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06人口的变化-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之必刷考点汇编(5年真题版)
专题06 人口的变化 目录 考点1 人口的数量变化及其影响 1 考点2 人口的空间变化及其影响 6 考点3 人口问题和人口流动 14 考点4 人口合理容量 17 考点1 人口的数量变化及其影响 (2019全国卷1)图1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4~5题。 图1 4.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 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 5.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 A.人均消费剧增 B.老龄化进程趋缓 C.人均收入剧降 D.劳动力供给过剩 【答案】4. C 5. B 【解析】 4. 本题考查欧盟境内和人口构成的相关知识。 C项,按国际一般通用标准,15岁~64岁属于劳动人口。欧盟籍人口老龄人口比重非常大,与之相比,非欧盟籍人口年龄结构年轻化程度高,劳动人口比例较大。故C项正确。 A项,材料图表示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各年龄段男性和女性人口比例,无法据此得出人口数量多少的信息。故A项错误。 B项,读图分析,25~50岁年龄段,非欧盟籍的女性人口比例远多于欧盟籍。故B项错误。 D项,读图分析,50岁以上年龄段,欧盟籍人口比例大于非欧盟籍。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5. 本题考查欧洲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 B项,读图分析,欧盟籍人口的老龄化程度非常高,随着大量处于劳动年龄的非欧盟籍人口的迁入,使得欧盟的老龄化进程相对放缓。故B项正确。 A项、C项,材料信息中并未提及人均消费与收入等内容,所以无法得出人均消费剧增和人均收入剧降等结论。故A项、C项均错误。 D项,欧盟经济发达,拥有大量就业岗位,需要大量劳动力人口,而当地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所以人口迁入并不会导致欧盟内出现劳动力供给过剩的现象。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2018·江苏卷)图7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 A.政局动荡 B.生育观念 C.产业结构 D.自然灾害 14.该国最可能位于( ) A.北美 B.西亚 C.西欧 D.南美 【答案】13.C 14.B 【解析】 14.西亚由于石油产业发达,开发石油需要大量的男性青壮年劳动力,所以吸引其他国家的劳动力迁入,导致男女性别比差距较大,故B项正确。北美、西欧经济发达,老年人口比重会比较高,图中所示地区老年人口比重并不高,A、C项错误;南美经济发展水平低,不会吸引大量青壮年迁入,D项错误。 (2016•天津卷)读图3,回答第5题。 5.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 【答案】5.D 【解析】从常驻人口数量1990—2014年的变化可知,该省常住人口数量总体是不断增加,但增加的幅度总体逐渐减少,则可以推出该省人口增长率是总体呈下降趋势,即D选项符合。 (2015年福建卷)图2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7-8题。 7.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 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 8.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 ) A.a方案较合理 B.b方案较合理 C.c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 【答案】7. D 8. B 【解析】 7. 对比C方案与A方案可知,两个方案的人口结构中,少年人口比重差异最大,而人口性别比、老年人口比重和青壮年人口比重相差均不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8. 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人口结构上要做到性别比均衡,青壮年人口比重较大,降低老龄化水平,最重要的是要促进人口合理增长,保持一定水平的人口出生率,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结合所给三个方案,a方案人口自然出生率太低,c方案人口出生率过高,b方案最合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2015年天津卷)下图表示城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15年间的变化。读图回答第3题。 H市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 3.结合上图中的信息推断,该市人口状况发生的变化是( ) A.其北部人口增加的数量最多 B.全市人口密度增加 C.市中心的人口密度有所降低 D.东部人口增长较慢 【答案】B 【解析】该市北部人口密度增加,但无法准确判断其人口增加的数量,A项错误;该城区不同区域人口密度增加的幅度不同,就全市而言,人口密度增加,B项正确;据图判断市中心的人口密度增加,C项错误;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增加明显,人口增长较快,D项错误。 (2015年重庆卷)图1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1,回答4-5题。 4.图1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 A.20%-30% B.30%-40% C.40%-50% D.60%-70% 5.图1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 A.工业化程度提高 B. 人口增长率增大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答案】 4. B 5. A 【解析】4. 由材料信息可知,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于1965年;乡村人口比重=1-城镇人口比重。读图可知,此时四个国家中城镇化率最大的为60%~70%,即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30%~40%,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5. 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为曲线④,此时,该国城镇化率提高迅速,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快速增长阶段,结合所学可知该国为中国,在该阶段内工业化程度高,人口增长率得到控制,经济发展水平正在提升,但并不是四个国家中最高的,不存在逆城市化现象,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2015年上海卷)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图中示意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据此完成下列3小题。 21. 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 A. 2003年 B. 2008年 C. 2010年 D. 2012年 22. 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 )。 A. 逐年增加 B. 基本稳定 C. 先增后减 D. 整体趋减 23. “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人口新政给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远影响可能是( )。 ①增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 ②加剧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状况 ③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趋势 ④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21. B 22. A 23. C 【解析】21. 人口增长率为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的和。由图可知,2008年上海市的人口增长率最高。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22.由图可知,上海市人口的总增长率(即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之和)一直大于零,所以上海市人口一直处于增长状态。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23.人口新政可以使出生率增加,新生儿数量变多,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从长远来看能够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增加劳动人口比重。 故本题应选择③④,正确答案为C。 考点2 人口的空间变化及其影响 (2019江苏卷)图4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读图回答9~10题。 9.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 ) A.人口总数减少 B.老龄化加剧 C.平均年龄减小 D.劳动力增多 10.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增长 B.医疗水平 C.机械增长 D.生育观念 【答案】1. D 2. C 【解析】1. 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和人口构成的相关知识。 D项,据图分析可知,2016年青壮年占比高于2000年,劳动力增多。故D项正确。 A项,图为人口数量的占比图,无法体现人口总数的变化。故A项错误。 B项,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据图分析可知,该城市60岁以上人口低于5%,未进入老龄化社会。故B项错误。 C项,由图分析可知,该城市2016年比2000年平均年龄增大。故C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2. 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 C项、A项,若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以自然增长为主,则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的折线图应呈向右平移的态势,而图中仅表现出青壮年的占比显著增加,因此主要受机械增长影响。故C项正确,A项错误。 B项,医疗水平的提升主要影响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不是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 D项,生育观念影响新生儿数量,从图中可以看出,幼龄人口占比变化不大,故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生育观念无关。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2018·新课标Ⅰ卷)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在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4~5题。 4.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5.该直辖市是( )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 【答案】4.C 5.D 【解析】 5.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均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为人口的迁入区,常住人口数量大于户籍人口数量,比较四个直辖市,只有重庆人口迁出大于迁入,经济相对落后,对人口迁入的吸引力小,以迁出为主,户籍人口数量大于常住人口数量。故选D。 (2018·海南卷)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安徽省2017年常住人口达6254.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2001—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图2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据此完成10~11题。 10.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 ) 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外出务工人员激增 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11.2013年后该省( ) 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 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 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答案】10.B 11.C 【解析】 11.考查安徽省2013年以来的常住人口变化特征,容易题。2013年后安徽省常住人口增长率稳定在0.7%以上,但“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需要省外人口的迁入来补足两者的差距,C选项正确,排除A选项。安徽省是否存在劳动力缺口(实际上不大可能)及老龄化问题,是无法从图文信息中得到依据的,排除B、D选项。 (2017•江苏卷)据微信大数据分析,2017年春节期间,全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460亿个。图1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 ) A.京→冀 B.闽→川 C.桂→黔 D.粤→湘 2.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 ) A.要素综合性 B.环境复杂性 C.空间邻近性 D.条件相似性 【答案】1.D 2.C 【解析】 (2016•新课标Ⅲ卷)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4-6题。 4.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5.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今后,上海市引进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 知识密集型产业 【答案】4.A 5.C 6.D 【解析】 (2015年山东卷)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1-2题。 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 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答案】1. C 2. A 【解析】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收入差距不断加大,因此居住在乡村的年轻劳动力为追求高薪而不断涌入城市,留下老人和儿童,导致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 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说明农村劳动力大大减少,直接导致农忙季节土地撂荒,土地资源浪费,不利于农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反而由于年轻劳动力的外迁而导致农村老龄化加重,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2015年上海卷)(九)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下图为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 19. 2000年到2012年,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①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 ②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力 ③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④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9. A 【解析】19. ①,第一产业效率提高,使得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逐渐由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向城镇集聚,从而提高了城镇化水平,故①正确。 ②,第二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如图所示,2000年~2012年崇明县第二产业比重迅速提高,第二产业的发展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转化为非农业人口,从而提高了城镇化水平,故②正确。 ③,如图所示,2000年~2012年崇明县第三产业比重稳定,但由于地区总产值一般为增长趋势,所以第三产业产值也会增长,而非产值稳定,故③错误。 ④,图示表明2000年~2012年崇明县第一产业比重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升高,产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而非基本稳定,故④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①②,正确答案为A。 (2015年北京卷)图4 图4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读图,回答第11题。 11.据图可以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 ) 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 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 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 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 【答案】11. C 【解析】11. 根据材料可知,甲地是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人口迁出比例较高。 C项,牵挂程度前五名中有两个城市位于珠三角地区,因此从甲地迁往珠三角地区的人口比例高于四川盆地,故C项正确。 A项,牵挂程度前五名中有三个城市位于南方地区,因此从甲地迁往南方地区的人口比例高于北方地区,故A项错误。 B项,从甲地迁往北京、上海两直辖市的人口比例较高,迁往重庆、天津的人口比例较少;而甲地迁往广州、杭州、南京、西安等多个省级行政中心的人口比例更高,故B项错误。 D项,样本城市在沿海地区的分布高于内陆,因此甲地迁往沿海城市的人口比例高于内陆城市,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2016•江苏卷)2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 分) 材料一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材料二 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2015 年来此过冬养老人结合数近10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材料三 图16 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表1 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 (2)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 ;此外,其他地理原因有 、 、 。(5 分) (3)大量外来人口对 “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 。(4 分) 【答案】 (2)冬季气温较高 晴天多,光照充足 交通便利 环境优美 旅游资源丰富 (3)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 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解析】(2)老年人冬季怕冷,从表格中 可以看出攀枝花冬季气温较高,晴天多,光照充足对老年人生活有利。从图中还可以看到有铁路、公路、机场说明交通便利,这一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远离主要的工业区,环境优美;这一地区旅游资源丰富。 (3)人口迁入,就给这一地区带来了市场,对房地产、旅游有促进作用,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老年人迁入对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有促进作用。从其他地区迁移人口,带来了外来的文化,对文化交流也有一定的交流作用。 (2015年江苏卷)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 2014年10月2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表1)。 材料二 下图为某年江苏省城市地价及省辖市中心城市常住人口示意图。 (2)苏州的常住人口远大于户籍人口,主要由于 ▲ 、 ▲ 。(2分) 【答案】(2)经济发达 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 外来务工人员多(任答2点) 【解析】(2)苏州地处长三角,受上海辐射影响,经济发达,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外来务工人员多,因而苏州常住人口远大于户籍人口。 考点3 人口问题和人口流动 (2018·天津卷)13.(20分)度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攀枝花市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由乡村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 (3)据图11中信息,概括攀枝花市人口分布的两个特点。(6分) 【答案】 (3)特点:人口密度差异大(人口分布不均);1965年后迁入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区和西区,其他区域迁入人口少。 【解析】 (2017•江苏卷)图7为 “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 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 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 14.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迁移 C.人口死亡率 D.人口密度 【答案】13.A 14.B 【解析】 (2016•浙江卷)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3、4题。 3.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 ②农业专业化发展 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4.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答案】3.D 4.C 【解析】 3.该题需要理解三者的关系,城市工业、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因而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促进城乡间人口流动,带来农村经济发展,从而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 4.人口流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发展水平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会缩小,从而减缓流动人口增长,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不会提高城市化水平,小城镇人口也属于城市化人口。 (2016•海南卷)2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图4是2010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6分) (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8分) (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 (1)(地理位置)临近省份;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中东部省份比例高。(6分) (2)3省与3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2分)3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3分)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3分) (3)应该限制: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3分)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3分) 不该限制: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3分)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3分)(所述理由需支持所持态度,否则不得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本小题满分不超过6分。) 【解析】 (2019北京卷)40.(16分)古往今来,社会关怀是一个重大议题。 2018年德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量的20.6%。图20示意德国各州65岁及以上人口密度分布。据图,回答第(2)题。 (2)描述德国老龄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列举人口老龄化对该国可能带来的影响。(10分) 【答案】1. 特征:分布不均(2分);西部密度大,东部密度小(2分);东北部差异显著(2分)。 影响:劳动力数量减少(2分);养老压力加大等(2分)。 【解析】1. 本题考查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相关知识。 由图可知,德国老龄人口分布不均,西部地区老龄人口密度较东部地区大,此外东北部地区老龄人口分布的差异显著。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可以从劳动力数量、养老压力、财政负担、养老产业等多角度回答。 考点4 人口合理容量 (2016•上海卷)(十)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 甲省 乙省 丙省 丁省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778.5 914.3 283.4 1799.4 耕地面积(万公顷) 588.31 528.18 814.07 414.95 A.甲省 B.乙省 C.丙省 D.丁省 20.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人才资源强国。技师技工一般是通过中等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成长起来的。图为2013 年中、美、日、德四国劳动就业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的人口比例。由图中数据可以推测,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 A.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 B.技师技工数量偏低 C.制造业从业人口数量偏低 D.研发人员数量偏低 【答案】19、C 20、A 【解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