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 M行星是 A. 金星 B. 火星 C. 土星 D. 天王星 ‎2. M与N组成一天体系统,与该系统级别相同的是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答案】1. B 2. A ‎【解析】‎ ‎1. 读图可知,M行星位于木星与地球之间,靠近木星的是火星。‎ ‎........................‎ 北京时间2015年9月22日13:30,我国领导人乘坐专机从北京起飞,前往西雅图(西八区)佩恩国际机场随后赴纽釣联合国总部出席26日至28日的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据此宪成下面小题。‎ ‎3. 飞机起飞时西雅图(西八区)的当地时间是 A. 9月21日20:30 B. 9月22日21:30‎ C. 9月21日21:30 D. 9月23日21:30‎ ‎4. 联合国大会期间,泰州 A. 正午太阳高度渐小 B. 地球公转速度渐慢 C. 昼长渐长 D. 河流即将进入汛期 ‎【答案】3. C 4. A ‎【解析】‎ ‎3. 飞机起飞为北京时间(东8区)2015年9月22日13:30,西雅图(西八区)与北京时间相差16小时,比北京时间晚16小时,计算可知西雅图(西八区)的当地时间是9月21日21:30。‎ ‎4. 联合国大会期间为9月26日至28日,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向南移动,泰州的正午太阳高度渐小,地球公转速度渐快,昼长渐短,河流即将进入枯水期。‎ 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地貌类型多样,其峰林地貌是以砂岩为原料“雕刻”而成的(左图)。右图是“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a、b、c、d表示岩浆及各类岩石,d为变质岩)。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5. 构成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地貌的岩石属于右图中的 A. a B. b C. c D. d ‎6. “雕刻”该地貌的地质作用是左图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5. C 6. B ‎【解析】‎ ‎5. 根据题干提示,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地貌类型多样,其峰林地貌是以砂岩为原料“雕刻”而成的,可知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地貌的岩石属于沉积岩,根据d是变质岩,可以推出右图中a为岩浆,b为岩浆岩,c为沉积岩,所以选C。‎ ‎6. “雕刻”该地貌的地质作用是外力作用,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所以选B。‎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 ‎7. 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全球气候变暖直接相关的是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 ‎8. 关于大气受热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造烟幕可以减少吸收① B. 地面的直接热源来自于②‎ C. 大气热量直接来自于③ D. 四川盆地地区④较弱 ‎【答案】7. B 8. D ‎【解析】‎ ‎7.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导致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温度升高,大气逆辐射增强,即图中①③增强。‎ ‎8. 人造烟幕可以使大气浓度增加,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增强,A错误;地面的直接热源来自太阳辐射,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地面,B、C错误;四川盆地云雾多,地形封闭,云雾不易扩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较多,地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较少,D正确。‎ 下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 ‎9. 图中各地的气压值 A. 甲>乙>丁>丙 B. 乙>甲>丙>丁 C. 丙>丁>甲>乙 D. 丁>丙>乙>甲 ‎10. 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丙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陆地受热少 B. 乙丁之间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C. 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甲乙之间的风速 D. 产生四地间环流的根本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答案】9. A 10. A ‎【解析】试题分析:‎ ‎9. 高压等压面向高空凸,低压等压面向低处凹,同一高度上,甲>乙,丁>丙;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乙>丁,A正确。‎ ‎10. 甲丙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陆地受热少,气浊低,形成冷高压,A正确;乙丁之间气流运动方向向上,是垂直运动,地转偏向力只影响水平运动,B错;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甲乙之间的风速和风向,C错;产生四地间环流的根本原因是地面的冷热不均,D错。‎ ‎【考点定位】热环流 ‎【方法总结】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垂直方向上,热的地方空气会膨胀上升,到上空聚积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压,而近地面则形成低压;冷的地方空气就会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近地面形成高压。水平方向上,空气从高压向低压扩散,就形成了热力环流。‎ 下图为“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中风带由北到南排序正确的是 A. cadb B. bdac C. dbac D. cabd ‎12. 有关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M气压带和a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B.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与N气压带有关 C. 南亚夏季风的形成与d风带有关 D.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与a风带有关 ‎【答案】11. B 12. B ‎【解析】‎ ‎11. 甲图中的a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乙图中b为北半球的中纬西风,丙图中c为南半球的中纬西风,丁图中d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所以图中风带由北到南排序的是bdac。‎ ‎12.‎ ‎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与N副热带高气压带有关,M气压带和a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南亚夏季风的形成与a风带有关,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与b风带有关。‎ 下图为某地区近地面天气系统示意图(实线所示),图中虚线为12小时后天气系统所在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甲地未12小时风向的变化是 A. 偏南风→西北风 B. 西南风→东南风 C. 东南风→东北风 D. 偏东风→偏北风 ‎14. 甲地未12小时天气的变化是 A. 暖锋过境,出现降雨天气 B. 冷锋过境,出现雨雪天气 C. 气旋控制,天气转阴 D. 反气旋控制,天气晴朗 ‎【答案】13. A 14. B ‎【解析】‎ ‎13. 读图可知,甲为冷锋的锋前,所以可知甲地未12小时将受冷锋影响,其风向的变化是由现在的偏南风变成西北风。‎ ‎14. 根据上题结论,可知甲地未12小时受冷锋控制,冷锋过境,出现雨雪天气。‎ 下图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有可能是 A. 针阔混交林 B. 常绿阔叶林 C. 热带雨林 D. 荒漠 ‎16. 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水分 B. 热量 C. 海拔 D. 土壤 ‎【答案】15. B 16. A ‎【解析】‎ ‎15. 根据图示可知,以上为落叶阔叶林,根据自然带的更替规律可知,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有可能是常绿阔叶林,ACD错误,B正确。‎ ‎16. 结合上题可知,该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是常绿阔叶林,可以判断该山地位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根据图示可知,该山地东坡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西坡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进而导致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 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7. 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 A. 热带雨林带 B. 热带草原带 C. 热带荒漠带 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18. 造成非洲荒漠化日益严重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气候干旱 B. 过度砍伐 C. 过度放牧 D. 过度开垦 ‎【答案】17. B 18. C ‎【解析】‎ ‎17.‎ ‎ 由左下角图例可知非洲荒漠化严重的地区主要位于图中热带雨林气候与热带沙漠气候之间,为热带草原气候区。故B正确。‎ ‎【点睛】本题易错选成C答案。注意荒漠化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解题时需仔细阅读图例。‎ ‎18. 由右下角图及图例可知造成非洲荒漠化日益严重的最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故C正确。‎ 读 “世界洋流分布局部图”,回答下面小题。‎ ‎19. 关于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 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 大陆东岸为寒流 D. 大洋西岸为寒流 ‎20. 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 洋流①对欧洲西部气候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B. 洋流②对南美洲西岸气候增温增湿明显 C. P处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性大渔场 D. 美国东岸海域污染物不会影响欧洲西岸海域 ‎【答案】19. A 20. C ‎【解析】试题分析:‎ ‎19. 根据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可知:在中低纬度,南半球洋流分布呈逆时针、北半球呈顺时针运动,而且大洋的东岸都为寒流、大洋的西岸都为暖流;选项中大陆东岸即为大洋西岸,是暖流;故选项A正确。‎ ‎20. 根据世界洋流分布可知,图中洋流①为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西部气候增温增湿作用明显,故排除选项A;洋流②为秘鲁寒流,对南美洲西岸气候降温减湿明显,故排除选项B;美国东岸海域污染物会随着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到欧洲西岸海域,故排除选项D;图中P处因北大西洋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渔场,故选项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下图为中国、美国和欧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变化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图中温室气体排放 A. 美国始终最大 B. 美国人均高于中国 C. 欧盟持续增加 D. 中国处于较高水平 ‎22. 温室气体浓度持续升高导致全球变暖,可能会 A. 提高粮食生产稳定性 B. 导致生物物种大量增加 C. 缩短高纬河流封冻期 D. 降低自然灾害发生频率 ‎【答案】21. B 22.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暖,读图是第1小题解题关键,学生还要熟悉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 ‎21. 读图可知,1910年前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是最大,A错;美国人口总数不到中国的1/3,结合图中的信息可知美国温室气体排放人均高于中国,B正确;图中显示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有时增加有时减少,C错;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大部分时间处于较低水平,D错。‎ ‎22. 温室气体浓度持续升高导致全球变暖,温度升高可能会缩短高纬河流封冻期,C对;自然灾害增加,粮食生产不稳定,A错;生态平衡破坏,导致生物物种大量减少,选择B;大气温度升高,大气不稳定,增加自然灾害发生频率,D错。‎ 左图为我国华北某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等高线单位:m)。右图为该地区生态农业园区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为了促进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该地区农业生产结构最应该做何调整 A. 减少用材林面积 B. 减少果林面积 C. 减少薪炭林面积 D. 减少水田面积 ‎24. 目前,该地正试点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其生产结构上图所示。发展生态农业对当地的有利影响有 ‎①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保持土壤肥力 ②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增加农民收入 ‎③市场适应性强 ④增加农业投入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23. D 24. A ‎【解析】‎ ‎23. 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为了促进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水田面积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压力。‎ ‎24. 根据该地区生态农业园区结构示意图可知,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保持土壤肥力,市场适应性强,增加农业收入,所以选A。‎ 东莞本地人口约150万,外来人口约200万。现在东莞约有3 000多家电脑外围设备生产企业,已有“北中关,南东莞”之说。阅读上述材料,结合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25. 外商在东莞大量投资电脑外围设备生产企业在(技术要求低)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东莞临近香港,海洋运输便利 B. 东莞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C. 东莞经济发达,电脑消费市场广阔 D. 东莞环境优美,科技水平高 ‎26. 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由资源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 B. 由原料导向型→劳动力导向型→技术导向型转变 C. 由轻度污染工业→中度污染工业→重度污染工业转变 D. 由工业分散→工业集聚→工业分散转变 ‎【答案】25. B 26. B ‎【解析】‎ ‎25. 外商在东莞大量投资电脑外围设备生产企业,由于其技术要求低,东莞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深圳临近香港,电脑消费市场没有广州、深圳大,东莞的科技水平不高。‎ ‎26. 根据珠三角工业结构变化图,可知珠江三角洲工业由原料导向型罐头、食品企业,向劳动力导向型服装、印染企业,再向技术导向型计算机、信息和生物技术企业转变。‎ 下图中的乙图为甲图 M 区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 ‎27. M 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有 A. 洪涝灾害频率减少 B. 气候由暖干变为冷湿 C. 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D. 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加剧 ‎28. 下列措施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是 A. 扩大开垦,提高湿地生产能力 B. 退耕还湿,恢复自然生态环境 C. 依靠科技,大力发展喜湿的水稻种植 D. 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答案】27. D 28. B ‎【解析】‎ ‎27. M 地区位于黑龙江的三江平原,由于大量农业开发,农田面积不断增加,湿地面积大量减少,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农业的发展导致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加剧,‎ ‎28. 由于大量开垦使得三江平原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所以需要退耕还湿,恢复自然生态环境。‎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 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市1990~ 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9. 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 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 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 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 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30. 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29. D 30. B ‎【解析】试题分析:‎ ‎29.‎ ‎ 读图,根据图例,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A错。第二产业在1993年后,始终占主导地位,B错。第二产业比重变化最大,C错。二、三产业比重大,第三产业不断增长,结构趋于优化,D对。‎ ‎30. 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①对。城市产业结构以二、三产业为主,不是第一产业,②错。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③错。加快发展第三产业,④对。B对。‎ ‎【考点定位】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特点,促使产业结构升级的措施。‎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31. 与北京相比,南京随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大。( )‎ ‎【答案】错误 ‎【解析】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角速度除了极点以外,均相等,布局与南通的角速度相同,题目说法错误。‎ ‎3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要求我们在发展生产时要兼顾整体,差异性要求我们要因地制宜。( )‎ ‎【答案】正确 ‎33. 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源消耗量不断加大,可利用的资源种类越来越少。( )‎ ‎【答案】错误 ‎【解析】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源消耗量不断加大,可利用的资源种类越来越多。‎ ‎34. 区域划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开发区域。( )‎ ‎【答案】正确 ‎【解析】试题分析:‎ 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区域划分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了解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开发区域。正确。‎ 考点:区域的特征。‎ ‎35. 资源跨区域调配、产业转移、人口迁移都是区域开放性的体现。( )‎ ‎【答案】正确 ‎【解析】区域内部有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资源跨区域调配、产业转移、人口迁移都是区域开放性的体现。‎ ‎36. 区域发展转型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有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经济衰退和失业率高等。( )‎ ‎【答案】正确 ‎【解析】考查区域发展转型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的问题主要是资源枯竭、地价上涨和环境污染加剧,所以主要体现为资源生态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导致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衰败和萎缩;而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问题主要是高失业率、经济衰退等社会问题。‎ ‎37. 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 ‎【答案】错误 ‎【解析】试题分析: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考点:该题考查可持续发展。‎ ‎38. 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时,就会出现环境污染、生态 破坏等问题。( )‎ ‎【答案】错误 ‎【解析】人类是环境的组成部分。一方面人类的生产、生活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1)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如果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的发生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因此该说法是错误的。‎ ‎39. 建立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是资源型工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 ‎【答案】正确 ‎【解析】建立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是资源型工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多元化产业结构可以增加新的生长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40. 长江上游地区的开发重点是矿产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洪涝灾害。( )‎ ‎【答案】错误 ‎【解析】试题分析:长江上游地区的开发重点是水能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中下游地区,题目说法错误,故选B。‎ ‎【考点定位】河流开发与治理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30分。‎ ‎41. 下左图是“某时刻北半球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左图所示时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上右图中的_____________地点(填数字序号)。 ‎ ‎(2)此时被甲切断的气压带名称是_____________。 ‎ ‎(3)就气流状况看乙天气系统名称为_____________,其四周的气流方向如下图中的_____________ 图所示.。 ‎ ‎(4)上左图所示时刻,上海市的风向为_____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___。上海市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中_____________,其气候特征与下图中的__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一致。 ‎ ‎【答案】(1)① ‎ ‎(2)副热带高气压带 ‎ ‎(3)反气旋B ‎ ‎(4)东南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东部季风区 ‎【解析】整体分析:该题某时刻北半球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地球运动、气压带风带、天气系统和气候类型等知识。‎ ‎(1)上左图所示时刻,印度附近形成低压,为北半球的夏季,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上右图中的夏至日①地点。‎ ‎(2)北半球夏季,被甲印度低压切断的气压带名称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 ‎(3)乙位于夏威夷附近,是夏威夷高压,就气流状况看为反气旋,其四周的气流为逆时针辐散,如图中的B图所示。 ‎ ‎(4)上左图所示时刻,上海市位于低压中心附近,其风向为东南风,上海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明显,夏季形成东南季风。上海市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42.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丁地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___。‎ ‎(2)图中②环节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属于______________循环,此循环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和更新。‎ ‎(3)甲地地貌是_____________,简述其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 ‎(4)图中丙处的地貌类型是_____________,其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 ‎【答案】(1)背斜(褶皱) ‎ ‎(2)水汽输送 海陆间(大)‎ ‎(3)山岭 向斜槽部因受挤压不易遭受侵蚀而成为山岭 ‎(4)冲积扇(洪积扇)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慢,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以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图为材料,考查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和水循环。‎ ‎(1)丁地的岩层向上弯曲,其地质构造是背斜构造。‎ ‎(2)图中②环节表示高空的水汽从海洋吹向陆地上空,是水汽输送,①②③④连接海洋和陆地,构成的水循环属于海陆间循环,此循环连接海洋和陆地,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和更新。‎ ‎(3)甲地为向斜构造,向斜槽部因受挤压不易遭受侵蚀而成为山岭,所以其地貌是山岭。‎ ‎(4)图中丙处为河流在出山口形成的堆积地貌,扇形形状,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慢,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地貌。‎ ‎43.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图”和 “洞庭湖面积变化趋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三省均为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其粮食(水稻)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左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区域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右图表明洞庭湖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是______________;其主要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 ‎(2)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能源丰富 ‎ ‎(3)变小 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泥沙入湖淤积 围湖造田 ‎【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以我国局部地区图和洞庭湖面积变化趋势图为材料,考查农业、工业的区位条件,洞庭湖面积变化及其原因。‎ ‎(1)图中A、B、C三省为湖南、湖北和四川,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因而成为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 ‎(2)据左图中的湖南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水能等能源资源丰富,因而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 ‎(3)右图表明洞庭湖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是变小;由于河流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泥沙入湖淤积,导致湖区面积减少,同时大规模的围湖造田,也减少了湖泊的面积。‎ ‎4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图 材料二 国家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 材料三 “京津冀三地产业规划示意图” ‎ ‎(1) M地位于黄河上游,其建设大型水电站的有利条件是        、        。‎ ‎(2)若甲地区植被遭大规模破坏,会加剧               等生态环境问题。‎ ‎(3)左图中的N为西电东送北线工程,该工程的建设对京津冀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             、            。‎ ‎(4)从产业定位来看,右图中河北省的产业发展优势是           ;北京与天津向河北省扩散产业和技术,对河北省产生的影响:‎ 有利影响:                           ;‎ 不利影响:                           。‎ ‎【答案】(1)地势落差大 径流量大 ‎ ‎(2)水土流失 ‎(3)缓解能源短缺 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大气质量 ‎(4)资源丰富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工业化、城市化) 可能会引发新的环境污染问题 ‎【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以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和京津冀三地产业规划图为材料,考查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1)M地位于黄河上游,处于一二阶梯的交界地带,地势落差大,同时河流径流量大,所以水能资源丰富,为建设大型水电站提供了有利条件。‎ ‎(2)甲地区为黄土高原区,若甲地区植被遭大规模破坏,会加剧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导致黄河含沙量增大。‎ ‎(3)左图中的N为西电东送北线工程,将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的电力输入京津冀地区,缓解京津冀地区能源短缺,输电增多,会减少煤炭的使用,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改善京津冀地区的大气质量。‎ ‎(4)京津冀三地产业规划图可知,从产业定位来看,资源丰富是河北省的产业发展优势是,北京与天津向河北省扩散,促进河北省产业优化升级,同时可能会引发新的环境污染问题。‎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