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天津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天津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天津一中2018-2019‎ 高二年级地理学科期末质量调查试卷 一、单选题 从1996年正式实施国际化行动以来,华为在海外的扩张之路艰难而成功。‎2018年10月18日,华为公布Mate 20 Pro支持40W的快速充电技术,充电速度更快,且实现无线反向快充,被称为“华为领先方案”。‎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俄罗斯是华为国际化的第一站,从1997年起合资或收购了贝托康采恩等多家公司,最主要目的是为了 A. 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B. 分散投资风险 C. 拓展更大市场 D. 利用廉价原料 ‎2. 2015年起华为在印度筹建海外最大研发中心及全球服务中心,地点在有“印度硅谷”之称的班加罗尔。其选址主要考虑 ‎①协作条件好 ‎ ‎②市场广阔 ‎ ‎③中印地缘优势 ‎ ‎④技术人才优势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 “华为领先方案”推行产生的环境效益是 A. 增强市场竞争力 B.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C. 方便人们生活 D. 树立品牌意识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华为在俄罗斯合租收购多家公司,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而不是内部交易成本;华为公司不是原料指向型企业,海外投资依然有风险;最主要目的是开拓俄罗斯广阔的市场,C对,其余选项可排除。‎ ‎【2题详解】‎ 班加罗尔软件业世界领先,技术人才优势和良好的协作条件,并非主要因为中印为邻国,建立研发中心和全球服务中心,面向的是国际市场,D对。‎ ‎【3题详解】‎ 快速充电节约能源,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且此题干指向“环境效益”。B对,其余选项可排除。‎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图,乙地是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能源输出地。读图完成完成下列小题。‎ ‎4. 甲地过度放牧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水土流失 B. 土地沙漠化 C. 森林锐减 D. 湿地萎缩 ‎5. 西电东送工程对乙地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加剧水资源短缺 B. 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C. 增加交通运输压力 D. 减轻大气污染 ‎【答案】4. B 5. 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环境问题和自然资源,人类不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会产生环境问题,结合地区特点判断环境问题,学生要了解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 ‎【4题详解】‎ 甲地属于草原地区,降水少,过度放牧造成草场破坏,土地裸露容易产生土地沙漠化,选择B。难度不大,考查生态环境问题。‎ ‎【5题详解】‎ 乙地属于能源输出地,对于能源输出地的影响是会加剧水资源的短缺,对于输入地的影响是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同时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减轻环境污染现象,因此正确答案选A ,BCD 不选。‎ ‎【点睛】"西电东送"就是把煤炭、水能资源丰富的西部省区的能源转化成电力资源,输送到电力紧缺的东部沿海地区。北部通道:将黄河上中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厂的电能送往京津唐地区。中部通道: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南部通道: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广西、云南、贵州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以及云南、贵州两省坑口火电厂的电能开发出来输送到广东。‎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 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 A. 产业结构调整 B. 原材料枯竭 C. 市场需求减小 D. 企业竞争加剧 ‎7. 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A. 资金充足 B. 劳动力成本低 C. 产业基础好 D. 交通运输便捷 ‎【答案】6. A 7. C ‎【解析】‎ ‎【6题详解】‎ 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产业结构调整,中心城区以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为主,A对。与原材料枯竭、市场需求减小无关,B、C错。企业竞争加剧不是主要原因, D错。‎ ‎【7题详解】‎ 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历史悠久,产业基础好,C对。佛山的资金充足,交通运输便捷,A、D错。瓷业不是劳动力指向型产业,B错。‎ 下列三图分别示意我国的甲、乙、丙三个不同区域。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8. 甲区与丙区的自然景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 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B. 丙区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 C. 丙区海拔高,气温低 D. 甲区年降水量多,获得太阳辐射少 ‎9. 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 (  )‎ A. 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 B. 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 C. 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 D. 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10. 乙区域中的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大致是 (  )‎ ‎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 ‎②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线 ‎③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分界线 ‎④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分界线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8. B 9. A 10. D ‎【解析】‎ 试题分析:‎ ‎【8题详解】‎ 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甲区是东北平原,丙区是山东丘陵,自然景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丙区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B对。甲区位于东部季风区,不是深居内陆, A错。 丙区是丘陵地区,海拔不高,气温较高,C错。两区年降水量相似,不是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D错。‎ ‎【9题详解】‎ 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都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A对。甲区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乙地面积小,丙地地形起伏较大,B错。甲区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甜菜,乙、丙区是冬小麦,C错。土壤肥沃,黑土广布只在甲区分布,D错。‎ ‎【10题详解】‎ 乙区域中的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大致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①对。不是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②错。半干旱和干旱分界,③对。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分界是秦岭-淮河一线,④错。D对。‎ ‎【考点定位】不同区域自然景观差异的原因,区域农业发展的共同条件,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名师点睛】先根据经纬度,判断区域位置,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从农业生产的角度分析三地的共同条件,主要从地形、水源、气候、土壤等方面分析。熟记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的名称、位置。‎ ‎“有一种冷叫南方的冷……”每到冬季,便有不少南方网友发出这样的“感慨”。下图为我国集中供暖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1. 图示两大区域( )‎ A. 以省级行政区界为分界线 B. 内部气候特征基本相同 C. 依据单一划分 D. 紧邻分界线两侧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12. 集中供暖( )‎ A. 能源利用效率更高 B. 大气污染更加严重 C. 电力供应更加紧张 D. 煤炭消耗逐年增加 ‎【答案】11. C 12. A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的划分和能源的利用。‎ ‎【11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明显不是以省级行政区界为分界线,我国集中供暖区域是大致以冬季气温为界的,依据单一划分,A错误,C正确。包括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气候特征不相同,B错误。紧邻分界线两侧自然环境有过渡,差异不显著,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集中供暖可减少能源的浪费,能源利用效率更高A正确。减少能源的使用量,大气污染减轻,电力供应缓解,煤炭消耗减少,故选A。‎ ‎2018年2月11日‎,人民网刊登了一篇关于“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想(如下图)的文章,引起了广泛热议。“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分为一条主线、三条支线,工程计划从雅鲁藏布江取水,采取“山区打隧洞、河道修水库、平原开明渠”的方式,沿青藏高原边缘全程自流,输水至我国西北缺水地区。‎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红旗河”采取平原开明渠的好处是 ‎①减少工程量 ‎②运水比较节约  ‎ ‎③调节沿途气候 ‎④减少水污染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14. “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面临的最大障碍是 A. 资金相对欠缺 B. 技术水平较低 C. 地质环境复杂 D. ‎ 气候条件恶劣 ‎【答案】13. A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红旗河”采取平原开明渠,沿青藏高原边缘全程自流,输水至我国西北缺水地区。好处是减少工程量,①对。明渠蒸发量大,运水消耗较多,②错。沿途水量增加,调节沿途气候,③对。水量增加,能加快水体净化,不能减少水污染,④错。A对,B、C、D错。‎ ‎【14题详解】‎ ‎“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从雅鲁藏布江取水,沿青藏高原边缘全程自流输水到西北地区。沿途经过山区和阶梯交界地带,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地质环境复杂,C对。我国建设资金充足,A错。建筑技术水平高,B错。气候条件恶劣对工程建设影响小,不是最大障碍,D错。‎ 田纳西河流域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达457万千瓦,目前装机容量约414万千瓦,水力资源利用率约为90%。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5. 从图示看,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 A. 航运 B. 旅游 C. 梯级开发 D. 防洪 ‎16. 提高库区水质的有效措施有 A. 大力发展旅游业 B. 水源涵养林的保护 C. 沿岸禁止工业的发展 D. 大力发展养殖业 ‎【答案】15. C 16. B ‎【解析】‎ 本题考查流域的开发与治理。图示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梯级开发,通过梯级开发来发展航运、防洪、养殖、发电等水资源的综合开发。流域内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利于减少水土流失,可提高库区水质;沿岸禁止工业的发展,不利于经济发展,不可取;库区大力发展旅游业、大力发展养殖业,会加重水质恶化。‎ ‎15题详解】‎ 图示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梯级开发,通过梯级开发来发展航运、防洪、养殖、发电等水资源的综合开发。选C正确。‎ ‎【16题详解】‎ 库区大力发展旅游业,会加重水质恶化;流域内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利于减少水土流失,可提高库区水质;沿岸禁止工业的发展,不利于经济发展,不可取;大力发展养殖业,会加重水质恶化。选B正确。‎ 下图反映黄河下游花园口站在三个不同时段内年径流量及输沙量的变化范围。完成下列小题。‎ ‎17. 花园口站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 A. 年径流量减小,年输沙量增大 B. 年径流量增大,年输沙量减小 C. 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都增大 D. 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都减小 ‎18. 产生图示水沙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全球气候变暖 B. 中上游植树造林 C. 中上游修建水库 D. 流域降水增多 ‎【答案】17. D 18. C ‎【解析】‎ 本题考查河流。‎ ‎【17题详解】‎ 花园口站50、60年代的输沙量为5-27亿吨,径流量为200-860亿立方;70年代输沙量为6-18亿吨,径流量为260-570亿立方;80、90年代输沙量为2-13亿吨,径流量为130-620亿立方,故年径流量及输沙量总体变化都呈减小趋势,故选D。‎ ‎【18题详解】‎ 全球变暖会导致中纬度变得干旱,致黄河水量减少,但水量不会减少太多,A 错误;中上游植树造林能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可以减沙,但不会减少水量,B错误;流域降水增多会导致水量增加,D错误;中上游修建水库可以大量蓄水,发挥水库的灌溉、供水效益,加上水库下渗,会导致流量大量减少;水库蓄水会导致泥沙大量淤积,所以修水库可大量减水减沙,C正确。故选C。‎ 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9. 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 A. 降水量增加 B. 蒸发量增加 C. 下渗减少 D. 地表径流减少 ‎20. 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右图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 A. Ⅰ、Ⅱ、Ⅲ B. Ⅱ、Ⅰ、Ⅲ C. Ⅲ、Ⅱ、Ⅰ D. Ⅰ、Ⅲ、Ⅱ ‎【答案】19. C 20.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流域的开发。‎ ‎【19题详解】‎ 图a中Ⅰ到Ⅲ三个阶段显示两个明显特征,图中植被覆盖率减少,居民点增加,可以推知该地降水量减少,但由于居民点增加,用水量增多,蒸发量会减少,地表径流由于植被的减少,水保持作用减弱,使地表径流增加,因此下渗减少,故选C。‎ ‎【20题详解】‎ 读图可以看出流域开发造成植被不断减少,地表失去植被的保护,下渗减少,雨水降落到地面,迅速汇集成地表径流流走,经历相同的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地表径流流量变化逐渐增大,三条流量变化曲线对应该流域三个阶段的顺序应为III、II、I,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流域开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考查考生读图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印加文明是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发展起来酌又一著名的印第安古代文明。印加人从山顶到山脚开垦了无数的梯田,印加人修筑的水渠和梯田非常坚固。读古印加文明区域示意图(图左)和古印加梯田景观图(图右)。‎ 完成下面小题。‎ ‎21. 古印加梯田改造的农业区位因素主要是( )‎ A. 水源 B. 光照 C. 土壤 D. 地形 ‎22. 印加人修建水平梯田的生态效益主要是( )‎ A. 蓄水保土、增肥力 B. 调节当地气候 C. 增加粮食产量 D. 减少地震灾害的发生 ‎23. 古印加梯田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 )‎ A. 大气降水 B. 高山冰雪融水 C. 山下河流 D. 地下水 ‎【答案】21. D 22. A 23. B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古印加多坡地,发展农业易引发当地水土流失,因此,该地在缓坡修建梯田,一方面能够增加土地面积,另一方面能够改变坡面方向,减少水土流失,故答案选D项。‎ ‎【22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印加人修建水平梯田,一方面能够增加土地面积,另一方面能够改变坡面方向,减少坡面径流,增加水体下渗,减少水土流失,既能够蓄水保土,又能够减少营养物质的流失,起到保持土壤肥力的作用。故答案选A。‎ ‎【23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古印加位于南美洲西部的秘鲁沿岸,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再加上沿岸寒流的影响,该地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因此该地的水源主要来自高山上的冰雪融水,夏季气温越高融水越多。故答案选B项。‎ 点睛:梯田是在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线建造的阶梯式农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梯田的通风透光条件较好,有利于作物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按田面坡度不同而有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复式梯田等。梯田的宽度根据地面坡度大小、土层厚薄、耕作方式、劳力多少和经济条件而定,和灌排系统、交通道路统一规划。修筑梯田时宜保留表土,梯田修成后,配合深翻、增施有机肥料、种植适当的先锋作物等农业耕作措施,以加速土壤熟化,提高土壤肥力。‎ 黄河上游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水能资源丰富,被誉为我国水电建设中的“富矿”。‎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4. 该河段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 ‎①海拔高 ②河流流量较大 ③水位季节变化大 ④河流落差大 ⑤水库移民较少 A. ②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④⑤‎ ‎25. 河流上游梯级开发对中下游地区有利影响有( )‎ ‎①减轻旱涝灾害威胁 ②增加年径流量 ③改善枯水期水质 ④提高地下水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24. A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黄河上游水量较大,且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且集中,适宜进行梯级开发。‎ ‎【25题详解】‎ 河流上游修建水库,进行梯级开发,水库可以起削峰补枯的作用,有利于减轻旱涝灾害威胁;水库在枯水期放水,有利于改善枯水期水质。‎ 在新疆伊犁、塔城、喀什等地,寒冬采冰储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等到来年夏天出售到市场上。下图为伊犁河及其支流吉尔格郎河示意图,这里曾是伊犁河谷最大的采冰场,但近年来伊犁河谷采冰规模越来越小。‎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6. 新疆伊犁寒冬采冰储藏主要用于( )‎ A. 制作冰雕景观,发展冰雪旅游 B. 传统冷饮原料和食品新鲜 C. 获取淡水,缓解用水紧张状况 D. 夜间纳凉,调节室内气温 ‎27. 导致近年来伊犁河谷采冰规模越来越小的原因是( )‎ ‎①气温升高 ②降水减少 ③发现新的采冰区 ‎④机器制冰的大量出现 ⑤水质污染加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④⑤‎ ‎【答案】26. B 27.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是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运用和迁移能力。‎ ‎【26题详解】‎ 寒冬采冰储藏,“来年夏天出售”,制作冰雕景观,发展冰雪旅游主要冬季,时间不符,A出错;寒冬采冰量有限,对缓解用水紧张状况作用不大,在夏季,储藏的冰可用作传统冷饮原料和食品保鲜,B对;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夜间相对凉快,D错,所以选B。‎ ‎27题详解】‎ 采冰量少可能的原因有一是能开采得到的冰减少,和水量减少有关,西北河流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和降水量变化关系不大,而全球变暖,冰川规模减小与此相关;二是需求减少,原因是制冷技术出现,机械制冰方便快捷;三是水质污染加剧,水质变化导致不能用,所以减少开采。①④⑤正确,故选D。‎ 环北冰洋地区兴起旅游热。冻土地带留下机动雪橇的条条印迹,可能要50年才会消失。阿拉斯加州行政中心安克雷奇常住居民仅3万人,但每周游轮靠岸时人口骤增至10万。原住居民已换上西服,住进固定居所。直升机的轰鸣声惊扰着居民和动物。‎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28. 环北冰洋地区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 A. 破坏森林 B. 采挖珊瑚礁 C. 水土流失 D. 对当地传统社区文化的强力冲击 ‎29. 结合材料,有关旅游活动中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 发展旅游业一般会对背景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② 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都是由旅游者有意破坏造成的 ‎③ 为了保护良好的环境,应该限制发展旅游业 ‎④ 旅游活动中带来的污染,对当地居民和旅游者都有危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28. D 29.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旅游开发。‎ ‎【28题详解】‎ 阿拉斯加州行政中心安克雷奇常住居民仅3万人,但每周游轮靠岸时人口骤增至10万,对当地传统社区文化的强力冲击,D正确。环北冰洋地区气候寒冷,森林面积小,珊瑚礁应位于温暖的海域,降水少,水土流失小。故选D。‎ ‎【2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旅游活动造成环境问题知识的掌握程度。旅游活动产生的环境问题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不仅危害当地居民,也危害旅游者本身。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不一定都是由旅游者有意破坏造成的。限制发展旅游业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①④正确。故选C。‎ ‎【点睛】随着现代旅游的大众化、多样化,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多,有些环境问题也越来越趋于严重。旅游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既包括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又包括对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近年来环北冰洋地区旅游升温,由于游客数量超过了环境容量,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野生动物受侵扰、地表形态遭破坏等。‎ 在瑰丽多姿的秋天,再没有什么能比红叶更富有色彩、更具欣赏性了。下图示意我国部分能观赏红叶的地区以及10月份红叶的最佳观赏区。‎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0. 形成九寨沟与栖霞山观赏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大气环流 C. 海陆分布 D. 地形地势 ‎31. 11月份的最佳观赏地是( )‎ A. 九寨沟 B. 栖霞山 C. 红叶谷 D. 香山 ‎【答案】30. D 31. B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 ‎【30题详解】‎ ‎10月份九寨沟因深居内陆,降温快,温度低,可在九寨沟观赏到红叶;栖霞山据海较近,降温慢,热量较高,在10月份不能观赏到红叶。选D正确。‎ ‎【31题详解】‎ 越往南,温度越高;图示阴影区在10月份的最佳观赏区,那么11月份的最佳观赏区应在阴影以南。选B。‎ 永定土楼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它用生土夯筑而成,依山偎翠,错落有致。土楼遍布该县的每个乡村,它们布局合理,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构成了神奇、古朴、壮观、美丽的画卷。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2. 永定土楼反映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  )‎ A. 气候寒冷,多大风天气 B. 地形平坦,森林茂密 C. 河流稀少,水资源匮乏 D. 土质黏重,降水较多 ‎33. 客家土楼是民居建筑,主要功能是居住,但现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这说明了旅游资源的(  )‎ A. 多样性 B. 非凡性 C. 可创造性 D. 永续性 ‎34. 客家土楼按旅游资源的分类应属于(  )‎ A. 地文景观 B. 遗址遗迹 C. 水文景观 D. ‎ 建筑与设施 ‎【答案】32. D 33. C 34. D ‎【解析】‎ 试题分析:‎ ‎【32题详解】‎ 根据材料,永定土楼是用用生土夯筑而成,上下两层,反映当地自然环境土质黏重的特点。土楼都是尖顶,反映降水较多的特点,D对。永定土楼位于福建,气候温暖,A错。土楼依山偎翠,B错。降水多,河流多,C错。故选D。‎ ‎【33题详解】‎ 客家土楼是民居建筑,主要功能是居住,但现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是由人类建设的景观,这说明了旅游资源可创造性的特性,C对。不能体现多样性、非凡性、永续性特征,A、B、D错。故选C。‎ ‎【34题详解】‎ 客家土楼按旅游资源的分类应属于建筑与设施,D对。地文景观是自然景观,A错。遗址遗迹是史前人类活动场所或遗迹等,B错。水文景观是指水域景观,C错。故选D。‎ ‎【考点定位】区域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景观的特性,旅游资源的分类 读我国三江并流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35. 三江并流地区突出的地形特点是 A. 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B. 南高北低,横断东西 C. 板块挤压,地壳抬升 D. 流水侵蚀、切割作用 ‎36. 图示地区河流的水系特征之一为流域面积小,其主要原因是 A. 河流水流湍急 B. 受地形影响,降水量小 C. 受地形限制,两岸陡峭 D. 该河为地上河 ‎【答案】35. A 36. 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水系特征的成因,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5题详解】‎ 根据图中河流信息可知,三江并流地区突出的地形特点为山河相间、北高南低、山高谷深;流水侵蚀、切割作用是三江并流形成的外力作用,板块挤压、地壳抬升是其形成的内力作用,它们不是地形特点。故选A。‎ ‎【36题详解】‎ 三江并流地区河流水系流域面积小主要是受地形限制,两岸陡峭。故选C。‎ ‎【点睛】河流水系特征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描述:‎ ‎①.河流长度、流向 判断依据:水流向低处。‎ 举例:a.我国许多大河受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的影响,自西向东流。‎ b.海南岛中部高四周低,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 ‎②.水系状况与流域范围 判断依据:受山脉走向制约。‎ 举例:a.长江水系基本位于昆仑山脉--秦岭和南岭之间,隆起成山,下切成谷,就形成河谷 b.美国密西西比河受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与阿巴拉契亚山脉影响,支流东西向进入河流主干。‎ ‎③.支流数量及其形态 如;密西西比河多长大支流,呈树枝状水系 ‎④.河网形态、密度 河流一般由源头流向侵蚀基准面,沿途又有山谷流水以及地下水汇集。‎ ‎⑤落差或峡谷分布 ‎⑥河道的宽窄、弯曲、深浅 ‎“智能出行”指依托互联网手段,在线呼叫、预约出租车、专车、快车、巴士、代驾等出行方式。下图为我国智能出行分布图(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7. 与图中智能出行500万人次/年分界线最接近的是我国( )‎ A. 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B. 人口地理分界线 C. ‎800mm等降水量线 D. 南方与北方分界线 ‎38. R省区人口数量与重庆市相近,但智能出行次数远低于重庆市,主要是因为( )‎ A. 气候湿热 B. 信息闭塞 C. 地表崎岖 D. 经济落后 ‎【答案】37. B 38. D ‎【解析】‎ ‎【37题详解】‎ 根据所学结合图示可知,图中智能出行500万人次/年分界线最接近我国的黑河——腾冲线,选B。‎ ‎【38题详解】‎ 根据材料,“智能出行”指依托互联网手段,在线呼叫、预约出租车、专车、快车、巴士、代驾等出行方式。因此,“智能出行”与区域的经济发达程度等息息相关。图中R省区为贵州省,其人口数量与重庆市相近,但经济发达程度远远落后于重庆,故R省的智能出行次数远低于重庆市,选D。‎ ‎【点睛】中国的地理界线 中国的一、二级阶梯界线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的东端;二、三级阶梯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中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北段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为界,南段大致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 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条综合地理界线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包括南北方分界线,‎800mm等降水量,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限,旱作水田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等。‎ ‎400 mm等降水量线还为半湿润半干旱 农耕畜牧 暖温带中温带 森林草原 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分界线。‎ 中国人口的界线是黑河-腾冲一线。‎ 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中国农业经历千年形成的粮食产销格局在最近的30年间被彻底改变了。下图为中国粮食产销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9. 影响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人均耕地多 B. 高速铁路的建设 C. 全球变暖、热量条件改善 D. 新品种、新技术广泛应用 ‎40. 当前,制约“北粮南运”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气候条件 B. 铁路运输 C. 生产水平 D. 市场需求 ‎【答案】39. A 40. B ‎【解析】‎ ‎【39题详解】‎ 影响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A 对。高速铁路的建设与成为商品粮基地无关,B错。全球变暖、热量条件改善是作物种植范围北移的原因,C错。新品种、新技术广泛应用影响产量,不是商品粮基地的主要成因,D错。‎ ‎【40题详解】‎ 当前,制约“北粮南运”的最主要因素是铁路运输,我国铁路运输压力大,运力不足,B对。气候条件、生产水平,不是制约运输的因素,A、C错。市场需求是北粮南运的促进因素,D错。‎ ‎【点睛】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最主要原因是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全球变暖、热量条件改善是作物种植范围北移的原因。制约“北粮南运”的最主要因素是铁路运输,我国铁路运输压力大,运力不足。‎ 二、综合题 ‎4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秦岭,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是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其南北的温度、气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在中国历史上是一道重要的军事屏障,古人为了翻越秦岭天险,沿河谷悬崖凿孔,横木为梁,立木为柱,上铺木板、装上栏杆形成道。‎ 材料二:‎2017年12月6日,“西成高铁”全线开通运营,西成高铁线途经的陕西洋县,地处秦岭南坡腹地,人杰地灵,有着“朱鹦之乡”的美誉。同时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在同一区域繁行,世所罕见。东汉蔡伦在洋县首先使用树皮制造出低廉优质纸张,受到汉和帝称赞,造纸术得到推广,现当地建有蔡伦墓祠,可在此体验造纸的过程。‎ 材料三:下画两幅图为西成高铁路线和洋县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读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县气候和地形地势特征。 ‎ ‎(2)简析东汉时期洋县发展造纸作坊的有利条件。 ‎ ‎(3)例举洋县开发旅游资源的优势。‎ ‎【答案】(1)洋县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湿润; 北倚秦岭,南靠大巴山,中部为汉江平原地带。地势全境整体南北两侧高,中间底,向东南倾斜。‎ ‎(2)山林茂密,原料丰富;河水清澈,水质优良;临近古道,便于外运。‎ ‎(3)旅游资源的质量高,有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地域组合状况,周围有自然, 人文等不同的旅游景观;交通便利,有高铁和高速公路直达。(其他答案合理也可给分,如客源市场,集群状况等方面)‎ ‎【解析】‎ ‎【详解】(1)气候特征从光照、热量和降水等方面分析。洋县位于秦岭以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热量充足;温度带在北温带,境内四季分明,光照充足;位于秦岭以南,降水丰富,气候湿润。地形地势特征分析地形类型和地势高低。从图中可以看出洋县北倚秦岭,南靠大巴山,中部为汉江平原地带。故地势全境整体特征是南北两侧高,中间底,由于河流汉江由西北向东南流,故地势是向东南倾斜。‎ ‎(2)发展造纸坊的有利条件从原料、交通、水源等方面来回答。从材料图中可看出洋县北倚秦岭,南靠大巴山,森林茂密,原料丰富;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河水清澈,水质优良;临近古道,在古代是交通便利地区,便于外运。‎ ‎(3)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可从游览价值:旅游资源质量状况、地域组合和集群状况;市场距离、交通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环境承载力等方面分析。从材料“地处秦岭南坡腹地,人杰地灵,有着“朱鹦之乡”的美誉。同时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在同一区域繁行,世所罕见。东汉蔡伦在洋县首先使用树皮制造出低廉优质纸张,受到汉和帝称赞,造纸术得到推广,现当地建有蔡伦墓祠,”可看出该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种类丰富,既有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又有高质量的人文旅游资源,地域组合状况好。从材料“西成高铁线途经的陕西洋县,”和图中铁路经过,可知交通便利,有高铁和铁路直达,另外当地有高速公路直达。高铁通车后,由于时间的缩短,市场范围扩大,且离成都、西安等大城市距离较近, 市场距离近。地区接待能力较强等。‎ ‎4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重大国家战略。白洋淀是华北地区主要的淡水湿地分布区,被称为“北国江南”。目前最大水深仅为‎3米,水质为劣Ⅴ类,环境质量需求迫切。‎ ‎(1)据图描述京津冀地区地理位置特点。‎ ‎(2)请你提出雄安新区建设中对白洋淀水环境保护的措施。‎ ‎【答案】(1)京津冀地区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东临渤海;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北靠燕山山脉,西倚太行山,连接东北地区与中原地区,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2)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调整产业结构,限制污染企业(提高污水排放标准,减少污水排放量);加强全流域水体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环境法规,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加大监督力度)。‎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雄安新区为载体,考查地理位置的判断、湖泊特征的形成原因以及水资源保护的措施。‎ ‎【详解】(1)京津冀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主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位置等方面作答。‎ ‎(2)白洋淀水环境保护的三项措施,主要结合雄安新区的建设目标,从城市功能布局、产业结构、监测治理等角度作答。‎ ‎【点睛】地理位置的描述 ‎1.绝对位置:‎ 半球位置:北半球、南半球、东半球、西半球;‎ 经纬度位置:如是一个城市用点来表示,说出这点经过的经度和纬度及所在的低、中、高纬和五带即可) 。‎ 如是区域(经度位置:描述它最东、最西的经度及最要的经线是否穿过;纬度位置:重要的地理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 南北极圈)穿过的大致部位,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大部分位于“中、低高纬”的哪个纬)‎ ‎2.相对位置:‎ 海陆位置:本区域在上一级行政区划方位;本区域在相邻海域的方位。‎ 相邻位置:与本区域相邻的国家或省等行政区划。‎ ‎4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燕麦喜凉爽但不耐寒,种子在2—‎4℃‎就能发芽,幼苗能耐短时间低温。喜日照,忌高温,绝对最高温度‎25℃‎以上时光合作用受阻。种子发芽时约需相当于自身重量65%的水分,消耗水分也比较多;生长期间如水分不足,常使籽粒不充实而产量降低。因此燕麦的根茎往往长达一米左右,以便能汲取更多的水分。对土壤要求不严,能耐PH5.5~6.5的酸性土壤。北纬41°~43°是世界公认的春播燕麦黄金纬度生长带,这里被称为北半球燕麦带。燕麦属于低产作物,但却是世界公认的营养价值很高的粮食作物之一,同时也是绿色营养保健作物。我国燕麦产区发展燕麦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条件,但是,我国燕麦产品深加工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1)简述我国燕麦产区的分布状况。‎ ‎(2)说明我国发展燕麦生产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条件。‎ ‎(3)请为我国燕麦产区的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北部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地的高原山地;西北地区甘肃、陕 西、青海等地;西南地区的于南、四川的高山地区;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等地。‎ ‎(2)我国燕麦产区多属于半干旱高寒山区和农牧过度地带,人烟稀少,基本不存在污染;当地经济发达,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水土洁净。‎ ‎(3)因地制宜,根据燕麦生产区的气候条件、农业发展水平,选择适宜的种植方式,有效提高燕麦产量、品质;发挥我国燕麦生产成本低、无污染的优势,加快燕麦产业化开发的步伐;注重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努力提升品质,打造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构建市场信息化服务平台,加强燕麦生产、加工与市场消费需求的衔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产、增收、增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农业的区位条件。‎ ‎【详解】(1) 结合图示可知,我国燕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北部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地的高原山地;西北地区甘肃、陕西、青海等地;西南地区的云南、四川的高山地区;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等地 。‎ ‎(2) 结合图示可知,我国燕麦产区山西、河北、内蒙古、甘肃、陕 西、青海、云南、四川多属于半干旱高寒山区和农牧过度地带,人烟稀少,基本不存在污染;当地经济发达,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很少使用化肥和农药,水、土纯净。‎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有理即可。如:因地制宜,根据燕麦生产区的气候条件、农业发展水平,选择适宜的种植方式,有效提高燕麦产量、品质;发挥我国燕麦生产成本低、无污染的优势,加快燕麦产业化开发的步伐;注重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努力提升品质,打造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构建市场信息化服务平台,加强燕麦生产、加工与市场消费需求的衔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产、增收、增效等。‎ ‎【点睛】本题要紧密结合材料和图示,我国燕麦产区的分布状况要认真读图,掌握我国的区域图。我国发展燕麦生产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条件要从环境清洁无污染方面分析。‎ ‎44.读我国某区域的等值线图,回答问题。‎ ‎(1)P处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 ;P所在的地形区名称是__________,从地质构造角度看,P处属于__________。 ‎ ‎(2)读图中年降水量等值线,判断a数值为__________,形成该地局部降水异常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3) P地区农业类型是__________,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指出图示地区土地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__________,其主要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 (1). 地形(或地势或海拔) (2). 宁夏平原 (3). 地堑 (4). 200 (5). 夏季风从太平洋带来水汽,在此处受地形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 (6). 灌溉农业 (7). 水源 (8). 土地荒漠化(或土地盐碱化) (9). 过度开垦等导致植被破坏(不合理灌溉)‎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详解】(1)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知,这是宁夏平原及其附近地区,P处位于宁夏平原,因地势低,故气温偏高。从地质构造上来说,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 ‎(2)a所处位置为贺兰山的东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闭合等值线数值按照“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其数值应与数值大的相同,为200。‎ ‎(3)读图可知,P地为干旱地区,水源为影响农业的主要因素,故为灌溉农业;降水稀少,自然环境脆弱,过度开垦等导致植被破坏,出现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灌溉,会造成土地盐碱化。‎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