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解析版)‎ 考试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 第Ⅰ卷(选择题 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1-20每小题1分,21-45每小题2分,共70分,把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读下图,回答下题:‎ ‎ ‎ 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条件主要有地形平坦、交通方便、土壤肥沃、经济发达、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等,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海边的崖地、宽广的平原、深邃的谷地、陡峻的山地,四地中,②平原地区具备上述形成聚落的条件,据此分析选B。‎ ‎【点睛】聚落形成的条件主要有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等自然条件,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历史悠久等是促进聚落形成的优越社会经济条件。‎ 读“我国东南部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2. 图示村落按形态而言属于(  )‎ A. 多边形聚落 B. 带状聚落 C. 环状聚落 D. 团状聚落 ‎3. 图中a、b、c、d四城市沿河分布,在其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2. B 3. D ‎【解析】‎ ‎【2题详解】‎ 从图中可知,村落沿河流分布,呈带状,选B。‎ ‎【3题详解】‎ d处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地形比较平坦,交通便利,利于城市的发展,选D。‎ ‎【点睛】‎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般而言,河流上游多位于高原、山地,以侵蚀为主,中游搬运,下游堆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受此影响,聚落分布也不同。如下图所示 地形 高原 山区 平原 分布 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漫滩平原 洪(冲)积扇、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 形态 多呈狭长的带状 条带状 团状、带状 聚落 密度 小 较小 大 成因 地势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土壤肥沃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农业发达;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 举例 青藏高原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 甘肃兰州市及人口的分布 四大文明古国发祥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塔里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地带,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下图为塔里木盆地城镇与交通线分布图和甲地段公路线路照片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从整体上看,塔里木盆地内的交通线分布特点是(  )‎ A. 网状分布 B. “之”字形分布 C. 线状分布 D. 环状分布 ‎5. 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候 C. 水源 D. 土壤 ‎6. 甲地段公路线分布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湿润降水多 B. 地势较高,坡度大 C. 水源短缺,近水源 D. 土壤肥沃,梯田多 ‎【答案】4. D 5. C 6. B ‎【解析】‎ ‎【4题详解】‎ 塔里木盆地深居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盆地内部沙漠广布,周围高山环绕,冰川连绵,盆地周围的山前多冲积扇,冲积扇可成为典型的绿洲农业区,这里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形成村镇和城市,因而交通线呈环状分布。故选D。‎ ‎【5题详解】‎ 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水源是影响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故选C。‎ ‎【6题详解】‎ 图中甲地段地处天山深处,地势较高,坡度较大,在山区陡坡上公路一般沿等高线修筑,呈“之”字形弯曲。故选B。‎ ‎【点睛】自然条件对交通的影响 ‎①地形地貌地质:‎ ‎ 地形平坦——利于交通修建,工程投资少、工程量小。‎ ‎ 地势起伏大、地表崎岖;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发育,地质不稳定。如断层发育,多地震塌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或喀斯特地貌发育——不利于交通建设,工程量大、投资大。‎ ‎ 线路应尽量沿山谷、河谷、平原等延伸,避开断层、泥石流、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区;并尽量少占用耕地。‎ ‎②气候:多暴雨、暴风雪、洪灾、大风、台风等气象灾害——工程量大、投资大。‎ ‎③水文:多河流、湖泊、湿地沼泽——工程量、投资大。线路应尽量避开沼泽地,避免跨越河流少架桥梁。‎ ‎④土壤:多冻土——工程量大、投资大 ‎⑤植被、生态环境:交通线修建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尤其是保护植被,避免植被破坏——加剧沿线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受到影响,导致物种灭绝;诱发塌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等。‎ 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气温变化、旱涝灾害对米价指数的影响。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7. 图示信息显示我国(  )‎ A. 温暖期旱涝灾害次数相对较多 B. 温暖期米价指数相对较高 C. 历史时期温暖期长于寒冷期 D. 米价与旱涝次数变化趋势一致 ‎8. 自1950年以来,气温的变化趋势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 各地区动植物数量增加 B. 南半球农作物分布向北移 C. 高纬度地区取暖能源消耗减少 D. 病虫危害范围会明显减小 ‎9. 为了应对全球变暖,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通过决议,将全球平均温度升幅与前工业化时期相比控制在2℃以内,并争取把温度升幅限定在1.5℃之内,要实现这一目标,下列做法目前比较合理的是(  )‎ A. 全部使用清洁能源 B. 提高煤炭消费比重 C. 植树造林缓解升温 D. 全面限制工业发展 ‎【答案】7. D 8. C 9. C ‎【解析】‎ ‎【7题详解】‎ 图示信息显示,我国温暖期与旱涝灾害次数没有明显相关性,A舛,温暖期米价指数相对较低,B错。历史时期温暖期短于寒冷期,C错。米价与旱涝次数变化趋势一致,灾害年份,粮食减产,米价上涨,D对。‎ ‎【8题详解】‎ 自1950年以来,气温的变化趋势是不断上升,可能带来的影响是全球变暖,高纬度地区取暖能源消耗减少,C对。有些地区气候变干,动植物数量可能减少,A错。南半球农作物分布向南移,即向较高纬度移,B错。病虫危害范围会明显增大,D错。‎ ‎【9题详解】‎ 为了应对全球变暖,将全球平均温度升幅与前工业化时期相比控制在2℃以内,并争取把温度升幅限定在 1.5℃之内,要实现这一目标,做法目前比较合理的是植树造林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缓解升温,C对。全部使用清洁能源、全面限制工业发展不合实际,A、D错。 提高煤炭消费比重会增加温室气体排放,B错。‎ ‎10.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遥感与地面监测表明,过去20年间,青藏高原内陆湖面积由2.56×104平方千米增至3.23×104平方千米。据此回答下题。‎ 内陆湖面积增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地壳上升 B. 气候变暖 C. 下渗减弱 D. 河道淤积 ‎【答案】B ‎【解析】‎ 青藏高原内陆湖面积由2.56×104千米2增至3.23×104千米2。内陆湖面积增大的最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冰川融化,B对。地壳上升可能使湖泊海拔升高,不是面积增大原因,A错。湖泊面积增大,应是流入水量增加,下渗情况不会变化,C错。河道淤积不是湖泊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D错。‎ 中生代,恐龙等爬行动物空前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或恐龙时代。下图示意中生代与新生代全球平均气温与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曲线。‎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1. 恐龙繁盛时代的全球气候总体特点是(  )‎ A. 暖湿 B. 冷干 C. 冷湿 D. 暖干 ‎12. 相对于新生代其他时期,新生代第四纪总体上(  )‎ A. 利于物种在岛屿间交流 B. 全球高大山地雪线上升 C. 全球海岸线变短 D. 全球自然带北移 ‎【答案】11. D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根据材料,中生代,恐龙等爬行动物空前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或恐龙时代。根据图示可知,中生代时期全球气候总体特点是暖干,据此分析选D。‎ ‎【12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相对于新生代其他时期,新生代第四纪总体上气温较低,全球高大山地雪线下降,部分岛屿间的冰层相连接,有利于物种在岛屿间交流,据此分析选A项正确。‎ 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约有33万亿立方米,目前已经探明的资源储量有4万亿立方米,主要分布于陆上的陕甘宁、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四川盆地川东地区、新疆塔里木盆地和青海柴达木盆地及南海南部等气源区。‎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3. 下列关于天然气资源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A. 属于可再生资源 B. 属于生物资源 C. 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D. 属于气候资源 ‎14. 根据材料,天然气在我国的分布说明了(  )‎ A. 具有区域差异性 B. 具有数量的有限性 C. 具有利用的发展性 D. 具有资源的整体性 ‎15. 我们在进行开发利用天然气时,要注意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其主要依据是(  )‎ A. 目前我国天然气资源数量太少 B. 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在空间上不平衡 C. 我国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还不够 D. 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答案】13. C 14. A 15. D ‎【解析】‎ ‎【13题详解】‎ 天然气与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一样,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据此分析选C。‎ ‎【14题详解】‎ 我国天然气的分布不均衡,这说明天然气资源具有区域差异性,据此分析选A。‎ ‎【15题详解】‎ 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数量有限,因此在对其开发利用时,要注意合理规划,适度开发,据此分析选D。‎ ‎【点睛】天然燃气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其分布受地质规律制约,具有地域差异。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要注意适度开发及科学规划。‎ 下图为浙江省2015年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6. 从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看,浙江省目前处于(  )‎ A. 木柴时代 B. 煤炭时代 C. 石油时代 D. 核能时代 ‎17. 今后浙江省能源利用应该(  )‎ ‎①提高石油等矿物能源的比重 ‎②积极发展地热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③大力发展水能、风能和核能等清洁能源 ‎④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16. B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从能源消费结构看,浙江省煤炭占能源结构比重的一半多,目前处于煤炭时代,B对。其它能源占比重小,A、C、D错。‎ ‎【17题详解】‎ 今后浙江省能源利用应该大力发展水能、风能和核能等清洁能源,③对。石油等矿物能源的污染比煤炭少,也是污染严重的能源, ①错。浙江不适宜发展地热能 ,②错。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气体排放,④对。C对,A、B、D错。‎ 点睛:煤炭占能源结构比重的一半多,目前处于煤炭时代。改善能源结构,应该大力发展水能、风能和核能等清洁能源,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气体排放。‎ 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自然异常变化)与人类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面临的极大威胁之一。‎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8. 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①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大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 ‎②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爆炸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 ‎④“……飞蝗蔽日,食禾至尽,民饥相食……”‎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9. 尼泊尔大地震属于(  )‎ A. 地质地貌灾害 B. 气象灾害 C. 生物灾害 D. 海洋灾害 ‎20. “……飞蝗蔽日,食禾至尽,民饥相食……”说明自然灾害具有(  )‎ A. 复杂性 B. 群发性 C. 潜在性 D. 突发性 ‎【答案】18. C 19. A 20. B ‎【解析】‎ ‎【18题详解】‎ 根据定义可知,只有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的自然事件且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的才属于自然灾害,据此分析选C。‎ ‎【19题详解】‎ 尼泊尔大地震发生在岩石圈,属于地质地貌灾害,据此分析选A。‎ ‎【20题详解】‎ ‎“……飞蝗蔽日,食禾至尽,民饥相食……”描述的是发生蝗灾,导致粮食绝产而造成的人吃人的现象,蝗灾引发了粮食减产、人吃人等灾难,这体现了自然灾害具有群发性的特点,据此分析选B。‎ ‎【点睛】地震是发生在岩石圈内的灾害,属于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群发性等特点。‎ ‎21.在我国自然灾害中,最为常见的是(  )‎ A. 洪涝和干旱 B. 火山和地震 C. 滑坡和泥石流 D. 赤潮和病虫害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自然灾害。根据题意“我国”,由于我国处于季风区,季风具有不稳定性,造成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很大,据此,我国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洪涝与干旱,据此分析选A。‎ ‎【点睛】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比显著,这导致我国的季风气候分布非常广泛,季风具有不稳定性,所以我国东部的季风区降水变率很大,很容易出现旱涝问题。‎ 下图是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2. 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  )‎ A. 鼠害 B. 洪涝 C. 旱灾 D. 寒潮 ‎23. 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  )‎ ‎①人口外迁 ‎②房屋加固 ‎③组建志愿者队伍 ‎④避灾自救技能培训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22. B 23. D ‎【解析】‎ ‎【22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紧急救援,说明危害突然,再结合安居工程,异地安置,说明原有地不能生活。结合选项,能造成原居住地在灾害期间不能居住的最可能是洪涝,选B。‎ ‎【23题详解】‎ 根据题意“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结合选项加强房屋加固,减少地震危害,组建志愿者队伍,避灾自救技能培训,提高个人的抗灾能力,人口外迁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人口外迁会使得灾后重建缺少人力和动力,据此分析选D。‎ ‎2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快的大洲是 (  )‎ A. 亚洲 B. 非洲 C. 南美洲 D. 北美洲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人口增长。二战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快的大洲为非洲。‎ ‎25.人口增长模式归根结底取决于(  )‎ A. 人口出生率 B. 人口死亡率 C. 社会生产力 D. 人口总数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直接取决于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但是人口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取决于社会生产力;而与人口总数无关。故选C。‎ 考点:人口的数量变化 下表是世界某四个地区人口相关数据。据表,回答下列各题。‎ ‎26. 四个地区中,自然增长人数最多的是(  )‎ A. ①地区 B. ②地区 C. ③地区 D. ④地区 ‎27. 有关②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社会保障体制比较完善 B. 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C. 人口年龄结构最年轻 D. 劳动力资源最丰富 ‎【答案】26. D 27. A ‎【解析】‎ 试题分析:‎ ‎【26题详解】‎ 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是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若是正数说明人口是增加的,负数说明人口是减少的;再根据总人口数量乘以人口自然增长率可得出人口增加的数量。经计算可知,④地区自然增长人数最多,故D项正确。‎ ‎【27题详解】‎ ‎②地区的人口数量是负增长,说明该地区为发达地区或国家,该类型的国家社会保障体制比较完善,故A项正确;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故B项错误;人口年龄结构较老,故C项错误;自然人口增长为负,说明劳动力资源不足,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下图是某三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8. 推测a、c两地中青年男女比例失调严重的主要原因( )‎ ‎①a地战争频繁 ②a地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③c地人民普遍存在重男轻女思想 ④c地近年来纺织服装工业大力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9. 对b地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 鼓励当地人口向经济更发达的地区迁移 B. 积极发展公共交通事业 C. 实施“提前退休”政策 D. 对产妇实施“带薪休假”政策 ‎【答案】28. B 29. D ‎【解析】‎ 试题分析:‎ ‎【28题详解】‎ 由图可知a地20-40岁男性明显减少,可能是战争导致,与发展高等教育无关;c地0—14岁人口中男女比例基本平衡,所以不可能普遍存在重男轻女思想;中、青年女性明显增多,可能与当地大力发展纺织服装等女性从事的职业有关,故选项B正确。‎ ‎【29题详解】‎ 由b图可知,该地人口年龄结构下窄上宽,说明少儿所占比重低、出生率低,60及其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大,老龄化问题严重,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是鼓励生育、接纳移民和“延迟退休”政策等,对产妇实施“带薪休假”政策,有利于提高出生率,故选项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结构和人口问题。‎ 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0.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 科技发展水平 B. 资源 C. 对外开放程度 D. 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31. 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主要参考(  )‎ A. 土地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 B. 矿产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 C. 光照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 D. 气候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 ‎【答案】30. B 31. A ‎【解析】‎ ‎【30题详解】‎ 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资源、环境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B对。科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是重要影响因素,不是首要因素,A、C、D错。‎ ‎31题详解】‎ 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主要参考土地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土地的产出决定着食物的多少,A对。矿产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不是影响人类生存的关键,B错。光照资源、气候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基本没有变化,不是主要因素,C、D错。‎ ‎32.下列行为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 参加奥运 B. 外出旅游 C. 出国留学 D. 上街购物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的区别。参加奥运、外出旅游、上街购物,均属于人口的流动,故A、B、D项错误;出国留学的时间一般会超过1年,且超越了国家的界线,属于国际人口迁移,故C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人口迁移的概念与类型 ‎【知识拓展】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1、人口迁移的意义:人口迁移对调整人口分布、劳动力盈缺、促进地区文化交流、新资源开发、经济文化区的建立、民族和种族的融合等都有重要作用。‎ ‎2、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影响 ‎ 迁入地 ‎ 迁出地 ‎ 有利 ‎ ‎①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②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④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 ‎①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 ③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 不利 ‎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并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 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 ‎33.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发生了大规模迁移,其根本原因是( )‎ A. 地理环境的差异 B. 交通运输的发展 C. 建设项目的布局 D. 经济发展水平差距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详解】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经济发展水平远远比中西部地区高,有许多就业岗位,中西部地区的人就向东部地区流动,所以我国人口发生了大规模迁移,其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故选D。‎ ‎【点睛】经济因素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首要因素。‎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人口迁移规模空前庞大,他们主要目的是为了务工与经商。‎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4. 有关对该时期人口流动主要方向描述错误是(  )‎ A. 乡村流向城市 B. 从欠发达到发达地区 C. 从内地到沿海 D. 从东南迁往西北地区 ‎35. 影响该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 资源因素 B. 政治因素 C. 经济因素 D. 文化因素 ‎【答案】34. D 35. C ‎【解析】‎ 考查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的方向及原因。‎ ‎【34题详解】‎ 该时期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的,以务工和经商为主,主要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收入,所以人口流动的主要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地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从欠发达到发达地区。D错误。故选D。‎ ‎【35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该时期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的,以务工和经商为主,主要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收入。所以影响该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故选C。‎ 每年10月老王从太原飞来,次年4月再从海口飞回。他背后有上百万这种“候鸟”养老模式的老人群体。‎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6. 此类人口流动的原因与下列选项相似的是(  )‎ A. 我国60年代知青上山下乡 B. 三峡库区百万大移民 C. 我国每年的春节返乡潮 D. 美国东北部老人向南迁移 ‎37. 针对“候鸟”现象,目前海口地区急需完善是(  )‎ A. 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B. 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C. 整治环境污染 D. 加快大户型房产开发 ‎【答案】36. D 37. B ‎【解析】‎ 试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6题详解】‎ 太原冬季寒冷,到海口过冬是气候因素,与美国东北部老人向南迁移相似,D正确。‎ ‎【37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候鸟”现象主要出现在老人群体,急需完善的是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B正确。‎ ‎38.下列各组城市的排序,依次作为宗教圣地、矿产地和政治中心而兴起的一组是(  )‎ A. 拉萨、攀枝花、华盛顿 B. 耶路撒冷、大同、十堰 C. 伊斯兰堡、大庆、巴西利亚 D. 麦加、宝鸡、堪培拉 ‎【答案】A ‎【解析】‎ 拉萨、耶路撒冷、麦加都是宗教城市;攀枝花、大同、大庆是因矿产地而兴起的城市;华盛顿、伊斯兰堡、巴西利亚、堪培拉都是政治中心。选A正确。‎ ‎39.下图中城市得以形成和迅速发展的主导因素有(  )‎ A. 地形和气候 B. 河流和自然资源 C. 河流和铁路运输 D. 政治和军事 ‎【答案】C ‎【解析】‎ 图示该城市早期是在河流的交汇处且沿河流发展;随着铁路的出现,城市向铁路延伸的方向扩展。选C正确。‎ 下图为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40. 图中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功能区,则①②③④分别为(  )‎ A. 文教区、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B. 住宅区、工业区、文教区、商业区 C. 商业区、工业区、文教区、住宅区 D. 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文教区 ‎41. 该市计划在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选择其中一处建设钢铁厂,最佳的地点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40. D 41. B ‎【解析】‎ ‎【40题详解】‎ 由图可知,①类功能区占地面积最广,为住宅区。②类功能区布局在市中心,而且在交通线交汇处,为商业区。③类功能区布局在城市的西北和西南,由于该市盛行东北风,这两个位置均位于盛行风下风向,应为工业区,目的是减少污染。④大学城,为文教区。据此选D。‎ ‎【41题详解】‎ 钢铁厂对水源和空气都有污染,因此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和河流的下游地带,该市盛行东北风,则钢铁厂应布局在西南方;读该市等高线分布,东北地势较高,为河流上游,则西南为河流的下游地带。另外,钢铁厂应靠近铁矿,所以选乙地。故选B。‎ ‎【点睛】‎ 城市功能区的形态、特征与布局:‎ 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大,城市的主要职能。分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高级住宅区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城市外缘,与高坡和文化区相连。低级住宅区布局在内城,与工业区相连。‎ 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分布。该区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因该区人流货流量大,所以一般布局交通通达度好的交通干线两侧、市中心、街角路口。‎ 工业区:呈现沿着交通干线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的趋势。一般布局在市区外缘,降低对城市的污染,布局在交通干线的两侧,方便进出原料和产品。‎ 某城市是环形放射状道路,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2. 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曲线是 (  )‎ A. a曲线 B. b曲线 C. c曲线 D. d曲线 ‎43. 在地租最高峰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  )‎ A. 商业区 B. 工业区 C. 住宅区 D. 文化区 ‎【答案】42. D 43. C ‎【解析】‎ ‎【42题详解】‎ 地租水平的高低受与市中心距离和交通通达度的影响,距市中心距离越近,地租水平越高,交通便利的地方,地租水平高。对比四条曲线的变化特点,d曲线能体现此特征,故D正确。‎ ‎【43题详解】‎ 功能区的形成受付租能力大小的影响,商业区的付租能力最高,所以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商业区。故C正确。‎ ‎【点睛】本题组结合图示考查地租的变化及功能区的形成,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影响地租高低和功能分区的因素。‎ 图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是 A. ①时期 B. ②时期 C. ③时期 D. ④时期 ‎45. 下列有关我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国已进入城市化成熟阶段 B. 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于西部地区 C. 城市化速度取决于城市规模的大小 D. 资源不足是制约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原因 ‎【答案】44. C 45. B ‎【解析】‎ ‎【44题详解】‎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标志,图示斜率越高表示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越快,因此斜率最高阶段表示城市化速度最快。故C正确。‎ ‎【45题详解】‎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但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了城市化的东西差异,东部地区经济较西部发达,因此城市化水平较西部高,故B正确、A错误。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发展有关,城市规模并不是其决定性因素;城市化进程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和结果,故C、D错误。‎ 第Ⅱ卷(共3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把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46.下图为某地区城市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城市中,形成最早的可能是____,原因是______。 ‎ ‎(2)从地形条件来分析,D城市到B城市之间公路没有修建成直线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 ‎(3)图示区域山地东、西两侧交通线路密度较大的是__,导致这种分布差异的自然原因主要是_____。‎ ‎【答案】 (1). A城市。地形平坦,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2). 山地地形的限制 (3). 东侧;东侧临海,且地形平坦,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而西侧沙漠广布,且有山脉阻隔 ‎【解析】‎ ‎【详解】(1)形成城市条件最优越的地方最先形成城市。A城市地形平坦,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最先形成城市。C地的地形条件、交通条件均比A差,而BD的水源条件比A较差,故A最可能最早形成城市。‎ ‎(2)从图中可以看出,BD之间有一条山脉,受山地地形的限制D城市到B城市之间公路没有修建成直线。‎ ‎(3) 交通线路意在加强地域联系,因此区域聚落密度大的地方交通线路密度相对较大。自然条件好的地方,城市密度大,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城市密度相对较小。图示区域东侧临海,且地形平坦,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聚落、城市密度大;而西侧沙漠广布,且有山脉阻隔,聚落、城市相对较少,据此东侧交通线路密度较大。‎ ‎【点睛】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的地方最先形成城市。山区修路往往因地形限制不能修成直线。交通线路意在加强地域联系,因此区域聚落密度大的地方交通线路密度相对较大。‎ ‎4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校学生张锋在做课题《调查家庭人口的增长和迁移》时,发现家族先后迁移了几个地点。爷爷在年轻时响应国家的号召,支援边疆,携带全家人到了新疆;爸爸为了寻找好的工作,迁到了北京;叔叔求学移民美国,并且在美国结婚,现现在全家在美国定居。‎ 材料二:据2009年1月23日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已发出通知,要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招收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1)影响该同学爷爷的迁移因素是 ,影响该同学爸爸的迁移因素是 。‎ ‎(2)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类似于张锋爸爸的人口迁移规模加大,主要流向是什么? ‎ ‎(3)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优秀人才迁移到发达国家,这种迁移的原因是什么?对发展中国家有什么不利影响? ‎ ‎(4)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本地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案】(1)国家政策(政治) 经济因素 ‎(2)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 ‎ ‎(3)原因:为了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追求发达国家的优厚经济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 ‎ 不利影响:使发展中国家人才外流,使经济的发展潜力受到严重影响。‎ ‎(4)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对技术人员需求大量增加,而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要求,因而出现该现象。‎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人口迁移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难度一般。‎ ‎【详解】(1)由材料可知,该同学的爷爷是由于“响应号召,支援边疆”导致的人口迁移,属于国家政策因素,而该同学爸爸是为了寻找好工作,属于经济因素。‎ ‎(2)改革开放后,由于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所以主要人口迁移方向为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 ‎(3)发展中国家的优秀人才为了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追求发达国家的优厚经济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所以向发达国家迁移。而这种迁移导致人才外流,影响经济发展。‎ ‎(4)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对技术人员需求大量增加,而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要求,因而出现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本地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 ‎【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 ‎①对迁出地:有利的: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地影响。‎ 不利的:造成了人才外流。‎ ‎②对迁入地:有利的: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带动经济的发展。‎ 不利的:引发种族冲突,影响社会治安,‎ 给自然和生态环境、人口与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如西部大开发对西部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 ‎48.结合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虚线代表____国家,实线代表____国家。目前,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数量和增长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 ‎ ‎(2)表格说明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____,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______。‎ ‎【答案】 (1). 发展中 (2). 发达 (3).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超过了发达国家,增长速度也比发达国家快 (4). 起步早,目前城市化速度较慢,水平较高 (5). 起步晚,目前城市化速度较快,水平较低 ‎【解析】‎ ‎【详解】(1)根据图中曲线的起点及斜率分析可知图甲中虚线代表国家城市化起步晚、目前城市化人口增长快,城市化速度快,应为发展中国家;实线代表的国家起步早,目前城市化人口增长较慢,目前城市化速度较慢,应为发达国家。据此可知,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超过了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也比发达国家快。 ‎ ‎(2)表格给出的是两类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速度在不同年份的具体数值,对比后会发现,发达国家在上世纪中叶即达到50%,而发展中国家在当时仅有17%,这反映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同时,在表格所列的75年中,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从50%增长到80%,增长了30%,而发展中国家则从17%增加到57%,增长了40%,这反映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较发达国家快,但城市化水平低于发达国家。‎ ‎【点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不同 ‎ 发达国家:1.起步早。 2.城市化水平高。3.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发展中国家:1.起步晚,发展快。2.城市化水平较低。3.城市发展不合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