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元氏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 下图为非洲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边界有实有虚 C.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 D.属于不同层次的区域 2.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 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季节变化小 D.丁区域植被生长旺盛且种类多 下图是“某城镇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在该方案中,规划工业区地势平坦、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这说明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城市化水平 B.科学技术水平 C.区域的开放程度 D.自然地理条件 4. 从总体上看,该城镇( ) ①以非农业活动为主 ②没有农业活动 ③是周围乡村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 ④带动了周围乡村地域的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下表为工业化阶段相关资料表,下图示意某年长江流域各省级行政区经济发展水平。读图表回答5—6题。 工业化阶段 人均GDP(美元) 第二、三产业比重 初期阶段 <2000 <80% 中期阶段 >2000且<4000 80%—90% 后期阶段 >4000 >90% 5.该年长江流域内的各省级行政区中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的是( ) A.湖南、安徽、重庆 B.四川、云南、江西 C.广西、湖北、云南 D.上海、浙江、江苏 6.关于长江流域的特征和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发展比较协调 B.经济布局亟待优化 C.大部分地区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 D.人文要素空间分布差异不明显 下图为某城区发展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该城区由Ⅰ阶段到Ⅱ阶段的发展过程中( ) ①交通运输方式增多 ②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③区域环境质量改善 ④区域开放程度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8.Ⅱ阶段该城区企业间( ) ①产品联系紧密 ②技术协作密切 ③规模效应增强 ④竞争激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表为某年我国三个省级行政区社会经济相关数据表。读表回答9—10题。 省级行政区 上海 辽宁 广西 人口自然增长率(%) 3.14 0.26 7.86 城镇人口比重(%) 89.60 67.05 46.01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 9.7 6.5 3.3 三次产业结构 0.5:34.7:64.8 8.0:50.2:41.8 15.4:46.7:37.9 9.影响表中省级行政区城镇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农业发展水平 B.工业发展规模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D.人口自然增长率 10.从区域发展阶段看,推动上海进一步发展的主导力量是( ) A.人口规模 B.交通状况 C.自然资源 D.高科技 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 B.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 C.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 D.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 12.某年6月至8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 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 B.经阿拉伯海时,多顺风顺水 C.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沙漠 D.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 读沿106.5°E经线所制作的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回答13—15题。 13.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表现在( ) A.为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 B.为400毫米年降水量等值线经过的地区 C.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 D.是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界线 14.有关①地形区农业发展条件及面临的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土流失严重,陡坡应退耕还林还草 B.地势平坦,草原辽阔 C.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D.土壤贫瘠,应合理发展柑橘等产业 15.有关②地说法正确的是( ) A.与①地气候类型相同,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B.与①地耕作方式相同,以水田为主 C.为盆地地形,比①地年太阳辐射量多 D.土壤主要为紫色土 读图,回答16-19题。 16.第一条西气东输管道没有直接在东南直出甘肃,而是绕道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其主要原因是( ) A.节约管道建设成本 B.保护东部的生态环境 C.带动宁夏、陕西等地的经济发展 D.补充气源 17.制约我国西部地带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A.农业基础薄弱 B.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18.西气东输工程对能源输入区的有利影响有( ) A.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加快经济发展 B.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利于大气环境保护 C.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居民收入 D.工程量大,有利于西部资金流入,促进经济发展 19. 我国政府为推动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 ③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回答20—22题。 20.该流域( ) A. 降水集中在春秋季节 B. 大气降水补给是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C. 径流量与降水量同步增减 D. 枯水期流量小,输沙量大 21.该流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A. 土地沙漠化 B. 地面沉降 C. 土地盐碱化 D. 水土流失 22.该环境问题易导致下游( ) A. 输沙量增大,水库泥沙淤积严重 B. 径流量增大,季节变化减小 C. 径流量减小,河水不易决堤泛滥 D. 流速减慢,有利于内河航运 下图为我国现有主要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例示意图。读图回答23一24题。 23.甲、乙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其共同原因主要是( ) A.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 B.土壤贫瘠,化肥大量使用 C.冰雪融水多,地下水水位升高 D.灌溉不合理,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聚集 24.丙地盐碱地占耕地比重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 ) A.人类不合理灌溉 B.地势低平,海水浸渍 C.降水集中,盐分随季节变化小 D.降水少,蒸发旺盛 读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黄土高原景观及土地利用图,回答25一26题。 25.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景观的变化原因可能有( ) ①开矿 ②降水增多 ③人口增加 ④过度开垦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26.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景观的变化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有( ) ①提高土壤肥力 ②气候干旱 ③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沙尘暴增加 ⑤土壤酸化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区。下图为河套灌区局部略图。读图回答27一28题。 27.乌梁素海湿地的主要作用是( ) A.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 B. 汇集灌溉余水 C.发展航运和水产养殖 D. 调蓄黄河洪水 28. 为防治河套灌区土壤盐碱化,宜采取的措施是( ) ①秸秆还田,改良土壤 ②大水漫灌,施用化肥,增加土壤肥力 ③填沟蓄水,储存水资源 ④完善排水系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云南丘北普者黑位于云南东南部,主要由孤峰、湿地、溶洞群等景观构成。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带来了大量污水和垃圾,湿地面积减小,生态环境恶化。据此回答29-30题。 29.有关普者黑湿地生态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②提供各种物质资源 ③ 维持生物多样性 ④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30.普者黑湿地遭到破坏带来的影响有( ) ①气温日较差增大 ②降解污染物能力下降 ③空气湿度增大 ④生物多样性增加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洪水一大片, 枯水几条线”,曾经是洞庭湖的真实写照。回答31—32题。 31. 治理洞庭湖萎缩的主要措施有( ) ①长江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封山育林 ②长江干流修筑堤坝,加固大堤 ③洞庭湖区开挖湖泊,增大湖盆 ④洞庭湖区退田还湖,平垸行洪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2. 洞庭湖地区耕地不足,人地矛盾尖锐,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①修建水电站,开发水能资源 ②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③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第三产业 ④立体养殖,综合开发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在决定建设三峡工程之前,专家曾对阿斯旺工程的经验教训进行过研究:阿斯旺大坝在获得灌溉、防洪、航运、发电等多方面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主要是河口渔获量减少,下游农田因失去淤泥肥源而变得贫瘠,土地盐碱化,海水侵蚀加重等。结合阿斯旺工程与三峡工程对比图,回答33-34题。 33.下列关于两个工程利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阿斯旺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 B. 阿斯旺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 C. 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为下游供水 D.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 34.从年径流量比较,三峡工程远高于阿斯旺工程的原因正确的是( ) A. 阿斯旺工程上游人口稠密,取水量较大 B. 阿斯旺工程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 C. 三峡工程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D. 三峡工程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 巴拉那河是南美洲第二大河,干流及其支流两岸覆盖着黏土。下图为巴拉那河流域图. 读图回答35—36题。 35.巴拉那河中下游分布有大面积沼泽,其主要成因是( ) A.全年多雨,降水丰沛 B.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C.冬季寒冷,冻土广布 D.土质黏重,便于下渗 36.关于巴拉那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域内水流平缓,可以全流域通航 B.圣保罗附近煤炭资源丰富,适宜发展钢铁工业 C.上游地区山色秀丽,空气宜人,适合发展旅游业 D.下游地区适宜发展山地立体农业 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图,回答37—38题。 37.田纳西河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主要是( ) A. 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市场需求广阔 B. 支流众多,水系稠密 C. 年降水量丰富,且降水的季节变化小 D. 流域内水量丰富,河流落差大 38.甲地综合治理和开发的主要措施是( ) A. 种棉花和玉米等,发展种植业 B. 建立公园,增加旅游经济收入 C. 植树造林,减轻水土流失 D. 种植牧草,发展乳畜业 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黄河的综合治理关系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读“黄河流域水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9-40题。 39.从理论上讲,图中的河段综合治理模式和田纳西河流域最接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0 .黄河流域和田纳西河流域出现的生态问题,哪一种是不同的( ) A. 土地退化 B. 风蚀荒漠化 C. 植被破坏 D. 水质污染 二、简答题(共20分)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如下表和下图。 表部分省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单位:万平方千米) 新 内蒙古 藏 甘 青 陕 宁 冀 107.16 62.24 43.35 19.35 19.17 2.99 2.97 2.32 1.①荒漠的名称是________,(2分)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2分) 2.①地和②地荒漠化比较严重,其荒漠化产生的共同原因主要是(双选)( ) (2分) A. 过度放牧 B. 过度樵采 C. 过度农垦 D. 水资源的利用不当 3. 结合表格对比分析新疆和内蒙古在荒漠化土地和明显沙化趋势土地面积上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8分) 地区 差异 成因 新疆 __________ __________ 内蒙古 __________ __________ 4.内蒙古在防治荒漠化方面可采取哪些措施? (6分) 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 1.C; 2.D 解析:1.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图为非洲部分地区的植被分布图,图中四区域是按单一指标(植被)来划分的;四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过渡区,没有明确的边界;四区域属于同一层次;四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而区域间差异较大。 2.甲区域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和热量都非常充足;乙区域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且季节变化不大;丙区域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干湿季分明,河流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丁区域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水热充足,植被生长旺盛,且种类多。 3.D; 4.A 解析:3.平坦的地势可以减少工业区的建设成本;工业区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可减轻对城区空气的污染。这说明影响该方案中规划工业区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自然地理条件。 4.城镇地域也有农业活动,只是不占主要地位;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 5.D; 6.B 解析:5.由表可知,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的地区,人均GDP>4000美元,第二、三产业比重>90%。结合图,可知浙、 苏、沪符合题意 6.根据长江流域各省级行政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表中信息可知,长江流域内各省级行政区的发展有较大差距:青、藏等省级行政区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湘、鄂、皖等省级行政区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浙、苏、沪已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故A项错误、B项正确。大部分地区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C项错误。东西部人文要素空间分布差异明显,D项错误。 7.D; 8.C 解析:7.通过对比两图可知,Ⅱ阶段虽然出现了高速公路,但运输方式仍属于公路运输,故交通运输方式没有增多;Ⅱ阶段企业数量增多,会对区域环境造成破坏。 8.读图可知,该区域不同企业之间没有产品联系,因此技术协作不密切;该区域有相同企业在此集聚,造成企业间的竞争激烈,但也增强了企业间的规模效应。 9.C; 10.D 解析:9.衡量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是城镇人口比重,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对城镇化水平影响较小。表中上海的城镇化水平最高,但上海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辽宁高,比广西低.从而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是影响表中省级行政区城镇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表中辽宁的第二产业比重比上海、广西高,但城镇化水平没有上海高,从而判断工业发展规模不是影响表中省级行政区城镇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由表中数据可知,城镇人口比重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呈正相关,通常情况下,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越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故影响表中省级行政区城镇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10.从区域发展阶段看,上海第二、三产业比重大,且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已经超过第二产业,从而判断上海已经达到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推动其进一步发展的主导力量是高科技。 11.D; 12.C 解析:11.“丝绸之路经济带”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密度也大,A错。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西部工农业发达,农业中乳畜业占重要地位, B错。东部产业结构层次较低,西部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发达,C错。东部城市化进程快,城市化水平较低。西部城市化水平高,目前城市化速度慢, D对。 12.6月至8月北半球是夏季,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经南海时不会遭遇梅雨天气,梅雨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区域,A错。经阿拉伯海时,受季风洋流影响,多逆风逆水,B错。经红海时,两岸是沙漠区,C对。经地中海时,正值副热带高压控制,风浪小,炎热干燥,D错。 不同区域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差异。读图能力是建立在对图示基本特征了解的基础上,首先要根据海陆轮廓,读出图中东端、西端所在地区。然后才能根据区域的特征,判断正误。能够判断海上航线的分布位置,了解沿线经过主要地区的气候、植被、洋流等自然特征,才能判断。区域基本特征的记忆是基础。 13.C; 14.A; 15.D 解析:13.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大致与我国1月0℃平均气温等值线和800毫米年降水量等值线相吻合,成为我国东部季风区内南方与北方、暖温带与亚热带、湿润区与半湿润区、水田与旱地等地理事物的重要分界线 14.①地形区为黄土高原,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故陡坡应退耕还林还草,该地区位于我国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少,水资源不足。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千沟万壑该地区位于暖温带,不适宜种植柑橘 15.②地位于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而①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两地的气候类型不同;①地多为旱地,②地多为水田,两地的耕作方式不同;②地土壤为特有的紫色土;四川盆地阴雨天多.年太阳辐射量少。 16.D; 17.B 18.B; 19.C 解析:17.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18.能源输入区一般是经济发达但能源相对短缺的地区,因此大量的能源输入可缓解这些地区的能源紧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也可以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 19.针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问题,政府应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并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20.B; 21.D; 22.A 解析:20.读图可知,该流域降水量与径流量变化基本一致,由此可判断大气降水补给是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21.读图可知,该河流汛期月输沙量可达1亿吨,说明该流域水土流失严重。 22.该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含量大,易造成下游水库泥沙淤积严重。 23.D; 24.B 解析:23.甲、乙两地均位于干旱、半干旱区,灌溉不合理,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聚集,土壤贫瘠,化肥使用量大,可能导致土壤板结。乙地主要依靠黄河水灌溉,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盐碱地比重应较小。 24.丙地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耕地中盐碱地所占比重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地势低平,海水浸渍。人类不合理灌溉不是自然原因。该地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盐分随季节变化大,该地位于季风区内.夏季降水多。 25.C; 26.C 解析:25.读图可知,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景观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森林和草地面积的缩小及耕地由积的扩大,且出现了沙漠,可推断,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出现了明显的过度开垦问题.主要是因为明清时期人口剧增,对粮食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古代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量非常少,故主要原因不是开矿:该区域的西北部出现了沙漠景观,可推断明清时期景现的变化也不是因为降水增多故选C项: 26.明清时期,人们过度开垦,势必会加重水土流失,使土层变薄,生物多样性减少,地衣裸露,荒漠化加重,沙尘暴增加,局部地区的气候更加干旱,即②③④正确,选择C项。提高土壤肥力不属于环境问题,①错误;该地区植被破坏不会导致土壤的酸化, ⑤错误。 27.B; 28.B 解析:27.由图可知,乌梁素海连接排水渠道,用以汇集农业灌溉余水,故B项正确。 28.河套平原地区日照强烈,蒸发大,秸秆还田、改良土壤,可抑制下层土壤盐分上移,从而降低土壤盐碱化的危害。完善当地的排水系统,使水分尽快排出,可防治土壤盐碱化。填沟蓄水会加剧水分蒸发,导致盐分残留地表,会加重土壤盐碱化。大水漫灌、施用化肥会加剧当地土壤盐碱化。 29.D; 30.A 解析:29.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为美化环境、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等。提供各种物质资源属于湿地的经济价值。故选D项。 30..湿地遭到破坏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空气湿度减小,气温日较差增大,降解污染物的能力下降,故选A项。 31.D; 32.C 解析:31.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减轻泥沙在洞庭湖区的淤积;而退田还湖、平垸行洪可以扩大洞庭湖面积 32.围湖造田虽然可以扩大耕地面积,但会导致环境恶化,是不可取的;立体养殖既保持了水面面积,又增加了经济收入;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第三产业可以增加收入,也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33.D; 34.B 35.B; 36.C 解析:35.巴拉那河中下游地区分布有大面积沼泽,其主要成因是巴拉那河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巴拉那河中下游地区主要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冬季气温高于0℃,故该地区不可能冻土广布:由材料信息“干流及其支流两岸覆盖着黏土”可知,该地区土质黏重,土质黏重不利于下渗 36.巴拉那河流域上游位于山区,适合发展旅游业;从图中看,圣保罗附近铁矿资源丰富而不是煤炭资源丰富;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多沼泽,不适宜发展山地立体农业;流域内上游水流湍急,不利于通航。 37.D; 38.A 解析:37.河流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主要从水量丰富、河流落差大方面考虑,从而判断D项正确。 38.甲地位于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因此,治理与开发的合理措施应为发展种植业。夏季气候温暖,又靠近河流,水源充足,也有利于发展种植业。 39.D; 40.B 解析:39.①地和③地位于平原地区,②地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是核心,④地位于山区,且矿产资源丰富,可借鉴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经验。 40.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为原因导致的,田纳西河流域和黄河流域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土地退化、植被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风蚀荒漠化问题主要出现在黄河流域。 二、简答题(共20分) 1.塔克拉玛干沙漠(2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周围有高大山脉阻挡,风力作用强。(2分) 2.BD(2分) 3.荒漠化土地面积大(2分); 比内蒙古离海洋远,降水少(2分); 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分布广(2分); 草原面积广大,过度放牧和开垦,造成土地退化,沙化严重(2分) 4.合理发展畜牧业,防止过度放牧;加强人工草场建设;退耕还草;已沙化土地采取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等措施。(任答三点得6分) 解析:由图中轮廓和位置可知①为塔里木盆地,②为内蒙古高原,进而判断其形成荒漠化的原因。由材料二可知不同省区荒漠化与沙化的特点,明确不同地区荒漠化和沙化的原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