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酷:第三部分 选修 选修⑥ 环境保护 教案(通用版)
选修⑥环境保护 [三年考情统计] 环境保护2大考点 2017年全国卷 2016年全国卷 2015年全国卷 Ⅰ卷 Ⅱ卷 Ⅲ卷 Ⅰ卷 Ⅱ卷 Ⅲ卷 Ⅰ卷 Ⅱ卷 统计 环境污染与环境管理 / / / √ √ / / / 3年2考 资源利用与生态问题 √ √ √ / / √ √ √ 3年6考 考查点(一) 环境污染与环境管理 [必备知能] 1.酸雨 含义 人们一般把pH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 形成 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生成H2SO4、HNO3和HCl,并随雨雪降落到地面 主要污染物 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污染物来源 自然污染源 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活动放出的酸性气体 人 为 污染源 固定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 人们为满足生活需要,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出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 工业污染源 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和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移动污染源 交通工具在行驶过程中排放的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 类型 硫酸型酸雨 由硫氧化物缓慢氧化形成硫酸,随降水落到地面而形成 硝酸型酸雨 由氮氧化物缓慢氧化形成硝酸,随降水落到地面而形成 对环境的影响 ①使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②使土壤酸化,危害土壤生态,使农作物减产;③腐蚀树叶,毁坏森林;④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被损坏 酸雨的主要分布地区 欧洲;北美洲东部和加拿大南部;亚洲的印度、日本、中国、东南亚地区 2.水体污染现象 类型 水体富营养化 重金属污染 海洋石油污染 含义 各类重金属( 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引起的水质恶化现象 汞、镉、铅、铬)等进入水体经动植物生物链逐渐富集造成人畜伤害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污染现象 污染来源 生产和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含重金属的污水和固体垃圾中重金属的淋溶污水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 表现 陆地水体:称为“水花”,又称“藻花”;海洋水体:称为“赤潮” 各种重金属引起的人畜病症 海洋上漂浮大量油膜和油块 危害 水体中植物死亡;鱼类死亡;湖泊演变为沼泽 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放大,最终危害人畜健康 油污直接导致海洋生物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或感觉器官而死亡;油膜和油块粘住大量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沉降至海底的石油影响海洋底栖动物;石油氧化分解会消耗溶解氧,间接危害生物 3.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 影响方向 主要影响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①细微颗粒随风飘移,造成大气污染 ②垃圾分解,释放有害气体 ③垃圾填埋处理中逸出沼气 ④焚烧法处理时造成大气二次污染 对水环境的影响 ①垃圾倾倒污染水体,危害水生生物生存,缩减水面有效面积,降低排洪、灌溉能力 ②露天堆放和简单填埋,渗滤液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 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①经过风化、淋溶、径流侵蚀,破坏土壤生态环境 ②有害成分通过土壤在动植物体内积蓄,最终危及人体健康 其他影响方面 ①占用耕地,加剧耕地短缺 ②影响环境卫生,传播疾病 ③有害废物危害人类健康 4.环境污染原因的分析方法 (1)环境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农业、生活污染;不同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各不相同,要结合其特点进行具体分析。例如, 产生赤潮的原因:沿海地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和过度海水养殖,造成海水富营养化,促使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适宜的水温、盐度等环境有利于赤潮生物的繁殖;水体交换不良的港湾和沿岸海域容易发生赤潮。 (2)同一环境污染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带来的危害也不相同。下面以我国的酸雨对长江南北危害程度不同为例进行比较: 地区 危害 形成原因 长江 以南 大 ①降水多,有利于酸雨的形成;②多丘陵地形,且风速小,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③土壤呈酸性,而大气中的灰尘也呈酸性,无法中和酸性气体 长江 以北 小 ①降水少,不利于酸雨的形成;②地形平坦,风力较强,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③土壤呈碱性,大气中的灰尘也呈碱性,可以中和酸性气体 5.环境污染整治类试题的思维建模 环境污染的成因有多种,但都是因为污染物的浓度与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而造成的,因此环境污染的整治应重点从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减少污染物的数量两方面着手。此外,再好的措施也需要人来实施,因此需要政府、公众的参与。 [解题示范] (2016·全国卷Ⅰ)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如图)。高位虾池。养虾过程中要。。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 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 第一步:一眼看穿命题点,勾画材料关键词 (1)“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考查生态破坏的影响。 (2)“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考查环境污染的特点及影响 第二步:一眼看破障碍点,挖掘图表信息 图中高位虾池、农庄、村庄、低位虾池及海平面的位置,可分析对水文、土壤、生物及生产、生活的影响及发生的变化。 第三步:一眼看透采分点,选择答题角度 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包括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殖过程中会造成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层土壤盐碱化,进而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居民生活;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可造成海域污染和海水富营养化,危及海洋生物生存。 (2016·全国卷Ⅱ)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2015年我国,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 760亿元。与此同时,由也日益突出。 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答案] 环境污染问题: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的包装盒(袋)、胶带等固体废弃物;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解决措施:推广使用环保的外包装材料,实行绿色包装;在确保货物不受损坏的情况下,实行适度包装;对外包装中的纸张(纸盒)等可利用废品,实行分类回收。 第一步:一眼看穿命题点,勾画材料关键词 “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考查环境污染的类型、特点、危害及解决措施。 第二步:一眼看透采分点,选择答题角度 结合日常生活实际,了解快递外包装的主要材料及其特点,可知其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可从推广快递外包装材料的环保化、减量化及实行废弃外包装的分类回收等角度提出解决措施。 [对点演练]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固体废弃物是指人类在生产、消费、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目前,固体废弃物中的废弃塑料袋污染是我们面临的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我国从2008年6月1日开始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 材料二 固体废弃物在环境中转移示意图。 分析废弃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解析:废弃塑料袋被称为“白色污染”,主要有三个特点:不易回收、难以降解、回收回来的白色废弃物不易处理。现阶段主要处理方法有焚烧和填埋,但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具体表现为:若将其焚烧,则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雾,污染大气,并且促使酸雨的形成;若进行填埋,因其无法降解,且对土壤有极大的危害,会改变其酸碱度,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业减产;至于抛弃在水里或陆地上的塑料制品,不仅影响环境,而且若被动物吞食,会导致其死亡,这样就破坏了生态平衡。解决措施可以从技术、循环利用、替代品、价格杠杆、宣传教育等方面叙述。 答案: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影响农作物生长;危及动物安全;影响土壤透气性,使土壤劣化;若被焚烧,则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大气。(言之有理,即可) 措施: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塑料袋循环使用、塑料袋有偿使用;提倡绿色消费,使用环保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等。(言之有理,即可) 2.(2017·潍坊五校联考)2016年11月1日,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宣称,在9月抽查的五类大闸蟹样本中,发现两个来自江苏的样本含有致癌物质二恶英和二恶英类多氯联苯,怀疑其与太湖污染有关。 简要说明太湖污染可能造成的危害及太湖水污染治理难度较大的原因。 解析:太湖污染可能造成的危害从水产养殖、饮用水及地下水等方面分析,其治理难度较大的原因可从水体更新速度慢、水域涉及地区广等方面回答。 答案:危害:水产品质量下降;饮用水受到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地下水受到污染,进而污染土壤。 治理难度大的原因:水体更新速度慢,净化周期长;水域涉及地区广,需不同地区共同治理。 考查点(二) 资源利用与生态问题 [必备知能] 1.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资源 主要问题 直接原因 共同成因 矿产资源 面临枯竭 滥采滥挖,废弃物处理不当 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口快速增长 土地资源 耕地减少和土地退化 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 水资源 水资源紧张 过度开采和水污染 2.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1)科学方法开采,提高资源利用率。 (2)开发利用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 (3)矿区生产中应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 (4)对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 (5)实行能源结构改革,尽可能使用天然气。 (6)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 3.大面积的生态破坏 问 题 成 因 分 布 危 害 植被破坏 过度砍伐、开荒、放牧 热带雨林尤为严重 生态系统失衡,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加重 生物多样 性减少 生态环境破坏、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 人类活动区 生物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水土流失 自然原因:暴雨、土质疏松 我国黄土高原及南方地区的丘陵、山地 使山区出现石漠化,高原表面沟壑纵横,淤积湖泊、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人为原因:乱垦滥伐 土地 荒漠化 自然原因:干旱、大风、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非洲最严重,其次是亚洲,如我国西北、华北(春季) 可利用土地面积缩小,土地产出减少,沙尘暴天气增多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 湿地退化和减少 自然原因:沉积物填充 河湖、河口、湖滨、海滨等,如三江平原 气候恶化、水旱灾害加剧、水污染加重、生物多样性减少 人为原因:土壤侵蚀导致流入河流泥沙增加;环境污染加速富营养化;围湖、围海造田,大量引水灌溉和河流截流改向等 4.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的答题术语 措施类型 具体措施 工程措施 ①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抽引水灌溉、兴建水利设施(打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水渠等);②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分洪区、蓄清排浑、加固堤坝等;③建设工业区和城市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建基础设施、建筑物等;④交通工程措施主要有修铁路、公路、飞机场、汽车站、港口等 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 技术措施 ①交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② 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 生活措施 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 经济措施 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使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 政策措施 主要有开发性移民,投入资金、劳动力,城市规划或发展旅游等 环保措施 主要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制、治理环境污染,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保护,提高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等 [解题示范] (2017·全国卷Ⅰ)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生长良好。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 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 [答案] 柽柳种子多,繁殖快(易扩散),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侧向枝条多,妨碍其他乔木幼苗的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变化(乔木林向灌木林演化)。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 第一步:一眼看穿命题点,勾画材料关键词 (1)“侧向枝条多”妨碍其他乔木幼苗生长;“种子多”繁殖快(易扩散)。 (2)“天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苗”考查植物入侵的危害。 第二步:一眼看透采分点,选择答题角度 植物入侵指某种植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在当地适宜的土壤、气候和缺少天敌抑制的条件下得以迅速繁殖,并取代原有植物。柽柳种子多,繁殖快(易扩散),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侧向枝条多,妨碍其他乔木幼苗的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变化,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 (2017·全国卷Ⅱ)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 “”(如图)。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答案] 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 第一步:一眼看穿命题点,勾画材料关键词 (1)“红色荒漠”考查生态破坏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等知识。 (2)“人工种植”“自然恢复”“不同的植被景观”考查植被生态作用的比较。 第二步:一眼看透采分点,选择答题角度 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好的原因可从植被的结构、植被类型、根系作用等角度分析。 [对点演练] 1.(2017·云南七校联考)尾矿库是指筑坝拦截谷口或围地构成的,用以堆存金属或非金属矿山进行矿石选别后排出尾矿或其他工业废渣的场所。尾矿库是一个具有高势能的人造泥石流危险源,存在溃坝危险,一旦失事,容易造成重特大事故。如图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某尾矿库位置示意图。 有专家认为图示尾矿库存在较大的溃坝危险,试分析其原因。 解析:尾矿库存在溃坝危险,主要是受尾矿库自身的不稳定性和外部因素的影响。自身不稳定性主要从图示尾矿库的位置、尾矿库堆积物质的性质、坝体坚固程度等方面分析;外部因素主要考虑尾矿库所在区域降水量大小、尾矿库附近河流落差和集水区域大小等方面。 答案:该尾矿库位于河流上游海拔300~500 m的山谷中,河流落差较大,水流速度快;该区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年降水量丰富,受夏季风和台风的影响,易产生暴雨;尾矿库以上河流有面积较大的集水区域,易汇集大量的洪水;尾矿库中堆积了大量松散的碎屑物质,遇水浸泡后易产生泥石流。(其他回答合理亦可) 2.(2017·青岛模拟)春池是一种独特、少见的湿地,它们位于又干又平坦的地方。冬天池中经常下暴雨,春天池子中植物茂盛看起来最美,夏天池中干涸。过去在圣地亚哥和加利福尼亚中部山区的许多盆地和方山上常常可以见到春池,而现在在加利福尼亚中部山区几乎见不到春池,在圣地亚哥估计也有97%的春池已经消失。如图示意圣地亚哥春池。 分析春池及其生态环境的易损坏性,并提出开发建议。 解析: 本题主要根据材料所给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分析春池及其生态环境的易损性,根据材料可知,该春池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湿地生态环境脆弱。从图示看,春池位于平原之上,水域比较浅,易受人类活动如泄水开垦或填埋等影响消失。春池附近有土丘,在雨季易受侵蚀,泥沙沉积于春池而使之消失。春池底部为硬底土层,易受破坏而使地表水下渗。开发建议主要从保护角度方面分析,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发展旅游业,促进春池的保护等。 答案:易损坏性:春池是一种稀有而独特的湿地,只在春季出现,夏季之后干涸,生态环境脆弱;位于平地之上,土丘低缓,容易遭到破坏,使春池中的水向外流出;春池底部为硬底土层,容易遭到破坏,使春池中的水向地下渗透。 开发建议:建立保护区,保护该地不同种类、稀有珍奇的动植物和生态系统;将春池作为有趣的学习中心,了解春池及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发展旅游业,通过旅游增加经济收入,并加强该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任答两点即可) [课下达标检测] 1.(2017·豫北联考)如图为长三角地区某城市农村地区河流磷浓度TP/(mg·L-1)与降水量关系图。 说出农村地区河流磷浓度的差异,并分析农田河流磷浓度变化的原因。 解析:差异主要包括浓度的差异以及变化过程的差异,变化过程包括变化趋势和变化速度,结合图文作答即可。农田河流磷浓度变化,污染物总量是相对固定的,枯水期磷污染物在地表难以汇入河中,丰水期水量大,相对稀释,平水期浓度最大。 答案:差异:总体上村镇河流磷浓度大于农田河流磷浓度;村镇河流随降水量的增大磷浓度减小;农田河流随降水量的增大磷浓度先增大后减小。 原因:农田河流的污染主要来自农业生产污染,枯水期磷污染物分布于农田不能汇入河流,磷浓度低;平水期降水量增加,磷污染物随径流进入河流,磷浓度变大;丰水期河流流量的增大稀释水体的磷浓度。 2.(2017·全国卷Ⅲ)人们受经济利益驱动,砍伐热带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观测发现,在一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内湿度明显低于雨林。 分析这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雨林湿度低的原因。 解析:人为砍伐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经济作物之后,植被种群密度下降,树种单一,涵养水源功能和蒸腾作用减弱,所以湿度下降。 答案:(天然林层次丰富,林冠密度高,)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层次单一,林冠密度较低,截留的降水量较少。地表(缺乏草本、灌木等的保护,)水分易散失。土壤裸露,土壤蓄水能力较低。 3.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不合理地开发,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如图为甘肃省民勤北部荒漠草场至县城(绿洲)地下水位变化图。 分析“生态裂谷”的形成原因及其进一步发展形成的危害。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离绿洲越近,地下水位越深,说明绿洲边缘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使草原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绿洲地区水资源减少,草场退化,使土地沙化,固定沙丘活化成流动沙丘,掩埋绿洲,破坏农田。 答案:形成原因:绿洲边缘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使草原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危害:“生态裂谷”区气候干旱,土质疏松,植被减少,风力增大,固定沙丘活化成流动沙丘,掩埋绿洲,破坏农田。 4.(2017·豫南九校质量考评)“垂直森林”建筑物是将平铺的森林立起来,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里成为人与自然共同的家。目前,南京的两座绿色塔楼正在建设中,预计2018年建成,南京市民很快将感受到绿色未来的气息,它将成为亚洲最早的“垂直森林”建筑。 分析建设“垂直森林”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好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绿化的作用,较易。结合图示及材料,“垂直森林”的作用可从节约城市土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噪声、美化环境等方面回答。 答案:合理利用城市空间,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制造氧气,吸附二氧化碳和空气中的颗粒物,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增加空气湿度;减弱噪声污染;美化环境。(任答五点) 5.(2016·全国卷Ⅲ)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解析: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首先要考虑过度捕捞,其次考虑人类对其生存环境的破坏,如河湖湿地的减少及水污染等;采取的措施一方面要从原因入手分析,即解决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另一方面要从人工繁殖促进鱼类资源的增长角度考虑。 答案:原因:过度捕捞;河湖湿地减少;水体污染。(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措施: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保护湿地;治理河流污染;人工孵化、放养鱼苗等。(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6.(2017·江西高三调研)如图示意世界某区域。该区域R河与K河流域盛产长绒棉,出口量很大。近年来,两河沿岸地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分析R河与K河沿岸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解析:该区域位于中亚,降水少,土地荒漠化严重。过度扩耕会加剧水资源短缺状况,引起土壤盐渍化,导致湖泊萎缩。应对措施从加强管理、发展节水型农业等方面分析。 答案:环境问题:(该区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耕地面积增加会加大灌溉用水量,加剧水资源短缺状况;入湖水量减少,湖泊萎缩;灌溉用水量增加,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措施:加强管理,限制开荒行为;发展节水型农业。(其他回答合理亦可) 7.(2017·云南高三统测)水坝,曾被视为现代工程的壮举,是人类改造大自然的标志,如今,它们正在被拆除。截至2016年,美国境内拆除了超过1 300座水坝,使辖区内的河流和渔场获得了重生。其中大部分是小型或无法进行水力发电的水坝。这些拆除项目折射出了美国人对待河流态度的巨大转变,河流不再只是水力发电、农业灌溉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工具。 分析美国拆除这些水坝的原因。 解析:从生态环境方面看,修建水坝改变了河流原有的生态环境,如水环境、生物生存环境等,拆除水坝则利于河流恢复原有的生态功能;从材料看,美国拆除的是无法发电或小型的水坝。无法发电的水坝不但不能发挥经济效益,而且维护成本高,存在着安全隐患;小型水坝发电能力有限,能源占比小,美国其他能源的发展足以弥补拆除小型水坝所减少的能源产量。 答案:恢复河流自然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河流生态效益;小型或无法进行水力发电的水坝效益低,但维护成本高;有些水坝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开发了核能、风能等其他能源,基本能满足市场需求。 8.2017年9月,因清江(长江支流)梯级水电站泄洪,近万吨养殖鲟鱼逃逸。这些鲟鱼适应自然能力强,食量大,生长速度快,且已经扩散到长江中下游干流中,可能对长江水生生物和生态造成灾难性的影响。此外,一旦这些鲟鱼形成种群,就会跟长江土著鱼群抢食物、抢地盘,挤占中华鲟等土著鱼群在生态环境中的位置,甚至取而代之。 (1)分析逃逸鲟鱼可能对长江水生生物和生态造成灾难性影响的原因。 (2)为了防止逃逸鲟鱼可能带来的生态灾难,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鲟鱼适应自然的能力强,食量大,生长速度快;而长江流域面积大,水质好,天敌较少,水生生物丰富,饵料丰富,易于鱼类生长繁殖;长江流域的生存环境与其支流清江流域基本相同,水温、流速适宜,易于鲟鱼繁殖、扩散;一旦鲟鱼形成种群,它们就会跟中华鲟等长江土著鱼群抢食物、抢地盘,挤占它们在生态环境中的位置。第(2)题,措施包括关闭水坝、人工捕杀、投放天敌等。 答案: (1)鲟鱼适应性强,食量大,生长速度快;长江流域面积大,水质好,天敌较少,水生生物丰富,饵料丰富,易于鱼类生长繁殖;长江流域水温、流速适宜,易于鲟鱼繁殖、扩散;逃逸鲟鱼会跟中华鲟等长江土著鱼群抢食物、抢地盘,挤占它们在生态环境中的位置。 (2)关闭清江上的水坝或在清江下游设置渔网,阻止清江水系中的鲟鱼进入长江;长江干支流上人工捕杀鲟鱼;引入鲟鱼天敌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