能吸水;细胞吸水的原理是渗透作用,而根对无机盐的吸收是主动运输;细胞处于适宜浓度的溶质可以被细胞吸水的溶液中,可以质壁分离自动复原。 44.下列列出的材料供任意选用,实验用具充足.且试剂浓度适宜,回答有关问题。 各溶液均新配制:淀粉酶溶液、肝脏研磨液、FeCl3溶液、淀粉溶液、蔗糖溶液、过氧化氢溶液、HCl、NaOH、热水、蒸馏水、冰块、碘液、斐林试剂 (1)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酶催化作用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 (2)利用所供材料,_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通过实验验证“酶具有高效性”。 (3)研究淀粉酶的专一性,选用的反应物最好是____________________,应选用_____________(试剂)检测是否出现相应的颜色变化从而来获取实验结果。为了较长时间保存唾液淀粉酶,应选用温度为 _________(选填:“4℃”、“37℃”、“60℃”),pH为 ________(选填:“1.5”、“6.5”、“10.5”)的条件。 【答案】 (1). 蛋白质或RNA (2).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3). 能 (4). 淀粉和蔗糖 (5). 斐林试剂 (6). 4℃ (7). 6.5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实验器材为背景,综合考查了酶的本质、作用机理、酶制剂保存时所注意的事项等,此外还考查了学生设计、分析实验的能力。 【详解】(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的是RNA。酶是生物催化剂,和无机催化剂一样,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只不过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2)酶的高效性是指酶在适宜条件下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1倍。要证明这个问题,就需要用酶和无机催化剂作比较得出结论,在题目给定的材料中可用肝脏研磨液(含过氧化氢酶)、FeCl3溶液、过氧化氢溶液来证明。实验证明在单位时间内肝脏研磨液(含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的速率比FeCl3溶液催化的速率高得多。(3)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要研究淀粉酶的专一性,可用两种思路,一种思路是:用同一种酶催化不同的化学反应来证明,另一种思路是: 用不同的酶催化同一物质完成某一化学反应。就题目给定的材料来看,我们可以采用第一种思路;用同一种酶催化不同的反应物以观察其化学变化。因此选用的反应物应是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这样淀粉酶可催化淀粉水解,而不能催化蔗糖水解,从而证明了酶的专一性。选用的试剂应选用斐林试剂而不能选用碘液,这是因为淀粉可以被淀粉酶催化水解产生还原糖,而蔗糖不能被淀粉酶催化水解。还原糖与斐林试剂作用会产生砖红色沉淀,而蔗糖不是还原糖,不会产生砖红色沉淀,从而将两者区分开来。不能用碘液是因为蔗糖不能与碘液发生颜色反应,蔗糖的水解产物也不能与碘液发生颜色反应。唾液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在0℃左右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很低,但唾液淀粉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可以升高。因此,唾液淀粉酶适于在低温(0~4℃)下保存。pH为6.5。因为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点睛】熟悉教材、深刻理解相关的基本概念,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