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二轮专题训练:模拟演练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考地理二轮专题训练:模拟演练试题

专题透析模拟演练 一、选择题 ‎  香菇是一种食用真菌,干鲜香菇在中国菜中被广泛使用。香菇栽培始源于中国,浙江省庆元县是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早期菇民选择某些阔叶树的倒木利用刀痕栽培香菇,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传统香菇栽培系统。目前,当地形成了栽培、加工、仓储、运输、销售一整条香菇产业链,是我国最大的香菇栽培基地。据此回答1~3题。‎ ‎1.庆元菇民采伐菇木林时通常采用“伐大留小”的异龄林择伐方式,其主要目的是(  )。‎ ‎                  ‎ A.利于菇木林的可持续利用 B.扩大香菇栽培规模和产量 C.促进林下土壤肥力的恢复 D.改善香菇栽培场地的光照 ‎2.与我国其他香菇栽培区相比,庆元发展香菇产业的突出优势为(  )。‎ A.廉价丰富的劳动力 B.便捷的交通网络 C.悠久的栽培技术 D.优质的空气质量 ‎3.目前,庆元依托香菇产业建设特色小镇,这样有利于(  )。‎ ‎①扩大栽培规模 ②提升产品品牌价值 ③挖掘本地市场 ④促进栽培技术创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第1题,“伐大留小”的方式就是先砍伐较大的树木,把小树木留下来继续生长,这样可以保证今后还有林木可伐,从而促进菇木林的可持续利用。第2题,“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传统香菇栽培系统”,说明庆元栽培香菇的历史悠久,技术成熟。第3题,依托优势农产品打造特色小镇,可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同时在小镇集中发展香菇产业,利于产业集聚,从而促进技术协作与创新。‎ 答案▶ 1.A 2.C 3.D ‎  港口与城市的空间关系贯穿了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成为影响城市乃至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法国巴塞罗那港口与城市的空间关系,引起了巴塞罗那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读巴塞罗那港城关系演变图,回答4~6题。‎ ‎4.深水港口选建在旧港口南侧而非北侧,其理由最可能是旧港口南侧(  )。‎ A.经济腹地广 B.交通便利 C.工业基础好 D.水深港阔 ‎5.流经图中南部的河流对港口造成的主要影响可能是(  )。‎ A.腐蚀港口建筑 B.抬升港口水位 C.泥沙淤积港口 D.加剧港口污染 ‎6.港城建设由Ⅰ到Ⅱ的发展过程必然会带来(  )。‎ ‎①环境污染加剧 ②城市内涝频发 ③基础设施完善 ④城市规模扩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第4题,深水港口最关键的区位条件是具有较深的水域,则最可能是水深港阔。第5题,一般河水都会挟带一定的泥沙,河流入海口会有泥沙淤积,因而河口水域相对较浅,不利于大吨位的深水船只航行。图示深水港口建在南部河流入海口,则可能有泥沙淤积现象。第6题,图示由Ⅰ到Ⅱ,港口规模扩大了,同时城区范围也在扩大;Ⅱ时期进行了旧区改造,铁路线路的增加和工业物流的出现等,说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答案▶ 4.D 5.C 6.D ‎  某干旱地区通过引水灌溉扩大耕地面积,下图示意农田灌溉初期该地区环境要素的关联。读图,回答7~9题。‎ ‎7.图中甲、乙、丙、丁,表示蒸发增大和云量增多的依次为(  )。‎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8.从长期来看,图示地区空气湿度的变化表现为(  )。‎ A.一直减小 B.一直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9.下列举措中,有利于促进退耕还草的是(  )。‎ A.实现河流梯级开发 B.实现土地生态恢复 C.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D.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 解析▶ 第7题,由“日照强度减弱”可知其与云量增多有关,由此可推断空气中水汽增多,蒸发增大。第8题,干旱地区通过引水灌溉扩大耕地面积,在早期能一定程度地增加植物蒸腾和地面蒸发,增大空气湿度,‎ 但后期因引水造成地表水减少,进而造成土地盐碱化和沙漠化,植被减少,下垫面趋于干燥,空气的湿度下降。第9题,通过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可提高粮食单产,进而减少对耕地面积的依赖,有利于促进退耕还草。‎ 答案▶ 7.A 8.D 9.D ‎  雷暴是暖湿空气在不稳定环境中强烈上升形成的,常伴有闪电等天气现象。某年7月18日,有雷暴越过洪泽湖,历时约1小时,强度发生了明显变化,雷暴强度与闪电发生的次数呈正相关。下图示意该雷暴天气系统经过洪泽湖时闪电发生的时空分布状况。读图,回答10~11题。‎ ‎10.此次雷暴天气系统过境的方向是(  )。‎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北向南 D.自南向北 ‎11.此次雷暴天气系统过境,影响其强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湖面摩擦力小 B.空气对流减弱 C.水汽得到补充 D.热量得到加强 解析▶ 第10题,由材料“雷暴强度与闪电发生的次数呈正相关”,可判断闪电次数多的位置就是雷暴控制区域。图示14:00~14:15闪电集中在洪泽湖东部,而14:45~15:00闪电又集中在洪泽湖西部,说明雷暴天气系统自东向西经过洪泽湖。第11题,由材料“雷暴是暖湿空气在不稳定环境中强烈上升形成的”,可判断雷暴强度与气流上升强度呈正相关,而夏季(7月)洪泽湖相对陆地为低温区,故雷暴经过洪泽湖时,因水温低而空气对流上升减弱,导致雷暴强度降低。‎ 答案▶ 10.A 11.B 二、非选择题 ‎(一)必做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苜蓿喜多晴少雨的天气和干燥温暖的气候,是奶牛的高端粗饲料,可提高牛奶的蛋白质含量,素有“牧草之王”的美誉。美国是世界上苜蓿种植面积和出口量最大的国家。2011年,中国一公司在犹他州北部购买了面积达13万亩的艾斯克兰迪农场及绿河的“水权”,用于苜蓿种植。此处的苜蓿每年5月收割头茬,每茬约28天,可收割4茬。苜蓿在我国国内供不应求。2017年1月18日,农业部发布《全国苜蓿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提出苜蓿供给立足“国内为主、适当进口”的原则,到2020年,新增优质苜蓿种植面积300万亩,增加优质苜蓿产量180万吨。下图示意美国部分区域,甲地年均温19.5 ℃,年降水量104.8 mm,是优质的苜蓿产区。‎ ‎(1)简析我国投资商在甲地种植苜蓿的原因。‎ ‎(2)有人建议我国南方部分农耕区可以借政策东风,大力发展苜蓿种植,以提高目前国内供给。你认为是否可行?请阐明理由。‎ 解析▶ 第(1)题,原因主要从美国(甲地)种植苜蓿的有利条件和我国苜蓿的市场条件两大方面分析。甲地种植苜蓿的有利条件:苜蓿喜多晴少雨的天气和干燥温暖的气候,甲地位于太平洋沿岸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少、气候干热,靠近绿河,有灌溉保障;甲地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适宜大规模经营;美国是世界上苜蓿种植面积和出口量最大的国家,说明美国苜蓿生产技术先进,产业基础好。我国苜蓿的市场条件:苜蓿在我国国内供不应求(我国畜牧业发展对苜蓿的需求量大)。第(2)题,若支持苜蓿种植则考虑苜蓿的适应性强及苜蓿本身的改良作用、市场需求、政策等。若反对则从苜蓿的自然生长条件与南方的气候条件对比,南方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尖锐,当地苜蓿市场狭小、产业基础薄弱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干旱少雨且有河水灌溉;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适宜大规模经营;美国苜蓿生产机械化水平高,生产成本较低;我国畜牧业快速发展,对苜蓿的需求量大。‎ ‎(2)可行:苜蓿适应性强,可在南方正常生长;可以改良南方地区的红壤,提高土壤肥力;可满足南方农耕区畜禽产品饲料需求;国家政策支持,国内市场潜力大。‎ ‎(或不可行: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不利于苜蓿的生长;农耕区人地矛盾突出,种植苜蓿会加剧人地矛盾;南方农耕区以传统种植业为主,本地苜蓿市场有限;苜蓿产业基础薄弱。)‎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吉林省西部气候较干旱,却呈现出了湖沼众多、河流蜿蜒的水乡景色。这里曾经非常低洼,包括松辽分水岭在内都是古松辽大湖的一部分,湖底形成了黏重的河湖相沉积。受过度开垦等因素影响,湿地面积不断萎缩。近年来吉林省实施西部河湖连通供水工程,利用松花江、嫩江、洮儿河的洪水资源及灌溉回归水量,对区域内湿地、湖沼、水库进行补水。‎ ‎(1)分析吉林省西部湖沼众多的成因。‎ ‎(2)描述松花江松原市河段的水文特征。‎ ‎(3)从水资源方面说明吉林省西部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不利条件。‎ ‎(4)说明实施河湖连通供水工程对该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这里曾经非常低洼,包括松辽分水岭在内都是古松辽大湖的一部分”可知,后期地壳抬升使古松辽大湖湖水外泄,在低洼处积水形成众多湖泊。且该地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地下冻土层发育,在湖底形成了黏重的河湖相沉积,透水性差,地表水难以下渗,因此形成湖沼众多的景观。第(2)题,松花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与春季积雪融水形成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水系众多,河流流量大;纬度较高,结冰期长;松原段流向较高纬度,有凌汛现象;流经松嫩平原,地势平坦,流速较缓。第(3)题,吉林省西部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多季节性河流,水资源短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湖沼水盐分含量高,难以利用;大部分河流为季节性河流,可利用的河流水较少;受过度开垦等因素的影响,湿地面积不断萎缩,灌溉水源不足,不利于种植业发展。第(4)题,近年来吉林省实施西部河湖连通供水工程,利用松花江、嫩江、洮儿河、霍林河的洪水资源及灌溉回归水量,对区域内湿地、湖、沼、水库进行补水。因此实施河湖连通供水工程,可使区域内湖泊水位上升,水域面积扩大;增加湿地面积,可减轻土壤沙化和盐碱化;湖区周边地区蒸发量增加,改善局地小气候;湿地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生物多样性增加。‎ 答案▶ (1)地壳抬升使古松辽大湖湖水外泄,在低洼处形成众多湖泊;地下冻土发育,表层土质黏重,透水性差,地表水难以下渗,使湖泊得以保存。‎ ‎(2)流量较大,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结冰期长,有凌汛现象,流速较缓。‎ ‎(3)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水资源短缺;湖沼水盐分含量高,难以利用;大部分河流为季节性河流,可利用的河流水较少。‎ ‎(4)湖泊水位上升,水域面积扩大;增加湿地面积,减轻土壤沙化和盐碱化;湖区周边地区蒸发量增加,改善局地小气候;生物多样性增加。‎ ‎(二)选做题 ‎1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随着全域旅游的日渐风行,部分省(区、市)国省干线“公路+旅游”成为一种特殊的旅游方式,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在全面满足游客全方位体验需求的同时,带火了公路沿线的特色产业。‎ ‎(1)分析近年来我国“公路+旅游”的旅游方式兴起的原因。‎ ‎(2)说出各地为发展“公路+旅游”这种特殊旅游方式可采取的措施。‎ 解析▶ 第(1)题,我国“公路+旅游”的旅游方式兴起的原因,一方面是公路条件完善,另一方面是汽车拥有量的增加。第(2)题,措施包括服务设施的完善、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的完善及公路的建设。‎ 答案▶ (1)我国公路干线路网不断完善;居民收入提高,选择自驾游这一出行方式的民众增多。‎ ‎(2)在道路两侧设置汽车停车位与各种生活服务设施,让出游更加便捷;鉴于新能源汽车普遍增加,公路两侧需不断增加充电桩等设施;加强公路规划,将旅游功能纳入建设视野;加大改造、建设力度,增加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我国北方旱作农业区,地膜覆盖技术能使农作物产量提高30%左右。2015年甘肃省平凉崆峒区地膜用量达到2240吨。地膜使用过程中受日照、风化、耕作等因素影响容易破碎,大多废弃于田间。‎ 试分析地膜对北方旱作农业区土壤环境带来的影响。‎ 解析▶ 生产方式对土壤资源的影响,应当从有利与不利两个角度作答。有利影响是地膜覆盖可以减少地表热量的散失,从而有利于土壤热量的保存,提高土壤温度,同时减少地面水分蒸发,改善土壤水分条件。不利影响是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难以分解,会造成土壤污染,且改变土壤墒情,使土壤肥力下降。‎ 答案▶ 有利影响:利于热量的保存,提高土壤温度;减少地面水分蒸发,改善土壤水分条件。‎ 不利影响:残留地膜污染土壤;土壤肥力下降。‎ 一、选择题 ‎  “P+R”停车场,即驻车换乘停车场。市民早上驾车停进“P+R”停车场,然后换乘地铁或公交抵达工作单位,下班后再坐地铁或公交到达停车场,驾车回家。2016年北京市建设了一批“P+R”停车场,凭当天乘坐公共交通的记录为证,在规定时间段内停放车辆按次收费2元。据此回答1~2题。‎ ‎1.北京市“P+R”停车场适宜布局地点及原因是(  )。‎ A.二环以内流动人口多,停车场利用率高 B.三环到四环之间的住宅区附近,出行方便 C.五环到六环之间的地铁站附近,换乘便利 D.六环以外的高速公路沿线,地价低且交通通畅 ‎2.建设“P+R”停车场能够(  )。‎ A.缓解城区交通拥堵状况 B.减少私家车的拥有量 C.促进城区商业中心外迁 D.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P+R”停车场为是为市民提供私家车停车服务的换乘停车场,市民在此停车后再换乘地铁或公交到达工作单位,因此“P+R”停车场应建在地铁站、公交站附近,便于市民换乘;二环以内地价高,用地紧张,且人流量、车流量大,大量私家车进入会加剧交通拥堵;三环到四环之间的住宅区附近,若附近有地铁、公交站,居民出行可直接搭乘而不需要自己驾车,因而不需建设“P+R”停车场;五环到六环之间的地铁站附近,市民适合在此停车后换乘地铁;六环以外的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公交、地铁站少,不利于市民换乘。第2题,建设“P+R”停车场有利于减少进入城区尤其是市中心地带的私家车数量,减少车流量,从而有效缓解城区的交通拥堵状况;上下班时市民仍需要自驾车,因而不能减少私家车的拥有数量;城区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适合建设商业中心,而建设“P+R”停车场并没有使城区的交通、市场条件变差,也没使郊区的交通、市场条件变好,不会导致城区商业中心外迁;由材料“在规定时间段内停放车辆按次收费2元”可知,“P+R”停车场收费低,经济效益较差。‎ 答案▶ 1.C 2.A ‎  下图示意1990~2015年间我国三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变化情况。目前,玉米不仅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镰刀弯”地区主要指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及西南石漠化区,在地形版图中这些地区呈现由东北向华北—西南—西北的镰刀弯状分布。2015年11月,《农业部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出台,文中提出了对于这些地区减少玉米种植面积的具体意见和措施。读图,回答3~5题。‎ ‎3.读图可知,我国在1990~2015年(  )。‎ A.玉米播种面积由占水稻的约2/3增加到是水稻的2倍多 B.小麦种植面积的变化幅度最大 C.水稻和小麦播种面积都经历了两个下降时期 D.2004年后水稻增加的播种面积比小麦的略大 ‎4.近年来,我国玉米播种面积逐渐扩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 B.政府补贴玉米种植 C.玉米需求趋向多元化 D.粮食缺口不断增大 ‎5.农业部指导“镰刀弯”地区减少玉米种植面积的原因是(  )。‎ ‎①这些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②这些地区玉米市场偏小 ③玉米不适应当地自然环境 ④该地区的玉米单产较玉米种植优势区低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 第3题,读图可以看出,水稻和小麦播种面积都经历了两个下降时期。第4题,玉米可以做粮食,也可以做饲料,还可以加工成乙醇汽油,近年来需求量增加较快,所以我国玉米播种面积逐渐扩大。第5题,“镰刀弯”地区中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及西南石漠化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加上这些地区或热量条件不足(纬度高或海拔高导致),或水分不足,或土壤不肥沃,导致玉米单产较玉米种植优势区低。‎ 答案▶ 3.C 4.C 5.B ‎  土壤是由气候、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在一定地域空间形成了气候—植被—土壤相对应的整体性分布特征。高黎贡山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横断山脉西部断块带,读高黎贡山土壤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6~8题。‎ ‎6.导致高黎贡山两坡黄棕壤、黄壤分布下限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坡度 C.海拔 D.坡向 ‎7.图中褐红壤地带分布范围较广的自然植被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短刺灌丛或草本植物 D.温带针阔混交林 ‎8.高黎贡山西坡黄壤分布地(  )。‎ A.降水量最大 B.土壤肥力最高 C.气候最适宜 D.应防止水土流失 解析▶ 第6题,根据图示信息,高黎贡山两坡黄棕壤、黄壤分布下限在东西方向有明显不同,图中显示该山体东西两侧纬度接近、海拔接近、坡度差距小,但东西坡向受夏季风的影响程度不同,水热条件不同,导致了黄棕壤、黄壤两种土壤分布下限的不同。第7题,图中山体处于亚热带,褐红壤地带位于山体内部的河谷地带或较低海拔的坡地,降水较少,难以发育森林,故该地分布范围较广的自然植被是灌丛或草类植物。第8题,高黎贡山西坡的黄壤分布地处于河谷一侧岸边,地形抬升不明显,降水量不可能最大;海拔高,地表起伏大,土层薄,土壤肥力较低;降水变率大,温差大,气候条件较差,由于坡度大,地势高,应注意防止水土流失。‎ 答案▶ 6.D 7.C 8.D ‎  苏木吉林湖是我国的一个湖泊,其位于低洼地带,周围被明显的沙山分水岭圈闭,形成局部流域。读苏木吉林湖区等水位线图(图Ⅰ)、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曲线图(图Ⅱ),回答9~11题。‎ ‎9.苏木吉林湖(  )。‎ A.位于青藏高原 B.处于湿润地区 C.湖盆呈漏斗状 D.湖面海拔1180 m ‎10.苏木吉林湖补给水源主要来自(  )。‎ A.邻湖湖水 B.大气降水 C.高山冰雪融水 D.地下水 ‎11.与南方平原地区的湖泊相比,图中湖泊冬季蒸发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①淡水湖泊,含盐度低,冬季冰封期长 ②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气温低 ③周围地势高,导致湖盆内湖面风速小 ④离冬季风发源地远,沿湖地区植被茂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第9题,等水位线的数值是海拔,故苏木吉林湖不可能在青藏高原;周围沙山环绕,应处于干旱地区;四周高,中间低,湖盆呈漏斗状;图示等值线是水位线,湖面海拔不是固定值,图示低于1180 m。第10题,‎ 苏木吉林湖周围是沙山,应位于我国干旱地区,降水少;周围被明显的沙山分水岭圈闭,没有邻湖湖水、高山冰雪融水补给;补给水源主要来自地下水。第11题,与南方平原地区的湖泊相比,图中湖泊冬季蒸发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气温低;湖盆呈漏斗状,没有外泄河道,应是咸水湖泊;周围地势高,导致湖盆内湖面风速小,蒸发慢;西北地区离冬季风发源地近,沿湖地区沙山分布,植被少。‎ 答案▶ 9.C 10.D 11.B 二、非选择题 ‎(一)必做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食品谷指在以大学和研究中心为核心的一个地区,集聚有大量国际顶级的跨国食品公司、科研院所,食品制造商和科研机构一起工作,创新食品概念、开发新的食品,形成引领国际食品新潮流的产业集群地区。厄勒食品谷位于瑞典和丹麦两国交界处的厄勒海峡地区(如图所示),区内拥有哥本哈根大学等多所著名大学和众多的食品科研机构,集聚了80多家国际著名的跨国公司和1000多家食品制造企业,成为世界最大的食品产业集群。‎ ‎(1)与传统钢铁产业相比,食品谷产业集聚有何显著特点?‎ ‎(2)分析厄勒食品谷吸引国际跨国公司集聚的主要优势条件。‎ ‎(3)阐述食品谷兴起给我国传统产业发展带来的有益启示。‎ 解析▶ 第(1)题,传统钢铁产业生产原材料多,生产环节多、流程复杂,产品成品、半成品种类丰富,产业链长;钢铁产业为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上下游相关产业相对集中分布,容易发展成为工业地域或工业城市。食品产业需要原料种类较少,产品相对简单,产业链较短;食品谷以科研院校食品研究结构为中心,共享科研成果,吸引与此相关的食品企业聚集在其周围。第(2)题,吸引食品跨国公司集聚的条件主要从技术、位置、市场、交通、政策分析。以食品研究为中心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众多,科技力量雄厚;位于波罗的海的航运要冲,地理位置优越;海陆空交通发达,利于产品销往世界各地;接近经济发达的西欧,市场广阔;欧盟产业集聚等政策。第(3)题,食品谷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引领世界食品潮流和发展。通过产研结合,使传统食品产业升级、转型,并走向集聚。对我国的启示是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结合、产业升级转型、集聚发展。‎ 答案▶ (1)传统钢铁产业原材料多、生产环节多、流程复杂,产品成品、半成品种类丰富,产业链长;钢铁产业为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上下游相关企业相对集中在同一区域。而食品工业需要原料种类较少,产品相对简单,产业链较短;食品谷以科研院校及食品研究机构为中心,共享科研成果,吸引与此相关的食品企业集聚。‎ ‎(2)以食品研究为中心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众多,科技力量雄厚;位于波罗的海的航运要冲,地理位置优越;海陆空交通发达,利于产品销往世界各地;接近西欧广阔市场;欧盟产业集聚等政策。‎ ‎(3)以科技创新为驱动,通过产研结合,使传统食品企业升级、转型,并走向集聚。‎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菲尔德斯半岛面积约为40平方千米,作为乔治王岛上最大的无冰区,该半岛是进行南极科学研究的理想场所。半岛年平均大风日数为133天,地层主要由玄武岩、火山质岩等组成。菲尔德斯半岛是南极生物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下图为我国某次南极科考土壤样品采样点简图,下表为长城站的气候资料。‎ 季节 平均气温(℃)‎ 季平均降水量(mm)‎ 春季 ‎-2.6‎ ‎119.5‎ 夏季 ‎1.0‎ ‎136.1‎ 秋季 ‎-1.5‎ ‎169.8‎ 冬季 ‎-5.8‎ ‎120.8‎ ‎(1)菲尔德斯半岛是南极洲最湿润的地区,试分析原因。‎ ‎(2)各采样点的地表均有一层棱角状砾石平铺在土壤的表面,被称为漠境砾冥。请推测漠境砾冥的形成过程。‎ ‎(3)菲尔德斯半岛上几乎见不到植食性或杂食性鸟类,全为肉食性鸟类,试分析原因。‎ ‎(4)有人建议将菲尔德斯半岛建设成为南极旅游的目的地,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答案▶ (1)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海面蒸发较为旺盛,水汽较充足;半岛(面积狭小)周围海域广阔,气候的海洋性强;多大风天气,水汽在半岛遇冷降温,降水较丰富。‎ ‎(2)地质时期岩浆活动剧烈,地表玄武岩、火山碎屑岩广布;气温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大,岩石热胀冷缩作用强烈;降水较丰富,岩石的裂隙中水的冻融作用强烈;经过风力、流水等外力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漠境砾冥形成。‎ ‎(3)半岛植物以地衣、苔藓和藻类等低等植物为主,缺少大型植物,故植食性鸟类食物匮乏;岛屿周边海洋面积广阔,磷虾和鱼类资源极为丰富,为肉食性鸟类提供丰富食物来源。‎ ‎(4)赞同。理由:纬度较低,气候较为适宜;极地景观环境独特,游览价值高;无极夜现象,可开展旅游活动的时间较长;距离其他大陆相对较近。‎ ‎(或不赞同。理由:多大风、暴风雪等气象灾害;面积狭小,基础设施匮乏,接待能力有限,旅游环境承载力小;生态环境脆弱,易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对南极科学研究活动产生干扰。)‎ ‎(二)选做题 ‎1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赤水晒醋历史悠久,醋醅和成品醋都经较长时间的日光曝晒而成,故称晒醋,为中国麸醋之典范。赤水晒醋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100多味中草药制醋曲,纯粮酿造,采用古法工艺,30多道工序,至少1500‎ 天的纯天然发酵。它不光是宴席佳肴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兼具清热、降压、解暑、解毒、醒酒、美容护肤等功能,同时还有很高的工艺价值、文化价值和科研价值。2015年赤水晒醋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近年来,随着赤水市“旅游兴市”战略的实施,赤水晒醋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为“赤水晒醋”设计两项旅游项目,并简述发展旅游业对“赤水晒醋”产业带来的益处。‎ 解析▶ 旅游活动设计可从参观(观光)、体验、购物等方面考虑。对产业的益处,主要体现在销量扩大、提升品牌价值与知名度、利于产业链延长等方面。‎ 答案▶ 旅游项目:观光项目,如设立晒醋生产场所的参观区、晒醋历史文化展、晒醋的保健功能宣传区等;体验项目,参与晒醋的制作等;购物项目,如特色购物场所等。(任答两点即可)‎ 益处:旅游业的发展,可带来大量的消费人群,增加赤水晒醋的销量;促进晒醋产业链的延长;提高了晒醋的品牌价值,扩大其知名度。‎ ‎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河北保定境内大沙河段,非法采砂现象屡禁不止,大沙河曲阳段上游大川村附近的河道内,大大小小的沙坑随处可见。由于过度开采,河床底部的黄土都露出了地面,河道边上是泥沙堆积如山的沙滩。下图示意大沙河曲阳段非法采砂导致的河床遭到严重破坏的场景。‎ 指出非法采砂对流域内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 开采河砂产生扬尘,污染大气环境;破坏流域内林地和农田,引发水土流失;河床变低,导致河流水位下降,湿地减少,破坏流域内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河床裸露,泥沙堆积,导致荒漠化;过度采砂,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等。‎ 一、选择题 ‎  由于价格亲民、款式种类繁多,许多快时尚服装品牌备受国人的欢迎,如西班牙品牌Zara、日本品牌优衣库等。而近些年,很多细心的顾客发现,原本标牌上的“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字样已经逐步被“Made in Vietnam”(越南制造)所取代。据此回答1~3题。‎ ‎1.Zara、优衣库等品牌最初选择“Made in China”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 ‎①矿产资源丰富 ②交通便利 ③市场广阔 ④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导致诸多快时尚服装品牌将生产加工企业由中国转移到越南的主导因素是(  )。‎ A.技术水平 B.原料 C.市场潜力 D.劳动力成本 ‎3.为应对该趋势,我国应(  )。‎ A.扩大企业规模 B.减免企业税收 C.提高自动化水平 D.提高研发能力 解析▶ 第1题,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快,人口众多,快时尚服装销售市场广阔;服装加工制造业为劳动密集型工业,中国有大量丰富廉价的劳动力,适宜服装加工业的发展。第2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使得服装加工的利润下降,为保持较高利润,各品牌纷纷将加工企业转移到劳动力价格更低的越南等国家。第3题,快时尚服装生产加工企业转移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提高自动化水平有助于降低劳动力成本。‎ 答案▶ 1.B 2.D 3.C ‎  下图为1995年和2015年江苏三个典型县域“城—镇—村”的规模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 ‎4.2015年,与涟水、泰兴相比,张家港(  )。‎ A.镇区面积大 B.聚落等级高 C.城区面积大 D.聚落数量多 ‎5.1995~2015年三个典型县域城乡聚落体系演化的主要特征是(  )。‎ A.聚落总数不断增多 B.村落规模不断缩小 C.城镇用地不断扩张 D.聚落位置不断优化 ‎6.影响城乡聚落发育程度的决定性因素是(  )。‎ A.地势起伏状况 B.人口素质高低 C.资源丰富程度 D.经济发展水平 解析▶ 第4题,图示2015年张家港镇区面积为139 km2,比泰兴、涟水镇区面积都大;“三个典型县域”说明均为县城,则等级一样;城区面积涟水最大;图示只能体现聚落面积,而不能体现聚落数量。第5题,图中数据显示,2015年城区与镇区面积之和均比1995年大,即城镇用地不断扩张;聚落总数与位置在题中没有显示;村落规模从图中村落面积可知是增加了。第6题,城镇面积变化体现了城市化用地规模变化,而城市化的决定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答案▶ 4.A 5.C 6.D ‎  木质素是主要存在于陆地植物体中的有机物,可定量地作为河口陆源物质的指示物。在越南,红河每年通过巴拉特河口、川漓河口和太平河口向南海输送大量的沉积物。研究发现红河口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物以粉砂及吸附于它的陆源有机物为主(砂粒越大,陆源有机物的吸附作用越弱)。木质素来源既有高度降解的土壤有机质,也有新鲜的植物碎屑。下图示意红河口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物每100 mg有机物中木质素含量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7~9题。‎ ‎7.推测红河口水下三角洲中木质素含量较高的月份是(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8.影响河口从岸向海木质素含量递增的主要因素是(  )。‎ A.流速 B.水温 C.盐度 D.流量 ‎9.红河口水下三角洲木质素中新鲜植物碎屑多的原因是(  )。‎ A.流量大,挟带沉积物多 B.土壤肥沃,生物量较大 C.炎热多雨,植物生长更新速度快 D.降水多,碎屑的降解速度慢 解析▶ 第7题,由材料“木质素来源既有高度降解的土壤有机质,也有新鲜的植物碎屑”可知,土壤有机质高度降解说明对应的气候条件是温度很高,降水较多。有机质在高温条件下极易被分解,不易储存在土壤中。同时木质素来源还包括新鲜的植物碎屑,“新鲜”说明此时植被处于生长期,对热量以及降水都有要求;高温条件下热量充足,有利于植被的生长,降雨多说明水源充足。结合这两个来源说明此时应当是高温多雨的季节,因此应当是夏季(7~8月)。第8题,由材料可知,研究发现红河口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物以粉砂及吸附于它的陆源有机物为主,河口水下三角洲从岸向海流速越来越低,并且受海洋顶托作用影响,沉积物颗粒大小从岸向海应该是先大后小,颗粒大的不易被搬运,流速越来越慢,大的容易先沉积下来,小的后沉积,并且砂粒越大,陆源有机物的吸附作用越弱,吸附的陆源有机物越少,即木质素含量越低。砂粒越小,陆源有机物的吸附作用越强,吸附的陆源有机物越多,即木质素含量越高,所以从岸向海木质素含量递增的主要因素是流速,流速影响沉积物颗粒大小,而颗粒大小不同的沉积物吸附陆源有机物的能力不同,最终导致木质素从岸向海的分布不同,和水温、盐度、流量都无关,也无法通过材料判断。第9题,红河口水下三角洲木质素中新鲜植物碎屑多,而只有植被生长旺盛植物碎屑才会新鲜,说明高温条件下热量充足、降雨多、水源充足,有利于植被的生长,因此红河口水下三角洲此时应当是炎热多雨,植物生长更新速度快。流量大,挟带沉积物多,但是不一定都是新鲜植物碎屑,也有可能是高度降解的土壤有机质,因此无法判断;土壤肥沃,生物量较大,土壤中有机质极易被分解,因此也有可能是高度降解的土壤有机质,而无法确定是新鲜植物碎屑;降水多,碎屑的降解速度应是快而不是慢。‎ 答案▶ 7.C 8.A 9.C ‎  “丁”字坝是一段伸入河水(或海水)中的堤,与堤岸呈“丁”字形(如图所示),可减缓近岸水的流速。读图,回答10~11题。‎ ‎10.下图所示①②③④四处最需建“丁”字坝的是(  )。‎ ‎                  ‎ A.① B.② C.③ D.④‎ ‎11.黄河在济南北部某铁路桥附近多“丁”字坝,其主要作用是(  )。‎ A.减淤 B.护堤 C.防凌 D.防洪 解析▶ 第10题,“丁”字坝可减缓近岸水的流速,适宜建设在河流的侵蚀岸,以减轻流水侵蚀。图中所示四地,①是河流凹岸,是侵蚀岸,适宜建“丁”字坝;②是河流凸岸,是沉积岸,不需要;③④处河岸较平直,沉积、侵蚀较轻,不是最需要建的。第11题,“丁”字坝可减缓近岸水的流速,黄河下游多“丁”字坝,其主要作用是护堤,减轻水流对堤坝的侵蚀。“丁”字坝没有防洪、防凌的作用,可能会增加淤积。‎ 答案▶ 10.A 11.B 二、非选择题 ‎(一)必做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帕斯塔萨河上,由太阳能驱动的独木舟被当地人称为“水上公交车”,他们认为这是解决当地交通问题最理想的选择。该独木舟采用全薄膜太阳能驱动,薄膜电池具有厚度薄、易于大面积铺展、弱光性好(光线较弱时也能发电)等优点,但要转化出等量的电能所需要的面积巨大。下图为厄瓜多尔地形和城市分布图。‎ ‎(1)分析全薄膜太阳能独木舟成为解决当地交通问题最理想的选择的原因。‎ ‎(2)简述在帕斯塔萨河上推广全薄膜太阳能独木舟的不利条件。‎ ‎(3)薄膜电池优点众多,缺点也很明显。请列举薄膜电池的缺点。‎ 解析▶ 第(1)题,阅读材料获取全薄膜太阳能的相关信息,调动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 从交通和水运、薄膜电池优点角度分析全薄膜太阳能独木舟成为解决当地交通问题最理想的选择的原因。雨林地区河网密布,适合使用独木舟;薄膜电池弱光性好,可在降水较多的热带雨林地区使用;太阳能是清洁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独木舟利于环境保护;减少道路等基础设施的修建,既减少投资又保护雨林环境;雨林地区河网密布,森林广布,陆路运输不便。第(2)题,在理解薄膜电池的基础上,从森林覆盖、太阳辐射、航运条件等方面入手,分析太阳辐射多少、流速快慢、运量大小、资金技术多少等方面分析推广全薄膜太阳能独木舟的不利条件。热带雨林气候区,云量多、云层厚,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多;上游河段落差大、水流急;地广人稀,对航运需求量少;当地经济落后,资金、技术不足。第(3)题,结合材料信息,在理解薄膜电池的基础上,从厚度大小、面积大小、太阳能缺点、转化出等量的电能所需要的面积巨大入手,指出薄膜电池的缺点。‎ 答案▶ (1)雨林地区河网密布,适合使用独木舟;薄膜电池弱光性好,可在降水较多的热带雨林地区使用;太阳能是清洁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独木舟利于环境保护;减少道路等基础设施的修建,既减少投资又保护环境;雨林地区河网密布,森林广布,陆路运输不便。‎ ‎(2)热带雨林气候区,运量多、云层厚,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多;上游河段落差大,水流急;地广人稀,对航运需求少;当地经济落后,资金不足、技术水平低。‎ ‎(3)光电转化效率低;薄膜铺展面积巨大;受太阳辐射强度与时间影响,稳定性差。‎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亚洲象是非常珍稀的濒危物种,我国的亚洲象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南部(下图)。亚洲象是草食性动物,一天要吃掉约300千克的新鲜饲料,每天会长途跋涉寻找水源、采寻食物,不适应生态环境的剧烈变化。亚洲象最适宜的生存环境是原始森林中的沟谷等开阔地,且寿命较长。近几十年来,为追求经济的迅速发展,亚洲象栖息地不断遭到破坏,变成生态孤岛,同时随着人类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亚洲象和人类的距离越来越近,甚至重叠,形成人象混居。野象伤人、偷食庄稼、踩踏房屋、攻击牲畜家禽等时有发生,而村民在斗争中无力驱赶,并无其他应对之策,少数不堪其扰的村民,在极端情况下则会选择报复杀害而造成亚洲象的死亡,人象矛盾突出。‎ ‎(1)描述云南亚洲象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分析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沟谷成为亚洲象集聚地的主要原因。‎ ‎(3)说明云南亚洲象栖息地演变成生态孤岛的过程。‎ ‎(4)请提出保护云南亚洲象的有效措施。‎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1975年亚洲象栖息地范围大且连片分布,到2014年分布范围减小,出现碎片化,故云南亚洲象栖息地范围的变化是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第(2)题,根据材料“亚洲象是草食性动物,一天要吃掉约300千克的新鲜饲料,每天会长途跋涉寻找水源、采寻食物”,可判断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沟谷成为亚洲象集聚地的主要原因有原始森林植被茂密,为亚洲象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河谷地带,水源充足,为亚洲象提供了生存空间。同时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沟谷人烟稀少,对亚洲象的干扰少也是亚洲象在此集聚的主要原因。第(3)题,根据材料“近几十年来,为追求经济迅速发展,亚洲象栖息地不断遭到破坏,变成生态孤岛”,‎ 故生态孤岛的演变过程与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有关,毁林开荒,原生植被迅速减少,导致栖息地面积缩小;水电站、高速公路等建设分割、破坏栖息地,导致栖息地破碎化,并阻隔种群交流,形成生态孤岛;同时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森林面积锐减。第(4)题,保护亚洲象首先应该保护亚洲象的生存环境,具体做法是建设亚洲象自然保护区;加强亚洲象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的建设,控制或减少进入自然保护区的人口数量;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和工程建设尽量避开亚洲象栖息地;道路选线或工程建设经过(位于)亚洲象栖息地时,建设生态廊道。同时保护亚洲象要加强对市民的教育和管理,具体做法有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保护濒危动物、生态环境的意识,建立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答案▶ (1)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 ‎(2)原始森林,植被茂密,为亚洲象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河谷地带,水源充足,为亚洲象提供生存空间;人烟稀少,对亚洲象的干扰少。‎ ‎(3)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森林面积锐减;毁林开荒,原生植被迅速减少,导致栖息地面积缩小;水电站、高速公路等建设分割、破坏栖息地,导致栖息地破碎化,并阻隔种群交流,形成生态孤岛。‎ ‎(4)建设亚洲象自然保护区;加强亚洲象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的建设,控制或减少进入自然保护区的人口数量;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和工程建设尽量避开亚洲象栖息地;道路选线或工程建设经过(位于)亚洲象栖息地时,建设生态廊道;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保护濒危动物、生态环境的意识;建立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二)选做题 ‎1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7月,国际生态论坛年会在贵州省开幕。贵州省目前已建自然保护区100多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个,境内动植物品种繁多,民族文化风情浓郁。近年来,受益于生态保护、脱贫攻坚和西部大开发等政策,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贵州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建设,该省推出的“好山好水好生态·醉美贵州深呼吸”主题营销活动赢得了很多游客的青睐。‎ 评价贵州省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 答案▶ 有利条件: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可开发资源种类多;旅游资源独特,游览价值高,开发市场广阔;原生态环境好,吸引力大;宣传力度大;国家政策支持。(任答三点即可)‎ 不利条件:生态环境脆弱;环保意识不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经济发展水平低,资金投入少;距经济发达地区较远;地区接待能力较差。(任答两点即可)‎ ‎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维斯瓦河是波罗的海水系第一大河流,被誉为波兰的“母亲河”。十九世纪中叶,维斯瓦河上游的克拉科夫河段实施裁弯取直。下图示意维斯瓦河水系。‎ 分析裁弯取直对克拉科夫河段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解析▶ 截弯取直对克拉科夫主河段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从流水侵蚀、堤坝坍塌、水资源减少、湿地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方面分析。‎ 答案▶ 河道长度缩短,河床比降增大,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河流下切,边坡变窄,容易溃堤;流速变快,加剧农耕期水资源短缺,河道弯曲度减小,水域和湿地面积减小,河汊减少;破坏生物生存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一、选择题 ‎  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多米诺骨牌效应”。中国的新生儿人数呈现持续减少趋势,不仅使整个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预期份额收缩,还有可能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以及婴幼儿奶粉注册制的实施,国内奶粉市场的竞争逐渐进入下半场,一个显著特征便是产品高端化,大量中小品牌奶业被淘汰。据此回答1~3题。‎ ‎1.材料所指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应包括(  )。‎ A.外来移民的比重逐渐增加 B.医疗行业的竞争压力减小 C.幼教资格准入制度更完善 D.从事建筑行业的人数增加 ‎2.大量中小品牌奶业被淘汰的原因主要是(  )。‎ A.劳动力成本的攀升 B.母乳喂养率提高 C.新生儿人数的减少 D.行业集中度变高 ‎3.保障国产奶粉销售额稳健增长的有效策略是(  )。‎ A.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B.加大电商营销 C.利用市场价格杠杆 D.加强中外合资 解析▶ 第1题,材料所指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是由于新生儿减少引发的一系列反应,新生儿减少,除了幼儿奶粉市场以外,还有其他相关产业的变化。幼教之间的竞争变大,幼教资格准入制度会更完善;医疗事业的竞争压力会增大;外来移民的比重和从事建筑业的人数未在本材料中体现。第2题,根据材料分析,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以及婴幼儿奶粉注册制的实施,国内奶粉市场的竞争逐渐进入下半场,产品向高端化方向发展,大量中小品牌奶业由于规模小、竞争力薄弱,市场变得更加狭小,最后被淘汰。第3题,结合材料分析,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保障国产奶粉销售额稳健增长的最好的保障就是企业注重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加强科技投入,促进产品结构的升级与转型,向高品质方向发展。‎ 答案▶ 1.C 2.D 3.A ‎  曼彻斯特地处艾威尔河东岸,周围地区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发达,很早就成为集市,是英国最早的工业城市之一,其发展历程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4~6题。 ‎ ‎4.16世纪以前,曼彻斯特纺织业生产活动主要联系(  )。‎ A.欧洲大陆弗兰徳尔 B.城市周边乡村地区 C.北海沿岸各大港口 D.煤炭和铁矿开采区 ‎5.18世纪70年代开始,曼彻斯特许多纺纱厂和织布厂沿艾威尔河而建的主要原因是(  )。‎ A.基础设施完善 B.人口分布密集 C.水运价格便宜 D.水力资源丰富 ‎6.18世纪80年代后,多家棉纺厂在曼彻斯特建厂会(  )。‎ ‎①改变城市空间结构 ②扩大城市服务范周 ③促进城市环境改善 ④促进城市功能分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第4题,由材料可知,16世纪以前,曼彻斯特是周边地区的亚麻和毛纺织业中心,纺织业为原料指向型工业,而曼彻斯特城市周边的乡村地区多为亚麻种植区和牛羊等养殖的牧区。因此,当时曼彻斯特纺织业的生产活动主要联系城市周边乡村地区。第5题,18世纪70年代前后,由于英国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对于曼彻斯特来说,河流沿岸建厂主要是为了可以充分利用河流的水力资源。第6题,由材料可知,多家棉纺织厂在曼彻斯特建厂,使曼彻斯特成为英国的棉纺织工业中心,并成为大型的工业城市。因此扩大了城市的服务范围,促进了城市的功能分区形成,同时也改变了城市的空间结构;由于工业活动的增加,人口增加,可能会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答案▶ 4.B 5.D 6.B ‎  呼伦湖是我国北方第一大淡水湖泊,位于内蒙古高原,呼伦湖流域落差小,湖水面积的变化范围非常大,湖水最终注入黑龙江。读呼伦湖流域示意图,回答7~9题。‎ ‎7.图中四个河段,封冻最晚的是(  )。‎ A.甲河段 B.乙河段 C.丙河段 D.丁河段 ‎8.呼伦湖流域属于外流区,其主要原因是该流域(  )。‎ A.纬度高,蒸发量很小 B.实际蒸发量小于降水量 C.接受其他流域充足的地下水补给 D.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湖泊 ‎9.呼伦湖湖水面积的季节变化范围非常大,在湖泊边上分布有大面积的沙丘。沙丘的沙源主要来自裸露的湖盆,沙丘出现最多的地区位于湖泊的(  )。‎ A.西部 B.北部 C.西南部 D.东南部 解析▶ 第7题,图中丁河段纬度高,封冻最早。甲、乙、丙三个河段均位于高原地区,相对高差小,且三个河段的纬度差异不大,故三个河段气温差异不大。当大气温度下降、河流结冰时,由于甲河段位于湖泊下游,而湖水降温慢,流出的水温较高,甲河段不易结冰,故封冻最晚的应是甲河段。第8题,根据材料和中国地理的知识可知,该地位于半干旱区,当流域的降水量大于实际蒸发量时,多余的水流出本区域,最终注入黑龙江。该地虽然纬度较高,但地处半干旱区,蒸发量较大;该流域地势较高,其他流域对本流域的地下水补给量小;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不是该流域属于外流区的主要原因。第9题,沙丘为风力沉积地貌,其沙源地应为冬季干涸的湖床。该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降水较多,湖泊水位较高,冬季湖泊水位低时,受西北季风的影响较强,湖底沙子受风力搬运作用,在湖泊东南部沉积,所以沙丘应主要集中在东南部。‎ 答案▶ 7.A 8.B 9.D ‎  江淮气旋是造成我国东部地区强降水的重要天气系统,冬春季可出现暴雪。下图为某年2月12日至2月13日某时段江淮气旋影响下东营市天气变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本次江淮气旋的移动方向大致为(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北向南 D.自南向北 ‎11.导致13日8:00前后降水形式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风向 B.气压 C.温度 D.降水量 解析▶ 第10题,从图中的风向变化可以判断,东营先吹偏东风(表明气旋中心在其西侧),然后吹偏西风(表明气旋中心在其东侧),由此可以判断江淮气旋的移动方向大致为自西向东。第11题,降雪形式的变化为13日8时之前为降雨,之后为降雪,读图13日8时前后温度低于0 ℃,因此降水的形式由降雨变为了降雪,是温度降低导致的。‎ 答案▶ 10.A 11.C 二、非选择题 ‎(一)必做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晋西北黄土高原上,有一个闻名全国的“塞上绿洲”——右玉县,目前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被联合国评为最佳宜居生态县。民谣“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真实地再现了过去右玉县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老百姓艰难的生存状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右玉县坚持植树造林,不断完善绿色发展战略:20世纪50年代,“哪里能栽哪里栽,先让局部绿起来”;60年代,“哪里有风哪里栽,要把风沙锁起来”;70年代,“哪里有空哪里栽,再把窟窿补起来”;80年代,“适地适树合理栽,又把三松引进来”;90年代,“退耕还林连片栽,绿色屏障建起来”;进入21世纪,“乔灌混交立体栽,山川遍地靓起来”。经过长达70年的生态建设,这块“不毛之地”的森林覆盖率从不足0.3%上升到如今的54%,不仅带来了生态效益,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2018年8月17日,国务院扶贫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包括右玉县在内的40个贫困县摘帽脱贫。目前右玉县的养羊业发展势头较好,知名度不断提高,玉羊被誉为中国五大绵羊之一,右玉羊肉是山西省第一个荣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畜产品。‎ ‎(1)右玉县过去“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据此推测当时右玉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分析右玉县绿色发展过程中农业生产环境要素的变化。‎ ‎(3)简述不断完善的绿色生态环境对右玉县农业产业的影响。‎ ‎(4)有人建议继续扩大养羊业的规模,提高玉羊的知名度。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解析▶ 本题以右玉县的环境改变和经济发展为背景,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出发,以一个要素的变化对区域整体环境的影响为主线,考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第(1)题,“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体现了多风沙,大气能见度低;从气候、土壤、植被三方面分析当时右玉县的自然环境特征。第(2)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知识,从植被变化角度分析生态环境、气候、土壤等农业生产环境要素的变化。第(3)题,题干问题是“对右玉县农业产业的影响”,故应从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产业链、农业产业发展环境等方面作答。第(4)题为开放性试题,考查考生能否从综合视角出发,辩证地看待区域地理事物。对于同意与不同意两种观点只要回答合理均视为正确答案。‎ 答案▶ (1)气候干旱,降水少,多大风天气;土壤疏松,植被覆盖率低,沙尘暴频繁。‎ ‎(2)植被覆盖率提高,生态环境改善;空气湿度增加,降水增多;风力减小,风蚀作用减轻,风沙灾害减少;土壤结构改良,肥力提高。‎ ‎(3)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农业环境持续改善,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同意。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牧草丰富,饲料增多;玉羊品质优良,市场需求量大;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带动农畜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或不同意。位于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承载力有限;过度放牧会加大生态环境压力,导致草场退化;风沙等自然灾害增多,农业减产。)‎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尘卷风指出现在近地面大气层中的漏斗状尘沙、旋风,常见于春夏午后的干燥地面,其范围小,消失快,但带来的影响却不容小觑。龙卷风是大气中最强烈的涡旋现象,它是从雷雨云底伸向地面或水面的一种范围很小而风力极大的强风旋涡,常发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影响范围虽小,但破坏力极大。图甲、图乙分别为尘卷风、龙卷风的形成示意图。‎ 图甲 图乙 ‎(1)说明尘卷风影响不容小觑的原因。‎ ‎(2)比较尘卷风和龙卷风的异同。‎ ‎(3)推测我国尘卷风高发区,并就做好防范提出建议。‎ 解析▶ 第(1)题,尘卷风空间尺度小、发生突然、持续时间很短、行踪诡秘、路径不定,所以难以提前被气象雷达和自动观测站检测到,难以防范。第(2)题,考查图文信息的获取和调用知识的能力。据材料可知,尘卷风和龙卷风都是强烈的空气对流活动,均为气象灾害,破坏性大。但尘卷风和龙卷风的发生条件和危害程度都不同,龙卷风雨天来,尘卷风晴天来。龙卷风是强烈雷雨云中发展出的猛烈旋风,常发生在夏季,龙卷风发生时一般都伴随雷雨、强对流、降水等天气现象。龙卷风一般有几米到千米宽,上连天,下接地,高大威猛,气势很足,破坏力惊人,持续时间一般是几分钟到一小时。而尘卷风的出现与空气湿度小、太阳辐射、地面受热不均等因素有关,持续时间一般在一分钟到几分钟,最多在十几分钟,强度相对龙卷风较小,影响的范围相对较小。第(3)题,尘卷风是在暖季的午后晴天少云、高温、低湿、风速小的条件下形成的。这是由于此时太阳光照射强烈,地面增温快且受热不均匀,近地面大气很不稳定,极易产生猛烈的上升运动,形成一定厚度的热空气柱。它所在的空间就成了低气压区。此时周围气压较高的空气迅速涌来填补,但在地球自转的作用下,北半球流向低压区的气流总是向右偏转,这样,涌向低压中心的气流就会沿逆时针方向快速转动起来,形成空气旋涡。而我国南方地区湿度大,不易形成尘卷风;西北地区虽然晴天多,但风力较大;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不易形成尘卷风。提高防范意识,及时做出逃灾避灾反应;室外设施、设备加固,以防被卷起;发生尘卷风时尽快向反方向逃跑。‎ 答案▶ (1)发生突然,难以预测;发生剧烈,局地破坏性强;路径不定,难以防范。‎ ‎(2)相同点:都是强烈的空气对流活动,均为气象灾害,破坏性大。‎ 不同点:尘卷风发生范围小,时间较短,常发生于干燥的环境;龙卷风发生范围大,时间相对较长,常发生于湿润的环境。‎ ‎(3)北方地区。提高防范意识,及时做出逃灾避灾反应;室外设施、设备要加固,以防被卷起;发生尘卷风时,尽快向反方向逃跑。‎ ‎(二)选做题 ‎1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传统的攀岩运动指攀岩者主要依靠手脚和身体的平衡在野外攀爬天然生成的岩壁,富有很强的技巧性和冒险性,有“岩壁芭蕾”“峭壁上的艺术体操”等美称(如下图)。广西桂林阳朔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山形独特、奇峰竞秀,一座座独立的山峰拔地而起,每一座独峰都拥有陡峭的岩壁。这些岩壁虽然风化严重,但岩壁上的风化物及时被雨水冲走,留下的岩石裂缝、凸点和坑洞既坚固又干净。‎ 分析广西桂林阳朔成为国内最具人气攀岩福地的原因。‎ 解析▶ 广西桂林阳朔地貌属于喀斯特地貌区,该地区很多山峰都拥有陡峭的岩壁,各个岩壁角度多变和造型丰富,适合进行攀岩活动;该地区岩壁上松散的岩石被风化或者雨水冲蚀,留下的岩石裂缝、凸点和坑洞,既坚固又干净,可为攀岩者攀爬提供支撑;桂林阳朔以“桂林山水甲天下”而闻名,攀岩者在攀岩过程中从不同于常人的角度和位置欣赏阳朔山水,别有一番滋味;阳朔攀岩活动可以吸引国内外攀岩爱好者聚集在此,交流攀岩活动的技术和经验,同时可以探索新的攀岩线路,丰富攀岩活动;桂林阳朔景区开发早,知名度高,基础设施齐全,交通条件便利,方便攀岩爱好者的出行。‎ 答案▶ 喀斯特地貌多岩壁,岩壁角度多变和造型丰富;岩石上风化而成的凸点、坑洞、裂隙特别多而且表面坚硬、干净,(可以支撑发力的手脚点特别多)适合攀爬;“胜甲天下”的山水可以使攀岩者从不同于常人的位置和角度欣赏美景;攀岩爱好者的集聚促进了攀岩经验和技术的交流(开辟出新线路,并带来更新的攀岩技术);景区知名度高,交通便利,旅游配套设施好。‎ ‎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桉树原产于澳大利亚,20世纪90年代,广西开始大规模种植桉树,最多时种植面积达200万公顷。桉树对地下水和土壤养分需求极大,种植密集区土地肥力和地下水位下降,以致原始植被得不到足够的肥料和养分而受到严重破坏,被人称为“地下抽水机和耗肥机”,广西各地“清剿”桉树,退林还田。‎ 桉树种植有弊也有利。桉树生长极快,轮伐期极短,经济效益好,桉树人工林的经济效益是目前我国林业产业中的佼佼者,生产的木材主要打成木片,作为造纸或纤维板工业原料;加上6年生长期的桉树,耗水量变小,蓄水与保持水土功能较强,因此也颇受欢迎。‎ 请结合材料为广西今后桉树种植及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解析▶ 为广西今后桉树种植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要从种植密度、砍伐周期、多种经营、平衡生态的角度出发。桉树种植要控制植株密度,保证林下阳光充足,保护生物多样性;延长轮伐周期,减少水土流失;合理规划种植区域,禁止在耕地、水源地等区域种植桉树;开展多种经营,注重饲养业等林下经济发展;调整农业结构,平衡种植业、林业等各产业发展。‎ 答案▶ 控制植株密度;延长轮伐周期,减少水土流失;合理规划种植区域,禁止在耕地、水源地等区域种植桉树;开展多种经营,注重饲养业等林下经济发展;调整农业结构,平衡种植业、林业等各产业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