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蚌埠二中201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所有选择题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否则该大题不予记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 某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2时24分,该地的经度是()‎ A. 114ºE B. 120ºE C. 126ºE D. 104ºE ‎【答案】A ‎【解析】北京时间(120ºE)为12时24分,某地正午时,也就是正午12点,与东经120°时间相差24分,根据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可知,两地相差6分钟,根据“东早西晚”推算该地的经度是114°E。选择A项。‎ ‎2. 关于时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全球共分成24个时区 B. 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120°E C. 5°E属于东时区 D. 52°W属于西三区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每15°划分为一个区时,全球共划分为24个区时;东经7°为零时区;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东经120°;西经52度属于西三区。‎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3. 下列关于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太阳是由固体物质组成 B. 人们肉眼看到的是太阳的色球层 C. 太阳为大气和水体运动提供能量 D.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答案】C ‎【解析】太阳每时每刻都在以辐射的形式向周边地区释放巨大的能量,太阳辐射是大气和水体运动的能量来源,故C正确。太阳是气态星球,人们肉眼看见的是太阳的光球层,距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月球。故A、B、D错误。‎ ‎4. 造成青藏高原“光强热弱”的主导因素是( )‎ A. 海拔高 B. 空气稀薄 C. 纬度低 D. 冬季风影响弱 ‎【答案】A - 17 -‎ ‎【解析】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青藏高原虽然纬度较低,但是由于海拔高,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气温比我国其它地区相比较低。同时,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含有的尘埃量较少,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因此海拔高是造成青藏高原“光强热弱”的主导因素。故答案选A。‎ ‎5. 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1060平方公里,14座新老时期火山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课书”。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称为“五大连池”。结合“五大连池”(局部)景观图,回答下题 ‎ 五大连池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A. 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 B. 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 C. 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 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答案】B ‎【解析】五大连池景观的形成过程是地幔中的物质到达地表,成为地壳的组成部分,说明图中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B对;图中相邻圈层是连续而不规则的,A错;图中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地球内部,D错;图中各圈层并不是独立发展变化的,是相互联系的,C错。故答案选B项。‎ ‎6. 图中太阳电池的运行轨道属于() ‎ - 17 -‎ ‎ ‎ A. 恒星轨道 B. 慧星轨道 C. 行星轨道 D. 卫星轨道 ‎【答案】D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图中太阳电池围绕地球运行,地球属于行星,围绕行星的轨道是卫星轨道。故答案选D项。‎ ‎7. 太阳活动爆发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太阳发脾气”,人们也一直在研究“太阳发脾气”时地球上发生的变化,但仍有很多领域的问题难以解决。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 “太阳发脾气”时可能导致( ) ‎ ‎①手机用户通话时信号时强时弱②信鸽迷途③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④地球高层大气高速散逸到星际空间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中的“太阳发脾气”主要是指太阳活动。太阳活动发生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会扰乱地球的电离层,可能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导致手机用户通话时信号时强时弱,①对。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磁场的影响,导致信鸽迷途,②对。地球高纬度地区的夜空产生极光,③错。地球高层大气高速散逸到星际空间与太阳活动无关,④错误。因此①②正确,故答案选A。‎ ‎8. 到下列哪个国家旅行有可能欣赏到因“太阳发脾气”而形成的空中梦幻景观( )‎ A. 加拿大 B. 英国 C. 意大利 D. 巴西 ‎【答案】A ‎【解析】太阳活动形成的空中梦幻景观是指极光现象。太阳活动发生时,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出现美丽的极光,极光现象主要发生在高纬度地区,加拿大纬度较高,会出现极光现象,故答案选A。‎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 17 -‎ ‎9. 年3月,杭州成为国内首个提出设立“黑暗天空保护区”的城市,暗夜星空,已成为一种需要精心保护的珍贵自然资源。据此完成下题。晴朗的夜空,能够看到的大部分天体属于()‎ A. 卫星 B. 彗星 C. 恒星 D. 行星 ‎【答案】C ‎【解析】在天体中,卫星本身不放光,但是可以反射太阳光,比如月球,故A不符合题意;在天体中,流星体不发光,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著名的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是76年,不会常见,B不符合题意;闪闪发光的是恒星,能自行发光,晴朗的夜晚,我们用肉眼观察到,故C正确;在天体中,行星是不会发光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天体,由不同形态的物质组成,分为星云、恒星、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恒星和星云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其主要特点如下:‎ 天体类型 主要特征 恒星 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行星 在椭圆形轨道上围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质量较小,不发光,表面通过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卫星 围绕行星运行的质量不大的天体 星云 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组成物质是氢 流星体 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 彗星 在扁长形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独特外貌 星际物质 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极其稀薄 - 17 -‎ ‎10. 读“极点俯视图”,完成下题。 ‎ 甲点位于乙点的()‎ A. 东南方 B. 西南方 C. 东北方 D. 西北方 ‎【答案】B ‎【解析】根据地球自转为顺时针,说明该半球为南半球半球,就南北方向来看,甲点比乙点更靠近南极点,因此甲点位于乙点的南方;就东西方向来看,从甲地到乙地顺时针方向为劣弧,因此甲在乙的西方,综合判断甲点位于乙点的西南方向。故答案选B项。‎ ‎1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自转线速度甲地大于乙地 B. 自转角速度甲地小于乙地 C. 甲、乙两地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不同 D. 甲、乙两地水平运动物体偏转程度不同 ‎【答案】D ‎【解析】顺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乙的纬度低于甲,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自转线速度甲地小于乙地,故A错误;顺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乙的纬度低于甲,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其它为15°/小时,自转角速度甲地等于乙地,故B错误;甲、乙两地位于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C错误;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赤道上没有地转偏向力,甲地比乙地的纬度高,所受地砖偏向力比较明显,D正确;故答案选D项。‎ ‎12.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读图,完成下题。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 - 17 -‎ B. 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 C. ②是软流层 D. 岩石圈的范围是指①②的全部和③的大部分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莫霍界面为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地壳由硅镁层和硅铝层构成,大陆地壳两层均有,大洋地壳硅铝层缺失。故图中①层为硅铝层,②层为硅镁层,③层为地幔。故B正确。‎ 考点:地球内部圈层 ‎13. 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 A. 莫霍面附近 B. 上、下地幔之间 C. 古登堡面上部附近 D. 内、外核之间 ‎【答案】C ‎【解析】本题解题关键掌握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变化的规律。地震波经过莫霍界面时,横波和纵波速度都明显增加一直到古登堡界面都在不断增加,当经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所以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时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故选C。‎ ‎14. 现在我国一些城市在新建道路的两旁使用了“风光”路灯——太阳能和风能的“风光互补”型路灯。下图是某游客近距离拍摄的武汉市街头该种路灯照片。据此完成下题。 ‎ 有关太阳能和风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太阳能和风能都属于开发利用历史最悠久的能源 B. 太阳能和风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C. 太阳能和风能都属于非可再生能源 D. 太阳能和风能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用的 ‎【答案】B ‎【解析】太阳能和风能都属于新能源,A错误;太阳能和风能都是可再生能源,B正确,C - 17 -‎ 错误;太阳能和风能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条件,如太阳能在阴雨天的时候就要受到天气因素的限制,D错误,故答案选B项。‎ ‎15. 在该游客拍摄照片时,风扇的尾巴所对应的方向是()‎ A. 东方 B. 西方 C. 南方 D. 北方 ‎【答案】A ‎【解析】武汉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光线从南方照射进来,因此从为了获得更多的太阳能,固定的太阳能板面对南方,故风扇的尾巴朝向东方。故答案选A。‎ ‎16. 2016年春分日,我国甲、乙、丙、丁四地的日出时间(北京时间)分别为5时20分、6时20分、7时20分、8时20分。则四地的经度最接近105°E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春分日,全球均6点日出。当105°E经线日出时(6点),120°E的时间应是7点,即北京时间是7时。而7:20与7:00最接近,因此,经度最接近105°E的是丙地。故选C。‎ ‎17. 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直射点( ) ‎ A. 位于④处时,日期是6月22日前后 B. 位于①处或⑤处时,都是北半球的秋分日 C. 从①处移到⑤处,需要1个恒星年 D. 从②处移动到④处,太阳直射点从北向南移动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根据图示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判断,④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则为北半球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A错误;根据图示②表示夏至日;④表示冬至日,则①⑤表示春分日,B错误;直射点从①处移到⑤处,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为1个回归年,C - 17 -‎ 错误;直射点从②处移到④处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我国各地昼长逐渐变短,D正确。故答案选D项。‎ 读下图“昆明市房屋立体图和地球绕日公转图”,完成下面各题。 ‎ ‎18. 正午射进屋内的阳光面积达一年中最大时,地球位于()‎ A. ①点附近 B. ②点附近 C. ③点附近 D. ④点附近 ‎19. 地球从①公转到③期间,昆明市正午太阳高度()‎ A. 越来越大 B. 越来越小 C. 由小到大,再由大变小 D. 由大到小,再由小变大 ‎【答案】18. D 19. C ‎【解析】‎ ‎18.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射进该地屋内的阳光面积越小,反之越大;当夏至日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此时射进该地屋内的阳光面积最小,冬至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此时射进该地屋内的阳光面积最大。根据绕日公转图可知,②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B不符合题意;④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D符合题意;根据地球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因此①位置为春分日,③为秋分日,A、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项。‎ ‎19. 由图示可以得出①位置为春分日;②位置为夏至日,③位置为秋分日,④位置为冬至日,所以地球从①公转到③处的过程中,即从春分日到秋分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北移到北回归线,之后向南以到赤道,因此对于昆明来讲,距离太阳直射点的距离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所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为由小到大,再由大变小。故答案选C项。‎ 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题。 ‎ ‎20. 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箭头中风向表示正确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1. 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 17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20. C 21. C ‎【解析】‎ ‎..................‎ ‎21. 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图中四地等压线最密集的为③位置,因此风力最大,故答案选C项。‎ 读图,完成下题。 ‎ ‎22. 若此图为夜晚的海陆间热力环流图,则()‎ A. a为海洋 B. b为陆地 C. ①为冬季风 D. ①为陆风 ‎23. 若该图表示热力环流,则a、b、c、d对应的等压面分布(示意)不正确的是()‎ A. B. C. D. ‎ ‎【答案】22. D 23. D ‎【解析】‎ ‎22. 若图示表示冬季海陆间的热力环流,根据海洋和陆地比热容的不同,白天陆地温度高于海洋,晚上海洋温度高于陆地,题干中可知是夜晚海陆间热力环流,所以夜晚陆地形成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压,海洋形成上升气流,近海面形成低压.图中a地形成下沉气流,b地形成上升气流,综上所述,a为陆地,b为海洋,水平面上由陆地吹向海洋,因此①为陆风。故选D项。‎ ‎23.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先有垂直运动(空气受热上升,冷却下沉),后由水平运动(由高压指向低压)。图中a处垂直方向上是下沉气流,因此近地面温度低,形成高气压,高空d形成低压;b处垂直方向上是上升气流,因此近地面温度高,形成低气压,高空c形成高压,根据等压面弯曲的规律:高气压的地方等压面向上弯曲,低气压的地方向下弯曲。所以a处气压高等压面向上弯曲,b处气压低等压面向下弯曲,c处气压高,等压面向上弯曲,d处气压低,等压面向下弯曲。故选D。‎ - 17 -‎ ‎24.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其能量被大气削弱得越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太阳辐射强度越大。读图,完成下题。 ‎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的分别是()‎ A. 甲地、乙地 B. 乙地、丙地 C. 丙地、丁地 D. 甲地、丁地 ‎【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经过大气的路程最短,太阳辐射最强,丁地的太阳辐射的强度最小,经过大气的路程最长,太阳辐射最弱。故答案选D项。‎ ‎25. 产生乙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 天空多云 B. 天空晴朗 C. 地势较低 D. 地势平坦 ‎【答案】A ‎【解析】据图可知:乙地的太阳辐射虽然经过大气的路程不太长,但太阳辐射强度较小,这可能与当地多云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有关;有可能与该地多阴雨天气,天空多云,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故答案选A。‎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的原因之一。‎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如赤道地区赤道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而副热带地区副高控制多晴朗天气,所以赤道的太阳辐射弱于副热带地区。‎ ‎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4.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夏半年,高纬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太阳高度角低损失的能量。‎ 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单位:hPa),回答下面各题。 ‎ - 17 -‎ ‎26. 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 A. P→O→M→N→P B. O→P→M→N→O C. M→N→P→O→M D. N→M→O→P→N ‎27. 在城市与郊区的热力环流中,能表示城市近地面的点是()‎ A. M B. N C. O D. P ‎【答案】26. B 27. D ‎【解析】‎ ‎26. 根据海拔高度可知,NM位于近地面,OP位于高空,近地面M为高压,N为低压,故由M流向N;P为M的高空,O为N的高空,故P垂直下沉流向M,M流向N,O流向P。形成循环即可,即O→P→M→N→O,形成循环即可,故只有B选项符合该循环。故选B。‎ ‎27. 在城市与郊区的热力环流中,城市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应为图中的P点。故答案选D项。‎ ‎28. 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大气运动的是(箭头表示大气运动方向)()‎ A. B. ‎ C. D. ‎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大气运动及图示分析。图A“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A错误;图B表示城郊环流,由于城市形成热岛,故城市盛行上升气流,B错误;晚上的海陆之间,陆地气温低,故应盛行下沉气流,海洋盛行上升气流,故C正确;图D中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故D图错误。‎ - 17 -‎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难度较低。‎ 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下题。 ‎ ‎29. a、b两地的气压性质为()‎ A. a地是高气压,b地是低气压 B. a地是低气压,b地是高气压 C. a、b两地都是高气压 D. a、b两地都是低气压 ‎30. 图中亚洲东部c点的风向是()‎ A. 东南风 B. 西北风 C. 东北风 D. 西南风 ‎【答案】29. A 30. B ‎【解析】‎ ‎29. 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综合分析。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1月份为北半球冬季,大陆降温快,温度低,气流下沉,在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太平洋上降温慢,温度高,气流上升,在太平洋上形成低压,因此图中A亚欧大陆,为高压中心,B为海洋,形成低压中心。故答案选A。‎ ‎30. 图示C位于东亚,冬季风由亚欧大陆吹向太平洋,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西北风。故答案选B项。‎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 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N”和“某地的气压状况图P”,图P是图N中的A层某地,该地位于在北半球中,1、2、3位于等压面上,4、5位于等高面上,回答下列问题。‎ - 17 -‎ ‎(1)A为________层, B为________ 层。‎ ‎(2)A层的直接热源是________, 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________(升高或降低)。 ‎ ‎(3)图P中1、2、3、4、5表示气压相等的数码是 ________,表示气压最高的数码是______,表示气压最低的数码是________; ‎ ‎(4)甲、乙两处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_处,气压较高的是__________处。‎ ‎(5)若图P表示的是海滨地区晴热白天的热力环流图,则甲地为_______(海洋或陆地)。若表示的是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则乙地为_______(城市或郊区)。‎ ‎【答案】(1)对流层 平流层 ‎ ‎(2)地面辐射 降低 ‎ ‎(3)123 4 5 ‎ ‎(4)乙 甲 ‎ ‎(5)海洋 城市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热状况和热力环流。‎ ‎(1)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A是近地面大气层,是对流层;B在对流层上部,是平流层,C层为高层大气。‎ ‎(2)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地面受热后将热传递给大气,所以对流层大气的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每升高1000米,温度降低6℃。‎ ‎(3)本题主要等压面的判读。等压面上的气压相等,即1=2=3;同一竖直面上,近地面气压大于高空气压,即4>3,1>5;所以表示气压最高的数码是4,表示气压最低的数码是5。(4)“等压面是凸高凹低”,即甲处高空气压较高,甲处下沉气流,近地面是高气压;乙处高空气压较低;乙处是上升气流,近地面是低气压;甲处气温低,乙处气温高。‎ - 17 -‎ ‎(5)白天,陆地受热快,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海洋相对冷,空气下沉形成高压;所以甲表示是海洋,乙是陆地。城市排放各种废热,比周围郊区温度高,城市形成低气压区,甲表示郊区,乙是城市。‎ 点睛:等压面图的判读技巧:‎ ‎1.判读气压 (1)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不同高度的大气所承担的空气柱高度不同,导致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 即PA>PC,PB>PD。 (2)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 上出现气压差异,进而等压面发生弯曲,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处气压高,下凹处气压低,即PC>PD,PB>PA。 (3)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区类型相反,若近地面为高压,高空则为低压。 ‎ ‎ 2.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1)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2)判断祼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3)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 ‎3.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如A地;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如B地。‎ ‎32.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两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并完成下列各题。‎ ‎(1)A、B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_____。‎ ‎(2)白天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___(高、低),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 - 17 -‎ ‎(3)下图所表示的情景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__________图,最易出现霜冻的是____________图。‎ ‎【答案】(1)B ‎ ‎(2)低 阴天云层厚,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温度低。‎ ‎(3)B C ‎【解析】本题以我国某地区两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其原理并能运用于分析解答。‎ ‎(1)云量的多少既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也影响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量大,夜晚对地面保温作用强,故昼夜温差小,符合的是B曲线。‎ ‎(2)白天阴天,云的反射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温度低于晴天。‎ ‎ (3)昼夜温差最小的是阴天的海洋。昼夜温差的大小可以从海洋和陆地的比热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方面进行分析。海洋的比热容大于陆地,因此海洋升温、降温慢,故昼夜温差小于陆地。阴天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低;阴天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气温高,故温差最小,故答案选B。晴朗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晴朗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陆地的比热容小,升温、降温快,故昼夜温差大,故夜间易发生霜冻,故答案选C项。‎ 点睛: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原理 ‎ - 17 -‎ 辐射 波长类型 与大气的关系 作用 太阳辐射 短波辐射 大气直接吸收少 加热地面 地面辐射 长波辐射 大气吸收大部分 大气的直接热源 大气辐射 长波辐射 一部分透过大气进入宇宙空间,一部分射向地面 补充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吸收、反射和散射:吸收具有选择性,平流层中臭氧吸收紫外线、对流层中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云层愈厚,反射愈强;散射也有一定的选择性,蓝紫光最易被散射。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从而起到 保温作用,又称为“温室效应”。 (3)人类活动:森林、水库和城市等因素也影响气温。‎ ‎33. 下图是地球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问题。 ‎ ‎(1)此刻,A点正值__________(填“日出”或“日落”),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点(填字母)。‎ ‎(2)A、B、C三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点,昼长最短的是_______点。此刻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 ‎(3)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沿C点向正北方向发射的炮弹将向______方向(东或西)偏移。‎ - 17 -‎ ‎【答案】(1)日出 D ‎(2)C A 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 ‎(3)东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1)图示顺着自转方向经过A点即将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故判断A点位于晨线上,即表示日出。根据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故判断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S,D点位于南回归线上,且位于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因此D点为太阳的直射点。‎ ‎(2)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为:赤道处的线速度最快,且向两极减小,极点为零。C点位于赤道上,自转线速度最大;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而且纬度越高昼长越短,A点位于北半球,且纬度较高,所以昼长最短;北京位于北半球,此时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 ‎(3)本题主要考查地转偏向力。沿C点向正北方向发射炮弹会进入北半球,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运动方向向右偏,所以该炮弹落点将偏东。‎ ‎ ‎ - 17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