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千方百题集训:十四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作业(通用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千方百题集训:十四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作业(通用版)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千方百题集训十四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图中序号代表碳循环的过程。‎ 读图,回答1-2题。 ‎ ‎1.图中(   ) A.①开采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 B.②排放的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 C.③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 D.④需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进行 2.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则(   ) A.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 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 C.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 D.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扩展 ‎2、(2019金华模拟)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据此完成1-3题。‎ ‎1.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 ‎①固定表土           ‎ ‎②减少径流          ‎ ‎③沉积泥沙        ‎ ‎④降低风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 A.洪水期持续放水 B.枯水期持续放水 C.洪水期集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 3.“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3、   下图左是面包树景观,面包树为了能够顺利度过降雨很少的旱季,在雨季就大量吸收水分,贮藏在肥大的树干里。下图示意某区域Ⅰ-Ⅳ类气候带和Q山分布,Q山垂直自然带丰富。‎ 完成下列小题。‎ ‎1.面包树在图2中主要分布在气候带(   ) A.Ⅰ B.Ⅱ C.Ⅲ D.Ⅳ 2.Q山垂直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 ①纬度低 ②相对高度大 ③土壤肥沃 ‎ ④水源充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Ⅳ气候带的地带性土壤(   ) ①因植被茂盛多枯枝落叶,有机质含量高 ②因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有机质含量低 ③因全年微生物分解旺盛,有机质含量低 ④因风化作用强风化壳厚,有机质含量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地球表面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下图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①地所处自然带是( )‎ A.热带草原带 B.热带荒漠带 ‎ C.热带雨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图示①~⑥地自然景观形成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 )‎ A.①②两地 B.①③两地 C.③④两地 D.⑤⑥两地 ‎5、   在建筑保温材料还没有普遍应用的时代,从大西洋沿岸往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在厚度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如下图所示)。‎ 据图回答1~2小题。 ‎ ‎1.从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传统民居的墙壁逐渐变厚的主要原因是(   ) A.温差逐渐变小 B.气候的海洋性越来越强 C.太阳辐射逐渐减弱 D.气候的大陆性越来越强 2.从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自然带的变化所体现的规律是(   ) A.由沿海向内陆的变化 B.由赤道向两极的变化 C.非地带性 D.垂直地带性 ‎6、雪线是指常年积雪的下限。下图示意南半球不同纬度地区雪线、气温和降水的关系,读图完成1-2题。‎ ‎ 1.雪线高度4km纬度上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别是( )‎ A.10℃ 120cm  B.10℃ 60cm  C.18℃  120cm   D.23℃ 30cm ‎2.赤道地区雪线较25°S上雪线低,是因为赤道上( )‎ A.年平均气温高   B.年降水量大 C.太阳辐射量大   D.海拔高度低 ‎7、在周围山坡环绕的山谷或盆地中,周围山坡上的冷空气向谷底注泻,并在谷底沉积继续辐射冷却,形成所谓“冷湖”。而在坡地上,气温相对较高,形成所谓“暖带”。下图是我国某山地1月份不同坡向极端最低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图中Ⅰ、Ⅱ为极端和平均最低气温)。回答下列小题。‎ ‎1.该山可能是(   ) A.长白山 B.太行山 C.贺兰山 D.武夷山 2.属于该山地西北坡向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关于该山地“冷湖”和“暖带”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山地西北坡近地面附近地区全年会出现“冷湖”现象 B.该山地在“冷湖”现象出现地区向上气温是递增的 C.该山地“暖带”中农作物生长周期变长,霜害较轻 D.该山地西北坡,1月份在300m附近高度出现“暖带”‎ ‎8、   琵拉大沙丘坐落于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0°34′E,44°50′N)的大西洋畔,它的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琵拉沙丘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它吞没了部分房屋、道路乃至森林,给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琵拉大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盛行西风会将沙吹向岸边,使沙丘增生 B.山地阻挡海洋水汽的深入 C.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D.寒流流经具有降温减湿作用 ‎2.该地景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规律 D.垂直分异规律 ‎ ‎ ‎ ‎ ‎ ‎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B 解析:1.图中③过程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会减弱温室效应。开采矿产会影响地表和地下水循环;二氧化碳对臭氧层基本无影响;动植物遗体通过沉积作用变为煤炭和石油,没有重熔再生过程。 2.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会使大气升温。二氧化碳的参与是石灰岩发生溶蚀作用的条件,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使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加强;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会使亚寒带针叶林向高纬度扩展。‎ ‎ ‎ ‎2答案及解析:‎ 答案:1.A; 2.D; 3.C 解析:1.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故A正确。 2.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而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故排除A、C选项。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中蓄积的水量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但是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也不能过大,因此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故D 正确,B错误。 3.“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故C正确。‎ ‎ ‎ ‎3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A; 3.C ‎ ‎ ‎4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B ‎ ‎ ‎ ‎5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A 解析:1.英同南部至俄罗斯西部,气候类型由温带海洋性气候逐渐过渡到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的大陆性增强,温差变化越来越大,最低气温低于0 °C,从保温的角度考虑,致使墙壁越来越厚。 2.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自然带由温带森林带过渡到温带草原带,自然带的变化由水分、热量共同作用,其中水分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体现了自然带由沿海向内陆的变化规律。‎ ‎ ‎ ‎6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B ‎ ‎ ‎ ‎7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C; 3.D 解析:1.该山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在0℃以上,位于亚热带地区,选D。 2.图中可以看出实线温度偏低,应是西北坡,虚线是东南坡。①是1月份西北坡极端最低温,故选③ 3.此图是1月份,并不能看出全年西北坡近地面出现冷湖现象,A错。D对,可以看出该山地西北坡1月份在300m附近高度出现“暖带”。 “冷湖”现象出现地区向上气温是先增后减的,B错。暖带中气温升高,农作物的生长变快,生长周期变短,C错。‎ ‎ ‎ ‎8答案及解析:‎ 答案:1.A; 2.C 解析:1.图中沿海没有山地阻挡海洋水汽深入内陆,B错;根据材料中的纬度判断,图示区受西风带控制,不受副热带高压控制,C错;图示沿海地区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不是寒流,D错;这里位于西风带,盛行西风将沙吹向岸边,使沙丘增长,A对。 2.该地景观不符合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按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应是温带落叶阔叶林;也不符合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按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也应该是森林;没有山地,就没有垂直分异规律。该景观只是局部小区域的环境特征,是非地带性的。‎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