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北邢台三中高二9月月考生物试题
邢台市第三中学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9月月考试题 高二生物试题 分值:100分 时间:90分钟 命题人:封聪慧 张苗 审核人:杨艳红 注意事项:请将I卷(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II卷(非选择题)答案用黑色钢笔(作图除外)做在答题卡上,不得出框。 一.(选择题 共50分 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 1.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指( ) A.淋巴液 B.组织液 C.血浆 D.唾液 2.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 )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 ④淋巴和组织液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3.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 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内环境 4.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 A.喝牛奶,进入胃中 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C.口服抗菌药物 D.肌肉注射青霉素 5.组织细胞产生的CO2,进入血浆需穿过几层膜结构( ) A.3层 B.4层 C.5层 D.6层 6.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 B.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 C.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 D.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 7.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与血浆基本相同,其原因是( ) A.使体内增加水分 B.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C.使体内增加无机盐 D.使体内营养物质保持稳定 8.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稳态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内分泌腺参与 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9.人体内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 ) 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 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 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10.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运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11..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 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完全相同 12.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13.下图为反射弧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 ) A.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D.以上说法都对 14.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突触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 ) A.电信号→电信号→电信号 B.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化学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D.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 15.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 是( )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16.人的神经系统中,有些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与分泌激素。这些细胞位于( ) A.大脑皮层 B.垂体 C.下丘脑 D.脊髓 17.属于非条件反射的行为是 ( ) A.狗看到灯光分泌唾液 B.随着音乐节拍认真做操 C.司机看到红灯紧急刹车 D.切洋葱鳞茎时眼睛流泪 18.运动性失语症和听觉性失语症所表现的部分症状分别为( ) A. 不能运动;没有感觉 B. 不会讲话;看不懂文字 C. 听不懂别人的谈话;看不懂文字 D. 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已的意思;听不懂别人谈话 19.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完成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腺体组成 B.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C.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单方向的 D.条件反射的建立与脊髓等低级中枢无关 20.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刺激部位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 ( ) 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1.某人因外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也只能依靠“鼻饲”,即人工往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 ) A.脑干和脊髓 B.小脑和脊髓 C.小脑和脑干 D.只有脊髓 22.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23.沃泰默切断狗小肠与胰腺之间的神经联系只留下血管,向小肠注入盐酸引起了胰液的分泌,而将盐酸直接注入血液中,没有引起胰液的分泌。对这一结果,科学的解释是( ) A.盐酸引起胰液的分泌是神经调节的过程 B.盐酸直接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 C.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了促胰液素进而调节胰腺分泌胰液 D.盐酸被小肠吸收,经血液循环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 24.激素在人体内起调节作用,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激素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 B.激素通过体液运输 C.激素种类多,但只能为机体提供少量能量 D.激素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5.人体在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下,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是拮抗作用 B.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是协同作用 C.使激素维持在正常浓度值的重要机制是反馈调节 D.激素间的拮抗作用不利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生长发育 26.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只可通过以上一种方法补充的激素是( ) ①生长激素 ②甲状腺激素 ③胰岛素 ④性激素 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27.给小鼠注射一定量的某种激素溶液后,该小鼠出现活动减少、嗜睡,甚至昏迷现象,所注射的激素是( ) A.胰高血糖素 B.胰岛素 C.抗利尿激素 D.胸腺激素 28.如果正常人血液中甲状腺素过多,则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会相应下降,这属于( ) A.拮抗作用 B.协同作用 C.正反馈作用 D.负反馈作用 29.下图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激素①是促甲状腺激素 B.激素③可以作用于全身各个细胞 C.寒冷情况下,激素①分泌量增加,导致激素②与激素③分泌量增加 D.摄入碘不足时,激素③分泌量减少,导致激素①与激素②分泌量增加 30.断食清肠”的减肥方法主要就是绝食,科学证明这种做法对身体危害较大.在绝食期间,体内分泌量比正常进食明显增加的激素是( ) A.胰高血糖素 B.胰岛素 C.生长激素 D.性激素 31.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 是 ( ) A. 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 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 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D. 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 32.决定反射时间的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 ) A.刺激强度的大小 B.感受器的兴奋性 C.中枢突触的数目 D.效应器的兴奋性 33.下图中电视屏幕上的图像引起猫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兴奋,并经插入脑内的电极记录神经膜电位变化。当兴奋产生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神经膜离子分布内负外正 B.Na+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 C.K+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 D.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膜单向传导 34.下图为某一传出神经元与肌细胞形成的突触。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①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B.参与突触形成的肌细胞膜面积增大有利于神经递质的作用 C.④兴奋时,其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D.②释放的神经递质一定会使肌细胞兴奋 35.如右图为突触的部分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B.c的释放与b的流动性有关 C.d对c的识别具有特异性 D.若c为乙酰胆碱,则在e处膜电位由外负内正变为外正内负 36.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下列关于血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肌肉抽搐 B.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 C.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 D.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 37.对两只生长状况相同、健康的幼兔做如下处理:甲兔切除甲状腺,乙兔定期注射甲状腺激素。一段时间后观察,与正常健康幼兔相比 ( ) A.甲兔生长发育正常,乙兔生长发育停止 B.甲兔生长发育正常,乙兔体温较低,心跳较慢 C.甲兔生长发育停止,乙兔食欲旺盛,身体逐渐消瘦 D.甲兔生长发育停止,乙兔行动迟缓,食欲不振 38.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如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 B.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是神经调节,其中②结构位于大脑皮层 C.靶细胞的“受体”是糖蛋白 D.靶细胞接受激素的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的转化,血糖浓度上升 39.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40.右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可能完成H过程 B.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刺激→A→C→D”途径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C.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刺激→A→C→D”,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D.当人的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刺激→A→C→D”,使手缩回 二、非选择题(共50分,每空2分) 41.(12分,每空2分)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下面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在“[ ]”中写字母,在“—”上写名称。A表示细胞,B、C、D表示细胞外液的三种主要成分) (1) 图中A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 ,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 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 (2)C表示的细胞外液的名称是 ,D表示的细胞外液的名称是 。 (3)一般情况下,C与D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 42.(20分,每空2分)如下图甲表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乙图是甲图中___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_。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点可产生兴奋。 (4)当A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有兴奋传来时,突触前膜产生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 。 (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向前传导。兴奋通过突触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速度要慢得多,分析兴奋通过突触速度变慢的原因是: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 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至突触小体,引起其中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递质到__________________,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__________________。 43.(18分,每空2分) [1]下表是缺碘与不缺碘的两类人群中,血液内与甲状腺活动密切相关的两种激素含量状况。 (1)表中A是 ,B应升高。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中,控制枢纽是 。 [2]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物质乙是一种糖蛋白。请回答下列问题。 (2)图中的下丘脑神经细胞除具有神经细胞的功能外,还具有 功能。 (3)如果用物质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甲、乙的分泌量的变化分别是 , [3]血糖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4)正常人体的血糖含量为80-120,机体长时间运动时, 由于血糖不断被消耗,此时胰岛细胞分泌的 增加,该分泌物可促进机体内 的分解,使血糖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 (5)饭后半小时,正常人体分泌 (激素名称)增加,此激素的作用是 。 高二生物9月月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 B C B D C 6—10 D B B D D 11—15 B A B B A 16—20 C D D D A 21—25 A A C C D 26—30 C B D A A 31—35 C C B D D 36---40 B C B A D 二.非选择题 41.(1)B 组织液 C—B—A 自由扩散 (2)血浆 淋巴 (3) C比D含有的蛋白质含量多 42.(1)感受器 d 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2)神经递质 (3)神经中枢 a,c,d,e (4) 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 (5)神经冲动或电信号或局部电流 突触间隙 兴奋或抑制 43.(1)促甲状腺激素 下丘脑 (2)分泌激素 (3)减少 减少 (4)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 (5)胰岛素 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