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长乐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理)试题 Word版
长乐高级中学2018-2019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地理(理科)试卷 命题人: 陈秋敏 审核人:郑娇梅 命题内容: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说明:1、本试卷分第I、II 两卷,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2、Ⅰ卷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到答题卡上;Ⅱ卷的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每小题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分别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濒台湾岛、西接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地域经济综合体。读图3-l-1,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完成1~3题。 1.这种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 A.差异性 B.整体性与差异性 C.整体性 D.阶段性 2.图中经济区域的基本特征是( )。 A.区域有固定的面积、形状 B.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 C.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D.区域的划分是人们凭空构想的结果 3.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要( )。 A.保持相同的经济结构 B.保持一样的城市建设要求 C.保证相同的农业、工业地域 D.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图3—1—2为我国部分干湿地区及农业生产区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 4.半干旱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区多是种植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开发利用发展方向 B.生活特点 C.经济发展水平 D.生活条件 5.以下叙述可以反映我国地理环境差异的是( )。 ①农业发展方向上东农西牧②传统运输方式上南船(船舶)北马(马车) ③粮食生产种类上南稻北麦 ④糖料作物种植上南蔗(甘蔗)北菜(甜菜)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6.导致图3一l一2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不同的地理环境差异,最主要是( )。 A.气候条件 B.交通条件 C.土地条件 D.历史条件 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 而闻名。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有许多方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根据以上材料。回答7~8题。 7.在我国的各类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总是位于两个不同的区域上,其根本原因是( )。 A。纬度差异巨大 B.空间距离遥远 C.中间相隔更多地形区 D.整体状况差异明显 8.对两地农业的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牧业为主 B.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干旱农业 C.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 D.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吐鲁番盆地注意灌溉农业的发展 图3—1—3为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 9.图中所示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是( )。 A.平原 B.丘陵 C.高原 D.山脉 10.图中所示地区的自然条件可重点发展的经济作物是( ) A.天然橡胶 B.棉花 C.茶叶 D.甜菜 11.与松嫩平原相比,该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是( ) A.热量丰富 B.土壤肥沃 C.地形平坦 D.人少地多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回答12~13题。 12.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 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13.对1985年和2000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14.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昔日“风吹草低见年羊”的风光,如今变为“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深刻地反映了( )。 A.过度放牧,草场资源退化 B.鼠害猖獗 C.草场的季节变化 D.草场载畜量可继续增加 15.导致西北荒漠化扩大的因素中比重最大的是( ) 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 C.过度开垦 D.水资源利用不当 16.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 )。 ①人口大量外迁,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②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③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 ④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 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防护林网 ⑥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封育固沙,构筑防护体系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②③⑤⑥ 17.关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形成的自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B.气候干旱,地表水丰富,河流发育良好 C.大风日数多,地表沙质沉积物多,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D.这里的高山地区冰川作用显著,河流的侵蚀作用强烈 土地荒漠化是指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发展,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图3—2—3是我国内陆某地区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形成图中地区荒漠化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位于内陆,气候干旱 B.地球变暖,气候异常 C.地球运动,地形上升 D.过度开发,水土流失 19.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地区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灌溉 B.人口压力和人类活动不当 C.矿产资源开发 D.气候异常 图3~2—6是亚马孙开发计划示意图,读 图完成20~21题。 20.关于亚马孙雨林开发计划及其影响的 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 B.雨林破坏的背景是当地人口素质低下 C.迁移农业是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唯一方式 D.亚马孙公路从大西洋沿岸贯通太平洋沿岸 21.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将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 ①大气中C02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 ②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受到重大影响 ③当地生态环境将可能恶化 ④雨林地区物种灭绝速率将大大加快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2.在无林地区20 cm厚的土层,只需40年就可以冲刷殆尽,而有林地区则需75年以上,这说明了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 A.净化空气 B.保持水土 C.调节大气成分 D.含蓄水源 湿地包括沼泽、河湖、沿海滩涂等,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据此完成23~24题。 23.下列地区中单位面积湿地比重最大的是( )。 A.长江中下游、东北地区 B.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C.长江中下游、西北地区 D.华北地区、西南地区 24.针对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效益,正确的利用方式是( )。 A.变“北大荒”为“北大仓”,建商品粮基地 B.“围湖造田”,发展果蔬、花卉生产 C.进行大批量“耕海牧渔”,迅速扩大水产养殖面积 D.“退田还湖”,发展旅游 25.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有( )。 ①水能②风能③生物能 ④煤炭 ⑤石油 ⑥天然气 ⑦核能 ⑧太阳能⑨潮汐能 A.①②③⑧⑨ B.④⑤⑥⑦⑧ C.⑤⑥⑦⑧⑨ D.③④⑤⑥⑦ 黄河上游河段水量丰富、落差集中、水能蕴藏量丰富,尤其是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全长918 km,天然落差1 324 m,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 133万kW,具有工程投资相对较小和水库移民相对较少、对外交通方便、经济指标好等优点,被誉为我国水电建设中的“富矿”。据此完成26~27题。 26.该河段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海拔高度大②河流流量大 ③水位季节变化大 ④河流落差大 ⑤水库移民较少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④⑤ 27.河流上游的梯级开发对中下游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有( )。 ①减轻旱涝灾害威胁②增加年径流量③改善枯水期水质 ④提高地下水位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读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28~30题。 28.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D )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由于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29.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是(C ) A.地表反射率下降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30.防治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 D ) A.扎设方草格沙障固沙 B.消除地表疏松沙质沉积物 C.改善荒漠区局部小气候 D.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 31.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荒漠化就是指发生在干旱地区的土地沙漠化 B.我国东北地区是土地荒漠化问题最突出的地区 C.荒漠化主要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造成 D.荒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读右图回答32-34 32.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农牧活动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3.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①草原 ②水能 ③石油 ④森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4.有关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 B.纬度偏高,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 C.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少 D.广泛分布红壤,土壤肥沃 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回答14-15题。 35.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 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 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 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36.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B.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 C.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2005年至2010年广东省规划投资1 800亿元,重点新建、扩建5个炼油项目,5个乙烯项目,并在沿海地区集中布局建设5个石化基地,进军亚洲石化生产中心。回答37~39题。 37.广东大力发展石化产业的优势条件有( ) ①市场广阔 ②资源丰富 ③海运便利 ④技术先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8.广东将建立石化、化工园区,实行炼化一体化,引导产业向园区、沿海石化基地集聚。其主要目的是( ) ①资源共享和追求集聚效应 ②便于污染物集中控制 ③减少运费,降低成本 ④降低产品销售费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39.广东实现石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采取清洁生产技术 ②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③加强航空港、高速公路建设 ④建立原油储备和成品油储备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台北“中央社” 2008年11月6日报道,中国千万民工返乡拉响经济警报,受全球金融海啸影响,中国沿海地区不少工厂停工,近千万民工提前返乡,据此回答40题。 40.下列工业部门受这次危机影响最明显的是( ) A.钢铁、机械、石化等大型工业 B.制糖厂、水果罐头厂等农产品加工业 C.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等工业 D.服装、制鞋、玩具等中小型工业部门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 综合题(40分) 41.读 “我国的西北地区荒漠化”及“荒漠化发展与结果” 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1)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随距海里程的增加,本区自东向西降水 ,干旱程度 。 (2)很大程度上决定西北区为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地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3)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从“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图中看出,土地荒漠化的最终结果是 的长期丧失 ,其实质是 的退化。 42.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4分) 材料一 “北大荒”指20世纪50年代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中尚未开发的区域。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国家加大了对“北大荒”荒地资源的开发力度。经过10~20年的草甸开垦和沼泽治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材料二 图3—2—11是东北地区土壤分布示意图,图3—2—12是东北地区土壤垂直剖面示意图。 (1)分析“北大荒”沼泽地形成的原因。(5分) (2)近年来, “北大仓”土地质量下降,有人说“北大仓”又将会变成“北大荒”,简要分析其原因。 (3分) (3)说说该地区沼泽的生态功能。(6分) 43.图3—4—8是我国两个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 图中B地区引进外资的主要区位优势是(6分) (2) 长江三角洲发展工业的限制性因素是(4分) (3) 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产业升级面临着一定困境,究其原因有(6分) 长乐高级中学2018-2019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地理(理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60分)(本题包括40小题,每小题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5 ABDAA 6-10 ADBBC 11-15 AACAA 16-20 DCABA 21-25 ABADA 26-30 ADDCD 31-35DBDBD 36-40 DCBCD 二、综合题(40分) 41.共12分 (1)(3分)干旱 递减 增强 (2)(4分)气候干旱。 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干早,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砂质沉积物,加上每年冬春干早季节大风日数多,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3)(3分)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4)(2分)土地生产力 土地 42. 共14分 (1)(5分)气温较低,蒸发微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季节性冻土融化;下层为永久冻土层,水分不易下渗,造成积水。 (2)(3分)随着人们对“北大荒”的不断开发,黑土将大量流失,土壤有机质减少,生产能力逐渐降低乃至丧失。(黑土流失) (3)(6分)沼泽是湿地(水源地、蓄水池),它可以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丹顶鹤、天鹅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 43. 共14分 (1)(4分)沿海地区,毗邻港、澳、台,近东南亚,侨乡,优惠政策等 (2)(4分)能源资源不足,矿产资源缺乏 (3)(6分)产业基础薄弱,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劣势,国内腹地范围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