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生物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生物试题 解析版

龙岩市一级达标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二教学质量检查 生 物 试 题 ‎1.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若条件适宜则甲地最终可能演替出森林 B. 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 C. 乙地发生的演替最先出现的动物是草食性动物 D. 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速度通常大致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分析,甲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乙地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详解】根据题干分析,甲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乙地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无论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若条件适宜,没有外力干扰,都可演替到森林阶段,A正确;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加,所以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B正确;初生演替要依次经历裸盐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植物的出现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故乙地发生的演替最先出现的动物是草食性动物,C正确;初生演替属于从无到有的演替,需要的时间很长,而次生演替是从简单到复杂的演替,需要时间短,甲地发生的演替的速度比乙地要快,D错误;故选D。‎ ‎2.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波动周期一致 B. 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 C. 幼虫密度下降的原因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 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可知:灰线小卷蛾幼虫和落叶松松针为捕食关系,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密度和松针长度都随时间呈周期性波动,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 ‎【详解】据图可知,幼虫密度和松针长度都随时间呈周期性波动,但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波动周期并不一致,A错误;群落中物种数量的多少称为丰富度,落叶松是一个种群,而且幼虫摄食不会使被捕食者的数量降低至0,因此没有改变群落的丰富度,B错误;死亡率大于出生率,使幼虫密度下降, C错误;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表明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有滞后性,D正确;故选D。‎ ‎3.在某人工鱼塘中,第一次捕获了80尾鱼,其中鲤鱼15尾,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了100尾鱼,其中有标记的鲤鱼6尾,没有标记的鲤鱼12尾,则可估算出这个池塘共有鲤鱼 A. 15尾 B. 18尾 C. 30尾 D. 45尾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标志重捕法的注意点:①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③不能影响被标志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④标志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2、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中标记个体数。‎ ‎【详解】根据公式可知,该池塘中的种群个体数量=第一次捕获×第二次捕获÷第二次捕获标记的=15×(12+6)÷6=45条,A、B、C错,D正确;故选D。‎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热带雨林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能力比温带针叶阔混交林低 B. 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 C. 如果农田生态系统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没有能量输入就会崩溃 D. 湿地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功能,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生态功能属于间接价值。‎ ‎【详解】热带雨林有机物产量高,温度高湿度大形成得快分解得更快,热带雨林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能力大于温带针叶阔混交林,因此热带雨林土壤中的有机物积累比温带针叶阔混交林中少,A错误;同等强度干扰下,由于沙漠环境比较恶劣,恢复力比较弱,所以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快,B错误;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如果一个生态系统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没有能量输入就会崩溃,C正确;湿地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故选C。‎ ‎5.下列政策措施与对应的目的,正确的是 A. 实施二孩政策,是通过提高出生率来改善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 B. 捕鱼时要控制网眼的大小,目的是维持鱼群正常的性别比例 C. 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是禁止对相关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D. 建立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是对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保护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相关知识。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自然保护区还是“活的自然博物馆”;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详解】目前我国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可通过提高出生率来改善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进而改变人口的老龄化趋势,A正确;捕鱼时要控制网眼的大小,目的是保护幼小的个体,以维持鱼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错误;近年来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其目的是保护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长或繁殖,保证鱼类资源得以不断恢复和发展,而不是禁止对相关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C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D错误;故选A。‎ ‎6.早在宋代,我国就掌握了四大家鱼的混养技术。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 B. 池塘中的四大家鱼共同构成池塘生物群落 C. 四大家鱼相互之间都存在竞争关系 D. 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在一段时期内会增加 ‎【答案】D ‎【解析】‎ ‎【分析】‎ 群落的空间特征:(1)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2)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四大家鱼因捕食对象的不同而分布在池塘的不同水层,出现了垂直分层现象;在混合放养时,由于食物的不同和分层现象,能合理利用水体的资源。‎ ‎【详解】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现象是群落的垂直分层结构,而不是水平结构,A错误;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共同构成池塘生物群落,只有四大家鱼不能构成群落,B错误;据图示可知,青鱼和草鱼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鲢鱼和青鱼及草鱼在混合放养时,由于利用的食物和空间不同,故不存在竞争关系,C错误;由于鲢鱼是植食性动物,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则浮游植物增多,因此鲢鱼数量在短时间会增加,D正确;故选D。‎ ‎7.下列有关遗传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RNA是细胞质中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B. 细菌的遗传信息位于拟核和核糖体的DNA上 C. T2噬菌体的遗传信息蕴含在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 D. 豌豆的高茎基因与矮茎基因贮存的遗传信息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细胞类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它们的细胞质遗传物质和细胞核遗传物质均为DNA。病毒只有一种核酸,它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均为DNA,A错误; 核糖体上不存在DNA,细菌的遗传信息位于拟核和质粒,B错误;T2噬菌体的遗传信息蕴含在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C错误;豌豆的高茎基因与矮茎基因是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控制的是相对性状,所贮存的遗传信息不同,D正确;故选D。‎ ‎8.下列有关人体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可以进行半保留复制 B. 4种碱基对随机排列的序列均可构成人体基因 C. 人体内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相同 D. 基因和DNA是反映遗传物质化学组成的同一概念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基因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DNA在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均可进行半保留复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基因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可以进行半保留复制,A正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DNA片段,不是4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基因的碱基序列是特定的,是具有特异性的, 如果把碱基随机排列,不一定是具有遗传效应的,B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生物体内的每条DNA上含有许多个基因,故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不相同,C错误;人体内的遗传物质是DN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二者的化学组成都是脱氧核苷酸,但二者并不是同一概念,D错误;故选A。‎ ‎9.如果将精原细胞的1 对同源染色体的2个DNA 分子都用15 N标记,并只供给精原细胞含14 N的原料,该细胞进行1次有丝分裂后再减数分裂1次,产生的8个精细胞中(无交叉互换现象),含14 N、15 N标记的DNA分子的精子所占的比例依次是 A. 100%、100% B. 50%、50% C. 25%、100% D. 100%、50%‎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用15N标记的精原细胞在只供给含14N的原料中进行了一次有丝分裂,则DNA分子中都是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两个子细胞再各自进行减数分裂,都是以14N的原料进行复制,所以每个DNA分子中都含有14N。‎ ‎【详解】将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2个DNA分子都用15N标记,并只供给精原细胞含14N的原料,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后,每个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被15N标记、另一条链被14N标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2个DNA分子,这2个DNA分子分别位于组成该染色体的2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其中一条染色单体上的DNA同时含有15N和14N,另一条染色单体上的DNA分子只含有14N,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因着丝点分裂导致2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2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进而分配到不同的子细胞中去。综上分析,最终形成的含14N、15N标记的DNA分子的精子所占的比例依次是100%、50% ,D项正确,A、B、C三项均错误;故选D。‎ ‎10.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的方法是 ‎①鉴定一匹马是否为纯种  ‎ ‎②判断猫毛色的显隐性 ‎ ‎③不断提高玉米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 ‎④检验小麦的基因型 A. 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 测交、杂交、自交、自交 C. 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 杂交、杂交、自交、测交 ‎【答案】B ‎【解析】‎ ‎【分析】‎ 遗传学中常用的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详解】用测交法可鉴别一匹马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如果后代只有显性个体,则很可能是纯合体,如果后代出现隐性个体,则为杂合体;用杂交法可以判断猫毛色的显隐性关系,杂交后代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用自交法可不断提高玉米抗病品种的纯合度,因为杂合体自交后代能出现显性纯合体,并淘汰隐性个体;用自交法检验小麦的基因型时,如果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很可能是纯合体;如果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体。所以应采取的交配实验方法分别是测交、杂交、自交、自交,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某同学利用黄球(代表D)和黑球(代表d)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 随机从两只小桶中各抓取一个球组成一组是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B. 每次抓取前要摇晃小桶,目的是保证下次抓取小球的随机性 C. 每次抓取之后必须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两只小桶中 D. 甲、乙两小桶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详解】甲、乙两小桶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随机从每个小桶中抓取一个小球组成一组是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A正确;为了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在每次抓取小球时,都应将桶内的小球充分混合, B正确;为了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每次抓取小球统计后,应将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C正确;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D错误;故选D。‎ ‎12.番茄果实的两室对一室为显性,红色对黄色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育种专家用纯合的具有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二代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数占子二代总数的 A. 3/8 B. 7/8 或 5/8 C. 3/8 或 5/8 D. 9/16 或 5/16‎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番茄果实的两室对一室为显性,红色对黄色为显色,两对性状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用纯合的具有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产生的F1基因型为双杂合个体,F1自交产生F2,由于基因的自由组合,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 ‎【详解】设两室与一室受A、a一对基因控制,红色与黄色受B、b一对基因控制。由于纯合的具有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有两种可能:两室红色AABB与一室黄色aabb或一室红色aaBB与两室黄色Aabb,杂交后F1都为AaBb,F1自交产生F2,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1)如果纯合的具有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为两室红色AABB与一室黄色aabb,则杂交后产生的F1自交产生F2,子二代中重组表现型为一室红色与两室黄色,其个体数占子二代总数的6/16=3/8。(2)如果纯合的具有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为一室红色aaBB与两室黄色Aabb,则杂交后产生的F1自交产生F2,子二代中重组表现型为两室红色与一室黄色,其个体数占子二代总数的10/16=5/8,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家族性的高脂血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家族性的高脂血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 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C. 白化病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D. 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答案】D ‎【解析】‎ ‎【分析】‎ 常染色体遗传病与性别无关,男女患病概率均等;X染色体上的遗传病一般与性别有关: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是患者,女患者多于男患者;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男患者多于女患者;一般来说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较高,且患者在世代中一般具有连续性,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较低,一般具有隔代遗传的特点。‎ ‎【详解】家族性的高脂血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女患病概率均等,A错误;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一般男患者少于女患者,B错误;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般具有隔代遗传的特点,C错误;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患者的父亲肯定是患者,D正确;故选D。‎ ‎14.下列关于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会出现四分体 B. 一个四分体中含有四条染色体和四个DNA分子 C. 四分体中的姐妹染色单体通过复制形成 D. 果蝇的初级精母细胞可形成8个四分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由此可判断一个四分体含2条染色体(2个着丝粒),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详解】有丝分裂过程不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不会形成四分体,A错误;一个四分体中含有2条染色体,四条染色单体,四个DNA分子,B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经过复制两两配对,含有四个染色单体叫四分体,所以四分体中的姐妹染色单体是通过复制形成的,C正确;一个四分体中含有2条染色体,果蝇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可以形成4个四分体,D错误;故选C。‎ ‎15.图为某XY型动物的精原细胞的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①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8个DNA分子 B. 图②中DNA含有16条脱氧核苷酸链 C. 图③中着丝点的排列与图④的前一时期相同 D. 图④中着丝点分裂后一定存在两条Y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可知: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图①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所以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8个DNA分子,A正确;图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8个DNA,16条脱氧核苷酸链,B正确;图③为有丝分裂中期,图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前一时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均排列在赤道板上,C正确;图④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由于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因此该细胞中可能含有2条X染色体或含有2条Y染色体, D错误;故选D。‎ ‎16.“ ” 是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之一 ,它的全称是 A. 胸腺嘧啶核糖核酸 B. 胸腺嘧啶脱氧核酸 C. 尿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D. 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根据碱基不同分为四种,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根据碱基不同分为四种,腺嘌呤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详解】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A、B错误;分析题图可知,该核苷酸中含有胸腺嘧啶T,为DNA所特有的碱基,因此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所以该核苷酸的全称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C错误,D正确;故选D。‎ ‎17.已知在甲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的(A+G)/(T+C)=m,乙DNA分子中一条单链的(A+T)/(G+C)=n,甲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中对应的碱基比例、乙DNA分子中对应的碱基比例分别为 A. m、1/n B. m、1 C. 1/m、n D. 1、n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于双链DNA分子中,遵循A与T配对、C与G配对的配对原则,配对的碱基相等,因此在每一条DNA单链中的(A+T)/(G+C)比例与双链DNA分子中的该比例相同;两条单链上的(A+G)/(T+C)的比值互为倒数;在双链DNA分子中,(A+G)/(T+C)=1。‎ ‎【详解】由于双链DNA分子中,遵循A与T配对、C与G配对的配对原则,配对的碱基相等,则两条单链上的(A+G)/(T+C)的比值互为倒数,每一条DNA单链中的(A+T)/(G+C)比例与双链DNA分子中的该比例相同。若甲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的(A+G)/(T+C)=m,则甲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中对应的碱基比例为1/m,若乙DNA分子中一条单链的(A+T)/(G+C)=n,则乙DNA分子中(A+T)/(G+C)=n,故A、B、D错,选C。‎ ‎18.鸡是ZW型性别决定。芦花鸡基因B在Z染色体上,对非芦花鸡基因b是显性,为了依据羽毛特征尽早地知道小鸡的性别,应选用 A. 芦花母鸡和芦花公鸡交配 B. 芦花母鸡与非芦花公鸡交配 C. 非芦花母鸡和芦花公鸡交配 D. 非芦花母鸡与非芦花公鸡交配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即雌鸡为ZW,雄鸡为ZZ。由于鸡的毛色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由Z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因为B表示芦花基因,和b表示非芦花基因,雌鸡基因型为:ZBW(芦花)、ZbW(非芦花);雄鸡基因型为:ZBZB(芦花)、ZBZb(芦花)、ZbZb(非芦花)。‎ ‎【详解】芦花母鸡和芦花公鸡交配有两种情况:①芦花母鸡(ZBW)和芦花公鸡(ZBZ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ZBZB、ZBW,即后代雌雄都为芦花鸡,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②芦花母鸡(ZBW)和芦花公鸡(ZBZ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ZBZB、ZBZb、ZBW、ZbW,即后代雌雄都有芦花鸡,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A错误;芦花母鸡(ZBW)和非芦花公鸡(ZbZ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ZBZb、ZbW,即雄鸡全为芦花鸡,雌鸡全为非芦花,B正确;非芦花母鸡和芦花公鸡交配有两种情况:①非芦花母鸡(ZbW)和芦花公鸡(ZBZ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ZBZb、ZBW,即后代全为芦花鸡,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②非芦花母鸡(ZbW)和芦花公鸡(如果是ZBZb ‎)杂交,后代基因型为ZBZb、ZBW、ZbW、ZbZb,即后代无论雌雄芦花:非芦花=1:1,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C错误;非芦花母鸡(ZbW)和非芦花公鸡(ZbZ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ZbZb、ZbW,即后代全为非芦花鸡,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D错误;故选B。‎ ‎19.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所有生物的性别都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B. XY同源区段基因的遗传方式一定与性别无关 C. 性别只受性染色体控制与基因没有关系 D. 雄性个体体细胞内不一定含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不同的生物,性别决定的方式也不同。性别的决定方式有:环境决定型(温度决定,如蛙、很多爬行类动物);年龄决定型(如鳝);染色体数目决定型(如蜜蜂和蚂蚁);有染色体形态决定型(本质上是基因决定型,比如人类和果蝇等XY型、鸟类和蛾类等ZW型)等等。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生物体细胞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形状相互间往往不同,这对染色体跟性别决定直接有关,称为性染色体;性染色体以外的染色体统称常染色体。‎ ‎【详解】不是所有生物的性别都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雌雄异体的生物的性别大多数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这其中既包括了动物(如人),也包括了植物(如菠菜);有些生物是没有性别的,有些生物没有染色体,比如原核生物,A错误;若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基因的遗传方式不一定与性别无关,例如:XaXa × XAYa ,子代为XAXa、XaYa,子代性别不同,表现型也不同,B错误;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也与某些基因有关,性染色体上有与性别有关的基因,C错误;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个体体细胞内含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记作XY,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个体体细胞内含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记作ZZ,D正确;故选D。‎ ‎20.用纯系的黄色果蝇和灰色果蝇杂交得到下表结果,请指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亲本 子代 灰色雌性×黄色雄性 全是灰色 黄色雌性×灰色雄性 所有雄性为黄色,所有雌性为灰色 A. 灰色基因是常染色体隐性基因 B. 灰色基因是伴X的显性基因 C. 灰色基因是伴X的隐性基因 D. 灰色基因是常染色体显性基因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可知,灰色果蝇与黄色果蝇杂交,后代都是灰色,说明灰色对黄色是显性性状;亲本果蝇正交和反交的结果不同,说明控制果蝇黄色的基因可能位于性染色体上,黄色雌果蝇与灰色雄果蝇杂交,后代所有雄性为黄色,所有雌性为灰色,因此可以说明控制果蝇黄色(灰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详解】由表格可知:灰色果蝇与黄色果蝇杂交,后代都是灰色,说明灰色对黄色是显性性状,灰色基因是显性基因;黄色雌果蝇与灰色雄果蝇杂交,后代所有雄性为黄色,所有雌性为灰色,因此可以说明控制果蝇黄色(灰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灰色基因是伴X的显性基因,A、C、D错,B正确;故选B。‎ ‎21.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是生产者,包括全部植物和部分细菌 B. 丙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循环 C. 如果没有乙,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D. 甲和丁是这个生态系统的基石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四种。分析题图,甲和丁之间具有双向箭头,且其他成分也都有箭头指向丁,所以丁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甲为生产者;甲和丙都有箭头指向乙,所以乙为分解者,丙1和丙2为消费者。‎ ‎【详解】生产者除植物和部分细菌外,一些原核生物如蓝藻也属于生产者,且并非全部的植物都属于生产者,如营寄生生活的菟丝子属于消费者,A错误;丙为消费者,消费者主要包括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只能是单向流动不能循环,B错误;乙为分解者,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如果没有分解者,生态系统中遗体残骸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C正确;甲是生产者,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生产者,所以生产者才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基石,D错误;故选C。‎ ‎2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动物的特殊行为可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信息 B. 植物开花和蜜蜂跳舞都属于行为信息 C. 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的信息种类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三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信息传递的应用:(1)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产量。(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详解】动物的特殊行为,即行为信息,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来说能够传递某种信息,A正确;植物开花属于物理信息,蜜蜂跳舞属于行为信息,B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有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C正确;利用昆虫信息素(化学信息)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可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D正确;故选B。‎ ‎2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说法正确的是 A. 无机环境中的氮元素无法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B. 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往复循环 C. 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碳酸盐的形式循环 D.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植树造林可有效缓解温室效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循环性的特点。‎ ‎【详解】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物质的循环具有全球性,所以无机环境中的氮元素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A错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而不是各种化合物,B错误;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C错误;控制温室效应就是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植树造林可有效缓解温室效应,D正确;故选D。‎ ‎24.图表示鹰袭击鸽群时的成功率与鸽种群大小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最能反映图中所表示生态学意义的是 A. 鹰与鸽间构成捕食和竞争关系 B. 种内互助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C. 鸽种内斗争随种群数量增大而减弱 D. 鹰数量下降,鸽的种群数量先降后升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鸽的种群数量越大,鹰攻击成功率越低,说明种内互助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从图中不能直接得出鹰与鸽之间能构成捕食关系,图中只体现鸽数量与鹰袭击鸽成功率的关系。‎ ‎【详解】从图中不能直接得出鹰与鸽之间能构成捕食关系,图中只体现鸽种群数量与鹰袭击鸽成功率的关系,A错误;鸽的种群数量越大,鹰攻击成功率越低,说明种内互助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B正确;鸽的种内斗争随种群的变化情况不能从图中得出信息,且实际中鸽的种内斗争随种群增大而增大,C错误;图中反映不出鹰的数量变化和鸽的种群数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实际中鹰的种群数量下降,鸽的种群数量先升后降,D错误;故选B。‎ ‎25.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不正确的叙述是 A. 培养液内酵母菌种群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等数量特征 B. 可用抽样检测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计数前样液要摇匀和稀释 C. 计数时应统计小格中所有的酵母菌,包括各条边界线上的酵母菌 D. 培养液内酵母菌种群呈S型增长,限制因素有养分、空间、温度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营养物质的量、温度、PH、溶氧量等。酵母菌种群数量的计数方法:抽样检测方法--显微镜计数。‎ ‎【详解】培养液内的酵母菌是一个种群,因此具备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等数量特征, A正确;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可用抽样检测法,培养后期的培养液中,酵母菌因为大量繁殖,数目太多,不易计数,所以用抽样检测法进行计数时应将培养液摇匀后,取出来稀释一定的倍数, B正确;计数时要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而不是各条边界线上的酵母菌都计算进去, C错误;随着酵母菌数量的增多,营养物质的不断消耗,且生活空间恒定,种内斗争加剧,所以会限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使其呈S型增长,限制因素有养分、空间、温度等, D正确;故选C。‎ ‎【点睛】1、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要控制好无关变量。‎ ‎2、在营养物质和生活空间充裕的条件下,酵母菌呈“J”型曲线生长;在体积恒定、营养物质一定的条件下,酵母菌呈“S”型曲线生长。但随着酵母菌数量的增多,营养物质的不断消耗,且生活空间恒定,种内斗争加剧,所以会导致酵母菌数量减少。‎ ‎3、培养后期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由于大量繁殖,数目太多,不易计数,所以应稀释。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培养液中分布不均匀,所以吸取时要将培养瓶轻轻震荡。‎ ‎4、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 ‎26.下列有关遗传的经典研究说法正确的是 A. 格勒研究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 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C. 沃森和克里克通过构建物理模型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 D. 摩尔根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答案】C ‎【解析】‎ ‎【分析】‎ 赫尔希和蔡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用的是模型建构法。‎ ‎【详解】赫尔希和蔡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B错误;沃森和克里克运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分子结构,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C正确;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D错误;故选C。‎ ‎27.图为某同学画的DNA片段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图有一处错误是脱氧核苷酸链应反向平行排列 B. 解旋酶的作用部位是5和6之间的化学键 C. 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决定DNA分子的特异性 D. 该示意图中含有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某一DNA片段,其中1和6代表磷酸,2和5是脱氧核糖,3是腺嘌呤,4是胸腺嘧啶,3和4之间通过氢键连接,氢键是解旋酶的作用部位,并且A和T之间有2个氢键,C和G之间有3个氢键;5和6之间的化学键是磷酸二酯键。‎ ‎【详解】DNA是双螺旋结构,由两条链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构成,图中DNA片段的脱氧糖没有体现反向关系,是错误的,A正确;解旋酶的作用部位是氢键,作用在3和4之间,B错误;DNA分子的特异性是由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决定的,C正确;该示意图中含有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共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D正确;故选B。‎ ‎【点睛】1、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由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脱氧核苷酸链。2、DNA分子一般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由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解旋酶的作用部位是氢键。‎ ‎28.某基因型为AABb个体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AAb精子,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A. 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 B. 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未正常分离 C. 减数第一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进行了交叉互换 D. 该精原细胞产生的另外3个精子是B、B、AAb或b、AB、AB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规律,能根据亲本和异常精子的基因型准确判断异常精子形成的原因,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详解】基因型为AABb个体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了AAb精子,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两个A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A正确;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两个姐妹染色单体未正常分离,B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进行交叉互换,形成的精子应该是染色体数正常的,而不是异常的,C错误;如果该精子形成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则其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B、B、AAb,如果该精子形成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未正常分离,则其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b、AB、AB,D正确;故选C。‎ ‎【点睛】根据减数分裂的特点,精原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基因型不同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1个次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最终产生1种2个精子。因此,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共产生了2种4个精子。‎ ‎29.某色盲男性(XbY)的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与某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XBXb)的一个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相比(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不正确的是 A. X染色体数目之比为1︰2 B. B基因数目之比是0︰2‎ C. 染色单体数目之比是0︰92 D. 子细胞核内DNA数目之比是1︰1‎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色盲男性(XbY)的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所以含有2个b基因。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XBXb)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两个X染色体分离,但仍处于同一细胞中,且着丝点没有分离,所以含有2个B基因,2个b基因。‎ ‎【详解】男性有丝分裂后期X染色体数目是2,女性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X染色体数目不变,也是2,所以X染色体数目之比为1:1,A错误;男性(XbY)有丝分裂后期B基因数目是0个,女性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基因数目是2个,所以B基因数目之比是0:2,B正确;男性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细胞中染色单体的数目是0,女性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单体的数目是92,所以染色单体数目之比是0︰92, C正确;男性产生的子细胞中核内DNA数目是46,女性产生的子细胞核内DNA数目也是46,所以核内DNA之比是1:1,D正确,故选A。‎ ‎【点睛】1、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数目为0,核DNA数目与染色体数目一致。‎ ‎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亲代细胞一样多;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母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3、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含有染色单体,DNA数目是染色体数目的2倍。‎ ‎30.黑腹果蝇染色体存在缺刻现象(缺少某一片断)。缺刻红眼雌果蝇(XRX-)与白眼雄果蝇(Xr Y)杂交得F1,F1雌雄个体杂交得F2。已知F1中雌雄个体数量比例为2∶1,雄性全部为红眼,雌性中既有红眼又有白眼。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 X-与Xr结合的子代会死亡 B. F1白眼个体的比例为1/2‎ C. F2中红眼个体的基因型有3种 D. F2中白眼雄果蝇的比例为2/7‎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知,缺刻红眼雌果蝇(XRX-)与白眼雄果蝇(XrY)杂交得F1,F1中雌雄个体数量比例为2:1,雄性全部为红眼,雌性中既有红眼又有白眼,说明X染色体缺刻会使雄性致死,即X-Y致死,F1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XrX-,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RY。‎ ‎【详解】如果X-与Xr结合的子代会死亡,则后代的雌雄比例应该是1:2,且雌果蝇中不会出现白眼果蝇,A错误;由题意F1中雌雄个体数量比例为2:1,雄性全部为红眼,雌性中既有红眼又有白眼,说明X染色体缺刻会使雄性致死,即X-Y致死,缺刻红眼雌果蝇(XRX-)与白眼雄果蝇(XrY)杂交得F1,F1中白眼的基因型为XrX-,所占比例为1/3,B错误; F1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XrX-,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RY,F1雌雄个体杂交得F2,F2中红眼个体的基因型有XRXR,XRXr,XRY,XRX-4种,C错误; F2中雄性致死的比例是X-Y=1/2×1/2=1/4,雌性个体无致死现象,因此F2中雌雄个体数量比为4:3, F2中雌果蝇全部是红眼,雄果蝇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比例是1:2,因此F2中白眼雄果蝇的比例为2/7,D正确,故选D。‎ ‎【点睛】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有:重复,缺失,倒位,易位。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缺失会导致部分基因丢失,可能会使某些个体致死;也可能会导致基因缺失的配子不能正常受精。‎ ‎31.基因型为RrYy与rrYy的个体杂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子代中基因型为RrYy个体的概率为 A. 1/4 B. 1/8 C. 1/16 D. 3/16‎ ‎【答案】A ‎【解析】‎ ‎【分析】‎ 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Aa×Aa,Bb×bb,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 ‎【详解】将基因型为RrYy和rrYy的个体杂交,求子代表现型可以把亲本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Rr×rr→1Rr:1rr;Yy×Yy→1YY:2Yy:1yy;后代中出现基因型为RrYy个体的概率为:1/2×1/2=1/4, 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2.雄性动物在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 A. 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 B. 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 C. 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 D. 精细胞→精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过程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时间,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详解】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过程中进行了染色体复制,没有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A错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B正确;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所以在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C错误;精细胞变形形成精子的过程已经完成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已减半,不含同源染色体,所以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D错误。故选B。‎ ‎【点睛】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33.甜豌豆的紫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并且独立遗传,当同时存在两种显性基因(Y和R)时花中的紫色素才能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F2代中紫花∶白花=9∶7,则F1紫花甜豌豆能产生8种配子 B. 若杂交后代紫花∶白花=3∶5,则亲本基因型只能是YyRr和yyRr C. 白花甜豌豆与白花甜豌豆相交,后代可能出现紫花甜豌豆 D. 紫花甜豌豆自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的比例一定是3∶1‎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甜豌豆的紫花和白花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共同控制,说明符合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又只有当同时存在两个显性基因时,花中的紫色素才能合成,所以紫花甜豌豆的基因型为Y-R-,白花甜豌豆的基因型为Y-rr、yy R-和yyrr。‎ ‎【详解】YyRr的紫花甜豌豆自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Y-R-(紫花):Y-rr(白花):yy R-(白花):yyrr(白花)=9:3:3:1,即YyRr的紫花甜豌豆自交,后代中紫花和白花甜豌豆之比为9:7,则F1紫花甜豌豆(YyRr)能产生4种配子,A错误;若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5,则亲本基因型可能是YyRr和yyRr,也可能是YyRr和Yyrr,B错误; YYrr的白花甜豌豆与yyRR的白花甜豌豆杂交,后代会出现紫花甜豌豆YyRr,C正确;YyRr的紫花甜豌豆自交,后代中紫花甜豌豆和白花甜豌豆之比为9:7,D错误; 故选C。‎ ‎【点睛】白花甜豌豆杂交也有可能产生紫花甜豌豆,如YYrr的白花豌豆与yyRR的白花豌豆杂交,后代均为紫花甜豌豆;如果是YYRr或YyRR的紫花豌豆自交,子代中的紫花和白花的比例就是3:1;如果亲代基因型是YyRr和Yyrr,或YyRr和yyRr,那么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都是3:5。‎ ‎34.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且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两对基因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其所生的子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A. 1/4 B. 1/9 C. 3/4 D. 8/9‎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相关知识,注意“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特殊情况的处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根据题意,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是AaBb,交配时会产生9种基因型的个体,即:A_B_、A_bb、aaB_、aabb,但是由于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所以只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基因型个体能够生存下来,比例为2:4:1:2,又子代中只有aaBB为纯合子,其余为杂合子,所以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中纯合子的所占比例为1/9,故A、C、D错,B正确;故选B。‎ ‎【点睛】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所以致死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成活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和aaBb。‎ ‎35.下列人类的遗传病系谱图,最可能属于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 ‎【详解】分析遗传系谱图A可知,该家系中双亲患病,生有患病的女儿和正常儿子,因此是显性遗传病,A错误;分析遗传系谱图B可知,该家系中母亲患病,生有正常的儿子,因此该病不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B错误;分析遗传系谱图C可知,该家系中双亲正常,生有患病的儿子,女儿没有患者,因此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C正确; 分析遗传系谱图D可知,该家系中父亲正常,母亲患病,生有患病的女儿和正常的儿子,因此该病不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D错误;故选C。‎ ‎【点睛】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36.某城市河流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入,水质逐渐恶化。经过治理后,河水又恢复了清澈。图1表示该河流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图2表示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字母表示同化的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食物网中,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丁与丙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 ‎(2)根据图1分析,除了图2中已经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藻类的能量去向还有________。‎ ‎(3)结合图2分析,图1所示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为______(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6.0%。‎ ‎(4)经检测,水体中含有某种可被生物富集的农药,推测此农药含量最高的物种是_______。‎ ‎(5)由于生活污水轻度污染,河流通过________,可以消除污染;含有有毒物质的工业废水的排入,河流重度污染,水质恶化,河流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填抵抗力、恢复力或营养结构)稳定性就被破坏了。‎ ‎【答案】 (1). 丙和丁 (2). 捕食和竞争 (3). 传递给甲、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4). 大于 (5). 丁 (6). 自我调节(自我净化)作用 (7). 恢复力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河流的能量金字塔可知:属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水草、藻类,甲和乙属于第二营养级,丙属于第三营养级,丁属于第三、四营养级。‎ 分析图2可知:属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水草、藻类固定的能量是25000KJ/(m2.a);乙同化的水草和藻类的能量为1500 KJ/(m2.a),丁同化的乙的能量为275 KJ/(m2.a)。‎ ‎【详解】(1).根据图1可以看出,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丙和丁。丁属于第三、四营养级,当丁处于第四营养级时,以丙为食,当丁处于第三营养级时,丁和丙可以共同竞争乙,故丁和丙之间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2)根据图1和2分析,藻类的能量去向除了图2标出的流向分解者,传递给乙和其他鱼类外,还有的去向是:传递给甲、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3)根据图2分析,图1所示食物网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乙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500÷25000=6.0%,而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含有甲,所以图1所示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大于6.0%。‎ ‎(4)营养级越高,农药富集越高,故农药含量最高的是丁。‎ ‎(5)每个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当受到生活污水轻度污染,河流通过自我调节(自我净化),可以消除污染;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含有毒物质的工业废水的排入,河流重度污染,水质恶化,超过了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被破坏了,不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点睛】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去向有: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 ‎2、随食物链的延长,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富集的有害物质越多。‎ ‎3、每个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37.格里菲思和艾弗里通过实验探究生物的遗传物质,表一表二是他们利用肺炎双球菌进行的转化实验。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表一 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实验处理 实验鼠生活状态 ‎①R型活细菌注射实验小鼠 不死亡 ‎②S型活细菌注射实验小鼠 死亡 ‎③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实验小鼠 不死亡 ‎④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实验小鼠 ‎?‎ 表二 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实验处理 培养基上的菌落类型 ‎①S型细菌的DNA+含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 ‎?‎ ‎②S型细菌的蛋白质+含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 R ‎③(S型细菌DNA +DNA酶)+含R型细菌的培养基 R ‎(1)表一④实验处理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通过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得出的结论是S型细菌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外转化实验设计思路与体内转化实验设计思路不同的是体外转化实验将S型细菌的___________________分开,单独地直接地研究它们各自的遗传功能。‎ ‎(3)表二①实验处理的结果培养基上的菌落类型是___________。②③实验处理的结果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由于_________问题,有人对艾弗里的结论表示怀疑。‎ ‎【答案】 (1). 死亡 (2). 转化因子 (或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活性物质) (3). DNA与蛋白质等其它物质 (4). R和S (5). 蛋白质和DNA水解产物均不是使R型细菌发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蛋白质和DNA水解产物不是转化因子或不是遗传物质) (6). DNA纯度(提取的DNA中混有微量的蛋白质)‎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体内、体外转化实验。掌握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即能顺利解决此题。由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可知,R型菌无毒,不会导致小鼠死亡, 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中存在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因子。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结论:DNA才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详解】(1)R型肺炎双球菌不会使小鼠死亡,S型肺炎双球菌会使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失去活性,没有致病性,小鼠不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含有DNA,可以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形成致病性的S型细菌导致小鼠死亡,所以表一④实验处理的实验结果是小鼠死亡,通过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得出的结论是S型细菌中含有可以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转化因子。‎ ‎(2)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遗传功能。‎ ‎(3)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艾弗里和他的同事先后做了以下几步实验:① 对S 型细菌的物质提取分离得到蛋白质、多糖和DNA② S型细菌的蛋白质+R型活菌→R型菌落 ③ S型细菌荚膜的多糖+R型活菌→R型菌落 ④ S型细菌的DNA+R型活菌→S型菌落+R型菌落 ⑤ S型细菌的DNA+DNA水解酶+R型活细菌,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只有R型菌落。通过实验发现S型细菌的DNA能使R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而蛋白质和DNA水解产物不能使R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故表二①实验处理的结果培养基上的菌落类型是R型菌落和S型菌落。②③实验处理的结果相同,原因是蛋白质和DNA水解产物均不是使R型细菌发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由于艾弗里实验中提取出的DNA,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质,因此有人对艾弗里的结论表示怀疑。‎ ‎【点睛】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2、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通过实验发现S型细菌的DNA能使R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而蛋白质和DNA水解产物不能使R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 ‎38.某哺乳动物的长耳(A)对短耳(a)为显性;黄色毛(B)对白色毛(b)为显性,但是雌性个体黄色毛基因纯合时,才表现为黄色毛。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并且独立遗传。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两只黄色毛个体交配,生出一只白色毛个体,则雄性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只写毛色有关基因),子代白色毛个体的性别是______。‎ ‎(2)现有足够多的长耳、白色毛雌雄个体,长耳、黄色毛雌雄个体(纯合子、杂合子都有),要选育出纯合短耳、白色毛的雌性个体,请简要写出其选育步骤:‎ 步骤一:让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杂交,从它们的子一代中选择出_____________的雌雄个体。‎ 步骤二:让步骤一选择出的多对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若子二代中_________________,则子一代雌性个体即为纯合短耳、白色毛的雌性个体。‎ ‎【答案】 (1). 雄性Bb(BbXY) (2). 雌性 (3). 多对长耳、白色毛雌、雄个体 (4). 短耳白色毛 (5). 只有短耳、白色毛的个体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由题目信息可知,雄性个体基因型为BB,Bb均表现为黄色毛;雌性个体只有基因型为BB才表现为黄色毛,雌性个体Bb表现白色毛,两只黄色毛个体交配,生出一只白色毛个体,亲代雄性个体中基因型应为Bb。‎ ‎【详解】(1)由题目信息可知,雄性个体基因型为BB,Bb均表现为黄色毛;雌性个体只有基因型为BB才表现为黄色毛,雌性个体Bb表现白色毛,两只黄色毛个体交配,生出一只白色毛个体,则亲代雄性个体中基因型应为Bb。子代白色毛个体的性别是雌性,基因型为Bb。‎ ‎(2)根据要求,要选育出纯合短耳、白色毛的雌性个体(aabb),可以选择多对长耳、白色毛雌、雄个体进行杂交,再选择子代中的短耳白色毛雌性个体(aabb或aaBb)与子代中的短耳白色毛雄性个体(aabb),让选择出的多对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即只有短耳、白色毛的个体,则子一代雌性个体即为纯合短耳、白色毛的雌性个体。‎ ‎【点睛】雄性个体BB或Bb表现为黄色毛,而bb表现为白色毛;对于雌性个体来讲Bb和bb均表现为白色毛。因此要想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判断性别,就要使子代的基因型为B_,如果子代的表现型为黄色毛,则为雄性个体,如果子代的表现型为白色毛,则为雌性个体。‎ ‎39.遗传学家摩尔根曾因对果蝇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近百年来,果蝇被应用于遗传学研究的各个方面。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选择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是: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的杂交结果为:子代雌雄果蝇均有红眼和白眼类型。欲利用上述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实验,以确定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在X染色体上,选择的亲本表现型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预期及相应结论为:‎ ‎①若子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3)用灰身残翅果蝇与黑身长翅果蝇杂交,F1有灰身长翅果蝇和黑身长翅果蝇,让灰身长翅雌雄果蝇杂交,子代雌雄果蝇均出现灰身长翅、黑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残翅四种表现型,比例为6:3:2:1,试分析出现该分离比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易饲养,繁殖快 (2). 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 (3). 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4). 雌果蝇全部红眼,雄果蝇全部白眼 (5). 雌雄果蝇全部为红眼或雌雄果蝇既有红眼又有白眼 (6).‎ ‎ ①控制灰身、黑身和长翅、残翅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或控制灰身、黑身和长翅、残翅的两对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或独立遗传)或 F1灰身长翅果蝇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比例均为1:1:1:1或灰身长翅雌雄果蝇杂交时,4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不写具体性状也给分)②灰身纯合果蝇致死(或“含有灰身基因雌雄配子不能结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以生物遗传中的显性遗传因子纯合致死为题材,实质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详解】(1)果蝇具有培养周期短,易饲养,成本低;染色体数少,便于观察;某些相对性状区分明显等优点,所以科学家选择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研究材料。‎ ‎(2)欲利用一次杂交实验,确定果蝇红眼和白眼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在X染色体上,应选用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进行杂交,欲判断基因位置,在已知显隐性的情况下,应选用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个体交配,所以本实验应选择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预测实验结果时,可以采用假设法:如果该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XwXw和XWY,则杂交后代基因型为XWXw和XwY,雌果蝇全部为红眼,雄果蝇全部为白眼。如果该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基因型为ww和WW,则子代果蝇全部为红眼。如果该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ww和Ww,则子代中雌雄果蝇均既有红眼又有白眼。因此:①如果子代中雌果蝇全部红眼,雄果蝇全部白眼,则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②如果子代中雌、雄果蝇全部为红眼,或子代中雌、雄果蝇均既有红眼又有白眼,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3)根据F1灰身长翅雌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了黑身和残翅,说明灰身、长翅是显性性状。假设控制长翅(残翅)、灰身(黑身)的基因分别为A(a)、B(b),根据题意:子代雌雄果蝇均出现灰身长翅、黑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残翅四种表现型,比例为6:3:2:1,可知子代中灰身:黑身=2:1,长翅:残翅=3:1,可知控制灰身、黑身和长翅、残翅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由后代灰身:黑身为2:1,不是3:1,可推知后代灰身长翅和灰身残翅中可能有致死现象,即灰身纯合果蝇致死,或者含有灰身基因B的雌雄配子不能结合。‎ ‎【点睛】1、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是:周期短,易饲养,成本低;染色体数少,便于观察。 ‎ ‎2、欲判断基因位置,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在已知显隐性的情况下,应选用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个体交配,如果该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子代雌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雄性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如果该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子代雌雄个体均表现显性性状或均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