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地理新导学大一轮测试:必修2第二单元第23讲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课时作业(江苏专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地理新导学大一轮测试:必修2第二单元第23讲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课时作业(江苏专版)

课时作业 埃及沙漠广布,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首都开罗人口约1 800万,是埃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5年3月,埃及宣布在开罗以东的沙漠地区兴建新首都。新首都作为政治中心,规划容纳500万居民,提供175万个长期工作职位。下图为“埃及略图”。据此完成1~2题。‎ ‎1.推测埃及兴建新首都的首要目的是(  )‎ A.平衡地区发展 B.提升国家形象 C.分散开罗人口 D.吸引国家投资 ‎2.与开罗以北地区相比,在开罗以东地区建设新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 A.农业发达 B.用地充足 C.基础设施完善 D.交通便利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从材料中信息“埃及沙漠广布”可知,大部分地区生存条件较差,人口稀少,导致人口“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首都开罗人口约1 800万”。据此推测,埃及兴建首都的首要目的是分散开罗人口。第2题,新首都选址在开罗以东的沙漠地区,气候干燥,人口少,农业不发达,基础设施落后,交通条件差,但是用地较为充足。‎ 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中a、b、c、d四个位置,最容易形成城镇的是(  )‎ A.a B.b C.c D.d ‎4.在上述城镇的城市化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  )‎ A.土地生产力大小 B.水资源的多少 C.基础设施的建设 D.经济规模的设想 答案 3.B 4.B 解析 第3题,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的地方利于城市的形成、发展。a、b、c、d四个位置,b处位于绿洲地带,又位于河流、铁路相交处,因而易形成城镇。第4题,该区域位于干旱地区,水资源是城镇发展的制约因素。‎ ‎(2019·淮安质检)下图示意某区域高等级公路分布。读图,完成5~6题。‎ ‎5.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是(  )‎ A.E市 B.F市 C.Y市 D.X市 ‎6.两地之间汽车客运往返班次最少的是(  )‎ A.X—M B.X—N C.X—H D.X—F 答案 5.D 6.B 解析 第5题,X和Y位于沿海地带,且有港口,便于对外联系,可能形成国际化城市。X市陆地交通更加发达,经济腹地更加广阔,因此最可能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第6题,城市等级越高,人口越多,城市之间的客运量越大,汽车客运往返班次越多;反之越少。图中N为县城,等级低,人口少,且交通通达度不高,因此X市来往于此地的汽车客运班次最少。‎ ‎(2018·苏北五校联考)读“宁夏沿黄城市带规划示意图”,完成7~8题。‎ ‎7.沿黄城市带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  )‎ A.水源 B.交通 C.地形 D.能源 ‎8.图示区域城镇的特征有(  )‎ A.该区域包含10个城市等级 B.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多 C.银川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 D.青铜峡市的服务范围包含吴忠市的服务范围 答案 7.A 8.C 解析 第7题,该区域降水较少,受水源影响城市多沿黄河分布。第8题,银川为行政中心城市,等级最高,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从图例可知,该区域城市分为三级,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吴忠市的等级高于青铜峡市,因而吴忠市的服务范围包含青铜峡市。‎ ‎(2019·常州模拟)法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在欧盟国家较为典型。历史上,法国长期高度中央集权,巴黎一直是其政治中心。法国的人口、生产、服务活动高度集聚于巴黎,大巴黎地区人口数量为第二位城市里昂的7倍以上,20世纪60年代,法国选择了若干边缘城市集聚区建立“平衡城市”,阻滞人口和产业向巴黎集中,以消除巴黎与其他地区之间发展的高度不平衡问题。读“法国‘平衡城市’影响范围示意图”,回答9~11题。‎ ‎9.法国人口高度集聚于巴黎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资源 C.交通 D.政治 ‎10.法国建立“平衡城市”的主要目的是维持边缘城市集聚区的(  )‎ A.服务门槛 B.服务种类 C.服务等级 D.服务范围 ‎11.“平衡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优化法国城市的(  )‎ A.空间结构 B.规模结构 C.产业协作 D.城市化进程 答案 9.D 10.D 11.B 解析 第9题,材料中提及巴黎一直是法国政治中心,人口高度集中于巴黎,则主导因素是政治。第10题,通过扩大边缘城市的服务范围,来吸引周边人口集聚在边缘城市附近,从而阻滞人口和产业向巴黎集中。图示阴影部分为“平衡城市”影响范围,没有提及服务种类和服务等级。第11题,“大巴黎地区人口数量为第二位城市里昂的7倍以上”“阻滞人口和产业向巴黎集中,以消除巴黎与其他地区之间发展的高度不平衡问题”,体现的是城市规模结构的差异。‎ ‎12.(2019·苏州调研)读图甲(“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一体化经济发展空间分布简图”)和图乙(“武汉部分大学分布示意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武汉目前在校大学生的数量超过100万人,在校大学生数量在世界城市中排名前列,2009年武汉东湖开发区被列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1)图甲中C为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城市,请分析该城市形成与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2)分析大学在武汉集聚的社会经济因素。‎ ‎(3)武汉的高校林立、在校大学生数量庞大,对武汉城市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 答案 (1)该城市为武汉市,位于汉江与长江干流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地处江汉平原,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京广铁路、高速公路、长江水运等水陆交通便利;武汉市是湖北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各高校空间位置接近)优势互补,学科互补,便于联合办学(培养复合型人才);利于学校间人才与信息的交流,提高学校创新能力;共享基础设施,节约办学成本。‎ ‎(3)高校的技术与人才集聚,促进了武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过百万学生集中在武汉市)增加城市人口数量、扩大城市规模;促进城市消费,拉动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解析 第(1)题,从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交通、政治等社会经济条件分析。第(2)题,高校集聚可以达到优势互补、人才和信息交流、共享基础设施等作用。第(3)题,一方面为武汉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城市人口、扩大城市规模、促进城市消费等。‎ ‎13.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城市体系。‎ 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 材料二 德清位于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西部,人口49.2万(2010年),有铁路、高铁、国道、省道、高速公路穿境而过,2012年三大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7.0∶57.2∶35.8。‎ ‎(1)描述长三角大都市圈的城市体系。‎ ‎(2)据图,从城市之间的距离、城市数量、城市服务范围,分析城市等级高低之间的差异。‎ ‎(3)分析浙江省德清县就地城市化的区位条件。‎ ‎(4)提出“长三角”大都市圈城市协调发展的合理建议。‎ 答案 (1)按城市规模可分四级:第一级上海为全国性中心城市;第二级南京、杭州为省级行政中心;第三级地级市如宁波、苏州、无锡等;第四级为县如德清县等。‎ ‎(2)城市等级越高,城市之间的距离越远,城市数量越少,城市服务范围越大;城市等级越低则反之。‎ ‎(3)德清位于上海和杭州两大都市圈交会处,受两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地形平坦;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工业较发达。‎ ‎(4)“长三角”大都市圈中的大中小城市之间要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要分工协作,各城市经济发展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优势互补;同时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