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高一5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高一5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兰州一中2018—2019-2学期高一五月考试试题 地理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I卷 一、选择题(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①②③④⑤代表的自然地理要素名称分别是 A. 地形 生物 大气 水文 土壤 B. 土壤 生物 大气 水文 地形 C. 土壤 地形 水文 大气 生物 D. 生物 地形 大气 水文 土壤 ‎2. 如果当地大量植被遭受破坏,其地理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有 ‎ ‎① 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变化增大 ‎ ‎② 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 ‎③ 河流水位降低  ‎ ‎④ 土壤肥力下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 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下列作用过程及其结果符合事实的是 A. 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 B. 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 C. 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 D. 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 ‎【答案】1. A 2. D 3.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涉及到自然环境地理要素的判断、森林的作用、洋流的形成、热力环流的原理、赤潮的发生条件等,需要学生对知识点熟练掌握,并能迁移应用到题目中。‎ ‎【1题详解】‎ 观察图中所示,①在山地地表,为地形要素;②在植被上,为生物要素;③在大气中,代表大气要素;④在河流中,为水文要素;⑤在土层中,为土壤要素。故选A。‎ ‎【2题详解】‎ 如果大量森林遭到破坏,则森林固土能力下降,调节径流能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大,河流调节季节变化增大,①对;森林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动物栖息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对;森林调节径流能力降低,河流丰水期水位上升,枯水期水位下降,③不对;森林固土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④对。故选D。‎ ‎【3题详解】‎ 大气降水无法驱动洋流,洋流得罪主要驱动力是盛行风,A不对;海洋温度高,则近海面大气温度高,气流上升,反之,气流下沉,B对;赤潮是人类往海洋中排放硫磷过多,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C不对;信风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的风,D不对。‎ 故选B。‎ ‎【点睛】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是指自然地理要素气候、地形、土壤、植被、水文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如植被破坏会造成流水侵蚀作用加强,土壤侵蚀加剧;涵养水源作用减弱,对河流的径流调节作用减弱;植被减少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减弱,同时会影响区域的生态环境,使区域生物多样性减少。‎ ‎4.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人口移动方向。据此回答问题。‎ 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A. 民工流动 B. 道路建设 C. 水利工程建设 D. 输气管道建设 ‎【答案】C ‎【解析】‎ ‎【详解】民工流动应该是由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与图中流向不符合,A不对;图中人口沿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向外迁移,则是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向外迁移,C对,BD不对。‎ ‎【点睛】本题解答时要注意图中的“丹江口水库”“京杭大运河”的信息,然后结合人口迁出区条带状分布的特点,推测其成因,最后根据选项排除即可。‎ 读“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的空间分布范围(曲线与横坐标围成的区域)与热量、水分条件的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图中a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水稻种植业 B. 商品谷物农业 C. 混合农业 D. 乳畜业 ‎6. 图中c农业地域类型分布范围广,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 政策 B. 交通 C. 市场 D. 劳动力 ‎7. 图中a、b、c农业地域类型都有分布的国家是 A. 美国 B. 俄罗斯 C. 澳大利亚 D. 日本 ‎【答案】5. A 6. C 7. A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要求学生掌握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的特点和分布,并能结合图示信息进行比较分析。‎ ‎【5题详解】‎ 图中看,a分布在水热条件好的地区,应该为水稻种植业,A对;商品谷物农业和乳畜业对水热条件要求不高,BD不对;根据题目,图中没有混合农业,C不对。‎ 故选A。‎ ‎【6题详解】‎ 根据图中所示,a是水稻种植业,b分布在水热条件不充足的地区,为商品谷物农业,则c是乳畜业;c的产品主要是牛奶及其制品,因此多分布在大城市的郊区,分布范围较广,C对,ABD不对。‎ ‎【7题详解】‎ 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和水稻种植业在美国都有分布,A对;俄罗斯热量条件差,水稻种植业少见,B不对;澳大利亚水分条件不足,少见水稻种植业,C不对;日本地狭人稠,商品谷物农业少见,D不对。‎ 故选A。‎ 读“某地土地利用图”“农业产值构成图”,完成下列问题。‎ ‎8. 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大牧场放牧业 B. 种植园农业 C. 混合农业 D. 商品谷物农业 ‎9. 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A. 劳动力投入多,科技含量低 B. 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C. 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 D. 生产灵活性差,市场适应性弱 ‎【答案】8. B 9. B ‎【解析】‎ ‎【8题详解】‎ 读图该地区有草地和麦田二者比例相当,且小麦产值比重为35%,畜牧业产值比重为45%,可以看出该地区既有种植业也有畜牧业,且二者比例相当,所以属于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以畜牧业为主,故A错误;种植园农业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故B错误;商品谷物农业以种植业为主,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9题详解】‎ 混合农业属于商品农业,专业化程度较高,生产规模较大,机械化水平高,技术较为先进,商品率高,故B正确,AC错误;因为混合农业既有种植业又有畜牧业,农民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决定种植和放牧的规模,对市场的适应性强,生产的灵活性强,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点睛】‎ 混合农业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相互结合、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农业。且二者比例相当,生产规模较大,为商品农业;主要优点为: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可保持土地肥力,形成良性农业生态系统;种植业和放牧业两种生产方式,在时间上可做到忙、闲错开,便于合理、有效安排农业生产活动;农民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决定种植和放牧的规模,对市场的适应性强,生产的灵活性强,经济收入稳定。‎ 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下图是2018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 A. 二环与三环之间 B. 三环与四环之间 C. 四环与五环之间 D. 五环与六环之间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 A. 平均居住成本上升 B. 平均出勤距离增加 C. 平均经济收入增加 D. 平均通信费用增加 ‎12. 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①大力发展快速交通 ‎ ‎②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 ‎ ‎③部分产业迁至郊区 ‎ ‎④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10. C 11. B 12. A ‎【解析】‎ ‎【10题详解】‎ 由材料中所给公式可知,当就业岗位数和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之比即职住比接近1时职位最为平衡,当职住比小于1时则可能出现失业人口,因此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为0.95-1.00,即四环与五环之间,排除ABD,故选C。‎ ‎【11题详解】‎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经济迅速发展,人口和产业向市中心集中。由于市中心地价高、交通通达度好,形成中心商业区。由于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病的出现,环线间的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人口向外迁移,但产业仍集中在城区,从而导致就业人群的平均出勤距离增加,排除ABC,故选D。‎ ‎【12题详解】‎ ‎①大力发展快速交通便利出行,减少距离因素对居民选择工作岗位的影响,①正确。 ③将部分产业迁至郊区,吸引就业人员,提高市区职住比,降低郊区职住比,使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减小,③正确。 ②郊区住宅区由于距离问题对市区人民吸引力较小,而且对于职住比影响较小,②错误。 ④郊区产业集聚度增减与就业人数增减相关性较小,对职住比影响小,④错误。 故选C。 ‎ ‎13.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 大气湿度增高 B. 大气降水增多 C. 近地面风速增大 D. 气温变率增大 ‎【答案】D ‎【解析】‎ 本题组以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引起的地理环境变化为背景,分析判断湿地减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该地基塘转为建设用地,会导致湿地面积减少,蒸发到大气中的水汽量减少,大气湿地降低,大气降水减少,大气比热容减小,气温变率增大,地面摩擦力增大,近地面风速减小,故答案A,B、C错误,选D。‎ ‎14.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问题。‎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 保护生物多样性 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 调节局地小气候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可知“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因此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C项正确。‎ 流域型城市是指一个地区城市的人、财、物的流动,存在着类似河流一样的主流和支流,支流汇入主流,最终融入更广阔的市场。下图是流域型城市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中上游城市 A. 资源的集聚效应强 B. 彼此联系能力强 C. 多分布在沿边地区 D. 与海洋联系密切 ‎16. 从要素流动和产业链来看,中游城市 A. 位于产业链末端,提供工业制成品 B. 位于产业链前端,提供工业制成品 C. 位于产业链末端,提供初级原材料 D. 位于产业链前端,提供初级原材料 ‎【答案】15. C 16.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体系和城市职能,读图,结合河流的水系特点分析各部分城市的职能。‎ ‎【15题详解】‎ 从图中可知,“上游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小,相互之间联系能力差,应该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因此多分布在沿边地区,故选C。‎ ‎【16题详解】‎ 要素的流动多从可达性较差的上游城市向可达性较好的下游城市汇集,中游城市处在产业链的前端,生产工业制成品,产品主要通过下游城市汇入市场,故选B。‎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和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问题。‎ ‎17. 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A. 技术力量较雄厚 B. 气候条件较优越 C. 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D. 劳动力较充足 ‎18. 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A. 专业化水平较高 B. 科技投入较大 C. 劳动生产率较高 D. 劳动力价格较低 ‎19. 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A. 加大科技投入 B. 扩大种植面积 C. 增加劳动力投入 D. 加大化肥使用量 ‎【答案】17. C 18. D 19. A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和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17题详解】‎ 巴西人口比美国少,巴西高原面积广大,适宜大豆种植,“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开发种植较晚是最大的优势,C正确。‎ ‎【18题详解】‎ 巴西大豆的专业化水平、科技投入、劳动生产率都没有美国高。巴西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价格便宜,D正确。‎ ‎【19题详解】‎ 中国大豆种植历史悠久,“品种退化”严重,所以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加大科技投入,A正确。中国后备耕地资源少,不能扩大种植面积,增加劳动力投入,加大化肥使用量不能提高大豆质量。‎ 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当地1月平均气温‎3℃‎。完成小题。‎ ‎20. 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A. 珠江三角洲 B. 太湖平原 C. 华北平原 D. 松嫩平原 ‎21. 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市场需求 B. 生产经验 C. 自然条件 D. 国家政策 ‎【答案】20. B 21. A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生产。‎ ‎20题详解】‎ 根据材料中所给的信息“当地1月均温为‎3°C”,可以判定该地为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太湖平原。‎ ‎【21题详解】‎ 该地种植结构的变化表现为水稻种植面积下降,蔬菜、花卉等种植面积上升较快,具有城郊农业特色,其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应该是市场需求量的变化。‎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基础性强,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的区域气候特征的差异,并结合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 我国西部地区某传统造纸企业为获取最大利润,对其不同选点的平均成本费用(a)和产品价格(b)进行调查,形成如下图所示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该企业布局最合理的地点是 A. m点 B. n点 C. o点 D. p点 ‎23. 政府为了降低传统工业对环境的污染等影响,决定对该企业出台增收污染费(环境治理费)、提高电费等惩罚性措施。基于此 A. 图中n点与q点之间的距离会减小 B. m点所在地域的范围将缩小 C. 该企业利润可能下降,但分布范围将扩大 D. 产品的价格最低值将上升 ‎【答案】22. C 23. A ‎【解析】‎ ‎【22题详解】‎ 企业布局最合理的地点是平均成本费用(a)和产品价格(b)差值最大,也就是图中的o点。‎ ‎【23题详解】‎ 政府为了降低传统工业对环境的污染等影响,决定对该企业出台增收污染费(环境治理费)、提高电费等惩罚性措施,使其成本增加,a线变得平缓,n点与q点之的距离会减小;m点范围是指大于n和m值的部分,范围在扩大;该企业利润可能下降,分布范围将会缩小;产品的价格最低值变化趋势不明显。‎ 读工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下列工业部门与工业模式二对应的是 A. 时装设计 B. 炼铝厂 C. 电视机装配 D. 水果罐头厂 ‎25. 关于工业模式三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产品运输成本较高,布局宜靠近市场 B. 因大气污染严重,宜布局在郊外 C. 目前该产业在我国由沿海向内陆转移 D. 该模式的工业在布局时受科技影响较大 ‎【答案】24. D 25. C ‎【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区位。‎ ‎【24题详解】‎ 模式二原料所占比重最大,水果罐头厂要有充足的原料,因此选择D项;时装设计是技术指向型工业,炼铝厂是能源指向型工业,电视机装配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25题详解】‎ 模式三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劳动力的成本对工业生产影响大,东部沿海随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工资低的优势丧失,内陆优势大,故向内陆转移。‎ ‎26.下图表示某些工业部门对区位因素(仅考虑原料、能源、劳动力)的依赖程度。判断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工业部门分别可能是 A. 炼铝、服装、家具制造 B. 炼铝、制糖、啤酒生产 C. 汽车、造船、水泥 D. 炼铜、奶制品、制鞋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三角坐标图的判读和工业主要区位因素。‎ ‎【详解】‎ 读图,图中的①能源占比重最大,是动力指向型产业,适合有色金属冶炼。②原料占比重最大,是原料指向型产业,符合制糖业与奶制品。牛奶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为市场,但由于奶制品是以牛奶等为原料生产,牛奶容易变质,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故奶制品生产的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原料产地。③劳动力占比重最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符合制鞋产业。所以D对。家具制造、啤酒生产是市场指向型产业,A、B错。水泥是原料指向型产业,C错。故选D。‎ 读下面两幅局部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图中AB两阴影区域相似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有 ‎ ‎①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 ‎②多草原、荒漠景观 ‎ ‎③湖泊众多,以外流河为主 ‎ ‎④淡水资源短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8. 与C地降水分布特点无关的因素是 A. 海陆位置 B. 地形 C. 盛行风 D. 植被 ‎【答案】27. B 28. D ‎【解析】‎ ‎【27题详解】‎ 通过图中湖泊轮廓和地名分析,A地区位于中亚里海沿岸,B地区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两阴影区域位于亚欧大陆中部,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河流以内流河为主,相似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有:①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②多草原、荒漠景观;④淡水资源短缺。故B项正确。‎ ‎【28题详解】‎ 从图中等降水量线分析,C地降水较多,主要原因是临近黑海,受西风影响,处于大高加索山迎风坡;与之无关的因素是植被多少,故D项正确。‎ ‎“全球米贵”令粮食安全危机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为缓解粮食安全危机,不少国家走上了海外屯田之路。日本早就积极开发海外粮库,现在海外屯田的面积已是国内耕地面积的3倍。‎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29. 日本积极开展海外屯田原因不包括 A. 人多地少 B. 山地多平原少 C. 农村人口比重大 D. 经济发达 ‎30. 关于日本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岛国多良港,海运发达 ‎ ‎②人口众多,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 ‎③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 ‎④经济对外依赖性强,制造业多临港布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29. C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人多地少,因此要发展海外屯田,A对;日本多地震,山地多平原少,耕地面积少,是发展海外屯田的原因,B对;日本工业化水平高,城市化水平高,农村人口比重小,C不对;日本经济发达,资金充足,可以发展海外屯田,D对。‎ 本题要求选择不是海外屯田的理由,故选C。‎ ‎【30题详解】‎ 日本为岛国,海岸线曲折,多良港,海运发达,①对;日本人口总量较少,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②不对; 日本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但主要是小型的农用机械;日本土地面积小,商品谷物农业不发达,③不对;日本资源能源短缺,市场狭小,经济对外依赖性强,制造业多临港布局,以利用方便的海运优势,④对。‎ 故答案选C。‎ ‎【点睛】日本资源能源短缺,市场狭小,经济对外依赖性强;日本为岛国,海岸线曲折,多良港,海运发达;因此日本的制造业多临港布局,以利用方便的海运优势,形成了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 二、综合题(共40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1)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 ‎(2)简述乙地气候类型、气候特征以及成因,并说明葡萄种植园地表铺设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答案】(1)甲地位于(南北向的)河谷中,灌溉(和排水)条件好;(北纬45°附近)葡萄生长季节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葡萄成熟季节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 ‎(2)乙地(临地中海)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暖湿气流的影响,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炎热干燥。鹅卵石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利于地表水下渗,防止土壤水分蒸发);鹅卵石白天(受到太阳辐射)增温快,夜间降温也快,增大气温的日较差,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 ‎【解析】‎ ‎【详解】(1)从图中看,甲地位于(南北向的)河谷中,灌溉(和排水)‎ 条件好;结合材料,“葡萄生长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甲地葡萄酒度数高,葡萄含糖量高”,结合该地的自然地理特征,该地位于北纬45°附近,葡萄生长季节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葡萄成熟季节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 ‎(2)根据乙地的地理位置,该地在地中海附近,冬季受西风暖湿气流的影响,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炎热干燥;判断为地中海气候。鹅卵石利于地表水下渗,防止土壤水分蒸发,从而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鹅卵石相比于一般土壤,比热容小,白天增温快,夜间降温也快,增大气温的日较差,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 ‎32. (2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猕猴桃原产于我国,新西兰引入栽培,将改良后的优良品种称“奇异果”(图8)。奇异果生长怕早、怕风。宜栽培于湿润、疏松、深厚的土壤。新西兰的奇异果高度集中分布在北岛普伦蒂湾沿岸地区,鲜果主要出口到欧洲、日本等地,出口量居世界第一。我国已引进种奇异果,并建立了加工企业。‎ 材料二,新西兰北岛图(图9)‎ ‎(1)分析新西兰普伦蒂湾沿岸栽培奇异果有利自然条件。(10分)‎ ‎(2)指出奇异果罐头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并说明原因。(4分)‎ ‎(3)与新西兰相比,评价我国生产的奇异果产品的市场优势。(8分)‎ ‎【答案】(1)(10分)中纬偏低地区,热量条件好(2分);沿岸有暖流流经,气候湿润(2分);西风受地形阻挡,风较小(2分);沿岸平原,地势低平(2分);河流泥沙淤积,土层疏松、深厚(2分)。‎ ‎(2)(4分)原料(2分);鲜果不便长途运输(2分)。‎ ‎(3)(8分)我国人口多,果品消费市场大(2分);我国劳动力价格相对低,果品生产成本低(2分);距欧洲、日本市场较近(2分);与南半球季节相反,鲜果上市时间不同,利于销售(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奇异果位于新西兰普伦蒂湾沿岸,是中纬度地区,纬度偏低地区,热量条件好。沿岸有暖流流经,气候湿润。西风受地形阻挡,风较小。沿岸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泥沙淤积,土层疏松、深厚。‎ ‎(2)灌头厂是原料指向型产业,所以主要是原料。鲜果不便长途运输,所以要尽量靠近原料地。‎ ‎(3)生产奇异果,在我国人口多,果品消费市场大。我国劳动力价格相对低,果品生产成本低。距欧洲、日本市场较近。与南半球季节相反,鲜果上市时间不同,利于销售。‎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主要影响因素,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