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二学段教学质量监测 高二地理试卷 ‎ 注意:本试卷共10页,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I卷 (共60分)‎ 一. 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读我国西北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流域新垦区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一致 B.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无相似性 C.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 D.与非农垦区相互独立 ‎2.图中行政中心与新垦区的区域空间结构分别表现为(   )‎ A.面状与点状 B.线状与岛状 C.点状与岛状 D.点状与面状 ‎3.以下关于区域的类型理解正确的是(   )‎ A.区域的类型只有两类,分别为均质区和功能区 B.高原区和平原区应该属于均质区,是根据地势的高低划分的 C.水田农业区是均质区,是根据自然要素进行划分的 D.功能区是由其区域的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 ‎4.下列区域中,描写的区域特点最具体、最详细的是(   )‎ A.东部沿海经济地带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长江沿岸经济地带 D.苏州工业园区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流动。读甲、乙两个不同区域,回答5~6题。‎ ‎5.若甲、乙两区域分别对应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 A.资金 B.劳动力 C.信息 D.观念 ‎6.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沿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   )‎ A.矿产品 B.粮食 C.工业制成品 D.技术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 B.区域优势不明显 C.区域内部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D.区域间差异较大 ‎8.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光照和热量充足 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 D.丁区域土层厚且土壤肥沃 青藏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独具特色。据此完成9~10题。‎ ‎9.下列关于青藏高原地区农业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谷农业——小麦、青稞 B.坝子农业——小麦、青稞 C.灌溉农业——小麦、棉花 D.绿洲农业——青稞、棉花 ‎10.青藏高原地区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特殊的地理环境,体现了区域的特征是(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联系性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中所示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把四块区域命名为“黄色中国”、“绿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读图完成11~12题。‎ ‎11.关于图中各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各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貌 B.各区域间具有明确的界限 C.各区域内部没有明显的分异 D.各区域间不存在广泛的联系 ‎12.有关题干所述四个区域的分界线,说法正确的是(   )‎ A.“银色中国”与“金色中国”以冈底斯山为界 B.“金色中国”与“黄色中国”的分界线包括太行山 C.“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 D.“银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巫山 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  )‎ A.①④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14.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 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做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 下图中的a表示经济发展,b表示环境质量,据此分析回答15~16题。‎ ‎15.能正确反映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相互关系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6.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说明 (  )‎ A.只有经济高度发达,才能实现环境质量的改善与提高 B.发展经济必然会带来环境污染 C.必须靠发展生产力来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 D.发达国家环境问题较发展中国家严重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下图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8.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  )‎ ‎①引起大气污染 ②造成资源浪费 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中国正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走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据此完成19~20题。‎ ‎19.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困境是(  )‎ ‎①人口增长趋向零,老龄人口比重大,就业人口日趋不足 ②农业资源日趋紧张,接近资源承载极限 ③环境污染局部基本得到控制,但自然生态日趋恶化 ④粮食需求迅速增加,土地后备资源不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我国资源利用虽然有明显的进步,但是问题依然突出,下列属于当前我国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是(  )‎ ‎①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②国家资源政策不利于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共同行动 ③全社会尤其是地方政府对国家政策不理解、不支持 ④环境污染严重,没有完全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1.我国走节约型发展道路的直接原因是(  )‎ ‎①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 ②资源利用率低,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情况 ③人口基数过大,新增人口数量仍较多 ④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加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完成22~24题。‎ 类型 程度 省区 甲 乙 丙 丁 广东 ‎++‎ ‎++‎ ‎++++‎ 四川 ‎+++‎ ‎+‎ ‎+++‎ 新疆 ‎+‎ ‎++‎ ‎++‎ ‎++‎ 山西 ‎++‎ ‎++‎ ‎+++‎ ‎+‎ ‎+‎ 22. 甲和丙代表的地理现象分别是(  )‎ A. 寒潮 酸雨 B. 酸雨 水土流失 C.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D. 土地荒漠化 寒潮 ‎23. 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 森林覆盖率高 B. 地形 ‎ C. 降水丰沛 D . 纬度位置 ‎24. 为治理丁类环境问题,广东省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 改进种植制度 B.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C. 退耕还牧 D. 改善冬季供暖设施建设 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外貌极像冰雪或固体酒精。下图为“我国南海可燃冰富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题。‎ ‎ ‎ 25. 我国南海可燃冰的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①开采技术和成本要求高 ②运输困难,远离消费市场 ③容易对开采区造成环境污染 ④分布不集中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6. 若我国对南海可燃冰富集区进行大规模开采,将会(  )‎ ‎①促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多样化 ②加大我国对传统能源的开采力度 ③优化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延长煤炭生产链 ④增加能源战略储备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018年2月,人民网刊登了一篇关于“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想(如图)的文章,引起了广泛热议。“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分为一条主线、三条支线,选线各取水点的水位依次降低,通过“山区打隧洞、河道修水库、平原开明渠”的方式实现全程自流。读图完成27~28题。‎ ‎ ‎ ‎27.推测“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计调入水量最多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8.“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如果得以实施,会(  )‎ A .促进新疆地区农业增产 B. 加剧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A. 加剧调入区荒漠化程度 D.运营成本高导致受水地用水成本较高 下图为“我国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基地示意图”。完成29~30题。‎ ‎ ‎ 29. 有关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消费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华北地区能源消费主要以石油为主 B. 东部沿海消费以水电、核电为主 B. 西南基地能源主要是水能、天然气 D. 蒙东基地主要生产煤炭、石油 30. 目前,能缓解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有效措施主要为(  )‎ ‎①大力开发西部能源资源,加强区域能源调配 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③用油气资源全面替代煤炭资源 ④大力研发潮汐能,开发新能源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第II卷 (共40分)‎ 二、综合题:(本题共三小题,共40分)‎ ‎31.阅读图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 ‎ ‎ ‎ 城市 代号 ‎1月平均 气温(℃)‎ ‎7月平均 气温(℃)‎ 年平均降 水量(mm)‎ ‎①‎ ‎-4.0‎ ‎14.6‎ ‎500‎ ‎②‎ ‎-4.7‎ ‎26‎ ‎641‎ ‎③‎ ‎3.3‎ ‎27.9‎ ‎1 220‎ ‎④‎ ‎-12‎ ‎20‎ ‎81‎ ‎(1)图中A、B所在区域为________区,C为________区,D为________区。(6分)‎ ‎(2)C、D区域的交界线上有________山脉、________山脉和________山脉。(6分)‎ ‎(3)A、B间以________为界,自然环境差异明显。(2分)‎ ‎(4)B与C相邻处属于________地区(干湿地区)。(2分)‎ ‎(5)表中数据分别表示我国四个地区四座城市的气候资料,它们与图中序号的对应关系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4分)‎ ‎32.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0分)‎ 二氧化碳排放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1)下图中甲省的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请列举两条原因。(4分)‎ a城市应对矿产资源枯竭问题,更加重视发展旅游业。‎ ‎(2)请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个方面说明发展旅游业对促进a城市持续发展的作用。(6分)‎ ‎33.(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被誉为“江南煤都”的萍乡,已探明煤炭资源可开采量为4.01亿吨,经过100多年大规模开采后,现已累计开采原煤2.8亿吨,剩余可开采储量中近四成为劣质煤,且基本处于地层深处。多年来,萍乡主要工业产品都是利用当地资源发展起来的,如原煤、焦炭、水泥、陶瓷、玻璃、钢铁等。‎ 材料二 资源型城市发展机制和发展轨迹示意图。‎ ‎ ‎ ‎(1)萍乡市早期发展煤炭工业的最主要阻力是什么?(2分)‎ ‎(2)近年来,该市煤炭工业的发展呈现下滑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请列举该市在发展煤炭工业中会出现哪些环境问题。(每项一分,共6分)‎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地理学科第三学段考试试题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0分,每题2分)‎ ‎1~5CDDDB 6~10 ADAAA 11~15ACADD ‎ ‎16~20 CDADC 21~25BCCBC 26~30 DBACA ‎ 二、综合题:(共40分)‎ ‎31.(20分)(1)东部季风 青藏高寒 西北干旱半干旱 (2)昆仑 阿尔金 祁连 (3)秦岭—淮河 (4)湿润 (5)② ③ ① ④‎ ‎32.(10分)‎ ‎(1)甲省是全国能源基地(多火电厂;重工业或耗能工业比重大;第二 产业比重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甲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以传统产 业部门为主),GDP相对较低。(4分)‎ ‎(2)社会效益:提供就业岗位(促进文化交流;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收入;优化产业结构) 生态效益:改善环境质量(6分)‎ ‎33.(10分)‎ ‎(1)交通不便(地形崎岖)。(2分)‎ ‎(2)资源枯竭。(2分)‎ ‎(3)①煤矸石、粉尘等固体废弃物污染;②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造成酸雨;③地下水位下降;④地面沉降;⑤水土流失;⑥诱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⑦导致红色荒漠化。(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