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3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5-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34张PPT)
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 1 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 3 - - 4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 . 能量来源 : 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 产生的热能。 2 . 表现形式及影响 3 . 结果 : 使地表变得 。 衰变 断裂带 地势 海 陆 地表 高低不平 - 5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016 宁夏银川二中期中 ) 读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 , 完成第 1~2 题。 1 . 图中表现内力作用的主要有 ( ) ① 固结成岩 ② 褶皱 ③ 沉积作用 ④ 岩浆侵入 ⑤ 断层 ⑥ 侵蚀作用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2 . 图中最先发生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 ( ) A. 岩浆的喷出 B. 断层的 发生 C . 页岩的 沉积 D . 褶皱的发生 B D - 6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解析 第 1 题 , 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 其中地壳运动形成褶皱和断层。第 2 题 , 该地区地质作用的过程是沉积作用 → 水平挤压 → 褶皱隆起 → 岩浆侵入 → 断层发生 → 外力侵蚀 → 页岩沉积。 - 7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 . 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 影响 - 8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9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10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016 北京卷 ,4) 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 , 完成下题。 平顶海山 ( ) A. 为褶皱山 B. 由沉积岩构成 C. 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 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D 读图可知 , 此山地是岩浆喷发而形成的火山 , 随岩石圈下沉 , 山地顶部没入水下 , 受外力作用而慢慢形成平顶火山。 - 11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考点二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 影响 1 . 能量来源 : 主要是 。 2 . 主要表现形式 3 . 结果 : 使地表起伏状况 。 太阳辐射 能 崩解 水 侵蚀 堆积 减弱 趋于 平坦 - 12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016 湖北襄阳四中测试 ) 翡翠岛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 , 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黄金海岸南部。该地区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区内风向季节变化较大 , 夏、秋季节盛行偏西风 , 冬、春季节盛行偏东风且春季风力较大。下图为翡翠岛自然保护区等高线分布图。据此完成第 1~2 题。 1 . 目前 , 该地区沙丘获得的补充沙源主要来自 ( ) A. 西北内陆 B. 浅海区及沿海沙滩 C. 深海区 D. 河流 B - 13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 . 图示地区沙丘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受 ( ) A. 冬、春季节偏东风的影响 B. 涨潮海水的影响 C. 夏、秋季节偏西风的影响 D. 落潮海水的影响 A - 14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解析 第 1 题 , 由该地区涨潮和落潮流速的差异可知 , 涨潮带向海岸的泥沙不会全部被冲走 , 有一部分沉积下来 , 它们是沙丘的主要补充沙源。第 2 题 , 从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可知 , 沙丘东侧较缓 , 西侧较陡 , 则沙丘东侧为迎风坡 , 西侧为背风坡 , 结合四个选项及材料可判断冬、春季节强劲的偏东风是沙丘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 , 而海水涨潮和落潮对沙丘形态的形成影响很小。 - 15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 . 侵蚀作用及其形成的 地貌 - 16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17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拓展延伸 1 . 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 (1) 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① 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 , 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 ② 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 , 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③ 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多冰川作用 , 形成角峰、冰斗、 “U” 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④ 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 , 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海滩等地貌。 - 18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 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 流水作用 : 上游侵蚀 , 中游搬运 , 下游堆积。因此 , 上游为高山峡谷 , 中游河道变宽 , 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 如下图所示 ) 。 ② 冰川作用 : 高山上部侵蚀 —— 冰斗、角峰等 ; 山下堆积 —— 冰碛湖、冰碛垄等。 ③ 风力作用 : 在风源地附近 , 以侵蚀作用为主 , 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风蚀地貌 ; 在风力搬运途中 , 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 19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 . 沙丘形态与盛行风的关系 判断 - 20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015 全国 Ⅰ 卷 ,10~11) 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 , 不同年份水深 2 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 , 完成第 1~2 题。 1 .1975—2004 年 , 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 A. 持续 淤积 B . 先侵蚀、后淤积 C. 持续 侵蚀 D . 先淤积、后侵蚀 D - 21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 . 推测 1992—1997 年期间 ( ) A. 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 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 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 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B - 22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能理解图中曲线的具体含义。纵坐标上的数值表示某年 2 米水深位置离开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2 米水深位置距监测起始点越近 , 泥沙沉积越少 , 海水侵蚀越严重 ; 距监测起始点越远 , 泥沙沉积越多。如下图所示。 第 1 题 , 图示信息显示 1975—1978 年 2 米水深位置距起始点渐远 , 以淤积为主 ;1979 年后 2 米水深位置距起始点渐近 , 侵蚀不断加强。第 2 题 ,1992—1997 年期间淤积减弱 , 侵蚀加强 , 应是黄河携带入海的泥沙减小所致。若该时间段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增加 , 那么黄河的水量会增大 , 河流输沙能力会提高 , 故 A 项错 ; 此时段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小 , 会导致入海泥沙量减少 , 故 B 项正确 ; 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 进入黄河的泥沙会增多 , 故 C 项错 ; 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 也会使黄河水量增加 , 故 D 项错。 - 23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考点三 岩石圈的 物质循环 1 . 概念 : 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 ,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 , 又到新岩浆的产生 , 周而复始 , 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2 . 岩石分类 :A 是 岩 ,B 是 岩 ( 或变质岩 ),C 是 岩 ( 或沉积岩 ) 。 3 . 地质作用 : ① ; ② ( 或变质作用 ); ③ 变质作用 ( 或外力作用 ); ④ 。 岩浆 沉积 变质 冷却 凝固 外力作用 重熔 再生 - 24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016 浙江学业水平测试 ) 图 1 为某地玄武岩石柱林景观图 , 图 2 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 数码代表内外力作用。据此完成第 1~2 题。 1 . 玄武岩属于 ( ) A. 侵入岩 B. 喷出岩 C . 沉积岩 D. 变质岩 2 . 该玄武岩石柱林的主要形成过程与图 2 中数码直接相关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B A - 25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解析 第 1 题 , 玄武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快速冷却凝固形成的 , 故选 B 项。第 2 题 , 根据图 2 可知 , 甲为岩浆岩 , 乙为沉积岩 , 丙为岩浆。形成喷出岩的地质作用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作用 , 即 ① 。 - 26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27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方法技巧 岩层新老关系判断方法 (1) 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 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 , 其位置越靠下 , 岩层年龄越新 , 其位置越靠上 ( 接近地表 ) 。 (2) 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 , 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3) 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 , 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 , 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4) 如果是海底岩石 , 则离海岭越近 , 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 , 离海岭越远 , 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 ; 或者说离海沟越近 , 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 , 离海沟越远 , 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 28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011 全国大纲卷 ,1~2) 读图 , 完成第 1~2 题 。 1 . 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 ) A. 地表 B. 地壳上部 C. 地壳下部 D. 地幔 2 . 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 , 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换为 ( ) A. 喷出岩 B. 侵入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 D C - 29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解析 第 1 题 , 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 , 在岩浆喷出地表时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第 2 题 , 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浆岩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 , 最后固结成岩 , 形成沉积岩。 - 30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016 江苏卷 ,21~22)( 双选 ) 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 , 完成第 3~4 题。 3 . 关于图中 ①②③④ 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 , 正确的是 ( ) A. ① 指化学沉积作用 B. ② 指搬运作用 C. ③ 指成岩作用 D. ④ 指火山喷发作用 4 . 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 ) A. 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 B. 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C. 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 D. 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 AD AC - 31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第 3 题 , 图中 ① 为沉积物或土壤离子在水的作用下形成沉积岩 , 属于化学沉积作用 ,A 项正确 ; ② 为沉积物演变成沉积岩 , 是固结成岩作用 ,B 项错 ; ③ 为由变质岩转化为土壤或沉积物的过程 , 是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 ,C 项错 ; ④ 为岩浆的一些物质进入大气 , 是火山喷发作用形成的 ,D 项对。第 4 题 , 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 再通过岩石圈物质循环进入内部圈层 , 所以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 ,A 项正确 ; 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人类排放大量温室气体造成的 , 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对全球变暖影响很小 ,B 项错 ; 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物质进入大气 , 岩浆中的碳释放到大气圈 ,C 项对 ; 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表面增温或供地表生物使用 ,D 项错。 - 32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常考图形之 11 ]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 基本图型 ] - 33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判读方法 ] 1 . 读图名锁定表达主题 : 如上图所示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 . 析过程判断事物名称。 (1) 岩浆是 “ 岩石之本 ”, 岩石圈物质循环起源于岩浆 , 终止于岩浆 , 如图中 A; 而且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 , 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岩 , 如图中 B 。 (2) 沉积岩与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 , 如图中 C 和 D 。 (3) 三大类岩石都可以在地下重熔再生 , 形成岩浆 , 所以有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 , 如图中 A 。 - 34 -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3 . 读箭头明确彼此关系。 (1) 岩浆经侵入或喷出 , 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 岩浆岩包括侵入岩 ( 如花岗岩 ) 和喷出岩 ( 如玄武岩 ), 这一过程为冷却凝固作用 , 如图中 ① 。 (2) 岩浆岩、沉积岩及已形成的变质岩在外力作用 (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 ) 下 , 形成沉积岩 , 这一过程可称为外力作用 , 如图中 ② 或 ③ 。 (3) 岩浆岩、沉积岩及已形成的变质岩在一定的温度与压力作用下 , 形成变质岩 , 这一过程为变质作用 , 如图中 ② 或 ③ 。 (4) 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重熔再生形成新的岩浆 , 这一过程为重熔再生作用 , 如图中 ④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