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西藏林芝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测生物试卷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西藏林芝一中高二(上)第二次段测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人之所以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是人体的免疫在发挥作用.如图所示的保护作用是( ) A.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D.后天形成的防御功能 2.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 3.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4.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5.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6.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超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7.如图表示一个健康人饭后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进食后1h内,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使血糖浓度升高 B.进食后,肌细胞等对糖的摄取和储存速率将会加快 C.进食2h后血糖趋于稳定,调节血糖的激素停止分泌 D.胰岛素在发挥作用后不改变,可长时间持续起作用 8.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如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9.在下列调控机制中,不能使胰岛B细胞兴奋的是( ) A.血液中的血糖浓度过高 B.下丘脑中有关神经兴奋 C.垂体分泌的促激素增多 D.血液中胰高血糖素浓度升高 10.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二、读图填空题 11.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腿.如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 (1)图示反射弧中,a是 .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 .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 . (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 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 . (3)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 免疫.未被清除的病原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 . 16.如图为人体的组织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用图中标号作答). (2)血浆、组织液、淋巴和细胞内液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 (3)③的离子成分及其含量与图中 (用图中标号作答)的差异很大,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若人体长期营养不良,血桨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这将会引起组织 . 21.下丘脑在人体稳态调节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图为下丘脑行使功能的部分过程图,请回答问题. (1)若刺激甲表示血糖浓度上升,则C细胞为 细胞,其分泌的 可以降低血糖. (2)若刺激甲表示寒冷,皮肤中的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至下丘脑 中枢,此时,图中的物质X为 ,它作用于c细胞使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3)若物质X表示抗利尿激素,刺激甲为 ,该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会促进c细胞 .该过程体现的调节方式属于 调节. (4)刺激甲引起的神经冲动传至a细胞时,膜外电位变化是 ,a与b通过 (结构)连接,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该结构时发生的信号转变为 . 26.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 (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 . 2016-2017学年西藏林芝一中高二(上)第二次段测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人之所以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是人体的免疫在发挥作用.如图所示的保护作用是( ) A.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D.后天形成的防御功能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以及炎症反应,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第一、二道防线称为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能代代遗传,也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起防御作用. 【解答】解:该图形是皮肤,皮肤、黏膜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呼吸道上的纤毛能清扫病毒,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故选:A. 2.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本题是稳态的生理意义和稳态失调造成的影响,内环境稳态包括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会引起细胞代谢活动的紊乱. 【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也可能出现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但是不一定,A错误; B、儿童患佝偻病是由于缺钙引起的,但稳态遭到破坏遭到破坏不一定就是缺钙,B错误; C、稳态遭到破坏,细胞代谢会出现紊乱,C正确;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的血钙过高引起的,但稳态遭到破坏不一定就是血钙过高,D错误. 故选:C. 3.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当神经纤维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该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的外流有关.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解答】解:A、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A正确; B、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B正确; 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只能单向传递,C错误; D、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细胞膜内外K+、Na+ 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D正确. 故选:C. 4.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细胞和淋巴细胞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 免疫细胞中包括淋巴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造血干细胞分化成淋巴细胞,根据淋巴细胞生成的场所,淋巴细胞又可以分为B淋巴细胞(骨髓)和T淋巴细胞(胸腺). 【解答】解:A、淋巴细胞指B细胞和T细胞,A错误; B、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B正确; C、免疫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C正确; D、抗体属于分泌蛋白的范畴,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从细胞内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是胞吐,D正确. 故选:A. 5.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之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 2、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解:A、冬泳入水后,机体散热增多,通过调节散热减少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恒定,入水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通过神经调节,肌肉收缩使产热增加,A错误; B、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量,B错误; C、冬泳入水后,汗腺分泌减少,使散热减少,C错误; D、通过神经调节促进下丘脑的分泌活动,促进垂体的分泌活动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使产热增加,D正确. 故选:D. 6.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超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包括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症,其中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都是自身免疫能力太强引起的,而免疫缺陷症是自身免疫能力不足引起的.过敏反应是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如接触青霉素引起过敏反应. 【解答】解:A、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系统过于敏感所致,A错误; B、青霉素注射后出现胸闷等过敏反应,且在下次注射青霉素后仍会出现相应症状说明青霉素引起的免疫反应具有特性异性和记忆性,B正确; C、浆细胞只能分泌抗体,不能产生淋巴因子,淋巴因子是T细胞分泌的,C错误;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引起过敏反应,而不是自身免疫反应,D错误. 故选:B. 7.如图表示一个健康人饭后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进食后1h内,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使血糖浓度升高 B.进食后,肌细胞等对糖的摄取和储存速率将会加快 C.进食2h后血糖趋于稳定,调节血糖的激素停止分泌 D.胰岛素在发挥作用后不改变,可长时间持续起作用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据图分析,进食后,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使得血糖浓度升高,则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升高血糖的是胰高血糖素,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解答】解:A、进食后1h内,血糖浓度升高,则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故A错误. B、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肌细胞等对糖的摄取和储存速率加快,进而降低血糖;故B正确. C、进食2h后血糖趋于稳定,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使得血糖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故C错误. D、胰岛素在发挥作用后,被相关酶分解失去活性;故D错误. 故选B. 8.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如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本题突破口是在图中辨别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并且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 【解答】解: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当受到有效刺激后,改变了膜的通透性,钠离子大量内流,刺激点变为外负内正.局部电流方向是由正电荷流向负电荷,所以在细胞内是由刺激点向两边流动,在细胞外却流向刺激点,即在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C项符合题意. 9.在下列调控机制中,不能使胰岛B细胞兴奋的是( ) A.血液中的血糖浓度过高 B.下丘脑中有关神经兴奋 C.垂体分泌的促激素增多 D.血液中胰高血糖素浓度升高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据此答题. 【解答】解:A、血液中的血糖浓度过高能直接使胰岛B细胞兴奋,A正确; B、血糖浓度升高会使下丘脑的副交感神经兴奋,进而使胰岛B细胞兴奋,B正确; C、垂体不能对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进行调节,C错误; D、胰高血糖素浓度升高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D正确. 故选:C. 10.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1、垂体可分泌多种促激素、生长激素. 2、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3、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而胰岛素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解答】解: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A正确; B、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因此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B正确; C、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需要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C正确; 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D错误. 故选:D. 二、读图填空题 11.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腿.如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 (1)图示反射弧中,a是 传入神经 .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 内正外负 .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 (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 大脑皮层 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 神经﹣体液调节 . (3)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 非特异性 免疫.未被清除的病原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2、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3、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4、图中肌肉是效应器、c是突触、a是传入神经. 【解答】解:(1)根据反射弧的结构可知a是传入神经;当兴奋到达b点时,b处变为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c点指突触位置,信号从局部电流的电信号转变成神经递质的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后膜受体蛋白即诱发后膜出现局部电流的电信号.故当兴奋到达c点(突触)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大脑皮层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3)细菌突破人体第一道防线后进入内环境,首先是作为第二道防线的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在体液免疫反应中抗原刺激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故答案为: (1)传入神经 内正外负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大脑皮层 神经﹣体液调节 (3)非特异性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16.如图为人体的组织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组织液和血浆 (用图中标号作答). (2)血浆、组织液、淋巴和细胞内液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②中含大分子蛋白质,③中一般不含大分子蛋白质(或②中蛋白质含量高于③) . (3)③的离子成分及其含量与图中 ⑥ (用图中标号作答)的差异很大,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组织液与细胞内液之间通过细胞膜进行物质交换,大部分以主动运输方式进行运输 . 若人体长期营养不良,血桨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这将会引起组织 水肿 .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① 为组织细胞;②为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③为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④为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⑤为红细胞. 【解答】解:(1)图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 (2)血浆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大分子的蛋白质,组织液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少. (3)大多数离子进出组织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因此③组织液与⑥细胞内液的离子成分及其含量差异很大.人体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血浆渗透压下降,大量的水进入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液,因此③组织液的含量增加,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故答案为: (1)组织液和血浆 (2)②中含大分子蛋白质,③中一般不含大分子蛋白质(或②中蛋白质含量高于③) (3)⑥组织液与细胞内液之间通过细胞膜进行物质交换,大部分以主动运输方式进行运输 ③组织液 水肿 21.下丘脑在人体稳态调节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图为下丘脑行使功能的部分过程图,请回答问题. (1)若刺激甲表示血糖浓度上升,则C细胞为 胰岛B 细胞,其分泌的 胰岛素 可以降低血糖. (2)若刺激甲表示寒冷,皮肤中的 冷觉(温度)感受器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至下丘脑 体温调节 中枢,此时,图中的物质X为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它作用于c细胞使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3)若物质X表示抗利尿激素,刺激甲为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该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会促进c细胞 重吸收水 .该过程体现的调节方式属于 神经和体液 调节. (4)刺激甲引起的神经冲动传至a细胞时,膜外电位变化是 由正变负 ,a与b通过 突触 (结构)连接,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该结构时发生的信号转变为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1、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从而使血糖含量下降. 2、人体缺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所以水平衡调节是神经和体液调节. 【解答】解:(1)血糖浓度升高,可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含量下降. (2)寒冷条件下,皮肤的冷觉(温度)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物质X),促使垂体(c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3)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c细胞重吸收水,这种调节是神经和体液调节. (4)下丘脑神经细胞兴奋是,膜外电位由正变为负,两个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连接,在突触中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故答案为: (1)胰岛B 胰岛素 (2)冷觉(温度)感受器 体温调节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3)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重吸收水 神经和体液 (4)由正变负 突触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6.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C (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 能 (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 兴奋 . 【考点】突触的结构. 【分析】突触的结构如图所示: 【解答】解:(1)由图可知,乙酰胆碱在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也能作为神经递质. (2)由图可知,酶D能使乙酰胆碱失活,酶D失活,导致乙酰胆碱(兴奋性递质)持续起作用,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故答案为: (1)C 能 (2)兴奋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