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缺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缺答案

静宁一中2018-2019学年度高二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卷)‎ 地 理(文科)‎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试卷满分为100分,答题时间为100分钟。‎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小题每题各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答题卡内。(本题共30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 地理标志是指标志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特性,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决定的。地理标志已成为区域形象名片。比如,浙江绍兴市——绍兴黄酒,吉林延边州——延边苹果梨,宁夏中宁县——中宁枸杞,黄山市——黄山毛峰茶等。据此完成1~2题。‎ 1. 黄山毛峰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被誉为茶中精品,定为国家礼品茶。黄山毛峰滋味醇甘,‎ ‎ 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等特有品质主要得益于黄山独特的 (   )‎ A.市场优势 B.历史悠久的文化优势 C.科技优势 D.地理环境优势 ‎2.关于黄山毛峰产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D.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读下表。据此回答3~5题。‎ ‎3.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洋流性质 ‎4.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B.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 C.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 D.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 ‎5.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 B.②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 C.③以水田农业为主 D.④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 阅读材料,回答6~7题。‎ 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吐鱼番盆地在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的许多方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 ‎6.在我国的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是放在两个不同的区域上,其根本原因是 (  )‎ A.纬度差异巨大 B.空间距离遥远 C.中间相隔更多地形区 D.整体状况区别明显 ‎7.两地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是 (  )‎ A.太湖平原土地减少,吐鲁番盆地劳动力不足 B.太湖平原土壤贫瘠,吐鲁番盆地土壤矿物质缺乏 C.太湖平原土地租金过高,吐鲁番盆地距离市场过远 D.太湖平原气象灾害多发,吐鲁番盆地过于干燥 下图为“120急救指挥中心对某次马拉松比赛出救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组委会接到赛道某地点一个急救电话,需要通过120急救指挥中心在最短的时间内指挥救护车 到达事故地点,指挥中心要确定哪一辆救护车离事故地点最近,所利用的技术是 ( )‎ A.RS B.GPS+RS C.GPS+GIS D.GIS+RS ‎9.救护车司机要想随时确定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拥有 (   ) ‎ A.计算机技术 B.GPS信号接收机 C.地理信息系统 D.遥感 ‎10.数字地球的核心是 (   )‎ A.应用信息技术将地球每个角落紧密联系起来 B.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整个地球的自然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 ‎ C.运用电脑将地球的所有重要数据储存起来 D.用数字表示地球的所有地理特征 读“西北地区荒漠化人为因素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①表示 (   )‎ 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 ‎ C.过度开垦 D.水资源利用不当 ‎12.图中②因素造成的荒漠化主要分布于 (   )‎ A.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周围 ‎ B.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C.干旱的绿洲边缘 ‎ D.内陆河流或冲积扇地区 下图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图(其中①为物理及化学作用;②为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如次生盐渍化)。读图,完成13~14题。‎ ‎13.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 B.江南丘陵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产生的 C.山西省土地荒漠化发展与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相关 D.松嫩平原西部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 ‎14.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 ‎①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 ②植被破坏 ‎ ‎③土层疏松、直立性强 ④降水强度大,多暴雨 ‎ ‎⑤地表水缺乏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③④‎ 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15~16题 ‎ 15.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 ‎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 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 ‎16.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   )  ‎ A.沙尘暴频度减少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17.塔里木河下游约有300千米的河段自1972年以来经常断流,导致胡杨林干枯,沙漠侵吞农田, 对此现象应采取的措施有(   )‎ ‎①合理分配上中下游用水量   ②实现跨流域调水 ‎③禁止上游取水,优先满足下游用水 ④修建坎儿井工程 ‎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18~20题。‎ ‎ ‎ ‎18.图中湖泊的最大水量一般出现在( )‎ A.冬季 B.秋季 C.春季 D.夏季 ‎19.现在发现图中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的原因推测中,最不可能成立的是( )‎ A.人口增长迅速 B.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大 C.水源污染严重,且难治理 D.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发展粮食生产 ‎20.与华北平原相比,图中绿洲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A.太阳辐射强 B.热量充足 C.水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 生态学家在我国某地进行生态调查,由水源所在地的抽水井出发,向外沿同一个方向前进。发现植被从水井向外呈同心圆分布,水井附近土地是光秃和坚硬的,到距井200米左右,出现稀疏且干硬的杂草,250米左右是带刺的灌木丛,以外到1千米左右,才是一些相隔甚远的草本植物及灌木。据此回答21~22题。‎ ‎21.上述调查区的植被分布形态,最有可能是下列哪种人类活动所引起的( )‎ A.过牧 B.滥垦 C.滥伐 D.滥采 ‎22.上述植被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个地区( )‎ A.松嫩平原 B.青藏高原 C.呼伦贝尔草原 D.塔里木盆地 读某地区土地退化示意图,回答23-24题。‎ ‎23.从气候特征的相似性来说,该图可以表示我国土地退化的区域是 (  )‎ A.黄土高原地区 B.华北平原地区 C.南方低山丘陵区 D.西北内陆地区 ‎24.为避免该区域土地的进一步退化,下列做法合理有效的是 (  )‎ A.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C.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乱砍滥伐 D.广泛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我国荒漠化类型多样,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红色荒漠”。据此回答25~26题。‎ ‎25.“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 B.水蚀作用 C.风蚀作用 D.沉积作用 ‎26.“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环境污染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滥伐森林 读河西走廊自然景观示意图,回答27~28题。‎ ‎27.该地绿洲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 A.气象灾害少 B.热量充足,一年两熟 ‎ C.水源较丰富 D.气温高 ‎28.该地发展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 A.水土流失 B.温室效应 ‎ C.土地沙漠化 D.酸雨危害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29~30题.‎ ‎ ‎ ‎29.图中圆内裸地表示沙层裸露或固定沙丘活化,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A.过度樵采 B.过度开垦 C.过度放牧 D.过度砍伐 ‎30.如果A、B曾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土地,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 A.为放牧引水掘井,周围草场因过度利用和践踏而出现裸露地面 ‎ B.为扩大耕地而掘井,周围草场最终因为践踏和开垦变成裸露地面 ‎ C.为解决人的生产生活吃水问题而掘井,周围草场终因人为破坏而变成裸露地面 ‎ D.为解决人们生活能源问题而拔草、砍树,导致环境恶化 第Ⅱ卷 二、 读图分析题(共55分)‎ ‎31.地理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又深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7分)‎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图。‎ 材料二 经专家对植被的综合研究,将造林树种分为四类:①高耗水、高水分利用率的树种,如杨树、刺槐等;②高耗水、低水分利用率、抗旱性很强的树种,如柠条等;③低耗水、高水分利用率的树种,如沙拐枣等;④低耗水、低水分利用率的树种,如油松、侧柏、狼牙刺等。‎ ‎(1)图中有一座新城,判断新城最可能位于图中A、B的何处,试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新城选址在该处的区位优势。(5分)‎ ‎(2)为改善生态环境,当地计划选用柠条作为绿化树种,试评价其生态意义。(6分)‎ ‎(3)A、B两处附近地区为该地主要的农牧业区。该地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经过调研发现,该地农牧业区范围近年来大幅缩减。如果你是该地理兴趣小组的一名成员,你该对当地农牧民的农牧业生产给予哪些科学指导,以促进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善? (6分) ‎ ‎3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分)‎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6分)‎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8分)‎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33、下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18分)‎ 陕西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柴缺乏等问题突出。‎ ‎(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6分)‎ ‎(2)简述该地区种植苹果的效益。(6分)‎ ‎(3)针对果业发展中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6分)(提示:可用示意图表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