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7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50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7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50张)

专题 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专题 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600 分基础 考点 & 考法 考点 24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点 24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法 1 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的影响分析 考法 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 考法 3 自然灾害成因分析思路 一、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1.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应试基础必备 2.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特别注意】热带地区,由于气温过高,人口及聚落一般选择在气温相对较低的高原,而不是选择在湿热的热带雨林平原地区。 3.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二、全球气候变化 (1) 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时间跨度大,变化周期长,表现为冰期与间冰期交替; (2) 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距今 1 万年以来气候变化,表现为寒冷期与温暖期交替; (3) 近代气候变化:近一二百年有记录时期气候变化表现为气温波动上升。 1. 不同尺度的气候变化 ( 1 )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在许多地区增加了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难度。 ( 5 )气候变化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如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等),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 4 )全球气候变化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林牧副渔业影响显著。 ( 3 )全球气候变化还将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 ( 2 )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灾害。 2. 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特别注意】理解气候变化的三个不等式: ①气候变化并不一定都是人类活动引起的;如人类出现前的地质时期,气候也存在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②气候变化不等于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只是近一二百年的气温升高现象。③气候变化不是百害无一利的;如高危地区气温上升,农作物生长所需的热量条件得到改善,产量将增加, 三、自然资源(以水资源为例) 广义的水资源指地球上的所有水体,包括陆地水和海洋水;狭义的水资源仅指能够被人类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 1. 水资源 ( 1 )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 3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状况 数量上: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时空分布不均 时间:夏秋多,冬春少 ( 2 )就大洲而言,由多到少的排列是: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就国家而言,巴西最丰富,其次是俄罗斯,我国居世界第六位。 2. 水资源的分布 3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措施分析 4. 我国常见的水资源问题 四、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危害 1. 常见地质灾害分布、成因、危害 2. 常见气象灾害的分布、成因、影响 3. 我国的水文灾害 1. 地表形态对聚落区位、形态的影响 考法 1 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的影响分析 影响 原则 原因 实例 运输 方式 山地、丘陵地区优先发展公路 山地、丘陵地区修建交通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公路对自然条件要求低、成本低 西藏先有新藏、青藏、滇藏等公路,后有青藏铁路 河网密集的平原地区优先发展水运 河网密集的地区,天然河道较多、开挖运河方便 2.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线路 走向 山区的线路一般选择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且线路多呈“之”字形弯曲 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呈“之”字形弯曲可以减小单位距离内的坡度 陇海铁路的西段沿渭河谷地伸展;襄渝铁路沿汉水谷地伸展;成昆铁路沿地形大势曲折伸展 平原地区线路受限较小,但一般避开沼泽;少占耕地,少过河、尽量经过村镇、小城市且离大中城市的距离最近 节约建设成本、保证运输安全、节约用地 避开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 保证运输安全,减小受灾害的影响 线网 密度 山地、丘陵地区密度较小 自然条件不利,且人口密度较小;经济相对落后,对运输的需求量不大;修建线路成本高 东北平原铁路网秘籍,云贵高原铁路线稀疏 平原地区密度较大 自然条件优越,且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运输的客货量较大;发展交通的自然障碍少 1. 全球气候变化及原因分析 考法 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 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其原因主要是 CO2 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 2 .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及对策 ( 1 )全球气候变暖的可能影响 ( 2 )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 ①通过技术措施减少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 ②科学预测、积极地适应未来气候变化。 考法 3 自然灾害成因分析思路 1. 滑坡、泥石流成因分析 另外,各地质灾害之间也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如: ( 1 )受台风(飓风)等热带气旋的影响,成因分析需注意: ①是否位于台风的移动路径;②海湾形状(喇叭口形海湾)会加剧台风的影响;③陆地的地形条件(地形抬升会加大降雨量) 。 2. 气象灾害的成因分析 ( 2 )干旱灾害的成因分析要注意结合当地的气候状况。某区域干旱,说明该区域收入的水少,支出的水多。答题时,要结合大气环流说明降水少的原因,同时也要说明支出水多的原因。例如,华北地区春旱成因的分析: ①从雨带移动规律看:春季,雨带在华南地区,华北尚未进入雨季。(收入少) ②华北地区季风气候的大陆性较为明显,春季增温快,蒸发量较大。(支出多) ③华北地区春季正值春耕,需水量大。(支出多) ④华北地区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且污染较严重。(支出多) ( 3 )我国的气象灾害多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分析气象灾害需结合锋面雨带的推移。如下表所示: 【 特别注意 】 ① 我国旱涝频发与季风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夏季风强的年份,往往北涝南旱,夏季风弱的年份则是北旱南涝。 ②分析寒潮成因时,要注意我国多山地形的影响。 3. 洪涝灾害成因分析 洪涝灾害的成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及人为原因两个角度分析。 【 特别注意 】 不同河流的不同河段洪涝灾害成因的主导因素不同。长江中下游荆江段为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主因是羽状水系,支流众多,排水不畅;黄河中游因途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河道淤高,形成地上河。 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 考例剖析 例 1 [海南单科 2017·9~11 ] 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 90% 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下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考法 1 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的影响分析 ( 1 )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 A. 谷地面积 B. 河流水量 C. 林木产量 D. 风俗习惯 考例剖析 ( 2 )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 ) A. 通风 B. 避灾 C. 采光 D. 美观 ( 3 )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 ) ①砾石多 ②退水快 ③历时长 ④流速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例剖析 【 解析 】 ( 1 )由题干提示,该县 90% 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所以,谷地面积是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 ( 2 )该县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水淹频率很高,所以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可以在下层被洪水淹没时,方便人们避险和出行,所以这些集镇住宅能够“淹而不没,灾而无难”。 【 答案 】 ( 1 ) A ( 2 ) B ( 3 )根据材料提示,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说明集镇遭遇的洪水破坏力较弱,由该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可推断,洪水来时流速缓,带来的砾石少,洪水退水快。 【 答案 】C 考例剖析 例 2 [天津文综 2017·10~11 ]读图文材料,回答第( 1 )题。 考法 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 考例剖析 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地理小组的学生将上图中近十几年来(阴影所示)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 ( 1 )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图中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 A. 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 B. 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 C. 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 D.800 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 考例剖析 读图文材料,回答第( 2 )题。 冻土是指温度在 0℃ 或 0℃ 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 考例剖析 ( 2 )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 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 B. 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 C. 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 D. 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 考例剖析 【 解析 】 ( 1 )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在答题时,需要注意 0 值的含义,即多年平均值,高于多年平均值表示在增大,反之则减小。结合图中的海平面变化曲线可知,在近十几年来,海平面变化均在 0 以上,意味着海平面一直在升高,且数值有增大的趋势,故 A 、 D 错误;由年平均温度变化曲线可知,无论是陆面温度还是海面温度都呈现出增大的趋势, B 正确;通过比较不难看出,最近十几年未发生火山喷发事件,火山喷发频率增加不准确, C 错误。 【 答案 】B ( 2 )本题考查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据图可知,冻土可以分为活动层(季节冻土)和永冻层(多年冻土)。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的整体气温升高,所以地表温度不断升高,温度在向下传导过程中,使活动层不断向下加厚,因此永冻层上界下移,排除 A 、 C ;伴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地区的播种时间将会提前, B 错误;活动层变厚将会使地表土层在高温时期变得更加不稳定,使地表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 D 正确。 【 答案 】D 考例剖析 例 3 [ 2016 课标全国 Ⅲ·43 ]( 10 分) 河南省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 5 区。下图示意河南省各水文气象区 1450~1979 年水旱灾害年数。 概括河南省 1450~1979 年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 考法 3 自然灾害成因分析思路 考例剖析 【 解析 】 本题考查水旱灾害空间分布及成因。根据图示不难看出,河南水旱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北部发生年数较多,南部较少。水旱灾害的发生主要受降水变率影响。由图示纬度可以看出,秦岭 — 淮河一线经过河南中部,河南跨我国南北方地区,在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上差别较大。 【 答案 】 分布特征:北部(三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多,南部(两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少。( 4 分) 考例剖析 原因:[北部(三区)和南部(两区)基本上以秦岭 — 淮河一线为界,分属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部(三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半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易发水旱灾害;( 3 分)南部(两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小,水旱灾害发生频率也较低。( 3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